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荷聲茹夢
-
2 # 讓我多看一眼
上官婉兒在嬰兒時被充入宮中為奴,但十四歲便成為武則天的秘書而且這個機要秘書一直做到武則天去世,然後成為李朝宮中的昭容,她不僅參與機要政務而且惡劣地是介紹武三思與韋后私通,被公認地是韋后一黨。韋后禍亂朝綱遭李隆基起兵誅滅,武三思也戰死,上官婉兒作為前朝叛黨不殺不足平官憤不足堵住呦呦眾口,因此殺之以平眾憤。
-
3 # 北斗七星2017
可是,上碗兒雖然說為一介女流,無回天乏術,不能為父報仇,但也經常周旋在皇室與百官之間,按當時上官碗兒的才學與人品,可是武則天身邊的股臣,甚至可稱之為左右手臂。
武則天一女為太平公主,此人生性如母,野心勃勃,荒淫無度,在武則天時期可稱之為"二女皇帝",武則天本人也對太平公主龐愛有加,自武三思一黨毀滅之後,太平公主蠢蠢欲動,她妄想以唐家人身份,繼承武則天皇位,不曾想料到母后武則天退位之後,又決定把大周江山還於李唐。而上官婉兒與太平公主曾經一起在宮裡長大,二人雖為主僕,卻情同"姊妹”,都同樣受著皇室的良好教育。所以,上官婉兒兩人間建立了深厚的"姊妹",她可以說是太平公主的一死黨,雖然說上官碗兒也曾有恩於李隆基,但李隆其為了震攝太平公主忌視自己的皇位,也不得不忍痛割愛,以殺掉上官碗兒這個人作為"替死鬼“,來以穩定自己的大唐江山!
-
4 # 諶人
本來是一個奴婢,一個堪比李清照的傑出詩人,卻熱衷於玩弄政治投機,武則天在世時極度巴結武家,充當“巾幗宰相”,李顯復辟後貴為皇妃,卻不守婦道與武三思倫亂,還不懂規矩與野心勃勃的韋皇后勾結,並慫恿李顯誅殺了對後宮亂政極為不滿、起兵造反的太子李重茂。在窺視韋皇后一家大勢已去後,又巴結另一個得勢的野心家太平公主,尋求另投靠山。對這個毫無政治道德的不安分女人,起兵造反的李隆基,當然不會為她迷惑,毫不猶豫的除之!
-
5 # 每天瞭解一個人
其實上官婉兒曾拿著一封密函,向唐玄宗求饒,但唐玄宗看完之後,卻還要殺。
公元710年,太平公主勢力日盛,上官婉兒又依附太平公主。六月,李顯突然駕崩,韋皇后將臺閣政職、內外兵馬大權以及中央禁軍等全部安排了自己的黨羽和族人,朝政大權盡落韋氏之手。上官婉兒與太平公主起草了一份遺詔,立李重茂為皇太子,李旦輔政,韋皇后為皇太后攝政,以平衡各方勢力,然而宰相宗楚客、韋溫更改詔書,勸韋后效仿武則天。
得到訊息的臨淄王李隆基與太平公主商議,決定先下手為強,7月21日李隆基發動唐隆之變,以禁軍官兵攻入宮中,殺死韋后、安樂公主及所有韋后一黨,擁立其父李旦。上官婉兒執燭率宮人迎接,並把她與太平公主所擬遺詔拿給劉幽求觀看,以證明自己是和李唐宗室站在一起的,劉幽求拿著遺詔求李隆基開恩,但李隆基不許,殺上官婉兒於旗下。太平公主非常哀傷,派人去弔祭,並出錢五百匹絹。
公元711年七月,復封為昭容,諡號惠文。但據2013年9月出土的墓誌銘可以確定上官婉兒是被葬於唐景雲元年八月,其墓誌蓋上已刻上了"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銘",即可確定在上官婉兒死後不久,也即被葬的時候就已經恢復了其昭容的稱號而不是史書上記載的死去一年後的景雲二年七月。
-
6 # 賀灝
公元710年唐中宗突然死亡,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聯手發動唐隆政變誅殺諸韋,平日上宮婉兒與韋后過從甚密,其遺詔也由上官婉草擬,欲立十六歲的溫王李重茂為皇太子,而李隆基之父相王李旦僅得參謀政事,李隆基心中必生憤恨。再者,上官婉兒在數次政治鬥手中左右搖擺,處處逢緣,儼然是一個毫無政治立場,和政治節操的投機客。李隆基為防其再度得勢,當機立斷,將其斬於旗下。
-
7 # 麟角1
上官婉兒14歲時因聰慧善文,就被武則天重用,掌管宮中詔命,還讓其處理奏章,參決政務,有“巾幗宰相”之名。唐中宗時,被封為昭容。從此,以皇妃的身份掌管著朝廷的政令文告,權勢更盛……。公元710年7月21日“唐隆政變”,因上官婉兒深得韋后信任且二人關係甚密,被李隆基倉促而殺。死後不久的8月份即被平反,恢復名譽,諡號惠文。李隆基還派人將她的詩作收集,彙編成文集二十卷。
其實李隆基殺上官婉兒,也是迫不得已,是出於對以後的自身考慮。因為上官婉兒在朝廷已根深蒂固且樹大招風,有股強大的勢力範圍。更且此人才華不讓鬚眉,非常出眾。殺之即了,以防後患。
-
8 # 飛反
上官婉兒:四大才女之一,唐朝陝州陝縣人(今河南三門峽)。上官儀孫女,上官儀獲罪後被沒入宮中,上官婉兒與母親鄭氏同被配沒掖廷。母親鄭氏是太常少卿鄭休遠之姊,在鄭氏培養下,上官婉兒熟讀詩書,明達吏事。儀鳳二年,以聰慧得幸於武則天,頗能詩,武后稱帝時,詔敕多出其手者,時稱“內舍人”。神龍元年,唐中宗復位後,仍得中宗、韋后寵信,專掌起草詔令。與太平公主亦多往來,與武三思私通。曾建議中宗擴大書館,增設學士,代朝廷品評天下詩文。又與韋后、安樂公主等人操縱政治,樹立私黨,廣納賄賂。景龍四年(710年),中宗崩,韋后欲效武后而稱帝,臨淄王李隆基發動政變,誅韋后、安樂公主,擁立其父唐睿宗。上官婉兒執燭率宮人迎接,並把她與太平公主所擬遺詔拿給劉幽求觀看,劉幽求拿著遺詔求李隆基開恩,但李隆基執意殺上官婉兒,這是為什麼呢?1.婉兒一次又一次地在政治鬥爭中左右逢源,固然說明她的聰明,但也暴露了她政治道德的弱點,她是一個沒有任何政治節操和政治立場的人。2.今日不殺,他日定被重用,而她與太平公主交往甚密,而李隆基最大的敵手無疑就是他的姑姑太平公主。為了大計,不可不殺。3.上官婉兒此人才華橫溢,但李隆基深知其左右搖擺,不能為己所用,此時若放過,日後後悔無及,遂斬於旗下。4.上官婉兒作為武則天的心腹,又勾結安樂公主,也害死過前太子,如果不死,一對不起祖先,二怕日後會引起禍亂。
-
9 # 我有一言
第一,上官婉兒擁有超強的處理政事的能力和廣泛的政治影響力。
第二,敏銳的政治嗅覺。凡人趨利避害,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先發制人後發制於人。
第三,強大的人格魅力。
第四,上官婉兒跟隨武則天多年,是女權的極力推崇者,多次勸韋后效法武則天,間接導致太子被殺。第三,韋后漸漸失勢,上官婉兒又轉頭歸附太平公主,此於她不過是求存,但是在李隆基看來就是投機,不忠和沒有政治操守。
這樣的上官婉兒對於任何一位想作為的皇帝都是忌憚,尤其是雄心勃勃勢要重登男權巔峰恢復李唐天下的唐玄宗,所以她終逃不了一死!
-
10 # 容濟點火器
1、她與太平公主交往甚密,而李隆基最大的敵手無疑就是他的姑姑太平公主。為了大計,不可不殺。
2、上官婉兒在政變中計劃十分周密,她早早就聯絡了太平公主。然而她沒有算到引兵攻入宮中是英武果敢的李隆基,李隆基雖與太平公主一起對付韋后,但二人實則各懷心事。此外,婉兒一次又一次地在政治鬥爭中左右逢源,固然說明她心思的聰明,但也暴露了她政治道德的弱點,她是一個沒有任何政治節操和政治立場的人。
3、與韋后關係過密的上官婉兒也在誅殺之列,婉兒執燭率宮人迎接,並把她與太平公主所擬遺詔拿給劉幽求觀看,以證明自己是和李唐宗室站在一起的,劉幽求拿著遺詔求李隆基開恩。
4、這個女人惹的事太多了 不殺堵不了天下悠悠之口。
5、時機也讓她要死,在這次政變中婉兒聰明反對被聰明誤,她手中的遺詔非但沒有成為救命稻草,反倒成了刺向她自己的一把利劍。
6、李隆基即位後還念其文才而廣徵她的詩文作品,編成文集二十卷,以使得一代曠世才女,不至於湮沒在歷史長河之中。
-
11 # 國家人文歷史
在她46歲那年,上官婉兒面臨一個困境。在當時的女政治家裡,才能上最接近武則天的是太平公主,地位上最接近武則天的則是韋后,如果韋后有太平公主的才能,或者太平公主有韋后的地位,那麼出現第二個武則天是有可能的。但可惜智商是韋后的短板。至於安樂公主,那就是一個有嚴重公主病的公主,把世界想象成一個專為她個人製作的奶油大蛋糕。她滿腦子想當“皇太女”,卻對背後的政治風險一無所知。
她們手裡的王牌就是皇帝李顯。在武則天當政時期,李顯是一個歷史上少見的好丈夫、好爸爸。但這個李顯卻偏偏在登基五年後就駕崩了。這樣一來,所有積累的政治矛盾會面臨一個爆發的沸點。
上官婉兒政治智力遠超韋后,她馬上意識到其中的危險。以韋后的智商,她很可能很快玩完。上官婉兒和太平公主暗暗結成同盟,她們共同為中宗擬定了一份遺詔,提出權力分享方案:中宗的庶子李重茂繼位,韋后攝政,中宗弟弟李旦輔政。但是韋后斷然拒絕。她想大權獨攬,將李家勢力徹底排除出去。
十八天後,暴風雨來了。李旦之子李隆基的軍隊衝進了皇宮。韋后逃入飛騎營後反被斬首,安樂公主被殺死在梳妝檯前。
上官婉兒並沒有驚慌失措。她率領宮女出迎叛軍,手裡捧著自己草擬的那份中宗遺詔。上官婉兒要告訴李隆基,自己不是韋氏的死黨,而是一個在各派間折衝樽俎的調解人。她熟悉宮廷政治,熟悉派系鬥爭,她是所有成功者的臂膀,她是一個有價值的盟友。上官婉兒佇立在殺聲震天的夜晚,心中也許會有忐忑,但應該並無恐懼。
讓她沒有想到的是:李隆基對她的表白毫無興趣,下令將上官婉兒斬於旗下。在被誅殺的一瞬間,她心中定然充滿了驚詫:政治怎麼能這麼個搞法,我是有價值的!
在屬於李隆基的新時代裡,上官婉兒這樣的女政客毫無價值。三年後,太平公主被李隆基賜死。武則天的時代正式宣告結束,而且在中國史上再未復現。李隆基殺上官婉兒殺太平公主是在結束一個時代,這個時代女人也可以玩政治,也可以覬覦王權。
-
12 # 王朝的廢墟
按照史書記載,公元710年唐中宗駕崩,李隆基聯合上官婉兒發動唐隆政變,誅殺韋后一黨。這個時候上官婉兒的表現特別有意思,面對帶兵進宮的李隆基,她帶領宮女前去迎接,並拿出自己寫的中宗遺詔最初版表忠心——在最初版的遺詔中,李顯是傳位給李重茂的,並命自己的弟弟相王李旦輔政,只是被韋后篡改了。上官婉兒在這個時候拿出它,一方面與韋后割裂,另一方面則是期盼能夠獲得李隆基的寬恕。
實際上上官婉兒和韋后也並不是一夥人,按照出土墓誌的記載,他曾極力反對韋后立安樂公主為皇太女的建議,這個政治立場唐中宗、唐睿宗甚至李隆基都應該是清楚的。但李隆基可能是殺紅眼了未加思索,也可能是為了免除後患(畢竟跟同樣懷揣女皇夢的太平公主關係親密),所以在沒有進行調查和審判的前提下,就把上官婉兒殺了。
同在政變中被殺,但官方對上官婉兒與韋后、安樂公主的認定是完全不同的。墓誌裡用“懿淑天資”和“賢明神助”來溢美上官婉兒,並以唐睿宗的名義為其篆刻墓誌銘。同時她還獲得了只有皇后和公主才有資格獲得的“惠文”的諡號。
當然這一切都和太平公主有關,墓誌裡說“太平公主哀傷,賻贈絹五百匹,遣使弔祭,詞旨綢繆。”可以想像,如果當時太平公主在場,或者特別交代一下,一定能夠阻止李隆基痛下殺手。
只是當唐睿宗當政後,曾經的盟友太平公主逐漸成了李隆基在政治上最大的競爭對手。發掘上官婉兒墓的陝西省考古研究院領隊李明曾經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分析太平公主對死於李隆基之手的上官昭容高調示好,難免令後者銜忿遷怒。所以在太平公主被誅之後,李隆基毀了上官婉兒的墓,這其實是在打太平公主的臉,在宣告唐代女性干政的歷史徹底結束。
-
13 # 歷史春秋網
上官婉兒是唐高宗時宰相上官儀孫女,上官儀後獲罪被殺。上官婉兒隨母親鄭氏配入內庭當了一名婢女。上官婉兒聰慧善文,很受武則天喜歡,武則天掌權後,上官婉兒掌管宮中制誥,雖然並未封侯拜相,但權力巨大,所以世人稱之“巾幗宰相”。李隆基為何在發動政變後一定要殺死上官婉兒。
原因有三:
一、上官婉兒沒有政治節操,屬於牆頭上的草隨風倒,她周旋在武氏、韋氏、李氏三大政治勢力之間,從中沒少幹挑撥離間的事,看似誰也沒有得罪,實際上得罪了不少人,沒有哪位君王會認為她是個忠臣;
二、上官婉兒在宮廷中經營多年,作為顯要和資深女官,知道太多太多宮廷秘密。俗話說“髒唐爛漢”,你知道這麼些宮廷秘密,又這麼聰明,在改朝換代之際,如果沒有把握在手,還是殺人滅口最妥當。因為人死了就什麼秘密什麼也沒有了;
三、李隆基並不認為上官婉兒是自己的人,上官婉兒雖然後來投靠了太平公主,但是名義上還是韋后的人。而李隆基是討伐韋后的。自然寧可錯殺一千,也不會放過一個的。何況是上官婉兒這樣的人。而且,李隆基是將來的唐明皇,雄才大略式的人物,最恨的是女人干政。前面已經發生了武則天、韋后、太平公主這麼多女人干政的大事件,危及了李唐政權了,怎會容留上官婉兒這樣跟李唐沒有任何血緣關係、且極賦政治頭腦的人才留於世間呢。
-
14 # 八弓塬
唐中宗的韋皇后是一個志大才疏之人,卻夢想成為第二個武則天,她對上官婉兒特別依賴,兩人經常在一起,婉兒就扇動她"行則天故事″。婉兒為了加強同韋后的關係,以鞏固武家的地位,還把自己的情人武三思引薦給了韋后;並且她起草的詔令,字裡行間經常露出推崇武氏而排擠李家的情緒。
後來,韋皇后與安樂公主合謀,毒死了唐中宗,使李唐宗室已經沒有了退路,李隆基便聯合太平公主,揮軍衝入宮中,殺了韋后和安樂公主及其黨羽,上官婉兒也在其中。
-
15 # 滿樓書坊
上官婉兒是初唐歷史上的傳奇人物,某種程度上說,武則天決定了上官婉兒一生的命運,即便是襁褓之時,也難以逃離這位女強人的擺佈。
在武則天時期,上官婉兒雖然掌管宮中詔命,但她只是武后的傳聲筒,絲毫不敢造次。
公元705年,武則天年老病衰時,上官婉兒與鳳閣侍郎張柬之、鸞臺侍郎崔玄暐、左羽林將軍敬暉、右羽林將軍桓彥範等裡應外合,武后被廢,是為“神龍政變”。
事後,上官婉兒被中宗封為昭容,宮中地位僅次於韋皇后。但由於當時武家特別是其侄武三思勢力猶存,上官婉兒為了自保而順應武氏並排抑李唐皇族,由此埋下殺身禍根。
景龍元年(707年)七月,太子李重俊與左御林大將軍李多祚等矯詔發兵,其衝進武家誅殺武三思父子及親信十餘人,後又統兵入宮追索韋后、安樂公主、上官婉兒等。
遭此變故,中宗和韋后為保自家性命而差點將上官婉兒交出,以求太子退兵。所幸右羽林大將軍劉景仁率兵及時救援,太子李重俊最終兵敗被殺,史稱“景龍政變”。
景龍四年(710年)六月,唐中宗李顯被韋后與安樂公主毒死。當年七月,臨淄王李隆基率羽林將士衝入宮中,誅殺韋后及其黨羽。
李隆基入宮之時,上官婉兒率眾宮女秉燭列隊迎接,並拿出自己當初與太平公主一起草擬的“遺詔”( 即皇子李重茂即位天子,韋皇后攝政,李旦輔政),以此證明自己站在李唐宗室一邊。
李旦即李隆基之父、後來的唐睿宗,但韋后對這份遺詔並不滿意,她不願李旦參預朝政而將其改為有名無實的太子太師,這也是引發這次“唐隆之變”的原因之一。
對於這種事後表態,上官婉兒也感到有些無濟於事,於是又請李隆基的主要謀士劉幽求去為自己說情,但李隆基的態度十分堅決:
“此婢妖淫,瀆亂宮闈,怎可輕恕?今日不誅,後悔無及!”
眾兵鼓譟聲中,上官婉兒被斬於旗下,年47歲。
-
16 # 契茶書舍
上官婉兒人長的漂亮,名子好聽,還是一個大才女,47歲死了總覺得可惜麼。但不要忘記,她同時也是一個政客,政客的職業是政治鬥爭,政治鬥爭的屬性是殘酷,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李隆基殺韋后,上官婉兒表忠不成,反而亡身於倉卒之際,這說明沒有走司法程式,她就給弄死了,這事是李隆基幹的,基本可以做實,但李為何要執意殺掉上官婉兒呢?靜水以為原因有三:
一、武則天的翻版。上官婉兒被譽為“女宰相”,但在她的墓誌中身份始終是嬪妃,隻字未提她作為女官的事。這算什麼?這算後宮干政。上官婉兒先是高宗的才人,後來成為中宗的昭容;武則天開始為太宗才人,後為高宗的昭容。這或許是唐朝國君的特殊殊嗜好吧。大家不覺得上官婉兒就是武側天的翻版麼?後宮干政,武后稱帝,血的教訓。李隆基絕對不容許悲慘歷史重演,哪怕這只是一種巧合或可能性,那也不行,即便是錯殺也必須殺。
二、被套路了。做掉前朝位高權重的官員,這是封建社君主的拿手好戲,也是經驗總結,老套路了。上官婉兒從武則天時就是朝中紅人,加上她會來事,又才華橫溢,貌美如仙。歷經高宗、中宗、睿宗,到李隆基這,她積攢了多深多廣的人脈就可想而知。這種人有群眾基礎,無論是唱反調還是搞破壞,很有可能一呼百應。李隆基表示這顆定時炸彈很危險,必須殺幹掉以絕後患。何況李隆基連同和他一誅殺韋后的姑姑太平公主都殺,為啥上官婉兒不能殺。
三、與站錯隊無關。站錯了隊伍 對於一個政客來說是致命的,上官婉兒被殺是不是因為站錯了隊了?有說她是太平公主一夥的,有說她是韋后一夥的。其實她和誰都不是一夥的。與太平走得近是必然,和韋后關係熟也正常。上官婉兒只和利益是一夥的,她八面玲瓏,遊走於各勢力集團之間,哪兒有利就往哪兒站隊。所以當武三思權力日增,她便送貨上門。上官婉兒不是站錯了隊,而是錯在不停的換隊伍。李隆基表示,這種人灰常靠不住,還是早點殺掉好了。
綜上所述,上官婉兒必死。一句話,凡是六筆皇帝,眼裡絕不能容忍皇權受到威脅。為鞏固皇權,他們處理那些不穩定因素時,不論親疏,又快又狠。事實證明玄宗早期作為正確,所以能成就開元盛世,晚期懈怠導致安史之亂。
-
17 # 峰子奇觀
唐玄宗李隆基,發動“唐隆政變”,誅殺女人當權集團的標籤人物之上官婉兒,往小了說,是誅殺韋后黨羽,奪權;往大了說,是扳倒女人干政集團,奪男權。
怎麼講?往下看。
圖:上官婉兒 劇照
上官婉兒,唐高宗李治時期的宰相上官儀之孫女,天姿聰慧,才貌雙全,後世稱之為“巾幗宰相”。
那麼,什麼叫巾幗宰相?就是女宰相,這是讚美之稱,但事實上她並未擔當過“宰相”之職。
據說,上官婉兒懷有宰輔之才,是武則天身邊最受寵信的高階女官,所以經常代武則天處理許多朝政之事,雖無宰相之名,有時卻也行宰相之實。
所以,武則天當權時的上官婉兒,縱然不是宰相,有些時候也勝似宰相了。
上官婉兒,一生歷經唐高宗、武則天、唐中宗、韋皇后幾個當權時期,在唐朝皇權的激烈鬥爭漩渦之中,左右逢源,遊刃有餘,而屹立不倒,可謂是大唐帝國權利遊戲中的“不倒翁”。
上官婉兒,武周時期深受女皇武則天的寵信,到了唐中宗上位居然又成為皇帝妃子,繼而韋后當政又成了韋后集團的一份子。
那麼這個上官婉兒,憑藉的什麼呢?上官婉兒:我是無敵牆頭草,我怕誰?一個政治節操碎了一地也不撿的人。
但是,這個大唐帝國的“不倒翁”,八面玲瓏的“投機者”,富有心機的女能人,到了唐玄宗這裡,命運會怎樣呢?
唐玄宗李隆基也就是唐明皇,他與中國四大美人之一楊貴妃楊玉環的故事,家喻戶曉了。
唐中宗死後,李隆基聯合大臣發動了“唐隆政變”。
“唐隆政變”結果是:上官婉兒被誅殺,韋后集團徹底倒臺,女人當權勢力慘遭清洗。李隆基父親唐睿宗李旦上位,不久李隆基上位,史稱唐玄宗。從此,大唐王朝的最高權柄,重回李家男人手中。
縱觀唐朝,他們的老祖宗唐太宗李世民最開始帶了個“壞頭”,後世皇帝有樣學樣,總是愛搞政變。
玄武門之變,唐太宗李世民,把老爹唐高祖李淵拉下了皇位。
神龍政變,唐中宗李顯在張柬之等大臣擁護下,把老孃武則天拉下了皇位。
唐隆政變,唐玄宗李隆基,又粉碎了企圖做“武則天第二”的韋后集團,李氏父子奪得大權。
李唐王朝,峰子哥不敢說英雄輩出,但絕對是“政變控”輩出!
唐玄宗李隆基,前期是個雄才大略的主兒,誅殺韋后集團,一場權力鬥爭,以李氏父子為代表的男權新貴,藉助了長久以來不滿女人當權的呼聲,順勢而為,成功完成了奪權過程。
唐玄宗李隆基,既然打出的旗號是剷除女人干政,匡扶李唐,那麼作為女權重要標籤人物韋后、上官婉兒,若不殺,就算李隆基答應,恐怕他手下的那幫怒不可遏的文武大臣們也不會答應。
加之韋后、上官婉兒私生活混亂,養男寵、玩面首、亂倫常,早已聲名狼藉。
在封建男權時代,韋后、上官婉兒敢這麼搞,無異於將自己推向了天下男人的對立面。
當時天下人,包括失勢貴族、渾水摸魚者,不管他們是出於羨慕也好、嫉妒也罷,還是真的出於公義,還是扛著公義大旗為了自己那點小九九,這都已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在當時封建男權思想時代,殺之就是順應民心,不殺反而是有違民意了。
也許,同為藝術知音的唐玄宗,有那麼一點愛惜“一代才女”上官婉兒的才華吧,雖然殺了她,但卻命人將上官婉兒作品整理成集,以為流傳。
-
18 # 歷史風雲天下
上官婉兒的確算得上是巾幗宰相,她作為武則天的秘書,婉兒是聰慧睿智的,也是溫文爾雅,動人心魄的,她崛起於武則天時期,遊走於唐政治的中樞,既是唐中宗和韋皇后的座上賓,也和太平公主關係甚大,她有著極為敏感的政治嗅覺,且詩情才絕,表面溫婉,卻也冷酷狠辣,多重的面孔,以及高智商和情商,都讓其能夠在政治風波中如魚得水,不管是武則天時期,還是神龍政變之後的唐中宗李顯時期,她都平安的走過來,且備受重用,她的價值被各方拉攏,是一個對時事政治不可低估的女中諸葛。
唐朝有著獨自的特色文化,武則天,韋皇后、安樂公主、太平公主、上官婉兒,她們活躍於唐政治的廟堂之上,每個有地位的女人都想著成為武則天第二,無論是韋皇后還是太平都為此而付諸了努力,事實上她們也的確權傾一時,幾乎成就了武則天第二,遺憾的是韋皇后有地位卻缺少能力,而太平有能力卻缺少相應的地位,如果合二為一,歷史真就要改寫了。
上官婉兒,很明白自己的地位和處境,她需要左右逢源,需要伴隨著參天大樹方能茁壯成長,所以在神龍政變中她站在了中宗一方,一時也是盡享尊榮,後來太子李重茂事件,宮廷流血,武三思父子慘死,而婉兒逃過一劫,自此她就暗暗思忖,後來韋皇后和安樂公主毒殺了唐中宗,而婉兒認識到韋皇后不可久靠,所以和太平公主暗中結盟,她們擬定了一份遺詔,此詔書是偏向於李唐的,以此用於以後的保命和富貴榮華。
事實果然不出所料,李隆基率先發難,結果唐隆政變中韋皇后和安樂公主相繼被殺,權利又過渡到了李唐皇室的手中,此時的婉兒是緊張的,可卻也是淡定的,因為她和太平擬定的遺詔終於還是派上用場了,她被以為有此詔書,能夠再次富貴榮華,可是卻沒有想到換來的是被斬殺的結果,至死婉兒可能都不相信會是如此的悲涼落寞。
縱觀婉兒的政治生涯,可以說她嗅覺極其的敏銳,洞察力也是令人稱讚,她挖空心思,政治投機一次又一次的成功,讓其看到了政治是有套路可尋的,一切都是利益和價值交換,可是她卻想不到,李隆基不吃這一套,他的出手是始料未及的。
其實說到李隆基要殺害婉兒,介紹了背景之後,我們可以總結而出。
第一,上官婉兒,政治投機,是掌權者極為不喜歡的,雖然她有價值的交換,卻不是一個忠誠的臣子,此人心中沒有效忠物件和忠君愛國思想,只有自私自利的投機行徑。
第二,上官婉兒,政治勢力是不容忽視的,她還是太平公主的重要盟友,藉此機會除去婉兒,太平將會失去一強有力的臂膀,不能保證為我所用,那就斬殺吧!
第三,從武則天算起,李唐皇室就衰微,女性反而活躍於政壇,對男性形成了反壓制,而武則天駕崩之後,接著除去了韋皇后和安樂公主,再者上官婉兒的逝去,那就意味著唐帝國女性的掌權特色文化將至此慢慢消除,一個時代的即將終結,或者是在終結的路上。
第四,在中宗時期,上官婉兒沒有少抑李揚武,對李唐皇室的打擊是顯而易見的,所作所為被李唐皇室不少人視之為眼中釘肉中刺,說其是妖孽也並不為過,如此人物定然要除之後快。
婉兒成於精明也敗於精明,也算是咎由自取吧!
-
19 # 使用者小狸
唐中宗死後,韋皇后的野心日益昭顯,令上官婉兒起草所謂遺詔立中宗幼子為太子便於韋后臨朝稱制。但婉兒卻在遺詔中除讓韋后知政事,另外加上了相王李旦參謀政事,用意很明顯是在不違背韋后的意思下讓相王參政,平衡李唐與韋后的朝廷勢力。可以說婉兒這份遺詔是心繫大唐的,但在唐隆政變中有功的上官婉兒被李隆基誅殺,最重要歸源於自己的聰明,最後聰明反被聰明誤。在武則天稱帝到現在的唐隆政變十幾年動盪的王朝中,每次的政治變革婉兒都能夠做到左右逢源。婉兒是一個沒有政治立場之人,讓李隆基懷疑她的忠心,以後再發生變革會不會繼續狡兔三窟,威脅李唐。而此次的唐隆政變本是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各懷心思,為自己利益發動的,從以後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的姑侄鬥法中也可以知道李隆基最大的敵人是太平公主,如果上官婉兒為自己所用那就大大幫助自己奪權,但如若這個滿腹才華的女子幫助了太平公主將變成自己最大的敵人。而婉兒當時確實與太平公主關係更加親密,為了其以後的政治利益只能將上官婉兒殺掉。有人說婉兒沒有政治節操,但這卻是婉兒在險惡宮鬥中被動的生存法則!婉兒之死還是歸根其生在一個朝廷動盪的時代,令後人對她多了一份同情。相比於韋后,婉兒死後朝廷對她的關懷也是最多的,李隆基登基以後更是令宰相張説收錄其畢生詩作編成文集。但遺憾此集今佚,留給我們的只有全唐詩中的三十二首。或許美好事物總不能長存世間,僅存的詩句算是留給世人對這個一世才情女子的永懷……
-
20 # 歷史百家爭鳴
上官婉兒,中國古代的四大才女之一。祖父上官儀獲罪被殺後隨母鄭氏配入掖庭為婢,在掖廷為奴期間,在其母的精心培養下,上官婉兒熟讀詩書,不僅能吟詩著文,而且明習吏事。後因聰慧善文被武則天發掘得到重用,負責起草詔書,被譽為“巾幗宰相”。在唐顯宗時期,也由她負責起草詔書。她還建議李顯大量設定昭文館學士,廣召當朝詞學之臣,自己的作品也被《全唐詩》收錄。
但是在景龍四年(710年)7月21日,李隆基聽說韋后想要篡政,效仿武則天,於是發動唐隆之變。在政變中,上官婉兒同韋后一起被殺。上官婉兒在死之前把跟太平公主所擬遺詔拿給劉幽求觀看,以證明自己是和李唐宗室站在一起的,劉幽求拿著遺詔求李隆基開恩,但李隆基不許,堅決要殺上官婉兒,這是為什麼呢?
第一,上官婉兒政治立場不堅定,陷於宮廷內鬥,打擊李家皇室。上官婉兒政治比較投機,看到哪個權勢更強,就投奔那個人。並且推薦武三思等佞臣,使得其干擾朝政,還在政變中害死了太子李重俊。李隆基作為李家皇室一派,自然是對上官婉兒干擾朝政的行為感到討厭。
第二,上官婉兒表面依附於太平公主,但暗地裡還是與韋后一派有聯絡,且在宮中經營多年,勢力廣佈宮中,不斬草除根容易滋養禍患。為了防範韋后餘黨再次作亂,不得不把上官婉兒殺了。
第三, 上官婉兒為了求自保,將自己與太平公主一起起草的遺詔給李隆基看,可是遺詔中其父李旦只是參謀政事。李隆基自然是對這樣的安排不滿意,加上上官婉兒並沒有多大利用價值,所以殺了也無妨。
上官婉兒是一代才女,她在文學方面的造詣極高,可惜她的野心太大,想要在政治上有所作為,最終給自己惹來殺身之禍。她對權力的慾望,可能與她在小時候在掖庭為婢的經歷有關吧。
回覆列表
一朝天子一朝臣,這朝不用那朝人,這是每一次改朝換代後必然會出現的現象,從古至今,概莫能外。
上官婉兒是武則天的心腹愛將,雖說她才華橫溢,膽識過人,還有護身遺詔在手,可是在李隆基的心裡她永遠是個異類。按照帝王心理來說,像上官婉兒這樣的人是絕對不能留下來的,所謂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一個靠不住的人才往往是統治者的心腹大患,殺掉她也就順理成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