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白說歷史123

    燕雲十六州位於今天北京、天津以及山西、河北北部的十六個州。其中, 幽州是今北京,順州是今北京順義,儒州是今北京延慶,檀州是今北京密雲,薊州是今天津薊縣,涿州是今河北涿州,瀛州是今河北河間,莫州是今河北任丘北,新州是今河北涿鹿,媯州是今河北懷來,武州是今河北宣化, 蔚州是今河北蔚縣,

    應州是今山西應縣,寰州是今山西朔州東,朔州是今山西朔州,雲州:今山西大同。

    燕雲十六州東西寬約六百公里,南北長約二百公里,總面積約十二萬平方公里,是燕山山脈與太行山脈的交匯處,所處的地勢居高臨下,易守難攻,它就是橫在中原北方的天然屏障

  • 2 # 何運超

    這個問題看似很清楚,其實蠻複雜。今天的十六州名稱資料可以很清楚羅列出來,就是幽州、雲州、薊州、涿州等等這些契丹和中原交界的地方。也都知道是五代中石敬瑭為了換取契丹支援當皇帝而拱手相讓的,被認為是出賣祖宗疆土的大反派。

    問題是石敬瑭在出賣的時候他鎮的有十六州全部許可權嗎?例如最關鍵的幽州是石敬瑭給契丹的嗎?當時趙延壽、趙德均父子坐鎮幽州十多年,與石敬瑭一直不和,趙延壽和石敬瑭同樣是李嗣源女婿,也想要當兒皇帝,幽州周邊州府和石敬瑭有關係嗎?石敬瑭的身份只是坐鎮太原的河東節度使而已,後唐皇帝李從珂還在洛陽。所以,歷史的複雜和微妙往往只論結果,忽視梳理其中淵源和脈絡,而這中間的問題才是歷史。十六州如何到契丹手裡的真實史料其實非常不清不楚。

    但相對當時中原和契丹雙方來說,其實同等重要,大量各部族居民在此生活,而且相對人煙密集,漢人居多。但不排除歷史上長期都是邊疆部族的共同家園。例如西漢呼韓邪和親以後,南匈奴就已經逐漸接近中原生活。曹操時代開始,遷移匈奴、鮮卑、烏桓等部族已經深入今天山西、河北地區,這是晉朝會有所謂五胡的由來。劉淵、石勒等人都是居住在山西的漢化部族。唐朝征服西域,遷徙大量邊民再次安置的從河西、河套和遼東長線的邊疆地區,進一步深化融合相處,這就是安祿山、史思明、高仙芝、李光弼、哥舒翰等大量外族將領的由來,其中也包括五代時期的李克用、李存勖、石敬瑭、拓跋思恭等人。燕雲地區與中原漢地和邊疆部族同等重要是從歷史深處走來的,並不是石敬瑭一個人一時興起想當皇帝,想要給契丹耶律德光,別人就一定會答應。

    只不過,契丹的確雄心勃勃要入主漢地,也不是石敬瑭給了十六州就雙方楚河漢界各不相犯,耶律德光之所以將國號從契丹換成遼,就是進一步打敗後晉,進入汴梁的產物,成為天下共主,名正言順是當時皇帝的主要職責。得到十六州,疆土、人才、經濟都促使契丹國力迅速增長,加上世宗耶律阮以來推行的南北官制利於多部族生活,安定民心。契丹能夠成為當時最強的一方,會是簡單得到十六州地盤那麼輕鬆嗎?肯定也不是單純僥倖的問題,都有歷史的積澱問題。

    之後宋朝從趙匡胤、趙光義再到真宗雖然實力一步步在退化,但自視為延續中原的正統,收復大唐故土的姿態是不得不考慮的,更何況趙匡胤家族也出自河北保州,屬於古代涿郡,與幽州、涿州相距不遠,不論於公於私,都必須把收復燕雲視為國家安全的頭等大事。

  • 3 # 楚風說歷史

    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學過歷史的都知道幽雲十六州又稱燕雲十六州,是後晉兒皇帝石敬瑭割讓給契丹的。當年石敬瑭為了奪得天下,請求契丹出兵幫助自己,就以割讓燕雲十六州為籌碼,至此幾百年後燕雲十六州一直被北方遊牧民族掌握,直到朱元璋北伐元朝才使燕雲十六州回到漢族手中。那麼燕雲十六州到底是哪裡呢?為什麼北宋一直想收回這個地方?

    "燕"是今北京,:“雲”是今山西大同,燕雲十六州大抵包括今天的河北,山西北部和北京,天津,這裡自古以來是中原王朝阻擋北方遊牧民族南侵的主要屏障。看地圖你就會很明白了,燕雲十六州基本上就是在長城一線,過去長城向南基本上就沒有什麼天險了,北宋想要收回這個地方就是想能夠防止北方遊牧民族南侵。要知道北方遊牧民族都是擅長騎射的民族,他們都會有比較厲害的騎兵,沒有了易守難攻的燕雲十六州,大宋的步兵在平原地區就是騎兵的活靶子。這就是為什麼北宋一直想收回的原因。

    但是,北宋只從趙匡胤杯酒釋兵權以來重文輕武,所以一直沒能收回,相反北方遊牧民族由於向南沒有任何阻擋,隨時可以進攻中原地區。北宋也採取了一些措施,比如在邊界種樹用來抵禦契丹,可是效果並不好,反正一直被契丹欺負。後來金朝起來了,甚至把北宋都滅了。最後,還是朱元璋厲害,明朝的建立,終於燕雲十六州又回到了漢族人手裡,朱棣甚至直接遷都北京,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樣大家就明白燕雲十六州的重要了吧!

  • 4 # 歷史課課代表

    熟悉宋史的人一定知道,自從太祖趙匡胤建國時知道北宋滅亡前夕,宋朝歷任統治者都對一個叫燕雲十六州的地方念念不忘,宋朝並不是一個對領土有著貪婪的慾望的王朝,之所以對燕雲十六州如此重視,主要就是因為其重要的戰略位置的軍事作用。這種作用的重要性,甚至一度關乎宋朝存亡。

    一、燕雲十六州情況概述:

    燕雲十六州的所在的位置相當於現在的北京、天津以及河北和山西的北部地區,包括燕(幽)、薊、瀛、莫、涿、檀、順、雲、儒、媯、武、新、蔚、應、寰、朔,共十六州。這一帶自古以來不僅是農耕文明與遊牧文明的自然分界線,同時也是少數民族政權和中原漢族政權的分界線,這裡群山連綿,山高谷深,地形險要,易守難攻,尤其是雲、儒、媯、武、新、蔚、應、寰、朔九州在太行山的西北。所處的地勢居高臨下,易守難攻,地緣戰略價值巨大。其實這個地方一直以來都是中原王朝的地方。

    二、燕雲十六州丟失原因:

    燕雲十六州原本是中原王朝控制的區域,但是在五代十國時期,後晉皇帝石敬瑭為了獲得遼國皇帝的支援和援助,答應把這片天險之地割讓給遼國,至此遼國南部邊界擴充套件到長城一線,歷代中原王朝掌控的抵禦少數民族的天險之地被遼國佔領,從此遼國南下之路一馬平川,再無險阻。石敬瑭割讓燕雲十六州造成了日後中原王朝北部防線巨大的壓力。

    三、宋朝為何執意收復燕雲之地:

    相比於強漢盛唐時期的武力,北宋的對外戰鬥力實在讓人笑話,宋朝武力不強的諸多原因我們不在這裡討論,但是把不可否認的是,宋朝的卻不是一個熱衷於對外擴張、開疆拓土的朝代,那麼北宋政府為何始終對燕雲十六州您念不忘呢?答案很簡單,就是四個字:“關乎存亡”!放眼被遼國佔據了燕雲十六州之地以南,皆盡開闊平原之地,可謂是沃野千里,一馬平川,這樣的地形對於機動性極強的遼國騎兵部隊非常有利,而對於以步兵為主,善於守城的宋朝軍隊確非常被動,這樣的平坦地形讓宋朝無險可守,面對遼國的快速進攻,宋朝軍隊能做的只是疲於奔命的東奔西走。為防止遼國一路暢行的大舉南下進攻,宋朝甚至採取了種樹的方法試圖阻擋遼國騎兵南下。最為典型的就是宋真宗年間,遼國承天皇太后和遼聖宗耶律隆緒親征宋朝的事件,此役導致宋朝險些滅亡。

    燕雲十六州之地在整個宋朝基本都被北方少數民族佔領,直到北宋滅亡前夕,宋朝才短暫佔領了此處,但是隨後金國便大舉南下,不僅奪回了燕雲十六州,還滅亡了北宋,俘虜了徽、欽二帝,從此,直到公元1368年的明朝,燕雲十六州之地一直被少數民族控制。

  • 5 # 中國歷史研究所

    幽雲十六州也就是燕雲十六州,瞭解宋史的人應該都知道,兩宋三百多年一直都是在致力收復燕雲十六州的,特別是北宋時期,趙匡胤,趙光義等等都是想收復燕雲十六州的,當時趙匡胤還想用金錢贖回燕雲十六州,還專門設定了一個金庫來存錢贖回此地。趙光義更是直接出兵收復燕雲十六州,但是都是以失敗告終。到了北宋末期的時候,就是和金人達成協議用燕雲十六州來和金人合作滅了遼國,但是之後金人反悔,北宋,南宋都是沒有得到燕雲十六州,後來南宋基本上被趕到了秦嶺淮河以南了,就基本上和燕雲十六州沒有什麼關係了。中原都沒有了,還要燕雲十六州幹什麼呢?

    燕雲十六州也就是包括今天的北京,天津北部,河北的北部,山西北部,燕雲十六州即是:括燕(幽)、薊、瀛、莫、涿、檀、順、雲、儒、媯、武、新、蔚、應、寰、朔,共十六州。幽、薊、瀛、莫、涿、檀、順七州位於太行山北支的東南方,其餘的雲、儒、媯、武、新、蔚、應、寰、朔九州在太行山的西北。失嶺北則必禍燕雲,丟燕雲則必禍中原。

    從上面的兩句話就知道了燕雲十六州的重要性,一旦失去了燕雲十六州就必然禍及中原,中原王朝失去燕雲十六州也就是在五代十國時期,後唐節度使石敬瑭把此地給了契丹,換取了契丹的支援建立了後晉,這樣就使北方的遊牧民族的活動範圍擴充套件到了長城附近,燕雲十六州地勢居高臨下,俯瞰中原,所以一旦失去燕雲十六州,由北方進入中原就再也沒有天險可守了。

    一直到了朱元璋時期,燕雲十六州才重新回到了漢人手裡,已經是過去幾百年了。

  • 6 # 花木童說史

    幽雲十六州位於今天的北京、天津北部、河北北部地區,地勢居高臨下,易守難攻,元朝曾稱這裡為“腹裡”,可見戰略位置的重要。幽雲地區歷朝歷代,都是兵家必爭之地。

    在後唐時期,河東節度使石敬瑭謀反自立為王,後被鎮壓,他就認賊作父,自稱兒皇帝,求助契丹攻擊後唐來解圍,條件就是把幽雲十六州獻給契丹。後唐戰敗後,幽雲十六州就落入契丹之手。

    到宋朝開國,建都汴京,契丹鐵騎就對宋京城構成了巨大威脅。 宋太祖一直想收復燕雲地區,可是他“杯酒釋兵權”後,已無多少將才可用,曾打算用錢贖回未果。到了宋太宗時,宋發兵幽雲,結果大敗,從此北宋就跟契丹一直戰爭不斷。

    景德元年,為解決契丹之患,在寇準的堅持下,宋真宗御駕親征,頓時士氣大振,痛擊了大遼,寇準和楊延昭主張乘勝追擊,可真宗和部分大臣畏遼,竟以每年納貢給遼議了和。這是宋最好的一次收復燕雲的機會,結果錯過了。

    後來金國滅遼後,入侵北宋,俘虜了徽欽二帝,幽雲又到了金人手裡。到了南宋時期,岳飛本來有機會收復幽雲地區,可有碰到了疑心病的高宗皇帝,結果岳飛還被處死了。沒辦法,宋朝盡出窩囊廢皇帝。

    成吉思汗滅遼後,蒙古人佔領幽雲地區,宋朝從立國到滅亡都沒有解決幽雲之患。直到英明神武的明太祖朱元璋的出現,被外族統治了455年的幽雲十六州,才重新迴歸中原大地。

  • 7 # 西府趙王爺

    這是一段不得不提的歷史,北宋積弱,很大程度上就是由於沒能控制住幽雲十六州!

    幽雲十六州(也叫燕雲十六州)應該五代宋史最為熱點的地名了,收復幽雲十六州乃是宋太祖趙匡胤的畢生夢想,可他到死都沒能看到這一天。

    這地方到底有何重要,居然讓趙匡胤如此念念不忘?

    幽雲十六州包括燕(幽)、薊、瀛、莫、涿、檀、順、雲、儒、媯、武、新、蔚、應、寰、朔,共十六州,他們沿著燕山,太行山兩個山脈分佈的,包括了今天的北京,天津以南直到保定一帶的地區,傳統上是華北地區和北方遊牧民族的天然分界線,長城東段就是在這條線上。

    有幽雲十六州,中原王朝只需要沿著這些重要關隘佈防就可以抵禦來自北方遊牧民族的威脅。

    地理優勢也是軍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地理上的優勢,所以可以節約大量的兵力。一旦失去,為了彌補防線上的缺失和漏洞,只能投入更多的兵力在邊界線上進行防禦。

    當初石敬瑭為了當皇帝,不僅甘願給比他小的耶律德光當兒子,還把幽雲十六州割讓給了契丹,所以整個河北地區是沒有任何屏障的暴露在契丹軍隊的威脅之下的,沒有任何自然屏障。一旦契丹南下,中原軍隊如果沒有預做準備,就只能後撤到黃河沿線,依託黃河屏障來佈置防線。

    也是因此,五代時期,契丹突然毀盟南下,後晉猝不及防,契丹軍隊長驅直入,攻陷東京汴梁,俘虜了後晉石敬瑭的兒子石崇貴。

    因此,宋朝初期多次北伐失利之後,只能和契丹議和。澶淵之盟後,雖然宋遼雙方暫時達成和議,但是為了防止契丹毀盟南下,宋朝不得不在河北屯積重兵集團來加固防線,掩護京師汴梁。

    到神宗時期,在河北屯積的宋軍兵力已經達到四十萬之多。即便如此,宋朝還是處在遼國強大的軍事壓力之下。因此,幽雲十六州成為北宋的心頭之痛,從開國之初就一直想著收復的原因。

    這也是為什麼金國崛起,約宋朝共同夾擊遼國,答應消滅遼國後,將幽州一帶劃分給宋朝,宋朝雖然明知道這很危險,仍然頂著巨大的財政壓力,同意與遼國毀約,夾擊遼國的原因。

    哪怕當時拿到的幽州地區已經是空城,人口都已經被金國擄掠走了,宋朝不得不傾盡河南山東等地的財政收入開補貼幽州地區。但是宋軍還未來得及在幽州地區構築有效防線,還沒站穩腳跟,金國就毀盟南下了,一舉打到開封城下。兩年後,則乾脆消滅了北宋。

    實際上,地理上的優勢在軍事,政治,經濟上都是非常重要的。不僅是在古代農耕時代如此,即使在工業化的今天,地理優勢仍然是軍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 8 # Mer86

    幽雲十六州是華北門戶,區域範圍大致相當於現在的河北、山西兩省的北部,以及北京和天津,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北宋一直對遼國佔據此地耿耿於懷,總想出兵收復。至於原因,大致上有兩點。

    第一、鞏固國防

    幽雲十六州可以分成兩塊區域,即山西北部地區和河北北部,分界線是太行山脈。西邊的山西北部差不多就是今天的大同市和朔州市,因為地處雁門關以北,所以也叫雁北地區。而東邊就是一望無際的華北平原,從燕山山脈一直往南到黃河邊,除了有幾條流量大不的河流之外,沒有其他的阻礙。

    後周時期,周世宗曾經奪回了幽雲十六州的莫州和瀛洲。宋遼澶淵之盟簽訂後,兩國約定以白溝河為邊界,當年被後周奪回的莫州和瀛州就歸了北宋。所以,實際上北宋是佔據了幽雲十六州的其中兩個州的,遼國佔據了另外十四個州。並非所謂的十六州都在遼國手裡。

    不過儘管如此,北宋在北部的防禦壓力還是很大的。這一點在地圖上看得很明顯。

    地圖中很明顯得可以看出,宋遼邊境從渤海到太行山腳下,全部是大平原,沒有任何天然地理的阻礙。

    當然了,華北平原有幾條河。不過這些河流的流量很小,冬季都會結冰。因此宋遼雖然以白溝河和滹沱河為界。但其實這兩條河流沒有任何抵擋作用。遼軍只要選在冬天時節南下,就可以在宋遼邊境上的任何一個位置突破,然後一路南下攻開啟封。

    面對這種嚴重不利的局面,北宋選擇放棄一線防禦,把兵力全部壓在第二道防線,也就是真定、中山及河間三座堡壘。

    然而,這三座堡壘看似有用,其實也是屁用沒有。原因很簡單,三座城池間隔太遠,無法做到真正的相互照應。遼軍在如此開闊的地形作戰,只要圍而不殲,利用圍點打援的戰術,耗也能把宋軍耗死。

    歷史上的澶淵之戰、金滅宋之戰,都是這種戰術邏輯。只要遼軍或金軍突破宋軍的前兩道防線,立馬就可以殺到開封城下,嚇得宋朝皇帝不要不要的。

    所以北宋對奪回幽雲地區,利用地形優勢防備北方民族南侵,有著非常強烈的意願。

    並且,北宋也不需要奪回整個幽雲地區,只需要拿回幽州附近的七個州即可。因為長城在山西北部分為內長城和外長城,宋遼邊境是內長城。所以即便不拿下雲州附近的外長城,宋軍也可以利用內長城防禦遼軍。

    因此,宋朝並不需要完整的幽雲十六州,只要能擁有華北平原上的七個州,利用燕山山脈的地形,就能使華北平原的邊防壓力驟然減輕。(不明白的看上圖)

    第二,轉移國內矛盾

    其實,北宋真正想收復幽雲十六州,並且真正有具體計劃的皇帝只有三個:宋太祖、宋太宗、宋徽宗。

    這三個人收復幽雲的策略還不一樣,宋太祖是想花錢贖買,如果贖買不成,就再招募勇士強行收復,結果還沒實行就莫名其妙的死了;宋太宗是想利用滅北漢之餘威,親率大軍強行收復。後來又強攻了一次,兩次都失敗了;宋徽宗是想利用金滅遼之機,趁機收復,結果就這還打不贏遼軍的殘兵,最後是借金兵之手才收復幽雲。

    至於其餘六位皇帝,壓根沒有收復幽雲十六州的計劃。

    也就是說,北宋真正有點血性,敢跟遼國硬鋼的皇帝只有兩個,即太祖和太宗。其餘的皇帝嘛,說他們是和平主義者也好,孬種也罷,反正都不敢跟遼國硬鋼。

    那麼,為什麼不敢跟遼國硬鋼呢?又還要嚷嚷收復幽雲十六州呢?

    因為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中原之外的遊牧民族的文明程度也越來越高了,幾乎可以跟中原王朝平起平坐。

    在漢、唐時代,匈奴、鮮卑、突厥都是很落後的民族。即便白送給他們幽雲十六州,他們也站不住腳。比如隋末天下大亂時,如果突厥想佔據幽雲,就憑當時那種天下大亂的局面,誰能擋住突厥佔據幽雲?

    李唐先向突厥借兵,後向回紇借兵;但是這些遊牧民族都也沒有提出割地的要求,都只是滿足於美女錢財。這說明當時的那些遊民民族的統治能力和文化水平是很弱的。即便白送幽雲給他們,他們也不敢要。

    但是到了北宋,情況就變了。遼國治下的幽雲十六州搞一國兩制,並不比中原宋土要落後多少,也是生產力比較先進的地區。這表明遼國的統治水平在學習中原的過程中,逐步追趕上了中原的水平。

    契丹人的這種進步,宋朝方面看到沒有?很顯然,從太祖想花錢贖買就可以看出,他是看到了。硬鋼的難度很大。因此,所謂宋朝想收復幽雲,其實根本就是在製造輿論,轉移國內矛盾。並不是真正想收復幽雲。

    宋朝從宋仁宗開始,國內三冗問題嚴重。早年有范仲淹主導的慶曆新政,後來又有王安石的變法。政客之間打來打去,老百姓折騰得是苦不堪言。為了轉移注意力,讓大家不要對現狀不滿,不要罵當朝皇帝,北宋那幫人對幽雲十六州問題是反覆炒冷飯。隔一段時間就拿出來造勢,把北宋自身造成的矛盾怪罪到石敬塘頭上。把今天之現狀,怪到一個嚥氣了一百多年的人的頭上。

    然而其實大家心裡都清楚。幽雲的問題並不在於北宋開國的時候就喪失了幽雲。如果北宋強大,遼國弱,北宋自然能收復幽雲,並且還能把遼國按在地上一頓猛揍。但問題就在於,北宋自己一身的毛病沒辦法解決,軍隊也沒有戰鬥力(想要有戰鬥力就要對武將放權),拿下幽雲那是痴人說夢。

    所以,幽雲十六州到底重要不重要呢?從戰略角度來說,當然是重要的。

    但是對於北宋皇帝來說,幽雲地區的戰略價值未必就有那麼重要。因為要收復幽雲,靠北宋軍事體制之下的軍隊是不行的,必然要給武將適當的放權,讓武將自由發揮。比如北宋西軍就是如此,適當的放權後,打得西夏不要不要的。

    然而,遼國不是西夏。北宋若要收復幽雲十六州,那無異於就是跟遼國全面開戰,無異於就要給全國的武將放權。如此一來,北宋的立國政策就會受到動搖,又會出現新的內部問題。

    所以,兩害相權取其輕,宋朝皇帝寧願不拿回幽雲也不願意提高武將地位。但是皇帝又不能跟文人士大夫明說不要幽雲了,因此幽雲問題在北宋就像隔夜現飯一樣,內部有矛盾了就拿出來炒,借幽雲轉移注意力。

    後來北宋滅亡,南宋偏安江南。別說是幽雲十六州,連山東、河北、河東、關中也一起打包丟了。那個時候的宋朝文人誰還提收復幽雲十六州?能收復河北都是大功一件,結果也是在打嘴炮,根本沒有具體落實過。

  • 9 # 藤樹先生

    幽雲十六州也就是燕雲十六州,對於這個問題,咱們得先弄明白幽雲十六州在哪,幽雲十六州在現在的北京,天津,河北北部一帶,在古代,幽雲十六州涉及的地域是北方十六個軍州,從地理上來說,這些軍州位於太行山山脈附近。

    提到這些地方的地理位置,大家會自然想到什麼,從秦開始就修的長城,後續朝代不斷的修的長城,好像就是這個位置啊,為什麼呢,當然是因為自秦以來中原政權以步兵為主,北方政權以騎兵為主,不在這兒依託山河之固組織修建長城,在哪兒修呢?

    依託太行山脈,一路延伸的長城防線正好在燕雲十六州地圖境內,真不是因為巧合,而是必然,必然在哪呢,古代作戰用慣了騎兵的遊牧民族南下必然是要毀長城而入的,任何長城都會配有烽火臺,他遊牧民族由於是南下搶東西,所以不會攜帶大量工程器械,單靠人力拆長城必然很慢,加上烽火臺及時報警,邊防軍及時趕到,把遊牧民族堵回去餓死是絲毫無問題的。

    這麼險要的地方,怎麼丟的呢?是被石敬瑭給弄丟的——割讓給了契丹以換取契丹對他的支援。這件事就說來話長了:後唐莊宗李嗣源,年輕時英明神武,有了一番成就後就流連伶人,昏招迭出,最後導致眾叛親離,自己也慘死於宮廷政變之中,而他的女婿,時任幽州刺史盧龍軍節度使的石敬瑭知道後害怕自己成為新的掌權者的猜忌物件。

    於是乾脆起兵造反,石敬瑭正式起兵反唐,但擔心實力不濟,所以祈求契丹耶律德光支援,代價是割讓燕雲十六州,耶律德光一聽還有這種事情,於是立刻答應了石敬瑭的要求,得到了援助的石敬瑭於是成功消滅了後唐,建立了他自己的後晉,之後非常乾淨利落的割讓了幽雲十六州地區。

    很多人很有疑惑,那就是石敬瑭久歷軍事,不可能看不到割讓燕雲十六州之後會帶來什麼,但他依舊割讓的那麼輕易,是因為他利令智昏嗎,其實並不是,而是在燕雲被割讓前,契丹又已經拿下燕雲外圍的河套地區的城鎮,到了石敬瑭割讓燕雲十六州之前,因為多年的戰亂破壞,燕雲已經喪失了大部分的防禦職能。

    外圍的據點要麼被廢棄,要麼難以自立。也就是說,在石敬瑭時代燕雲的防禦職能已經大幅度削弱,所剩下的作用也只是憑藉尚存的關山之險和城鎮來遲滯敵軍的進攻鋒芒,為南方的支援到來爭取時間!但這也不能洗刷石敬瑭賣國的本質,這只是客觀情況,我們依舊還是要譴責石敬瑭的,石敬瑭是中國歷史上公認的大漢奸。

    ▲石敬瑭

    大漢奸石敬瑭把這塊地送出去了,也就意味著中原政權要以步兵在平原上直接對抗草原騎兵,結果可想而知,這就是為什麼宋朝一直想收回的原因,因為,這塊地方防的就是北方草原政權的襲擾,沒了這麼一個可以憑藉尚存的關山之險和城鎮來遲滯敵軍的進攻鋒芒,為南方的支援到來爭取時間的要地就好比中原北部防線被撕開了一個大口子,遊牧民族沒有任何阻礙的想南下就南下,無從防禦,使得宋朝邊防壓力極大,徒費大量養兵費用,宋朝當然因此對燕雲十六州朝思暮想啦

  • 10 # 雨霽視角

    宋朝在中國歷史上佔據著很重要的地位,從文化政治各方面對中國歷史的發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有人說宋朝的皇帝是最有骨氣的,也有人說明朝的皇帝太過迂腐,也許是受宋詞婉約的影響,宋朝總給人一種柔柔弱弱、不堪風雨的感覺。

    我們看宋朝的歷史常常會看到幽雲十六州這幾個字,小時侯很好奇,這幽雲十六州是指哪裡,為什麼它會這麼重要。

    具體十六州具體包括哪些地方。

    幽雲十六州包括燕(幽)、薊、瀛、莫、涿、檀、順、雲、儒、媯、武、新、蔚、應、寰、朔,共十六州。幽、薊、瀛、莫、涿、檀、順七州位於太行山北支的東南方,其餘的雲、儒、媯、武、新、蔚、應、寰、朔九州在太行山的西北。

    幽雲十六州相當於現在的北京、天津北部、河北北部和山西北部地區,這裡是農耕文明和北方遊牧民族的分界線。這時的地勢居高臨下,易守難攻,戰略地位非常重要,所以一直以來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這裡本來屬於中原王朝,五代十國時期,後晉的石敬瑭為了讓遼國出兵幫助他,居然把這麼重要的地方割讓給了契丹。

    本來這十六州是用來抵禦遊牧民族入侵的,結果卻拱手交到了遊牧民族的手裡,這等於把刀交到敵人手裡,和對方說,你快來殺我吧,是一個道理。

    趙匡胤剛建國時就想把幽雲十六州收回來,可是經過了幾代皇帝的努力,遼國始終控制著這個地方。

    幽雲十六州以太行山脈為界,分為山西北部和河北北部。山西北部相當於今天的大同和朔州,歷史上也叫雁北地區。東邊是華北平原,這裡一馬平川,幾乎沒有什麼阻礙,到了冬天冰面結冰以後,遼兵可以從冰上直接過來,連唯一的阻礙都不存在了。

    華北平原的這些河流,流量都非常小,遼軍在冬天從冰面上走過來,可以直接南下,直達開封。 北宋面對這樣不利的局面,只能放棄一線防禦,把兵力放在了真定、中山和河間這三個地方,但是因為這三座城池離得較遠,無法相互照應,根本起不到防禦作用。

    出於這些原因,宋朝的皇帝一直想把幽雲十六州奪回來,這已經成為他們根深蒂固的思想,幾代皇帝一心想著要把這塊肥肉奪回來,可是理想很美好,現實總是那麼骨感。

    當時幽雲十六州不是全部被遼軍控制,周世宗曾奪回莫州和瀛州,宋遼簽訂了澶淵之盟後,兩國約定以白溝河為界,這樣莫州和瀛州也就歸了北宋,所以遼國實際上只佔了十四個州,有兩個州是在宋朝手裡。

    幽雲十六州被北方遊牧民族統治了七百多年,如果當初石敬瑭稍微有點骨氣,這麼重要的地方就不會被契丹人佔領,後來的朝代也不會時常受到他們的侵擾,人民也不會總是處於戰爭之中。石敬瑭甚至稱遼國的耶律德光為“父皇帝”,成為歷史上受人唾罵的“兒皇帝”,也為後世人所不齒。

    收復幽雲十六州對於宋代以至後面的朝代來講都成了至關重要的事情,送出去容易,收回來難,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要付出血的代價。

    宋朝歷經幾代人終沒能見到幽雲十六州被收回的那一日,直到公元1367年,朱元璋命徐達、常遇春領兵滅元,才使“天道好還,中國有必伸之理;人心效順,匹夫無不報之仇”成為現實,失去了455年的幽雲十六州才重新回到了中原政權的手中。(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路)

  • 11 # 夜讀歷史

    幽雲十六州大致在今天北京、山西北部一代。山西與河北地區的地勢關係非常有意思,大致可以分為三塊,第一塊是山西北部與現在北京地區;第二塊是太原為中心的中部與河北中山、真定一代;第三塊便是山西的南部與鄴城一代。以上三組區域是對應關係,在中國戰爭史上是非常重要的三組關係,從山西進入河北基本都是按照這三條路線進行。

    自石敬瑭割讓幽雲十六州後,山西北部,也就是雁門關的北部喪失,現在的北京地區,這一線被契丹國佔領,契丹進攻宋可以從山西和河北兩個方向進軍。

    如此宋朝就出現了一個問題,山西地區需要大量兵力部署,憑藉地形勉強可以守住,而河北地區卻是個大平原,非常不利於宋朝軍隊。一單河北中部地區失手,進本上契丹的軍隊打到了北宋的家門口,畢竟戰略縱深不大。

    從後面金滅北宋來看,一路金軍攻破太原,直接俯瞰西都洛陽,另一路直接很輕鬆保衛了當時的首都開封。東西都被威脅,北宋直接被送到生死的邊緣。

    從地圖來看,山西的北部是塊盆地,盆地南部便是雁門,而這塊盆地正是從山西進入河北北部的要道。如果幽雲十六州在宋朝之手,強大的金國滅北宋就會增添非常大的難度。

  • 12 # 薩沙

    幽雲十六州就是今天山西省北部和河北省北部。

    其中,幽、薊、瀛、莫、涿、檀、順七州位於太行山以東的華北平原,雲、儒、媯、武、新、蔚、應、寰、朔九州位於太行山以西的雁北黃土高原。

    其中,雁北高原的9個州還好說,關鍵在於華北平原的7個州。

    這7個州,已經突破長城防禦線,進入河北大平原。

    其中最南端到達河北滄州,幾乎深入了今天河北省的一半,距離山東省近在咫尺。

    而從滄州河間到北宋首都開封,只有500公里。

    更倒黴的是,這一線全部是大平原,只有幾條河流是天然的障礙。

    誰都知道,契丹遼國也好,金國女真也罷,都有著強悍的騎兵。

    那麼,在華北大平原上,騎兵幾乎如若無人之境,是最容易發揮威力的地方。

    在這種平原上,騎兵只要用兵得法,擊敗數倍北宋步兵沒有難度。

    退一步說,就算騎兵打不贏,拍拍屁股高速撤退就是了,步兵也追不上。

    以往歷代王朝,都牢牢掌握幽雲十六州,將異族騎兵擋在長城之外,利用燕山山脈和太行山脈防禦。騎兵在山地作戰很不利,基本都要下馬變為步兵,優勢全失。

    然而,幽雲十六州被敵人掌握以後,敵人騎兵可以肆意南下。

    古代騎兵大部隊如果高速行軍,一天可以走50公里距離,相當驚人。

    就北宋來說,戰略縱深就沒了,首都開封實則長期處於敵人威脅下,只是極為不利的。

    同時,幽雲十六州還包括山西北部,也是歷史上遊牧民族入侵的路線之一。

    山西北部是較為複雜的山地地形,一旦突破雁門關就會進入山西一連串的盆地,山西的防禦能力大減。所以,自古以來,山西北部是敵我爭奪的焦點。一旦敵人殺入山西腹地,比如太原,山西就裡淪陷不遠了。

    而幽雲十六州讓山西北部也處於敵人控制下,北宋首都側面防禦也很容易崩潰。

    總之,幽雲十六州只要被敵人控制,北宋這個政權其實就是不穩定的,面臨著直接的軍事威脅。

    以靖康之恥,金軍兩次南下攻打北宋開封的戰役為例。在西路山西方面,宋軍依靠山地地形還能夠勉強招架,其中第一次戰役,宋軍死守太原成功,金軍久攻不克,無法繼續南下。

    但東路華北平原方面,金軍兩次南下進攻,宋軍都完全不是對手,連續潰敗,金軍推進速度很快。

    比如第二次的華北平原東路軍,金軍完顏宗望部,他們9月8日從保州(今河北省保定市)出發,到11月30日就攻破河南鄭州,15萬大軍就殺到開封城下。

    滿打滿算,這才2個多月時間,在冷兵器時代已經是神速了。

    所以,北宋有作為的統治者,不惜代價也要收復幽雲十六州。

  • 13 # 藍風破曉

    幽雲十六州的丟失,非常戲劇化,是後唐將領石敬瑭主動獻上的,不僅獻上了,還把比自己小十歲的耶律德光認成“父親”,這臉皮夠厚的。

    石敬瑭為什麼要主動獻上“十六州”呢?原因只有一個,為了活命,為了避免被小舅子李從珂殺,拉來了大遼的援軍,條件是送上“幽雲十六州”。這把耶律德光高興壞了。

    但是,送出去容易,收回來就難了。北宋、南宋前後奮鬥了三百多年(實際上南宋基本沒有希望拿回幽雲十六州),還是沒有能拿得回來。

    問題來了,幽雲十六州到底在哪裡?為什麼非得要收回來?

    幽雲十六州的所在區域

    幽雲十六州是哪十六州呢?是燕(幽)、薊、瀛、莫、涿、檀、順、雲、儒、媯、武、新、蔚、應、寰、朔,共十六州。

    幽、薊、瀛、莫、涿、檀、順七州位於太行山北支的東南方,其餘的雲、儒、媯、武、新、蔚、應、寰、朔九州在太行山的西北。

    看起來有點“晃眼”,太多了。簡單說,“幽雲十六州”就是如今的山西北部,河北北部,北京,天津北部。

    為何北宋一直想要收復這個地方

    不是非要收復,而是幽雲十六州太重要了。

    幽雲十六州從南到北有二百公里,東西有六百公里,這是一個扁平的地帶。

    整個十二萬平方公里(日本國土面積的三分之一)的土地,讓石敬瑭送給了他認的老子,連同土地上的百姓,也一併送了。但是,石敬瑭是舒服了,當了後晉皇帝,享受齊天之福。可是,中原大地的危險卻大大增加,因為沒有了長城這個屏障,契丹鐵騎一馬平川五百里,再沒有一個阻礙。

    自從耶律德光得了幽雲十六州,估計晚上睡覺都能笑醒。他手下的人,在周邊“打草谷”也打得不亦樂乎。

    (石敬瑭)

    但是人心總是被“貪慾控制”,石敬瑭死後,其侄子石重貴繼位。石敬瑭是給人家當了兒子,但石重貴卻不願意給別人當“孫子”。於是,耶律德光火了,派大軍前來征戰,很快開封就被拿下,河南河北都落入到了大遼手裡。

    從耶律德光快速拿下開封來看,幽雲十六州很重要,能被契丹輕鬆拿下,這說明北邊風險太大了。

    耶律德光死後,劉知遠帶人進了開封城,收復了河南河北,但北方的“強盜”大遼依舊虎視眈眈。後周時,郭威把大遼當成了最大的威脅。但,行動利落的還是柴榮,他接了郭威的班後,勵精圖治,在生命後期把收復幽雲十六州當成了最重要的事情。

    結果是,柴榮帶人收了三關三州,但柴榮突然身體欠佳,不得已退兵。再後來,趙匡胤有意收復幽雲十六州,但提前掛了,沒有成行。而趙光義在晚年時,也努力想要收復幽雲十六州,但還是未遂。

    (柴榮)

    趙匡胤和趙光義之後,宋朝的皇帝們很難進行北伐了。宋真宗時期,面對南下大遼的瘋狂,宋朝無奈簽訂了“澶淵之盟”。

    宋徽宗時,金國和大宋一起約定滅遼(海上之盟),大宋合作的條件是拿回幽雲十六州。大遼終於被滅了,但金國變卦了,前期假裝給了七個州,後期又厚著臉皮南下進攻宋,拿走了給的七個州,同時攻克開封府,徽、欽二帝被俘虜,拉開了恥辱的一幕。

    從此之後,大宋一朝,幽雲十六州再也沒回得來,一個州都沒能回來。

    綜合來說,幽雲十六州是個特別重要的地方,丟了它,就等於放棄了長城,撤了最後的屏障,危險重重。

  • 14 # 小約翰

    幽雲十六州,指的是現在的河北北部,山西北部,以及北京天津一帶。雖然說起來是幽雲十六州,但實際上十四個州掌握在遼國手裡,兩個周掌握在宋朝手裡,幽雲十六州並沒有完全被遼國佔據。

    但是遼國佔據的十四個州是對北宋最為重要的。

    幽雲十六州的丟失,責任並不在北宋,而是在五代十國時期後晉的皇帝石敬瑭,石敬瑭是有名的兒皇帝,他當時為了和後唐末帝李從珂交戰,向當時的遼國皇帝耶律德光借兵。借兵的條件,一是稱臣稱子,向比自己小十歲的耶律德光稱子,第二個條件就是割讓北方的幽雲十六州給遼國。

    稱自己是別人的兒子,這無所謂,只不過是石敬塘自己不要臉而已,但是,把幽雲十六州割讓給遼國,可是結結實實的把後人給坑了一把。

    為什麼呢?因為幽雲十六州的地理位置實在是太重要。

    眾所周知,我國古代的中原王朝,之所以在平原上經常打不過北方的遊牧民族,主要的原因就是遊牧民族有馬,而我們沒有。在平原上,騎兵對步兵擁有巨大的優勢,哪怕步兵再精銳面對著遊牧民族的騎兵,也會經常陷入被動。

    那麼中原王朝靠什麼來防禦北方遊牧民族呢?

    答案是長城,從秦始皇時期,中原王朝就想到了,修築長城來抵禦北方遊牧民族。透過長城,中國人將北方的山脈連線到了一起,把一切的平原用長城封堵。遊牧民族的馬,因為長城的阻擋而無法輕易的南下。雖然遊牧民族在歷史上也多次突破長城進入中原,但是總體上因為有長城的存在,遊牧民族南下的次數大大減少了。

    但是幽雲十六州正好囊括了大半個長城防線。

    整個的燕山山脈和山西北部,全部囊括在了幽雲十六州里。沒有了長城防線的北宋,不得不在平原上抵擋遼國的騎兵。

    沒有了長城的宋朝,直接放棄了邊境線上的防禦,而將兵力集結在距離邊境線百餘里的三座城堡內,但是,對於這些城堡,其實也只是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騎兵完全可以對這些堡壘圍而不打,越過這些堡壘直接進攻開封。而事實上,歷史上遼國南侵和金朝滅宋,都是走的這條路線——饒過城堡,直插開封。

    歷史上,金軍南侵時,從河北保定出發,八十多天騎兵就衝到了開封城下。宋朝甚至沒有進行完全的戰爭動員,就直接在首都見到了敵人。如果宋朝擁有長城防線的話,情況會好很多。

    可惜的是,宋朝歷史上沒有過幾個有種的皇帝。宋太祖有收復燕雲的計劃,沒來得及實施就駕崩了。宋太宗倒是打過兩次,跟遼國正面衝突,但是都被打的大敗。此後一百多年裡,宋朝就從來沒想過透過戰爭拿回幽雲十六州。直到宋徽宗時期,才藉著金國人的手花大錢買回了幽雲十六州,可惜僅僅兩年之後,北宋就亡了。

    唉~

  • 15 # 漩渦鳴人yy

    幽雲16州的位置大致是在山西北部,河北北部,然後再連線到北京,天津這樣一整塊的地區,這個地區由於是古代長城到平原地區的一大塊的交界處,是古代用來防禦遊牧民族的一塊兒戰略緩衝地帶,所以這個地方格外重要。

    其實幽雲16州,它本身的地理位置是由長城來決定的,大家都知道古代長城是農耕文明和遊牧民族之間的分界線,而長城修建的地方,那也不是隨便亂選地址,每一處長城修建的地方都可以用險峻來形容,由於其地理位置的險要,所以才能夠做到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真正的能夠防禦遊牧民族。

    因此,古代的長城防線,一直都是農耕文明必須要關注的一件事情,你跟文明用來抵禦遊牧民族的一個重要手段,但是這個重要的手段在北宋出現了紕漏,為什麼幽雲16州聯通長城防線一同拱手讓給了契丹人,這件事情可以說讓當時的北宋皇帝感到十分頭疼,透過柴榮,還有趙匡胤的努力,拿下了幽雲16州之中的其中兩個州,但是對於北宋來講,這只是杯水車薪,尤其是在河北北部的這一段區域內部,一單人可以透過自己控制的幽雲16州之中的其中幾個州,直接發兵,衝擊一望無際的大平原,北宋連防禦都沒有辦法防禦。

    有人會說為什麼不直接在修一道長城呢?首先第一點,長城的目標太明顯,一旦契丹人發現你在修建長城,他是不會遂你的願的,他會不斷地派出自己的騎兵部隊騷擾你讓你的長城無法建立起來,而且勞民傷財,當然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在這個地方是存在著多條支流河,河流的,長城的建立,遇到這些河流,那是需要避開或者是直接不能建。

    這樣的話,造成一個結果,如果說契丹人的騎兵一直充到你的開封府,你是根本就連反應的時間都沒有,在這之後靖康之恥中,女真人更是直接瀕臨開封府,把兩個皇帝一起打包帶進了帶回的北方,嚇得宋高宗,趙構根本就不敢回到北方,重蹈這一覆轍。

    所以如果想要保證北方地區的安寧,就必須得拿下幽雲16州,重新奪回長城防線。

    曾經有這樣一句話,失去了幽雲16州,中原再無天險可守!也正是因為如此,北宋它的滅亡才顯得如此戲劇性。

  • 16 # 歷史就在那裡

    幽雲十六州這個地方一直是宋人的夢魘,為了收復它,宋太宗蒙受不白之痛,宋神宗駕崩時依然死不瞑目,徽、欽二帝更因它在北疆孤獨的死去。幽雲十六州的痛失其實和北宋沒什麼關係。

    起因是後唐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和皇帝李從珂不和,李從珂派大軍討伐石敬瑭。石敬瑭自知不敵,便派人向遼國乞援。在給遼人的書信中,他主動提出,事成之後以幽雲十六州報之,並恬不知恥的要拜小他十歲的耶律德光為父皇。

    其心腹大將劉知遠認為條件太無恥,曾勸誡他:稱臣可矣,以父事之太過,厚以金帛賄之,自足致兵,不必許其田,恐異日大為中國之患,悔之無及。

    事實證明,劉知遠的擔憂不無道理。但石敬瑭為了做皇帝,執意這般作為。而遼國皇帝耶律德光對於這份遠道而來的大禮以及素未蒙面的乾兒子極為高興,親率大軍南下救援。最終,在石敬瑭和遼人的夾擊下後唐滅亡。石敬瑭在耶律德光的冊封下進帝位,建立後晉,並履行前約,事之如父,又將幽雲十六州交付遼人。幽雲十六州失去後,漢人無時無刻不想將它收回來。

    有五代第一明君之稱的後周世宗柴榮曾北伐以圖光復。因當時幽雲分出去也不算太長,當地官民聞天兵將至,無不開城以迎。但在形勢一片大好之際,柴榮卻病故了,北伐軍也不得不回撤。

    這是後周對收復幽雲十六州的一次嘗試。宋代周以後,柴榮未完成的事業自然落在了宋人身上。

    太平興國四年,宋太宗趙光義攜滅北漢之威北伐遼國。前期宋軍一度勢如破竹,但很快便在燕京城下敗北,在前方督戰的趙光義還因此中箭受傷,躺在驢車上倉惶。

    七年後,痛定思痛的趙光義捲土重來,派二十萬大軍分三路北上,然開局雖氣勢洶洶最後依然逃不過慘淡收場的結局。

    而趙光義之後,宋朝皇帝都是長於深宮婦人之手,雖有心北伐卻也是力不從心,然祖宗遺命不敢忘。

    宋神宗趙頊是太祖太宗之後,北宋皇帝少有的雄主。他登基後任用王安石變法,又啟用王韶為將對吐蕃、羌人用兵,拓地千里。但還等不及北上收復幽雲,神宗便駕崩西去了,臨終之時留下遺訓,收復幽雲十六州者可封王。

    等到了北宋末年,宋人終於等來了一個收復幽雲十六州的“良機”。

    女真人在更北的地方崛起,燕人馬植從北方歸來,向宋徽宗獻上“聯金滅遼”之策。此時遼宋已百年不知兵戈,但面對收復燕雲十六州的萬古功業,宋徽宗陷入其中無法自拔,欣然同意與金人訂立盟約。宋金南北夾擊,北方戰事一片大好,然而南邊,已是強弩之末的遼軍居然打得宋軍丟盔棄甲。後還是在友軍的幫扶下,宋人收復了幽雲故地,只是為此付出了大量財帛,金人擄掠一番後只留給宋人一個空空幽雲。

    此時的北宋疆域達到了本朝鼎盛。但僅僅兩年不到,金人背盟,又重新佔領了幽雲十六州,並一路向南打下了宋都汴梁,北宋皇族除趙構一人外盡數被擄。

    唉!綿羊與老虎合謀以圖豺狼,結果已是不言而喻,北宋的幽雲夢自此也完全終結了。北宋勞心勞力的想要收復幽雲十六州,除了想要恢復傳統漢家疆域,以正自己中原正統王朝的聲勢外,還因為這個地方地理位置實在太過重要。

    幽雲十六州地勢北高而南低,易守不易攻,而且歷代修築的長城都是沿地形之勢依山而建,只是這本該用來抵禦北方遊牧民族的長城卻盡數陷入敵境,宋朝的防禦工事不得不南撤數百里。但幽雲一過一馬平川,很適合北方大股騎兵衝鋒,宋人面對北朝南侵,幾乎無法組織有效的防禦。

    除此之外,南船北馬,漢族傳統的養馬地盡在北疆,致使宋人軍中極度缺馬,而以步兵對抗騎兵,註定宋朝自保稍有餘,進取則完全不成。

  • 17 # 傅斯鴻

    幽雲十六州,又稱燕雲十六州。這個地方一直以來都是中原王朝的北方重鎮。漢武帝徵匈奴,李世民徵突厥都是從這一地區向北進入草原大漠的。所以歷代王朝都把長城修建在這一地帶。這不僅是中原地區與北方草原的分界線,同時也是蒙古高原與華北平原的分界線。

    那麼幽雲十六州到底是那些地方呢?幽州是今北京,順州是今北京順義,儒州是今北京延慶,檀州是今北京密雲,薊州是今天津薊縣,涿州是今河北涿州,瀛州是今河北河間,莫州是今河北任丘北,新州是今河北涿鹿,媯州是今河北懷來,武州是今河北宣化, 蔚州是今河北蔚縣, 應州是今山西應縣,寰州是今山西朔州東,朔州是今山西朔州,雲州:今山西大同。

    北宋王朝之所以想要收復這個地方的主要原因是,失去了這一地區,北宋幾乎無險可守。遼國人只要一發兵,就可以由華北平原長驅直入到黃河北岸。另外這一地區自古是中原王朝的版圖,是周天子分封之地,一個統一王朝如果沒有這塊地方,那都不能叫大一統。更何況北宋還失去了河西走廊。

    但是,這一地區之所以被遼國人佔領,主要是兒皇帝石敬瑭想借助契丹的勢力來推翻後唐。當然,石敬瑭其實也是做了一個順水人情,因為早在唐末,燕王劉守光就把這塊地方劃入了契丹的勢力範圍。石敬瑭一看,反正我也管不了,乾脆送給你換個大腿抱抱。

    等到北宋王朝建立,宋太祖趙匡胤都已經仙去了,繼位的宋太宗趙光義滅掉了五代十國中最後一個小朝廷北漢,想以滅北漢的餘威統一中原,沒想到高梁河(今北京西直門附近)一戰被遼軍打得全軍覆沒,太宗皇帝身中三箭,坐牛車逃離戰場。這對於整個北宋王朝來說都是莫大的恥辱,所以北宋皇帝一有想法,就想著報仇雪恥。

  • 18 # 世界歷史唯物觀

    幽雲十六州大概分佈在長城一線,主要分佈在山西的北部以及河北的北部等地,包括現在的北京和天津的一部分。

    這十六州分別包括燕(幽)、薊、莫、朔、涿、檀、順、瀛、雲、媯、武、新、儒、蔚、應、寰。

    其中雲、武、新、儒、蔚、應、寰、媯、朔九州在太行山的西北。而幽、順、瀛、莫。、涿、檀、薊七州則位於太行山北支的東南方。

    這裡的地勢較高,從幽雲地區往南便是一馬平川的平原,這樣的地形有利於遊牧騎兵展開進攻。所以一但遊牧民族的騎兵越過幽雲十六州。

    那麼中原王朝又沒有足夠強大的騎兵與之對抗,只剩下不夠強大的步兵在平原地區成為騎兵砍殺的移動活靶子。

    正是因為如此,這裡所具有的戰略軍事價值就不言而喻了。自從石敬瑭將幽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以後。

    這一片高地一直沒有真正的被中原政權所完全掌控,這就像達摩克斯之劍一樣高懸在中原政權的頭上。

    幽雲十六州一日沒有完全收復,那麼中原政權便一日不得安寧。

    而北宋相對於南宋來講還是具有相當積極的政治主動性,明白幽雲十六州對於穩定政權防範遊牧民族的入侵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

    所以北宋一直在針對收復幽雲十六州進行有策略性的戰爭,北宋一方面是出於維護當時社會穩定的作用需要奪取全部的幽雲十六州。

    一方面為了後世的安全,需要解決這個遺留了百年之久的巨大毒瘤。

    其次,一但北宋重新奪回了幽雲十六州也可以憑藉這一巨大的功勞而被後世所銘記,正所謂可以青史留名!

    因為燕雲地區一直都是中原王朝的疆域,算是失地一般。稍微有些能力的君主,都渴望能夠收復失地。

    且漢族一直都視燕雲十六州為華夷的邊界線,從秦始皇修築長城北擊匈奴開始,燕雲地區被賦予了更深的政治意義。

    就像後世的明朝,為何打下燕京,就宣告光復了中原正統?其實就是燕雲地區特有的政治意味。

  • 19 # 魏青衣

    當初宋太宗將整個中原以南全部統一,只有幽雲十六州遲遲奪不回來,幽雲十六州還是五代十國的時候,石敬瑭親自送給遼國之人的。

    當年為了取得遼國人的幫助,石敬瑭將幽雲十六州割讓了出去,從此幽雲十六州再也無法奪回,大宋花費了四百年,等大宋亡國以後,幽雲十六州都沒有收復,過了兩個朝代,到了大明王朝,幽雲十六州才最終回到了漢族人手中。

    幽雲十六州是如今的北京,天津北部,此外還有山西北部河北北部。

    幽雲十六州包括燕(幽)、薊、瀛、莫、涿、檀、順、雲、儒、媯、武、新、蔚、應、寰、朔,共計一十六州。

    這一十六州可不是普通地帶,這是北宋的北方屏障,沒有了北方屏障,北宋自然難以抵擋北方少數民族。

    而又因為南方主要是大片農耕之地,只有北方才能產出作戰用的戰馬,失去了這一十六州,也意味著北宋在騎兵上始終難有建樹。

    當然了,北宋失去這一十六州以後,因為丟失這一片地區僅僅被威脅了一百六十年,遠沒有達到四百年那麼久,這主要是因為北宋那時候已經滅亡了,南宋領土距離幽雲十六州較遠,並沒有經受太多來自幽雲十六州的威脅。

    北宋人到死都在想著收復幽雲十六州之事,當年宋太宗繼承了兄長的皇位,沒過多久就發動了北伐戰爭。

    趙光義派遣了二十萬大軍前往北方打算趁著遼國新君初立的機會將整個幽雲十六州奪回來,二十萬大軍氣勢洶洶,兵分三路,趙光義計劃的很好,看似三路大軍分兵之下,遼國決計沒有機會翻盤。

    趙光義為了防止手下大將擁兵自立,將軍隊的所有權力完全剝奪,雖說軍隊的領袖是將領,但軍隊執行的命令卻是直接出自趙光義,三路大軍雖然勢大,但又因為太過死板,面對遼國大軍沒有靈活應變的能力,最終導致了二十萬大軍兵敗之事。

    或許大宋將整個幽雲十六州奪回去就只有那一次機會,趙光義失敗以後,後世的大宋,雖然經濟十分發達,商業繁榮異常,但戰鬥力卻越來越差,雖然這主要是因為大宋推行抑武揚文的策略,但這跟丟掉幽雲十六州絕對也是有大關係的。

    幽雲十六州是大宋北方的天然屏障,還是大宋馬匹的來援,丟去了這裡,讓大宋軍隊戰鬥力直線下降,大宋為了奪回幽雲十六州,更是兩度引狼入室,先後將金國與蒙古國聯盟,最終卻是吃盡了苦頭。

  • 20 # 玄坤文史

    幽雲十六州的重要地理位置

    幽雲十六州也被稱為燕雲十六州,在《北宋地理志》的記載中就是燕雲,這十六州是指燕(幽)、薊、瀛、莫、涿、檀、順、雲、儒、媯、武、新、蔚、應、寰、朔十六州,在今天大概就是太行山一帶,按地理位置來說,今天北京,大同,保定等城市都在幽雲十六州的範圍內。

    雖然在我們今天看來,這裡並不是中國的東北地區,但是在宋朝時期,這裡卻是將中原和北方遊牧民族,隔離開的天然屏障,幽雲十六州沿著太行山脈,形成了居高領下的地勢,收回幽雲十六州,能夠很大程度上提高宋朝在北方的防禦能力,但是也很明顯,要收復幽雲十六州,同樣也是需要強大的軍事力量做支撐的。所以一直到了大宋滅亡,幽雲十六州始終沒能收復回來。

    幽雲十六州是怎麼丟的?

    說道燕雲十六州統治權的丟失,不得不說唐朝滅亡之後的五代十國時期,李存勖建立後唐,他手下有一員大將叫石敬瑭,是河東節度使,在李存勖死後,後唐短短八年時間換了七個皇帝,直到李從珂繼位,因為之前動盪了很久,所以石敬瑭在這期間,不斷的擴大著自己的勢力,影響範圍,李從珂繼位之後,就對石敬瑭產生了猜疑,於是石敬瑭就起兵叛變,但是不料李從珂早有準備,石敬瑭叛變之後,叛軍節節敗退。

    石敬瑭只得向契丹人求援,他認契丹首領為父,接受契丹的冊封,並對契丹首領許諾,若契丹首領能幫助石敬瑭滅了後唐,扶持他建立後晉,那麼就將燕雲十六州作為報酬,獻給契丹首領,於是契丹大軍南下進攻後唐,洛陽城破,李從珂抱著傳國玉璽自焚,後唐滅亡,之後石敬瑭在契丹的幫助下建立了後晉,當起了兒皇帝,他也如約將燕雲十六州送給了契丹首領,後來契丹建遼,燕雲十六州也就在遼國統治之下了。

    五代十國至宋朝,中原王朝數次出征,想要收復燕雲十六州

    從石敬瑭把燕雲十六州拱手相讓之後,中原王朝就失去了一道天然屏障,這就相當於在宋朝時期,整個國家北方的大門始終是敞開著的,所以後來宋朝不論是遼國,還是金國,或是之後的蒙古帝國,入侵中原如入無人之境,是有地理環境的原因的,當然和宋朝重文輕武,朝政腐敗也是有關係的。

    在公元951年,周太祖郭威滅後漢建立了後周,不久後周世宗柴榮繼位,他相繼討伐了北漢,南唐,公元595年,柴榮率大軍討伐遼國,收復了幽雲十六州中的瀛、莫、應三州,但是不久柴榮重病,大軍不得不班師回朝,柴榮駕崩後,趙匡胤陳橋兵變,北宋建立。

    趙匡胤見打不贏遼國,於是開始攢錢,打算花錢把領土買回來,趙匡胤死後,弟弟趙光義繼位,他直接率兵進攻幽州,在戰鬥中趙光義中箭,宋軍大敗,雙方進入了相持階段。後來宋金定下了"海上之盟",滅了遼之後,完顏阿骨打將燕京、涿州、易州、檀州、順州、景州、薊州歸還北宋,但是不久後金兵南下,燕京等地再次丟失。到了南宋時期,宋軍再無實力組織像樣的反攻收復失地,多以防守代替進攻。

    結語

    金國滅北宋之後,將燕京(幽州)定為國都,在成吉思汗的鐵騎之下,金國被滅,燕雲十六州也就被蒙古帝國佔領,之後成為元朝的一部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會因為窮而恨父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