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書房記
-
2 # 偉不足道
這也是李世民的開明之處,這十人大部分從一而終,李世民並沒有像其他朝代皇上一樣,一旦登基則秋後算賬,剷除異己。在李世民的治理之下,初唐也是盛唐,也是因為李世民的開明,才有盛唐的開元盛世,文化的百花齊放,詩詞格律傳承千年不衰。傳說中長安居民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監獄裡雜草叢生,因為沒人犯法被抓,監獄也就荒廢了!
-
3 # 15假面騎士Build
都升官發財唄,太宗絕對是愛惜人才,只要是人才,哪怕之前要殺他他都能忍,魏徵之前要毒殺他,他在玄武門事件之後,不但沒殺他,還重用他,更別提跟他發動玄武門事件的人,只要有功,通通重賞!
-
4 # 海洋377791
玄武門之變看似李世民孤注一擲!實際十拿九穩。關於他的大哥和三弟為什麼在同一時間出現在玄武門也是李世民之傑作。常年的軍事生涯不光鍛鍊了李世民的膽量!廠史讓他變得無比堅強和冷血。老師袁天罡更是教會了他亂世無規則!所謂折戟沉沙,成王敗寇的最高規則。
-
5 # 青松5698
玄武門之變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由當時唐高祖李淵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長安城(今陝西省西安市)大內皇宮的北宮門——玄武門附近發動的一次流血政變。
在起兵反隋的過程中,李氏兄弟二人配合仍算默契,直到唐朝建立。
唐高祖李淵即位後,李建成為太子,常駐宮內處理事務,為文官集團代表。李世民為秦王,繼續率領武將集團帶兵出征,功勞也最大。
太子自知戰功與威信皆不及世民,心有忌憚,就和弟弟齊王李元吉聯合,一起排擠和陷害李世民;同時李世民集團亦不服太子,雙方持續明爭暗鬥。
經過長期的鬥爭,李世民集團逐步佔上風,控制了局面,最終李世民設計在玄武門殺死了自己的長兄皇太子李建成和三弟齊王李元吉,據傳李世民逼迫其父唐高祖李淵立自己為新任皇太子,並繼承皇帝位,是為唐太宗,年號貞觀。
公元626年七月二日,建國僅僅只有九年的李唐王朝的皇宮的玄武門外,發生了一場兄弟相殘的慘劇,整個事件所牽連的人命高達數百人,甚至動搖了唐朝在河北的統治。這就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玄武門之變”。政變主角李世民率長孫無忌、尉遲恭、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公孫武達、獨孤彥雲、杜君綽、鄭仁泰、李孟嘗一共十個人發動了玄武門之變。那麼這十人最終結果如何,李世民又待他們怎麼樣呢?
長孫無忌,李世民的大舅哥,同樣也是李世民的發小,一直追隨李世民,立下汗馬功勞。在玄武門政變之後任職宰相,他同樣也是李世民最信任的人,所以李世民臨終將李治和朝權託付給他。
尉遲恭,其實很多電視劇對尉遲恭的演繹是不正確的,尉遲恭驍勇善戰,為李世民南征北戰立下汗馬功勞,玄武門政變後位高權重,晚年選擇閉門自守,善終。
侯君集,這個人很早就跟隨李世民了,玄武門政變後更是四處征討,風頭極盛,但卻扶持李乾造反,所以被殺。
張公謹,是他促使了李世民下定決心發動政變,在後來他隨李靖攻滅東突厥,不久後便病逝了,李世民親自哭送。
李師立,他平定羅藝叛亂,先後打敗党項和吐谷渾,貞觀十四年去世。有人曾今告他造反,李世民問他,劉師立說,臣在隋朝做官不過六品才能低下,不敢奢求富貴。現在位居將軍想想已經到頭了,怎敢造反?李世民笑了,朕知道這是胡說八道,你不要放在心上。
公孫武達,這個人以豪爽著稱,玄武門之變後多一直擔任長安城的保衛工作,李世民也很信任他,他一直活到李治永徽年間去世。
獨孤彥雲,他比較悲慘,在玄武門之變後便在與突厥的戰鬥中死去了,李世民都沒來得及封賞,有點可惜了。
杜君綽,玄武門之變後一直擔任玄武門和各大皇宮的安保工作,李治即位擔任李治的安保工作,跟隨李勣攻滅高句麗,上朝時猝死於禁廡之中。
鄭仁泰,玄武門之變後實封二百戶,曾跟隨李世民征討高句麗,李治期間與薛仁貴徵討鐵勒失利,不久病死。
李孟嘗,玄武門之變後跟著李勣征討突厥,李治時期擔任長安城守衛,後暴病死於長安靜安坊府第。
總的來看,這些人在李世民活著的時候都過的很好,除了其中一個造反被殺,其他的李世民都對他們封賞。很多朝代的君主過河拆橋,滅殺功成的都很多,而李世民沒有這麼做,與大家共富貴,由此可見李世民不愧為一代雄主。
-
6 # 小爺185002972
人不為己 天誅地滅!跟何況是帝位!在成就帝位之後!消除異己,削除威脅自己地位的威脅!縱觀古今,這都是正常的,也是帝王之術必經的道路!在其位謀其事,不存在對與錯!留給後人的只有執政的功績!上位的手段,任何人都沒資格去評價與否定!成王敗寇,權利面前沒有親情和友情!只有有利和威脅!歷史已有定論,現實是殘酷的,沒有對錯!
-
7 # QJian
世間自古多英雄,盤古開天地女媧造泥人。同為炎黃子,劉項別有情。春秋戰國各天下,始皇一統奠華基。夏隋唐宋元明清,好似季節輪迴中。憶往兮,歷朝歷代多豪傑,功名利祿付一生。看今朝,多有中華好兒女,拋灑熱血寫春秋。
-
8 # 夜狼文史工作室
玄武門之變是大唐政治格局的重要轉折,李世民劍走偏鋒,以揹負後世之罵名,對兄長李建成痛下狠手,當時隨他起事的是長孫無忌、尉遲恭、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公孫武達、獨孤彥雲、杜君綽、鄭仁泰、李孟嘗等十人,毫無疑問,這些人在當時也是進行一場豪賭和政治投資,事成後,得到的回報自然豐厚,且李世民是中國歷史最為大氣的君主之一,這十人,大多得以善終,實為難得。
長孫無忌:長孫無忌是整個玄武門事件的幕後謀劃人,玄武門事件後,也成為李世最重用的心腹,官至右僕射,爵至趙國公,後來李世民凌煙閣封臣,長孫無忌居第一位,足見其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
不過花無百日好,李世民逝世後,高宗上臺,長孫勢力成了武則天的心腹大患,在武氏的枕邊風下,長孫無忌被流放,後自縊而死。
尉遲恭:雖然是從劉周武陣營跳槽過來的,但尉遲恭很受李世民重要,玄武門事變的表現更是讓他成為李世民的第一愛將,後來也被封為凌煙閣24臣之一,不過雖受寵愛,但晚年卻很低調,深諧君臣相處之道。
尉遲恭於唐高宗顯慶三年逝世,高宗為此罷朝三日。
侯君集候君集在玄武門之變後被李世民委以重任,任兵部尚書,並率軍在對外作戰上立下赫赫戰功,但不幸卻因為得意忘形,參與參與奪嫡戰,並企圖煽動太子李承乾造反,最後被李世民賜死。不過幾年後,在凌宵閣二十四臣也加入他的名字。
張公謹:玄武門一戰,張公謹獨守城門立大功,後來又作為李靖副手平定東突,後來也進了二十四臣。並得以善終。
下面六位是未入凌煙閣的。
劉師立:劉師立當日玄武門起兵時是李世民親身侍衛。事成後官至左驍衛將軍,封襄武郡公,後來有人告其謀反,李世民未信,善終
公孫武達:櫟陽人,以俠名聞世,玄武門事變當時在秦王府當右三軍驃騎,隨李世民入玄武門,事變後升任檢校右監門將軍,肅州刺史等職,封東萊俊公。
獨孤彥雲:隋汝陽郡公益州總管獨孤楷的兒子,當時隨李世民玄武門起事,後來李世民還將安康公主嫁給了他,後來戰死在大唐與東突的對外戰爭中。
杜君綽:最初在隋末投義寧義軍,後在李世民帳下效命,後以玄武門之功封開國縣侯,任忠武將軍,在初唐戰爭中很活躍,高宗時期徵高句麗,斬首三萬,歸國封左領軍大將軍。善終
鄭仁泰:當時是秦王府的一個遊擊將軍,以玄武門之功一路高升,貞觀十三年升遷中郎將,李世民親征高句麗,鄭仁泰負責勝州道行軍,戰後檢校右武侯將軍,加上柱國,貞觀二十一年,鄭仁泰為右屯衛大將軍。成為大唐官職最高的武將之一,高宗時期任鐵勒道行軍大總管討平鐵勒(薛仁貴其實是副手),死後陪享昭陵。
李孟嘗:李孟嘗來自王君廓的義軍,歸唐後被李世民招入府,以戰功封上柱國(勳章),玄武門事變殺死建成元吉的就是他,事後以功被授為右監門副率,在貞觀時期官最高做到右屯衛將軍,黔州刺史,高宗時期右監門大將軍,七十四歲逝世,陪葬昭陵。
可以看出,李世民為給他賣命的十兄弟,除了造反的候君集,其它的還真不賴,史上能做到同甘苦,共患難的君王,真不多。
-
9 # 使用者67498973657
李世民經過這個專案的運作,只是讓自己屁股坐了幾十年而已,佔領錢和女人罷了。論政績和功業,沒什麼突出的亮點。還背了一個不光彩的罪名。如果是我,我不這麼幹,找李淵要幾個女人和一堆錢,自己過自己的去了。
-
10 # 物換星移8
劉秀開國功臣“雲臺二十八將”的結局為證吧。漢明帝永平年間,明帝追憶當年隨其父皇打下東漢江山的功臣宿將,命繪28位功臣的畫像於洛陽南宮的雲臺,故稱“雲臺二十八將”。這28人功勞蓋世,地位尊貴,多得善終。如鄧禹,他是劉秀稱帝的首倡者,戰功卓絕,居軍師之位,封高密侯。明帝即位後又拜為太傅,卒於官位上,年五十七,鄧氏家族也累世寵貴。如吳漢,任大司馬率軍轉戰南北振旅榮歸,封舞陽侯。吳漢留任軍職,“以功名終”,得到劉秀“終始倚愛之親”,“吳氏封侯者五國”。如賈復,從徵以來身披12創,未有敗績,封膠東侯。劉秀待其“恩澤甚厚”,罷左右將軍後以列侯就第,加位特進,與公卿參議國家大事。如耿弇,多立軍功,劉秀稱其有勝韓信平齊之功,封好畤侯。罷上大軍將後,以列侯就國,劉秀每有徵討大事,則“召入問籌策”,年五十六得善終。如臧宮,隨劉秀征戰表現出色,諸將多稱讚其勇,歷任太中大夫,封成安侯。其為功臣中少有的從政者,常見任用,得善終。
-
11 # 走遍中國214067659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在後人眼中雖然褒貶不一,可後來歷史證明他是個知人善任有著雄才大略好皇帝,後人對參與玄武門之變的人員說法不一,有的說秦叔寶和程知節也參與了,在這次事變中起作用最大的應該是長孫無忌尉遲恭和侯君集三人,文臣房玄齡也是主要支持者。
-
12 # 沐容劍秋
謝邀。玄武門之變是唐朝統治階級內部的政治鬥治,是權利的鬥爭。李世民奪取了皇位,開啟了“貞觀之治”的歷史新局面。《舊唐書·卷六十五·列傳第十五》記載:“六月四日,長孫無忌與尉遲敬德,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公孫武達,獨孤彥雲,杜君綽,鄭仁泰,李孟嘗等九人,入玄武門討伐李建成,李元吉,平之。”這十人最後的下場怎樣呢?鄂國公尉遲恭,字敬德。玄武門的主角,親手殺死了齊王李元吉,擁立之功第一人。天下安定後無用武之地,晚年不出門,得享天年,諡曰忠武。侯君集封陳國公,凌煙閣24功臣之一,貞觀17年(643年),依附太子李承乾謀反,事情敗露被誅。張公謹封郯國襄公,貞觀元年,拜代州都督,後助李靖伐突厥,擒頡利,屢有戰功,封鄒國公,貞觀六年四月辛卯(初八)日,(632年5月2日),在襄州都督任上,張公謹病死,時年三十九歲,諡曰襄。貞觀十三年,改封郯國公。襄武郡開國公劉師立,參與誅殺李建成有功,升至左驍衛將軍。貞觀十四年(640年)卒,諡曰肅。東萊郡公公孫武達,後奉太宗命令率軍進擊靈州突厥可邏拔邏扈部,以功封東萊郡公,唐高宗永徽年中,升為右衛大將軍,卒,贈荊州都督,陪葬於昭陵。歷陽郡公獨孤彥雲,獨孤彥雲在與頡利可汗與唐對峙中犧牲。懷寧郡公杜君綽,唐高宗朝官至左戎衛大將軍,封懷寧縣公。同安郡公鄭仁泰,(601年一一663年),貞觀二十一年三月,李績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右武衛將軍孫貳朗,右屯衛大將軍鄭仁泰副之,率營州都督兵,繇新城道以進。漢東郡開國公李孟嘗,乾封元年五月三十日(666年7月7日)暴病死於長安靜安坊府中,年七十四。長孫無忌與李世民是郎舅關係,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率長孫無忌,尉遲恭,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麼孫武達,獨孤彥雲,杜君綽,鄭仁泰,李孟嘗埋伏在玄武門,成功誅殺李建成,李元吉。李世民繼位後長孫無忌任左武候大將軍。貞觀元年長孫無忌任吏部尚書,功臣第一,進封齊國公。同年拜長孫無忌為尚書右僕射,長孫無忌擔心富貴帶來災禍,辭去相位,改任開府儀同三司。貞觀七年(633年),唐太宗拜長孫無忌為司空。貞觀十一年(637年),唐太宗封長孫無忌為世襲刺史,改封趙國公。貞觀十六年(642年),長孫無忌進拜司徒。貞觀十七年(643年),長孫無忌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畫像第一位。唐太宗任命長孫無忌為太子太師。貞觀二十二年(648年),唐太宗任命長孫無忌為檢校中書令,並主持尚書省,門下省事務。顯慶四年(659年),許敬宗指使人向唐高宗呈奏密章,稱長孫無忌圖謀造反,唐高宗讓李勣許敬宗審長孫無忌謀反案,許敬宗命中書舍人袁公瑜到黔州審訊長孫無忌謀反罪狀。袁公瑜到黔州後便令長孫無忌自縊。長孫無忌死後,家產抄沒,近支親屬都被流放嶺南為奴婢。
-
13 # 人到中年風青
呵呵!他們都是李世民的股肱之臣!在歷史上都有濃墨重彩的經歷,但是最後的結局如何,是自己的行為決定的!比如說秦瓊,尉遲恭,程咬金等等具得善終!侯君集依功自傲,不滿其職而謀反,事敗身死,長孫無忌在高宗時期權傾朝野,惡了武媚娘,抄家滅族,李世績生前君恩厚澤,但是其孫李敬業謀反,抄家滅族等等,說明一時的成功並不能一輩子榮華富貴,人一定要恪守本心,那麼不管在什麼時代,都能,才能得享天年!
-
14 # 凡人的歷史世界
玄武門之變的參與者李世民、尉遲敬德、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公孫武達、獨孤彥雲、杜君綽、鄭仁泰、李孟嘗等人。
凌煙閣論功行賞,這幾個人基本都在列。不過對於這幾個人的結局我還是會在下面提一下。
玄武門之變:
617年,李淵在李世民支援下在太原起兵反隋並很快佔領長安。618年,隋煬帝被殺之後,李淵建立唐朝,並立世子李建成為太子。據說太原起兵是李世民的謀略,李淵曾答應他事成之後立他為太子。但天下平定後,李世民功名日盛,李淵卻猶豫不決。李建成隨即聯合李元吉,排擠李世民。李淵的優柔寡斷,也使朝中政令相互衝突,加速了諸子的兵戎相見。
是年,李建成向李淵建議由李元吉做統帥出征突厥,藉此要把握住秦王的兵馬,然後趁機除掉李世民。李世民在危急時刻決定背水一戰,先發制人。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626年7月2日),李淵決定次日詢問二人。李建成得知情況,決定先入皇宮,和李世民對質。在宮城北門玄武門執行禁衛總領常何本是太子親信,卻被李世民策反。六月四日(庚申),秦王親自帶100多人埋伏在玄武門內。李建成和李元吉一同入朝,待走到臨湖殿,發覺不對頭,急忙拔馬往回跑。李世民帶領伏兵從後面喊殺而來。李元吉情急之下向李世民連射三箭,無一射中。李世民一箭就射死李建成,尉遲恭也射死李元吉。東宮的部將得到訊息前來報仇,和秦王的部隊在玄武門外發生激烈戰鬥,尉遲敬德將二人的頭割下示眾,李建成的兵馬才不得已散去。之後,尉遲敬德身披鎧甲“保護”唐高祖李淵,將事情經過上奏。3天后(癸亥),李世民被立為皇太子,詔曰:“自今軍國庶事,無大小悉委太子處決,然後聞奏”。2個月後(八月...癸亥,詔傳位於太子。太子固辭,不許。武德九年6月,太宗即皇帝位於東宮顯德殿,赦天下;關內及蒲、芮、虞、泰、陝、鼎六州免租調二年,自餘給復一年。),李淵退位,李世民登基。
長孫無忌在貞觀年間,無忌歷任左武侯大將軍、吏部尚書、尚書右僕射、司空、司徒、侍中、中書令,封趙國公,在凌煙閣功臣中位列第一。他在立儲之爭時支援高宗,後被任為顧命大臣,授太尉、同中書門下三品。永徽年間,長孫無忌在《貞觀律》基礎上主持修訂《唐律疏議》,後反對高宗立武則天為皇后。顯慶四年(659年),無忌被許敬宗誣陷,削爵流放黔州,最終自縊而死。上元年間平反。
尉遲恭官至右武候大將軍,封鄂國公,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第七位。晚年迷信仙丹,研磨金屬礦石,吞服雲母礦石粉,挖池壙建樓臺,用白色花紋的絲織物予以裝飾,學著演奏清商樂曲自我娛樂,不跟外人交往,達十六年之久。死後陪葬昭陵。
侯君集,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第十七位,官至兵部尚書。封陳國公,曾隨李靖學習兵法,卻誣告李靖有造反之心。貞觀年間,隨李靖討平突厥,後又領大軍滅高昌國。功勳卓著,開始居功自傲,因討滅高昌時私取寶物而被下獄,得釋後開始心生怨恨,先後勸大將張亮、太子李承乾謀反。貞觀十七年,侯君集因太子李承乾謀反事受到牽連被處死。家人被遷至嶺南。
張公謹,玄武門之變後出任代州都督,封定遠郡公。貞觀三年(629年),張公謹擔任行軍副總管,隨李靖征討東突厥。次年,東突厥平定,張公謹進封鄒國公,改任襄州都督。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第二十位。
劉師立。羅藝叛亂,下詔劉師立任檢校右武候大將軍,又任命為檢校岐州都督。先後在邊疆打敗党項和吐谷渾。改任始州刺史,貞觀十四年(640年)去世。
公孫武達,屢次征討突厥,一直擔任長安城的保衛工作,活到李治永徽年間方才去世,善終。
獨孤彥雲,玄武門之變後突厥兵臨城下,他在與突厥的戰鬥中死去,沒有享受到後來的凌煙閣待遇和各種封賞,死得太早了。
杜君綽玄武門之變後一直擔任玄武門和各大皇宮的安保工作,李治即位高宗下詔追贈為使持節都督荊、硤、嶽、朗四州諸軍事,荊州刺史,諡曰襄公,陪葬於昭陵。
鄭仁泰,玄武門之變後實封二百戶,曾跟隨李世民征討高句麗,李治期間與薛仁貴徵討鐵勒失利,不久病死。
李孟嘗,玄武門之變後跟著李勣征討突厥,李治時期擔任長安城守衛,後暴病死於長安靜安坊府第。
-
15 # 腳踏一枝梅
李世民發動政變的十人為一文九武,文人乃主謀長孫無忌,後為丞相權傾天下。九個武將,首將尉遲敬德(門神),富貴善終,名將候君集,參予太子政變被誅殺。其他七名武將不列名了,俱得富貴善終,注意沒有秦瓊程咬金李靖等名將。
-
16 # 風的導航
謝邀。自古歷朝代帝王家只有政治殺戮,為了權勢鋌而走險,父子兄弟勾心鬥角,演繹了多場你死我活帝位之爭。比如秦二世胡亥假傳聖旨逼扶蘇自盡,曹丕難為曹植七步成詩等,貞觀盛世的創始者英明的李世民也是如此,發動玄武門之變,一箭穿心射殺哥哥李建成,爭奪皇位成功,卻不惜揹負千年(弒兄逼父)之罵名。李世民的成功造就了他的貞觀之治,也成就了玄武門之變的十大功臣。侯君集是最早跟隨李世民的一批人,征戰吐谷渾,攻陷高昌,玄武門的功績也讓他當時風光無限,風頭無雙,因為他扶持李承乾造反奪位,也讓李世民懊惱至極,十大功臣也是唯一被皇帝所殺。長孫無忌是李世民至親,也是當年天策府重要成員,玄武門之變的最大功臣,凌煙閣首位,封為宰相,李世民臨終給李治選的託孤大臣,李治初期朝政大權交其打理,武則天回宮後和李治聯手控制其權力,被流放自盡。尉遲恭和劉師立曾有人誣陷造反,但是李世民沒有聽信,尉遲恭晚年閉門自守,兩人都是壽終正寢。公孫武達元老級,後期沒有參與對外戰爭,一直在京城,善終。杜君綽和鄭仁泰都是秦府嫡系,杜君綽一直是搞安保工作,在朝上猝死。鄭仁泰在李治時期,和薛仁貴討伐鐵勒失敗,鬱鬱寡歡,不久病逝。張公瑾早年跟隨王世充,後降秦王南征北戰,後來身體原因病逝,李世民甚是傷感。李孟嘗和李勣討伐突厥等,也是戰功卓著,後來任安城守衛,善終。最窩囊冤枉的是獨孤彥雲戰功赫赫,突厥突然兵臨城下,在這次長安保衛戰中戰死,沒有得到封賞,而且凌煙閣也沒有入列。總之,玄武門之變的參與者,除侯君集之外,都是善終,李世民對這些功臣還是不錯。
-
17 # 三生有畫
公元626年,李世民終於下定決心,挑戰皇儲之位,設計誅殺大哥李建成和三弟李元吉。
在這個過程中,並不是所有人,都直接參與了這次行動。李世民的秦王府文臣武將,有的人採取了退避態度,有的人選擇不參與。
而當世非常有名的戰將,加入這個計劃的,並不多,只有尉遲恭一人。像著名的大將的秦瓊,程咬金,李靖,李勣,李道宗等,都沒有直接參與進來。
可見這場內鬥,在當時,就不是所有人都支援。畢竟以下犯上,弒兄殺弟,並不是什麼好事。而且這是皇家內鬥,作為大唐大將,忠的是大唐,而不是李世民。他們深知這一點的要害,所以誰做皇帝,都可以,而且李建成更加的正統一點。儘管從個人角度來說,李世民會更親近一些。
而加入這場內鬥當時有名的大將,其實就只有尉遲恭一人。此人鐵匠出身,沒啥文化,字都不認得一個,也就能理解他的所作所為了。領導讓幹啥,就幹啥的那種。尉遲恭,開始跟劉武周幹,後投降李世民,在李世民推心置腹的招撫後成為李世民忠心干將,隨著李世民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玄武門之變後位高權重,晚年閉門自守,善終。
長孫無忌是李世民的大舅子,當然希望妹夫當皇帝,利益共同體。長孫無忌,李世民兒時夥伴親密戰友兼大舅哥,追隨李世民東征西討,成為李世民天策府重要成員。玄武門之變後當了宰相,李世民臨終託孤,把李治和朝政大權交給他打理,後被李治和武則天、李勣、許敬宗、李義府聯合絞殺,流放後投繯自盡。
侯君集,最早跟隨李世民的一批人。在早期,並無很大出色表現。玄武門之變後,迅速崛起,和李世民成為兒女親家,女婿是李世民的太子李承乾。征討吐谷渾,攻滅高昌,居功自傲,後扶持李承乾造反被殺。侯君集扶持皇子造反,李世民也只誅殺他一人,並未禍及宗族。
劉師立,早年為王世充親衛將軍,洛陽平定後歸附李世民,平定羅藝叛亂,先後打敗党項和吐谷渾,貞觀十四年去世。
李孟嚐出自趙郡李氏,隋末入山為盜,後與王君廓一起歸附李唐,跟隨李世民。玄武門之變後跟著李勣征討突厥,病死。
杜君綽,秦王府嫡系,跟隨李世民南征北戰,玄武門之變後一直擔任玄武門和各大皇宮的安保工作,跟隨李勣攻滅高句麗,上朝時猝死。
張公謹,早年跟隨王世充,加入秦王府,玄武門之變前李世民要算卦被他阻止,促使李世民下了動手的決心,後跟著李靖攻滅東突厥,不久病逝。
獨孤彥雲,秦王府嫡系,玄武門之變後突厥南下兵臨長安,他在與突厥的戰鬥中死去,死得太早,與凌煙閣無緣。
公孫武達,最早跟李淵太原起兵的元老,後隨李世民討伐劉武周,成為秦王府嫡系,李治永徽年間方才去世。
鄭仁泰,是秦王府嫡系,跟隨李世民征討高句麗,李治在位時與薛仁貴徵討鐵勒失利,不久病死。
下一個話題預告:張翠山死的時候,武當七俠,為何只有殷六俠哭?
延伸閱讀:所有人都忽略的秘密,陽頂天氣死明教分裂,都是因一個16歲混血女
-
18 # 醉翁129458990
害人終害己,李世民殺兄殺弟,逼父讓帝位,他後來付出的代價也是沉重的。不說和他一起在玄武門殺親的幫兇未得善終,李世民死後,他的武媚娘不但奪了他的江山,連他的子孫都幾乎被殺絕……所以說壞事不要做絕……
-
19 # 曉木曰兮歷史系
先來說說玄武門之變的大概過程。唐朝開元皇帝李淵的三個兒子分別是老大李建成,老二李世民,老四李元吉,老三早逝。李世民陪著老爹李淵東征西戰立下很多汗馬功勞,這裡細數不過來。李淵按照古代習俗封長子李建成為皇太子。但是當時的李世民各個方面都超過他的哥哥李建成,所以李建成非常害怕李世民奪得他的太子之位,便想法設法的想貶低李世民在李淵心中的位置。這其中李建成誣陷和陷害李世民的手段之多,就像李世民立下的功勞一樣無法細數。先來看看李建成陷害李世民做的準備工作。李建成知道自己的權勢不及二弟李世民,所以拉攏第四李元吉一起來陷害李世民。李建成給李元吉畫的餅是如果李元吉幫助自己登上王位,自己不封皇太子,而封李元吉為皇太弟。自己百年之後將皇位傳給李元吉。李元吉答應了。不知道李元吉是不是傻,自己和大哥李建成的年齡能差多少?李建成百年之後才將皇位傳給自己,那時候李元吉的年齡也很大了吧。更何況,傳不傳給李元吉更是個問題。李建成還拉攏了很多與李世民有過節的大臣和嬪妃一起在皇帝李淵的耳邊吹風。前期工作完成後,那些依靠李建成的大臣和嬪妃一直在皇帝李淵的耳邊說李世民的不是。一開始李淵還是很相信自己的二兒子李世民的,但是誰都經不住日積月累的讒言,終於漸漸的疏遠了李世民。武德七年,也就是公元624年。李建成準備趁李淵帶著李世民和李建成去陝西宜君縣避暑的時候發動政變,殺掉二弟李世民然後逼自己的父親李淵讓位。可惜事情敗露,李淵知道這件事後很生氣,準備廢掉太子李建成。雖然李建成想謀害李世民,但是李世民依舊為自己的大哥求情,李淵心裡也很感動。這件事雖然敗露,但是李建成並不死心,又想出來很多陰謀詭計去陷害李世民,並且讓很多大臣和嬪妃在李淵的跟前說自己的好話和誣陷李世民。這期間李淵的態度也從想廢李建成而立李世民為太子的思想漸漸的轉變成了依舊立李建成為太子。可見流言蜚語的力量多麼強大。在玄武門之變的前夕,李世民得知大哥李建成在出兵打突厥前的昆明池餞行宴上想謀害自己。李世民手下的很多大臣包括尉遲敬德,長孫無忌,王祥等人都一再的勸李世民要對李建成和李元吉動手。這個時候的李世民內心還是很猶豫,無法下定決心,他並不想為了皇位而去謀害自己的兄弟。尉遲敬德等人心裡很著急,一再說明利害關係,如果今天李世民不動手,遲早有一天他們就會謀害自己。到這個時候,玄武門之變的前夕,李世民在眾大臣的勸說下終於下定了決心準備對自己的兄弟動手。李世民做的第一步是將兩位兄弟最大的罪名,淫亂後宮報告給了父親李淵。李淵聽後非常生氣,便讓李世民通知大哥和四弟明日上朝聽候處理。第二天,李世民全副武裝的站在玄武門前,李建成和李元吉看著李世民全副武裝的樣子就害怕去上朝,預逃走。李世民搭弓射箭,射殺了李建成,然後騎馬追趕李元吉。尉遲敬德在後面追趕李世民。李元吉跑進了樹林,李世民緊追不捨。李世民在樹林裡不小心被樹枝絆下馬,李元吉見狀回身用弓箭勒住李世民,不料卻被後來趕上的尉遲敬德手起刀落給殺了。尉遲敬德拿著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腦袋又去平息了府宅上的騷亂。李淵本只想教訓一下兩個兒子,卻不想兩個兒子卻被李世民殺了,心裡很是傷心。李淵也很識趣的將皇位讓給了李世民,是年,李世民28歲。後來,李世民見到父親李淵後抱著父親的腿失聲痛哭。看到這裡我覺得這其中仔細想來很是令人斟酌。袁騰飛老師講歷史的時候說的最多的話說就是:“古代帝王將相家根本毫無兄弟親情可言。連普通老百姓家的兄弟都會為了房產而大打出手,更何況帝王家為了皇權。”後來看了很多歷史也正是如此,為了爭權奪利,帝王家根本毫無兄弟親情可言。可是,玄武門之變我卻感覺有些不同。李世民在發動政變前夕內心都還是很猶豫、糾結的,他不想為了皇權去謀害自己的兄弟。而還有一個細節就是,李元吉在逃進樹林的時候發現李世民被樹枝絆下馬後,不是搭弓射箭射殺李世民而是用弓去勒住李世民。當李建成和李元吉看著戎裝面對自己的李世民的時候內心估計依舊不相信李世民會殺了自己。李元吉在看見李世民摔下馬後也沒有想著要射殺自己的兄弟。若李元吉真的想殺死李世民,他有這個機會,而他沒有那樣做。後來,李世民見到父親李淵後抱著父親的腿失聲痛哭。他可能是為了自己親手殺死兩位兄弟而難過。我相信,一開始李建成並沒有殺害二弟李世民的心。李世民更是沒有因為皇位而去殺害兄弟的心。李元吉可能到死都不相信二哥會殺了自己,也無法痛下殺手去殺死李世民。至於他們最後是如何慢慢的對兄弟痛下殺手的,我想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手下的大臣。他們手下的大臣都看到了自己各為其主的利益關係。若自己的主子失利,自己的前程也完了。他們根本不曾想自己的主子是否真的想那麼做,他們只想著作為利益的驅使如何做才是完勝。所以他們慫恿自己的主子去痛下殺手,義正言辭的用“不除之,後患無窮”成功的吞噬掉了他們兄弟三人心中的兄弟之情。這算什麼?要我說這就是人性。李世民因為功勞太大,賞無可賞,李淵專門為他設立了一個職位叫“天策上將”,並設立天策府。中華上下五千年,只此一人得此職位。所以,再牛逼的人也無法逃脫人性的驅使。玄武門之變,細思及恐的是政變之前李世民的猶豫不決;政變之中李元吉本可殺死李世民的錯誤舉動;政變之後的思考,李建成是否真的想殺死李世民還是隻想保住自己的太子位?這些問題細細想來就是,他們之間的兄弟之情和人性的對弈。可惜,人性之強大……按照李世民陣營的說法,他們之所以發動玄武門之變,完全是因為事先得到確切訊息,說是李建成、李元吉準備謀害李世民,後者屬於被動發難。關於玄武門之變的參與者,說法不一,按照《舊唐書·長孫無忌傳》的記載,李世民是帶著十名心腹完成這項艱鉅任務的,這十個人分別是長孫無忌、尉遲恭、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公孫武達、獨孤彥雲、杜君綽、鄭仁泰、李孟嘗。政變之後不久,李世民便登基坐了天下,十位有功之臣理所當然地得到重賞,在貞觀朝位尊爵顯,好不風光。不過最終他們的下場卻各不相同,其中有的人還遭到滅門殺身之禍,這究竟是怎麼回事?1.長孫無忌(594-659年)長孫無忌是李世民的大舅哥,在李淵舉兵後不久便前來投效,受命輔佐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前,已官至比部郎中,封上黨縣公,屬於李世民陣營的核心人物。在貞觀朝,長孫無忌備受重用,長期擔任宰相職務,封趙國公。作為顧命大臣,長孫無忌在高宗朝繼續擔任宰相,權傾朝野。但由於反對立武媚娘為皇后,被武氏心腹許敬宗誣陷,削爵流放黔州,最終自縊而死。2.尉遲恭(585-658年)尉遲恭本為隋將,官至朝散大夫,後追隨劉武周起兵,與唐朝為敵,兵敗後歸順李世民,玄武門之變前官至秦王府左二副護軍。在貞觀朝,尉遲恭官至涇州道行軍總管、右武侯大將軍,封鄂國公。尉遲恭晚年意志消沉,整日沉迷於煉丹術、清商樂曲,杜門謝客長達16年時間。去世後獲贈司徒、幷州都督,高宗下詔厚葬,並準其陪葬昭陵。3.侯君集(?-643年)侯君集早期不學無術,卻以勇武自稱,因追隨李世民征戰有功,得以參與各項事務的謀劃,玄武門之變前官至左虞侯、車騎將軍,封全椒縣子。在貞觀朝,侯君集官至兵部尚書,有討平突厥、擊滅高昌之功,進封陳國公。侯君集晚年黨附於太子李承乾,因李承乾謀反之事受到牽連,被太宗下令處死,家人被遷至嶺南。4.張公謹(594-632年)張公謹早年效力於王世充,後投降唐朝,經李世勣等人引薦成為秦王府幕僚,逐漸得到重用,力促李世民下決心發動政變。在貞觀朝,張公謹歷任代州都督、襄州都督,封鄒國公。公元632年,張公謹病逝於襄州都督任上,年僅38歲。張公謹死後被追贈左驍衛大將軍、郯國公,唐太宗親自到郊外為他痛哭致哀。5.劉師立(?-640年)劉師立起初效力於王世充陣營,擔任親衛將軍職務,王世充兵敗後被李世民引用為左親衛,因參與政變有功,授任左衛率。在貞觀朝,劉師立歷官左驍衛將軍、檢校右武候大將軍、檢校岐州都督、始州刺史,封襄武郡公。劉師立擔任檢校岐州都督時,曾大破吐谷渾於小莫門川,640年卒於始州刺史任上,諡號肅。6.公孫武達公孫武達本為隋將,以豪爽俠義著稱,後歸順唐朝,受命輔佐李世民征戰,玄武門之變前官至秦府右三軍驃騎,封清水縣公。在貞觀朝,公孫武達出任肅州刺史,曾擊敗突厥於張掖河,升任左監門將軍。又因大破鹽州突厥叛軍,晉封東萊郡公。高宗永徽年間,公孫武達卒於右武衛大將軍任上,獲贈荊州都督,被准予陪葬昭陵。7.獨孤彥雲正史中對獨孤彥雲的記載極為簡略,語焉不詳,只知道他是鮮卑人,隋朝汝陽郡公、益州總管獨孤楷之子,至於玄武門之變前的事蹟湮沒不聞。獨孤彥雲在貞觀朝擔任幽州都督,獲封歷陽郡公,在與東突厥的戰役中陣亡。8.杜君綽(601-662年)杜君綽在隋末曾投身農民軍,後歸順唐朝,受命輔佐李世民征戰,因參與玄武門之變獲封開國縣侯。在貞觀朝,杜君綽官至右領軍將軍、加上護軍,長期負責宮廷守衛,進封懷寧縣開國縣公。在高宗朝,杜君綽曾參與征討高句麗戰役,以功拜左領軍大將軍,後轉任左戎衛大將軍兼太子左典戎衛率。公元662年,杜君綽上朝時猝死於禁廡之中。9.鄭仁泰(?-663年)鄭仁泰很早就加入秦王李世民的幕府,曾參與平定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的戰役,但官職一直較低,玄武門之變後僅晉升為遊擊將軍。在貞觀朝,鄭仁泰屢獲升遷,官至左屯衛將軍,封同安郡公。在高宗朝,鄭仁泰歷任靈鹽二州都督、右武衛大將軍,曾於661年率軍討伐鐵勒,因損失慘重被降職。663年,鄭仁泰卒於涼州都督、青海道行軍大總管任上。10.李孟嘗(593-666年)李孟嘗起初投效瓦崗軍,後追隨王君廓投降唐朝,被李世民召入麾下,玄武門之變前已進位上柱國。在貞觀朝,李孟嘗歷官右驍衛將軍、右屯衛將軍、黔州刺史,有大破突厥之功,獲封漢東郡開國公。在高宗朝,李孟嘗歷任右監門大將軍、右監門衛大將軍,終遷至右威衛大將軍、檢校太子右典戎衛率。公元666年,李孟嘗暴卒於長安府第之中,死後被准予陪葬昭陵。
-
20 # 老秦來煮歷史百味
其實在我主頁的一篇文章有提到玄武門之變中誰的功勞最大,文章裡面也有提到過一些,這裡再贅述一下。
實際上當天李世民真正參與的總共有九人,除此之外,還有像杜如晦、程咬金等人是沒有直接參與的。
尉遲恭,就是尉遲敬德,政變當日最勇猛也是功勞最大之人,殺了李元吉,後又入宮逼迫李淵退位,尉遲恭最後被封為右武候大將軍、鄂國公,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排名第七。
長孫無忌,前期謀劃及政變當日直接參與者,也是李世民的大舅子,後來被封為趙國公,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他排名第一,實至名歸。
張公謹,參與前期謀劃,並做出重要作用,在政變當日更是抵擋住了太子黨的復仇,貢獻巨大,後來被李世民封為定遠郡公。只可惜他死的早,在貞觀六年就死了。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排名第十八。
侯君集,政變當日重要參與者,九將之一。後來得到李世民重用,並在對突厥的歷次用兵中立下大功,只可惜晚節不保,貞觀十七年,侯君集因參與太子李承乾的謀反而被處死。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排名第十七。
劉師立,政變當日參與者,九將之一,貞觀時一直在西域對胡人用兵,貞觀十四年死在刺史的官位上,他沒有被列入凌煙閣。
公孫武達,政變當日參與者,九將之一,貞觀年間在肅州等地對胡人用兵,被李世民封為東萊郡公,唐高宗時期去世。他沒有被列入凌煙閣。
獨孤彥雲,政變當日參與者,九將之一,貞觀年間死於對突厥的用兵中,他沒有被李世民列入凌煙閣,卻被後來的唐德宗續入補充過的凌煙閣五十三功臣。
杜君綽,政變當日參與者,九將之一,後來在高句麗之戰曾立下大功,死於唐高宗李治年間。他沒有被列入凌煙閣。
鄭仁泰,政變當日參與者,九將之一,後來唐高宗年間表現不佳,在對西域的用兵中大敗,後來死在涼州都督任上。他沒有被列入凌煙閣。
李孟嘗,政變當日參與者,九將之一。在貞觀年間被封為漢東郡開國公。死在唐高宗年間,當時七十多歲,算高壽了。他沒有被列入凌煙閣。
回覆列表
在隋末風起雲湧的英雄群體中,最值得謳歌的是唐太宗。他手提三尺劍馳騁在沙場上,為奪取天下而身先士卒。爾後,他又在賢臣輔佐下躬行仁政文治,還諄諄告誡後代勿濫施武功。他的胸懷像藍天一樣深遠廣大,他那仁德的光輝長久照耀著國家的未來……
但是,後世也有人視唐太宗為假仁假義者,其提出最厲害的證據就是唐太宗透過玄武門之變殺害兄弟並搶班奪權。北宋著名的唐史專家範祖禹即在《唐鑑》裡批評唐太宗“不顧親”、“不知義”,說:“秦王世民殺皇太子建成……太宗之罪著矣!”南宋大儒朱熹亦說:“唐有天下,雖號治平,然亦有夷狄之風。三綱不正,無君臣父子夫婦,蓋其源出於太宗。”
史書記載秦王府的干將們勸李世民發動政變,不管多少理由,都不免牽強。如今史書要重點表現的,似乎玄武門政變的發動,李世民是在大家逼迫下做的,他自己意願不強。但看看後來的一條,尉遲敬德說:現在,勇士八百人已經進宮,擐甲執兵,事勢已成,大王安得已乎!我們的人馬已經進入戰鬥位置,現在已經停不下來了。哪裡來的八百勇士?
其實玄武門之變主要人物為:長孫無忌、尉遲敬德、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公孫武達、獨孤彥雲、杜君綽、鄭仁泰、李孟嘗等人。
玄武門事變兩個月後,李世民即位當上了皇帝,李淵退位成為太上皇。
玄武門之變後,主要的參與人都得到了封賞:
張公瑾:以功授左武侯將軍,封定遠郡公,實封一千戶,後病死,時年39歲;
尉遲恭:尉遲敬德因功被授予太子左衛率,後被尊為民間門神;
長孫無忌:是唐朝的開國功臣,以功第一,封齊國公,後徙趙國公。歷任尚書僕射、司空,後改任司徒;
劉師立:同誅建成有功,封襄武郡公,貞觀14年去世;
公孫武達:為檢校右監門將軍,善終;
獨孤彥雲:以功進幽州都督、歷陽郡公,後在戰爭中死亡;
杜君綽:以功被封為開國縣侯,實食綿州食邑四百戶。後在上朝時猝死;
鄭仁泰:玄武門之變立功後,授遊擊將軍,實封二百戶李孟嘗:終右威衛大將軍、漢東郡公。後在戰爭失利後病死;
侯君集:封為左衛將軍、潞國公,賜邑千戶,後又封為右衛大將軍。後在扶持李承乾造反被殺;
龐卿惲:玄武門之變討隱太子有功,後拜右驍衛將軍、邾國公,善終;
高士廉:申國公,拜尚書右僕射。後因病去世。
現在我們看到的唐代史料,多經過了貞觀時期的改造。努力為唐太宗辯白是唐史書寫的重要政治任務,很多真相被遮掩過去。
玄武門之變,一定程度上表明瞭李世民對權力的嚮往。奪權路上,無論誰來阻擋,都將被除去。但李世民並沒有大面積捕殺“太子黨”,反而重用了很多能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