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上的那這事
-
2 # 黑句本
二次直奉大戰,直奉兩軍對決的關鍵時刻,屬於直軍陣營的馮玉祥在背後狠狠地捅了直系吳佩孚一刀。
戰局由此扭轉,奉系張作霖大勝,直系吳佩孚敗北。
馮玉祥之所以又臨陣倒戈,一來因為他和吳佩孚積怨極深,藉機搞倒吳佩孚的算計早就在他心裡醞釀了;二來張作霖為收買他開出的條件極其誘人,啥條件呢?奉系只為報仇,事成後,奉系絕不入關,關內贏下的地盤全歸馮玉祥。
既洩私怨,又佔大便宜!有這樣的好事,倒戈老油條在背後當然要朝吳佩孚猛捅刀子。
然而,大戰勝負分定後,張作霖翻臉不認帳了。
在亂世梟雄看來,你姓馮的不過是收買來敲敲偏鼓的,一個變節之人哪有資格登堂入室。至於此前談妥的約定,更是不值一提。
在亂世梟雄的江湖規則中,任何城下之盟,事後都是可以撕毀,都是可以理直氣壯地不認賬的。
在這一點上,張作霖倒是深得孔子對盟約看法。
君子談到一定境界就是梟雄。當年,孔子從陳國來到蒲地,公孫氏正在蒲地叛亂。蒲人攔住孔子,開個了過路條件,如果你不去衛國,我們就給你放行。孔子二話沒說,立馬與蒲人訂立了盟約。
於是蒲人禮送孔子出東門。哪知道,孔子一出東門徑直就去了衛國。為此,子貢就問,難道盟約可以背叛嗎?言下之意,老師你也太小人了吧。
孔子對子貢洗腦道,要挾而定的盟約,老天是不會管的。
聖人如此,何況梟雄!
然而,雖然張作霖極度藐視外加強勢不認賬,馮玉祥還是近水樓臺,搶先霸佔了京城。
始一進城,馮玉祥激進無度、沽名釣譽的一面隨即就暴露了出來,他以掃滅封建殘餘的名義將清廷廢帝溥儀從紫禁城裡趕了出來。
趕溥儀出宮的條件在此有必要說一說。馮玉祥下令,此前籤的優待條件作廢,最關鍵一點,紫禁城裡的資產不能全歸溥儀所有,要分出公私來,屬於公的部分必須留下,屬於私的部分溥儀可以拿走。
但是,分出公私只給兩小時。
在別人的槍口下,還兩個小時,對溥儀來說,這實質上就剩簡單打打包,然後乖乖走人的份了。
對此,有社會經驗的一眼就能品出味來,馮玉祥此舉目的不單純,有搶奪紫禁城財產的嫌疑。
而這也正是張作霖對此勃然大怒的一個主要原因。
照張作霖的說法,剷除啥殘餘,姓馮的這就是明目張膽地偷東西。
除此之外,張作霖勃然大怒還有權力博弈下的深層次原因。
在張作霖的梟雄棋牌上,直奉大戰後,執中央政權牛耳的應該是他張大帥,馮玉祥此舉無疑是一種示威,一種造次。
果真認為京城就是你姓馮的私家地盤了,想怎麼來怎麼來!
要知道,優待溥儀是北洋政權的傳統,是北洋正統人物的共識。馮玉祥此舉不僅大大地壞了規矩,更給張作霖在今後的博弈中帶來了某種不確定因素。
看待溥儀,雖說談上不“挾天子以令諸侯”,但至少也是“困廢帝以穩天下”。草率地將溥儀掃地出門,你知道這廢帝會做出何種舉動?又有何種險惡勢力對這廢帝加以利用?
論政治智慧,張作霖遠在馮玉祥之上。
所以,張作霖大怒實在是因為,馮玉祥此舉不僅壞了他的權威,也壞了他的棋盤。
正因為如此,張作霖隨後提出要和溥儀見面。
關於亂世梟雄和清廷廢帝的見面,很精彩,也很值得說上一二。
1924年11月26日,張作霖派密使約溥儀私人老師莊士敦與張文治到帥府一敘。莊士敦立刻與溥儀商量,張大帥有請,溥儀想了想,讓莊士敦帶了兩樣東西交給張作霖:一張由溥儀親手簽名的相片,另一樣則是一隻鑲滿鑽石的黃玉戒指。
張作霖熱心接待了莊士敦,並獨自與之密談了數小時。當莊士敦把溥儀的禮品拿出來,送給張作霖時,張拿著那幀相片,打量好久並深思著。
最後決定:收下相片,退回戒指。
在與莊士敦密談的時候,張作霖彰顯了亂世梟雄的老奸巨猾。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到張作霖這裡得加上一句,見廢人要會說漂亮廢話。
張作霖告訴莊士敦,他有意協助皇上並收拾殘局。
聽到張作霖這句話,溥儀果然產生了天真的幻想。
給別人不用付任何成本的幻想,實乃最聰明的玩別人於股掌。
有了這個前奏,很快,張作霖跟溥儀見上面了。
這一歷史會面,張作霖依舊是拙中藏鋒。
一見面,亂世梟雄直接給溥儀來了個君臣跪拜禮,嘴裡還說,皇上好。
都說男兒膝下有黃金,但在廟堂博弈上,真梟雄是沒有膝蓋的。
堅硬如山的人終究要讓柔軟若水的人淹沒。
根溥儀後來自己回憶,“我在天津的七年間,拉攏過一切我想拉攏的軍閥,他們都給過我或多或少的幻想。吳佩孚曾向我稱臣,張作霖向我磕過頭,段祺瑞主動地請我和他見過面。其中給過我幻想最大的,也是我拉攏最力,為時最長的則是奉系將領們。這是由張作霖向我磕頭開始的。”注意兩個關鍵詞,幻想最大,拉攏最力。
站張作霖的角度,這何嘗不是一種吊著的雙贏。
然而,在表面的謙恭下,張作霖又是霸道的。
他向溥儀說了一句話,此話即是質問又是宣示實力——我有足夠力量保護你,為何你還要往日本使館跑?
透過這話其實是能看出張作霖心思的,置溥儀這個廢帝於自己的勢力範圍,不讓其他勢力染指利用是最好的。
更進一步說,溥儀只能為我所用,為我貼金,絕不能為他人所用,為他人貼金。
而像馮玉祥那樣在火候沒到的時候就打爛、扔掉泥菩薩實在太愚蠢——
聊到這裡可以為張大帥的勃然大怒做個小總結了——偏激如馮之輩,太醜陋、太愚蠢、太狼子野心!
-
3 # 無筆
1924年11月,馮玉祥發動了北京政變,把溥儀等人趕出了紫禁城!不僅如此,還撕毀了北洋政府曾經承認的優待條件。這時候,張作霖剛剛和馮玉祥戰略配合,算是準盟友,但是張作霖聽到這個訊息後卻是勃然大怒!而這又是為什麼呢?我覺得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馮玉祥威脅到了張作霖,而是張作霖和溥儀有私交,溥儀對張作霖還有用處!
馮玉祥的所作所為使張作霖感到威脅。直奉大戰開始,張作霖和吳佩孚不相上下,正在僵持,然而這時候馮玉祥臨時倒戈,從背後捅了吳佩孚一刀,於是張作霖在這場戰鬥中大獲全勝!那麼,為什麼馮玉祥要臨時倒戈呢?大家想一下,他們都是軍閥,為的肯定是利益,那麼,馮玉祥的倒戈也一定和利益有關!原來,張作霖許諾馮玉祥,戰爭勝利後,奉軍不入關,新佔領的地盤都給你馮玉祥,於是馮玉祥臨時倒戈,使得吳佩孚大敗!
但是,亂世之中,這些許諾,尤其是軍閥之間的許諾在接下來的利益面前沒什麼約束力!馮玉祥在得到北京後,實力肯定不斷擴張,而他竟然還把溥儀趕出了紫禁城,這讓張作霖深感不安!畢竟,張作霖也在清朝做過官,而他又是個講義氣的人,對於清朝他可能沒什麼感情,但是突然這麼做,違背了當時北洋政府的初衷,這讓他難以接受!
還有一種說法,是說馮玉祥趕走溥儀,只給他兩個小時的時間,讓他收拾好私人物品,其餘的屬於國家。想一下,兩個小時能收拾啥?這就是變相的霸佔紫禁城,也就是說馮玉祥窺伺故宮寶物,張作霖知道了很生氣!
不僅因為張作霖和溥儀有私交,張作霖還考慮到後果。早在1919年的時候,張作霖就透過各種辦法和溥儀取得聯絡,並且暗中相助。張作霖這麼做也是有目的的,當時,雖然溥儀已經不是真正的皇帝,大清朝也已經滅亡了,但是,即便如此,溥儀的影響力還是有的,他在那些清朝遺老遺少的心裡還是至高無上的!雖然不能夠像曹操一樣挾天子以令諸侯,但是至少能夠利用他給自己帶來不少好處!
張作霖和溥儀之間,一直禮尚往來,互相寄禮物。直皖戰爭期間,張作霖專門派人入宮,告訴溥儀讓他寬心。溥儀大婚時張作霖送來厚禮,張作霖嫁女兒溥儀也送來厚禮。凡此種種,張作霖越來越得到溥儀的好感和信任,就算是日後溥儀徹底失勢,住在天津時,張作霖依舊秘密會見溥儀!
除了和溥儀有私交的原因,張作霖還考慮到了後果,後來的發展也驗證了他的顧慮!張作霖雖然出身草莽,但是智商情商都很高,馮玉祥把溥儀趕出紫禁城,那溥儀以後去哪裡?以他的身份,如果被人利用,對於國家將會帶來什麼後果!所以張作霖聞訊大怒!
果不其然,後來溥儀在日本人的幫助下做了偽滿洲國的傀儡皇帝!
-
4 # 鳶飛九天2018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時,作為直系討逆軍第三軍總司令的馮玉祥突然倒戈,從前線秘密回師北京,發動北京政變。而一直呆在紫禁城做著小皇帝迷夢到溥儀,被馮玉祥趕了出來,同時,馮玉祥修改了清室優待條例。
溥儀被驅逐出宮的訊息傳遍全國後,有人稱讚叫好,也有人破口大罵。然而,聽到溥儀被趕出紫禁城,奉系軍閥張作霖卻勃然大怒,這關張作霖什麼事?他為什麼會勃然大怒呢?第一,馮玉祥突然發動的北京政變,破壞了張作霖一直以來拉攏溥儀,以謀取滿蒙地區的計劃。張作霖土匪出身,白手起家,最終成為東北三省的土皇帝,他對皇帝的認識不同於其他人,他一直認為溥儀及其皇族在滿洲及蒙古地區仍存有一定的影響力,並且幻想利用溥儀的影響力,將奉系的勢力範圍擴充套件至蒙古。
但事實上,老奸巨猾的張作霖十分清楚,溥儀已完全無可能再登上皇位,他絕不可能支援溥儀復辟,之所以與溥儀打得火熱,只是利用他的影響力罷了。但馮玉祥突然將溥儀趕出紫禁城徹底打斷了張作霖的謀劃。
第二,張作霖為了防止溥儀投靠日寇。根基位於東北的張作霖,始終處於日本的兵鋒之下。他更加深刻的明白日本對東北的貪婪之心。而溥儀雖然只剩了一個末代皇帝的空頭銜,但畢竟在中國有著相當的影響力,更對遺老遺少及別有用心之人有號召力。這樣的人往往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張作霖擔心日本人利用溥儀的影響力,在東北,也就是滿洲興風作浪,扶持傀儡政權。這對於張作霖而言,涉及根本利益,絕不容妥協。因此,為了防止這種可能性的發生,張作霖極力拉攏溥儀,希望溥儀在紫禁城的狀態保持現狀。因為任何變動都可能導致變數的發生,而馮玉祥將其逐出紫禁城的行為,顯然增加了這種變數。
張作霖與溥儀多次“禮尚往來”,互送貴重禮物。溥儀希望得到張作霖的支援,達到自己復辟的迷夢。1924年,張作霖率兵進入北京後,溥儀曾經與張作霖會面,張作霖面見溥儀時行跪拜大禮,似乎對溥儀十分尊重,但與此同時,張作霖也對溥儀說到:“皇上,你不該在我帶兵到北京之後還往日本使館裡跑,我是有足夠力量保護你的。”顯然,張作霖不希望溥儀與日本人接觸,更不希望他們走得太近。
第三,張作霖的大怒則出於對馮玉祥的輕視和不滿。此時的張作霖已經佔據東三省,成為民國舉足輕重的一方諸侯,而馮玉祥不過是直系內並不受重視的小軍閥罷了,和張作霖的地位相差懸殊。張作霖之所以馮玉祥結盟,也不過是利用他的倒戈擊敗吳佩孚而已。在張作霖的內心深處,從未把馮玉祥放在和他平等的位置。
而馮玉祥到達北京後將溥儀逐出紫禁城,不但完全出乎張作霖的意料,而且張作霖認為馮玉祥也從中撈取了大量財富,張作霖有為他人做嫁衣的屈辱感,因此憤而大怒。而最終,張作霖也撕毀了與馮玉祥簽訂的不出關的盟約,率兵進入北京城,馮玉祥被迫宣佈下野,退往西北。
-
5 # 漩渦鳴人yy
這件事情在我之前的回答裡面曾經說起過,龍時,我提到一件事情,可能有些人會有一點印象,就是溥儀為什麼會被馮玉祥趕出紫禁城?根據傳聞,他把紫禁城裡面的寶貝拿出來變賣,然後換取相應的財富,武裝他的西北軍。這一點讓張作霖感到十分的眼紅,本來馮玉祥跟張作霖說好了一起拿下北京之後,平分,大家各拿一半,現在馮玉祥等於撕毀了合約,不僅趕走了曹錕這個老主子,而且還不願意跟張作霖分享,所以張作霖就破口大罵,說馮玉祥不地道,不厚道,然後就把他破罵了一通。
當然這件事情當時只不過是作為馮玉祥趕溥儀走出紫禁城的原因之一,其實現在將問題再細細的研究一下,我們會發現很多讓人感覺意想不到的原因。
首先當初優待溥儀這一點是誰做的決定?袁世凱北洋軍的老主子,然後所有北洋軍一起形成了一個共識,無論發生任何事情,都不能動溥儀,這一點在什麼事情上體現呢?張勳復辟,張勳復辟,溥儀出來做皇帝測底的觸怒了所有的神經,誰都不願意地質再次出現,就算是對於整個中國革命還算比較有點貢獻的袁世凱本人成了皇帝最後怎麼樣,照樣被人給罵死,但是溥儀被從皇位上趕下來以後,可以說一點兒事都沒有,繼續居住在紫禁城這一點可以說是北洋軍對於溥儀的優待。
但是現在你馮玉祥雖然不是正統的北洋軍,但也算是半個北陽血統在裡面呢,給我整了這麼一檔子事呢,你還跟我是同盟,我以後跟那些北洋軍的老同僚一起見面的時候,我怎麼說。我被他們嘲笑嗎?我被他們罵嗎?別的不說,北洋軍在對待國家領土問題上面是達成一致的。比如說著名的幾位北洋軍閥在老了以後居住在天津租界,以後日本人佔領華北,邀請他們出來當華北傀儡,也就是承擔相當於汪精衛一樣的責任,他們表示死活不同意,找誰也別找我,我是不會跟著你們日本人瞎幹,我不成為賣國賊,北洋軍閥心裡還是有一點點良知的,至少在國家主權這個方面,北洋軍閥自己內心還是有點兒底的。
其次溥儀無論他是如何的落魄,他都是八旗子弟的領袖,據傳聞,有這樣一件事情。溥儀在新中國成立以後,拿到了新中國的公民證以後,他沒有妻子這個時候原先一個八旗子弟他選擇將自己年輕的女兒貢獻給溥儀,由此可見,溥儀這個時候在八旗子弟內部這麼龐大的影響力,即便他犯了大錯,即便他已經落魄了,威風不在,但是他仍然是八旗子弟的領袖。
因此,在這個時候,在中國東北真正能夠說得上話了還是八旗子弟還是滿族人,如果說這個時候溥儀出來站出來說一句話,那在中國東北,那是一呼百應。
問題就來了,如此一個具有象徵意義的吉祥物,就被你馮玉祥中國自己人趕出了紫禁城,那他下一個選擇會選擇投靠誰呢?要知道這個時候日本人可以說枕戈待旦,就在朝鮮,就等著一個理由進攻中國東北,如果說溥儀這個時候明面上宣佈我投靠日本人,那麼。你拿什麼去阻止在東北的那批滿族人的憤怒?馮玉祥在這個時候等於做了一件蠢事兒,他將溥儀直接推給了日本人,再者之後溥儀在天津租界不斷的跟日本人接觸,日本人也一直在說服溥儀做他們的傀儡,終於建立了為滿洲國,這一點,馮玉祥這一招可以說是功不可沒。
當然這個時候對於駐紮在東北的張作霖所部玩而言,他們真正的問題就來啦,土移這個永遠都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爆炸的定時炸彈就在日本人手裡有日本人保護著。你現在是既想動他也不是,不動它也不是,張作霖當時可以說是騎虎難下,他不敢將軍隊開出關外,如果說軍隊一旦開出了山海關,溥儀這個時候從他背後捅他一刀,他的那點兒基業就沒啦,他那什麼東西跟關內的那些軍隊打仗?馮玉祥這一招等於將張作霖一半的軍隊鎖死在了東北,就問你你敢不敢離開東北,你敢溥儀就立刻到你東北去稱王,我看你怎麼辦。張作霖當時可以說是恨的牙癢癢啊。
所以,馮玉祥趕出溥儀雖然從外表上來看,哦,地質真正的主人已經徹底被我給弄廢了,他已經離開了他尊貴的王座,這一招看似很英明,實際上這是一招臭的不能再臭的棋。
-
6 # 歷史知事
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受損失最大的是吳佩孚和曹琨,其次是張作霖,張作霖大怒完全在情理當中。
一,北京政變的背景分析1,北京政變發生時,正處在第二次直奉戰爭時期,這時直奉兩軍都陷入持久的消耗戰,對雙方都不利。這時的直軍第三軍馮玉祥與援軍第2路司令胡景翼、北京警備司令孫嶽等密謀倒戈,與張作霖暗中聯絡,要求和平解決問題。
2,北洋系內部打成一團,南方也沒有消停。國民黨已經在廣東建立起穩固的革命政府,並且聯合蘇聯一起反對北洋軍閥。黃埔軍校的建立,新軍隊已經成型。
3,東方強大的鄰國日本,國內矛盾重重需要發動侵略戰爭轉移視線。尤其是華盛頓合約後,日本擴張受到壓制。在中國,北洋政府已經不能滿足日本的侵略胃口。
4,北方強大的鄰國蘇聯,從各國干預戰爭中走出來恢復了西伯利亞的統治,想要用“革命”名義繼續在華擴張勢力。
二,北京政變的影響。北京政變表面上看,是軍閥內部的進步勢力,呼籲和平,請求各派成立聯合政府,這也是馮玉祥政變的公告開宣告。事實上,單從馮玉祥來看,目的恐怕沒那麼簡單。
1,馮玉祥需要名氣。
馮玉祥個人來看,在北京政變前,已經發動了多次倒戈和革命。但,這些革命大都以失敗告終。吳佩孚在護國運動時期,和馮玉祥都是旅長,而現在吳佩孚是僅次於曹琨的直系領袖,馮玉祥只是第三軍司令,這種際遇,主要在於馮玉祥沒有更深的後臺。
2,馮玉祥需要金錢。
大凡軍閥混戰,都需要大量軍費,清末民國以來的那些大企業,基本被李鴻章盛宣懷袁世凱等人私吞或者賣給外國,到吳佩孚馮玉祥這階段,基本就靠外國借款滿足軍費需求了。
馮玉祥看到了紫禁城裡面的金銀財寶,還看到了民國財政每年無償給清皇室的贍養費。這筆錢如果拿在手上,擴充軍力完全不在話下。
後來馮玉祥對東陵大盜孫殿英說,我革活人的命,你革死人的命,我們是革命兄弟。把搶錢說的這麼清新脫俗,也是沒誰了。
3,馮玉祥需要擴軍擴地盤。
馮玉祥呼籲和平的同時,把張作霖,孫中山,段祺瑞都請進北京,共商國是,表面上看是組織聯合政府,其實是渾水摸魚,暗度陳倉。
馮玉祥以為把革命的,不革命的,反革命的放到一起互相吵架自己就能漁翁得利,萬萬沒想到,這些人一開會,就決定先滅了馮玉祥。
北京政變後沒多久,馮玉祥就被趕走了!
但是那些錢,真帶了不少!
僅僅2年多以後,馮玉祥舉旗響應國民革命,在北方召集起40萬大軍,比當初直奉戰爭雙方軍隊總額還要多,馮玉祥成了最終的勝利者。
2,馮玉祥在故宮搜刮財寶的行為讓張作霖很眼紅。張作霖是土匪起家,最瞭解打家劫舍的道理。現在全中國最有錢的人家被馮玉祥打劫了,張作霖表示土匪白乾了。
3,馮玉祥驅逐溥儀,給張作霖造成了大麻煩。張作霖雖然是東北實力派,但是和日本比起來基本是土雞瓦狗,日本一旦得到溥儀,就可以把不安分的張作霖踢到一邊了。
今天的人觀察歷史,都是上帝視角,隨便一個正常智商的人都能看出馮玉祥的行為貽害無窮,可是馮玉祥自己,有選擇嗎?
-
7 # 歷史三日談
說張作霖與溥儀有交情,是因為張作霖雖然崛起於草莽之間,但身份轉變卻是在溥儀時期完成的,別人覺得帝制不好,皇帝壞,可張作霖不管,他只覺得溥儀對自己有知遇之恩,其他的都是扯蛋,這就是時代機緣巧合下的例外,縱使天下人都認為某個人不行,還是有人會念他的好。
雖然第二次直奉戰爭張作霖與馮玉祥一定程度上屬同盟關係,但他並不看好馮玉祥,不是不看好他的發展前景,主要是不看好馮玉祥的人品。
在張作霖看來:“這癟犢子看著是在行義舉,引得天下人為其擊鼓狂呼,實則內心陰狠歹毒,肯定是看上了故宮滿屋子的珍貴文物,以備不時之需!”
如果真要人搬家,能給兩個小時?就是普通人家,收拾下家當都不止兩天,更何況溥儀這樣的大戶人家,有人說孫殿英盜掘清東陵乾陵遺臭萬年,其實馮玉祥逐溥儀出宮這一招,比孫殿英有過之而無不及。
再說孫殿英盜掘的是死人的,死人是不會作惡的,馮玉祥搶的是活人的,溥儀還有他的影響力和價值存在,即使溥儀無心,肯定也有很多欲“挾天子以令諸侯”,你把他弄出故宮,好事的人拿他做文章,不是噁心她媽給噁心開門,噁心到家了嗎?
張作霖氣的是馮玉祥目光短淺,沒有政治頭腦,只會政治投機,看著精明實則傻缺,哪壺不開提哪壺,因此即使做為盟友,張作霖對於馮玉祥逐溥儀出宮,可以說也是氣憤不已。
無論從政治還是從文化瑰寶方面,溥儀都不能動,後來的歷史發展也證明,故宮文物由於缺少了象徵意義上的主人,被偷的偷,搶的搶,賣的賣;而溥儀則被日本人擄去東北。
張作霖之所以讓人敬佩,不僅僅在於此他身份的轉變,更在於他在處理事情上的政治眼光,這一點是隻會投機的馮玉祥不具備的!
-
8 #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溥儀被馮玉祥趕出紫禁城,有人說張作霖勃然大怒,因為老張對大清國那是死忠粉,也因為這個原因,所以奉軍後來打了馮玉祥,把老馮打得屁滾尿流。還曾有人云,張作霖打算搞個二次復辟,把大清國再招搖一回,名目可以叫“大清第三帝國”(之前張勳復辟了一回,就算是大清第二帝國)。事實究竟如何呢?首先咱們來看溥儀被趕出紫禁城五年前,皇室曾收到一筆數額不小的款子,匯款人就是奉天那方面,也就是張作霖。
老張為什麼要給末代皇帝寄錢呢?因為他是東北王,而宣統雖然已退位,在東北的滿蒙人群中還有一定的號召力和影響力,老張搞定了皇室,對他稱霸東北,自然是大大的好處。
當然這件事很快被媒體所捕捉,天津的《華北每日郵電》報,立馬發了一篇文章,題目就叫:《另一場復辟是不是近在眼前?》
看了這種新聞標題,溥儀立馬就打了雞血,他曾說:“我從心底感到了歡喜,也理解了為何奉軍領袖對紫禁城那樣熱忱”。次年,老張又託人給溥儀進呈了兩棵東北人參。1920年,老張甚至還通告溥儀,說俺要“鞏衛皇室”。京中甚至傳聞張作霖要入紫禁城內給“聖上存候”,溥儀那幫人簡直要樂顛了,要在“通常品目以外,加上一口寶刀”,作為給老張的賞賜。
哈哈!但老張並沒有來見溥儀,人忙著呢!事實上,深諳政治的張作霖也不會逆歷史潮流,為無權無勢的落魄皇帝而丟了大好出路。
1922年,溥儀大婚之際,張作霖打了一萬大洋的紅包給溥儀。而兩年之後,便發生了馮玉祥把溥儀攆出紫禁城的事件。這個時候,老張確實擺出一副義憤填膺的派頭,就在這一年年底,他還曾約約小皇帝身邊的紅人莊士敦見面,而這一次溥儀送給老張兩樣禮物:一張溥儀簽名相片,一隻鑲滿鑽石的黃玉戒指。張作霖只收了相片,退回戒指,同時許諾將設法“協助皇上並拯救殘局”。
然無論如何,張作霖都不會真的幫溥儀復國,玩什麼第二次復辟,他曾公開發表宣告:“作霖以愛國為天職,凡有破壞我共和政體者,將挺身而擊之”。只要你不復闢,其實都是小問題。張作霖此後曾與溥儀見面,甚至磕了一個頭,喊一句“皇上好”。但縱然如此,老張還是不會支援搞復辟。所以最終溥儀還是潛往日本使館,最終走上了叛國之路。
-
9 # 是阿維啊
辛亥革命一聲槍響,共和風暴遍佈全國,1912年隆裕太后頒佈了退位詔書,封建帝制結束。但清帝退位之前曾經和民國政府簽訂了“優待條例”,其中除了每年給銀子,保持皇帝的尊號以外,還有就是讓溥儀居住在紫禁城內,這樣紫禁城內在辛亥革命以後仍然還是封建帝制的天下。但1924年馮玉祥將軍發動“北京政變”以後,下令把清遜帝溥儀驅逐出宮。
當時“東北王”張作霖聽到這個訊息以後非常生氣,並且馬上進行了斡旋,國民軍對醇王府的管制馬上放寬,等到張作霖進京以後,立刻便撤離了醇王府門前的國民軍隊,並且親自前往朝見溥儀。當時不少清朝的遺老遺少得知這個情況以後,還上書張作霖希望他能恢復“優待條例”,不過張作霖沒有答應。
張作霖為什麼願意“震怒”,並且覲見溥儀呢?因為他看中了溥儀的名號。溥儀雖然退位,但並不是一點用沒有,首先守舊的人,比如清朝的遺老遺少們就還看重宣統的名號,張作霖“震怒”一下,自己不會損失什麼,還能結好於他們。其二,宣統皇帝在滿蒙地區還有一定的號召力,張作霖這麼做無疑能夠得到這些地方人的好感。
不過,明眼人都知道張作霖雖然尊崇溥儀,最終還是為了自己考慮,他不過是為了利用溥儀而已,真要他出兵出錢那是不可能的,但張作霖對於溥儀比別的軍閥要好多了,所以張作霖皇姑屯事變身亡以後,溥儀還派人送去了輓聯,也算是盡了自己的心思。
-
10 # 傳奇歷史觀
第二次直奉大戰中,在東北王張作霖和直系吳佩孚打得難分勝負的時候,西北軍閥馮玉祥突然從吳佩孚後面來了一擊,這一擊讓吳佩孚元氣大傷,張作霖趁勢很快就擊敗了吳佩孚。馮玉祥之所以會幫助張作霖並不是因為他兩有多深厚的友情,而是張作霖答應打敗吳佩孚後將他的地盤都送給馮玉祥。然而張作霖何等精明,打贏之後立馬就不認賬了。
由於馮玉祥距離北京近,因此他率先進入北京城。他一進城就暴露了貪戀,他廢除之前北洋政府與清朝皇室簽訂的優待條約,還要把溥儀趕出紫禁城,目的就是想把紫禁城和宮裡的寶貝都佔為己有。
這事兒傳到張作霖耳朵裡,他立下就勃然大怒,大罵馮玉祥。張作霖有如此大的反應原因我認為有二,下面讓我說來。
第一,張作霖擊敗吳佩孚之後,下一步他就要入主關內控制政權,他已經把整個紫禁城都看做是他老張的了。這時候馮玉祥突然率先搶了他的囊中之物,張作霖自然暴怒。
第二,清朝統治者從東北起家,東北生活著不少滿人,他們擁戴清朝擁戴溥儀,張作霖要想長久控制東北就必須要順應民心。張作霖曾多次表現給溥儀送禮物,見到已經退位的溥儀仍然會下跪磕頭請安,還多次揚言幫助溥儀復國,從這點來看張作霖很會把握局勢。因此這次溥儀被趕出紫禁城,張作霖自然暴怒,他需要讓東北滿族人看到他的忠心。
-
11 # 五味社
張作霖一直充當著溥儀小朝廷保護神的角色。
雖然溥儀退位了,但備受皇恩的張作霖仍舊是晚清的堅定支持者。雖談不上覆闢封建統治,但優待皇室還是北洋的認知。張作霖一直是溥儀的保護神,不僅給溥儀經濟支援,溥儀大婚時,張作霖獻上巨禮,而且直皖戰爭期間,表示要控衛皇室。
但北京事變後,溥儀被馮玉祥驅逐出紫禁城,卻是張作霖萬般沒想到的。張作霖進京後,立馬安撫溥儀,並和莊士敦密談,願意恢復皇室特權,可是要小心謹慎,共和深入人心,不能給別人落下復辟封建專制的口舌。
可溥儀很快發現,張作霖只是給他口頭支票,並沒有實際行動,這就有了後來溥儀潛往日本大使館,並被利用。
-
12 # 史論縱橫
要知道張作霖可是土匪出身,被清廷招安前專門幹打家劫舍綁票的事,然而,就是張作霖都沒好意思去搶紫禁城,反而是馮玉祥沒有下限把這事給幹了,你說老張能不生氣嗎?
溥儀被為何會被趕出紫禁城?要說把溥儀趕出紫禁城的這個馮玉祥,和清廷還真就是有著深仇大恨,儘管清朝還在時,讓馮玉祥做了官,辛亥革命爆發後,馮玉祥毅然決然發動灤州起義,發動反清的大旗,即使失敗也並未受到處罰,但是馮玉祥卻一直將反清做到了底。
1924年第二次直奉大戰期間,正是直系和奉系奪取北洋領導權的關鍵時刻,誰勝誰負是一次至關重要的轉折,這個時候張學良帶著五十萬銀元買通馮玉祥,讓馮玉祥倒戈,實際上以馮玉祥和吳佩孚的關係,即使沒有張學良這些錢,也照樣會倒戈,首先是馮玉祥和吳佩孚長期不和,其次,馮玉祥就是吃倒戈這碗飯的,不倒戈就不是他了。
馮玉祥這個人厲害之處並非就是陣前倒戈,而是倒戈之後發動北京政變,囚禁了當時的大總統和直系的首領曹錕,又將溥儀趕出了紫禁城。
可以說是馮玉祥一直以來都希望將反清進行到底,這下終於有機會了,另一方面,在袁世凱死後,張勳擁護溥儀復辟,也讓人看到皇室的存在對於共和體制的威脅,當然,主要原因在縱橫看來,還是馮玉祥看中了紫禁城裡面的寶貝。
關於紫禁城裡面的寶貝,那真是數不勝數,清朝國祚將近三百年,搜刮多少民脂民膏,那都是錢啊,但是皇宮在馮玉祥洗劫之前,就是八國聯軍打到北京都派兵把手故宮,也就是說,像張作霖、洋鬼子這幫專門從事搶劫勾當的人,都沒幹出的事,馮玉祥就給辦了,要說秀下限,馮玉祥能秀出一個全新的自我。
張作霖為何勃然大怒?你說這麼多大一座財富被別人搶了,你說張作霖會作何感想,那肯定是一蹦多老高啊。
關於馮玉祥搶了多少寶貝這個不得而知,儘管馮玉祥死不承認,但是李宗仁在回憶錄裡面說了一個關於馮玉祥的笑話,就是北伐完成後,馮玉祥請李宗仁、閻錫山等大軍閥吃飯,吃飯間來了一群人,在馮玉祥的問答下,這些人齊聲回答“我們都知道馮總司令沒有偷東西”。不拿群眾一針一線豈是浪得虛名。
但是後來馮玉祥到蘇聯一趟回來,部隊就擴編到四十多萬人,這裡面有沒有當年從故宮搶的錢就兩說了。
除了錢之外,當然最令張作霖生氣的,本來主角應該是張作霖,最起碼直奉大戰後,奉系應該主導北洋政權,然而,馮玉祥卻打起了反清的口號,勢要將革命進行到底,不但沒讓張作霖掌管北京,反而請出了段祺瑞擔任總理。
很多人說張作霖是因為有清朝情懷,對清朝皇室有感恩之心,這個不能說一點沒有,張作霖出身綠林,能夠發家,也是清廷的扶持,從張作霖後來對溥儀的態度來說,張作霖的確有一些懷情情懷的。
但是絕對沒到能夠決定張作霖乃至整個奉系軍閥的政策走向。
-
13 # 小螺絲a
因為溥儀會來搶東北,滿清有個祖訓,就是關內如果守不住就退回東北,張作霖就想要把溥儀關在紫禁城圈養起來,如果他被放出來,回東北該怎麼辦,京城的王爺貝勒滿清遺老響應號召 跟溥儀一起來東北想要搶東北怎麼辦,這些滿清遺老雖然勢力不如以前,可財力不能小看,還有東北本身也有一些留守的滿人,響應溥儀號召怎麼辦。這不但威脅張作霖的統治,甚至威脅他的性命。
他的擔心最後成真了,溥儀帶著一批遺老來了東北,以及東北軍裡的一些滿族將領也裡應外合。溥儀 溥傑 善耆 熙恰 川島芳子,這些人和日本人同流合汙禍害東北。其中川島芳子更是參與了殺害張作霖的行動。
-
14 # 張生全精彩歷史
辛亥革命後,清皇室在袁世凱的威逼利誘下,宣佈退位。當然,在退位之前,清皇室代表也和袁世凱多次協商,爭取了許多優待條件。比如每年要支付400萬銀元,還有繼續住在紫禁城等等。
說白了,也就說紫禁城是清皇室的小朝廷,溥儀雖說退了位,身份也是國民,但他在紫禁城裡的日子,遠比一般國民要滋潤得多。
(溥儀舊照)
然而,溥儀平靜的生活還是受到了軍閥混戰的影響。
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直係軍閥吳佩孚和奉系軍閥張作霖,為爭奪北京政權,在山海關正打得如火如荼。吳佩孚在百忙之中,抽調北洋軍保衛北京城。然而透過賄選成為大總統的曹錕卻認為吳佩孚是想監視他,也找藉口又把北洋軍調離北京城,支援山海關。
此時,早就和吳佩孚不睦的馮玉祥,暗中和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達成日後平分北京政權的約定後,發動倒戈政變,率軍直取北京,很快就圍困了總統府,並迅速布兵電話局、電報局和火車站,不毫不費力便控制了北京城,並將所在軍部改為國民軍。
馮玉祥不光囚禁了曹錕,還解散了國會及吳佩孚的兵權。
張作霖也違反不入關的約定,率奉軍攻打吳佩孚。吳佩孚大敗,只得退往湖北。
馮玉祥在接管北京政府後,立刻實現了第一次革命。
(馮玉祥舊照)
他撕毀了之前袁世凱和清皇室所籤的協議,重新修訂了一份新的協議,在協議中,他表示紫禁城的財產不能都歸溥儀所有,應該公私分明。然後,馮玉祥打著清除封建殘餘的口號,命令溥儀在兩小時內把他的私有財產及用品等,自行打包,搬出紫禁城。
正與直係軍閥殘餘兵力打得不可開交的張作霖,聽說溥儀被趕出紫禁城後,氣得大罵不止。那麼,為何張作霖對這件事這麼生氣呢?我認為有四個方面的原因。
一、張作霖覺得被馮玉祥利用了。張作霖和馮玉祥本來是合作關係,並且張作霖的勢力遠比馮玉祥的要大,所以張作霖一直輕視馮玉祥,結果馮玉祥驅逐溥儀這麼大的事,居然都不和他商量,顯然是沒把他看在眼裡。再說,幹活的主要是張作霖,吃現成的卻是馮玉祥,所以張作霖不怒才怪。
二、馮玉祥私吞紫禁城財物。馮玉祥只給溥儀兩小時打包時間,顯然不盡人情,也是擔心溥儀把一些值錢貨轉移,所以馮玉祥派兵把守紫禁城,為的就是把溥儀趕走後,好大撈一筆。
(張作霖舊照)
三、打破了張作霖的計劃。雖說溥儀已經過了氣,但是在八旗中,他還是享有很高的威望,因此東三省那邊,不少滿蒙貴族都還唯溥儀為尊。張作霖為了能順利地奪取東北三省,也為了能得到滿蒙人心,一直與溥儀交好,多次解溥儀之危,很得溥儀信任。現在他放長線釣大魚的計劃,被馮玉祥搞砸了,他能不急眼嗎?
四、溥儀被趕後,會給別有用心的人制造機會。溥儀繼續住在紫禁城,是和時人認為正統的北洋政權簽定的協議,也是國際社會上得到認可的協議。馮玉祥卻單方面撕毀協議,給社會上造成信任危機。特別是日本人已經佔領朝鮮,隨時都可以攻入東北,如果溥儀被日本人利用,再加上滿蒙八旗遺老們的支援,他張作霖在東北會是第一個受害者。
事實上,張作霖考慮確實有些道理,最後,溥儀果然在日本人的扶持下,在滿洲建立了偽滿洲國,做上了傀儡皇帝。當然溥儀此舉,給中國帶來的傷害是巨大的,不過,這已是後話了。
(參考史料:《中國通史》《我的前半生》)
-
15 # 玄坤文史
張作霖是奉系軍閥,奉系是北洋軍閥最為主要的派系之一,北洋軍閥是袁世凱的新軍主要將領建立,新軍組建又是晚清的產物。和溥儀搞好關係,也會讓滿清遺老遺少認同自己。
張作霖和溥儀關係還不錯,溥儀結婚他還包過紅包,為什麼張作霖和溥儀關係不錯呢,除了拉攏滿清遺老遺少,還有一個原因是張作霖是東北王,東北呢原來又是滿人入關的地方,所以蒙古人和滿族人在這裡勢力很大,雖然清朝被推翻了,但是他們還是認溥儀為正統的。
我們也知道後來北洋軍閥誰也不服誰,直系和奉系大打出手,馮玉祥在這個過程中和張作霖合作,打退了吳佩孚,於是馮玉祥在這時也就順理成章接管了北京,張作霖也沒想馮玉祥進北京後竟然開始變革,撕毀和清政府的條約,將溥儀驅逐出紫禁城,張作霖也知道,想要挽回已經不可能了,那麼總要對在東北的蒙滿貴族表達下態度吧,所以也就對此事破口大罵。
另外兩個人本來是合作關係,搞這麼個動作明明知道會破壞合作關係,馮玉祥也沒和張作霖通報一聲,也讓張作霖覺得自己被利用了,還有紫禁城是原來皇室住地,裡面少不了奇珍異寶,馮玉祥這麼一干,那麼這些東西不都全進馮玉祥的腰包了嗎,所以張作霖才會對此事勃然大怒。
-
16 # 歷史哨聲
這個問題的答案,很多人都回答了,即馮玉祥不和張作霖商量,單方面驅逐溥儀,破壞了張作霖需要溥儀安撫東北的滿洲和蒙古勢力的打算。
現在我就來說說導致張作霖死亡的皇姑屯事件。當時的張作霖是中華民國軍政府陸海軍大元帥,是當時中華民國的最高領導人。蔣介石和汪精衛還要排下隊。
1946,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就將皇姑屯事件作為日本侵華的起點:當時張作霖是國際公認的中華民國國家元首,謀殺國家元首,屬於戰爭罪行為。
1928年皇姑屯事件時是一個各方勢力都處於緊張時期。蔣介石和張作霖爭奪中華民國國家元首之位;張作霖反悔不履行答應日本的事情引起日本人的憤怒;蘇聯繼續窺視東北,意圖獲取大連這個真正的不凍港。
張作霖的性格和價值觀張作霖是東北一個貧苦家孩子出身,只進私塾讀過2—3年的書,最多不超過5年——在父親張有財死後,就不得不跟著繼父學獸醫謀生。
在李敖看來,張作霖雖然只讀過幾年的私塾,但還是非常尊重孔孟的。
張作霖很重視現代化的教育,特別是軍事化的現代化教育。張作霖創辦的東北大學每年經費比起當時排名第二的北京大學經費有3倍之多。
張作霖很重視軍事工業,建立了兵工廠,使得東北軍成為當時唯一一支擁有自主生產火炮和彈藥的軍隊。火炮多、火力猛、炮彈足,成為東北軍比其他軍的最大優勢。
另外東北軍還是當時國內唯一擁有海陸空三軍的軍隊。
張作霖的價值觀上還有三個方面需要注意的:
1、反對蘇俄主義。李大釗被處死說明了這一點。
2、反對南方革命黨。辛亥革命後,張作霖就在東北大肆撲殺同盟會人員。堅定支援袁世凱做總統,稱帝。如果張作霖不死,蔣介石想要成為中華民國的國家元首,非常不容易。東北易幟也不可能發生。
3、張作霖是擅長利用外交獲取利益。根據東京審判中海相岡田啟介的證詞,張作霖一面接受日本的援助,一面向英美示好,意圖兩頭通吃。
即:由於沒有接觸過多的儒家教育,早早就謀生,張作霖成為了靈活變通的實用主義者。張作霖親善日本、蘇聯,但又想用英美來制衡日本、蘇聯。
在人才教育和工業建設上,都是以軍事武器的導向為主。
如果張作霖不死,在日本的支援下,蔣介石無法攻下東北,張作霖將割據東北。但由於張作霖是中華民國國家元首,會吸引很多北洋軍法中的人才去投靠;同時由於溥儀也在東北,蒙古和西藏的離心更強,很有可能重新形成明末時滿清——蒙古(含西藏)結盟的滿蒙模式和結構。
1927年9月25日北洋政府公告制定的「大元帥旗」,以五色旗為底,靠旗杆上角白色正方形內,繡制十二章國徽。
導致張作霖之死的皇姑屯事件的三種說法一般來說皇姑屯事件都認為是日本關東軍所為。但還存在其他兩個說法:一、是蘇聯人乾的;二、是奉軍內部刺殺。
現在來看看三種說法:
一、關東軍私下作為。根據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和關東軍的密信,都顯示:在日本支援張作霖擊敗郭松齡和入關奪取政權後,張作霖卻沒有完全履行對日本的承諾,導致日本強烈不滿。但:當時的日本田中義一拒絕了關東軍要求對東北軍繳械的要求,於是關東軍決定私下行動,意圖透過刺殺張作霖,搞亂東北,從而佔據東北。刺殺機會是由河本大作制定的,秦真次和土肥圓賢二參與策劃,關東軍司令官村岡長太郎親自下令執行。
這個觀點的證據有:
1、因為日本陸軍省反對公佈案件真相,日本政府一直以“滿洲某重大事件”來代稱,雖然陸軍省的目的是為了避免影響日本形象和減少刺激反日情緒;
2、事件發生後,日本政府宣佈是“南方國民政府便衣隊員”所為——蔣介石還處在軍事行動中,不可能在之前勝負未分的情況下部署刺殺行動,也不可能在6月3日得知張作霖回東北,僅僅用一個晚上就策劃和實施爆炸——效率不可能這麼高——而且也不能就準確命中張作霖的車廂——當時張作霖有替身。
3、東京審判中原陸軍省兵務局局長、陸軍中將田中隆吉的證詞:
“1928年6月3日,在南滿鐵路和京奉線交叉處,河本大佐帶領他的手下,爆破了北京開來的列車,張作霖就坐在那輛列車上。第二天,張作霖就死了。”4、在太原解放後1952年河本大作的審訊供詞承認是他刺殺了張作霖;根據《小磯回憶錄》,1928年6月16日從東北迴到東京的河本大作私下向小磯國昭承認是自己殺死張作霖。
有疑問的地方:
1、不管關東軍是否確認張作霖當日是否死亡,在張作霖死之後13日後張學良才回到奉天,這段時間內關東軍為什麼沒有趁機佔領東北,甚至沒有和東北軍發生衝突。日本關東軍在事件發生後的動作,不符合刺殺張作霖是為了佔領東北的預期目的。
2、田中隆吉只是陸軍省之人,並非關東軍,甚至事件參與者。他的證詞只能是旁證。
3、參與者的證詞只有河本大作的證詞。其他參與人秦真次、土肥原賢二、村岡長太郎均無證詞或者相關證據,導致河本大作的證詞成為孤證。其次,河本大作的證詞不是東京審判上所做出的陳述,而是解放後做出的陳述。證詞權威性不足。河本大作既然私下承認是自己做的,為什麼不在1945年回日本,而是留在中國?
4、河本大作等人如何能夠準確知道張作霖在哪一節車廂——當時是黎明時分,即便車上有間諜,也不可能做出訊號——因為天還沒有亮。張作霖回奉天不是週期計劃性,而是臨時突發性的。情報不可能如此快速準確傳遞。
二、蘇聯KGB刺殺。俄羅斯歷史小說家普羅霍羅夫在《張作霖元帥之死檔案》一文中,依據的是蘇聯的情報資料。
主要的依據有:
1、1924年9月20日,張作霖和蘇聯簽訂《中東鐵路條約》,做出親蘇的姿態。
2、1926年1月,張作霖拒絕所拖欠的繳納1400萬盧布給中東鐵路管理局;中東鐵路管理局伊萬諾夫決定禁止張作霖軍隊使用中東鐵路,但張作霖不予理睬,強行使用中東鐵路,並逮捕伊萬諾夫。
3、1926年7月,張作霖要求當時作為中華民國國軍元首的吳佩孚將中東鐵路管理權交給他。雖然蘇聯抗議,但中東鐵路管理權還是落入張作霖手裡。
4、1926年8月,蘇聯政府命令KGB刺殺張作霖,刺殺特工為薩爾嫩和布拉科夫。他們的計劃是:布拉科夫負責運送地雷過境,薩爾嫩負責潛入張作霖府邸大院埋設地雷,並設定定時,成為定時炸彈,進而炸死張作霖。結果布拉科夫剛下火車,就被張作霖的人馬給抓了。蘇聯政府於是宣佈布拉科夫是白匪,刺殺機會是東北境內的蘇聯僑民策劃的,和蘇聯政府無關。
5、1926年12月1日,張作霖宣佈反G,同時宣佈和蘇聯斷交。
6、1927年1月到6月,張作霖都在進行清理蘇聯在中國的人員。
7、在張作霖的煽動下,根據蘇聯國家保安總局的統計,1927年到1928年,蘇中邊境發生了90多起入侵蘇聯事件;
8、1927年12月到1928年初,張作霖派人和日本談判,意圖在東北建立滿洲共和國。
9、在哈爾濱的蘇聯KGB埃廷貢獲得了張作霖和日本的談判機密,立即報告蘇聯總部。蘇聯政府再次要求蘇聯情報局和國家保安總局共同計劃刺殺張作霖,粉碎張作霖依靠日本建立滿洲共和國的計劃。負責刺殺人物的是:埃廷貢和第一次刺殺未成功的薩爾嫩。
刺殺小組為了嫁禍給日本人,特意將炸彈埋在日本關東軍警戒的皇姑屯鐵路架橋上。
10、事件發生後,最令蘇聯人疑惑的是,日本竟然承認是他們乾的,理由是張作霖和美國勾結,出賣東三省。
11、蘇聯KGB刺殺張作霖的史實材料,是蘇聯解體時俄羅斯歷史學家沃爾科戈諾夫在調查托洛茨基死因無意中發現的。
以上是普羅霍羅夫《張作霖元帥之死檔案》一文中的主要內容。這個觀點的最大問題是它是在蘇聯情報資料的基礎上作為的分析,沒有非常直接的材料去證實觀點。
三、奉軍內部作案。日本歷史學家宮脇淳子在她的著作《這才是真實的中國史——來自日本右翼史家的觀點》一書中認為:河本大作刺殺張作霖是謊言,依據有兩個:
1、根據河本大作在爆炸之後所拍照的照片,橋上上的滿洲鐵路橋樑完全掉落,橋下的京奉鐵路地面並無損傷,因此爆炸只能是在橋樑涵洞天花板爆炸,而非如河內大作所說的是在地面埋炸藥爆炸;
圖片如下:
皇姑屯事件中被炸的列車,可以明顯看出火車是過橋下時發生爆炸的;
皇姑屯事件中被炸的車廂,可以看出車廂底損壞程度較低,車廂的上、左、右側均被炸爛,如果是爆炸是在地上,衝擊力必然撕毀車廂底部。
這張應該就是河內大作所拍攝的照片,可以看出日軍正前方並沒有因為爆炸形成的爆炸坑。如果是在鐵路上埋炸藥而發生的爆炸,必然有一個巨大的爆炸坑,周邊也是非常散亂。
2、張作霖的替身,在前一列列車,和後一列列車都沒有發生爆炸,可見情報非常準確,知道張作霖真正的車廂所在。
宮脇淳子認為是奉軍內部作案的理由是:
1、張作霖車廂爆炸,是在車廂天花板或其他位置爆炸,不是外面發生的爆炸導致的;
2、疑似案犯國民黨黨員楊宇霆和常蔭槐事後被張學良以間諜罪名私下處死;
3、張學良加入GC國際並得到授勳。
總結張作霖是一個非常善於利用勢力均衡的實用主義者。他支援袁世凱,也善待溥儀;在滿鐵和日本合作,在中東鐵路和蘇聯合作,又騰出手意圖引入美國和英國勢力制衡蘇聯和日本,自己從中取利。
皇姑屯事件,從動機上,國民政府(張作霖是國際公認的中華民國國軍元首,蔣介石即便坐上,也存在瑕疵和合法性不足。從張作霖的勢力均衡策略來看,他在國際上的能量不比蔣介石低。)、日本關東軍(埋汰張作霖沒有履行答應給他們的事情)、蘇聯(一旦張作霖和日本結成同盟,外東北面臨重大安全威脅——張作霖有收復外東北的理由和動機)都有動機。
但從能力上來說,國民政府在時間和人員組織上,想要作案,難度非常大;日本關東軍和蘇聯KGB都有時間、人員、資源等的能力。因此,皇姑屯事件只能是他們中的一個,或者兩個都有份。
由於蘇聯情報在90年代初才被發現,這就意味著在皇姑屯事件發生後,日本政府並不知道蘇聯有刺殺的計劃,因此誤會是關東軍私下行動的,最後只能承認是自己做的。
當然關東軍應該確實有這個計劃,但至於是否實施,或者及時實施,就難以確定。
如果關東軍真的作案了,爆炸就在關東軍的警戒範圍內,就應該迅速出兵控制事態,控制張作霖,繳械奉天張作霖的軍隊。
皇姑屯事件,無論作案者是日本關東軍,還是蘇聯KGB,案發後日本和蘇聯並沒有得到什麼好處,相反還造成了張學良的東北易幟。
-
17 # 秦右史
末代皇帝溥儀被趕出北京紫禁城,東北奉系頭子張作霖大怒不已、破口大罵。這不是因為老張比馮玉祥善良或者有感情,而是這一行為破壞了張作霖的戰略佈局和未來預期。
1924年10月23日,馮玉祥披堅執銳,帶領部隊,進駐北京。本來溥儀是有有待政策,允許永久居住故宮的,這是當時退位詔書釋出時袁世凱談好的。但是,馮玉祥卻荷槍實彈、武力威脅,限期以溥儀為代表的皇族離開北京。溥儀之後不得不去了天津,暫時逃避鋒芒。當然,馮玉祥這麼做的前提是先解除了吳佩孚的職務,監禁了總統曹錕,逮捕原財政總長王克敏和總統府收支處長李彥青等人,推翻了直系控制的北洋政府,授意當時的攝政內閣通過了《修正清室優待條件》,在制度範圍內趕走了他們口中的滿清餘孽。
9月,也就是溥儀被趕走的一個月前,第二次直奉戰爭如火如荼,大打出手,馮玉祥率領西北軍,擔任討逆軍”第三軍總司令,發兵古北口痛擊奉軍。事實上,馮玉祥這個舉動的原因很複雜,既有狂熱的民族主義影響,痛恨封建帝制,也有問鼎天下的野心,放手一搏。可惜,溥儀走後各個軍閥虎視眈眈,馮玉祥無法控制局面,只能以邀請孫中山北上為策略,暫時安撫局勢。湊巧的是,孫中山病情沉重,到了北京不久之後就去世了,這個爛攤子直到北伐戰爭之後才收拾停當。
馮玉祥倒直系的目標達到了,但是卻沒有完成預期的效果。自己信任的皖系軍閥段祺瑞與奉系張作霖聯合反對自己,導致馮玉祥的功勞一下子成為泡影。張作霖本來想利用這個名不副實的皇帝,向西經營蒙古,安撫東北局面,馮玉祥一下子讓這個計劃不可能了。當然,後世認為驅逐溥儀是剷除封建帝制復辟的禍根,並非沒有道理。但是,貿然不顧條例趕盡殺絕,卻也有一些違背契約不地道。
真實的歷史總是如此複雜曲折,瞬息萬變,弄潮兒縱橫捭闔,而不是所謂的為了什麼民族大義,或者看不慣什麼封建思想,或許這也正是歷史的魅力所在。
-
18 # 有書共讀
辛亥革命雖然推翻了滿清王朝,把小皇帝溥儀趕下了龍椅。但在當時各方的博弈下,溥儀一開始是仍然住在故宮裡的,民國政府還每年撥出400萬兩銀子奉養著小朝廷。“宣統”年號也可以繼續用,可以說很慷慨了。
然而馮玉祥改變了這一切,他撕毀約定,把溥儀和清朝遺老們趕出了紫禁城。
溥儀被趕出紫禁城,在那個“城頭變換大王旗”的軍閥時代,不算稀奇,畢竟已經取消帝制了嘛。但是有一個人聽到這個訊息後卻勃然大怒,他就是有“東北王”之稱的張作霖。
那麼張作霖為什麼對這事反應這麼激烈呢?您且聽有書君仔細分析分析。
一、這是張作霖的本能反應。
別看張作霖是個軍閥,其實他的封建帝王思想很濃厚。雖然生逢亂世,他對朝廷一直有種莫名的“敬畏”。這一點從他發跡之初的表現就能看出來。
他千方百計接受清廷招撫。接受招撫之後,他又以清廷的忠實子民自居。先是剿鬍匪,後是剿蒙匪,出生入死,只為換取清朝廷的獎賞與重用。
小皇帝溥儀不光曾賞賜張作霖頂戴花翎,給他加官進爵,還賞賜過他龍袍一件,表示對他的重視與肯定。
在張作霖的心裡,不僅有根深蒂固的帝王思想,還有對行將末路的清王朝的感謝。儘管這個政權已經岌岌可危,卻讓出身低微的他平步青雲、扶搖直上,躋身社會名流。清廷是有恩於他的。
所以辛亥革命時,張作霖果斷決定,保衛清廷,鎮壓革命。他以“社稷之臣”的身份,聯合多名武將,給當時任內閣總理的袁世凱拍電,表示要武裝勤王。
對於那個他從未謀面的小皇帝,他可能也談不上有什麼感情,只不過是他政治上崛起的一次有利契機。不過,不管出於什麼動機,他擁護帝制的基本立場毋庸置疑。
對馮玉祥的行為,他當然很生氣,因為在他內心深處,他認為這是“大逆不道”的。
二、這是張作霖表明立場的“作秀”。
按照張作霖一貫的作風,他的這種反應也可以理解為“作秀”。做給誰看?當然是做給小皇帝溥儀和擁護帝制的清朝遺老們看的。
皇帝雖然下了臺,可是擁護帝制的還大有人在,從某種角度來說,那也是一種人心所向。那麼善於審時度勢的張作霖,是不會輕易失掉人心的。
張勳復辟派人聯絡他,張作霖欣然同意,並派代表副官趙錫嘏參加了張勳在徐州召開的策劃復辟會議。
張勳率“辮子軍”北上覆闢,擁立溥儀重登帝座之後,張作霖即被任命為奉天巡撫。他馬上向朝廷呈獻賀表,並用宣統年號。
張勳復辟失敗後,對徒有虛名的皇帝溥儀,已登上東北王寶座的張作霖仍不想放棄。他有自己的盤算:宣統皇帝雖然只剩空名,但其在滿蒙地區仍有不小號召力和影響力。
藉助“宣統皇帝” 的名號,可以增加自己的政治光彩,為進一步奪取滿蒙造聲勢。所以清廷的存在,對於張作霖是有必要而且是意義重大的。誰讓自己在人家老祖宗地盤上混呢?
因此,張作霖與溥儀一直保持著較為密切的聯絡。他巧立名目,在經濟上扶持接濟溥儀;他在軍閥混戰的危難之際充當小皇帝的“保護神” 。
他屬下的將領們與那些王公大臣, 也打得火熱, 他們常常在一起聚會、 打牌、 吃飯… …
深諳政治的張作霖不會逆潮流而上,成為歷史前進中的炮灰,但是他也不會放棄一切可利用資源。
所以,面對馮玉祥的行動,他有必要立刻做出一個迴應,向清廷遺老們表明他的態度。因為這有利於他在東北的統治。
三、馮玉祥打亂了張作霖的如意算盤。
如果僅僅是因為馮玉祥的行為過於粗暴,張作霖不至於生這麼大氣。張作霖當時已是民國手握兵權說一不二的大人物了 。如果他願意幫助溥儀恢復皇帝尊號,返回清宮居住,按其能力來說也不是沒有可能。
張作霖生氣的主要原因,還是馮玉祥的行動觸及到他的利益了。張作霖後來去天津拜謁溥儀時說了實話。
張作霖先是對溥儀痛罵馮玉祥,然後又說,馮玉祥那是為了要拿宮中的寶物!為了顯示自己的清白,張作霖還特別申明,他本人非常注意保護國寶文物,他不但把奉天的宮殿保護得很好,還把北京的一套四庫全書也好好保護了起來。
不可否認,馮玉祥把溥儀趕下帝座,對於社會的進步發展確實意義重大。不過張作霖的說法倒也真不冤枉他。據說他的確偷藏了宮中不少寶貝。
為洗白自己,馮玉祥還曾經安排過一場表演。他在故宮宴請北伐軍高階將領,席間突然將故宮全體雜役人員集合,讓這幫人齊聲高喊“馮將軍是清白的,沒拿故宮一針一線”之類的話。
這個“此地無銀三百兩”的刻意安排,當時就引起鬨堂大笑。
此後,皇宮的寶貝便在古玩市場頻頻出現。馮玉祥的得力干將鹿鍾麟也曾說過,馮玉祥的確曾賣掉故宮大批文物用於戰事。
馮玉祥突然包圍紫禁城“逼宮”,溥儀沒有防備時間又緊迫,當然也帶不走什麼東西,因此大批的文物寶貝都留給了馮玉祥。
這恐怕才是讓張作霖真正勃然大怒的原因所在。
綜上所述,張作霖雖然尊崇溥儀, 但他最終是以利己為原則,不會甘心在“宣統皇帝”腳下稱臣。
他雖然有強烈的政治追求,但他不願人們說他有野心,所以一有機會就表白,只有報國志,而無個人野心。
末代皇帝溥儀對於他來說,是最理想體面的掩飾其政治野心的擋箭牌。而皇宮裡珍寶無數,即便暫時養著皇族們,從長遠看,他也不會吃什麼虧。
而馮玉祥粗暴的把溥儀趕出紫禁城,徹底消滅了帝制,獨吞了所有珍寶。全盤打亂了張作霖的如意算盤,他怎麼能不勃然大怒呢!
-
19 # 電視劇裡看歷史
誠邀,如題,為何溥儀被趕出紫禁城時遠在東北的張作霖會勃然大怒?一句話小編以為張大帥是為其少了一個盟友而憤怒!從土匪到國家領導人的蛻變。
客觀的說,張作霖與清廷關係還是不錯的。作霖出身貧寒,曾是東三省有名的土匪頭子,後清政府將其招安。而老張也知恩圖報,協助清廷剿滅土匪,消除蒙患,為維護國家統一做出了巨大貢獻,因軍功先後擔任奉天督軍、東三省巡閱使等,後更是操縱奉系軍隊與直系皖係爭霸,一度打入北京成為名義上中國最高領導人。可以說,大清朝廷對張作霖有知遇之恩。
小編不否定老張對清廷有些些許感情,然而亂世之中,什麼都逃不過利益兩字。老張曾經在溥儀經濟困難的時候給皇宮送過不少銀子,溥儀也禮尚往來,但是老張與溥儀的關係建立在相互幫助的基礎上,老張有財富和兵馬,溥儀有皇帝的號召力。然而溥儀一旦出宮,在百姓心中的形象必將轟然倒塌,一個連皇宮都守不住的皇帝,還是皇帝嗎?老張失去了一個有價值的盟友,可不得勃然大怒嘛。
-
20 # 譙郡太守
吳三桂作為大明朝的臣子,被明崇禎帝寄以厚望,高官顯爵厚賜,卻背主棄義,勾結滿清,獻關投降,引狼入室,甘受驅使,成為歷史上的反面人物和寡廉鮮恥的典型人物,為後人所不恥!如果說他還有什麼歷史作用,那就是加速明朝的滅亡。以己賣身求榮、謀取榮華富貴的切身經歷,來招降那些同樣意志不堅定、寡廉鮮恥、不顧民族大義的敗類,成為大清朝的鷹犬,為清朝的建立充當馬前卒,出謀劃策、流血流汗。成為出賣靈魂的二臣,最後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為後人樹立了反面的典型!
回覆列表
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吳佩孚率領奉軍主力駐防山海關,派北洋軍精銳第三師守衛北京城,正當前線直軍大勝之時,曹琨疑心重重,突然將北洋軍第三鎮調離北京城,支援山海關(其實曹琨認為是吳秀才監視自己,派北洋第三鎮駐防北京。),此時馮玉祥率領的直軍突然連夜趕回北京,因為馮玉祥個人和吳佩孚有矛盾,而且此時馮玉祥已經和張作霖達成合作,日後平分北京政權。鹿鍾麟率先到達北京安定門下,守城拱衛史張壁開啟城門,馮玉祥的直軍不費一槍一彈便進入北京,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北京政變,馮玉祥將所部改為國民革命軍,並囚禁總統曹琨,下令解散國會,解除了前線總指揮吳佩孚的兵權,為此,吳子玉大敗,奉軍入關,並從塘沽經海上乘軍艦逃亡長江流域的湖北,從此便一蹶不振,直系退出歷史舞臺。而馮玉祥的國民革命軍和奉軍雖然共同合作推到了直系政權,可是此時北京城只有馮玉祥的國民革命軍駐防,奉軍尚未進入北京,而馮玉祥做出了一個歷史走向的大舉動,那就是授意攝政內閣修改《清室優待條件》,將溥儀驅逐出宮,派鹿鍾麟(其父親便是前清四川巡撫鹿傳霖,建立了四川大學)入宮,執行,溥儀無奈,只能簽字離宮,搬進醇親王府,事後,段祺瑞和張作霖來京,詢問此事,為何要驅逐溥儀,馮玉祥回答:我等進行的是首都革命,從此中國將再無皇帝。段祺瑞本想恢復清室優待條件,可是此時的他,手中無兵無權,他知道,馮玉祥和張作霖邀請他入京,只是藉助他的北洋元老的身份,來彌補北洋系的分裂,重整北洋雄風。而張作霖之所以大罵馮玉祥,是因為他想利用宣統皇帝,才不同意修改清室優待條件,並不是真正懷念故主,可是溥儀已經出宮,再去攔阻也無濟於事,殊不知,馮玉祥驅逐溥儀出宮,為日後的日本關東軍利用溥儀提供了一個絕好的機會,關東軍認為,保護好宣統帝,並提供幫助,這是很有必要的,他們認為,這種先期的投資是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