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凌說史
-
2 # 15576999953
曹滿兵敗走華容,正與關公狹路逢。正因當初恩義重,放開金銷走鮫龍。首先關羽並非莽夫,還是懂得一些政治道理的,如果他殺了曹操,那麼北方將陷入新的混亂局面,更難有人收拾殘局,所以他知道阿滿殺不得。
-
3 # 太上老君的葫蘆
分析關羽殺不殺曹操,不能單純把關羽拉出來說,畢竟華容道是劉備集團做出的決定(諸葛亮獻策,劉備拍板)。諸葛亮命關羽去截殺曹操是因為知道關羽義氣深重,必不忍傷曹操性命,所以才讓關羽賣這個人情給曹操!放曹操才是最終目的!而關羽本人並不知道諸葛亮的真實意圖,他領的軍令是殺曹操,所以單獨說關羽應該不應該殺曹操,沒有任何意義!
因此這個問題應該是劉備集團應該不應該在華容道殺了曹操,如果真的想殺了曹操,不用關羽,隨便派一個小將都可以守株待兔,宰了曹操!
分析這個問題需要了解當時大的背景環境:
按照《三國演義》原著來看,如果劉備集團在華容道殺了曹操,以後的局勢天平一定會傾向劉備集團,對劉備集團的以後的發展有大大的優勢!這是諸葛亮在華容道事情上犯了教條主義或者說是頑固的執行計劃主義的錯誤!
在《三國演義》的三顧茅廬諸葛亮對劉備的規劃是劉備集團先取得荊襄等地容身,然後緩圖西川漢中等地,聯合孫權對抗曹操,實現三分天下有其一的目的!最後從西川和荊襄一起出兵,恢復大漢天下!這個規劃在當時來說的確是很美好,看著可操作性也挺強,在諸葛亮眼中劉表劉璋張魯等人都是渣渣!所以,隆中對一出,天下震驚,劉備震驚!不得不說,諸葛亮為劉備畫的大餅的確很誘人!而且諸葛亮出茅廬以後也是按這個規劃實施的!
但是,問題就出現在這個隆中對上!大餅畫的太完美了!實施起來不懂得變通,沒有適時應變,教條主義太嚴重!
大餅的第一步是先取得荊襄之地,當時的主人是劉表,劉備依附於劉表,當時二人相處的還不錯,劉表也想把地盤送給劉備成就大事!按照大餅的規劃,第一步就輕而易舉的達到了。可惜劉備直接拒絕了,並且表示願意輔佐侄子鎮守荊州。諸葛亮也苦勸劉備接受,可惜劉備為了圖一名聲,到手的鴨子楞是放飛了。結果劉表死了以後,劉備就得到了一個由劉琦鎮守的江夏!
然後發生的就是曹操南下,劉琮在蔡瑁裹挾下投降曹操,剛投降就被宰了,劉備奔夏口,然後聯合孫權抗曹!
緊接著就是著名的赤壁之戰,這事需要詳細說一下: 曹操的軍隊自己說實數八十三萬號稱百萬,但是這個說法值得商榷:諸葛亮對孫權說的是超過百萬,周瑜對孫權說的是隻有十五六萬,所以周瑜說只要五萬就可以打敗曹操!我個人覺得周瑜說法比較靠譜,因為如果曹操真的是八十三萬,周瑜不至於把大部分部隊藏著掖著就用五萬水軍,而且從後來赤壁之戰周瑜的部隊調動來看,孫權手下可以調動的部隊的確不多。兩方面互相印證可以得到兩點: 一是曹操實際部隊絕對沒有那麼多,而且大部分都是降兵降將,包括袁紹和劉表的;二是孫權手下部隊也不是太多!赤壁之戰無疑是一場巨大的勝利,無論是對孫權集團還沒劉備集團。從這一刻開始,劉備的安全就可以保障了!
背景大體是這樣的,現在可以分析劉備集團對華容道的安排了!
原書中諸葛亮派關羽守華容道的原因是怕曹操死了,北方大亂,孫權會把注意力放在劉備身上,所以三分天下的基礎就不存在了。問題在於,曹操死了,孫權真的會扭頭攻打劉備嗎?你問過孫權的想法了嗎?
我個人的見解是:絕對不可能! 孫權絕對不可能主動進攻劉備!諸葛亮在華容道這個事情上犯了一個不可饒恕的誤判!
假設諸葛亮隨便派個武將,或者關羽沒有講人情,直接把曹操殺了,誰會得到最大的好處?劉備!
華容道曹操一死,第一個得到訊息的肯定是劉備,孫權忙著追殺殘兵敗將,曹操部隊在四散逃亡,曹操這小部分人馬被關羽擒獲斬殺後劉備肯定最先知道!然後劉備可以搶佔先機,先命關羽鎮守江夏等地,防範孫權集團。同時把劉琦推到桌面上,利用劉琦的名義和曹操的人頭去招降原荊襄的人馬,本來荊襄軍馬人心都在劉家,現在投降派頭目都死了,大公子劉琦回來了,招降原來的地盤可以說是易如反掌,水到渠成!此時,孫權一定不會對劉備下手。第一,赤壁大戰,孫權雖然大勝,但是肯定有所損失,而劉備卻是出工不出力,除了痛打落水狗撿漏以外,沒啥別的動作!第二:江夏一線,關羽還有一萬水軍,這可不是曹操那種北方士兵,正宗的水軍精兵!有這一萬水軍墊底,周瑜不會輕易行動。第三:曹操死亡的訊息傳開以後,北方勢必大亂,可以分無數小的勢力軍閥:原袁紹勢力,原曹操青州勢力,原劉繡勢力,原劉表等等。在這種情況下,孫權是願意和已經擁有荊襄之地的劉備死磕呢還是願意趁亂向北方發展勢力? 畢竟如果這個時候不取,西北的馬騰也會壯大!
如果孫劉兩家都趁亂髮展各自地盤,這種情況對劉備非常有利!孫劉兩家之間保持穩定,各自發展!孫權會向徐州方向以及曹操老巢青州方向!而劉備也會取得“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籌碼,因為許昌有荀彧,赤壁之戰他替曹操守大本營,而他又是鐵桿漢臣! 如果曹操死了,他的第一目標肯定是保護漢獻帝找個靠山,而劉備無疑是第一選擇!以荀彧的智商,在亂局中保護幾個人混出來,問題也不大,畢竟荀彧在曹操軍中也是很有影響力的!
自此,如果劉備取得原劉表的地盤,並得到漢獻帝的籌碼,整個局勢對劉備集團大為有利! 此時主要存在的勢力主要是:西北馬騰,北方有匈奴部落勢力,眾多小勢力,東部孫權,西部劉璋,張魯等!所以,劉備集團主要對手將會集中在孫權和馬騰兩部!
馬DENZA力不能長久,真正可以與劉備集團競爭到底的只有孫權集團!兩個勢力之間的較量就會因為沒有第三方來平衡,而嚴重依賴雙方的謀士集團了,最終將會是諸葛亮荀彧對戰周瑜龐統了!
如果在赤壁之戰之時,諸葛亮及時調整戰略部署,改三分天下為:東防孫權,西聯劉璋,北佔長安洛陽的部署,那劉備就會搶先先機,統一天下也不會是夢想!
-
4 # 當狗容易做人難
關羽放過曹操一方面是報恩以全自己的忠義之名,另一方面是為了劉備集團的利益考慮,而且後一個原因才是大頭。
三國演義中講關羽放過曹操是諸葛亮設計的,但實際上關羽戰場殺將、過五關斬六將,見過多少陰謀詭計啊,他能看不透諸葛亮的用心?別把關羽的智商想太低了。
關羽跟隨的是劉備,想要恢復的也是劉備的漢室江山,至於漢獻帝以關羽的性格來說會在乎麼?所以關羽做事都是出於劉備的利益考慮。
咱們看看當時的情況,劉備沒有地盤,兵馬不到三萬,可以說是在夾縫中求生存,只有曹操、孫權保持均勢才有劉備的發展空間。一旦曹操在華容道死了,曹氏陣營再也找不出一個威壓北方的人,曹操勢力必定四分五裂。這種情況下得利的只能是兵多將廣的孫權,劉備根本沒有發展的空間,別說三國鼎立,當時孫權就會先殺了劉備,進而獨吞赤壁之戰的戰果。
所以為了劉備陣營的發展,曹操必須活著。而且你看曹操在離開荊州前的安排,留曹仁、徐晃守南郡,文聘守江夏,樂進守襄陽,滿寵守當陽。這套曹操留下的班子和孫權的人馬打的難解難分,劉備趁機南下武陵、長沙、桂陽、零陵四郡進而發展壯大。
-
5 # 雲起處
因小義而忘大義。關羽是按自己的原則處事。後來的劉備也是置匡扶漢室大義於不顧,執意用兵東吳,臨戰矯恣,終致大敗。
哥倆兒都是忘大義就小義。倒是成就了結義的美名,
-
6 # 歷史百家爭鳴
首先,我們要先說明一件事情,那就是在真正的歷史中,曹操是沒有兵敗華容道的,關羽也沒有在華容道攔住曹操。
史書中是這麼記載的:
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
孫權遣兵佐先主拒曹公,曹公引軍退歸。先主收江南諸郡,乃封拜元勳,以羽為襄陽太守、蕩寇將軍,駐江北。
這個說明清楚了,我們在來分析《三國演義》中為什麼關羽放走了曹操。
演義中諸葛亮特意安排關羽守華容道,並不是讓關羽殺掉曹操,而是為了讓關羽放走曹操,至於放走曹操的理由,劉備和諸葛亮各有一番說辭:
’玄德曰:“吾弟義氣深重,若曹操果然投華容道去時,只恐端的放了。”孔明曰:“亮夜觀乾象,操賊未合身亡。留這人情,教雲長做了,亦是美事。”
劉備的說出的原因是關羽重義氣,而諸葛亮則說曹操命不該絕。這實際都是託詞,真正的理由就是曹操還不能死。
赤壁之戰以後,曹操和劉備成了唇亡齒寒的形式,如果曹操被殺死了,北方肯定會大亂,當時還有天子在許都,曹操死了,要麼是曹操的兒子出來收拾局面,要麼有新的軍閥出來,無論是哪一種都無暇南顧。
而孫權一直對於荊州和益州垂涎三尺,在打敗曹操之後,孫權做了兩件事情,第一個就是跟曹操爭奪合肥,第二個事情就是要跟劉備一起攻打益州。
從這兩個安排可以看出來孫權的野心,想佔據北伐之地的合肥,又想統一整個南方,與曹操劃江而治,同時保持北伐的優勢。
劉備在曹操沒有死的情況下已經很有壓力了,別說曹操如果真的死了,劉備可是一塊地盤還沒來得及佔領,面對孫權的大軍肯定是節節敗退了。
所以曹操還不能死。
-
7 # 歷史簡單說
曹操兵敗華容道,這裡面有三個版本,一個是三國演義小說版本,一個是三國演義電視劇版本,一個是三國正史版本,我們分別來說一下。
三國演義小說版本的說法
關羽之所以不殺曹操,原因很簡單,就是關羽講義氣,義簿雲天。當時曹操不也沒殺關羽,而且極其厚待關羽的嘛,還送了赤兔馬,允許關羽帶著子嫂子離開,後來關羽過五關斬六將,曹操不是派人過去讓關羽過去的嘛(雖然不知道是有意無意的比較慢,最後打夏侯敦趕上了),所謂的一報還一報吧。
另外,諸葛亮之所以讓關羽守華容道,主要有幾個原因,第一,讓關羽還了曹操的人情,第二,讓關羽服自己,赤壁一戰之後,關羽才真的對諸葛亮服氣了,第三,曹操天命不會死。
三國演義電視劇版本的說法
在電視劇的版本里面,關羽不殺曹操的原因同小說一致,我們主要來說諸葛亮派關羽守華容道的原因,除了小說的說法,另外還加了兩個原因,第一,按照諸葛亮隆中對的說法,天下三分未定,曹操還不能死,否則曹操一死,蜀漢未成型,會被東吳吃掉。第二,在電視劇裡面,連劉備都向諸葛亮跪下求情,這樣子就能給劉備樹立一個,為救自己兄弟甘願如此的形象,大家不得不服。
三國志正史的說法
曹操也確實敗走了華容道,也是十分的狼狽,主要是劉備沒趕上。
山陽公載記曰:公船艦為備所燒,引軍從華容道步歸,遇泥濘,道不通,天又大風,悉使羸兵負草填之,騎乃得過。羸兵為人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眾。軍既得出,公大喜,諸將問之,公曰:"劉備,吾儔也。但得計少晚;向使早放火,吾徒無類矣。"備尋亦放火而無所及。我給大家翻譯一下,曹操的船讓劉備給燒了之後,率領軍隊走華容道,道路十分泥濘,很難走,又有大風,曹操就派一些弱兵背草去填,騎兵才得去,這些弱兵被騎兵所踐踏,死了很多,過了華容道,曹操十分高興,將領問為什麼,曹操說,劉備,確實是我的對手,不過晚了一步,如果早點在這裡放火,我們就活不成了呀,其實呀,劉備也想放火,只是晚到了而已。
-
8 # 一線老村長
這個問題很簡單,本來就是諸葛亮刻意安排關羽去華容道,諸葛亮可以派張飛 趙雲飛甚至一個小兵小卒就行了,唯獨派關羽去,因為他知道關羽去了也不會殺他,關羽是“義氣”最重的人,
而且當時的形式曹操是不能死的,否則也就沒有後來的三國鼎力,北方有西涼馬騰,江東有孫權,都很有實力,而當時劉備是最沒有實力的,連城池也沒有,留住曹操是為了牽制他們的發展,也同時給自己的發展爭取更多的時間,進取西川的戰略宏圖,
這就是諸葛亮的謀略,早已經看的更有遠見。
-
9 # 風雨奕生局
當然,這個問題根據演義而來,我們就以演義來回答,因為這是在正史中沒有記載的。
在《三國演義》中,關羽是透過立下軍令狀才從諸葛亮手中接下了駐守華容道的命令,可是最後關羽感念曹操當年對自己的優待和曹操本身就是個戲精,在關羽面前表現出大義,說讓他把自己的屬下放走,只留下自己。這就一下說到了關羽的內心深出,最終關羽冒著被殺的危險放走了曹操。
我認為關羽不殺曹操的原因有二:
一:這是作者虛構的一個情節,主要是為了表現出關羽的義。在《三國演義》中關羽以“義”立身,可以說到了義的最高境界,前面的情節有被曹操俘虜,曹操待他極好但是他還是要找到大哥劉玄德,不管山高水遠。但是在尋找大哥的同時,他還是不忘報答曹操,幫助曹操“斬顏良、誅文丑”。這裡的情節設定應該也是為了前後呼應,更加拔高關羽義的形象。
二:是為了體現出諸葛亮近乎到妖的聰明。諸葛亮一開始就從心裡曹操不能死。那時的中國大勢還不夠明顯,劉備基本還沒有落腳的地方,這個時候劉備真的需要時間,而且也需要別人需要自己。所以這個時候曹操是不能死的,曹操一死,曹魏政權必定陷入四分五裂的局面,因為那個時候曹操還沒有立世子,若曹操死後,他的兒子們肯定會因為爭權而互相殘殺,曹魏的國力便會一落千丈。這個時候應該說是對劉備是最不利的,如果沒有曹魏這個強大的敵人,我想孫權不會放著荊州這塊地不拿的吧,孫權兵多將廣,經歷三世,要打那時候的劉備,我想劉備還真幹不過的。
這個時候諸葛亮就判定曹操不能死,我們需要時間。但是還不能給東吳看破,於是他便自導自演了這一幕,所有的人都被矇在鼓裡關羽、劉備、孫權,魯肅等。最後曹操被放走了,劉備方面也沒有大的責任,也不用死人,而且雙方聯盟還能繼續,劉備集團爭取了寶貴的時間。諸葛亮真的把智慧運用到神乎其身的地步。
所以,我認為這個情節的設定就為了體現關羽的義和諸葛亮的智。
-
10 # Adans65
其實這個問題要這樣來看,羅貫中寫諸葛亮常以樂毅管仲自居,喜的是帝霸之道。而關羽有空就讀春秋,愛的是古忠義之風,做為劉備的左膀右臂,兩個人志不同,尿不到一個壺裡。華容道就是諸葛亮給關羽出的難題,關雲義氣當先,愛惜羽毛,放了曹操,確卻在劉備面前失去了信任,諸葛孔明更加把權利掌控於手中,這都是諸葛亮的陰謀。
回覆列表
如果從正史角度來說的話,根本就沒有曹操曹操兵敗華容道一說,那都沒有關羽什麼事啦!如果從羅貫中寫的小說《三國演義》來說的話,這個問題就有意思啦。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關羽被刻畫成了一個極其重義之人,當然啦關羽本來就重義氣,而他在華容道放曹操正是其重義的表現。要知道,當初他委身曹營的時候,曹操對他也是極其有情的,3日一小宴,5日一大宴。雖然這些情可能是裝出來的,但作為一個人,不可能不感動。而且後來關羽過五關斬六將,所以關羽心中對曹操是有愧疚之情的。
作為這場戲導演的諸葛亮,夜觀天象,然後認為曹操天命未盡,乾脆順水推舟讓關羽報恩,於是安排了關羽在華容道設伏,故意放走曹操。
回到題主的問題上來,如果我是小說《三國演義》中的關羽,我也會放走曹操。因為如果我不這樣做的話,那就是拆了羅貫中的臺呀,後面的故事怎麼發展的下去?當然啦,現實中如果遇到那麼好的機會,我估計也不會殺曹操,因為容易引起曹魏政權對劉備集團的報復,讓東吳一家做大,這樣是不利於劉備集團的發展壯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