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凌說史
-
2 # 東東歷史
周亞夫就是一個帶兵打仗的,不懂政治。周亞夫的結局就是自找的。
關於周亞夫的歷史,見於《史記·絳侯周勃世家》和《漢書·張陳王周傳》。關於周亞夫的內容幾乎沒什麼不同。
周亞夫是周勃的兒子,承襲父親爵位。
周亞夫有兩個牛逼的事情,但非誰看,事情有好有壞
1、細柳營
漢文帝去視察周亞夫的軍隊,周亞夫的軍士回答道:軍中聞將軍之令,不聞天子之詔。這種事情可以說軍紀嚴明,也可以說擁兵自重,不把皇帝看在眼裡,往大了說,就是有造反的嫌疑啊。周亞夫碰上了漢文帝,賢明的漢文帝沒有往外出想
2、剿滅七王之亂。
剿滅齊王之亂這個不用多說,大大的軍功。周亞夫也升了官。但是在吳軍進攻梁王的時候,不管是梁王還是漢景帝求周亞夫發兵救助梁王。周亞夫都直接拒絕。連句委婉的語言都沒有。要知道梁王可是竇太后認為要接班漢景帝的人物。自此,梁王和周亞夫有了嫌隙。梁王肯定不會在竇太后面前說周亞夫的好話。
再有三件不好的事情
1、竇太后要皇帝給王皇后的父兄封侯。漢景帝與丞相周亞夫商量。周亞夫一句“高皇帝約‘非劉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約,天下共擊之’”。這是大義沒錯,別這麼直白嗎。要知道梁王在竇太后跟前已經把周亞夫數落的不像樣了。這次漢景帝還是相信了周亞夫
2、匈奴王唯徐盧等五人投降漢朝,漢景帝要給這五個人封侯。周亞夫直接頂回去了,認為投降的人不能封侯。這次周亞夫就沒這麼幸運了,漢景帝沒聽。被否決的周亞夫不開心,賭氣稱病不上朝。漢景帝也沒含糊,趁機免了周亞夫的丞相官職
3、漢景帝賜宴。給了周亞夫一塊大肉,沒切開。也沒筷子。周亞夫不高興。嚷嚷著要給他拿筷子。漢景帝開玩笑說:這些不能滿足你要求嗎?周亞夫謝罪,趁著漢景帝起身的功夫,自己起身離開。漢景帝看著周亞夫的背影說: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此時的漢景帝是動了殺機了。只需要一個理由了。
過了沒多久,周亞夫的兒子惹麻煩了。買了五百件殉葬用的盔甲盾牌準備給周亞夫去世之後用。買就買吧,周亞夫的兒子不知為何不給人工錢。這些工人們就上報漢景帝,狀告周亞夫用了天子的東西。漢景帝責問周亞夫,倔脾氣的周亞夫拒不回答。
漢景帝將周亞夫交給了廷尉,廷尉直接問周亞夫是不是想造反。周亞夫回答道:我這些東西都是給死人用的,那裡來的造反。還是獄卒點明瞭周亞夫,即使你活著不造反,你買這些東西難道想在地下造反嗎?
無比氣憤的周亞夫,在獄中絕食五天而死。
-
3 # 漢史趣聞
漢景帝逼死周亞夫,原因有好多種。
但,最主要是為漢武帝登基當皇帝清理障礙。
下面我們詳細說,漢景帝為什麼要把周亞夫給清理掉。
周亞夫這個人,比較耿直,說通俗點就是愛認死理。
在漢景帝朝,他給漢景帝就經常對著幹。
比如,在漢景帝想把長子劉榮的太子之位廢掉的時候,
他去爭取了當時作為宰相的周亞夫的意見,結果周亞夫是堅決不同意。
這讓漢景帝對周亞夫的意見及其的大,
在漢景帝看來,這個周亞夫真是又臭又硬的一塊骨頭呀。
還有一件事,就是匈奴族人起內訌,
有幾個匈奴頭領來漢朝投降漢景帝了。
漢景帝一想,這是分化匈奴的一個機會呀。
他想把來歸降的匈奴人封為侯。
這樣就可能會有更多的匈奴頭領來歸順漢朝了。
漢景帝又是叫來周亞夫商議此事,周亞夫又是不同意。
他告訴漢景帝,你這樣做怎麼可以?
這不是鼓勵臣子不忠於自己的主人嗎?
漢景帝又是被氣了個半死,這個周亞夫是堅決的不能用了。
於是,漢景帝沒多久就把周亞夫給趕回家去了。
不過,僅僅過了幾年的時間,
漢景帝又想起了周亞夫,畢竟他多少還是個人才。
若是能用,最好把他留給兒子來用。
漢景帝想試探一下他,看看他是否能輔佐少子,也就是漢武帝。
若是能那就留著他的命,若是不能那就殺了。
漢景帝以為自己冷落了周亞夫幾年,他的脾氣就會好多了。
說話也不會在像之前那樣給他頂著幹了。
當然這些只是漢景帝認為的。
突然,有一天。
閒賦在家的周亞夫收到了皇帝接見的命令,而且還是去赴宴。
周亞夫沒多想就去了,誰知來到皇宮中。
漢景帝只命令廚子端給周亞夫一大塊肉,既沒刀叉也沒碗筷。
周亞夫頭疼了,這麼一大塊肉,
在什麼都沒有的情況下,怎麼吃呀,根本沒法下口。
於是,他就擅自要求僕人給他拿刀叉。
漢景帝看到這種情況是大怒,
漢景帝說道,難道我給你這麼大塊肉還不能滿足你嗎?
你要求的還挺多。
周亞夫這時候明白皇帝是在刁難他了,
於是,他就氣呼呼的說了聲,這飯吃不了,再見。
說完他就走了。
漢景帝望著他的背影,就是一陣苦笑。
隨後他決定,這個周亞夫一定要殺,
這種人連我本人都不放在眼裡。
更何況是自己的兒子。
漢景帝想用肉來測試周亞夫,其實就是想讓周亞夫求他。
比如周亞夫若是說,皇帝這沒有刀叉臣吃不了呀。
那漢景帝就會賜給他刀叉的,他是想讓周亞夫明白。
你若是想成事,必須透過我才可以。
你自己是成不了事的,可惜周亞夫並不懂這些。
所以,他的悲劇也就難免一死了。
漢景帝在死亡前,肯定是先會對他下手的。
-
4 # 中孚鑑
周亞夫是絳侯周勃的次子,周勃死後,絳侯的爵位長子承襲,後來因為觸犯法律,被廢,皇帝想到周勃安漢之功,於是讓周勃襲降侯的爵位。
後來漢景帝時。發動七國之亂,景帝命周亞夫和竇嬰平叛,統帥兵馬,經過三個月,終於平定叛亂。於是周亞夫權重一時,後升為丞相,受到漢景帝信用,不過也開始傲慢起來。
之後,竇太后想封王皇后的孃家之人為侯,漢景帝問周亞夫,周亞夫以漢高祖殺白馬立誓,無功不得封侯,反對他們封侯。漢景帝於是沒同意,但是梁王卻在竇太后面前說了不少周亞夫的壞話。
而後匈奴有人來投降,漢景帝要封他們為王,周亞夫又反對,漢景帝說周亞夫不懂變通,太過迂腐。周亞夫一氣之下,稱病請假不去上朝。
過了一段時間,漢景帝想看看周亞夫脾氣改了沒有,於是把周亞夫找來說是請他吃飯,但是吃飯的時候卻不給他吃飯的工具,周亞夫於是發火,漢景帝也生氣了,周亞夫忙跪下,漢景帝說請起,這個起字剛說完,周亞夫就起身也不告退就自行離開了。漢景帝說,這個人怎麼能作為託孤輔政大臣呢,於是開始有了除去周亞夫之意。由此可見,漢景帝本來是準備讓周亞夫以後做託孤大臣的。
周亞夫的兒子,看到父親年齡大了,於是開始給他準備後事,周亞夫是將軍,所以弄了許多的兵甲,但由於工人工錢的原因,被人告周亞夫謀反。
於是周亞夫就下了牢獄,本來周亞夫被不知道此時,可是事以如此,自己有恥於受辱,最後絕食而死。
-
5 # 津城沐雨
周亞夫的死,其實都是由他的秉性所害,不懂為臣之道。
還有一次,周亞夫陪同太子巡視軍隊,周亞夫雖然穿著布衣,士兵只認周亞夫,大喊大將軍威武,完全不把太子放在眼裡,而這,就引起了皇帝的擔憂。
後來,周亞夫讓其子私自訂購大量甲冑兵器,違背律令,具有謀反嫌疑,直接造成悲劇的發生,周亞夫最終不得善終。
-
6 # 修煉王道
武人,不懂政治。或者說,他們的力量用在了戰爭上,不屑總在朝堂或者不善於。
客觀的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一方面做到了極致,在某方面必定弱智。
很多例子。像錢鍾書。除了文學外他就是個需要被人時時照顧的大齡孩童。還有顧城。除了跳躍性的思維使他詩詞方面大放異彩,其實他的性格和社交是一塌糊塗的。
那些在很多方面都涉及的往往是哪方面也不突出的庸才。
話題拉回來。可是。戰爭時,這些往往被忽略。戰爭結束時,這些就顯得突兀了。
比如年羹堯。沒有能力皇帝不用。有了能力如果不知道在該低調的時候低調就容易被整了。
怎麼做人呢???
-
7 # 探幽尋古
周亞夫是漢初名將周勃之子,文帝視察細柳營後,認定周亞夫是可用之才,故臨終託付景帝時說了一句話,事有緩急,周亞夫可將兵。後吳王劉濞造反,周亞夫因平定吳楚七國叛亂有功被封為條侯。拯救了大漢江山。後來有兩件事導致了周亞夫的悲慘結局,一件是皇后的兄長封侯,另一件是匈奴將軍封侯的事。周亞夫身為丞相耿直有餘,機變不足,導致景帝大為不滿。後周亞夫脫病辭職,景帝批准了他的請求。後來景帝又在宮中宴請周亞夫,看看他的脾氣變了沒,就故意沒放餐具,周亞夫非常不高興的離場,景帝指著周亞夫的背影說:“此怏怏,非少主之臣也”也註定周亞夫的悲慘命運。壓倒周亞夫的最後一根稻草是他的兒子周陽。周陽為周亞夫準備了五百甲冑作為喪葬品,周陽工期短,又不想早點給傭人錢,導致傭人直接上告,甲冑在漢代是不容許買賣的。景帝直接讓廷尉抓周亞夫問到:君侯為什麼要造反?周亞夫回答說:“兒子買的喪葬用品”廷尉反問道:“君侯在地上謀反不成,難道還要到地下謀反?”周亞夫絕食而亡。總結周亞夫的死因,我認為一是周亞夫性格倔強,不善權變,而是景帝認為周亞夫非少主之臣。擔心自己的兒子將來管不住周亞夫,故而痛下殺手。周亞夫最終也沒逃出“武將難逃悲壯死”的命運。
-
8 # 攸揚拾羽
根本原因,為了保證兒子劉徹的順利掌權。
大家應該都知道,周亞夫是個直人,更是一個忠臣。因此,他考慮問題不會去想自己的利弊。結果,他就得罪了一些人。第一個是梁王。周亞夫平定七國之亂的時候,從全域性考慮,讓梁王在前面頂著,他伺機發動必殺。結果因此被梁王所記恨。
之後,當漢景帝要廢太子劉榮的時候,周亞夫極力反對。漢景帝的這次廢太子風波影響了兩位重臣的命運,一位是竇嬰,另一位就是周亞夫。他們都反對廢太子,結果都招致了景帝的疏遠。和他有仇的梁王每次進京都在太后面前說周亞夫的壞話,結果周亞夫愈發失寵。
之後,幾件事導致耿直的周亞夫與漢景帝徹底決裂,導致了周亞夫最後的悲劇。
匈奴將軍唯許盧等五人歸順漢朝,景帝想封他們為侯,來吸引更多匈奴人歸順漢朝。但周亞夫又反對。周亞夫認為如果把這些叛徒封侯,那漢朝以後怎麼處罰那些不忠的臣子呢?漢景帝就覺得周亞夫很迂腐,堅持將那五人都封侯。其實這件事周亞夫與漢景帝只是考慮的角度不同,犯不著起衝突。可是周亞夫是耿直之人,他感受到了漢景帝對自己的冷遇,託病辭職。漢景帝呢?早就對周亞夫不爽,也就準了。
之後有一次,景帝設宴招待他,卻故意不給他放筷子。這就很失禮了。周亞夫要筷子,景帝卻笑道:“莫非這還不能滿足你嗎?”周亞夫又羞又氣,跪下謝罪。景帝剛讓他起來,他就馬上站起來,不等景帝再說話徑直離去。景帝嘆道:“這種人怎麼能輔佐少主呢?”他覺得少年天子無法駕馭周亞夫,此時已經起了殺心。
之後藉口立刻就找到了,周亞夫之子偷偷買了五百副甲盾,準備在周亞夫去世時發喪用。結果鬧出了點民事官司,他兒子給傭工期限又少,還不想給錢,結果就被僱工舉報謀反。
周亞夫其實對此事並不知情,面對來調查的人就一臉懵逼。結果負責官員以為他在賭氣。景帝得知後將周亞夫下廷尉審理。
於是,中國歷史上堪比岳飛“莫須有”的一段對話就出現了
廷尉:“君侯你為什麼要謀反啊?”
周亞夫:“我兒子買的都是陪葬品,怎麼能說是謀反呢?”
廷尉:“你在地上不謀反,也要到地下謀反!”
這就是明目張膽的欲加之罪了,憤然絕食自盡。
所以,漢景帝為什麼一定要殺周亞夫?就是因為漢景帝覺得,他不能輔佐幼主。
-
9 # 軒轅氏論經典
依個人之見,此事固然有周亞夫剛直不阿,不懂變通之因,亦多由景帝刻薄寡恩,無人君之度所佔主要原因。
後世多評價景帝為盛世之君稱為“文景之治”,其實於文帝相比,景帝確有天壤之別。
俗話說,從小看大,七歲看老。一個人有什麼樣的將來,雖然我們不否認後天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基本上小時候的性格,可以看出一個人將來的結果。景帝小時和吳王劉濞太子劉賢博弈,因棋路爭執,竟至失手砸死劉賢。此事窺一斑而見全域性,可以試想,小時候的劉啟是何等的蠻橫、刻薄、殘忍。殘殺兄弟,忌克寡恩此其罪一也
文帝時名臣張釋之,嚴於執法,剛正不阿。時人稱讚“張釋之為廷尉,天下無冤民”。只因,當年曾彈劾身為太子的劉啟,直入司馬門,違反宮衛令。為了此事,文帝也不得不向張釋之求情。只可惜,景帝度量偏狹,登基伊始,就將張釋之斥死淮南。殘害良臣,度量狹小此其罪二也
及至登基為帝,景帝進位自己的老師晁錯為御史大夫,第二年便迫不及待的開始大刀闊斧的進行削藩之策。由於,削藩之策過於急切,欲速而不達,很快逼反吳楚七國叛亂。焦頭爛額的景帝,竟聽信小人之讒言。不問師生之誼,驟然將晁錯腰斬於市。可憐大才,昨日尚為帝王座上賓,今日竟死於非命。伴君如伴虎,此言不虛。殘殺恩師,心狠手辣此其罪三也有此三罪,可以看得出景帝是有多麼的刻薄寡恩。山雨欲來風滿樓,周亞夫只用了三個月時間,就幫助景帝平定了七國之亂,可謂大功於社稷。或許有人會覺得功高蓋主,為大忌。其實則不然,從歷史留下來關於周亞夫的文字,可以看得出,周亞夫是一個非常正直,真實的人。雖然司馬遷批評周亞夫“足己而不學,守節不遜,終以窮困。悲夫!”可以看得出,對周亞夫司馬遷是存在深深的同情。僅僅因為五百付盔甲,就逼死了一個已經賦閒在家,對自己沒有任何威脅的大恩人,景帝可謂自毀長城,可氣!可嘆!
碼字不易,希望大家關注,批評。
-
10 # 歷史這點兒小細節
簡言之兩點,一是擁有不是世戰功的周亞夫打仗在行,但由於耿直,不會為人處世,揣摩聖意,導致漢景帝不得不捨棄他。
其二就是晚年的漢景帝念及周亞夫的功勞,想讓他給自己的兒子保駕護航,試探了一番得出的結論卻是景帝以目送之,曰:「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就此定性周亞夫不適合。
既然不適合,又耿直不會變通,所以周亞夫的結局已經註定。
-
11 # 漢東省委李達康000009
如果周亞夫能學會衛青的低調謙遜,處處以帝王馬首是瞻,唯唯諾諾,他會有好下場的。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周亞夫,年更隢,楊宇霆,個個都是霸氣側漏,沒有好下場,所以,低調做人任何時代都通用。我們所需要做的就是靜靜的看著別人裝逼
-
12 # 一個駕車的NBA
歷史永遠充滿疑問和考證!個人認為封建社會的制度,君要臣死,巨不得不死。所以漢景帝要負很大責任,因為他維護帝王的威儀形象,以及為太子的擔憂!更多還是前者,畢竟周亞夫的位高權重已經都是過去,只是閒賦在家的準老頭。漢景帝也遠沒有文帝的寬容和對耿直忠臣的大度,年少於吳王劉濞之子下棋,因爭執棋盤砸死對方,至吳王終身不來朝,也可以說為日後七國之亂埋下禍根。還有遵帝師晁錯為御史大夫,實施削藩策,可當七國之亂打出清君側,誅晁錯時,立馬把恩師腰斬於街市妄想借此平息潘王之亂。以上倆例子說明景帝遠沒文帝寬仁聖賢,周亞夫以三月之力平息了七國之亂,假設沒有周亞夫的軍事才能,以當時的情況,後果完全不敢想象,唯一依靠就是細柳營的周亞夫。就以此天大之功,為何要謀一個叛逆之罪給一閒賦在家的老將,周亞夫不認罪,在牢獄絕食五天而亡,可憐可悲!個人意見比較果斷,覺的漢景帝要負主要責任!歡迎大家評論發表自己意見!!
-
13 # 國史拾遺
西漢名臣周亞夫之死,是因為他既功高震主,又桀驁不馴,同時又與漢景帝有很多矛盾。
周亞夫之功勞,在漢景帝朝無人能比。在景帝剛繼位時,他重用晁錯,施行激烈的“削藩”政策。因此造成了吳國、楚國、趙國等“七國之亂”。關東幾十萬大軍向中原進發,漢景帝的皇位岌岌可危。多虧了周亞夫臨危受命,以太尉之職,統領各軍,僅用三個月,就平定了“七國之亂”。周亞夫可以說是有匡救天下之功勞。
同時,周亞夫又是一個堅持原則、桀驁不馴的人,連皇帝的面子都不給。吳國、楚國叛軍包圍了漢景帝胞弟梁王駐守的睢陽城。漢景帝命令周亞夫去救援梁王。但周亞夫認為這樣不利於平定叛亂,因此拒不執行皇命。從軍事角度看,周亞夫的選擇是正確的。但很少有人敢於公然違背皇帝詔書。從中可見周亞夫的剛強。
周亞夫平定叛亂後,因功升職為丞相。漢景帝和竇太后想封皇后的哥哥為侯。但周亞夫認為,皇后的哥哥沒有戰功,不符合標準,因此反對。漢景帝也無奈。周亞夫違背漢景帝意願的事情還有很多,兩人的關係因此變得不和諧起來。
漢景帝因為個人喜好,廢黜了太子劉榮。劉榮本是長子,卻無罪被廢,丞相周亞夫強烈反對,但無濟於事。
因為與皇帝矛盾太多,周亞夫最終辭去了丞相之位。
過了一段時間,漢景帝想看看周亞夫的脾氣有沒有改變,就請他來宮裡吃飯。漢景帝故意給了周亞夫一大塊豬肉,卻沒有切開,也沒有給筷子。周亞夫看到後很不高興,直接問侍從人員要筷子。漢景帝看到後,冷笑起來,他知道周亞夫還是臭脾氣不改。漢景帝準備走,剛站起來,周亞夫就自顧自的退出去了。漢景帝看著他的背影,嘆息道:“這樣的人,怎麼能侍奉少主?”
最終,周亞夫因為自己的桀驁不馴喪了命。面對漢景帝,周亞夫都表現的很不恭敬、順從,又如何能服從太子呢?更何況,周亞夫是支援前太子劉榮的,並不認可現太子劉徹。周亞夫功勞很大,在軍隊中很有威望,留著他,漢景帝怎麼能放心?最終,周亞夫被誣陷謀反。他在監獄中絕食自殺。
-
14 # Mer86
漢景帝和周亞夫之間並不是私人矛盾。歸根到底,這是皇權與西漢開國軍功集團的矛盾。
先捋一下,景帝和周亞夫的輩分關係。
劉邦(皇一代)→周勃(官一代)
文帝(皇二代)→周亞夫(官二代)
景帝(皇三代)。論輩分,景帝要叫周亞夫一聲“周叔叔”。
武帝(皇四代)。論輩分,武帝要叫周亞夫一聲“周大爺”。
很多“史盲”說劉邦殺功臣,其實劉邦根本就沒有殺過跟自己一起從豐沛出來的兄弟。
西漢早期的政治結構,是皇帝和丞相的二元政治。皇帝和丞相誰的權力大,要看皇帝的威嚴夠不夠!事實上,劉邦的孫子漢少帝就被他的那幫老哥們一起給搞下臺的。
劉邦和呂后能鎮住軍功集團,是因為他們的資歷和能力都足夠高。漢文帝呢?漢景帝呢?
呂后死後,軍功集團內部對於立文帝就有分歧,以曹參之後曹窋為代表,主張擁立少帝。而陳平、周勃等人則主張立文帝。最後周勃、陳平一派勝出,扶持漢文帝上位。很多人認為這就是“賢臣輔明君”,君臣和睦的例子。
對於這種人,我只能說:你們不適合搞政治。
不要用“聖母婊”的價值觀評價古代帝王;也不能用“聖母婊”的眼光看待古代帝王做出的每一個決定。
周勃、陳平能搞掉漢少帝,難道就不能搞掉漢文帝?漢文帝以藩王的身份進京,沒有任何政治基礎,他憑什麼和軍功集團中,那些叔叔伯伯輩的人共治天下?
漢文帝要坐穩皇位,避免像漢少帝一樣被搞下去。他只能選擇打壓他老爹劉邦留下來的軍功集團,鞏固自己的權力。漢文帝搞掉周勃,罷了他的丞相職務,其實就是皇權在向天下昭示:老傢伙們的時代結束了!
周勃被免除丞相職務後,灌嬰接任丞相。當時匈奴大舉入侵,文帝命灌嬰帶領騎兵八萬五千人迎擊匈奴。匈奴逃跑之後,濟北王劉興居造反,此事非常蹊蹺。因為事後,灌嬰的兵權也被解除了。軍功集團有沒有故技重施,迎立新主,這個不得而知。但是就結果來說,灌嬰去世,周勃下獄。漢文帝在對軍功集團的鬥爭中徹底獲勝。
說到這裡,可能很多人要罵了。叨逼叨半天漢文帝,他跟周亞夫有什麼關係?
當然有關係了,漢文帝和周亞夫都是二代。漢文帝比周亞夫大四歲,他倆平輩。論資歷,漢文帝碾壓周亞夫。所以文帝才會格外的敬重周亞夫,文帝不怕周亞夫造自己的反。
漢景帝呢?論輩分,景帝是“皇三代”,比周亞夫矮一輩;
論年紀,景帝比周亞夫小十多歲。漢武帝差的就更大了。
周亞夫的資歷、輩分都碾壓景帝。而且周亞夫還整天一副“天老大、地老二、老子排老三”的模樣。景帝不殺他,都對不起他皇帝的身份。
平定七國之亂後,景帝收地方的最高司法權歸中央,罷地方王國的御史中丞。擴大了皇權的統治基礎,讓普通老百姓也能做官,不再是地方的豪族和軍功集團的後代才能當官。為後來漢武帝的中央集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周亞夫作為軍功集團官二代的代表人物,他的作用就是制衡皇權,維持軍功集團在朝廷中的統治地位。所以,周亞夫和漢景帝的矛盾並不是他們兩人的個人矛盾。說到底,這是劉邦時期遺留的軍功集團和皇權的矛盾。
漢文帝罷周勃,漢景帝罷周亞夫,本質上都是一樣的。就像康熙除鰲拜一樣!你的資歷影響到了我的統治,我就要搞掉你。沒什麼好說的,因為這是政治鬥爭。
-
15 # 趣談國史
漢景帝劉啟雖然算得上一代明君,但他的性格是有缺陷的,最大的缺陷就是四個字:刻薄寡恩。
早在劉啟還是太子的時候,吳王劉濞派世子劉賢到長安拜見漢文帝。拜見結束後,漢文帝就安排劉啟招待劉賢。
兩人輩分相同,年紀相當,本該玩耍得十分愉快。可結果是,玩著玩著,劉賢就讓劉啟用棋盤給砸死了。
原因是劉啟要悔棋,但劉賢不準。
這是事例一。
還有事例二:
漢景帝即位後,採納御史大夫晁錯的建議削藩。結果引發了藩國叛亂,史稱七國之亂。藩王中領頭的是吳王劉濞,也就是之前被漢景帝用棋盤砸死的劉賢的父親。
藩王們喊出的口號是“清君側”,也就是殺掉晁錯。
這時候,大臣袁盎獻計:既然叛軍的藉口是殺掉晁錯,那我們自己殺掉就好了。殺死晁錯,叛軍沒了藉口,就會罷兵了。
漢景帝眼睛都沒眨一下,就把曾經信賴的大臣晁錯推出去殺了。
可是,藩王們並沒有因此而罷兵。
正在這時候,有一位年輕的將軍站了出來,僅僅用了幾個月的時間,就把七國之亂給平定了,挽救了漢景帝的大漢江山。
這個將軍,就是周亞夫。
周亞夫是漢朝開國功臣周勃的兒子。將門虎子,年紀輕輕就已經嶄露頭角。
漢文帝時,有一次外出巡營,來到了周亞夫的軍營,結果發現士兵軍容嚴整,軍紀嚴明。這時候,周亞夫走出營帳拜見文帝,沒有跪地參拜,而是行了軍禮,同時說道:介冑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
文帝大為感慨,稱讚道:這才是真正的將軍。
就是這樣一位深受文帝賞識,又為景帝立下赫赫功勳的將軍,最終被漢景帝逼死了。
當然,漢景帝逼死周亞夫,並非全是因為他刻薄寡恩。這其中也有現實的考慮。
當時,周亞夫功高震主,手握重兵,已經有一些驕橫之氣。漢景帝活著,還能壓住他。一旦他死了,他的兒子還能壓住周亞夫嗎?這是漢景帝最大的顧慮。
於是,他最終給周亞夫安了一個謀反的罪名,把他給逼死了。
所以說,周亞夫之死 ,是漢景帝的刻薄寡恩與周亞夫的驕縱傲慢合力而成的結果,缺一不可。
-
16 # 蘇沉船
這個問題除去漢景帝劉啟和周亞夫之間的矛盾外,跟西漢的政治環境也有很大關係,歷來有一個說法“漢家待功臣薄“,就算不是針對周亞夫本身,西漢的皇帝與功臣之間的矛盾都是不可避免的。
西漢之初的開國功臣都是以軍功身居高位,那些擔任丞相、太尉的重臣大多是武將出身,曹參、樊噲、周勃、灌嬰、王陵一個個都做過丞相。而丞相的權力相當之大,具有左右國策的實權,到了漢武帝時期才正式給丞相分權。這時期大一統思想還沒有鞏固,所以功臣對皇帝還不是很崇拜,更傾向於與皇權合作。
在劉邦時期這種現象更加明顯,他下面的臣子多不把自己當皇帝,一同在宮廷吃喝玩樂,一度讓劉邦很生氣。在這樣特殊的政治環境下,皇權與功臣之間存在難以平衡的矛盾,也是到了漢武帝時期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才從思想上加固了皇權的權威性。
功臣對皇權的影響越來越弱,都是從文帝、景帝開始加固中央權力,再到漢武帝,設立內朝官,與丞相統領的外朝官對立,逐漸分割槽丞相實權,將權力轉到大司馬、大將軍手中,權臣對皇權的威脅才相對減弱了一些。
可是權臣與皇權之間的鬥爭一直是西漢帝國的主題,從未因此消失,故而對一位功高蓋主的臣子而言,在西漢的政治環境中相當的危險。
周亞夫與漢景帝的矛盾都是在他就任丞相時期所爆發,恰恰是因為在議論國政時,周亞夫確實有權阻攔漢景帝的決策,以至於漢景帝對他越來越不滿。
漢景帝的功績是持續文帝的政策,進一步提高國家經濟水平,並解決了長久以來威脅皇權的諸侯國,說他是明君並無不可。但不意味著漢景帝性格為人就很溫仁,他是一個下棋為爭棋路,可以當場打死堂兄弟的人,性格相當暴戾。
恰好周亞夫也是個性格剛毅的人,在漢景帝罷免周亞夫丞相之位後,仍舊想試探周亞夫性格改了沒有,故意讓人沒給周亞夫放筷子,結果周亞夫很不高興,透過這件事,漢景帝認為周亞夫不是可以輔佐少主的臣子。
不過從事件而論,周亞夫不是非死不可。只是西漢時雖以老黃之術治國,但刑法繼承秦朝遺風,仍舊相當嚴厲。西漢諸多功臣子弟動不動就因為犯法被削去爵位,周亞夫的哥哥周勝之就是因為殺人被廢。張良的兒子張不疑謀殺楚國舊貴族,被削去爵位,張良家族從此不再顯赫。灌嬰次子灌彊也因犯罪被廢,後來又以孫子灌賢繼承爵位,可灌賢因賄賂被廢。翻開西漢功臣的傳記,可以看到許多子弟因犯罪被廢,國除的記載,這正是西漢時期的政治氛圍。
周亞夫雖是不甘受牢獄的屈辱被氣死,不過他作為功臣,動不動就下獄調查,對他來講是相當氣憤的,那時的功臣也不能和後世的臣子不同,像平定七國之論的周亞夫,實能夠與諸侯相提並論。就算無法坐實周亞夫謀反的罪名,但是以周亞夫的影響力,的確能夠直接影響到中央皇權,所以周亞夫就算不死,罷官削爵也實在不可避免。
-
17 # George
關於《史記》記載部分,東東歷史已回答得很好!
漢代與臭漢之說,相對應的為髒唐!漢代依然被兩件大事困擾,賢或功臣,外戚!從開國就這樣!漢代極為出名的是文治武功,主要還是來自大臣,明主只有名義領導權,即使有出色的劉邦,文景之治的文王,景帝!文臣中被屈死的有賈誼,這一寫出《過秦論》的天才政治家文學家;武將就是周亞夫!
周亞夫之父就是靠忍才九死一生,生為貴胄且為武將楷模的周亞夫如何受得了不正之風,如何壓得下不平之氣!朱自清樣正義而死也算祭了劍靈!他本是寶劍之魂魄!斬盡一切不平氣,除盡一切妖戾之物!現代奇俠小說關於劍靈之說恐怕就來自他和岳飛!
竇太后真是大漢之樹妖!出身不好卻陰氣極重,如何容得下至鋼之武將!
韓信死於功高,周亞夫死於浩氣幹雲!他沒有象霍去病死於最閃亮時候,甚為可惜!但一點無損在後人中的影響!
-
18 # 刀鋒dy
孝景帝只是繼承其父漢文帝的國策 勤儉治國 減輕徭役 與民休息 和親匈奴 但是有點嫉妒心 心胸比較狹窄 先是因為下棋打死吳王劉濞太子 然後登基之初又殺死為先帝吸毒汁的鄧通 時候殺死自己恩師晁錯
-
19 # 平沙趣說歷史
首先,作為“文景之治”的開創者之一,漢景帝劉啟的確是一位明君,但明君就是好人嗎?就一定是一個滿臉寫著溫良恭儉讓的道德楷模嗎?顯然不可能,這樣的皇帝絕無僅有,就連漢景帝的父親漢文帝也很難算是,更不用說漢景帝了。
漢景帝愛護百姓、輕徭薄賦、減輕刑罰,使當時的社會更加安定,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同時也是一位殘忍(沒錯就是殘忍)的君主,所謂要像獅子一樣勇猛,像狐狸一樣狡詐,這是一位優秀的君主必備的品質。
漢景帝也曾做出過怒殺吳太子、餓死鄧通、腰斬晁錯等事,甚至連自己的親生兒子劉榮也不放過,這說明了他的暴戾殘忍。所以漢景帝逼殺周亞夫,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他有這樣的性格因素,像漢文帝不就留下了周亞夫。
此外,更大的原因還是周亞夫自己的“錯”,他讓漢景帝感覺到危險。
周亞夫是平定“七國之亂”的第一功臣,但他卻並不明白政治場上的一些規矩,漢景帝改立太子時,他表示堅決反對。匈奴王徐盧等五人降漢時,周亞夫認為背主投降之人不應封侯,漢景帝對他的意見不以為然。
周亞夫身為丞相,多次建議均得不到採用,加上他在宮廷樹敵較多,只好稱病辭職。這正中漢景帝下懷,立即宣佈免去其丞相職務。
周亞夫辭相後,漢景帝賜宴,這是周亞夫最後的機會,可惜周亞夫沒有把握住。漢景帝賜給周亞夫一大塊肉。周亞夫見肉沒有切割,也沒有筷子,心中大為不平,令尚席官去取筷子。
漢景帝開玩笑說:這些不能滿足你要求嗎?周亞夫一聽,怕得要死,趕緊起座下跪,脫帽謝罪,君臣不歡而散。
漢景帝看著周亞夫的背影說: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
這一句話,判了周亞夫的死刑。
後來,周亞夫因其子買縣官器具受牽連,漢景帝授意廷尉以謀反案進行審問,周亞夫悲憤交加,在獄中絕食五日,嘔血而死。
周亞夫死後,漢景帝怒氣未消,下令絕其侯國,不準周亞夫之子嗣為侯。
-
20 # 張生全精彩歷史
一代名將周亞夫最後羞憤自殺,很多人都把責任怪在周亞夫自己身上,認為這是周亞夫性格太直,又功高震主。總之,周亞夫被逼自殺,基本上是“咎由自取”的味道。果真是這樣嗎?
咱們先來說說周亞夫怎麼會絕食自殺。
(漢景帝劇照)
周亞夫平定“七國之亂”後,漢景帝對他非常器重,提拔他到中央擔任丞相。不過,周亞夫很快就和漢景帝鬧矛盾了。所鬧的矛盾主要是這幾件事:
一是漢景帝準備廢了劉榮的太子之位,改立兒子劉徹,周亞夫表示反對,這讓漢景帝不高興。最後還是廢了劉榮,改立劉徹。
二是竇太后想給漢景帝的皇后王皇后的哥哥王信封侯,周亞夫不同意,這讓竇太后不高興。
三是因為有五個匈奴將軍歸順漢朝,漢景帝一高興,就打算封這五人為侯,周亞夫不同意,漢景帝再一次不高興,不聽周亞夫的,依然封了五人為侯。
周亞夫見漢景帝都不聽他的,就推有病,要辭職。漢景帝也想試探一下週亞夫性格是不是還那麼直,就設宴招待周亞夫,在他面前放了一大塊肉,卻不給筷子。周亞夫問廚師要筷子,漢景帝說:“這麼一大塊肉還不夠你吃嗎?你還要!”周亞夫明白是漢景帝安排的,立刻請罪。但漢景帝還沒有說“免罪”啥的,周亞夫就起來回家了。漢景帝很不高興地說:“這樣的人,怎麼能輔佐太子呢?”
(竇太后劇照)
後來,就有人告周亞夫要造反,漢景帝把他抓起來。證據是在他家搜到了五百甲盾(其實是他兒子買來放在那裡的冥器,等周亞夫死後在葬禮上用的)。周亞夫雖然解釋,但廷尉卻說:“就算你在陽世不造反,也會去陰間造反。”周亞夫羞憤不已,最後絕食而死。
看完整個過程,我們現在來分析一下,看看周亞夫究竟有什麼錯?
第一,周亞夫反對漢景帝換太子。太子是國家的根本,一般都是不能輕易換的。再說,太子劉榮根本沒犯錯誤,不過是因為他母親慄姬不討漢景帝喜歡而已。慄姬不討漢景帝喜歡的原因,是漢景帝經常選妃充實後宮。這本來就是漢景帝做得不對,周亞夫的反對有什麼錯呢?
第二,竇太后想立王信為侯,周亞夫不同意的理由是,劉邦說過,非劉姓不封王,無功勞不封侯。王信手無寸功,又不姓劉,憑什麼封侯?再說了,就算劉邦沒說過,朝廷把這樣一個人封侯,那不是敗壞吏治風氣嗎?事實上,這一點漢景帝也明白。當竇太后給他說的時候,他推說要和朝廷商量。周亞夫不同意,漢景帝就給竇太后說,不是我不同意,是周亞夫不同意。漢景帝就這樣把責任全推在周亞夫身上,把周亞夫給出賣了。周亞夫有什麼錯?
第三,漢景帝把五個投降過來的匈奴將軍封侯。漢景帝的意思是,這樣可以讓更多的匈奴將軍投降過來。周亞夫卻認為,一個人投降變節就可以封侯,那不是鼓勵投降嗎?顯然,漢景帝和周亞夫在這裡討論了兩個問題:一是面對匈奴應該使用什麼樣的策略?是招撫還是打擊?二是在軍隊裡應該確立什麼樣的價值尺度?是以利益為主還是以道德為主?我們不能簡單就說明誰對誰錯,但有一點。就算漢景帝這樣做無可厚非,其實也是無效的,因為這樣是解決不了匈奴問題的。
(周亞夫和太子劉徹劇照)
既然周亞夫並沒有做錯什麼,他憑什麼就該受折磨,被下獄?周亞夫沒有活到被審判的那一天。如果他活下去,他的下場絕對不會比他的爹周勃更好。廷尉在折磨周亞夫的時候就說了一句話:“你不在陽世造反,你就必然去陰間造反。”這顯然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廷尉之所以敢對一個丞相這麼,說顯然是受了漢景帝的暗示。也就是說,漢景帝一定要周亞夫死。
漢景帝為什麼要周亞夫死呢?他早就說過答案:“這樣的人,怎麼能輔佐太子呢?”也就是說,因為周亞夫曾反對立劉徹為太子,他為了給劉徹掃除障礙,不管周亞夫有沒有罪,他都要把周亞夫處死。
如此而已。
(參考資料:《史記》《漢書》)
回覆列表
漢景帝可以說得上是一代明君,跟漢文帝統治時期合稱為文景之治,但是周亞夫也不是他逼死的呀!下面來簡單回顧一下週亞夫晚年悲劇下場的過程。
公元152年,漢景帝任命周亞夫為丞相,這可以看出漢景帝一開始對周亞夫也是非常器重的。雖然說兩個人有時候意見不太統一,但這也沒什麼啊,只是後面發生了兩件事情導致了周亞夫的悲劇!
一件就是當時匈奴有人投降漢朝,漢景帝想要封他們為侯,但是周亞夫極力反對,儘管如此,漢景帝還是封他們為侯了,於是周亞夫就稱病辭職了!另外一件就是周亞夫自己的兒子看到父親日漸年老了,就給他偷偷買了500件甲盾將來用作殉葬,不過因為其兒子做法不妥當導致工人有怨氣,於是工人向朝廷告發此事(當時甲盾是不允許個人買賣的)!
漢景帝就派人追查這件事情,因為周亞夫確實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所以回答問題的時候不知該回答些什麼,但是負責這件事情的人就告訴漢景帝說周亞夫在賭氣。這還得了,我一個皇帝現在給你面子讓說清楚事情真相,你卻在賭氣?於是將周亞夫交給最高廷尉審理。
廷尉審理的時候諷刺周亞夫估計是準備到地下謀反,這對於周亞夫這些軍旅出身的人來說是奇恥大辱。耿直的周亞夫受此侮辱以後,在最後一次離家前想自殺而死,不過被自己夫人攔下來了。最後在獄中絕食抗議,5日後吐血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