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紅色手電筒
-
2 # 黃日涵副教授
古巴導彈危機是由於1959年美國在義大利和土耳其部署了中程彈道導彈雷神導彈和朱位元導彈引起的。為了挽回戰略劣勢,蘇聯選擇在古巴部署導彈。古巴導彈危機是美蘇在冷戰期間出現的最激烈的一場戰略對峙。
赫魯曉夫選擇鋌而走險的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第一,赫魯曉夫認準美國在“豬灣事件”中受挫後,美國會更加謹慎。即使蘇聯在古巴有所動作,美國也會謹慎行事,做出一定讓步,因此,這對蘇聯而言是實現核戰略平衡的戰略良機。第二,向古巴部署導彈主要是為了對抗美國的戰略包圍。美國已經用轟炸機基地和導彈包圍了蘇聯,蘇聯重要的工業中心都處在美國戰略轟炸機和導彈的攻擊範圍內。第三,重新恢復與蘇聯之間全球戰略平衡。20世紀50年代,美國大力發展核武庫,使其在美蘇競爭中處於優勢。在赫魯曉夫看來,恢復在古巴部署導彈是恢復美蘇全球戰略平衡的捷徑。第四,鞏固卡斯特羅在古巴國內的地位,並對古巴在政治、經濟等方面進行控制,使其成為和美國之間交換的籌碼。
蘇聯最終選擇了讓步的原因主要還是實力上和美國之間存在較大差距。20世紀60年代初,儘管蘇聯不斷和美國叫板,但蘇聯明顯處於戰略守勢。當時美國在經濟、軍事等各方面全面壓制蘇聯,特別是在核力量方面美國佔有壓倒性優勢,美國的核彈頭數量是蘇聯的6倍,核運載工具是蘇聯的5倍。美國已經做好了和蘇聯正面對抗的準備,而蘇聯的計劃中,並沒有考慮到與美國進行正面衝突。
更為重要的原因是赫魯曉夫主導的向古巴部署中程導彈的行動只是他的一次外交賭注。如果成功了,那麼會迅速的實現與美國之間的戰略平衡;如果失敗了,也不會對蘇聯實力構成實質性損害。
此外,美國採取海上封鎖的措施給蘇聯留下了體面退讓的餘地。美國一方面不斷地向蘇聯施壓,另一方面也向蘇聯表達出善意的姿態。蘇聯在處於下風的情況下,也不得不選擇退讓。
-
3 # 楓葉飄飄263244
當時的蘇聯的實力和美國差的很遠,根本無法和美國抗衡,蘇聯傭有核彈頭才200多枚,美國傭有5000多枚,美國在歐洲和土耳基都部置了核武器,包圍蘇聯,核彈頭中程的就可以摧毀蘇聯西部所有的工業城市和重要目標,蘇聯沒有摧毀美國的實力,它當時的洲際彈道核\導彈也少,射程也不精,無法打到美國的戰略目標,所以它在古巴部置核導彈主要是離美國近可以打到美國的任何地方,美國感到受到了威脅,和蘇聯商談撤回在古巴的導彈,並出現了古巴導彈危機。由於蘇聯不敢再和美國叫板,退讓了,主要是宗和國力和實力比不上美國,所以赫魯曉夫選擇了撤回了古巴的導彈已結束了古巴導彈危機。
-
4 # 人生觸底反彈
古巴導彈危機已經過去了近六十年,深切明白箇中厲害的人,至今仍心有餘悸。那是一場差一點就引發核大戰的事件,世界各國政府都在屏主呼吸,估計掉根針在地上都會聽得清清楚楚。現在的人們大都能輕鬆的談論這個話題,豈不知,如果真的爆發了 核戰,哪個國家也不能保證獨善其身,短時間就可能造成大量的無辜的平民生靈塗炭。現在很多人都在詬病赫魯曉夫最後關頭的認慫,豈不知,正是他的認慫,才避免了一場世界性的災難。當年的赫魯曉夫和現在的特朗普有點相似,直率,暴躁,滿嘴跑火車,還特別死要面子,就是這樣一個不靠譜的人卻在最後關頭,拋棄了虛榮,避免了一場人類浩劫。我們真的不應該再詬病他!
-
5 # 學無止境for真理
大家普遍認為在這一場危機中,蘇聯輸了,美國贏了。但事實上這場危機沒有輸家,是全人類的勝利。蘇聯和美國的領導人都不想打核戰爭,蘇聯領導人不想打,是因為蘇聯的核實力遠遠弱於美國,美國領導人不想打,是因為美國軍方無法保證第一波核攻擊全部摧毀蘇聯的核武器,也就是說蘇聯的核武器還是有可能打到美國本土的。雖然美國不想打核戰爭,但是美國已經做好了打核戰爭的準備,而蘇聯並沒有做好核戰爭的準備。在最後危機關頭,赫魯曉夫做出了讓步,肯尼迪也做出了讓步,只是赫魯曉夫做出的讓步更多。不應該簡單用輸贏來評價他們,因為是他們最後的決定避免了毀滅性的核戰爭。
-
6 # 沉140769451
赫魯曉夫就是一條外強中乾的狗,除了粗魯,就是個沒腦子和膽量的。原子彈並不在於多少,就算蘇聯只有一百枚,精度不夠,美國也不敢使用,除非肯尼迪瘋了。蘇聯陸軍在歐洲大陸擁有巨大的裝甲優勢,美國也擔心其向西突擊。蘇聯唯一弱於美國的就是海軍。古巴導彈危機比拼的不是軍力,而是雙方領導者的勇氣和決心,赫魯曉夫表現出了自己的無能和膽怯!下令在北約與華約邊境集結兵力,公開宣佈進入備戰狀態,釋出國防動員令,開始徵招後備兵員,並選擇合適的區域製造些邊境小摩擦、小衝突,造成一旦美軍膽敢向導彈運輸船開火,立即向歐洲西部發起進攻,藉此一舉拿下整個歐洲的態勢,讓肯尼迪去品嚐後果,果斷命令運輸船前進,讓他開火好了!蘇聯在1957年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蘇聯是第一個擁有洲際彈道導彈的國家,它並不需要跑到國外去打擊美國目標。對於原子彈巨大的殺傷範圍來說,其運載導彈精確度差距,就是笑話!1961年,蘇聯剛試爆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當量的氫彈。狹路相逢勇者勝,赫魯曉夫只是個懦夫,他一直幻想與美國改善關係,表現出政治上的天真。
-
7 # 國家人文歷史
“古巴導彈危機”的最終解決是雙方妥協的結果。蘇聯提出撤走導彈和部隊的前提一個是美國保證不入侵古巴,另一個是撤走部署在土耳其的導彈。其實從美國角度分析,實際上美國部署在土耳其的射程有限的老式“朱庇特”彈道導彈已過時,肯尼迪早想把它們撤出來。從蘇聯來看,當時赫魯曉夫真的敢挑起美蘇之間的戰爭嗎,未必,蘇聯不斷在古巴搞動作,升級“古巴導彈危機”從是想在局勢緊張之際把古巴導彈基地“賣”個好價錢,因為赫魯曉夫知道就算真打起來,蘇聯相當於遠洋海戰,而不是佔優勢的歐洲戰場。
“古巴導彈危機”使美蘇各自得罪了自己的小弟。美國從土耳其撤出導彈,從後來的影響看,導致了美土之間的信任危機,土耳其開始逐步調整對美政策,不允許美國將駐土美軍基地用於非北約事務。如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中,不允許美國用駐土基地為以色列提供加油和後勤補給,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爭中再次不許美軍使用駐土基地支援以色列。從蘇聯來看,老卡當時就罵蘇聯軟弱,在之後的古巴發展中,雖然美國沒有入侵,但是經濟封鎖也使古巴積貧積弱。
危機結束,到底誰是贏家?肯尼迪認為是美國,他警告他的下屬們和記者們不要過分公開地吹噓而使赫魯曉夫感到羞辱。但他自己還是忍不住告訴國會領袖們:“我們解決了人類最大的危機之一。”赫魯曉夫也承認,“為了和平,我們被迫作出了一些大的讓步。”但他還說:“我們從肯尼迪那兒得到了無論是美國還是它的盟國都不準入侵古巴的保證,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偉大的勝利。
-
8 # 安家老姚
一方面美國強大的軍事實力對蘇聯形成了巨大的威懾,蘇聯要想攻擊美國本土主要靠遠端導彈,核潛艇發射導彈,基本沒有戰略轟炸機可直飛美國本土。美國依靠眾多的海外軍事基地駐紮的轟炸機可直接對蘇聯本土投彈,加上海外的航母戰鬥群,核潛艇,攻擊力遠在蘇聯之上。肯尼迪宣稱:一旦爆發核戰,第一波攻擊,蘇聯五十個重點城市每個投放兩枚氫彈。這不是恐嚇,當時的轟炸機都在天上待命。回頭再談談赫魯曉夫,這個老頭是個好人,我發自內心的覺得他是個可愛的人!他沒有情緒失控,沒有意氣用事。在古巴危機前,他訪問了美國,深入到美國底層工人中間瞭解生活,還送了美國工人一塊手錶,他還到好萊塢參觀,與演員們交流,甚至開玩笑!媒體大肆宣傳,他一度成了明星。美國人對他的感覺非常不錯!也許在糾結要不要扔核彈那一剎那,他想到了送手錶的那個美國哥們,或許又想到了和他聊天的好萊塢女星,又或許想到了給他獻花的小女孩……。換作別人,打可能更容易。所以,只有交流,交往,交融才能避免隔閡,避免誤判,避免戰爭。在朝核陰雲的當下,我對金三胖沒有信心,還是那句話,不打比打難下決定。或許我們該對赫魯曉夫說一句:謝謝!儘管是遲到的感謝。
-
9 # 浩蕩揚子江
當年“古巴導彈危機”蘇聯在最後妥協,主要是蘇聯海軍的實力遜於美國海軍的結果。
1962年在古巴導彈危機中,強大的美國海軍透過嚴密的海上封鎖,阻止蘇聯繼續向古巴運輸武器,並出動偵察機對可疑軍事設施實施低空偵察,從而掌握了蘇聯軍事部署的證據,同時集結艦隊和陸戰隊做好兩棲入侵的準備,製造武力威懾效果。美軍的海空優勢和核大戰的恐懼最終迫使蘇聯做出妥協。相比之下,實力不濟的蘇聯海軍則在危機中扮演了一個難堪的角色。儘管莫斯科制定了一個包含水面艦艇、潛艇、岸基飛機及岸防導彈在內的遠端部署計劃,但在美軍的封鎖下根本無法實施,最後僅派出4艘潛艇企圖潛入古巴,結果均以失敗告終。
蘇聯艦船在美軍封鎖線前連連碰壁,讓赫魯曉夫意識到肯尼迪的強硬態度絕非虛張聲勢。美國海空軍和陸戰隊在佛羅里達的大規模集結預示著針對古巴的兩棲攻擊迫在眉睫。蘇美兩國高層都很清楚戰端一開必將是兩敗俱傷的結局,於是雙方在經過十三天的對峙後選擇了妥協。10月28日,莫斯科電臺廣播了赫魯曉夫同意停止建造導彈發射陣地並從古巴撤出所有進攻性武器的宣告,標誌著古巴導彈危機的結束。
從11月初開始,蘇聯陸續從古巴撤出彈道導彈和其他進攻性武器,至11月11日所有中遠端導彈均離開古巴領土,被運回蘇聯國內。每一艘運載武器和軍事人員的蘇聯船隻在離開古巴時都處在美軍艦艇和飛機的監視之下,頗有押解出境的味道,這是冷戰時期蘇聯最感到恥辱的一幕。在赫魯曉夫承諾在一個月內撤出伊爾-28轟炸機後,肯尼迪在11月20日宣佈解除對古巴的海上封鎖,加勒比海地區再度恢復了平靜。
蘇聯海軍在古巴導彈危機中的表現相當丟人,但平心而論,以當時蘇聯海軍的實力它也很難發揮積極的作用。即便是遠征艦隊如期部署到位,其全部兵力也無法與強大的美國海軍對抗,最後的結果不過是進一步刺激華盛頓的神經,增大核大戰爆發的機率而已。不過,蘇聯海軍卻從這場危機中因禍得福,迎來了歷史發展的轉折點。
古巴導彈危機使蘇聯高層認識到一支強大且構成均衡的海上力量在與西方進行戰略博弈時具有不可低估的關鍵作用,從而將軍事建設的重心向海軍傾斜。一貫鼓吹導彈核武器致勝論的赫魯曉夫也改變態度,開始對海軍造艦計劃大開綠燈。之前一直謹小慎微的海軍總司令戈爾什科夫終於得到了大展宏圖的機會。在古巴導彈危機之後的十年間,從波羅的海之濱到太平洋西岸,整個蘇聯的造船廠都一派忙碌,一艘艘嶄新的導彈巡洋艦、導彈驅逐艦、核動力潛艇走下船臺,駛向遠洋,一支紅色大艦隊漸漸孕育成形,並最終令西方世界心驚膽寒。
-
10 # 今古達觀
蘇聯選擇退讓的真正底線是美蘇兩個超級大國都不願意打一場毀滅對方的熱核戰爭!
美國對古巴的全面封鎖,以及總統肯尼迪超乎尋常的勇氣舉動——下令美軍轟炸機掛載核武器24小時巡航隨時撲向蘇聯,讓蘇聯領導層心驚。蘇聯有限的核力量不足以和美國抗衡等因素,使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只好也只能知難而退,蘇聯撤出所有部署在古巴的導彈。
若是你還認為蘇聯不是敗了,那就看看此後蘇聯和古巴的反應吧。
古巴導彈危機促使克里姆林宮下決心大力發展核武器,改變劣勢,洗刷當年“懦夫的恥辱”。到60年代末蘇聯終於趕上了美國,使蘇聯在全球爭奪中逐步轉守為攻。到70年代晚期冷戰變得更加激烈更加持久了,影響著整個“和平的”國際體系。
當時的古巴人堅決不同意撤出導彈,但赫魯曉夫還是這樣做了,古巴人感覺他們被忽視、被背叛了。格瓦拉對此更加氣憤,他說:“美國人想消滅我們的身體,但赫魯曉夫的退讓卻毀滅了我們的精神。” 米高揚厲聲回答到:“我們看見你們準備漂亮地死去,但我們相信這不值得漂亮地死。”
核軍備競賽沒有贏家。蘇聯核力量在上個世紀80年代達到令人恐怖的水平,但支撐核力量的背後卻是民窮財盡,導致綜合國力的全面衰落,為一個超級大國的分崩離析埋下了苦澀的種子。
-
11 # 社會我亮哥
一、直接的因素是美國的強硬態度。事件發生後,美國的態度可能是大大出乎蘇聯的預料,1962年10月24日,美軍執行封鎖任務的艦隊在68個空軍中隊和8艘航空母艦的護衛下駛入封鎖帶。美國還為此集結了自二戰後以來最龐大的登陸部隊,美國的戰略空軍部隊也進入了戰備狀態。外交上,美國為爭取盟國和國際社會的支援,開展了一系列的外交活動。面對肯尼迪的封鎖和威嚇,蘇聯不得不做出讓步。
二、蘇聯的理虧。古巴位於美國的南端,蘇聯在古巴部署導彈,無異於在美國的南大門架起槍炮,對美國的國家安全構成了嚴重的威脅。真正的危機從1962年10月中旬開始。當時美國U-2飛機拍攝到了古巴部署的中程彈道導彈的照片,這些導彈是SS-4導彈,可以打擊華盛頓,隨後又證明在當地至少佈署了16顆、最多32顆導彈(SS-4和SS-5)。這些導彈的最大射程為4500千米,它們可以攻擊所有美國重要的工業城市。除導彈之外,蘇聯還在古巴布署了轟炸機。
三、雙方的力量對比。二戰後的美國是資本主義世界的頭號霸主,他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軍事力量,最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最強大的政治影響力。而60年代初的蘇聯,雖軍事強大,但經濟仍然是個軟肋,特別是此時的蘇聯在國際舞臺上空前孤立,不僅東歐的分離傾向日益明顯,而且中蘇關係惡化,蘇聯失去了一個最強大最重要的政治和軍事盟友。
四、對戰爭可怕後果的預估。二戰的銷煙才剛剛散去,那場戰爭的慘烈足以讓人永生不忘,美蘇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一旦爆發戰爭,後果將不堪設想。危機發生後,對蘇聯來說,選擇對抗很明顯是極不理智的,所以,做出有限的讓步可以讓自己不致於陷入更壞的處境,美國人也明白,與蘇聯直接開戰的結果對雙方都將是毀滅性,因此只要蘇聯撤走導彈,一切都能商量!
-
12 # 每日點兵
在古巴導彈危機中,蘇聯方面退讓還是有原因的。
一、實力不濟
美國是資本主義一哥,透過二戰時期的資本積累,取代英國成為了世界的大哥!美國利用部署在歐洲以及土耳其的雷神中程彈道導彈和戰略轟炸機可直接對蘇聯的腹地進行核打擊行動,而當時的蘇聯,既沒有能往返美國的轟炸機,洲際彈道導彈無論是數量還是體積都不行。
二、美帝的強硬
古巴導彈危機時,美國在弗羅裡達的空軍進入一級戰備,戰略轟炸機部隊進入一級戰備,其它軍隊進入一級戰備。這是蘇聯方面始料未及的。蘇聯當時心想的就是,美國能在西歐威脅我,我就在古巴威懾美國,算是一種交換。可美帝沒這樣想,所以你們懂得!
三、爆發核大戰的後果無法承受
雖然美國和蘇聯當時都擁有核武器,可你要清楚,一旦因古巴導彈危機而爆發核戰,蘇聯只會最慘,不會更慘,因為古巴就那麼大點地方,美帝使用核武器的時候,肯定先滅古巴,然後滅蘇聯。而蘇聯對此束手無策。
四、雙方海軍實力的差距
赫魯曉夫是忠實的航母無用論信仰者,古巴導彈時期,蘇聯海軍根本沒辦法和美國海軍比,面對美國海空軍對古巴的封鎖,蘇聯束手無策,這在國際社會上已經丟盡了臉!
-
13 # 喵喵次元
其一,在開始時,蘇聯實際上只是為了對美國在土耳其和義大利部署彈道導彈的舉措進行迴應。蘇聯也沒有想到美國知道部署事件後反應會這麼激烈,甚至還主動性揚言要對蘇聯採取軍事行動。但是表面歸表面,美國並不想擊沉蘇聯的軍艦製造第三次世界大戰,蘇聯也不希望會發生戰爭,所以最終蘇聯將運送導彈的軍艦撤出了古巴海域,避免了第三次世界大戰。
其二:蘇聯並沒有把足夠可以對美國造成嚴重威脅的導彈全部運進古巴。實際上只有當初預想的一半,這也是蘇聯看到美國激烈舉措後打退堂鼓最主要的原因,因為僅僅憑藉現在蘇聯手中的導彈,假如和美國發生核戰爭,根本不可能達成互相摧毀的效果。然而美國是不知道這件事的,所以蘇聯就以把能“摧毀美國”美國的導彈撤出為條件,迫使美國也撤除了部署在土耳其的中程彈道導彈。蘇聯的這一手算盤可謂是打的非常好,即體面的撤出了核武器,又換的了美國也撤除核導彈的同樣條件。
第三,我們可以看出。在大國利益的爭奪下,這些小國更多的是作為犧牲的棋子使用。在蘇聯撤出古巴後,美國迅速通過了一系列制裁古巴的決定,並且憑藉著美國在聯合國的影響獲得了國際上很多社會的認同,這使得經濟發展本就較為緩慢的古巴如履冰霜。而土耳其的導彈被撤出後,土耳其也被蘇聯狠狠地“懲治”了一頓,不僅壓高糧食的價格。還經常派遣核潛艇進去黑海出海口進行浮航,使得土耳其在一段時間內都非常膽戰心驚。而此次對抗的主角美國和蘇聯卻實質上根本沒有損失什麼,確實也十分諷刺。
-
14 # 琺大庶吉士
古巴導彈危機是蘇聯在國家戰略上的一次嘗試。在古巴導彈危機爆發前,美國就已經將導彈部署在了土耳其。土耳其部署的導彈也在嚴重威脅蘇聯的國家安全。蘇聯也希望自己也擁有類似的威懾方式,彰顯自己超級大國的地位。這是古巴導彈危機爆發的直接原因之一。在古巴導彈危機爆發後,雙方這種部署就成了談判的焦點。雖然最後的表現是蘇聯妥協,並撤出了部署在古巴的導彈,但雙方談判的結果也促成了土耳其導彈的撤走。僅從這一層面來說,美蘇打成了平手。
在古巴導彈危機結束後,美蘇都認識到了核戰爭一觸即發不是不可能,雙方已經存在了擦槍走火的可能性,為了避免類似危機的再度發生,美蘇直接建立了高層的電話聯絡機制。一旦再有類似的事件,美蘇的國家領導人可以直接聯絡溝通,避免因資訊傳達不暢造成嚴重的誤會。自古巴導彈危機後,美蘇的冷戰再也沒有出現過類似程度的危機,整個世界都得以喘息。同時,美國也終於承認了蘇聯同其平起平坐的地位與實力,兩極的政治格局正式建立,這也可以說是蘇聯佔據了一定的好處。標誌性的事件就是兩國主導起草了《部分禁止核試驗條約》,這一條約雖然指涉的是核試驗,但擁有核武器的關鍵步驟就是進行核試驗,禁止核試驗也就間接保護了超級大國的有核地位。美國和蘇聯可以攜手起草這樣的條約,也在表明二者互相承認彼此的地位與預設的勢力範圍。
蘇聯真正付出的則是在古巴導彈危機中因立場後退帶來的聲望損失,以及赫魯曉夫本人的政治影響力。當前從宏觀與長時段的層面上來講,這些損失並不重要也可以承受。
-
15 # 優己
蘇聯在當時本身就是一種核訛詐!到處製造核威脅,比如,赫魯曉夫就威脅英國要用八枚氫彈核平英國,法國嗆聲後便威脅法國要用九枚氫彈去核平法國。然後這兩國馬上就禁聲了,這讓蘇聯很是得意!也繼續將核訛詐進行到底!
古巴導彈危機中,其實是蘇聯核訛詐的再一次升級!美國限於蘇聯核訛詐英法兩國,在當時又沒有反導系統,只能採取互相傷害的防禦措施,比如,沿著柏林牆南下到土耳其,所有北約前線一律部署核武反擊,既蘇聯若是敢核平歐洲,則美國必然反擊滅蘇聯!這讓蘇聯萌生核訛詐美國的想法!所以,蘇聯暗渡陳倉,把導彈運進古巴,為的是讓美國不要多管閒事,本來也沒打算把美國怎麼樣!
但是美國卻有自己的謀劃,在當時,艾森豪威爾總統軍人出身,作為二戰最著名的軍事指揮官,他知道這種威脅要趁蘇聯立足未穩之機趕緊拔除,比如,他提交給國會的議案就做出了損失八千萬人口的預算!而一旦讓蘇聯核武部署完畢,則美國全境在核武覆蓋下,損失就不止這些了,而是整個美國拔除!這是美國的伐謀戰略。
其次,美國開始付諸軍事行動,他們派出了所有核潛艇,抵近蘇聯做好一損俱損的準備。並派軍艦封鎖了古巴,讓古巴斷糧斷物資。
再來伐交,美國並沒有中斷了同蘇聯的談判與交流,他們同蘇聯談判,以交換空間為代價,互相撤軍。比如,美軍核武撤離東歐跟土耳其,蘇聯撤離古巴為條件!如此,蘇聯的目的也達到了,雙方握手言和!
-
16 # 震01001
這個問題不要拿結果去推理過程,而是需要從頭開始看問題。先說個趣事兒:當時美國總統訪問蘇聯,赫魯曉夫陪同來訪的美國總統參觀香腸製造廠,在參觀的時候,赫魯曉夫說:我們蘇聯的核彈製造速度跟做香腸一樣!然後給美國總統嚇得趕緊加快核武器的製造,但是誰能想到堂堂蘇聯總書記是一個滿嘴跑火車的主呢!
言歸正傳,古巴導彈危機真實的情況是雙方領導人都處於懵逼狀態,這特麼哪跟哪啊就快打起來核戰爭了??雖然蘇聯也想在美國的後院點一把火,但是這次美國動真格的了,依靠強大的海空軍實力直接讓蘇聯退縮,而那時蘇聯能打到美國本土的核武器也只有個位數,而美國手中可以打到蘇聯本土的核武器起碼三位數,還不包括歐洲的各軍事基地。但是說到底所有的“衝突”都是總統層面以下的(總統默許並不代表沒有迴旋餘地),然後隨便找個臺階兩位老大一商量,有一方就坡下驢這個事兒就解決了。歸根結底還是蘇聯真正的實力遜於美國,其巔峰實力也僅僅是同年美國的7成而已,並且只保持了很短時間,美國當時呼叫圍困古巴的軍隊就有68個航空中隊、8艘航母+90多艘戰艦,可以稱之為水洩不通,蘇聯並沒有力量來突破這一包圍,所以不得不妥協。
-
17 # 凌勝利
自從有了核武器,人類戰爭的方方面面都受到了極大的改變。對於核武器作為武器的態度,實際上經歷了一個核武器是“可用的武器”到核武器是“不可用的武器”的轉變。
二戰結束後,美國曾經拼命想維持其核壟斷地位,於是想法設法阻止蘇聯發展核武器。不過美國一方面承諾可以將核武器進行國際共管,一方面又不斷使用核武器進行訛詐,這就使得蘇聯將發展核武器視為重要戰略目標。美蘇在冷戰時期使勁發展核武器,起初主要是為了獲取二次核打擊能力,從而能夠增強核威懾效果。在這一邏輯的推動下,核武器被認為越多越好,這也就形成了最後的奇葩現象,即美蘇任何一方擁有的核武器數量都足以將地球毀滅N次。
不過隨著美蘇核武器的不斷增加,兩國也開始逐漸意識到核武器的使用越來越不可能,因為不管是任何一方使用核武器,到會遭到對方的恐怖報復。核武器的相互確保摧毀是非常愚蠢的將本國民眾的生命作為賭注。因而對美蘇兩國而言,核武器的作用主要透過威懾的方式體現。鑑於美蘇距離相對較遠,洲際彈道導彈在當時還為數不多,於是美蘇都想把中短程導彈部署到對方的家門口,增強核威懾的效果。美國在歐洲大量部署核彈頭威懾蘇聯,蘇聯對此是以牙還牙,這就有了在古巴部署核武器的想法。
隨著古巴導彈危機的爆發,美蘇雙方的領導人都非常緊張,同時也促使他們進一步認識到核武器不可能真正使用,特別是在兩個都有很多核武器的國家之間,一旦使用勢必是雙雙完蛋。對於當時的蘇聯而言,為什麼最後退讓了,一是並不想真正將在古巴部署核武器用於實戰,更多是威懾;二是美國已經採取了嚴密的封鎖政策,蘇聯要麼開戰、要麼退讓,沒有別的選擇;三是美國私底下也承諾拆除部分在歐洲部署的導彈,蘇聯要見好就收;四是蘇聯此時還是想著和美國共同主導世界。基於種種考慮,最後覺得還是撤退比較划算。
在國際關係當中,退讓並不可恥,美國也從朝鮮、越南撤軍,關鍵是如何體面的退讓,同時實現見好就收和戰略止損。
-
18 # 看風聽雨001
大家講了不少從軍事、政治鬥爭的原因,我來補充一點心理鬥爭角度。
因為肯尼迪把赫魯曉夫研究得很透,赫魯曉夫卻輕視了對手。
在研究了所有赫魯曉夫的歷史、資料和情報,結合自己見面的情況,肯尼迪認為:赫魯曉夫是一個堅強且有魄力的領導人,但是如果給他準備好退路,再給予絕境般的壓力,他會退回去。
1962年10月發生危機後肯尼迪電視講話要求蘇聯撤回導彈,下令對古巴進行軍事封鎖,肯尼迪已經show hand了:要求的話已經公開的說出去了,赫魯曉夫退不退不知道,美國不可能退回去了。
畢竟蘇聯曾表示不會在古巴部署核武器,CIA也向肯尼迪報告說莫斯科不會這麼幹,現在蘇聯偷偷這麼幹,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哪裡去了,這事就這麼算了,以後美國怎麼道上混,肯尼迪美國的榮譽和權威就會衛生紙不如了。赫魯曉夫的蘇聯如果不撤走古巴導彈,美蘇核戰幾乎是註定的。
但是赫魯曉夫面對的困境是之所以偷運核彈去古巴,就是因為:核力量對比天平不在蘇聯一方。古巴導彈危機時美國已經擁有大約27,000核彈,而蘇聯的數量大約是這個的十分之一。
然後經過後來麥克納馬拉說的美蘇能夠避免核浩劫基本上全是靠“運氣”的13天,雙方都被嚇得不輕。
危機同時肯尼迪給出退路:私下承諾不入侵古巴,撤出佈置在土耳其的丘位元導彈,但是肯尼迪比較高的就是:說這個美國退一步的不能立刻對外宣佈,要過段時間。
赫魯曉夫接受了美蘇各退一步的條件。
另說句題外話:古巴導彈危機和平解決是人類之福,平行世界不少地球文明估計就在1962年重啟了。
-
19 # 建章君
如果論關鍵原因其實就一條:美國向蘇聯清楚表明了不惜與蘇聯核大戰,也不允許蘇聯在古巴部署核導彈的決心。
赫魯曉夫自知理虧,知道無法強佔美方的戰略便宜,只得作罷而從古巴撤回導彈。
畢竟蘇聯並不想與美國同歸於盡!
我們由此事件的結果可看出,大國博弈引發的相互戰略核威懾臨界時,如果雙方都沒有喪失理智,最後一定是理虧的一方進行退讓的。
-
20 # 愛石頭的專業戶
1961年和1962年是處於冷戰時期美國和前蘇聯關係最為緊張的兩年,雙方所有和平談判的努力都失敗了,兩國隨時都面臨一場大規模的戰爭,蘇聯不僅秘密將核武器運到美國的後院古巴,全國的中小學還開始每週學習如何躲避飛機的轟炸等防護知識。此時美國的情報部門也發現了蘇聯的運核行動,總統肯尼迪授權國防部長,一旦蘇聯發射核彈,美國也將隨即啟動核彈予以反擊。這就是後來著名的"古巴危機"。就在這危極關頭,一名叫做奧利格.潘科夫斯基的蘇聯國家情報人員,為了阻止這場核戰爭,做出了一個決定:叛國。他想盡辦法將上千份蘇聯軍方秘密檔案拍照後傳給美方,得到這些秘密情報後,美方主動要求和蘇聯再進行和談,談判中美方始終佔據著主動,最後蘇聯無奈的答應了將核彈從古巴運回,史上最嚴重的一場核危機就這樣化解了。但潘科夫斯基卻因此在1962年被捕,第二年被蘇聯處以極刑。潘科夫斯死後一年,美國政府對他給予了很高的評價,稱其為史上最偉大的間諜。
回覆列表
蘇聯最終選擇妥協的原因還是自身的實力不濟,當時蘇聯能夠威脅美國的核武器只有幾十枚洲際導彈,而且當時洲際導彈的可靠性和命中精度都不是很高。而美國部署的核武器由於有大量的海外基地,幾乎都可以對蘇聯構成威脅,在二戰中救了蘇聯的巨大戰略縱深在導彈面前幾乎失效了。
同時,當時的蘇聯海軍無法完成突破美國海軍對古巴的封鎖,蘇聯海軍的潛艇幾乎都被美軍從海里趕了出來,浮到了水面,在古巴的蘇軍已經是被實際上包圍。
在巨大的劣勢下,赫魯曉夫被迫選擇退卻,條件是美國不得入侵古巴,同時美國拆除在土耳其的導彈,美國見好就收,這樣古巴導彈危機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