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2
回覆列表
  • 1 # 跟著氧氣遊中國

    一戰後,透過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帝國主義列強建立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它確立了帝國主義在歐洲、西亞、非洲、東亞以及太平洋地區的統治秩序,是一戰後帝國主義國家重新瓜分世界的體系.

      1919~1920年,協約國同德國的盟國奧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亞簽訂了一系列和約,這些和約同《凡爾賽和約》一起確立了凡爾賽體系,確立了在歐洲、西亞、非洲統治的新秩序,標誌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列強之間經過激烈的外交鬥爭,終於在歐洲、西亞和非洲建立了戰後資本主義世界的新秩序.凡爾賽體系對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世界特別是歐洲的影響是巨大的.華盛頓會議是凡爾賽會議的繼續,透過華盛頓會議簽訂了一系列條約.1921~1922年美、英、日、法、意、荷、比、葡、中九國在美國華盛頓召開會議,簽定《四國條約》、《五國條約》、《九國公約》,所形成的華盛頓體系,確立了戰後帝國主義在東亞、太平洋地區的統治秩序.特別是透過華盛頓會議,美國取得了外交上的極大勝利,這對戰後美國在全球勢力的迅速膨脹具有重大影響. 經過華盛頓會議,資本主義世界在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的秩序得到了安排.它同凡爾賽體系一起,構成了戰後資本主義國際新秩序,即通常所說的“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作用:1.在巴黎和會以後,各國列強暫時在歐洲等地區方面的矛盾得到了抑制。2.巴黎和會在協調一戰參戰戰勝國家之間的矛盾上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其強權政治的霸道措施,未能從根本上協調好各國的爭議

  • 2 # 借酒煮雪

    戰後新秩序——凡爾賽體系

    正如斐迪南·福煦元帥所言:“這不是和平,只是20年的休戰。”

    一個碎片化的東歐

    整個東歐的碎片化給了她們強大的鄰國未來擴張的可乘之機,隨著奧匈帝國的解體,缺乏團結力量的東歐從此成為了德國和俄國為了擴張的絕佳目標。同時,粗暴的領土分配和大量散步在各個“民族”國家的少數民族加劇了東歐地區的政治不穩定性,近三百萬匈牙利人散步在羅馬尼亞 捷克斯洛伐克和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王國的領土上。最可笑的是,東歐諸國標榜自己是所謂的“民族”國家從而否認少數民族的權利。在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王國,在政治上佔優勢地位的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認為這個國家是塞爾維亞建立的從而歧視和打壓其他民族,在1929年乾脆廢了議會搞君主獨裁了。

    英國的立場

    英國首相大衛·勞合·喬治傾向於削弱德國的海外勢力和海軍實力,隨著德國的所有海外殖民地被瓜分,公海艦隊主力沉入了斯卡帕灣底下,英國就開始主張不那麼過度的削弱德國,以制衡法國。

    法國的立場

    法國在一戰中損失慘重,有400萬人傷亡,因此法國要求削弱德國從而對其進行補償。而且法國只有4000萬人且人口出生率很低,德國卻有6000萬人,如果不削弱德國,單憑法國是壓制不了德國的。法國總統雷蒙德·普恩加萊宣稱:“德意志帝國生於不義,自當死於恥辱!”但是,實際上法華人並沒有將德國削弱的太多。儘管,在領土上,法華人佔領了阿爾薩斯-洛林和薩爾蘭,將萊茵河左岸劃為非軍事區;在軍事上,整個凡爾賽合約不允許德國擁有一隻超過10萬人的陸軍,不能擁有空軍,不能擁有坦克;在經濟上要求德國賠償鉅額賠款。但是對德國的清算實際上是不夠的,既沒有清算對一戰爆發應負有巨大責任的普魯士軍官團,也讓德國保留了其發達的工業。說白了就是既狠狠地羞辱了德華人,又沒有摧毀德華人報復的能力。歷史的發展也是如此,德國因為揹負鉅額賠款導致政府濫發紙幣造成通貨膨脹從而規避欠款,造成了大量小資產階級的破產,使得激進的思想在德國大肆傳播。1923年法國聯合比利時為追討欠款派兵佔領了魯爾,釀成了魯爾危機,即使這樣,法華人也沒能佔到德國什麼便宜。

    後記

    法華人知道自身無法遏制德國便考慮跟隨英國的步子走,而英華人認為《凡爾賽和約》過於苛刻,兩國便走上了綏靖政策的不歸路。最後為二次大戰埋下了伏筆……

  • 3 # 青山眷戀

    1914年7月28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很快形成兩大軍事集團以英、法、俄形成協約國軍事組織,以德、意、奧形成同盟國軍事組織。後來美、日、中等國家也陸續加入一戰,捲入戰爭的有21個國家,1918年11月 11日第一戰世界大戰以同盟國的戰敗而結束。

    1919年1月18日在巴黎凡爾賽宮召開的旨在建立世界和平體制的大會,其實是帝國主義列強著手擬訂對德和約,重新瓜分世界的一場會議。各個戰勝國共有1000多名代表出席會議,其中全權代表70人。中國作為戰勝國出席了會議。蘇俄沒有被邀請,德國作為戰敗國被拒之門外。本次會議主要是英法美三個國家即“三巨頭”操縱著大會的一切。英、法、美三大國各帶著自己的一套方案來參加會議,都想損人利己,彼此矛盾重重。

    1919年6月28日,列強在經過激烈爭吵、協商、妥協後勉強達成協議,在巴黎凡爾賽宮簽訂了處置德國《凡爾賽和約》。還分別和戰敗的土、奧等國簽訂處置和約。在人民群眾的一片反戰浪潮聲中,與會各國提議建立國際聯盟盟約。盟約規定:除戰敗國家外,其他國家都可申請加入國際聯盟。國聯設有大會和行政院。行政院的權力最大,它由英法美意日5個常任理事國和4個選舉產生的非常任理事國組成。

    巴黎和會透過領土和殖民地的瓜分來遏制德國及蘇維埃俄國等戰敗國及共產國家,但與此同時透過組建國際聯盟來企圖建立理想的國際外交秩序。巴黎和會把德國的領土大大縮小而且各列強把德國的海外殖民地瓜一空。巴黎和會還大大限制德國的軍事,規定德國武器裝備的限制,軍隊的數量限制。戰敗的德國還承受鉅額的賠款。巴黎和會對奧地利、土耳其等戰敗國也提岀了領土割讓及戰爭賠款的懲罰。和會列強美、日、英、法等還組建干涉軍進行干涉蘇維埃俄國的戰爭,並對共產國際採取遏制、打壓、消滅的政策。

    巴黎和會成立的國際聯盟組織沒有對各帝國的強制約束力,由於各帝國主義矛盾尖銳以及美國的不加入導致國聯形同虛設。

    巴黎和會還把德國在山東的權利轉交給日本,這激起了華人民的極大憤慨,中國也因此爆發了“五四運動”,之後中國的民主主義革命也進入新的階段。巴黎和會後世界各地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者的鬥爭也開始覺醒,殖民地的獨立運動也峰起雲湧。

    巴黎和會的作用是對各帝國做了限制,暫時緩解了各帝國之的矛盾。巴黎和約形成的凡爾賽體系及後來的華盛頓體系確立了歐洲、西亞、非洲、東亞及太平洋諸島戰後的版圖、戰後新秩序,以及對各帝國海軍軍事力量的限制。但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許多矛盾並沒有徹底解決,有的方面隨時間推移甚至更尖銳。對德國的過重懲罰也引發了德國的仇恨,直接導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 4 # 飛奔而來的橙子

    戰後新秩序並不只是巴黎和會確立的。

    巴黎和會與華盛頓會議以後,世界確立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巴黎和會上協約國與戰敗國簽署的一系列合約、國際聯盟的建立、華盛頓會議上籤署的條約。因此,一戰後,世界大國用了近五年時間,才確立了世界新秩序。

    那麼這一新秩序的作用是什麼呢?

    經過一戰,歐洲的世界中心地位被削弱,歐洲的兩翼——蘇聯和美國挑戰歐洲的地位,遠東的日本成為世界上的新勢力。

    可以想見,在蘇聯和美國崛起,日本擴張,中國覺醒,歐洲內部紛爭不斷地情況下,世界必然會繼續動盪,甚至會導致危機。

    結果我們也看到了,世界上總的和平局勢只在20年代維持了幾年,世界就又一次陷入危機。

    但是,正是因為一戰與戰後確立了一種前所未有的真正包含世界的新秩序,為二戰後確立雅爾塔體系提供了經驗。國際聯盟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卻為聯合國的建立提供了思想基礎。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仍然是戰勝國對戰敗國的懲罰,並導致嚴重後果。在二戰後,美國極力勸說其他國家不要報復性的懲罰德國和日本,而是對其進行改造,使之成為民主國家。

    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確自某種程度上確立了和平,滿足了戰勝國的需要,但是因為存在諸多問題,且這些問題在歐洲內部難以得到解決,最後導致二戰的爆發。

    因此我們可以說,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是一個過渡,是一個比較合理的國際體系的形成的過渡期,所以該體系既包含合理性,併為二戰後的雅爾塔體系所繼承,又包含大量不適宜的思想,最後出現諸多問題並導致二戰的爆發。

  • 5 # 偷間閒談

    巴黎和會是帝國主義分贓會議。它是第一世大戰(1914年7月28起至1918年11月11月德國宣佈投降止)結束後,戰勝的協約國集團於1919年1月18日在巴黎召開締結和約的會議。有27個國家參加會議,主要國家是英.法、美、日、意五大國,實際操縱的國家是英國相勞合喬治,法國總理克里孟梭和美國總統威爾遜。因在巴黎召開會議,故稱“巴黎和會”。

    巴黎和會是戰勝國為了各自的利益,瓜分世界為目的而召開的:英法兩國為了達到在歐洲“勢力均衡”,美國表面上提出建立國聯盟,其目的是為了達到控制世界的企圖,但是遭日,英,法的強烈反對,末能如願。從1月18日一一6月28日曆時5個多月,經過激烈爭吵最終在巴黎近郊凡爾賽宮簽定對德國的和約,史稱“凡爾賽和約”。

    1, 和約關於領土問題規定:法國收回阿爾薩斯和洛林;薩爾煤礦交法國開採15年,薩爾區由國際聯盟代管15年,期滿後經公民投票再決定歸屬(後歸德)。2,關於殖民問題:和約規定:戰前德國的所有殖民地分別由日、比、英、法等國以“委任統治"的形式加以瓜分。和約全然不顧中國是戰勝國,決定把德國在山東的特權和膠洲灣租地讓給日本。由於華人民的強烈反對(五四運動),北洋軍閥政府代表團沒有在和約上簽字。3,關於軍事問題:協約國一方面要限制德國的軍事力量,同時又要為德國保留鎮壓國內革命的力量,禁止德國實行普遍義務兵制,允許德國保留10萬陸軍。此外,萊茵河西岸地區由協約國佔領15年,東岸15公里內區域不設防區。4,關於賠償問題:由賠償委員會在1921年5月1日前予於決定,在此以前,德國應先賠償200億金馬克。

    總之,巴黎和會是一個分髒會議,英國、法國,日本,比利時,美國等在歐洲和其它地區的勢力範圍得了擴大和吞併,雖然成立了國際聯盟,表面上世界得到了臨時性的和平,實際上卻滋長了帝國主義的彭漲野心:和會期間,由於中國得不到戰勝國的待遇,反而要維持將山東以及膠洲灣等歸屬日本,導致爆發“五四運動“。

    五四運動敲醒了華人民反殖民,反侵略的覺悟,激勵起華人民的愛國心,標誌著半殖民地的中國從此走上新民主時期。

  • 6 # 青木歷史

    一戰後的世界格局——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一戰結束後,以協約國為主召開的巴黎和會簽訂《凡爾賽和約》後,協約國又相繼與德國的盟國奧地利、保加利亞、匈牙利、奧斯曼帝國簽訂了和約,這些合約針對同盟國領土及殖民地進行了在分割。因為《凡爾賽合約》是這些條約中的主體部分,所以這些條約被系統的冠之以“凡爾賽體系”凡爾賽條約等一系列條約只是調節了列強在歐洲、北非、中亞的利益,並未觸及到太平洋地區,因此帝國主義列強為調整海軍力量對比和重新劃分遠東、太平洋地區勢力範圍,於1921年11月12日~1922年2月6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舉行華盛頓會議,參加國有美國、英國、日本、法國、義大利、比利時、荷蘭、葡萄牙和中國。會議期間和結束時,與會國簽訂了一系列條約、協定和決議案,這些協議構成了“ 華盛頓體系”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主要內容重新劃分了德國的疆界,將阿爾薩斯和洛林歸還法國,領土一部分劃分給丹麥、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德國放棄其海外領地以及殖民地,將其以委任託管的形式交給國聯同統治。限制德國軍隊規模,確定德國戰爭賠款款。

    1.透過《四國條約》條約規定:四國應尊重它們在太平洋區域內島嶼屬地和島嶼領地的權利;締約國之間矛盾應透過召開會議解決。

    2.透過《五國海軍條約》規定:停止建造主力艦;拆除老舊軍艦;以主力艦噸位為標準指定各國可建造軍艦噸位。

    3.透過《九國公約》規定:尊重中國領土主權、獨立與行政完整;維持各國各國在華現狀;不得在華做出有損華人民利益的事。

    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影響

    1·表面上緩和了帝國主義各國之間的矛盾,實際上埋下了仇恨,激起了德國等的復仇心理。

    2.仍然是資本主義列強剝削和壓迫廣大落後國家和地區。因此,資本主義大國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矛盾依然存在。

    體系實質

    是一戰後對於世界格局的重新安排,是戰勝國對戰敗國遺產的重新分贓。是對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重新奴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說中晚唐(唐朝中晚期)沒有存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