回覆列表
  • 1 # 殷地安書院

    呂后,名雉,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非常特殊,她是史書上第一個有“本紀”的女人,《史記 呂太后本紀》。

    我國曆史上第二個出現在史書“本紀”上的女人,要到《舊唐書》和《新唐書》的編撰了,則天皇后武則天。中間已經相差上千年了。

    從這一點來看,呂后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偉大的女性和政治家,她和武則天、慈禧三人分別見證了中國大一統王朝的崛起、鼎盛和衰敗。

    三個女人,書寫一個封建大時代。

    司馬遷把呂后寫入《史記》本紀,也是司馬遷本人的偉大。

    呂后和漢高祖劉邦的關係,也是相愛相殺,非常獨特。

    劉邦年輕時生活浪蕩不羈,他的長子劉肥就是他的情婦所生。即使和呂后婚後,身邊的女人也是不斷。

    而呂后身邊也有情人,審食其就是一個。

    劉邦雖然知道,也無任何反應。

    呂后還立審食其先後為侯和左丞相。

    劉邦稱帝后,對他皇權威脅最大的韓信、彭越和黥布三人中,韓信被呂后直接動手夷三族,;彭越被呂后找人誣陷謀反夷族。可見呂后的性格和權利,沒有婦人之心,這是一個政治家必備的素質。

    漢高祖劉邦只比秦始皇小三歲,他們是同一個時代的人。

    劉邦可以說是大器晚成。這是他的幸運,也是他的不幸。他必須與時間奔跑,爭分奪秒。

    歷史也確實眷顧劉邦。

    四年的時間內,他就和秦末的群雄們一起推翻強大的大秦帝國。

    四年的時間內,他就擊敗自己的最大競爭對手,西楚霸王項羽,做了皇帝。

    然後呢,還要天天東征西討,剪除在楚漢爭霸中拉攏的那些政治盟友,現在的敵手。最後在征討中去世。

    劉邦留下的帝國太大,留下的強敵太多,手下的強人太強,而他的孩子又太小。

    這些政治遺產,只有他的妻子,也是他的政治盟友——呂后,有能力繼承和鞏固。

    漢高祖還有意願動呂后嗎?

    漢高祖還敢動呂后嗎?

    漢高祖

  • 2 # 簡兮的解憂樹洞

    後來,又想要廢除呂后的親生兒子,劉盈的太子之位,改立戚夫人之子劉如意。這一系列的舉動,將呂雉對劉邦的感情,消耗殆盡。同時,致使呂雉對戚夫人母子懷恨在心。

    但呂后先後為他剷除了三大異姓王,穩固了劉邦的統治地位。況且,劉盈是呂后的親生兒子。劉邦想著:呂雉這個女人,這麼有政治手段,肯定能幫助自己兒子,把朕的江山,世世代代的傳承下去。所以,答案是:不願意動。

    但令劉邦萬萬沒想到的是:在他死後,呂雉先後將戚夫人母子,置於死地。他心心念唸的漢室江山,最終也一敗塗地,成為了歷史洪流中的一粒塵埃!

  • 3 # 疫情下的一枚平民

    恐怕是既不願意動,也沒實際能力動,兩者都有。

    劉邦發跡於小流氓,當年劉邦還未發跡時,呂后可以說是下嫁給他,就憑這份恩惠,劉邦就該記一輩子(雖然政治家都是冷血的),之後劉邦帶人造反,呂后一直默默支援,無論從後勤上還是政治上,呂后都是不可缺少的幫手,這份恩惠劉邦也是還不完的。

    但是上面咱們說了,劉邦是個冷血的人,當年父母妻兒被項羽所擄,老劉竟然診前說出“分一杯羹”的話來,對妻兒的死活更是不管不問,連項羽這個殺人魔王都不如。建國後,劉邦數次動過要廢除太子的心思。所以建國後,劉邦和呂后的感情已經基本玩完了。劉邦這樣的人,想殺呂后嗎?肯定在某一時刻也動過這樣的念頭。但他不敢!

    劉邦不會打仗,不會理政,長處在於用人,而這用人的技巧和能力,一半還是呂后這個女人的。建國後,為了割除異己,呂后親自主持誅殺了韓信、彭越,非常人之手段。雷厲風行的性格讓劉邦也不寒而慄。再說,圍繞呂后和太子劉盈,那是聚集了呂家人,審視其以及其他許許多多朝臣的勢力,這些人掌管著軍隊和朝中用人大權,不是劉邦想動就能動的。

  • 4 # 漢唐宋明

    呂后跟漢高祖這兩人都非常厲害,都是出色的政治家,漢高祖是第一個打破貴族壟斷的布衣天子,而呂后是歷史上第一個皇后,第一個寫入本紀的女人,比武則天早了一千年。

    兩人年輕時感情還是非常好的,雖然劉邦愛沾花惹草,但古代一妻多妾是常事,劉邦也並沒把外面的女人領回家。高祖剛起義時呂后一個人扶持全家老小,並偷偷給高祖送食物。

    而得了天下後,高祖也記得呂后功勞封她為皇后。呂后為了自己將來兒子能坐穩江山,誅彭越,殺韓信。可見呂后的政治手腕還是非常厲害的。

    而權利大了誘惑也多了,高祖寵幸戚夫人,開始疏遠呂后,甚至想廢太子,此時兩人可謂離心離德。而戚夫人也為自己的悲劇埋下伏筆。

    那麼劉邦想沒想過廢呂后呢?事實上想過,劉邦如果壽命還能多活六七年的話,絕對會廢了呂后,為何這麼說。

    劉邦除了異姓王,其實並沒殺過功臣,韓信是呂后殺的,但是他卻下令殺樊儈。樊儈可是劉邦的老班底,功勞也很大,劉邦為何要殺他?因為樊儈是呂后親妹夫。以前劉邦跟呂后關係好,樊儈自然死忠劉邦,但兩人翻臉,樊儈絕對幫呂后,所以為了除掉呂后爪牙,劉邦下令,讓陳平等人把樊儈就地處決。而陳平太過雞賊,他知道高祖壽命無多,害怕高祖死了,呂后找他算賬,所以不敢得罪呂后,於是抓了不殺,慢慢往劉邦那送,果然還沒送過去,劉邦就駕崩了,呂后一當政,陳平立馬把樊儈放了。

    從這件事看,劉邦是想廢除呂后的,但是為何沒廢,因為他受了箭傷引發舊疾。知道自己時間不多,而太子太過軟弱,如果沒有呂后這樣女強人幫助,太子鎮不住這些功臣,不過他也留了後手安排了陳平周勃等人,制衡呂后家族。

    呂后當政,靠她出色的政治權謀確實幫助自己兒子,穩定了漢初朝堂,不過後來他兒子死了,她大肆提拔呂家族人,把控朝堂,她一死,劉邦生前安排的陳平周勃等,就把呂家滅了。

    從這點看劉邦確實比呂后政治權謀更厲害。

    所以他本人是想廢呂后的,最後沒有廢呂后,並不是沒有能力,而是沒有足夠的壽命支援他幹這件事情。他需要呂后輔佐太子,跟守住漢室江山。

  • 5 # 立志成蟲

    恐怕不願意動的因素大一些。劉邦還在打仗的時候有一次呂后找到了他,劉邦很驚喜,問怎麼找到這兒的?呂后回答說是循著一道祥光找來的。劉邦許諾大功臣韓信“三不殺”:見天不殺見地不殺見鐵器不殺。結果是呂后把韓信拘於未央宮內,矇住眼睛,讓宮女用削尖的竹子殺了韓信。雖說這都是歷史故事,卻也直接說明了呂后對劉邦的忠誠和夫妻利益高度的一致性。一句話,劉邦對呂后放心,而且劉邦要當好人不方便乾的事兒可以讓呂后去幹當惡人。呂后藉著為劉邦搞事兒的機會一步步發展自己的勢力。劉邦眼光毒辣,看人很準,知道呂后能力手腕可不弱,為防止呂后的野心明確規定了“非劉不得封王”,但是對呂后權力的坐大也睜隻眼閉隻眼。劉邦去世前,呂后急著問了丞相的人選,也確實是按照劉邦生前的安排執行的,特別是蕭何去世後曹參為相,天天忙著喝酒醉生夢死,漢惠帝責備曹參,才知道曹參對蕭何生前制定的規矩律法原封不動的繼續貫徹執行,保證國家政權的穩定性,“曹隨蕭規”的成語就是從這兒來的。呂后對曹參卻無任何干預,可見呂后的政治水平真是不差。為了漢政權的穩定性,劉邦也確實需要呂后

  • 6 # 青史老哥

    想象一下,當你站在劉邦那個位置,你會發現你面對的最大問題就是——誰敵誰友?

    ↑漢高祖劉邦政治能力堪稱滿分,政治頭腦始終清醒

    誰影響到了你的權力——或分割,或無視,或反對你的權力,那他們就是你的敵人,是你需要嚴加防範的,甚至要加以消滅的。

    誰又是你的同一陣營?——那些所有依仗你而活,你過得越好他們也就越好,他們越是討好你,保護你,奉你為最高唯一,那麼他們就是你的盟友。

    順著這個邏輯你發進一步發現:開國功臣最有可能成為你的敵人,他們和你都是白手起家,資歷和你類似,知道你並不是天命之神,不是星宿神仙轉世,他們知道你就是和他們一樣的普通人,於是他們很容易輕視你,不遵從你,不服你,乃至發展到要顛覆你,也想坐上你的位置爽一爽: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陳勝吳廣這句名言戳穿了所有權力的本質

    而你能夠依靠的朋友呢?明顯是那些太監,你的老婆以及她的孃家人,無論如何,他們都是真心希望你長久握有最高權力的人,這樣他們才能得到最大利益。

    所以,劉邦怎麼會去動呂后?呂后再怎麼囂張嘚瑟,那是自家人啊,她維護的還是你們老劉家的權力啊!你看她幫你誅殺韓信,及時免除後患,你看她在你背後幫你維持與重臣和文臣武將集團的關係,而你得以可以放心出征消滅挑戰者,遇到這樣能幹的,政治能力極強的老婆,對劉邦來說開心的不得了,怎麼會去清算呂后呢?

    外戚或者太監再怎麼無用,無能,貪婪,無恥,甚至只會起到負面作用,但他們辦事能讓帝王放心啊。

    ↑呂雉始終是劉邦最牢靠的政治盟友

    要不然你怎麼辦?按照能力選用人才嗎?難道你去相信那些異性王嗎?不,不,這是極端幼稚的政治錯誤,劉邦這種老奸巨猾之徒怎麼會分不清敵友和親疏呢?於是劉邦在登基後,馬不停蹄的征討收拾各路異性王——燕王臧荼起兵失敗自殺,齊王韓信和越王彭越被誅,韓王信和陳豨也兵敗被殺,頂替臧荼繼任燕王的盧綰最終也不得不逃入匈奴。。

    斬殺陳豨的恰恰是樊噲,樊噲是誰?他的老婆呂嬃可是呂雉的親妹妹啊,是呂雉的孃家人啊,自然也是劉邦信得過靠得住的自己人。

    淮南王英布也在起兵反漢後被劉邦擊敗,逃亡途中死掉,在劉邦征討英布的對峙過程中,劉邦曾問英布“何苦造反呢”,英布怎麼回答的——“我想當皇帝罷了”。這無疑加深了劉邦認定異性王不可靠的印象。

    相比起來,呂后作為劉邦最信得過的死黨和同盟,自然不會被劉邦清算,反而還要依仗呂后及她孃家人的勢力幫忙穩固江山。

  • 7 # 司馬PC

    劉邦不是不想動呂后,開始的時候,念及呂后跟他一生顛沛流離,毫不含糊就立呂雉為後。晚期,劉邦想廢了劉盈,另立劉如意,劉邦是盤算把呂后廢了。

    劉邦,街頭混混,官職也不過一個小小的泗水亭長。他白手起家,在楚漢爭霸中,居然打敗了不可一世的項羽,不得不說,劉邦生下來就是幹大事的。

    呂雉,嫁給劉邦後吃盡苦頭,劉邦造反後,呂雉開始的時候一直在逃避官府的追鋪。後來在楚漢爭霸中,呂雉等人被項羽俘獲,在楚營吃盡了苦頭,呂雉歸漢後,幫助劉邦成就帝業,守江山過程中,呂后又設計杖殺韓信,幫劉邦解決掉心頭大患,可見呂雉也不是一個簡單的人物。

    那麼,歷史上的劉邦是不願意動呂后還是沒有能力動呢?

    第一、打江山和守江山的早中期,劉邦是信任呂雉的,夫妻之間也很恩愛,劉邦依靠呂雉,給他辦了很多他不能辦的事,所以這個時期,劉邦壓根就沒有打算動呂后。

    第二、帝王,難免有後宮佳人,劉邦也不會例外,劉邦晚年,寵愛戚夫人,鍾愛戚夫人所生的劉如意。劉邦每天在戚夫人的宮中,越看越喜歡劉如意,覺得劉如意就是他的翻版,所以,劉邦越來越看不慣資質平庸的劉盈,心裡開始盤算廢掉太子劉盈,同時也就盤算廢了呂后!

    第三、呂雉,雖為女子,不過她挺聰明,她籠絡自從沛縣就一起和劉邦打天下的元老,而這些人,和皇家多半有裙帶關係,呂后用他們保太子劉盈,也正因為有這些人力保,劉邦幾次三番想廢太子劉盈的計劃只能付之東流。

    第四、劉邦晚年,感覺到了外戚呂家勢力強大,準備殺死呂雉妹妹的丈夫樊噲,同時樊噲為劉邦的救命恩人,為了鞏固劉家天下,劉邦不惜痛下殺手。晚年,劉邦對呂后,是想動手了,不過,這個時候,呂后根深蒂固,支援他的人很多,劉邦已經動不了呂后。除非劉邦想讓他苦苦經營的江山大亂,或者讓大漢遭受滅頂之災,為了穩定,劉邦只能預設資質一般的劉盈為太子,預設心狠手辣的呂雉為後。遺憾的是,逮捕樊噲的人還沒有回到京城,劉邦就駕崩了。

  • 8 # 南方鵬

    個人傾向於劉邦並非動不了呂后而是不想動不願動,並且,很多時候,呂后是作為劉邦手中之刀來使用的,沒有呂后,劉邦很多事不能做得漂亮,失去迴旋餘地。

    對呂后,劉邦有愧,四年楚漢戰爭,劉邦多次拋妻棄子於陣前,作為父親和老公是不稱職的,因有愧,所以在寵溺戚夫人到極點時,也沒有決絕廢后,不然先扶戚夫人上位再立趙王如意為太子,才是殺伐果斷本色。

    最重要一點,充當功臣殺手,如對韓信彭越。這些非沛豐功臣,建國功大,於劉邦有再造之恩,劉邦拉不下臉殺人,只能老婆出面,劉邦貶呂后殺,雙劍合壁。如彭越貶四川青衣縣,路遇呂雉哭訴喊冤,被斫成肉泥。韓信從齊王到楚王到淮陰侯再軟禁長安,最後由呂后蕭何合謀完成最後一擊,以謀逆罪名誆殺於未央宮。等等不一而足。

  • 9 # 一詩一世

    劉邦沒有動呂后原因有二:

    第一:劉邦並不是心狼毒辣之人。

    第二:劉邦並不信大臣,寧可信自 己老婆,且把漢惠帝及大好 江山交付給呂后。

  • 10 # 目西

    不動呂后是正確的選擇

    我們看看之後西漢大功臣做的事情就知道為什麼了!

    諸大臣相與陰謀曰:“少帝及梁(濟川王太)、淮陽(淮陽王武)、常山王(常山王朝),皆非真孝惠子也。呂后以計詐名他人子,殺其母,養後宮,令孝惠子之,立以為後,~~或言“齊悼惠王高帝長子,今其適子為齊王,推本言之,高帝適長孫,可立也”。大臣皆曰:“呂氏以外家惡而幾危宗廟,亂功臣今齊王母家駟,駟鈞,惡人也。即立齊王,則復為呂氏。”欲立淮南王,以為少,母家又惡。乃曰:“代王方今高帝見子,最長,仁孝寬厚。太后家薄氏謹良。且立長故順,以仁孝聞於天下,便。

    功臣們推翻了老呂家的統治後,希望找出自己的代言人。他們說“少帝及梁(濟川王太)、淮陽(淮陽王武)、常山王(常山王朝)四兄弟都不是漢惠帝的後代,要選出一個寬厚仁孝(軟蛋)的人做我們的皇帝,代王劉恆最合適,太后家家沒權力”

    然後

    夜,有司分部誅滅梁、淮陽、常山王及少帝於邸。

    這就是盛傳的漢惠帝無子,這些兒子都是呂后找來的傀儡,全部被殺!

    而呂后是不會做這種事情的,畢竟這是自己的親孫子,自己親兒子的後代

    宣平侯女為孝惠皇后時,無子,詳為有身,取美人子名之,殺其母,立所名子為太子。

    弄了一個假太子(前少帝),只不過是把漢惠帝和美人生的兒子,弄成了皇后生的。而前少帝的被廢和被殺是因為,他的報仇言論,讓呂后很害怕!

    你看呂后生平做的事情,劉邦活著的時候,誅殺大功臣,劉邦死後誅殺劉邦的兒子。前面是為了劉邦的天下,後面就是為了自己兒子的天下。

    至於她分封的三個呂姓王,功臣們說是為了強化呂氏的地位,但是你看看後來代王劉恆(漢文帝)幹了什麼?

    皇帝即日夕入未央宮。乃夜拜宋昌為衛將軍,鎮撫南北軍。以張武為郎中令,行殿中。還坐前殿。

    馬上用了自己的親信,那麼對於呂后來說她的親信是誰?

    這時候我們就要再說到,劉邦廢太子的事情,本來劉邦覺得太子劉盈太懦弱,想要趙王如意做皇帝。

    是誰不同意?呂后和這幫功臣們,根據他們後來擁立漢文帝的計劃可知這時候他們就想要一個不太強悍的皇帝,只是他們低估了呂后的能量。(或者是他們知道呂后的強悍不敢公然得罪她)

    時大臣固爭者多;上知群臣心皆不附趙王,乃止不立。

    這時候從劉邦的角度來看,廢了呂后,這些功臣是難以制服的。

    漢大臣皆故高帝時大將,習兵,多謀詐,此其屬意非止此也,特畏高帝、呂太后威耳。

    留著呂后可以用來制服這些大臣,另外劉邦還安排了一手就是自己這些功臣

    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劉氏者必勃也,可令為太尉。”呂后復問其次,上曰:“此後亦非乃所知也。

    一旦呂氏太過於強盛,這些大臣就有了用武之地!同時劉邦還向各位大臣釋放了一個訊號,那就是聽信大臣們的話。

    人有惡樊噲,雲:“黨於呂氏,即一日上晏駕,欲以兵誅趙王如意之屬。”

    讓陳平去抓樊噲,其實這件事兒就是打個哈哈,釋放個訊號,你看結果也是陳平故意操蛋,磨磨唧唧要把樊噲送給劉邦治罪,結果沒送到劉邦就死了。

    難道劉邦不知道他死後趙王如意很危險嗎?他清楚的很。

    呂后真而主矣。

    這是他對戚夫人說的話!

  • 11 # 峰子奇觀

    劉邦對呂后,不是不願意,也不是沒能力,而是起初想動、最後不想動了、也不能動了。

    首先看,打江山。

    漢高祖劉邦與呂后,既是患難夫妻,又是事業好搭檔。這時期夫妻二人,配合默契,珠聯璧合。

    從夫妻層面上講:呂雉是個賢內助,相夫教子,孝敬劉邦老父,持家有道,創業時期與劉邦感情甚好。從事業層面上講:呂雉是個事業好盟友或好搭檔,出主意,激勵劉邦,輔助丈夫成就帝業,且李邦創業呂家幫助劉邦很多。

    其次看,坐江山。

    俗話說:打江山不易,坐江山更不易。劉邦稱帝后,理所當然的封患難之妻呂雉為皇后,封呂雉之子劉盈為太子,那麼接下來就是想著怎麼守江山了。

    為了大漢朝江山穩固,漢高祖劉邦施行“削藩”,剪除異姓王勢力。呂后在幫丈夫劉邦掃平威脅和障礙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比如設計除掉了楚王(後被貶為淮陰侯)韓信,以及很多劉邦不方便出面的事,呂后都幫丈夫處理的妥妥帖帖。

    其三看,守江山。

    異姓王們剪除了,戰神韓信殺掉了,該處理的大臣也處理了,該清理的勢力都一個個清乾淨了。漢庭內外一時沒有了威脅之敵。

    漢高祖劉邦可以安心坐皇帝了。可是舊的矛盾擺平了,新的矛盾又出來了。稱帝之後的劉邦,寵信戚夫人,開始疏遠人老珠黃的呂后。

    更關鍵的是,劉邦喜歡戚夫人所生的聰慧的趙王劉如意,想立劉如意為太子,而不喜歡呂后的兒子即老實憨厚的太子劉盈。於是,劉邦想廢太子,卻遭到眾臣反對。

    古代“母以子貴”,若廢掉太子其母地位也難保,從劉邦多次想廢掉太子劉盈來看,立趙王劉為太子,其母戚夫人必貴,那麼以後呂后的命運可想而知,因為新皇帝只會遵生母為太后,這一點老辣的劉邦自然知道。

    從漢高祖劉邦多次想廢太子劉盈這一點,就已透露出一個資訊:劉邦是想動呂后的,只是苦於大多數大臣支援呂后,廢掉太子只好擱淺。

    呂后是跟著劉邦風裡雨裡創業的,大漢朝的開國元老們,基本跟呂后關係都很熟,不少功勳元老還是看著劉盈長大的,況且劉盈又是劉邦與呂后的嫡長子,並無大錯,劉邦想廢太子,多數大臣自然會支援呂后這一邊。

    最後看,劉邦內心轉變

    呂后的妹妹,是開國元老功臣樊噲的老婆。換句話說,劉邦和樊噲是“連橋”關係,樊噲是呂后的妹夫,同時樊噲也是支援呂后的死黨。關於劉邦有沒有考慮過外戚干政隱患,這個自然是有的。通過後來劉邦死之前授意殺樊噲,已說明了這一點。

    劉邦不是不想動呂后,也不是動不了呂后,只是劉邦因廢太子多次遭群臣反對,其晚年病體纏身逐漸打消了“廢太子”這個念頭,畢竟呂后是髮妻,劉盈也是自己兒子,都不是外人,留著呂后及呂家勢力也可輔助劉盈帝位坐穩。

    至於呂后作亂,引發“諸呂之亂”,那都是呂后兒子漢惠帝劉盈死後才發生的事了,呂后因痛失愛子而失去了依靠和希望,要想保住權位,只得扶植並重用呂家勢力。

    在劉邦活著的時候,呂后無非一心只想輔助兒子劉盈登上帝位,一個母親盼望自己兒子好,並沒有做什麼越軌之事,也沒有任何作亂跡象。所以,晚年的劉邦,也沒多少理由要殺呂后。劉邦晚年既然沒能廢太子就等於預設劉盈為帝,為了兒子劉盈能坐穩帝位,反而更不能動呂后了。

  • 12 # 歷史吐槽

    呂雉作為劉邦死後漢朝的實際掌權者,在她掌握漢朝政權的15年中,其所作所為歷來讓人驚駭:

    殘害劉邦生前寵妃戚夫人,削手斷腳,拋入茅廁中做成人彘;

    重用呂氏族人,企圖顛覆劉姓漢朝。

    而劉邦作為4百年漢朝的開創者,雖然並沒有記載對呂雉有什麼作為?然而就算沒有作為,難道就毫無察覺嗎?

    肯定不會,但是劉邦殺呂后這件事情並沒真正的歷史記載。但是歷史永遠是這樣,現在就來做一番大膽猜測。

    為何劉邦殺呂后或者說曾經想要殺呂后?

    第一、呂后老了,用現在的話來說不漂亮了

    劉邦作為一個40歲才娶老婆的男人,在攻入咸陽之後也是縱情聲色,不過還好手下人勸他不要這樣做,劉邦聽從了手下人的建議,因此,劉邦是個好色之徒。

    劉邦後期特別寵幸一個叫戚夫人的愛妾,她就是劉如意的孃親,而且劉邦晚年想要廢劉盈,重新立的太子就是劉如意,而劉邦也派了一個自己手下比較有能力的人-周昌作為劉如意的謀臣,名為謀臣實為保臣。就是在自己死後預防劉如意不測。這是防備誰呢?雖然呂雉老了,劉邦這時也只是不喜歡呂雉,並沒有想要殺掉呂雉。

    但是接下的幾件事,的確值得把玩回味。

    第二、殺韓信

    劉邦一生中最大的敵人項羽,就是在韓信的幫助下才成功殺掉,所以劉邦是最瞭解韓信的能力的。論領兵打仗,當時誰都不是韓信的對手,這點劉邦也是心知肚明的。

    從一開始的立韓信為齊王,到後來和韓信、英布相約三分天下,劉邦始終在防備著韓信,可沒辦法,必須這樣。項羽一死,劉邦馬上奪了韓信的兵權,更是降職軟禁,以致後來被呂后誘騙殺掉。可殺掉韓信,劉邦事先並不知道,雖然這件事情也是劉邦一直想做的,但是念及韓信的功勞,劉邦又不好動手。後來呂雉趁劉邦外出的時候,聯合蕭何用計謀誘殺了韓信。而劉邦根本不知道這個事情。劉邦聽說韓信被殺之後,有2個反應,驚和喜,喜自然不用解釋了,驚在哪裡呢?

    劉邦也是這樣,不跟我打個招呼就殺掉韓信,以後你還要殺誰呢?想到這裡,劉邦後背也發涼啊!

    第三,殺樊噲

    劉邦死之前,曾命令陳平殺掉樊噲,可陳平不傻啊!一眼就看出這裡面的關係:樊噲的老婆是呂雉的親妹妹,劉邦是樊噲的姐夫,陳平後來只是抓住了樊噲,並打算帶回長安讓劉邦發落,並沒有殺掉樊噲。因為劉邦一死,陳平要是殺了樊噲,呂雉能放過我嗎?後來果然沒等陳平到達長安,劉邦就死掉了,呂雉隨即掌管朝政,樊噲立馬比以前更受重用。這和殺呂雉有關係嗎?有,因為萬一劉邦自己死掉了,樊噲會投靠誰?樊噲當時手中是有軍隊的啊!這很有可能是個定時炸彈啊!所以不想讓呂后為所欲為,必須先斬掉她的幫手。

    第四,劉邦不傻

    劉邦一生戎馬,當時自己的對手不乏都是人中龍鳳,一個個全部被劉邦消滅了,而且和呂雉朝夕相處,早就對於呂雉的手段瞭然於心。心狠手辣,還喜歡權力應該是呂雉在劉邦心中的形象吧,劉邦這種老油條應該早就能看出來呂雉的野心吧。

    之所以最後都沒有廢掉呂雉,因為自己手下一幫老臣力保太子,母憑子貴啊!想想自己也是時日無多,躺在床上馬上就歸西了,只能聽天由命了。倘若再給劉邦幾年命,必定會廢掉呂后。

    你覺得再給劉邦幾年時間,劉邦會不會殺掉呂后呢?

  • 13 # 史學達人

    劉邦在活著的時候,他就沒想過動呂后。

    雖說他有無數次想把呂后兒子劉盈的太子之位給撤掉,但是,最終劉邦還是打消了這個念頭。

    劉邦治國打天下是一把好手,讓他治家真的是治的一塌糊塗,原因是劉邦的耳根子太軟了。呂后只要在他面前一哭二鬧三上吊,他立馬就沒轍了。

    你看在劉邦晚年的時候,劉邦重病在身,臥病不起。

    這時候的他可以說是十分的厭倦了戰爭,恰好前線又傳來了英布反叛的訊息,劉邦一聽說這件事,他就頭大了。

    他的第一想法就是逃避,要讓太子劉盈代替他出徵。

    剛開始呂后也答應了,她以為劉邦讓劉盈出征是想考驗考驗這個兒子。正好這也是給兒子一個鍛鍊的機會,想到這裡呂后才答應的。

    但是,呂后一回去和輔佐太子的商山四皓提起這件事,商山四皓就告訴她,你上了劉邦的當了。

    英布是什麼人呀,久經沙場,百戰百勝的亡命之徒。讓沒打過仗的太子去打這種人太危險了。最重要的還不是這個,最重要的是劉邦手下那些開國功臣,那可都是虎狼之師呀。

    他們每個人都立有大功,怎麼可能會聽一個毫無作戰經驗,乳臭未乾的一個黃毛小子的話呢?

    所以說,此戰劉盈一去,敗的機率太大了。

    萬一劉盈失敗,劉邦就有藉口廢掉太子了。

    商山四皓把厲害關係給呂后講解清楚後,呂后立馬找劉邦去了,不能讓太子劉盈出征,最後,劉邦不得不從病榻上爬起來,去親征滅英布。

    你看,呂后在劉邦面前說話還是很好用的吧。這說明其實劉邦還是很重視呂后的。

    可以說呂后是劉邦治理國家,懲治功臣的最好幫手。

    劉邦畏懼韓信,彭越的功勞太大,怕他們不服管。呂后就把他們給殺了。

    透過這件事,劉邦明白呂后是個高人,這個人是可以幫助他們劉家的人治理江山的。

    最終,劉邦沒想到的是,他們老劉家的江山差點喪在了呂后的手中。不過,那也是呂后的唯一的兒子劉盈死後,導致她心態發生變化的結果。

    劉邦是真的沒有想過動呂后,他若是想動,無論是誰他都能偷偷摸摸的給殺掉。

    不過話說回來,劉邦這麼英明的人,他肯定能想到在他死之後,呂后和戚夫人會有一戰的。

    但是,他從來就沒有為戚夫人考慮過,他考慮的只是劉家的江山,考慮的只是他的兒子,在他生前他把劉如意交給了忠厚大臣周昌來保護。

    至於戚夫人是死是活,好像給他沒有任何關係,他完全可以為戚夫人下一道命令,或者囑咐幾個功臣來保護戚夫人的,但是,他並沒有那麼做。

    所以,為了大漢的江山,劉邦是不可能去動呂后的。只要大漢江山在他們劉家的手中就行了,至於其它的,無所謂了。

  • 14 # 夢露居士

    不知道劉邦是否願意動呂后,但他多半沒能力動呂后,或者說廢了呂后會引起大動亂,讓漢朝大傷元氣。

    要解釋清楚這個問題,不得不提起一個在歷史中被抹去了大部分痕跡的人——呂后的大哥,周呂侯呂澤。

    呂澤當年跟著劉邦打天下,立下大功。劉邦建國後分封功臣,呂澤因功被封為周呂侯,高帝八年病逝,高後二年追尊為呂悼武王,其子呂產襲為呂王,後改封梁王,是呂后稱制時期的三位外戚諸侯王之一。後來呂產參與諸呂之亂,呂氏遭到清算,全部被族誅,所以《史記》和《漢書》中基本沒有記載呂澤的事蹟。

    但是歷史中還是留下了一些蛛絲馬跡。

    比如《史記·列侯功臣年表》,說呂澤“以客從”從劉邦。“以客從”的意思是呂澤以客人的身份跟隨劉邦。

    後來劉邦在彭城敗於項羽,軍隊幾乎損失乾淨了,劉邦跑去找了呂澤,才東山再起。此時《史記》和《漢書》都有記載。

    《史記·項羽本紀》:是時呂后兄周呂侯為漢將兵居下邑,漢王間往從之,稍稍收其士卒。《史記·高祖本紀》:呂后兄周呂侯為漢將兵,居下邑。漢王從之,稍收士卒,軍碭。《漢書·高帝紀》:呂后兄周呂侯將兵居下邑,漢王從之。稍收士卒,軍碭。

    而且兩本書都說“漢王從之”,也就是說劉邦去追隨呂澤。也就是說,呂澤這支軍隊可能名義上屬於劉邦,但其實並不聽劉邦調遣。所以史書才用了“從”這個字。

    接下來《史記·列侯功臣年表》記載呂澤,“復發兵佐高祖定天下”。也就是說呂澤這個大舅哥看自己妹夫劉邦可憐,發兵幫助他。“佐”的意思是呂澤與劉邦算是合夥人關係。如果呂澤是劉邦的部下,那《史記》會說他“從高祖定天下”,不會用“佐”字。可見呂澤的地位時比較高的,基本和劉邦是平等的。

    因此,在劉邦平定天下的過程中,呂后所代表的呂氏一族出的力是很大的。估計劉邦會對著呂后深情地唱:“軍功章中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

    有呂澤這麼個大舅哥在,劉邦怎麼敢動呂后呢?

    想想戚夫人也挺蠢的,呂后樹大根深,她還敢做小三上位的夢。估計任何原配都饒不了這樣的小三吧。

  • 15 # 歷史風暴

    我倒認為劉邦從來都沒有想過去動呂后。

    這倒不是因為呂后是劉邦的正式妻子,而是因為呂后這個人是劉邦死後非常重要的政治人物,是大漢朝能夠延續數百年一位不可或缺的人物。

    呂后有一個兒子叫劉盈,因為是嫡長子,所以早早的就被劉邦封為太子,但是劉盈這個人並不受到劉邦的喜愛。劉盈生性懦弱,和劉邦的敢打敢拼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是劉邦不喜歡劉盈的最重要原因。很多次劉邦都想將劉盈從太子位置上趕下來,換成他比較喜歡的劉如意。看名字就知道,劉邦對劉如意這個人是很得意的。

    (劉盈和劉如意)

    母以子貴,呂后的權利歸根結底來自於劉盈能否當上皇帝!如果劉邦讓劉如意成為太子,而將劉盈封為一個小小的王。那麼呂后在朝中的權力,就會失去根基,雖然呂氏在朝中的地位舉足輕重,但是不要忘了只有劉盈作為皇帝的時候,才能讓呂氏家族為所欲為。呂后在劉盈死後仍然能夠把持朝政,是因為她已經向人民證明了自己是一位合格的政治家,而不是因為有呂氏家族的支援。否則,呂氏家族也不會在呂后死後被誅殺。

    這也是為什麼呂后要極力保持住劉盈的太子之位,而對戚夫人想借助劉如意上位的行為痛恨不已,因為她知道沒有劉盈這張牌,她什麼都不是,只能作為皇太后在後宮頤養天年。正是因為這樣,劉邦從沒想過動呂后,因為不需要動她。

    而且,假如劉盈作為太子,將來登上皇位後,以他的性格是無法駕馭群臣的。就需要有呂后來幫助治理國家,否則大漢也可能二世而亡。所以,其實當劉邦最終決定讓劉盈接替自己君位的時候,反而對呂后有所託付,希望她能幫助劉盈統治漢朝。

  • 16 # 歷史密探

    這要從呂后的身世說起,當初劉邦在沛縣當一個小小的亭長的時候,呂公為何要把女兒嫁給這樣一個已經黃土埋半截的老男人?要知道當時的縣令也是喜歡呂雉的。難道只是想因為他敢於吹牛?我們來分析一下。

    劉邦早年崇拜信陵君,經常行俠仗義,曾夢想執劍走天涯。而呂公到底是誰呢?這時候我們不得不聯想到歷史上的另外一個人物,那就是呂不韋。呂公是逃難,從單縣逃到沛縣的,那麼是誰在追殺他呢?

    真相很可能是這樣的,呂公就是呂不韋,他當年其實沒有自殺,用替身代替了自己,而自己逃走了。劉邦經常闖蕩江湖,透過信陵君得以見到了呂公,而呂公和劉邦一樣,其實是一個秘密反秦組織,呂公到單縣就是為了找劉邦。

    所以,劉邦與呂公一家是老相識,同一根繩上的螞蚱。這也就解釋了為何劉邦幾經周折,呂氏家族都對他不離不棄的原因。呂家的子孫,都被劉邦封了諸侯,可見劉邦對呂家的信任。

  • 17 # 每日趣評

    世人對呂后都有誤會,認為呂后在當上皇后以後就變得慘無人道了,因此劉邦應該早早的就廢了他。這樣的話就不會有以後的呂后亂政了。

    這樣的邏輯明顯是不對的,任何人天生都不是壞人。呂后也一樣,呂后之所以後期不斷的殘殺皇親國戚,任用呂氏家族,其實都是被逼的。如果沒有戚夫人進讒言要廢了太子,呂雉就不會事後報復,如果不任用呂雉家族,呂后的執政地位根本就不會那麼穩定。

    呂雉雖然和劉邦因為長期分居,早就沒有了恩愛之情,但是在動亂時期,開創基業的時候,呂后能夠和劉邦同甘共苦,劉邦在內心是感激呂后的。

    呂后最大的功勞就是幫助劉邦除掉了最大的隱患,韓信。當時韓信已經密謀勾結陳豨要造反,兩人商議陳豨於鉅鹿起兵,當時拱衛長安的兵力主要聚集在鉅鹿,因此陳豨反則天下震動,劉邦肯定要去平叛。

    而韓信密謀帶領自己的家奴和一部分服役的罪犯偷襲王宮,在內俘虜太子和皇后。這時韓信一位家臣的得罪了韓信,韓信把這個家臣關進密室,準備殺了他。這個家臣的弟弟為了救他向呂后告密,韓信密謀劫持後宮的計劃外洩。

    後來呂后和蕭何以劉邦已經打敗陳豨,在長樂宮歡慶勝利為由騙韓信前來,韓信沒有防備被捉,在長樂宮中被處死。

    因此,在劉邦當上皇帝的初期,劉邦忙著對付諸王起義,他和呂雉是一條心。但是等到造反的諸王相繼被平叛,劉邦的注意力就開始聚集到後宮和下一代上。

    劉邦為了給自己選一個合適的接班人,曾經動過要廢除太子劉盈的念頭。這時呂雉是非常害怕的,因為動太子之後就是動皇后了。這時御使大夫周昌力保太子,劉邦迫於無奈放棄了廢太子的念頭。

    呂雉為了保住太子的地位和自己的地位,她向張良求計。張良獻計讓呂后請商山四皓出山輔佐太子,後來太子以誠懇的態度寫信給這四位,商山四皓破天荒的答應出山輔佐太子劉盈。太子的名聲頓時震動天下,為什麼呢?因為當年劉邦多次請商山四皓出山輔佐,四位都拒絕了,劉邦為此感到非常遺憾。而太子能請出商山四皓,說明他已得民心,地位不可動搖。

    劉邦對太子其實是非常放心的,劉盈天資聰慧,宅心仁厚。但是劉邦對呂后還是不放心。於是在劉邦重病時起過要剷除樊噲的念頭。因為樊噲是呂雉的妹夫,也是呂雉在軍中最大的勢力。劉邦其實也考慮過太子羸弱,怕呂后專政。

    可惜的是劉邦沒有等到處死樊噲就一命呼嗚了,時間不等人呀!

    因此,劉邦早期沒有起過要動呂雉的念頭,後期看到太子羸弱,想要殺掉樊噲來剪除呂雉的羽翼,可惜時間不等人,沒等除掉樊噲,劉邦就死了。

  • 18 # 讀史坊

    個人認為,不願動的原因居多。畢竟,呂雉沒有觸及劉邦的底線,不會對大漢帝國造成根本性的威脅。

    在建國的時候,呂雉為劉邦的江山也算是立下了汗馬功勞的,光被項羽扣住做人質就做了兩年。大漢帝國建立後,呂雉又為劉邦設計除掉了韓信等異性王,為劉家江山的穩固打下了基礎。

    在戚夫人日益受寵後,劉邦經不住枕邊風的吹拂,想換掉呂雉的兒子劉盈,改讓戚夫人的兒子如意當太子。這時候,呂雉動用各種關係,努力保住了兒子的太子地位。其實,對劉邦來說,誰當太子都是他的兒子,只不過在心愛的女人面前不好交代而已。所以,他對呂雉為了保太子而做出來的各種事都可以不計較。

  • 19 # 歷史哨聲

    先給出答案:劉邦殺不了呂后,因為呂后的勢力已經坐大。

    對於呂后最大的勢力就是漢惠帝。呂后勢力的強大,可以用劉邦想要廢漢惠帝立劉如意、呂后不知會劉邦擅殺韓信、劉邦被太子黨逼迫不得不帶兵出征英布三件事上體現呂后勢力。

    廢漢惠帝立劉如意。在劉邦想要廢漢惠帝立劉如意這事上,劉邦面臨兩個障礙:

    1、大臣們堅決反對廢漢惠帝。這是因為和呂后的利益一致問題,還是因為儒家嫡子繼承思想,具體就不得而知。太子不被廢,呂后的位置就能穩坐。

    給予以上兩點,劉邦只能哀嘆:

    “羽翼已成,難動矣”。

    僅有大臣反對,劉邦還好操作。但廢除四老輔助的太子,嚴重損壞劉邦的權威。

    呂后擅殺韓信。在劉邦外出平定陳豨時,呂后和蕭何以劉邦勝利擊敗陳豨的名義召見韓信並伏殺韓信。這個事情的性質非常嚴重:呂后以劉邦詔令殺韓信,和胡亥以秦始皇偽詔殺扶蘇是一樣的手法,都是虛構詔令。這件事預示著當時西漢除了劉邦這個皇帝擁有最高決策權之外,呂后也有生殺的最高決策權。

    這就是為什麼劉邦回來聽到韓信被殺後,第一反應就是:“且喜且哀之”。喜,自然是指殺韓信。哀,就不知道是哀自己還是哀韓信。

    劉邦為什麼會哀自己?來個大膽的假設:劉邦知道韓信肯定要反,但韓信和呂后同在長安城,也未必沒有借韓信的手來殺死呂后的考慮。不是韓信死,就是呂后死,反正對劉邦都是有好處的。只是韓信就這麼輕易的死去,對呂后勢力一點傷害都沒有造成,這估計才是劉邦真正“哀”的原因——太讓人失望了。

    韓信和呂后鬥個兩敗俱傷,劉邦就可以立劉如意為太子。哇,好大的一盤棋!

    劉邦代太子出征。英布起兵時,就估計劉邦因為年老有病,不會親自出徵。劉邦本來也不想自己出徵,想讓太子漢惠帝率軍出戰。但輔助太子的四老認為:太子率軍出征,得勝毫無利益,敗了很有可能被廢太子位。於是四老就讓呂后要求劉邦自己出徵,理由是:

    1、英布是猛將,太子沒有戰功,主將不對等,只有劉邦出征才對等;

    2、諸位大將都是跟隨劉邦打天下的功臣,威望很高,沒有軍功的太子無法調動他們;

    3、為了天下大局,劉邦一定要帶病出徵。

    最後來看下呂后的勢力:

    1、漢惠帝。這就不用解釋了。

    2、呂后兄弟:呂澤、呂釋之。

    3、妹夫:樊噲。

    4、蕭何等大臣。從蕭何等反對廢漢惠帝太子位、和呂后設計殺韓信二事來看,蕭何是支援呂后的。

    5、四老等文臣

    騎牆派:張良、陳平。

    相對於以呂后為核心的太子黨,劉如意和戚氏只有劉邦一個人的支援。其他人都不支援劉如意,劉邦也沒有辦法強行廢漢惠帝太子位。

    總之,劉邦在晚年時期總是想打擊呂后的勢力,只是沒有機會而已。無論是漢惠帝即位,還是劉如意即位,一個強大的呂氏勢力的存在,並不是一件好事——相信善於謀劃的劉邦還是很容易看到這一點的。劉邦死前下令處死樊噲,就是做最後的努力,削去呂氏勢力的軍權,讓漢惠帝即位有著更為平衡的朝局。

    只是砌牆的陳平,讓劉邦最後的願望不能實現。

  • 20 # 帝國的臉譜

    其實,原因很簡單,一者,呂雉是自己的結髮妻子,誰會在自己的妻子一沒作惡、二沒給自己造成傷害的情況下去動手收拾她呢?二者,呂后將劉邦心愛的寵妃戚夫人做成“人彘”,折磨致死,又將劉邦與戚姬生的兒子劉如意毒死,那都是在劉邦去世以後的事情,他不能未卜先知,殺呂后來防範寵妃愛子免於罹難;

    三者,呂后篡權和分封諸呂,致使劉氏江山差一點就姓了呂,那也是劉邦死後情勢演進的結果,劉盈當了皇帝,呂雉成了太后,皇帝孱弱,太后強勢,自然就形成了後宮干政的結果,但這此都是後來的事,劉邦不可能預想得到,何況,那一幫曾經對劉邦死心塌地的文臣武將,後來都成了呂雉的心腹,這既是預料不到的,在當時也是別人左右不了的。

    劉邦沒打算向呂后動手,還有一個原因,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因,那就是劉邦對呂雉不僅有夫妻感情,而且在劉邦成就大事的過程中,他所有的姬妾,呂雉是受苦最多、貢獻最大的,對於這一點,劉邦應該是非常感激的。劉邦以泗水亭長身份押解刑徒去咸陽,路上放了那些刑徒,犯事後他逃了,呂雉卻因此受了牢獄之災,而且在獄中受了獄卒的調戲,也是代劉邦受過,於他不一定有愧疚,但一定會有憐惜;

    楚漢戰爭期間,劉邦的父親劉老太公和呂雉等家人為項羽所俘,成為了項羽手中對抗劉邦的人質,呂雉不但受苦,還要照顧公公,但為了劉邦,她都以超常的毅力忍受了。再說,當年呂雉嫁劉邦的時候,劉邦還是一個一窮二白的人呢,呂雉那麼漂亮,家裡又那麼有錢,而且有縣令那麼硬的後臺,可以說,呂雉嫁劉邦,那是稱得上“下嫁”的。更何況,殺韓信、誅彭越,為劉邦剪除心腹之患,那可都是呂雉的功勞。

    所以,劉邦在世,不可能有過殺呂后的想法,也就不存在“願不願意”或“有無能力”動呂后的問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