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這麼巧,劉邦的狐朋狗友都是治國大才?這麼巧,朱元璋玩伴們都是將相之才?還是人人到那個位置都可以?還是後天學習就可以?
10
回覆列表
  • 1 # 秉燭讀春秋

    這個問題和當時交友方式有關,劉邦起事之前,在其周圍的人都是市井之徒,不少就是他的同鄉。比如樊噲、周勃、盧綰、蕭何、雍齒、夏侯嬰,等等。這些人後來個個都是功臣,官至王侯。一個小小的沛縣怎麼會出那麼多人的能人名人?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其一:劉邦在事業發展過程中,喜歡用自己身邊的人,所以給了這些人機會。劉邦勝利了,他們這些人自然就獲得了比較大的功勞,自然就容易當上大官,從而在歷史上出名。正所謂,打仗父子兵,上陣親兄弟。說的也是這個道理。

    其二:喜歡用身邊的人,主要還是因為當時交友方式,他沒有一定的人力資源,選拔人才只能在自己熟悉的小圈子裡找。起初,劉邦本來也就一個小小的官吏,他能認識什麼達官貴人呢?手下的人,當初社會地位比較低這不難理解。

    所有朋友之中,曹參只不過是沛縣的區區小吏;樊噲是宰狗的屠夫;周勃以編席為業,兼當吹鼓手幫人辦喜、喪之事;灌嬰是布販;婁敬是車伕;酈食其是窮書生;彭越、黥布是強盜。可以看出來,這些人的出身都不是很好,但是,後來幫助劉邦成就了大業,低層人物有底層人的特長和優點,比如忠誠、勇敢而不惜性命、而劉邦當初就需要這樣的人才,當草創天下完成以後,封侯拜相理所應該,這就是劉邦身邊的狐朋狗友為什麼都成了王侯的原因。

  • 2 # 野叟雜談

    西漢初年,開國君臣劉邦及其主要大臣都出身寒微,被趙翼稱之為“布衣將相之局”。

    開國皇帝劉邦本人,原來只不過是秦朝的一個亭長而已,充其量相當於今天的一個派出所所長。他的家族也並不顯赫,甚至連其父母的姓名都沒有留下來。司馬遷在《史記》之中,只是稱呼劉邦的父親為劉太公,也就是劉老爺子。

    西漢功臣第一的蕭何,不過是沛縣的一個小吏。功臣第二的曹參,原來也是沛縣小吏,和蕭何是同事。劉邦時期的太尉盧綰,原來是劉邦的一個鄰居。劉邦的著名將領兼連襟樊噲,原來就是賣狗肉的。後來擔任過丞相和太尉的周勃,原來是個在喪事之中吹曲子的,閒暇時間也編織蓆子來補貼家用。大將灌嬰原來是個販賣布匹的。著名謀士,後來擔任丞相的陳平,家境貧寒,後來娶了個富裕的寡婦日子才好起來。就連戰功赫赫的韓信,原來也曾經受過胯下之辱,一度連吃的都沒有。

    可是,就這一群布衣將相,後來追隨劉邦建功立業,名垂青史。首先來說,這些人雖然出身寒微,但是自身的能力都不容小覷。比如蕭何,雖然出身小吏,但後來在劉邦建國過程中,被劉邦稱為功臣第一。西漢初年,擔任丞相十餘年,被尊為相國。曹參在劉邦建國過程中,衝鋒陷陣,立下汗馬功勞,被定為功臣第二。後來蕭規曹隨,也被稱為賢相。陳平早年在鄉里,已經表現出不凡的才能和抱負。韓信,也是胸懷大志。

    其次,應該來說,這也是時代使然!經歷了春秋戰國的四百年之後,原來的宗法貴族已經徹底退出了歷史舞臺。項羽可以說是宗法貴族最後的輓歌了。宗法貴族退出歷史舞臺之後,迎來了一個平民化的時代。西漢一朝,不僅開國君臣是布衣將相,整個西漢一朝文臣武將,也大多出身平民。比如大將軍衛青、驃騎將軍霍去病都只不過是私生子。西漢一朝,正是過去的舊貴族已經徹底沒落,新的貴族階層尚未產生的時代。在這個時代裡,平民出身的豪傑得以大顯身手。而到了東漢則是另外一番景象了,經歷了西漢一朝的發展,一個新的權貴階層逐漸出現,這就是宗族豪強集團。東漢的開國功臣,無論是劉秀還是他的主要大臣,都是出身於地方豪族。

    再次,人的能力並非是一蹴而就的。事實證明,劉邦君臣在後來的政治鬥爭之中,透過實踐不斷地提升了自己的能力。假如讓亭長劉邦直接當皇帝,他也未必能當好。他也是在鬥爭中不斷成長,不斷積累了政治經驗,從而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君主。他的功臣們,也都是如此。

  • 3 # 螞蟻不線上

    這個都字用的不好。劉邦絕對不是隻有這幾個朋友,只是其他人名聲不顯。人才既需要先天的資質,也需要後天的培養,比如教育,歷練,機遇。對於資質可以粗略的劃分為三檔。

    第一檔是韓信這種絕世無雙的資質,這種人給他一個機會,就會一飛沖天。第二檔是需要大量的機會和培養,才能獨當一面的精英。你所說的治國大才大約是這一檔的。第三檔是普通人 ,有大量的機會和培養也很難獨當一面。

    大部分人先天資質差別不大,但由於後天教育歷練經歷機遇,顯得很大。而劉邦統一天下的過程,就是漫長的歷練篩選。雖然你上你也行,但你不是團隊內部人員,沒法上。或者你來得晚,升官之類的好處沒輪上。這就是資歷,在某些事務上資歷沒實際用處,但在統一過程中,用處大了去了。

    總之,劉邦的創業夥伴們在他創業過程中,部分人由於表現突出,名垂青史,但他們的資質並不是特別好,至少將大把大把的人換到他們的位置上也多半能做到。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差勁。畢竟炒股出身的千萬富翁也是千萬富翁,財富不是假的。

  • 4 # 求圖55

    任何參天大樹都是由一棵小樹苗長成的,也可以說任何一棵小樹苗都有可能長成參天大樹!只是機遇很重要,也很關鍵!當下流行的說法選對平臺、跟對人很重要!

    我們一起簡單的回顧一下劉邦、朱元璋、劉備他們三個起兵時的幾個小夥伴(狐朋狗友)在參加這幾個團隊以前都是幹什麼的,是不是他們天生就是神一樣的人物!

    如劉邦(出道前:混混+主管治安的鄉長級別的官員)手下的樊噲、周勃:一、樊噲:西漢著名的開國功臣、開國大將;

    早年簡介:屠狗賣肉的小販,打架是他的強項,和周勃有一拼。最早和劉邦一起造反!

    二、周勃:西漢政治家、軍事家,封為絳侯,後拜右丞相。劉邦稱其“厚重少文,可以託付大事”!

    早年簡介:家境貧寒,靠織蓆、養蠶和吹哀樂為生,最早和劉邦一起造反,開始負責給劉邦趕馬車!

    朱元璋(出道前:乞丐+和尚)手下的湯和、徐達:一、湯和:明朝開國功臣,著名軍事家、封中山侯,信國公;

    早年簡介:孤兒,和朱元璋是發小,曾練習騎馬射箭,喜帶群童玩耍。

    二、徐達:明朝開國功臣,功業可肩比韓信,封右丞相,魏國公;

    早年簡介:歷代務農,是朱元璋發小,自幼習武,曾推薦朱元璋參加義軍。

    劉備(出道前:編席子、草鞋為生)手下的關羽和張飛:一、關羽:蜀漢名將,被封為五虎上將之首,對劉備忠心不二,後人尊稱為“武聖人”;

    早年簡介:劉備的結拜兄弟,未出道以前賣大棗為生,喜歡打報不平。

    二、張飛:蜀漢名將,被封為五虎上將之一,對劉備忠心不二;

    早年簡介:劉備的結拜兄弟,未出道前殺豬賣肉的屠戶,家庭條件較好,曾資助劉備。

    上述幾個案例中我們分別列出劉邦、朱元璋、劉備他們三個團隊中(集團)一起奮鬥的兩個代表,可以看出,這些“狐朋狗友”出道以前也都和我們一樣,都出身平凡,也都從事著最普通的工作,也和普通人沒有任何區別,唯一的區別就是比別人生活的更艱難!而他們這些所謂“狐朋狗友”的成就,哪一個隨便拉出來都是開國功臣,不是王侯,就是將相,好不拉轟,那麼他們是從一個個小青年成長為一個個王侯將相,他們是怎麼做到的呢!

    有人的結論是:

    一、跟對了人;

    二、做對了事;

    貌似很簡單,遇到、做到卻很不容易;他們從曾經的“狐朋狗友”蛻變到開國元勳可謂是一飛昇天,而這些“狐朋狗友”卻在中途經歷過千萬次的的艱辛與考驗,和這幾個集團共同成長、同呼吸、共命運與時俱進,才有了後來的集團因他們的功勳卓著而成長為一大王朝,他們也因集團的成功而得到個人榮光!

  • 5 # 我是蛋疼哥

    劉邦在家鄉素以豁達不拘名聞鄉里,常常呼朋喚友慷他人之慨以儘自己之興,甚至自己的嫂子以涮鍋暗示食無餘餚拒絕小叔子的打秋風,劉邦雖心懷不滿但也不以為意,仍然我行我素,常常在夥伴的簇擁叢慫恿之下幹出超出自己實際能力的許諾,願意讓跟隨者得到甜頭與好處的不吝嗇的性格,使他周圍有大批年齡相仿,氣味相投的如樊噲,蕭何,曹參,盧綰,夏侯嬰等年輕人願與他為伍,時間一長,各人都視劉邦馬首是瞻,因為劉邦常常不按常理出牌卻有意料不到的收穫,而他又能將利益均分,不貪婪使眾人死心塌地的認定保衛劉邦就是保護大家的利益,於是這些鄉黨自覺的為劉邦排憂解難,隨著劉邦身份的變化,這群從沛縣走出的發小同鄉也慢慢歷煉成老煉的政治軍事老手,最主要他們是劉邦從亭長到漢皇的全程跟隨著,最忠心的命運共同體,他們無時無刻警惕可能威脅到劉邦的各種危險,在危險還處萌芽狀態時上就予以剷除是他們這一群體最自覺的覺悟,長年處於警戒狀態使他們成為行動力驚人的治國翹楚人物。

  • 6 # 教主0001

    第一,蘭博基尼是生產拖拉機廠家,老闆是法拉利的忠實粉,一次見面法拉利老總,給法拉利老闆提出變速箱改進方案,法拉利當時已經是世界第一級別的跑車品牌,法拉利老闆對蘭博基尼老闆說怎麼生產超級跑車不需要你生產拖拉機的指手畫腳。蘭博基尼老闆很生氣,決定自己生產自己喜歡的跑車。我們都知道最後他成功了。其中有個關鍵點很少人提起蘭博基尼跑車的配件供貨商大多是他以前的拖拉機配件供貨商。核心管理層還是原班人馬。

    第二,馬雲阿里巴巴,現在阿里巴巴的核心團隊還是當時創業早期的十八羅漢。當時這十八羅漢從來沒有人管理過這麼多人數,資金,多產品線,做全球市場的公司。包括馬雲自己,但是這十八羅漢卻能經營管理好這樣一個世界市值前十名員工幾萬人業務遍佈全球的公司。

    總結一下,為什麼跟劉邦的小地痞有機會能把將軍做好,管理國家。蘭博基尼拖拉機配件供貨商能生產蘭博基尼超級跑車配件,拖拉機管理廠管理人員能管理超級跑車廠,馬雲前期合夥十八羅漢多能成為世界超級公司核心管理人。

    那是因為真正的世界支撐是棟樑,就像特斯拉發現交流電,無數普通二類人才就把他發展到今天4G手機,愛迪生髮明電燈,照明的不僅僅是他實驗室,是整個世界,牛頓寫出萬有引力公式,無數人就可以利用他來應用改變世界,真正的棟樑之才一個就夠,真正寫出公式的人一個就夠,像劉邦,蘭博基尼老闆,馬雲,他們是寫出公式的人,誰在他身邊都跟容易發揮和挖掘出自己的潛能成就偉大。因為有信任,有鍛鍊提高的機會。

    我們不是沒有劉邦一樣有建國治國之

    能的玩伴。是我們自己沒有成為開國皇帝之能。

  • 7 # 張不叄讀秦史

    西漢開國將相大多出身寒微,的確是事實。整個劉邦集團,只有一個張良出身韓國舊貴族,張蒼是故秦御史,其他都來自社會中下層:

    蕭何,沛縣主吏掾。

    曹參,獄掾。

    任敖,獄吏。

    周苛,泗水卒史。

    傅寬,魏騎將。

    申屠嘉,材官。

    樊噲,狗屠。

    周勃,喪禮上吹哀樂的,平時織蓆子。

    灌嬰:賣布的。

    夏侯嬰:駕車的。

    陳平:無業遊民。

    韓信:無業遊民。

    但就是這一群人,重新建立了西漢王朝,清代史學家趙翼在《廿二史札記》中稱之為“布衣將相之局”,“一時人才皆出其中。致身將相,前此所未有也。蓋秦、漢間為天地一大變局。”

    和其他諸侯相比,這樣的出身當然先天就有劣勢,無論是整個集團的威望、號召力,還是成員們的眼界、能力等素養,都比不上六國貴族。不過他們有兩點優勢,是項羽等貴族無論如何比不上的。

    首先是對底層民眾的瞭解。他們本身就來自普通百姓,都能體察民情,瞭解民間疾苦。楚漢戰爭中也就相對注重爭取民眾的支援,比如入咸陽後的秋毫無所犯,絕對會為劉邦大大加分。再比如,劉邦軍之前也有過屠城,但之後改弦更張,開始注重保護百姓。民眾的支援是劉邦集團勝利的根本原因。

    另一個重要優勢就是,對秦政的熟悉。劉邦本人,還有蕭何、曹參、任敖、周苛等,都是秦國基層公務員,既體察民情更熟悉秦朝的制度,十幾年的時間足夠他們認識到秦政的先進性,楚漢戰爭期間,劉邦就有意識的在軍中推行軍功爵,樊噲列傳裡就明確記載了他每一戰斬首多少、得哪一級爵。立國之後,劉邦集團更是毫不猶豫地原樣繼承了秦制。這種政治眼光,是包括項羽在內的哪個六國貴族都辦不到的。

    相比而言,他們在能力、素質等方面的缺陷,都是可以透過鍛鍊得到彌補的。所以說,題目中說這些人都是治國大才,倒不如說他們選擇了正確的道路,並在長期奮鬥中得到了持續的成長。

  • 8 # 錢江潮信

    呂蒙寒窯賦: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蜈蚣百足行不及蛇,雄雞廠內翼飛不過鴉。馬有千里之程,無騎不能自往;人有沖天之志,非運不能自通。

    時來天地同借力,運去雷劈薦福碑。

    時勢造英雄。

  • 9 # 帝國的臉譜

    劉邦從舉事開始,直到當上九五至尊的皇帝,他的身邊,確實是一群“狐朋狗友”在為他或出謀劃策,或衝鋒陷陣。試看看那些謀臣武將的出身:韓信是平民,蕭何是官差,陳平是遊士,樊噲是狗屠,灌嬰是布販,彭越是強盜,婁敬是車伕……可謂三教九流,形形色色,什麼人都有。

    而這群“狐朋狗友”卻極不簡單,他們出身不顯,卻各有優長,所以,後來他們都成了治國大才,試舉二人為例:

    比如樊噲。樊噲與劉邦同鄉,沛縣人,他出身於貧苦家庭,早年以屠狗為業,劉邦好酒也好狗肉,經常到樊噲那吃蹭吃,久而久之,兩人成了狐朋狗友。後來,劉邦娶了呂雉,樊噲娶了呂雉的妹妹呂嬃,二人成了連襟。然而,就是這個屠狗出身的人,卻在劉邦面臨人生和事業關鍵抉擇的時候,挺身而出,給劉邦提建議,那建議真是智慧之言,而樊噲也因此而顯示出大臣之風。

    前207年,劉邦西征拿下了咸陽,進入秦都,頓時被秦朝府庫裡數不清的金銀財寶和後宮三千佳麗迷亂了眼睛,他進入後宮,竟然陶醉於溫柔之鄉,不願意出來了。在項羽手握重兵之時,在諸侯虎視眈眈之際,這時為財色所迷,肯定會功虧一簣,一個屠狗的樊噲,不但沒有像其他人一樣,去瘋搶秦宮珠玉珍寶,反而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想到了這個高度。

    於是,樊噲闖進內殿,力勸劉邦趕快還軍灞上,不要貪戀奢美色。劉邦不聽,他又拉來張良,一起苦口婆心的勸諫,才最終讓劉邦清醒起來,還軍灞上。在關鍵時候,他能考慮到如此長遠,真是非尋常輩所能比。

    又如蕭何。在秦朝時,蕭何任沛縣主吏掾,一個職小吏,他卻是個無論學、識、才、幹都非常全面的人,有如下幾個鮮明的特點:

    辦事穩妥:在沛縣,蕭何辦事熨貼是非常有名的,當時,秦朝一御史來監察郡政,因工作需要,與蕭何一起辦公,蕭何事事妥當,大獲御史賞識,事情辦完後,蕭何因此被委任為郡卒史,考核名列第一。

    深謀遠慮:劉邦西征進入咸陽後,手下那些謀臣悍將紛紛奔向秦府庫瓜分金銀財寶,唯獨蕭何趕往丞相府和御史府,將二府所藏秦朝律令、山川圖籍等珍貴資料拿到手中,既懷大局,又有遠見。

    精明強幹:劉邦還定三秦的過程中,蕭何以漢丞相留守漢中,全面主持大後方的事務,鎮守地方,徵收賦稅,源源不斷地為前線輸送給養,確保了後援的充足。楚漢戰爭最艱難的那幾年,蕭何輔佐年僅五歲的太子劉盈,坐鎮櫟陽,制定法令,管理郡縣,建宗廟、立社稷、修宮室、治縣邑,井井有條。在劉邦打天下的過程中,隨著戰線不斷拉長拓寬,後援需求越來越大,蕭何在後方想方設法,朝乾夕愓,竭力使前線的糧草得到供應,兵源及時補充,給漢軍提供了堅強而有力的保障。可以說,劉邦如果沒有蕭何的後勤保障,他是打不過項羽的,更不可能奪取天下。

    因此,可以說,是這樣一群“狐朋狗友”,把劉邦抬上了皇帝的寶座。

  • 10 # 知秋一葉146653600

    咱只想說幾句,自古一將名成萬骨枯,能活下來的不易,而王者看中者都是人才,待到安定下來之後號召力依然不簡,所以好像都挺能耐,其時你的問題從根本上提出了錯誤!武統文治,到和平時期後的殺戮從來沒間斷過。

  • 11 # 史詩雜談

    如果沒有才幹,哪來的大漢王朝!當然,如果沒有後來的大漢王朝,那麼跟隨劉邦的那些人就真的是一群“狐朋狗友”。歷史,從來都是以成敗論英雄!

  • 12 # 99隨便

    歷史上所謂名將名相,確有天賦異稟者。但不得不說,即便是青史留名的名將名相,大多也只是普通的血肉之軀,本質上的普通人而已。

    正所謂時勢造英雄。歷史名人之所以成為名人,不外乎能力,潛力,運氣。

    能力。比如在一群人當中,需要有人脫穎而出時,那個站出來的人,能力通常要比其他人強。然而,到底強多少,才能令其脫穎而出呢?那就沒有定數!

    一個班50個小朋友,原本大家能力相差不大。忽一日,老師指定一人當班長,這人開始啥也不懂。但這人如果咬牙堅持下來,等一年半載後,他在各方面的能力,絕對強於大多數人。這就叫沒有定數的道理。

    潛力。一個人沒有足夠的潛力,並不足以令他最終成功,這是很淺白的道理。

    比如說劉邦,朱元璋的那些身邊親信。筆者相信,最初跟隨劉,朱的許多人當中,絕大多數人最終沒有成為名將名相,而是稀裡糊塗當了炮灰。換句話說,那些炮灰就是被淘汰掉的潛力不足的人。

    運氣。一個人之所以成功,運氣甚至是最重要的因素!

    都說樊噲,蕭何。但你可曾想過,在那個時代,具有與樊噲,蕭何類似能力的人,到底有多少呢?答案應當是很多。無論樊噲,蕭何都不是唯一無二的。

    樊噲,蕭何只所以最終成名,靠的就是他們的運氣!他們在正確的時間,出現在正確的地點!

    說完了一個人成名的三大要素,我們再來看看另一個更重要的因素,跟對老大。

    沒錯,"狐朋狗友"成為治國大才,是因為他們跟隨了正確的老大,劉邦。

    話說,劉邦才是那個時代唯一的英雄,正是因為有他,才有其他人的成功。劉邦的身邊沒了樊噲,可以有李噲,沒了蕭何,還可能有張何。

    每個時代,"人才"總是不缺的。

    舉個例子。紅軍時代,不乏有十幾歲二十歲出頭的小年輕,已經當上了少年師師長。我們不禁要問,當時的那些少年師師長,他們如果換一個成長環境,還能在十幾二十歲的時候,成為領導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換個環境他們很可能是普通人。

    但在那樣的環境裡,只要有一群人集合在一起,必然能挑出一些人擔當重任,他們就是"人才"。

    所以說任何時候,不缺人才,缺的是有本事會用人的老大。

    文章寫到這裡,題目的答案已經呼之欲出。

    1,"狐朋狗友"自然是有本事的,但他們成為治國大才,最主要的原因,是跟對了老大劉邦。

    2,劉邦的知人善用,成就了他自己,同時也成就了身邊一群"狐朋狗友"。

    3,劉邦及身邊一群人的成功當中,劉邦本人是主因,他一個人佔據成功的七成因素。"狐朋狗友"們是次因,佔據三成因素。劉邦與"狐朋狗友"們的集體努力,造就了他們這個小集體的集體成功。

  • 13 # 俠義為懷蕭大王

    這個問題我曾經也想到過,劉邦大部分的謀臣良將都是自己的“發小”,一個地方出來的兄弟鄉親具體的我就不說了,上面幾位大神都敘述的很詳細了;

    說朱元璋玩伴是頂樑柱應該跟劉邦情況不一樣。跟他打天下的大部分都是半路投奔他或者投降後被他收服的,當初跟他一起放牛的應該沒幾個成為開國後的頂樑柱吧!

    我想劉邦的狐朋狗友都是治國良才的原因應該有兩方面原因——

    1,當時是秦末亂世,秦的統一局面持續的時間相當之短,民風依然持續戰國時的彪悍,戰爭司空見慣,自然出現大量熟悉戰略軍法的人才。舉個例子,韓信,大家都知道其卑微的出身了,原本在項羽麾下舉旗子的他誰會想到他能是個軍事天才?我估計那個時代很多人都通曉軍法,但是沒有幾個能有韓信良禽擇木而棲的勇氣與遇到明主的運氣!所以更多的“韓信”一直在舉旗子的卑微中死去……

    2.第二個原因我是這樣理解的,後天的鍛鍊能培養出人才。這也再次印證了一句話——天才都是99%的天賦加1%的天賦!很多人都過分相信天賦在成長中的作用了,我覺得天賦什麼的作用僅僅是在你學習時能比普通人更快速接收知識,但是最終的成長卻靠的是汗水與毅力際遇!像殺狗的樊噲,小吏出身的蕭何,小販陳平之類的能最終成為獨當一面的英雄人物,靠的不是其與生俱來的天賦,而是選擇了創業這條路,一路上披巾斬棘,失敗中吸取教訓成長起來了,再加上運氣確實不錯,最終創業成功!但是我想他們不是命中註定的!史書中分析項羽失敗歸結於他的剛愎自用,婦人之仁等原因,其實大多隻是成王敗寇之後的蓋棺之說……

    軍人世家的貴族子弟怎麼可能比殺狗,小販無賴的能力低?結果逆轉,運氣佔一部分原因,個人性格情商佔一部分,後天的奮鬥努力彌補了二者之間的差距,項羽的失敗也是可以理解的!

    所以,我們都不要妄自菲薄,都是兩個肩膀上扛一個腦袋,誰也不比誰牛逼!誰都可能是下一個馬雲,下一個王健林,沒誰天生就該比別人混的差,誰都可能是英雄“

  • 14 # 劉三解

    這個問題裡存在一個認識誤區,就是當上將相,是不是就有將相之才?

    當代的很多人都是結果論者,所以答案當然是“對”。但是,歷史還是比較客觀的,或者說劉邦、呂后這樣的政治家畢竟還是有腦子的。

    所以,並不是所有劉邦的狐朋狗友都是治國的將相。

    現實是,曾經擔任過相國(也就是執政老大)的“狐朋狗友”如下:

    蕭何(13年)、曹參(3年)、樊噲(1年)。以上,就是在漢高祖、漢惠帝時代擔任相國的老兄弟,同時期擔任丞相(分左右)的有:

    王陵、陳平(後投奔的)。

    到了漢文帝時代,還有:

    周勃、灌嬰。

    御史大夫,漢高祖、漢惠帝、呂后時代,如下:

    周苛、周昌、趙堯、任敖、曹窋。

    其中,周苛在楚漢戰爭中就被殺了,他是周昌的堂兄,是泗水郡的小官。周昌也是泗水郡的卒史,是在劉邦破泗水郡的時候才跟隨劉邦的,不屬於狐朋狗友範疇,但是老革命。

    趙堯是周昌的屬官出身,明顯不是漢高祖的舊人親信。

    任敖是劉邦舊人。

    曹窋乾脆是曹參的兒子了。

    綜上所述,以上政權大佬,與劉邦有“狐朋狗友”的個人關係的是:

    蕭何、曹參、樊噲、王陵、周勃、灌嬰,任敖。

    周勃和灌嬰是因為反呂氏政變擁立漢文帝上臺,樊噲是因為和呂后的親戚關係,也並沒有幹多久,可以排除,真正實至名歸的,就是:

    蕭何、曹參、王陵、任敖——這裡面,3個是曾經秦朝的官吏,也就是有基層政務經驗,王陵是豪族,自己都起兵割據一方了,可見本事。

    至於說將,反倒更少,西漢初年的太尉:

    就盧綰、周勃、灌嬰三人。

    而劉邦分封的侯有145個,老兄弟在史書上有寫的也就十幾二十個,真正能夠將相執政的,其實就那麼幾個,也正是劉邦臨死時和呂后說的幾個名字。

    而這些人,與其說是本人能力精彩絕豔,不如說是秦朝政治體制非常完善,高居頂端的老大們只需要做好協調就好,並不像某些草臺班子一樣,需要親力親為,所以這些秦朝的小吏們才能勝任,這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

  • 15 # 讀史坊

    首先,這些人出身寒微,但他們的優勢在於能體會到下層百姓的疾苦,因此,在當了官後都會以百姓為本,進行休養生息。

    其次,這些人經過歷練,變得成熟起來。俗話說,吃一塹長一智,經過了各種歷練,這些人不可能不成長。

    再次,平臺很重要。人的潛能是無限的,放到你哪個平臺,只要你在那個平臺上用心做事,一定會有所成就。

  • 16 # 張生全精彩歷史

    跟著劉邦起事的同鄉好友,最後成為國家高階管理人才的非常多,包括蕭何、曹參、樊噲、周勃、王陵、灌嬰等好幾個。這裡列舉的六個人中,除樊噲外,其他五個都當過宰相。

    大家可能都覺得很奇怪,這些人也都是跟著劉邦“操社會”的狐朋狗友,而且都是一些下層人物,為何最終成為治國大才了呢?他們的本領從哪兒學來的呀?

    (蕭何)

    我是這樣認為的:這些人是下層人士沒錯。但要說他們是劉邦的狐朋狗友,還真不是。我的意思並不是說他們不是劉邦的朋友,而是說他們不是像劉邦那樣,是個混吃騙喝心思複雜的無賴。這幾個人的身上,反而有一種非常重要的品質:純正。同時他們能夠成為治國大才,還在於他們有兩個很好的導師。

    先說蕭何。蕭何是個很純正的人,他一生行事,始終堅持三點:一是奉劉邦為主公,二是搞好後勤服務,三是認認真真學習。

    最初舉事的時候,沛縣的人都在商量著讓誰來當主公。大家爭執不下,蕭何說採用抓鬮。他搞了十幾個紙團,然後讓劉邦第一個抓,結果劉邦第一個就抓到了。然後蕭何把剩下的幾個紙團全吃掉。後來大家才知道,原來蕭何寫的那些紙團,全寫的是劉邦的名字。從那時候開始,蕭何就堅決以劉邦為中心。

    韓信是蕭何極力推薦給劉邦的,後來當劉邦懷疑韓信造反的時候,蕭何雖然非常捨不得,仍然積極幫助呂后,誘捕韓信並殺掉。這些都是他嚴格以劉邦為中心的表現。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劉邦最後能夠戰勝項羽,都是因為蕭何兢兢業業補給糧草的緣故。劉邦在戰爭中,多次打成了窮光蛋,而每次都是蕭何不厭其煩地把軍隊再組建起來,交給劉邦,重新戰鬥。也正是在這樣一些過程中,訓練了蕭何當一個宰相的基本素質。

    蕭何除了在後勤保障中獲得鍛鍊以外,他還有一次特別的進修培訓。在劉邦攻下咸陽後,別人都拿金銀珠寶,只有蕭何去拿宰相府裡的那些書本典籍。可以說,正是這些典籍,讓他學到了不少本領,治國能力得到極大提高。

    (樊噲)

    樊噲的純正是勇直。

    因為他的勇直,鴻門宴上他獲得項羽的好感,也為劉邦最終脫險加了分。

    後來劉邦入咸陽,陳奐生上城,鄉巴佬沒見過大世面,劉邦泡在秦朝皇帝的後宮裡就捨不得出來。別人都不敢說,都顧慮重重。而勇直的樊噲直衝進去,質問劉邦,你想得天下嗎?你想得天下就趕緊出來。

    當然了,他這樣勇直的人,不適合當宰相,但是隻有他敢於在大是大非問題上,直截了當地提醒劉邦。

    曹參的純正是他很聽話,執行力強。在戰爭年代,曹參一直是韓信的副手。韓信安排他做什麼他就做什麼,根本不用考慮。只需要堅決把任務完成就可以了。而韓信是一個軍事天才,他的安排大抵沒錯,因此曹參指揮的戰鬥大抵是勝利的。

    後來建國,蕭何去世,曹參成為宰相以後,他一切都又跟著蕭何學習,按照蕭何的辦法來做事。所謂“蕭規曹隨”,就是這樣來的。

    曹參很純正,也很幸運。他遇到了韓信和蕭何兩個好的導師,他只要按照他們的辦法做就是了,最終他也成為一代名相。

    (曹參)

    周勃、王陵和灌嬰,他們也是很純正的人。和曹參一樣,他們也有蕭何與韓信兩位導師,也是一生對劉邦忠心耿耿。所以後來,呂后想亂政,也是在他們的主持下,力挽狂瀾,讓漢王朝重新走上正軌。

    只能說劉邦運氣好,他遇到了一批忠肝義膽的好哥們兒,最後他獲得了成功,不只是建了國,還讓江山順利地延續下去。

  • 17 # 納蘭談史

    時勢造英雄,讓這群看似狐朋狗友的平凡人創造了許多不平凡的事蹟,也同劉邦創下了這影響中國深遠的大漢王朝,更是開啟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社會階層大流動,打破了階級固化的慣性狀態。

    劉邦一個普通的秦朝小吏、韓信一個無業遊民、樊噲一個屠狗之輩、周勃一個吹喪的、夏侯嬰一個車伕等等,這些人放到當下文明社會里也會被很多人戴著有色眼鏡去看待,更不會相信這群小人物能做成什麼大事,但恰恰就是這群小人物打下了輝煌霸氣的大漢王朝。

    為什麼這群人會成功?相信很多渴望逆襲的屌絲們想過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就是跟對老闆。劉邦這個出身低微看似文武不才,而且還有點小毛病的老闆就是那麼接地氣,跟兄弟們不擺官架子還很義氣,知道底層老百姓需要啥,這也是他得民心的原因所在。

    其實我認為人人都有一技之長,不成功就是因為你跟錯了老闆,就是因為你缺乏平臺。這群人的才能參差不齊,劉邦會利用這些兄弟的優勢去分配任務,做到人盡其才讓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價值,所以很多人願意跟他幹,能讓人感覺到踏實,也就是有歸屬感。

    正是時勢造英雄,成就了劉邦,也成就了一群那些狐朋狗友般的開國元勳讓他們彪炳史冊,更成就了大漢的威武。

  • 18 # 月望與東山

    首先要說明一點,劉邦的狐朋狗友很多,但能夠被稱為治國之才的人,也就兩個。一個蕭何,一個是曹參。像樊噲、灌嬰、夏侯嬰等人,都只能算是將領之才,而不是治國之才,還有周勃及陳平廢呂氏,扶劉氏只能算是於國有功,不能說是有治國之才。

    蕭何、曹參是劉邦真正的狐朋狗友,因為劉邦年輕時就認識他們,並且相交成好朋友。

    那麼,蕭何曹參為什麼能夠被稱為治國之才呢?讓我們來看看他們的成功經歷,即可見一斑了。

    首先是蕭何,蕭何在秦朝之時早就鋒芒畢露,他當時身為縣裡主吏,秦王朝中央派人前來考核,他都是考功第一。後來,他跟隨劉邦以後,做的工作相當是大管家,徵兵收稅,人員排程,舉薦人才,後勤糧食運輸等等,凡事都做,而是這些事務都被他處理得井井有條,絲毫不錯。

    更讓人佩服的是,蕭何是一個真心為國服務的人。劉邦率兵進入咸陽城時,諸將都紛紛去搶劫金銀財寶,蕭何卻直奔秦王朝圖書館,將秦王朝治理天下的地圖,人口,管理制度等諸多典籍通通儲存起來,這為後來他能夠迅速處理漢朝地方事務發揮了不少作用。而事實也證明,在整個漢朝初期,如果沒有蕭何的管理,漢朝各方面的生產也不過得到迅速恢復。還有長安城的興建,也不會成為規模。

    曹參最早是沛縣主管監獄的獄掾,這說明他熟悉秦朝法律,並且運用於心。而在秦王朝,一個掌握法律的人,往往都具有治國有獨到之處。李斯趙高都是學法律出身的,結果倆人都在官場上春風得意。儘管趙高遺臭萬年,但不可否認他的確有才,不然秦始皇也不會讓他當秦二世的老師。

    曹參跟蕭何在秦朝時就是同事,後來劉邦建立漢朝又成為功勞僅次於蕭何的大功臣。蕭何治理國家,天下第一,無人能比。而曹參的才能跟蕭何不太一樣,劉邦率領眾人打天下時,蕭何主管後方,而曹參卻是在前方衝鋒陷陣,打下諸多城池。所以說,在戰場上,曹參是一個猛將。

    然而這樣的人,又是怎麼成為治國之才的呢?

    漢朝建立時,蕭何為丞相,而當時曹參卻被封為齊國國相。他到齊國以後,對怎麼治理齊國諮詢了當地名士蓋公等人,蓋公等人認為,天下初定,宜推行黃老之術,曹參深以為然,便在齊國推行黃老之治,九年後,齊國大治,被天下稱為賢相。而蕭何死後,曹參理所當然的被調往中央當了丞相。而他在位時,只做一件事,就是將蕭何制定的規矩國策,老老實實的推行下去,這就是所謂的“蕭規曹循。”儘管當時漢惠帝劉盈對曹參治國之術有非議,但後來事實也證明,曹參所做的是對的。在他任內,漢朝各方面都得到了迅速發展,所以說,曹參也無可非議的成為“治國大才”。

    而《漢書》對他們倆的評定也非常高:“天下既定,因民之疾秦法,順流與之更始,二人同心,遂安海內……何、參擅功名,位冠群臣,聲施後世,為一代之宗臣!”

  • 19 # 史不知味
    劉邦的“狐朋狗友”俱是治國能臣?歷史簡直在對秦始皇開玩笑,怎麼我當皇帝時,你們皆是庸輩,劉邦造反時你們卻人人天賦大才?!

    這豈不是不是說劉邦註定是天生的皇帝命了?讓人羨慕,嫉妒!劉邦這個“臭流氓”怎麼便這麼好命?然後細思極恐,那幫曾經專注於耍流氓的狐朋狗友,為何在始皇死後,彷彿瞬間便像是開了竅,要麼成了軍事人才,要麼成了政治人才?

    劉邦的“狐朋狗友”們:

    蕭何——鎮國家,撫百姓,給餽饟,不絕糧道。

    蕭何,用司馬遷的話說:“蕭相國何於秦時為刀筆吏,彔彔未有奇節。”在秦朝時,蕭何只是小小的刀筆吏,是沛縣政府的文員,是沛縣政府的事業編制人員,整理整理資料,庸庸碌碌沒什麼作為。可是,在劉邦起事以後,蕭何這位曾經碌碌無為的沛縣事業編簡直是在瞬間完成的蛻變,成為了經邦治世的能臣,在評功時更是被評為“功最多,宜第一”,只能說蕭何實在隱藏得太深了。

    可是轉頭想想,古時候的讀書人誰不想著在舞臺上施展抱負?蕭何既然這麼有本事,可是為何沒有投效始皇?淡泊名利?可是在劉邦起事以後,他卻當了劉邦的高階行政管理,姑且說是因為蕭劉的友誼吧。在劉邦忽悠沛縣百姓起事的時候,蕭何是有望成為領導人的,可是因為害怕起事失敗會被清算,便將領頭羊的位置交給了劉邦,這算不算太過於愛惜名聲和生命?這位貪生惜名的蕭相國,如果真有本事為何沒有選擇秦始皇,卻選了不確定性如此高的劉邦?

    事實究竟是蕭何是天生的天才,還是突然變成了天才?

    曹參——曹相國參攻城野戰之功所以能多若此者,以與淮陰侯俱。

    曹參和蕭何一樣,曾經是沛縣政府的事業編制人員,在名望上,起事時的劉邦肯定比不過蕭何和曹參,只是這兩位不敢公然帶頭造反,於是機會留給了好兄弟劉邦,結果是曹參以“中涓”的身份隨劉邦起事,成了劉邦的御用“保潔員”。曹參在秦朝只是事業編,秦朝還曾說要給蕭何轉為公務員,可是秦朝可沒看上曹參,那時候曹參的本事怎麼看應該也談不上厲害吧?

    可是在跟著劉邦造反以後,曹參也爆發了,領兵作戰,攻城略地,簡直宛有神助!並且,他的能力可不僅僅只是軍事方面,在蕭何死後,曹參繼任為漢朝相國,如果沒有優秀的政治素養,又怎會成為相國?

    樊噲——鼓刀屠狗,附驥之尾,垂名漢廷。

    樊噲,在沛縣是屠狗戶,劉邦好吃狗肉,樊噲算是劉邦真正意義上的“狗友”了。然而,誰又能想到要文化沒文化的樊噲竟然會成為漢朝的開國功臣甚至後來當了左丞相?樊噲的軍事才華怎麼來的?如果樊噲有勇無謀的話是不可能會有這番成就的,當然他的“謀”肯定是遠遠不如蕭、曹輩的。

    樊噲的經歷正應了那句話:英雄每多屠狗輩!

    周勃——雖伊尹、周公,何以加哉!

    周勃,在秦朝的沛縣從事什麼職業呢?編織養蠶的器具,或者在人家辦喪事的時候吹簫,是的,是吹簫。當然,在劉邦起事以前,周勃並不是劉邦的朋友,但是周勃應該是知道劉邦的,畢竟劉邦是沛縣有名的“流氓”,那時候的周勃也只是個平庸的販夫走卒。可是,在跟著劉邦創業以後,這位沒文化的老周也開始能力爆發了,在平定諸呂的過程中,周勃更是表現出了卓越的政治素養。

    太史公甚至沒忍住讚美周勃:“雖伊尹、周公,何以加哉!”

    劉邦的這幫“狐朋狗友”為何在劉邦起事以後,俱成經邦治世之將相?

    事實上,我也始終想不明白這個問題,也許只能歸於歷史的設定。

    司馬遷在寫作《史記》的時候也曾經思考過這個問題,可是他也想不出來為什麼,他只是用了“異哉”這兩個字以表達他的驚歎。蕭何、曹參諸人在劉邦沒有造反的時候,只是安居在沛縣的小人物,太史公甚至用“樸人”和“凡庸”形容他們,可是在劉邦起事以後,他們卻變了,變得聰明瞭,變得不再凡庸了,他們武可以奪江山,文可以安天下!他們的蛻變簡直不可思議。

    這幫所謂的“狐朋狗友”為何俱是治國能臣,是歷史的必然,更是他們自己的拼搏和奮鬥使然,也許他們是有天賦的,可是他們更善於在實踐中激發和利用所謂的“天賦”,在秦朝時的“平庸”,也許他們只是因為在等待那個激發“天賦”的舞臺吧。

    正如高祖劉邦,曾經的“流氓”,卻最終奪得了江山,不可不謂之“異哉”。劉邦深諳心理學與管理學,知道如何將合適的人放到合適的位置,讓他產生最優的效用,劉邦的政治天賦不可不謂之“異哉”。

  • 20 # 國史拾遺

    這是因為劉邦本身很厲害。他是天縱之才,胸懷大志、不甘平凡。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他結交的朋友自然也都是厲害人物。劉邦也善於識人,胸懷大志的他會結交各種優秀的人。劉邦家境貧寒,但是他卻不愛種地、養家,把時間都花在結交朋友上了。

    另外,劉邦的這些朋友也不是一開始就是治國大才或大將。他們也是一步步成長起來的。在劉邦勢力小的時候,他們可能只是管理一個鄉、一個縣。隨時劉邦勢力的擴大,這些部下也升了官,開始管理一個市、一個省,最後變成管理整個國家。有能力、善於學習的人,會在幹事業的過程中逐步提高自己的水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Hr詢問,你有什麼要問我的嗎,該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