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熊玲心理諮詢
-
2 # 使用者6556530262130
現在想想,爸爸媽媽生我的時候也都還是小孩。許多年總覺得他們應該是參天大樹一樣的存在,應該懂很多,教我很多,為了我的茁壯成長準備很多。長大的過程裡有過那麼多理所當然的索要,出過那麼多難題,現在想來,難為他們了。他們那個時候,應該還在拒絕變老,拒絕被叫叔叔阿姨,還在努力攢錢買房,還在迷茫職業生涯怎麼規劃才好。堅信未來很長,自己還是記憶裡飛馳少年的模樣。我的到來,他們比我更束手無策吧。應該再寬容些的。
“沒有任何一片雪花會因為意外落在錯的地方”這句話,引發我想到很多話,想寫給那些因為兒女“不好”而難受的父母:
(一)很多時候,我們感傷著父母的氣急敗壞
有母親對早戀(懷孕)的女兒謾罵:你把我祖宗三代人的臉給丟盡了!我咋生了你這麼個不要臉的東西…
有父親對愛撒謊、賭博的兒子痛斥:你咋屢教不改?在我眼裡,你就是個成不了器的混蛋,我已對你徹底失望…
有母親對成績下降的兒子焦慮不安:媽媽求你了,你多花點時間在學習上吧,務必要把成績追上去,將來的幸福全靠你現在的努力,你若不幸福,我也不會幸福的…
有父母對物質依賴(菸酒、毒、遊戲)的子女萬般無奈:是我上輩子欠你的,你這麼氣我?我咋生了你這個敗類?!
…… ……
(二)很多時候,我們感慨著兒女的心痛難言
有孩子感言:每當看到某某、某某同學,有無微不至愛他們、懂他們的父母親,他們臉上洋溢著發自內心的幸福,讓我好生羨慕。
有孩子冷嘲:我從沒感覺到父母對我的愛,我也對父母沒啥感情。
有孩子憤懣:我討厭我的父母,他們只會對我說“必須,一定要,不然,就會…”。我恨他們總是否定我,責備我。
電視劇《守望的天空》裡的女富豪墨慧雅,她對已經24歲的兒子怒吼:我咋生了你這麼個沒教養的兒子(其實她兒子挺有內涵)!她的兒子回答:你教養過我嗎,你教我讀過一本書,陪我唱過一首歌嗎?
(當然這部電視劇最後是大結局,而最經典的是把缺損性親子關係修復為完美關係,把親情仇恨演化為感天動地之愛,寫得是淋漓至盡。嚴格講,這部電視劇可教誨父母們該如何恨、如何愛。)
…… ……
(三)與父母對話兒女
——他咋不像我?
親愛的父母,如果你氣憤長得很像你的孩子不像你,那其實值得人慶幸,因為若他內外都像你,那僅是你的“贗品”,而非一個獨立的新人。
——難道他像個混混、賴皮,面臨墮落的邊緣,我也由著他?
你本身也沒由著他。問題是,你由不由著他,他都像個混混、賴皮,所以該反問自己:你這麼優秀,有成就的父母,你教導的孩子咋就不好?你的優秀為何對你的孩子無效?
親愛的父母,面對孩子的“墮落”,或許不是“管緊”與“放任”的問題,而是你要走出“權威與正確”的位置,然後是學習做孩子,理解到他的想法和需要。孩子的“墮落”,多半是我們成人慣用成人的經驗灌輸而成的。做改變的,應首先是我們。
——我們對他那麼好,他為什麼那樣(不好)?
這是原因何在的疑問,一個“我是誰”範疇的大問題。讀懂我們自己是誰,是怎樣成了現在這樣的我,或許會知到你的孩子怎麼是那樣;或許你的父母是好樣的,他們教匯出的你也是好樣的。可你想不通,到了自己的孩子,無論你按照或不按照父母教你的方式,也無論你怎麼對他,他總是不能如你所願的樣子,為什麼?這的確是個難解的疑問。
親愛的父母,或許正是你執意要求他成為,你們想他成為的“好模樣”,他才抗拒。他抗拒的不是“好樣”,而是你們對他的執意。
我們知道,人不會討厭好東西,猶如人不會跟錢過不去一樣。一個人若執意拒絕“好樣”,那意味著這個“好樣”有問題。理論上,我們承認,父母的為人和行為是好的,但也不得不承認,好樣的父母生養出“不好”的子女,那養育者的好,未必是好。我們發現,在許多好父母的做法裡,混進了“壞”,比如,你們討厭孩子不聽話、懷恨孩子沒出息、輕視孩子的好奇心、強迫孩子學奧術、埋怨孩子貪玩、蔑視孩子的好勝心…這都是傷孩子心的“壞”。
人成長的過程中,其自尊心能承受“責任與付出”之重,卻不能承受“否定與藐視”之輕。
——我怎麼學做孩子?
親愛的父母,讀懂孩子的需要的前提,是我們在心裡上先成為孩子。有一位9歲男孩的心聲,可以告訴我們怎樣學做孩子:
親愛的爸爸媽媽,你若在我犯錯時,溫柔的觸控我;你若看著我,對我微笑;你若在說話前,先聽我說;那麼,我會真正的長大。
——孩子敵視我,不跟我溝通,我沒辦法走近他咋辦?
親愛的父母,恨是愛受傷的結果,也是渴望愛的另種表達。對孩子的愛,不是要給予他很多東西,而是要理解他的很多感受,比如欣賞他,信任他,重視他…
在許金聲的部落格裡看到一篇文章“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狠有點宿命的感覺,但其中的思想令人深省,至少對愛恨糾結的父母,是一個好訊息。那些話可引領你思考該如何愛孩子:
“無論你遇見誰,他都是對的人。這意味,沒有人是因為偶然進入我們的生命。每個在我們周圍,和我們有互動的人,都代表一些事。也許要教會我們什麼,也許要協助我們改善眼前的一個情況。
無論發生什麼事,那都是唯一會發生的,而且一定要那樣發生,才能讓我們學到經驗以便繼續前進。生命中,我們經驗的每一種情境都是絕對完美的,即便它不符我們的理解與自尊”。
往往,父母感受的痛苦,正是因為孩子的“模樣”有損你的面貌,也正是孩子的“不好”挫傷了你的自尊,才營造了那些殘酷的、糾纏不休的親子關係戰役。
親愛的父母,無論怎樣,孩子的“不好”父母是因,孩子是果。若孩子是樹苗,父母是園丁,那樹苗長成啥樣,取決於園丁的栽培質量。
——怎麼才能讓孩子感受到愛呢?
親愛的父母,如果上面的文字觸動你的心絃,那是因為你的領悟,你明白沒有任何一片雪花會因為意外落在錯的地方。
孩子,是上帝送給父母的禮物。不管她像什麼,都請你接受。或許,這份禮物不好,有殘缺,甚至她帶給你的是刺傷你的劍,但只有你的韌效能化解她持劍的憤恨;也或許她捎來的是絕情,但只有你的容納,可以冰釋她冷酷的情。
如果你真正的愛一個人,那麼你是不會嫌棄對方有不好,甚至不會感覺對方有不好。
你對孩子的堅持不懈的真實的接受,他會收到的。
天下沒有不對的父母,也沒有錯誤的孩子。無論我們是成年的父母,還是未成年的孩子,都需要善待自己,愛你的存在,讓自己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