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電競小局

    最好是聯絡個俱樂部,讓他去觀摩一個星期那些二線隊員的生活,然後他就知道學習還是自己的長處。在電競職業道路上,他還是個小學生,拿世界冠軍是比高考還難的征程。

  • 2 # Mrjoney

    如果沒有天賦,那就不要想了,電競真的很看天賦,因為電競吃年輕飯,你努力一年可能也抵不上人家努力幾個月,所以要看天賦。

    就算有天賦,那也要等機會,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上場比賽的,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在賽場操作起來的,不是每個人就能像Theshy等人一樣。

  • 3 # 北海有峰

    高二因為遊戲休過學,後來這些年在多款遊戲內達到前10%的水準,算是老骨灰了,給一個過來人的建議吧:

    我覺得這樣的情況,最好的辦法就是休學一年去追求電競。

    以職業競技為目標去體會電競行業的真實面貌,認清電競並不是一條捷徑,認清“玩著遊戲就能名利雙收”背後的陷阱與代價。

    如果一年時間內能獲取進俱樂部的資格,同時能接受這種把遊戲當工作的生活,仍然對電競夢充滿熱情,那就可以繼續下去。隨著經濟的發展,電競跟娛樂行業都只會逐漸上升,有職業水平的人僅要求活得滋潤是不難的。萬一他是個冠軍胚子,也不至於被埋沒,畢竟電競冠軍也越來越值錢,在新生代裡也越來越有影響力。

    如果自己放棄了,一年的時間也只當復讀了,弟弟會更加理智地看待學業作為人生基礎的重要性,也會開始對遊戲產生抗體。一個人擁有主觀自律與學習興趣很重要,否則大機率會一直渾渾噩噩,書也沒讀好,遊戲也沒玩好,兩件事都後悔。

    本人親歷的故事可以作為參考:

    我從小喜歡打遊戲,從小霸王到街機到網咖,因為平時家教嚴,學習壓力大,所以玩遊戲的機會特別少,對遊戲就特別有渴望。不過小學初中家裡管得嚴,只能週末假期玩一玩,所以成績一直是第一名。

    高一的時候,我是重點高中的年級第三,那時候接觸了魔獸爭霸,一發不可收拾。由於離家較遠租房住沒人管,所以經常出去通宵,白天不是睡覺就是思考遊戲怎麼玩,還要談戀愛、看小說、混學校,成績下降得厲害,但是我自己沒覺得難過,因為從小在學習上受到的稱讚和羨慕已經夠多了,那時候覺得在玩樂上證明自己更顯牛逼,再說這些本來就比讀書要舒服嘛。

    等到高二上學期讀完,成績已經掉到了年級600多(2000多人的學校),完全靠著以前的紮實底子得的分。我自己之前還比較樂觀自信,覺得玩一玩,再花兩三個學期努力也能考個名牌,這時候也有點慌了,家長也追問起來了,所以下學期決心戒遊戲,但是還是定力不夠,老想著遊戲裡的精彩世界和朋友,想著怎樣才能玩得更厲害。我是個學習態度很誠實的人,不愛裝模作樣,讀書就會認真讀書,如果效率低的話我就讀不下去。因此我做了一個當時很大膽的決定,就是休學一年去嘗試職業,如果我能拿個大賽獎牌,我就走職業道路,否則我就安心回來讀書。

    我很慶幸自己當時做了這樣的決定,也感激父母的支援,等到我回到家裡整天面對著電腦時,才發現其實以奪冠為目標去練習遊戲,根本就沒有平時偷偷跑出去虐虐同學和網上的菜雞的那種快樂。電競訓練到最後,根本不像是讀書那樣拼學習方法跟靜心深思,而是同體育訓練一樣,練的是眼、手、腦甚至耳朵的熟練度和反應能力。所謂的智商需求,也不過是簡單的資訊記憶和博弈計算而已,但是這些雖然沒有很複雜的知識,卻有很大的工作量,並且很要求反應和速度,我當時花了三個月的時間已經在VS一房難逢敵手了,但是出去打了一下線下比賽,發現跟那些明星選手們還是有很大的差距,沒拿到名次。我很明確地知道自己接下來要訓練的目標是什麼,需要花怎樣的代價才能站上巔峰,但是那時候我發現自己已經不再有熱情了,因為這個東西對我來講已經不再神秘,熱情退卻以後,我要計算它的得失。

    首先當時的電競行業才剛剛起步,即使是冠軍如SKY,當時也很難說能靠這個長期養活自己,注意,只是養活自己而已。我已經玩過很多遊戲了,我知道遊戲怎樣才能玩好,也知道它背後的代價——需要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獲取的只是價值非常短暫的經驗和熟練度,遊戲對大腦的鍛鍊確實存在,但是也很片面。每個遊戲的生命都是有限的,甚至一個遊戲的版本更迭都會讓很多努力白費;而喜歡玩遊戲的年輕人越來越多,能玩好的都是聰明人,大家又有著同樣的廢寢忘食的熱情,在這樣激烈的競爭下,我幾乎要付出所有努力去站上巔峰,然後每次遊戲更新後,我又要重新開始。即便如此,即使我真的成為了一個電競冠軍又能怎麼樣呢?我兒時的夢想是成為科學家或者大商人,而即使成為了電競冠軍,我也不知道科研怎麼做,也不知道經濟如何運作,還是隻能腦袋空空地成為資本的工具,享受一下普通玩家的崇拜而已。我就算賺到錢了,也不知道怎樣去經營它,而如果一輩子都靠電競吃飯,我終究會喪失對遊戲的熱情。

    回頭看看,如果我把同樣的時間和精力用來學習現實的基礎知識和規律,我的這些努力不僅不會白費,它們還會更全面地鍛鍊我的頭腦,這些知識長期有效,我在學習上的效率也會越來越高。

    於是我想清楚了,內心也就沒有雜念了。休學4個多月後,我重新拿起書本,開始自學追趕課程。然後重新讀了一遍高二,高考上了985,後來又考上了更好學校的研究生,目前對生活還算滿意。

    我覺得我學生時代最有收穫的一年,就是休學追求電競的那一年。因為它讓我戒除掉了從童年起最大的心癮,讓我能正確地看待遊戲,也讓我認真思考了人生,重新愛上了學習。後面的時間,還培養了自己的自學能力(當時下了不少功夫訓練自律、摸索學習方法,至今受益)。如果沒有這一次嘗試和修整,我之後的學習之路,一定會經常因為這種求之不得而屢屢騷動,沉迷其中。

    在高中,大家的心智日益成熟,喘不過氣的學習與精彩紛呈的世界之間有著巨大的矛盾,很多人都曾經懷疑過人生,卻沒有時間停下來好好想想——讀書到底有多高的價值?怎樣才能更好地學習與思考?快樂的事情為什麼大多是錯的?怎樣才能讓自己心無雜念、堅持自律?

    這些矛盾與疑惑,都需要很長的時間去尋找答案,然而大家被名為成功的浪潮裹挾,一刻也不能停歇,一邊精疲力竭,一邊尋求慰藉,最後稀裡糊塗地看著青春完結。疲憊的時候,可以試試勇敢地退出人潮,在岸上歇歇腳,用哲思洗滌自己的靈魂,用智慧武裝自己的頭腦,這樣才能輕裝上路,勇往直前。這個時間,可以是幾個月,也可以是幾年,人生是一場馬拉松,高考、入職、婚姻都遠未到達終點,只有走對方向、快樂生活、高效工作、長期進步,才能笑到最後。

    說來慚愧,我的目標就是40歲之前能對自己的能力和資源基本滿意,之後如果我還是想玩遊戲,或者追求藝術,我可以無憂無慮、充滿自信地去追求。畢竟人生的基礎能力,越早具備越好,這樣才能讓自己有選擇的權力,而遊戲什麼時候玩都不遲,還會越來越好玩!

    過早休學去追求某個職業的做法,畢竟是一個偏方。即使我自己覺得年輕的時候走點彎路、受點挫折挺好的,但還是不想造成可能的誤導。因為很多時候當我們走上了另一條路,就容易被習慣和惰性推著走,環境不同,心態和目標也會不同,最後走得太遠難以回頭。我個人喜歡思考和反省,並且常常以較高的標準來要求自己,才可以果斷追求、勇於放棄。不僅是遊戲上,在學習上、工作上,我都喜歡多做嘗試,自己判斷價值。可能我這種人喜歡體驗和折騰自己,但不代表每個人都能這樣、都願意這樣,所以我想強調一下:

    這個建議是針對特殊物件(已經完全無心學習,對電競有著極大的熱情),並且有嚴格的使用條件(要以冠軍為目標,最少也要以俱樂部工資為目標)。否則並不能得到有效的閱歷與鍛鍊,而會成為逃避學習、沉迷玩樂的藉口。

    走電競道路成為冠軍,和成為體育明星、娛樂明星是相似的道理,都是憑藉著青春的資本和拼勁,獲取特殊的成績,趁早出名。成名後,雖然有些人因為知識不夠、人格不健全,最後越混越平庸,但是也有不少人在職業生涯中或者退役後重新拿起書本。比如鄧亞萍、姚明、還有剛剛去世的科比(R.I.P.)。娛樂明星和電競明星退役後去讀書的例子,去搜索一下也有很多。

    因此,在競技領域爭奪冠軍的人,肯定能有收穫,而且他們遇到的磨練一定會提醒他們要補充哪些基礎知識。早點成名,獲取鉅額財富,然後再去補充能力,對於有天賦、有資源、夠努力的人來說,當然會更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熱情是最好的動力,競爭是最好的鍛鍊。但是絕大部分人達不到這些條件,也沒有給自己設定夠高的目標長久堅持,最後過得真的不如普通人。不管是讀書還是競技,最終都是與人相比,要想優秀就必須壓榨自己,壓榨自己都會很難堅持,會經常產生自我懷疑。但是讀書的人,在產生懷疑的時候,可以很容易得到鼓勵,而且讀書的下限並不低;而不讀書的人,不僅不容易得到鼓勵,還會受到質疑,同時又缺乏必要的知識和思維能力,處理問題的效率可能很低。俗話說窮文富武,窮讀書富學藝,大概也是這個道理。

    我們需要警惕一種可能,就是一開始雄心壯志,後來苟且偷生。因為目前的遊戲行業,有許多搬磚型、服務型的工作,如代練、打金、陪玩、直播等,養活一個人並不難,但這與打工是沒有本質區別的,只是披著遊戲的外衣並且沒有幹體力活而已。我不否認這些工作如果追求卓越依然可以取得一定的成功,但這些稀有的成功後面,隱藏了青春、外貌、資金、人脈,還有遠超常人的勞動這些條件。在任何領域去克服困難,追求卓越,一定都會有收穫,也是值得尊敬的,但是如果你把同樣的資源與勞動投入到別的領域,能收穫的也許多很多。最危險的不是你沒有工作,而是在一份混日子的工作裡喪失了理想。這一整篇文章,都不是在把電競跟普通的工作比,而是在討論同樣的智力、精力、熱情、努力之下,我們可能取得的更長遠的發展和更大的成功,也就是說,要正確地估算機會成本。

    不可否認,遊戲擁有無與倫比的藝術性與娛樂性,它能帶給我們無窮的熱情與快樂。假如你的人生目標就是平凡與快樂,那也是極好的,那遊戲行業的發達對你來說是一件幸事,至少比打一份沒有熱情的工要好,更比失業和不工作要好,因為它能促使你開動腦筋、自覺勞動。但是當你學習了更多的知識,進入了更好的環境,接觸了更多的人才以後,也許你對快樂和自身價值又有了不同的理解,這時候,遊戲的藝術性和娛樂性就從收益變成了成本,為了它,你放棄了登高望遠的機會,你可能都不會意識到,在同樣的努力之下,你為它放棄了幾倍、幾十倍,甚至幾百幾千倍的收穫。如果你真的想靠遊戲來激發自己的勞動與創造熱情,更建議你去嘗試成為遊戲行業的開發者、運營者以及相關商業活動的參與者。再優秀的玩家也只是玩家,成為創作者才會有真正的進步。

    如何看待一些名人也開始玩遊戲?比如周董打LOL,JJ打DOTA2,特別是後者,曾經一度表現得很狂熱。但是要知道他們都是成名以後才出來玩票,周董看起來就只是接了個代言而已,而林俊杰表示:

    “對我來說電玩從小就是一個非常大的推動力,前幾年在音樂的創作當中,很多的靈感也是來自於電玩。今天能夠用音樂向我最喜歡的電玩之一致敬,用音樂鼓勵所有的玩家們,對我來說這是一個雙夢想成真。”(2016 DOTA2特級錦標賽)

    “如果一個打電動的小屁孩只會打電動,那他永遠只是一個打電動的小屁孩”(2016金曲講座)

    至於我,依然一直愛著遊戲,看見好的遊戲還是會買來收藏。但是玩得越來越菜,成就越來越少了。更多的時候,我會把它當成小說、音樂、美術、動畫、程式設計、心理學等科學和藝術的結晶來欣賞,作為想象的翅膀和靈感的源泉。

  • 4 # Komider

    電競這些年的迅猛發展,誤導了太多的孩子。

    明眼人已經看到LOL開始走下坡路了,就像早年的真三、起凡.......

    現在的人還有幾個人記得曾經的人皇,月神,林肯、白鯊.......

    就更別提與他們齊名的人物,以及略遜於他們的人物

    看見若風年入千萬,讓你朋友看一下若風未成名時候曾經的隊友,他們在做什麼

    你朋友一定不記得若風曾經的隊友,肯定需要到網上百度

    一將功成萬骨枯

    所謂的電競理想 無非是逃避現實的藉口

    夢想不是你二十歲,三十歲想做的什麼

    而是你四十歲,五十歲,依然堅守的什麼

    .......

    你勸不住的

    由他去吧

    你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

    更無法挽救一個求死的人

    如果他能永遠活在自欺欺人的世界裡

    不是更好麼

  • 5 # 可樂木瓜

    首先先告訴他電競是怎麼一回事。

    這些年來,不論是在父母眼中還是在孩子眼中,電競這個行業一直片面的理解為一種靠打遊戲掙錢的職業,就是簡單的認為是遊戲技術好就能賺錢。這樣片面的理解害了很多人。其實,電競行業自誕生以來不斷髮展,直到今天的規模,電競行業發展出了一套屬於自己的體系,比賽選手只是其中一個崗位, 大家一直覺得電競行業只有職業選手這一個崗位,其實職業選手只是電競行業的一個崗位,但是周邊的崗位卻很多,比如電子競技職業化俱樂部經理、教練、資料分析師、領隊、電競娛樂行業的電競主播、解說、經紀人、電競賽事行業的賽事運營、策劃、裁判等服務工作。這些職位不一定是上場或者玩遊戲的人,但他們也是電競行業的一員,很多家長一味的反對電競是不正確的。

    告訴他成為職業選手的門檻

    並不是遊戲打的好,技術好就能夠成為職業選手。電子競技,本身是一項體育專案,高規格的電競賽事就如同奧運會一般,參賽選手是經過長期系統性的,嚴格的訓練之後的,並非普通玩家隨便就能成為的。接受這樣的訓練,主要是由學校和電競俱樂部完成,不過在中國並沒有形成如同南韓一樣的電競職業體系,好的俱樂部少之又少。

    總之發展多年來,關於電競的文章和爭論很多,多瞭解之後會看得清楚一些。

  • 6 # 橙子機長解說

    其實在家長的眼裡打電競把電競當做主要職業他們絕對是很反感的,隨著一年一年又過去了反對網路遊戲的人越來越多。特別是某音。也成了重災區。打職業電競主要需要的是技術和意識還有天賦,電競賽場越來越殘酷基本上你在職業隊隨便找一個人,都是技術很好的。如今電競也成了一個運動專案,打電競有好的一處,也有壞的一處。好的地方就在於可以代表國家去參賽。壞的一點就是對眼睛不好會沉迷,如果你的同學是個未成年那就得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如果你同學已經成年瞭然後還有天賦我的建議是讓他嘗試一下,如果你沒有天賦去嘗試那有可能是會後悔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高通驍龍處理器為什麼我每次升級只升百分之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