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秦孝公實施商鞅變法,讓秦國驟然強大。而趙武靈王自己創造了胡服騎射,也讓趙國一舉成為唯一可以抗衡秦國的北方強國。如果把這兩位英雄橫向對此,哪一個更強呢?
24
回覆列表
  • 1 # 小龍女5505

    趙武靈王變法改革,壯大了趙國國威實力,可惜一代霸主因權力之爭淒涼而死,王者的悲哀。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強大了秦國,為將來自己曾孫秦始皇滅掉六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兩位相比秦孝公更強大一些。

  • 2 # 胡瑞嵐298

    秦孝公的商鞅變法,改變了秦國舊體制,以軍功封侯造就了冷漠、殘酷的秦國將兵;趙武靈王的胡服射騎,改變了趙軍笨重軍事體制,以匈奴靈活的軍事騎兵代替了慢速的趙國將兵!兩人並駕齊驅

  • 3 # 劉文廣

    秦孝公上位後,為了給秦國尋求一位變法人士,在全社會,廣發求賢令。身在魏國的公孫鞅知道後,便前往秦國,準備大展身手。到秦國後,有人引薦了公孫鞅,秦孝認為公孫鞅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變法人士,便任命他為左庶長,開展變法運動。商鞅鼓勵百姓大量開墾荒地,保障糧食作物的生產;除此之外,廢除了井田制,並且將土地買賣合法化。這樣一來,提高了百姓們種植糧食的積極性。在軍事上,商鞅實行獎勵軍功的做法,在秦國軍隊中實行考核法,所謂考核法就是對軍隊裡面計程車兵進行戰功方面的考核,對於屢立戰功的優秀者會給予獎勵,大大地提高了軍隊作戰能力。

    透過商鞅變法,秦國擺脫了積貧積弱的狀態,逐步走上了富國強兵之路。商鞅變法在秦國得到了認可,改革成果的顯著,讓秦孝公更加肯定商鞅的才幹。商鞅的兩次變法提高了秦國的戰鬥能力,秦孝公派遣秦國軍隊和魏國開展,秦軍在河西之戰中,大獲全勝。秦孝公認為此事商鞅功不可沒,隨後,秦孝公封了15城邑給商鞅,以示對他的誇讚。

    武靈王趙雍於公元前325年登上趙國國君寶座,他繼位後重用老臣肥義,與魏、韓、燕、中山五國互尊為王,穩定了趙國局勢。面對各國紛紛改革圖強的現狀,趙武靈王把“改革則國興,不改革則國亡”當作自己執政的綱領,立志要將趙國變成諸侯中數一數二的強國。

    趙國與秦國是鄰邦,面對秦國的擴張勢頭,趙國首當其衝,時刻感受到強秦的威脅。公元前318年,山東五國合縱攻秦,被秦打敗;次年韓、趙、魏三國聯軍再次進攻秦國,又被秦國在修魚擊敗,趙國損失八萬將士,並蠶食了趙國的中都和西陽兩郡。面對越來越惡劣的生存環境,趙武靈王提出了以“胡服騎射”為主要內容的改革方案。

    什麼是胡服?胡服就是少數民族同胞穿的衣服。趙國北方就是與林胡、樓煩、東胡等北方遊牧民族的聚居地,這些少數民族同胞穿著窄袖短襖,既利於生活起居,更利於狩獵作戰。少數民族軍隊作戰以騎兵、弓箭為主,與中原的兵車、長矛相比,具有更大的靈活機動性。因此這些機動性極強的騎兵馳騁疆場,肯定比中原的兵車加步兵的組合更加先進和科學。當時的傳統思維認為胡人是夷狄,是落後的,向他們學習是恥辱。趙武靈王認為:“服只是為便用,禮只是為便事,鄉有異服用隨之變,事有異禮俗隨之變。只要可以利民便事,不必過於拘泥禮法。衣服的形制只是用來使普通百姓整齊劃一,並不是判斷賢與不肖的標準。目前趙國是強敵壓境,只有建立一支利於作戰的強大軍隊,才能保證國家的安寧。”趙國遂“變服騎射以備燕、三胡‘秦、韓之邊”,將騎兵當作主力部隊來建設。《趙世家》記載,趙武靈王親自示範,“吾將胡服騎射以教百姓”,並且在原陽建立了騎兵培訓基地,號為“騎邑”。他經常親自率領趙國的新型騎兵,到趙國邊境巡視,並與中山國一試身手,檢驗騎兵的作戰能力,也為改革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武靈王的改革,拉近了趙人、胡人心理上的距離,胡人開始從感情上親近趙人。趙國改革後,北方的林胡王主動獻給趙國駿馬,樓煩族歸順趙國,大大的加強了趙國的騎兵力量。《戰國策》記載,趙武靈王滅掉中山國後,“山東之國,強莫如趙。中山之地方五百里,趙獨擅之,功成名立利附,天下莫能害!”,趙國從此南北連成一片,國力大增,這都是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改革所獲取的巨大成就。

    趙國北部與許多少數民族政權相鄰,這些少數民族政權經常南下侵擾中原各國,給各國特別是地理位置偏北的趙國帶來嚴重的損失。為了防止北方少數民族的入侵,趙武靈王修建了防禦性的趙長城。趙長城起自代地,經河北插入內蒙,全為夯土而成,寬一丈左右,高一丈五以上,依山而建,號為“雲中城”。趙長城連綿千里,防止了北方少數民族對趙國經濟的破壞,後人評價趙國修長城乃是史上一大創舉,“英雄莫過武靈王”成為趙武靈王的標籤。

    這時期的趙國是戰國七雄中實力最強的。而秦國能與趙國抗衡嗎?不能。因為秦國的國王廢立趙國都能插一手。秦武王因舉鼎受傷而死,沒有子嗣,弟弟們爭力,導致三年內亂。最後宣太后戰勝惠文後,欲立次子涇陽君公子芾為新的秦王,而趙武靈王不同意,決定立在燕國為質的宣太后的長子公子稷為新秦王。並派使者通知樓緩,讓樓緩告訴宣太后,連商量的餘地都沒有,同時令趙固入燕迎立公子稷。如果宣太后不同意趙武靈王的意見,一場惡戰又將開始,秦國自知打不過,宣太后被迫不得已,只有同意趙武靈王的意見,立公子稷為新的秦王,這就是秦昭襄王。趙武靈王還脅迫秦國任命樓緩為秦相,以便為趙國謀得更多的利益。由此可見趙國的強大勢力。

    是故把秦孝公和趙武靈王橫向對比,畢竟秦孝公時期才使秦國從積貧羸弱中開始扭轉強大、還沒有到縱橫捭闔階段 ,而趙武靈王時期趙國國力本雄厚,再加上“胡服騎射”變法使當時的趙國國力達到最強盛時期。所以秦孝公和趙武靈王相比是趙武靈王更強一些。甚至後來趙武靈王被梁啟超先生稱為“黃帝以後第一偉人”,為“稍足歷史之光”的四位帝王之一(其他三個是秦始皇、漢武帝、宋武帝)。

  • 4 # 小楊品史

    倘若把戰國的那些國君,按能力排個名次的話,秦孝公、趙武靈王都能進入前五:秦孝公任用商鞅進行變法,經過短短的二十幾年,秦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趙武靈王時期開啟“胡服騎射”改革,趙國的國力也有了突飛猛進的變化,戰國中後期趙國能和秦國相抗衡,功績最大的非趙武靈王莫屬。

    如果非要比個高低的話,我認為秦孝公要更勝一籌,理由如下:

    一、在變法圖強方面,秦孝公的意志更強烈

    秦孝公剛剛上位,就頒發了聞名天下的《招賢令》,其變法求強的意志極其強烈;變法期間,以甘龍為首的老世家貴族,明裡暗裡動了不少手腳,但都沒有動搖秦孝公的決心,一直默默在身後支援商鞅;太子嬴駟犯法、弟弟公子虔犯法,秦孝公不留私情,鐵腕護法。

    公元前326年,趙武靈王坐上了君位,直到公元前307年,上位近20年的趙武靈王才開始變法,說明他在變法意志方面比秦孝公要弱得多;公元前299年,正當盛年的趙武靈王將君位傳給了年僅10歲的趙何,以至於國家大權落到了公子成、李兌手裡,簡直兒戲;之後更是昏聵透頂,打算將趙國一分為二,倘若他真這樣做了,趙國恐怕很快就被其他諸侯生吞活剝了。

    二、政治手腕上,秦孝公比趙武靈王要高明得多

    經過和商鞅深入溝通後,秦孝公就決定讓他主持變法了,但是秦孝公並沒有直接下命令,而是讓商鞅和群臣辯論,以理服人。

    趙武靈王也決定變法,在取得了肥義的同意後,直接讓下人給公子成送了一套胡服,讓他穿上上朝,給群臣作表率,公子成很不滿,直接就拒絕了;後來趙武靈王屈駕到公子成府上,以國君的權威,強制讓他穿胡服,公子成表面上服從,但內心一直有牴觸。公子成是趙武靈王的叔叔,位高權重,趙武靈王採用簡單粗暴的方法,為後來的悲劇埋下了禍根。

    三、生活作風上,秦孝公甩趙武靈王八條街

    生活作風上,秦孝公沒有什麼緋聞,當然了肯定不止一個老婆,因為嬴駟是嫡子,樗裡疾是庶子,但是他沒有在女人上栽跟頭。

    趙武靈王的原配夫人是南韓國君的女兒,生下了公子章,趙武靈王立公子章為太子;後來得到了美女吳娃,為他生下了公子何,吳娃紅顏薄命,臨終前請求趙武靈王立公子何為太子,他答應了。

    公子章沒犯啥錯,太子之位被廢了,心裡很是不服氣;趙武靈王內心也很糾結,打算拉公子章一把,讓他做代王,這無形中助長了公子章的野心,直接導致了沙丘事變的爆發。

    四、後代培養上,秦孝公更是完勝

    秦孝公有兩個兒子:嬴駟和樗裡疾。嬴駟就是秦惠文王,他在位期間,徹底收復了河西失地,還跨過黃河,侵入魏國河東;攻佔巴蜀、佔領漢中,秦國領土擴大3倍;丹陽之戰,解決了楚國的威脅。樗裡疾也不差,是哥哥嬴駟的得力助手,修魚之戰中,斬首韓魏聯軍8萬,丹陽之戰中,配合魏章打敗楚軍。兄弟倆一輩子精誠團結,毫無齷齪。

    趙武靈王的後代就差遠了。先是公子章,沙丘事變敗後被殺;趙何早期被公子成、李兌架空,當了幾年傀儡。趙豹眼光倒是高明,可惜沒啥作為,關鍵時候說不上話;平原君趙勝倒是聲名遠播,可惜眼光有限,他們倆眼睜睜地看著45萬趙國健兒在長平被秦軍屠殺。

    趙勝、趙豹根本沒法和樗裡疾比,趙何也比嬴駟差遠了。

    綜上所述,秦孝公明顯要比趙武靈王強得多。

  • 5 # 雕哥冷知識

    就商鞅變法和胡服騎射來比,難說這兩個帝王孰強孰弱,

    但單就胡服騎射和商鞅變法來講,商鞅變法看起來更有遠見也更全面

    商鞅變法主要做了廢井田、重農桑、獎軍功、統一度量和建立郡縣等一系列改革。

    涵蓋了軍事政治農業工商等,不僅讓秦國變成了軍事強國,而且也讓秦國變得更穩固更富足。

    而胡服騎射更多的是對趙國的軍事實力有了顯著的提升,但是自古以來打仗都是要看你的軟實力的。

    不僅要有兵有槍,還得有錢有糧《核戰除外》,反正就這樣,自己判斷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世界上最硬的東西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