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金兔歷史

    在所有的開國皇帝中,劉邦、朱元璋兩人算是純粹的草根,其中又以朱元璋出身最為卑微,畢竟劉邦起兵造反前,至少也是秦朝的底層公務員。

    朱元璋放過牛,當過和尚,也討過飯,可以說歷經人生百味酸甜苦辣。

    朱元璋自小家境貧寒,父親是佃農,主要是給地主劉德種地,為謀生,年幼的朱元璋給地主劉德放起了牛,在放牛的過程中,他結識了徐達、湯和、周德興三人,這三人可是朱元璋建立明朝的重要功臣。

    朱元璋給劉德放牛第12年,其父親病逝,為了給父親安葬,朱元璋曾和二哥抬著門板拖著父親的遺體去找劉德,請求劉德能為他的父親安葬。

    豈料,劉德不僅拒絕,還惡語相向。

    朱元璋找不到給父親安葬的墓穴,慟哭流涕,試圖激起劉德的同情心,可劉德依舊不為所動,不過其旁邊為劉德的大哥劉繼祖,他見朱元璋這般模樣,很是可憐,心生惻隱,就給了朱元璋一塊地,讓他得以安葬父親的遺骸。

    這件事讓朱元璋記住了劉家兄弟二人,只是一個是痛恨,一個是感激。

    多年後,朱元璋掃蕩群雄,驅逐蒙元,後建立明朝,稱帝,為大明開國之君。

    不久後,稱帝的朱元璋返回故鄉,當地的鄉親父老看到當年窮困潦倒的朱元璋竟成了皇帝,感慨的同時也只能紛紛跪拜。

    劉德也看到了朱元璋,即便他雙膝跪地,以地掩面,但依舊被朱元璋認了出來,嚇得劉德面如死灰,不斷磕頭向朱元璋求饒命。

    不過此時朱元璋的反應倒是超乎了很多人的想象,他對劉德說:“爾之所為,亦恆情耳,不必問。吾貧時,爾知今日為天子耶?”就是說,你劉德當年所做的也是人之常情,我當年那麼窮,你怎麼能看出我以後能當皇帝呢?

    說完,就詢問劉繼祖的訊息,劉德告訴他其兄長早已仙逝,朱元璋感慨物是人非的同時,追封劉繼祖為義惠侯。

    此外,朱元璋不但饒了劉德,還贈予他30頃良田,同時免除劉德10年的賦稅和徭役。

  • 2 # 史之策

    朕微時罹親喪,難於宅兆,爾發仁惠之心,以己沃壤,慨然見惠。安厝皇考妣,大惠云何可忘!因贈以侯,並贈其妻婁氏為侯夫人,仍為文以祭。宅兆即今泗州祖陵是矣。不諱龍潛之事,不忘馬鬣之恩,存故舊,報德施,大哉聖孝,真只千古矣!劉繼祖,字大秀。

    朱元璋是歷史上有名的草根皇帝,小的時候放過牛,後來要過飯,被迫於生計甚至當過和尚。所以非常體恤人民的苦難,後來也做了很多利民的事情。

    其實古代人沒有文化的還是佔據大多數,甚至連個自己的名字都沒有。由於朱元璋祖上三輩都是貧農,連給自己起名字的資格也沒有。由於在家排行老八,父親朱五四就給她起名朱重八。

    家裡面甚至也沒有任何田產,主要是給當地的地劉德打工,也就是我們今天的主人公。古代地主基本上都是一個德性,不把貧農能扒一層皮都不願意放過,所以對於朱元璋一家並不怎麼樣。

    就這樣一做就是十幾年時間,而自己的父親朱五四也由於常年的勞累,最後累死在了田間地埂上。不過幹了十幾年時間,朱元璋家裡面並沒有剩下多少錢財,因為家裡孩子太多,等著吃飯的人也太多。不過當時有一個習慣,但凡是地主家的農戶死了,有的比較善良的,會給他們一些一些安葬費。所以抱著這樣的一個想法,朱元璋和自己的二哥抬著朱五四的屍體,來到了地主家的門口。

    劉德一聽這訊息趕緊跑了出來,本以為他會大發慈悲的給他一點錢。然而沒想到他出來的時候還帶了幾個下人,要用棍子把他們趕走。因為劉德認為太晦氣,家門口躺著一個死人不吉利。

    其實朱元璋不僅是因為沒有錢下葬,更重要的是沒有一塊屬於自己的地方。如果葬在別人的地裡面,說不準就被別人給平掉了。雖然家裡比較窮,但是朱元璋還是比較重視孝道的。

    年僅十幾歲的朱元璋看到這樣的情況,把這一切全部都記在心裡。最後還是劉德的大哥劉繼祖看不下去,給了他一小塊地,讓他去埋葬自己的父親。兩個人這樣一對比,更加刺激了朱元璋的內心。

    這件事情誰也沒記在心上,後來由於戰亂不斷,朱元璋只好出去討飯。但是沒想到後來有朝一日竟然能坐上皇帝,等到他衣錦還鄉之後,整個村子都沸騰了起來。而之前的地主劉德則是嚇破了膽,等到朱元璋來到的時候,立刻跪在地上使勁的磕頭,希望他能原諒自己當年的過錯。當週圍的所有人都以為朱元璋會報仇的時候,但是他卻說了一段意味深長的話:

    爾之所為,亦恆情耳,不必問。吾貧時,爾豈知今日為天子耶?

    你當年的所作所為也是在情理之中,更何況當時我那麼窮,誰能想到我在後來竟然可以坐上皇帝,事情過去就過去了吧。

    有了這樣的一段話,劉德才算是徹底的放下心來。而且立刻磕頭,感謝他的不殺之恩。雖然朱元璋可以不報仇,但是不能不報恩,轉身詢問劉繼業的訊息。

    最後劉德告訴他,劉繼業在幾年前就已經病逝。沒有辦法在物質上彌補他,朱元璋只好封劉繼業為義惠侯。之後甚至還給了地主劉德30頃的兩天,外加10年不用上交賦稅。朱元璋此舉也是意味深長,按照他過河拆橋的性格,應該反過來大肆報復才對,沒想到還給他這麼多獎賞。可能就算再暴力的人,內心也有柔軟的地方。

  • 3 # 小小看歷史

    對於馬兒來說鞭子是鞭策他長行必不可少的東西,而對於人來說,曾經經歷的苦難自然也就成為了一生中最大的財富,朱元璋出生在一個貧窮的家庭中,貧窮到什麼程度?貧窮到一天喝一碗粥都是奢望,吃個白麵饃饃就是大餐,朱元璋小時候最大的夢想是每天都可以吃白麵饃饃,夢想總歸是夢想,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是很難實現的,出生的家庭就已經讓這個孩子疲憊不堪了,當時的社會更是讓人絕望。

    那時候正是元朝荒政的時期,皇帝昏庸,而朱元璋所生活的地方更是連年旱災蝗災,當時的元廷不但不思索發糧食來救助那些農民,反而是加倍的強徵暴斂,導致很多人直接餓死了,而朱元璋這個原本窮困潦倒的家更是經不起這樣的折騰,自己的父母和幾個兄弟被活活的給餓死了,對於當時的朱元璋來說簡直就是天大的打擊,但是打擊更大的還在後面,朱元璋的父母死了,作為兒子在生前沒有孝敬什麼也就算了,現在去了總要好生的把他們安葬了吧。

    而朱元璋也沒有什麼熟人,從小就給地主劉德放牛,算是熟一點的人了,而劉地主家中有的是錢和地,於是朱元璋就向地主借一口棺材和一塊地好把自己的父母給安葬了,沒想到地主還惡語相向,還差點打了朱元璋,後來還是地主的哥哥看到朱元璋好生可憐,於是就跟朱元璋說,你怎麼不找我,非要去找我這個吝嗇的弟弟,於是地主的哥哥就拿了一塊地給朱元璋,朱元璋就這樣才把自己的父母安葬了下去。

    地主劉德的言行對於當時的朱元璋打擊是很大的,但是小朱元璋並沒有就此放棄自己,起初朱元璋去寺廟以求一口飯吃,但是寺廟也不要他,把他趕了出來,而朱元璋只能去討飯,後來經過兄弟推薦參加了義軍,就此朱元璋的帝位之路正式開始了,直到1368年,朱元璋擊破了各路義軍在應天稱帝,就這樣朱元璋憑藉自己的才華一步一步的登上了帝位,那麼很多人就很好奇,朱元璋當了皇帝之後,肯定還記得那個地主,那麼朱元璋會怎麼對他呢?

    的確,朱元璋不僅記得這個地主,還記得很深刻,還回去了找這個地主,地主劉德知道當年那個給自己放牛的人當了皇帝,膽子都已經下破了,但是朱元璋並沒有殺他,反而說到:而之所為,亦恆情耳。吾貧時,爾豈知今日為天子耶?啥意思呢?就是說,你當年的行為啊,可以理解,我那時候那麼窮,怎麼也不太可能當上皇帝啊,於是便饒了劉德一命。

    後來朱元璋就問起了劉德的哥哥在哪裡,畢竟曾經是給朱元璋很大的幫助的,但是劉德說自己的哥哥已經去了,朱元璋只能追封其為義惠侯,同時也給劉德賞賜了一些東西,在朱元璋眼中,劉德雖然可惡,但是沒有這個劉德他也體會不到世態的炎涼啊,不然也不會拼命的要起義,最後才一舉統一當了皇帝,對於朱元璋這樣的強者來說,劉德的事情對於朱元璋相當於是一種鞭策。

  • 4 # 亮仔學史

    歷史上得國最正者,唯漢與明。兩個王朝的創立者都是“草根”,都來自社會的最底層,都沒有貴族一呼百應和散盡家財招兵買馬的能力。

    但相比於劉邦,朱元璋的身份就更顯得寒酸。人家劉邦好歹是一個泗水亭長(比鎮長大點,比縣長小點),也算是一個基層科級公務員。

    而再看朱元璋,從小連個正常的名字都沒有,取名朱重八,當過放牛娃,要過飯,還出過家當了和尚,從社會的最最最底層走到金字塔的頂端,中國歷史上,獨此一家,別無分店。

    當年朱元璋的父親朱五四因沒錢治病加上長期的營養不良而去世,由於家裡太窮,連給父親找一個安葬的地方都沒有。於是朱元璋和二哥硬著頭皮來到了大地主劉德家中,希望他能夠發發善心給父親一塊地讓父親入土為安。

    因為朱元璋從小給劉德放牛,所以他認為劉德會恩准他的請求。誰知劉德是一個出了名的摳門財主,不但對朱元璋惡語相向,還拿棍子把他們給趕出了家門。

    面對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兄弟倆,劉德的大哥劉繼祖動了惻隱之心。看到可憐的兄弟倆,他決定拿出一塊地來給朱元璋的父親做墳頭。

    朱元璋很是感激,給大善人劉繼祖連連磕頭,草草安葬了父親之後,朱元璋劉離開了家鄉,出去混一口飯吃,而劉德和劉繼祖的鮮明對比也在他的腦海中留下了無法磨滅的印象。

    其實當時的人們都沒有在意,誰又會想到一個窮的都快餓死的小孩兒日後會成為大明王朝的奠基人。朱元璋從軍之後,勢力不斷壯大,消滅陳友諒和張士誠等地方軍閥,又揮師北上把元朝趕回了蒙古老家,正式登基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

    天下初定後,朱元璋想起了自己的家鄉,想回家去看看。正當所有的老鄉都在為朱元璋能夠成為皇帝感到自豪的時候,有一個人默默的躲了起來,他就是當年的大財主劉德。

    可躲得了初一躲不過十五,朱皇帝想見的人還沒有見不到的。劉德見到朱元璋後,跪在地上一直磕頭,並大罵自己狗眼看人低,有眼不識泰山。

    一般按照朱元璋的性格,他是十分記仇的,誰要是得罪了他,後果可想而知。可這一次朱元璋一反常態,見到跪在地上的劉德,朱元璋並沒有大發雷霆,而是說到:

    爾之所為,亦恆情耳,不必問。吾貧時,爾知今日為天子耶?

    意思是你的做法也合乎常理,我當年那麼窮,你哪能知道我今天會成為皇帝?不但沒有責備他,反而是賞給了他30頃良田,並且免掉了他十年的賦稅,這讓劉德大感意外,趕緊磕頭,謝皇上隆恩。

    朱元璋又詢問了恩人劉繼祖的情況,得知已經不再人世,他大為傷感,感嘆好人不長命,於是追封劉繼祖為義惠侯,以此來報答恩人當年賞地之恩。

    看來平時嚴酷的朱皇帝也有他柔情的一面,以德報怨,彰顯了一個統治者寬廣的胸懷!

  • 5 # 另類文史

    估計劉德可著勁兒喝6億核桃乳也想不到朱元璋會當上皇帝。

    朱元璋當皇帝后,自然要榮歸故里。劉德這個地主早嚇得慌了神,戰戰兢兢跪拜在朱元璋腳下,“罪該萬死”“請賜罪”之類的說個不停,祈求朱元璋能饒自己一條命。

    劉德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朱元璋小時候給他放牛,劉德為人刻薄,一日三餐不讓吃飽,還常常藉故毆打朱元璋,不讓朱元璋吃飯。

    朱元璋的父親也是劉德家的長工,按理說朱元璋父親死後,作為東家,劉德應該給點喪葬費,但劉德為人鏗吝,一分錢都不給,當朱元璋去要錢的時候還將朱元璋打了一頓。

    現在朱元璋是九五之尊的皇帝了,劉德焉能不怕?

    然而朱元璋並沒有計較什麼,只是告訴他“你當年的所作所為是人之常情,而且我那時候身份低微,誰能想到我會有今天這樣的地位,事情過去就算了。”

    劉德感激涕零,卻沒有想到朱元璋居然又賞賜了他1500畝地,還免除了他10年的賦稅。

    為什麼朱元璋要“以德報怨”呢?

    因為當年朱元璋父親死後,劉德不管不顧還軀幹朱元璋,但劉德的哥哥劉繼祖是個厚道人,悄悄的給了朱元璋一點錢,又給了他一塊地讓他將父親安葬,入土為安。

    朱元璋回鄉並不是尋仇的,以朱元璋的身份何至於跟一個小地主過不去呢?原來他回家是要報恩,想尋訪劉繼祖的下落,然而沒想到劉繼祖此時已經駕鶴西去,朱元璋無以為報,於是就給了恩人劉繼祖弟弟劉德良田1500畝,並免除他十年的賦稅。

    劉繼祖已經死了,被追封為義惠侯。而劉繼祖的後代劉英及其家人,也一直收到大明的關照,在家鄉廣置田產,終生免除賦稅徭役,和朱氏皇子皇孫的待遇相同。

  • 6 # 歷史公元

    朱元璋一家幾代人都是窮苦無依的佃戶,就是連自己的土地都沒有,連貧民都算不上的最普通的百姓。

    朱元璋一家與地主劉德。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朱元璋的父親叫做朱五四,一家人在朱五四的帶領下顛沛流離四處流浪,終於在安徽鳳陽安定下來,給地主劉德賣命。

    朱重八的幾個哥哥姐姐都因為養不起,先後被朱五四送人了,就連年紀最小的朱重八都要給地主放牛養家。

    可以說,地主劉德操控著朱元璋一家的命脈,當然,這個地主劉德雖然比較“摳門兒”,但是並不是一個非常惡毒的人,這也為他留下了一條生路。

    朱元璋一家與地主劉繼祖。

    在朱重八17歲那年,安徽鳳陽發生了極為罕見的蝗災和瘟疫,短短半個月的時間裡,朱重八的父母親、大哥,先後去世,家裡的壯勞力只剩下朱重六、朱重八。

    但是家裡面不要說棺材,就連埋葬父母親的墳地都沒有,“摳門兒”的地主劉德一言不發,最終還是看不下去的地主劉繼祖看不下去了,或許是與朱五四有一些交情。

    劉繼祖說“吾饒於地,曷不謂我,任擇用,豈吝耶?”

    就這樣,朱重八才得以草草的安葬父母、兄長,但是家裡面已經一貧如洗,於是一家人各奔東西,四處逃荒去了。

    而劉繼祖家這一塊普普通通的“墳地”,經過明朝歷代皇帝的不斷修繕,最終成為了明皇陵。

    皇帝朱元璋與地主劉德、劉繼祖。

    朱元璋在歷史上的名聲真的是臭透了,當然這都是因為朱元璋對貪官汙吏的殘酷手段。但是說實話,朱元璋對自己的恩人還是非常的關照的。

    朱元璋當了皇帝當然是衣錦還鄉,但是當年對他有恩的地主劉繼祖卻早已逝世。劉繼祖的兒子劉英在朱元璋身邊效命,因“不忍讓恩人之子身處險境”,得到了劉朱元璋的特別關照,始終在朱元璋身邊。

    劉繼祖追賜為義惠侯,劉繼祖一家成為了安徽鳳陽第一家族,“與明朝同壽”。

    至於那個“摳門兒”的地主劉德,幸虧他只是“摳門兒”,並沒有盤剝、欺辱朱元璋一家,雖然得罪了朱元璋,但是卻得到了朱元璋的寬恕“賜地30頃,並免除10年的賦稅、徭役”。

    朱元璋的家鄉父老自此成為了明皇陵的“陵戶”,各賜田地,免徵賦稅。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古人誠不欺我。
  • 7 # 小聰歷史客棧

    朱元璋當上皇帝后還鄉,並沒有處死當時的地主劉德。

    朱元璋出生於赤貧的農家,小時候是個給地主放牛的放牛娃,當時他在的那家地主叫劉德,劉德和平時大家所想的地主一樣,富的流油,還摳摳嗖嗖的,平時捨不得給朱元璋還有下人們吃飯,所以朱元璋經常飢腸轆轆。

    朱元璋小時候其實就很有大無畏精神,因為太餓了,做夢都想吃牛肉,所以一不做二不休,放牛的時候聯合其他小夥伴把地主家牛給吃了,後來地主知道後,把他痛打一頓,還報官捉拿他,朱元璋走投無路,去寺廟當了和尚,後來參加了起義軍,推翻了元朝統治,成為了明朝開國之君,不得不說,朱元璋草根出身,成為九五之尊,讓人不得不欽佩。

    估計在當上皇帝以後的朱元璋心裡,童年的陰影一直縈繞在腦海中,揮之不去,可能特別對虐待毆打他的地主劉德最難以忘懷,當了皇帝后的朱元璋來了次衣錦還鄉,卻沒有殺了劉德。

    可是劉德就徹底慫了,當時他已經是個老人了,他怕啊,自己把自己鎖在自家屋子裡,生怕朱元璋會對他清算,朱元璋讓手下把劉德帶了出來,當時劉德想的是這下死定了,到了朱元璋面前一個勁的磕頭,一把鼻涕一把淚的說自己錯了以及求皇帝饒他一次小命之類的話。

    朱元璋並沒有殺劉德,還給了他三十畝良田,劉德感情涕零,朱元璋不殺他是因為剛登基要恩澤天下,作為皇帝應該大度寬宏、以德報怨,沒必要和一個小百姓過不去,這樣還能圖個好名聲。

    可見朱元璋還是有廣闊胸襟的,畢竟劉德當時苛待小時候的朱元璋也是正常的,誰能想到當時連飯都吃不上的放牛娃,日後能成為九五之尊的大明開國皇帝呢?

  • 8 # 深度文史

    在封建等級時代,一個窮了五代的農民搖身變成天子,這是千百年來人人都不敢想的事情。然而朱元璋卻做到了,這就是他的偉大之處。同時,因為農民身份變成了皇帝,朱元璋在位時深知老百姓的疾苦,因此從他開始,更多的窮苦百姓紛紛登上歷史舞臺。可以說朱元璋有著邁進時代的意義。

    小時候的朱元璋叫朱重八,也叫朱八八,老爹叫朱五四。取這樣一個名字並不是朱元璋的老爹足夠文盲,而是元朝政府為了方便戶籍管理、省事而出的狗屁取名制度。那個時代的人今天要交這個稅,明天要交那個稅,真是可憐元代那些貪官汙吏絞盡腦汁地想出各種稅來,就連老百姓睡覺都要交“睡覺保護稅”。窮人窮得叮噹響,哪裡有毛賊會來搶劫。但貪官卻認為那是因為他們治理的好,才沒有賊人出入,所以得交這份睡覺稅。

    朱元璋的家庭本來都是靠租賃地主得的田過日子,遇到好地主五五平分,遇到霸道地主二八份還算不錯的了。得到了這麼點穀子,又要開始交這種那種稅,簡直了鍋蓋都要翻個底朝天了。朱元璋母親餓死的時候,家裡桌子上就剩一碗粥了,裡面只有五六粒米飯。幾天後,就一個接一個地餓死了。最後就剩朱元璋和他的侄子了,因為他們吃了地主劉德家的牛。

    朱元璋給地主劉德放了十多年的牛,跟朱五四一樣兢兢業業,到他16歲時,貪官已是遍地生花。交不起稅就搶農民家留給來年春天的谷種,斷人活路。朱元璋已經餓了好多天了,於是他在給劉德放牛之際,拉上徐達、湯和、朱文正等人把劉德家的牛仔給殺了,飽餐了一頓。當然劉德是不知道牛仔被朱元璋吃了,朱元璋謊稱牛犢丟了,但依然被劉德狠揍了一頓。

    朱元璋老爹餓死的時候,他跑去求地主劉德賞口棺材和一塊葬地。他覺得朱五四給劉德干了幾十年,這點應該會可憐他。但劉德拒絕了他,其實朱元璋也料到了,因為劉德打他的時候簡直是往死裡打。劉德對朱八八說:“你爹給我打工,我沒虧待他,沒缺過他的工錢,他幹活,我付錢,我又不欠他什麼,憑什麼死了還要我出錢。”按章程來講,劉德確實說得沒錯,但按人情來說,道理說也說不完。

    幸得另一位地主劉繼祖好心,把朱五四給安葬了。劉繼祖和劉德是什麼關係,歷史已無從考證了,但他們都姓劉,都是當地地主,相必祖上是有關聯的。所以,這裡要區分的是,劉德是按他的地主章程辦事,而劉繼祖是按人情來處理他的事情。就對與錯而言,劉德只能說心狠,他並沒有錯;而劉繼祖可以說是心地善良。

    可劉德也沒有想到,朱元璋會鹹魚翻身,而且還變成了皇帝。在朱元璋回到鳳陽老家後,村民跪拜,劉德低著頭在隊伍中不敢吭聲,但朱元璋是個記恨心很重的人,所以他第一件事就是在找劉德和劉繼祖,劉德化成灰他都認識。朱元璋喊住劉德,劉德嚇得直哆嗦,沒想到朱元璋還走過去把他扶起來,並對他說:“爾之所為,亦恆情耳,不必問。吾貧時,爾豈知今日為天子耶?”意思就是說你做的事都是人之常情,朱元璋不怪他。

    朱元璋對人情分得非常清楚,要按人情算,他欠他手底下那批將軍和臣子們,那是還都還不清,可那些人的結局,都是個慘字。所以,朱元璋也是個按章法辦事的人,他也覺得劉德沒有錯。並且還賜給了劉德30頃良田,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沒有劉德給租田地,他全家早就餓死了,並且還有劉德的那頭牛仔,可以說是救了他的命,只不過朱元璋不好意思說罷了,打內心深處,朱元璋是個感恩的人。同樣,朱元璋也封了劉繼祖的兒子為義惠侯。

  • 9 # 歷史知事

    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從貧民做到皇帝的人。這種白手起家的功夫和魄力實在千古罕見!

    朱元璋嗜殺,和平民出身有關嗎?

    近年來,對貧民的汙名化越來越嚴重,朱元璋也無意之中被誤傷。在今天很多人眼中,朱元璋是一個嗜好殺人的大魔頭,鳥盡弓藏的事情做了不少,當年一起打天下的老兄弟們,被他殺得七零八落。於是,有人提出一個論點,貴族出身的皇帝不殺功臣,平民出身的皇帝愛殺功臣。

    簡直是胡說八道!

    古往今來,功高震主的、飛揚跋扈的、違法犯罪的功臣,都必須死。這和皇帝的出身一點關係都沒有!

    比如朱元璋,胡惟庸案、藍玉案、空印案讓整個帝國的所有人噤若寒蟬,這是殺功臣嗎?這明明是鎮壓造反派、消滅腐敗分子好不好!明朝初年的這些草莽英雄們,耳聞目睹元朝統治者的殘暴和血腥,有樣學樣想要把明朝改造成一個“後元”。這樣有志於創造大漢江山王道樂土的朱元璋如何能夠忍受?

    朱元璋不僅殺功臣,對自己的兒子兒媳也是十分苛刻。第四子秦王朱爽、第十子魯王朱檀,這些有劣跡的兒子,在朱元璋那裡都沒有什麼好果子吃。兩個兒媳則是直接被賜死。看到這個,你不會得出一個朱元璋愛殺兒子的結論吧?

    對貪官汙吏和昏官酷吏有多狠,往往就意味著對老百姓有多好!

    對待貪官汙吏和昏官酷吏,朱元璋是霹靂手段,冬天版的嚴寒,對貧苦百姓,朱元璋則是菩薩心腸,春天般的溫暖。

    很明顯,劉德一家就是能說明朱元璋是仁君而非暴君的一個典型案例。

    朱元璋小時候,家裡沒有土地,只能給地主劉德家放牛,傳說朱元璋還曾偷偷把牛煮了吃,受到劉德的毒打。朱元璋的青少年歲月就在飢餓中度過,直到有一天,他的父母都在饑荒中餓死,朱元璋和僅存的哥哥給父親找墳地。

    劉德在家聽說朱元璋來了,趕忙出去看,卻發現家門口躺著的是朱元璋老父親的屍體。劉德覺得很晦氣,於是派人把他們趕走了。

    也許正是沒錢給父親下葬這種發自內心的屈辱感,讓朱元璋憋著一口氣活下去,比別人活的更好,才有了後來的洪武皇帝。

    幸好,劉德的本家兄弟劉繼祖看到朱元璋家實在可憐,才給他們一塊地埋葬父親。朱元璋感恩戴德,跪在地上哭成一個淚人。

    劉德和劉繼祖兄弟兩個,在朱元璋發達之後怎麼樣了呢?

    當朱元璋當上皇帝衣錦還鄉的時候,劉繼祖已經死去,所以給他封為義惠侯,與國同休,享受國家免稅政策,福澤子孫後代。

    令人驚異的是,朱元璋非但沒有殺他,反而賞賜給他30頃良田,免除兩年的賦稅。朱元璋這樣說:

    爾之所為,亦恆情耳,不必問。吾貧時,爾豈知今日為天子耶?

    朱元璋對劉德的以德報怨,背後的原因恐怕有這樣幾個:

    1,朱元璋也許一開始對劉德不給墳地的吝嗇十分不滿,甚至痛恨萬分。但是當朱元璋在當和尚期間遊歷各地,嚐到了生活的艱辛,才發現劉德的這一行為,完全出自於升斗小民毫無安全感的自衛。像劉德這些惡霸地主、或者為富不仁的大財主,對元軍和各路土匪義軍來說,也不過就是待宰的羔羊。

    2,朱元璋當遊腳僧的時候,受到的拒絕恐怕更多,甚至被狗咬,被惡奴欺侮的事情沒少經歷,如果每個人都報復,恐怕該殺的人太多了。經過對比,朱元璋發現,自己家原來的僱主劉德,其實還算是有良心的地主。

    3,最重要的是,殺掉劉德和賞賜劉德,很明顯後者會讓朱元璋更受益。一個社會對待窮人和弱者的態度,考驗的是良心!朱元璋不殺劉德,反而給他賞賜,也算是給自己立一個牌坊,標榜自己是一個愛民如子的好皇帝。

    4,如果把視野再拓寬一些,會發現朱元璋治下的子民,大部分的人都是劉德這樣趨利避害、好逸惡勞、欺軟怕硬的,與其殺一儆百交給他們道德,不如因勢利導,用利益精心捆綁,讓這些人都上了自己的船,成為自己的粉絲。這樣朱元璋的統治基礎更加堅固了。

    縱觀歷史,秦以來2000年,只有官逼民反,沒有皇帝逼官反。也許朱元璋真正害怕的,不是那些為非作歹違法犯罪的開國元勳、皇親國戚,而是那些掌握整個社會經濟命脈的地主和財主們。

    劉邦不殺雍齒,反而第一個給他封侯;曹操不殺張繡,反而給他高官厚祿;朱元璋也是一個人精,劉德,決不能殺!

  • 10 # 覃仕勇說史

    明太祖朱元璋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富傳奇色彩的皇帝。

    其出身貧苦人家,家無立錐之地,親人在大饑荒中接二連三地死去,他當過和尚,做過叫花子,風霜江湖,歷經戰陣,終於完成了神奇的人生逆襲,華麗轉身,成為了華夏大一統皇帝,創大明三百年基業,壯哉!

    想想看,從叫花子蛻變為皇帝,這中間又飽含了多少悲歡與唏噓。

    洪武十一年(1378年)夏四月,朱元璋欽命江陰侯吳良督工新造皇陵,朱元璋考慮到自古以來皇陵碑都是腐儒代筆的粉飾之文,不足為後世子孫戒,於是親自捉刀,作《御製皇陵碑》,備述創業之艱辛、江山來之之不易。

    碑文從悲慘的童年寫起:父親務農,起早貪黑,卻朝夕徬徨,食不果腹。俄爾天災流行,親人罹殃。父親六十有四而終,母親五十有九而亡,長兄又死,閤家守喪……

    接著便是對地主劉德的血淚控訴:“田主德不我顧,呼叱昂昂,既不與地,鄰里惆悵。”

    字裡行間,看得出朱元璋對劉德是非常怨恨的——地主劉德理都不理我們,呼喝斥罵,囂張兇惡。我的父母大哥給他種了一輩子地,死了,他也不肯施捨一塊荒地給我們來埋葬,鄰居們都為我們憂傷惆悵。

    不過,緊接著,朱元璋又提到:“忽伊兄之慷慨,惠此黃壤。”

    即劉德雖然狠毒無人性,但他的兄長卻非常慷慨,義贈薄地,讓死人入土為安。

    劉德的兄弟叫劉繼祖。

    劉繼祖的兒子年齡和朱元璋差不多,是朱元璋非常要好的小夥伴。

    這位小夥伴看到了朱家的窘境,回跟父親訴說,於是就有了劉繼祖義贈葬地的善舉。

    朱元璋於洪武十一年夏四月新造的皇陵,就是在劉繼祖義贈葬地的原址上造成。

    不用說,朱元璋對劉繼祖一家是非常感恩的。

    而早在龍鳳十二年(1366年)三月,朱元璋平定淮東,便有過一次返鄉省墓之舉。

    該年四月初九日,朱元璋從張士誠手裡奪回了濠州。

    說來也巧,當天,正是朱元璋大哥朱重四的忌日,而距他父親的忌日剛過三天,且距他母親的忌日尚有十三天。

    於是,朱元璋便有了返鄉省墓之念,並於四月十三日動身。

    四月十六日,朱元璋回到了闊別了十二載的家鄉。

    這時劉繼祖已經死了,朱元璋見到了他的兒子,也就是那個兒時玩伴。

    朱元璋感慨良多,一面讓人增大加固父母的墳墓,一面讓劉繼祖的兒子“招致鄰黨二十家以守陵墓”,賜朱戶,免其賦役。

    朱元璋還賜劉繼祖兒子名“英”,許諾他日必“報夙昔相念之德”。

    朱元璋宴請家鄉父親,流淚說:“吾與諸父老不相見久矣。今還故鄉,念父老鄉人罹兵難以來,未遂生息,吾甚憫焉。”

    和父老話別時,朱元璋信誓旦旦地說:“鄉縣租賦,當令有司勿徵。二三年間,當復來見。”

    在這種背景下,他當然沒有報復、或問罪當年狠毒的劉德。

    而當兩年後,大明開國,朱元璋已經貴為天子,就更加不會為過去這一小過節問罪劉德了。

    重回家鄉,他對已經嚇得面如死灰的劉德意味深長地說:“爾之所為,亦恆情耳,不必問。吾貧時,爾豈知今日為天子耶?”

    對於大恩人劉繼祖,朱元璋敕授他的兒子劉英為從仕郎,署令衛護皇陵,追贈劉繼祖為義惠侯,追贈劉繼祖妻婁氏為義惠侯夫人,並親筆題寫誥書。

    《追贈劉繼祖誥》有提到“劉繼祖發仁惠之心”之句,《追贈義惠侯夫人婁氏誥》則說:“非獨夫之仁惠外施,實由內助之功。”

    朱元璋還親自祭拜了劉繼祖夫妻,寫《祭義惠侯劉繼祖及妻夫人婁氏文》念念不忘劉氏夫婦“惠朕葬地,遂得安於陰宅”之德。

  • 11 # 秉燭讀春秋

    朱元璋出生於安徽鳳陽一個貧困家庭,他的家庭屬於貧困中的極品——赤貧,家中的老鼠都被餓的含著熱淚離開了。

    父母沒文化給他起個像樣的名字,只好用數字代替稱呼,朱元璋最初叫朱重八,他家祖輩傳流都是以數字為名,比如他父親叫朱五四,他叔叔叫朱五六,他哥哥叫朱三四……

    朱元璋8歲時,為了活命去了地主劉德家放牛,當時他的小夥伴徐達和湯和也在劉德家放牛。

    地主劉德為富不仁,每次放牛回去都要看看牛的肚子鼓不鼓,不鼓說明沒吃飽,哥仨免不了一頓毒打,最後還不讓吃飯。

    ▲地主劉德

    哥仨氣得沒辦法,有一天,朱元璋想出了一個制裁劉德的辦法。在放牛時他對徐達和湯和說:“劉德太可惡了,這回咱們把他的小牛犢烤著吃了”。

    徐達和湯和聽了急忙搖搖頭說,“劉德每天回去清點,少了牛還不打死咱們?”

    朱元璋附在二人耳邊一陣嘀咕,徐達和湯和聽了哈哈大笑,伸出大拇指說,“就你小子壞,虧你想的出來,哈哈……

    第二天,三人早早趕著牛上山了,隨後把小牛殺了烤著吃了,最後把現場清理乾淨,唯獨剩下一條牛尾巴。

    原來朱元璋想出的妙計是把牛尾巴放在山石縫裡,露出一點點,讓徐達和湯和裝作用力往外拉,然後他急忙跑回劉德家,裝作火急火燎的讓劉德趕緊上山。

    ▲小時候朱元璋

    “小牛犢掉山澗了,幸虧被拉住了尾巴,我們力氣小快拉不住了,德叔快點去吧”朱元璋此時嘴上像抹了蜜,一口一個“德叔”叫著。

    隨後劉德隨朱元璋跑到了出事地點。劉德趕到後,徐達和湯和拉出那條牛尾巴,洩氣的說,你們來晚了一步,拉斷了牛尾巴了,小牛犢掉到了萬丈深淵了。劉德望著黑咕隆咚的山澗,心疼的直落淚……

    朱元璋哥仨完美的騙過了劉德,這件事在朱元璋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直至於35年後,因此事改變了地主劉德的命運。

    ▲放牛娃朱元璋

    劉德35年後被朱元璋厚賞!

    (話接前言)轉眼間,朱元璋為劉德家放牛7年多了,公元1343年,安徽鳳陽發生了一場瘟疫,朱元璋的父母染病去世。

    朱元璋和哥哥身無分文,於是跪求劉德看在父母一輩子為他打工的面上,給塊墓地好把父母安葬。但是劉德無情拒絕了,並罵罵咧咧把兄弟二人趕了出去。

    就在朱元璋兄弟萬般無奈下,朱元璋的鄰居劉繼祖伸出了援手,給了朱元璋一塊墓地,朱元璋的父母得以入土為安,這一年朱元璋16歲。

    父母都死了,朱元璋身無牽掛,他發誓不再為劉德家放牛,於是踏上了四處漂泊之旅。

    ▲乞丐朱元璋

    朱元璋當過乞丐,當過和尚,苦難的經歷造就了朱元璋奮發向上的精神,他的世界觀發生了變化——內心強大心懷天下,朱元璋要砸爛舊時代,開創新未來。

    經過25年的血雨腥風拼殺,朱元璋在40歲時終於推翻了暴元,在南京建立了明朝。

    朱元璋實現了他的帝王夢,榮華富貴不回鄉如錦衣夜行。公元1370年5月,朱元璋御駕回老家鳳陽祭祖,順便看看自己的恩人劉繼祖。

    等回鄉後才知道劉繼祖已經作古,追封恩人名號,賞賜他兒子100頃田地,並授其子孫後代世世為官。

    當時朱元璋回鄉嚇壞了地主劉德,劉德屁滾尿流跪在朱元璋面前請罪,一邊扇自己耳光一邊痛哭流涕。

    ▲朱元璋的恩人劉繼祖

    朱元璋走上前很大度的扶起劉德說:“爾之所為,亦恆情耳,不必問。吾貧時,爾豈知今日為天子耶?”意思是說,你當年的所作所為也是人之常情,我當時那麼貧窮,你怎麼會知道我今後會做皇帝呢?

    最後朱元璋沒有為難劉德,還賜給了他20頃的良田,並免除了5年的賦稅和徭役,這就是劉德最後的結果。

    結語:按照一般人的想法,朱元璋不報復劉德就不錯了。為何還要以德報怨賞賜無數呢?講真他賞賜恩人劉繼祖無可厚非,對劉德這樣做讓人匪夷所思。

    其實從頭想想就明白了,當初不是劉德給他碗飯吃興許他早餓死了。別說劉德剝削朱元璋,朱元璋放牛是有報酬的,況且他還偷吃了劉德家的一頭小牛犢。

    ▲明太祖朱元璋

    到後來朱元璋的思想發生了變化,眼界寬了。一個人的格局決定一個人的所作所為。當了皇帝就與以往不同了。比如到後來朱元璋禁止吃牛肉,明朝是禁止吃牛肉的,因為當時牛是生產工具,牛皮是用來製作鎧甲的原料。

    朱元璋不會對之前的事斤斤計較。講真他殺劉德舉手之勞。朱元璋心想,劉德不欠我家的墓地,劉德給墓地是情分,不給墓地是本分,誰家土地是大風颳來的,都是用血汗換來的。馬雲錢再多憑什麼給你錢呢?想想這些你就能理解朱元璋為什麼這樣做了。

  • 12 # 陳大舍

    這要說明一個重要資訊,劉德還有個兄長叫劉繼祖。他們兄弟兩個人給明太祖的人生做出了極大的影響。

    據說,明太祖少年時代曾經在濠州鍾離太平鄉孤莊村生活,一家人靠著給本村地主劉繼祖、劉德兄弟的莊子上當佃戶為生。到了大元至正末,有一年,天災相踵,繼而瘟疫流行,明太祖的父親朱五四、母親陳氏和大哥朱興隆不幸先後病逝,可憐見日後的大明太祖高皇帝此時連給父母兄長下葬的地兒都沒有。因為沒有錢買棺材,只能用草蓆包裹父母和兄長的遺體。之後還是少年的明太祖就跑去找東家劉德,希望對方能施捨一塊墳地用來安葬三位親人,但遭到了劉德的拒絕。幸虧劉德的大哥劉繼祖在一旁看不過去,就拿出一塊地,讓明太祖安葬了家人。

    後來明太祖起兵反元,以吳王的身份衣錦還鄉。富貴還鄉後的明太祖已經不是當年的放牛娃,而是即將執掌天下的開國之君。過於複雜的人生經驗使明太祖在回憶自己的前半生時肯定會比尋常人看的更深刻。自己的親人,父親、母親、兄長;自己的恩人劉繼祖、自己曾經厭惡甚至是仇恨的劉德……這一切似乎只屬於放牛娃朱重八,而不屬於吳王朱元璋……一切都過去了。於是,明太祖封劉繼祖的子孫為侯,和大明朝與國同休。而對於昔日的“惡人”劉德,明太祖則很平淡的說:

    “爾之所為,亦恆情耳,不必問。吾貧時,爾豈知今日為天子耶?”——“你當時的所做所為,不過是人之常情。我貧困之時,你怎麼會想到我將成為皇帝?”

    明太祖一生在很多地方都刻意的向漢高祖致敬,因為他在內心深處總覺得同樣“白手起家”的彼此十分相似。但是,有一點明太祖對漢高祖對十分的不以為然,那就是漢高祖記恨嫂子對自己當初的刻薄, 封自己的侄子劉信為“羹頡侯”。“羹頡”之意就是“斷糧了”。 對此明太祖公開說過:“論高祖豁達大度,世鹹知之,然其記恨寡嫂之怨而封其子為羹頡侯……則度量亦未弘矣。”也就是說,漢高祖這樣做,顯得太睚眥必報。 所以人生經驗更加豐富坎坷的明太祖決定以大度和恩惠給自己的前半生做個了結。

    在離開家鄉前,明太祖請自己的鄉親父老吃了一頓宴席。在酒席上,明太祖向父老鄉親表達自己對家鄉的思念和對大家所遭受的苦難深表同情。並囑咐大家平日種田、做生意時不要離家太遠,因為淮河兩岸仍舊有不是戰亂。亂世之人,只有活下去才能有未來,大家一定要活下去,親眼看一看我的時代。

    順便說一句:明太祖早年身世成謎,他的家族究竟是來自來自於何方也是諸說紛紜。在《明太祖御製朱氏世德碑記》中,明太祖說:“但朱氏世次自朱仲八以上不可復考,今自仲八公為高曾而下,皆起家江左,歷世墓在朱巷,惟先祖葬在泗州,先考葬鍾離,此我朱氏之源流也。爰自金陵太平,駐節開府,為基本之地,實鄉郡也”。並且繼續說“本宗朱氏出自金陵之句容,地名朱巷,有通德鄉。上世以來,服勤農桑”—— 也就是鎮江句容市城西北九公里石獅溝村,而這裡也是大元句容郡王玉里伯牙吾世家的聚居地。 這種看似坦率的態度其就更讓人難以琢磨這他的真正身世。之後,明太祖又自述其祖父是因為不堪重賦才離開句容並拖家帶口背井離鄉到淮西謀生。也就是說,明太祖家族是在後來才輾轉漂泊到安徽鳳陽。

    但是,這這一切,都只是傳說。真相依然沉默在歷史的深處。

    明太祖的祖籍鎮江句容市城西北九公里石獅溝村。

    放牛娃

    安徽鳳陽明祖陵神道。

  • 13 # 張生全精彩歷史

    明太祖朱元璋是歷史上一位頗具爭議的歷史人物。一方面他擊敗了陳友諒、張士誠等軍閥,終結元朝的統治,建立了大明王朝,有很大的歷史功績。另一方面,他在開國後,為了保住朱氏江山,又像千年前的劉邦那樣,大殺功臣,還重新恢復肉刑、殉葬等腐朽落後的東西,開歷史的倒車。

    (朱元璋劇照)

    朱元璋的行為舉止,總給人一種捉摸不定的感覺。那麼,朱元璋對待那個在他小時候,侮辱過自己的地主,又是怎樣處理的呢?為什麼又要那樣處理呢?

    那個地主名叫劉德,是個出了名的尖酸刻薄之人。對待給自家打工的農民,劉德一向是玩命的壓榨,非要榨乾他們的全部的價值不可。

    在劉德壓榨之下,朱元璋的父親朱五四,最終累死在了田坎上。通常來說,假如地主家的農戶死了,地主一般都會負責為農戶辦理身後事。而朱元璋當時也認為,自己從小替劉德放牛,劉德肯定不會坐視不理。

    懷著這樣的想法,朱元璋和二哥便抬著父親朱五四的屍體來到劉德家門外,請求他幫助處理安葬之事。

    誰曾想,劉德見到朱元璋一家後,覺得家門口躺了個死人太晦氣,一時大怒,招呼下人,用棍棒將他們趕走了。

    劉德雖然沒有人性,但當時的地主也不全是壞人。劉德的大哥劉繼祖得知訊息後,覺得朱元璋一家確實可憐,便主動提出幫助安葬朱五四。

    (劉德劇照)

    朱元璋家裡實在太窮,連一塊給死人安葬的土地都找不到。無奈之下,劉繼祖單獨拿出了一小塊地,最終才讓朱五四得以安息。

    當時正值戰亂年代,這樣一件小事,很快便沒人再議論了。但劉德與劉繼祖兩人的表現,卻被朱元璋深深地記在了心裡。

    後來,朱元璋平定天下,登基成為了皇帝。成為皇帝后的朱元璋,首先想到的就是榮歸故里,回去看看小時候居住過的地方。所謂“衣錦還鄉”,這也是古人最常有的一種心態。

    得知朱元璋要回來,鄉親們都倍感自豪。唯獨當年侮辱過朱元璋的劉德,卻嚇得不敢露面。

    朱元璋回到家鄉後,立刻派人將劉德帶到面前。

    劉德見到朱元璋後,趕忙跪在地上磕頭認罪,痛罵自己狗眼看人低,希望朱元璋大人有大量,天子有天量,饒他一條狗命!

    實際上,劉德這樣的表現,全在朱元璋的意料之中。對此,朱元璋只是說:“爾之所為,亦恆情耳,不必問。吾貧時,爾知今日為天子耶?”

    這話的意思是說,當年我無權無勢,你看不起我,是很正常的事。誰又能想到,我現在能夠當皇帝呢?話說完之後,朱元璋不僅沒有為難他,還賞賜給了他30頃良田,並免除了他10年賦稅。

    朱元璋以德報怨的做法,讓劉德喜出望外,他只能在地上不斷叩頭,以謝天子大恩。

    (朱元璋雕像)

    心裡記著仇人,當然也記著恩人。朱元璋隨後急切詢問了劉繼祖的近況。卻得知他已經不在人世。感慨萬分的朱元璋,隨即下令,追劉繼祖為義惠侯,並且讓其子孫後代,永受大明庇佑。

    朱元璋之所以這樣做,首先是他能從人之常情來考慮問題,這也是草根出生的他最特別的地方。其次是他有一個政治家寬闊的胸懷,知道應該善待百姓,做出好榜樣。也正因為這樣,朱元璋雖然對官員們很殘酷,但是,對老百姓還是不錯的,推行了大量有利於百姓的政策,開創了“洪武之治”。

    (參考資料:《《萬曆野獲編 》補遺卷一》,《明太祖實錄》)

  • 14 # 水煮汗青

    朱元璋小時候給地主劉德放牛,受盡剝削之苦,連親人死後沒錢埋葬,地主也是不管不顧,逼得朱元璋走投無路,出家當了和尚。

    後來朱元璋跟著起義軍反抗元朝成功,他衣錦還鄉的時候遇到了孩時的東家地主劉德,但此時的他對劉德完全沒有了小時候的仇恨,反而賞了劉德30頃的良田,並免了劉德10年的賦稅。

    朱元璋這一舉動讓人難以理解,他是窮苦孩子出身,對於地主土豪的壓榨應該深惡痛絕,為何不打擊,反而要獎勵呢?其實這個很好理解,就是階級問題。

    封建時代的階級矛盾

    在封建社會,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之間的矛盾是當時主要的社會矛盾。

    我們所熟知的地主有半夜雞叫的周扒皮,為富不仁的黃世仁。這兩位雖然是戲劇小說中的人物,但一提到這兩人,老百姓都是深惡痛絕。

    在解放初期,《白毛女》的戲劇很流行,有一次劇團去部隊演出,由於當時演地主黃世仁的演員非常專業,把地主的醜惡嘴臉都展現在舞臺上。結果臺下的戰士們看得咬牙切齒,有一名戰士舉起槍就準備要向臺上的“黃世仁”射擊,幸好被班長及時制止。從那以後,部隊看《白毛女》的戲一律不準帶槍。

    老百姓對地主只有恨,年幼的朱元璋也如此,只是後來這種恨消失了。

    當朱元璋功成名就後,他回到了故鄉,看到了地主劉德,但他的恨已經不在。因為他知道地主和農民的矛盾並不在於他和劉德之間,而是整個社會的原因。作為封建社會的帝王,朱元璋還是要繼續維持這樣的制度,因此他沒有處罰劉德,反而給他獎賞。

  • 15 # 劍雄品評文史經濟

    “爾之所為,亦恆情耳,不必問。吾貧時,爾豈知今日為天子也。”

    這是明太祖朱元璋衣錦還鄉後,對刻薄的家鄉地主劉德,說得一句相當有名的話。意思是,你當初的所做所為,也是人之常情,我不再追究。不過在我赤貧之時,你是否能想到,我朱重八一個放牛娃,今日能成為大明朝的赫赫天子嗎?

    其實,別說是一個窮鄉僻壤的風陽縣鍾離太平鄉的小地主不明白,就是當初擁兵百萬、佔盡天下之半(劉基語),急不可耐稱帝的陳友諒,至死也不明白朱元璋,為啥能以20萬打敗他60萬水軍。讓鄱陽湖成為他的葬身之地,也讓鄱陽湖,一舉成為歷史上最大規模水戰之戰場,而名垂青史。

    此戰,不僅以80萬人的規模而空前絕後,也是以1:3懸殊,以弱勢逆襲強者取勝。陳友諒的滅亡,下一個就輪到在兩強相爭時、愚蠢地選擇旁觀的吳王張九四(張士城)了。吳王的地盤不大,但坐擁東南富庶之鄉。財力雄厚、魚米膏腴、甲兵十萬、兵強馬壯。但最終也兵敗,被押往南京後自諡。

    號稱成吉斯汗子孫的元順帝,他好象也搞不明白,在他眼中的屌絲,且夾在“漢帝”陳友諒,和歸順元朝吳王張九四的地盤之中,不顯山不露水,應該最早滅亡的朱八八,一下子變成了大明皇帝朱元璋。

    應該說從鄱陽湖之戰前,元朝的剿匪的重點,在陳友諒和張士城那邊。是陳、張替朱元璋擋掉了元末剿匪的大部分子彈。以致於讓朱的“廣積糧、緩稱王”的韜光養晦政策,得以完美地實施。

    從根上說,元朝不重視對中原文化融合領悟,悍然將中原漢人劃出,打到最低第四等的“南人”之列,從而激起了執漢文化牛耳的中原士紳和民眾的激烈死磕。據統計,蒙元定都北京一百餘年,看似九方檄定、四海昇平,實則僅只有22年,是沒有起義軍活動的平靜期。

    整個國家,比滅宋的崖山海戰以前還要亂。有元一朝,缺少象滿清康熙、雍正這樣的雄才大略、朝乾夕惕的君王。既然蒙元統治者一無冶國之略,二無好的民族政策,三還不思融入中原文化,四在經濟蛋糕的分配上,將所得全塞入蒙元一族的囊中,視漢人為草芥。漢人自然以天時地利人和之便,強行參與對現狀的洗牌。

    一百多年就洗了78年,硬把忽必烈洗成了元順帝,將蒙元洗成瓦刺、韃靼兩部。經藍玉部十五萬人,深入貝爾湖的捕漁兒海一戰後,令歐亞大陸聞風喪膽的成吉思汗的黃金家族,已永遠失去了問鼎中原的實力。明史隨即也將“大元”和“北元”改稱為”蒙古”。稱謂上的變更,意味著在大明臣民的眼裡,黃金家族已變成青銅藩屬了。

    說起來,蒙元的冶國之道,遠不如同為少民、同蹈奴隸制的滿清。

    在元末蒙古族的殘酷統治下,全國各地,特別是“南人”的區域,更是餓殍相枕、赤地千里。鳳陽人也多流落各地,以乞討為生。朱的父母兄弟也相繼被餓死,家破人亡朱重六和朱重八欲哭無淚,又無力葬父兄,就去找地主劉德。

    這個劉德是個為富不仁的貨,對佃農只知道壓榨。有一次,小朱氣不過劉德的勢利和剝削,就和徐達、湯和商量,把給劉德放的一隻小牛殺了吃了,還把牛尾插石縫裡,誆說牛鑽進石縫裡了,最後,哥仨自然被劉德暴打了一頓。

    所以,17歲的朱八八,戰戰兢兢試圖說服劉德,看在父母兄弟一世為劉家佃戶的份上,求他施地一角葬了父兄。劉德罵罵咧咧,趕走了重六、重八兩兄弟。理由很粗暴無人性,你家給我幹活,我也付給你家工錢,兩不相欠了。欲埋在我家地裡,窮鬼們就別想了。

    兩兄弟地無半分、錢無半文,完全的赤貧。一時坐困愁城。可不讓父母入土為安、曝屍家中,也是大不孝之舉。幸好,劉德的哥哥劉繼祖憐其孝心,將自家田地施捨一角給兩兄弟,兩兄弟含淚將父母兄弟遺體,用草蓆一卷,挖個坑埋了,遂各奔東西、自求多福。

    朱元璋當了皇帝后,想起此慘景,也是扼腕嘆息不已。這次御駕歸鄉,劉德聽到宣詔,起初嚇了個半死。聽了朱元璋上文開頭之話後,心中的顫慄,才稍稍平復。媽呀,還以為要滿門抄斬呢。洪武11年,太祖朱元璋敕封劉德之兄劉繼祖為義惠侯,子孫世襲罔替侯爵,順便也賜給劉德,田30頃,免徭役10年。劉德聽詔後,聞之不罰還有賞賜,驚嚇之餘大喜不已。

  • 16 # 曉史才能明事

    朱元璋與劉德的恩怨

    朱元璋大家都知道,本來只是一介農民,後來參加起義才逐漸嶄露頭角的。

    他小的時候家裡很窮,沒辦法他只能去給地主家放牛。其中就有一個地主叫劉德。

    朱元璋17歲的時候,父親朱世珍就因病去世了,但是家裡早就窮的揭不開鍋了,哪裡還有錢給爸爸安葬呢?

    沒辦法,還是隻能去求地主劉德。

    但是沒想到劉德是個蠻不講理的人,聽說這件事之後勃然大怒,不僅沒給安葬費,還痛斥了一番朱元璋,把朱元璋罵得狗血噴頭。

    最後,還是劉德的哥哥劉繼祖生了惻隱之心,自己出錢給朱元璋的爸爸安葬了,還給了他們一點土地讓他們養家餬口。

    朱元璋登基之後怎麼處理的劉德

    朱元璋坐上了皇帝之後,榮歸故里。見到了“老東家”劉德之後,劉德自然畏懼萬分,生怕朱元璋報復就一把跪在地上,乞求朱元璋原諒。

    沒想到朱元璋竟然出乎意料地十分平靜,問道:“恩公劉繼祖呢?”

    在得知劉繼祖已去世多年後,他有感恩人的大義恩惠,就追封他為“義惠侯”,還放過了恩公的弟弟劉德,並賞了他30畝地。

    如何看待

    看來朱元璋除了我們平時印象中的心狠手辣之外,也有一絲憐憫與寬容之心,作為一代帝王真是難得!這也難怪千古一帝康熙也稱讚他說:洪武乃英武偉烈之主,非尋常帝王可比!

  • 17 # 狄飛驚

    朱元璋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從放牛娃到窮和尚,再到開國皇帝,這位洪武大帝締造了無數傳奇,也留下了很多傳說,其中就包括給地主劉德放牛,後來以德報怨的故事。

    朱元璋是徹頭徹尾的八代貧農,他的祖父、父親都是佃農,自己沒有土地,靠給地主劉德種地為生,辛辛苦苦一整年,剩不下多少糧食,甚至連個溫飽都混不上。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朱元璋懂事很早,他很小時還不會幹農活,就給劉德家放牛,可以說朱元璋一家老小的生計都靠著給地主劉德打工。

    後來,淮北一帶發生旱災、饑荒和瘟疫,朱元璋的父母、大哥相繼病逝,只有17歲的朱元璋手無分文,甚至連一塊埋葬父母的地都找不到,他只好找到劉德,希望劉德看在父母給他打工多年的份上,施捨自己一點薄地,好讓父母入土為安。

    但劉德斷然拒絕了:

    我讓你們給我種地,養活你們一家,已經是大恩大德了,你還想讓我出地給你父母下葬,我可不是慈善家,想都別想!

    憤怒的朱元璋欲哭無淚,心靈中埋下了一顆復仇的種子。

    正當朱元璋無計可施的時候,劉德的哥哥劉繼祖伸出了援手。

    劉繼祖也是一個地主,但他是一個有良心的地主,他看朱元璋實在太過可憐,就送給朱元璋一塊地,還出錢幫助朱元璋安葬了他的父母,讓朱元璋感激涕零。

    若干年後,朱元璋鹹魚翻身,成了大明開國皇帝,他衣錦還鄉,準備有恩報恩,有怨報怨——恩怨分明,嫉妒如仇,一向是他的原則。

    遺憾的是,朱元璋得知劉繼祖已經去世,他贈給劉繼祖侯爵,並且規定世襲罔替,劉繼祖的後人只要有男性,就一直世襲這個侯爵。

    令人驚訝的是,“好人”死了,“壞蛋”還活著,地主劉德仍然健在,他哆哆嗦嗦地趴在地上,不敢抬頭,等待皇帝的發落。

    朱元璋永遠忘不了劉德當年的冷酷無情,但他做了一個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決定:賜劉德20頃良田,免5年賦稅徭役。

    這個決定不僅劉德沒想到,所有人都沒想到。

    面對大家的不解,朱元璋給出了自己的答案:“爾之所為,亦恆情耳,不必問。吾貧時,爾豈知今日為天子耶?”你當初所做所為,不過是人之常情,我貧困之時,你怎會想到我會將成為皇帝?朕理解你,不怪你。

    報復不是英雄好漢,寬恕才是大度包容。

  • 18 # 瀚海說史

    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這句話是項羽說的,好像從古至今就是這樣,一個人出息了有能力了,都想要回家鄉看看,其目的呢,有三:

    一、像父老鄉親分享自己的榮譽,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被別人羨慕,被別人高看,被別人尊重,受到別人讚美。

    二、思鄉之情,家鄉是故土,生育養育自己的地方,離家太久了誰能不想念呢,這是鄉愁。

    三、達成自己未完成的目的,出息了,有能力了回家了要幹嘛?有仇報仇,有恩報恩。就是現代的影視明星出息了掙錢了還給村裡修條路呢,更別說高高在上九五之尊的皇帝了!

    要說歷史上,屌絲逆襲的最成功案例,無疑就是朱元璋。從社會最底層奮鬥到社會最頂層,最終完成了華麗麗的蛻變。那麼,這樣一個帝王,回到家鄉後他又是如何做的呢?

    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出生在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東北),家裡排名第四,家族排行第八,所以幼名就叫朱重八。在朱元璋小得時候,家鄉發生了蝗災,蝗災過後就意味著疫病,很不幸朱元璋的父母大哥都在這場疫病中去世。古話講:“人死不能復生,講究入土為安”。可是家裡窮,連買棺材的錢都沒有,更慘的是,家裡沒有一塊可以安葬家人的土地,村的的地都歸地主所有,有名有姓根本不可能去安葬別人。

    朱元璋首先厚著臉皮去找了自己的東家——劉德,但是卻被劉德無情的拒絕了,並且還落井下石的說了很多風涼話。朱元璋痛哭流涕的跪在父親屍體旁,痛哭流涕。所幸被鄰居劉繼祖看到,給了朱元璋一塊荒地用以安葬家人,才不至於使未來皇帝的父母暴屍荒野。

    之後的朱元璋做過乞丐,做過和尚,也當過將軍,直到最後披上龍袍走上皇位,成為明朝的開國皇帝,史稱明太祖!朱元璋回鄉後,鄉親們看到13年前那個村裡最窮的朱重八居然當了皇帝,紛紛叩拜。朱元璋也當眾宣佈,以後鄉親們就是陵戶,每戶都賜地,並且免徵賦稅。

    而在這群人之中,就有那個讓小時候的朱元璋恨之入骨的仇人——地主劉德!

    但是朱元璋並沒有去懲罰劉德,並且推開人群將劉德攙起來,說了那句:“爾之所為,亦恆情耳,不必問。吾貧時,爾豈知今日為天子耶”。 並且送給劉德一份厚禮,賜地30頃,並免除10年的賦稅、徭役。

    當然,作為朱元璋的大恩人,朱元璋也沒忘記已經過世了的劉繼祖,他追封劉繼祖為義惠候,尊封他的妻子為侯夫人,劉繼祖的子孫可以世襲罔,世世代代享受明朝的恩惠。

    朱元璋回鄉後並沒有睚眥必報,去懲罰當年的仇人,足以可見他的氣魄。其說說白了,也是因為站的位置不同,考慮問題的角度也不一樣。如果朱元璋真的殺了劉德,並不會得到什麼實際的好處,而且劉德對於現在的朱元璋來說也沒有任何危險可言,殺了他得到的僅僅是內心的一點痛快罷了!但是如果朱元璋以德報怨,得到的就是全天下對於他的美譽讚譽,這對於他皇位的鞏固是有非常大的好處的!

    舉個例子,就好像春節時候你回村裡拜年,碰到了童年時候的夥伴,那時候他經常欺負你,小時候也經常放下狠話長大了要他好看。可是現在你發現你混得比他強太多,而且他也不再像以前一樣盛氣凌人,那麼你還會在眾目睽睽之下去找他麻煩嗎?應該不會的,相視一笑,打個招呼握握手也就過去了,誰還沒有小的時候呢?

  • 19 # 我是越關

    幼年時,由於朱元璋出身過低,經常遭受別人的白眼,尤其是地主劉德。在朱元璋最困難的時候,劉德不僅沒有選擇幫助朱元璋,反而是對其冷嘲熱諷。但令人感到奇怪的是,朱元璋飛黃騰達之後,竟然會選擇獎賞劉德,劉德也因此得到了不少的好處。

    中國歷史上所謂的農民起義,實際上只有朱元璋是徹徹底底的農民出身。朱元璋祖上數輩貧農,全都靠著給別人當佃戶維持生計,有的時候連吃飯也吃不上,更別談讀書認字了。也因此朱元璋一家子全都以出生日期為名,比如朱元璋的祖父名叫朱初一,父親名叫朱四九。而朱元璋出生於八月初八,所以小名朱重八。

    朱重八幼年時,因為朱四九給地主劉德種地的原因,他也理所當然的為劉德放起了牛。也是在這一過程中,朱重八結識了徐達、湯和等人。16歲時,朱重八趕上了人生最痛苦的事情,濠州發生了蝗災、旱災和瘟疫,短短的半個月時間,其父母、長兄全部去世。

    沉痛的打擊過後,朱重八還是選擇了堅強的活下去,並且準備安葬父母遺體。當時由於家中沒有一寸土地,無奈之下只能找到了地主劉德,希望劉德可以看在父親任勞任怨為他當了一輩子佃戶的份上,給一塊安葬的土地。

    劉德看到已經破產的朱重八,不僅沒有心生憐憫,反而乾脆利落的拒絕了他的請求,而且還惡語相向,將朱重八趕出了劉家的大門。此時的朱重八為了父母能夠安葬,甚至跪在地上請求劉德,但鐵石心腸的劉德依然無動於衷。

    此時,劉德的同宗大哥劉繼祖心生惻隱之情,給了朱重八一小塊地。朱重八的父母也因此葬在了劉繼祖的土地上。據說,多年後已經成為皇帝的朱元璋回想起父母去世的場景,對這段慘痛的人生經歷依然心有餘悸。

    安葬好父母后,朱重八開始了背井離鄉的生活,這期間他做過乞丐,當過和尚。但憑藉著不懈的努力,終於成為了元末農民起義軍領袖。

    1366年3月,38歲的朱元璋收到一個好訊息,紅巾軍攻下了自己老家濠州,這對於朱元璋來說意義重大。如今自己已經今非昔比,從一個沿街乞討,備受冷眼的朱重八變成了稱霸一方、即將開創盛世王朝的吳王。於是抑制不住激動心情的朱元璋做出了一個決定,那就是衣錦還鄉,回去看看曾經的老鄉親。

    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拜謁父母墳塋,祭告父母在天之靈。之後召集了鄉親們,給了一大堆的恩典,並且免除了賦稅,一時間無數鄉親們齊聲歡呼。

    但在此時,地主劉德卻躲在角落裡畏畏縮縮,不敢出來。朱元璋看到劉德後,把他招呼了過來,此時劉德嚇得兩腿發抖,瞬間就跪在地上磕頭,不住的求饒。看到這種情況時,朱元璋走到了劉德面前,將他扶了起來,並且說;

    爾之所為,亦恆情耳,不必問。吾貧時,爾豈知吾今日為皇帝耶?

    這也就是說朱元璋並沒有怪罪他,而且說他的做法也在情理之中,當年朱元璋家貧無以為繼之時,誰也不可能想到曾經的毛孩子會成為如今的皇帝。

    扶起劉德之後,朱元璋詢問了劉繼祖的情況,得知劉繼祖已經去世,朱元璋追封了劉繼祖為義惠侯,並且也賞賜了劉德30頃地。

    此時估計劉德的內心五味雜陳,如果當年給了朱元璋那幾平米的地,或許今天的義惠侯也就是自己的了。但無論如何朱元璋既往不咎,不僅保住了性命,還得到了30頃地,也算是最大的幸運了。

  • 20 # 歷來現實

    家境貧寒,無處安葬父母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家族原本是世世代代挖礦的,產量和收入不穩定不說,還要按量上交給朝廷。祖父輩深知這樣不是出路,於是舉家遷往他鄉,想要擺脫這樣的羈絆。

    後來一家人輾轉來到安徽鳳陽,朱元璋的父母在地主家打工,而他在地主家放牛,這個地主便是劉德。

    當地適逢旱災蝗災持續三年,很多農民收成銳減,甚至是顆粒無收,朱元璋家裡也是如此。由於家中糧食匱乏,父母和幾個兄弟都相繼餓死了,只剩下朱元璋和他的二哥。

    面對父母等家人的屍骨,朱元璋放聲慟哭,他對腐敗的地方官及由此帶來的壞世道深感無奈。

    他和二哥想去先安葬好父母,可自家屬於外來人口,在這鳳陽是沒有土地的。於是只好去求助當時他家打工的地主劉德。哥倆懇求給一小塊土地讓他們父母能夠入土為安,劉德立馬回絕了。

    兄弟兩人面對吝嗇的劉德,卻沒有絲毫辦法,只能在一旁傷心落淚。劉德的兄長劉繼祖也是一個地主,但心眼兒不錯,見朱元璋家道如此衰微,太可憐了,於是答應把一塊土地給到他們,去安葬父母。

    命運多舛,少年身世飄零

    朱元璋在被劉德辭退以後,他就不能再繼續放牛了,苦於生計無法維持,他只好出家到了皇覺寺為僧。在寺廟中的朱元璋開始四海為家,到處雲遊化齋,這份職業確實能夠偶爾填飽他的肚子,更重要的是,他因此見識了世面,對世事炎涼、蒼生百態更加了解,更更重要的是,他還加了一個朋友圈,認識到許多窮哥們。

    平靜的生活被一封來自窮哥們的書信打破了,在湯和的慫恿下,他參加了農民起義軍,認識到了這支隊伍的首領郭子興。老郭十分賞識朱元璋,就把他當成自己的親兵,也就是貼身保鏢。朱元璋的能力漸漸被發現,在部隊裡面步步高昇,直到後來取代了郭子興,坐上了農民軍的第一把交椅。

    再後來,朱元璋到處征戰,憑藉自己的軍事指揮才能,打敗陳友諒、張士誠,進而建立了大明王朝,定都南京。

    從一個放牛娃到和尚,好嗨喲,最後抵達了人生的巔峰當上皇帝。

    飛黃騰達,回饋父老鄉親

    朱元璋帶領群臣重新回到了他幼年生活的安徽鳳陽。

    鳳陽的黎民百姓,萬萬也沒有想到放牛的窮小子朱重八現在已經是九五之尊了。

    朱元璋不計當年鄉親對自己多麼刻薄,賞賜了鄉親很多土地,並且免除了當地人民的徭役賦稅。

    在人群裡面,有一個畏畏縮縮的身影,朱元璋走過去,一眼就認出來了,這位便是當年拒絕借給自己土地安葬父母的地主劉德。

    劉德以為自己沒跑兒,肯定是要被處死,但與其等死,不如出來碰碰運氣,這一冒險之舉取得了效果。

    沒想到,在劉德磕頭請罪之時,朱元璋非常大度,他不顧之前的私怨,非但沒有要劉德的腦袋,還賞賜了劉德十頃良田。

    劉德自然是驚訝之下,感恩戴德,磕頭如搗蒜,圍觀群眾也都感慨,瞧見沒?這才是皇者風範,天子氣度!

    朱元璋心裡話,算你小子機靈,守著這麼多人,還真拿你沒轍!

    當年的恩人劉繼祖早已過世,朱元璋也給了他的後人諸多恩典賞賜。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當你職場上受你窩囊氣的手下逆襲成為你的上級後,你一定要守著同事們公開徹底向人認慫。為了顧及面子,你這輩子雖然別想升了,但他保準不會開除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希臘願意擔保瓦良格號透過布斯普魯斯海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