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蘇軾被貶黃州三年後,有接到朝廷通知去汝州,但查地圖可以看到,直接走旱路北上就可以了,為何要走水路呢?繞一個大圈子,去廬山又去南京的,一大家子人,搞到最後小兒子還死了。誰能解釋一下?
27
回覆列表
  • 1 # 青山文史閒彈

    蘇軾生活的年代,交通遠沒有現代的便利。他於元豐七年三月收到聖諭量移汝州,到四月初才開始上路,由於家眷侍傭及生計之用眾多,本來在黃州基本就沒什麼俸祿,你讓他走陸路,車馬費用太高!水運相比較來說更符合他的經常狀況。

  • 2 # 亦有所思

    以下回答不敢保證準確,只是個人觀點,很有可能是錯的!

    宋朝官員調任別處,一般而言是可以坐官方運輸工具的,官方運輸工具似乎有一個原則,可坐船便坐船,實在坐不了船,可能會做車。因為水路費用最為低廉,一個宋朝官員上任,經常要“倒船”和“換船”就是此意。

    蘇東坡做為大宋第一巨星,調任別處,享受官船的待遇還是有的,何況他的弟弟就在九江,以他們兄弟的鐵桿交情,不過去蹭幾頓簡直天理不容。何況時間也來得及。

    順著長江而下就是九江,就可以看到蘇轍了,九江離廬山近在咫尺,如何不過去看一看呢?何況走到大運河再坐官船而行也未為不可。

    如果非要以小人之心論述的話,還有一種可能,就是蘇東坡不想去河南,一開始就不想去,因為汝州離都城太近了。那麼近,保不齊有什麼風吹草動又會連累到他。

    所以,離汴京越遠反而越安全,雖然苦些累些,但少了人事輒軋。

    如果再把這個小人之心更深層次闡述的話,調任汝州是上層對東坡釋放的一個訊號,大意為,你只要服個軟,認個錯,別亂寫詩,別在詩裡抱怨傷秋,就讓你回到長安也未為不可,畢竟皇上也是要面子的嘛!先把你調到離京都不遠的一個小縣城,以後就看你的表現了!

    哪曾想東坡根本不吃這一套,甚至看穿了這個潛臺詞,無法直接拒絕,不如順流而下,之所以說什麼車馬勞頓,手頭拮据都是藉口罷了。那是東坡,缺錢我信,沒錢我不信!

    至於死了幼子,資料所載,是得病而死。

    這只是一個意外!

  • 3 # 管中窺古今

    你這個問題還真是讓我查了好半天資料。

    推薦你看一下蘇軾的《乞常州居住表》,這篇上疏給宋神宗的奏表有關於蘇軾從黃州赴汝州的詳細記載。

    其中有一段是這樣的:“......但以祿廩久空,衣食不繼。累重道遠,不免舟行。自離黃州,風濤驚恐,舉家重病,一子喪亡。今雖已至泗州,而資用罄竭,去汝尚遠,難於陸行。無屋可居,無田可食,二十餘口,不知所歸。......臣有薄田在常州宜興縣,粗給驆粥,慾望聖慈,許於常州居住。”意思是說我的錢糧本來就不多,這次路途遙遠又是拖家帶口的,只好乘船出行。自從離開黃州之後,一路舟船顛簸,全家人勞累困苦不堪,我的小兒子也不幸病亡了。現在雖說到了泗州,但身上的盤纏已經快用完了,而現在離汝州還那麼遠,走陸路肯定不行了。我現在沒房子住,又沒有吃的,全家二十多口人,不知道該怎麼辦。......我在常州有些許薄田,能夠勉強養活全家,希望陛下垂憐,允許我在常州居住。

    古代交通不甚發達,長途遠行,中間免不了翻山越嶺,人們出行多是以乘船為主,況且馬車費用高,乘船便宜,官員上任還配有官船,何況蘇軾還帶著全家二十餘口人,如果坐馬車的話,那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這有點像我們今天出行,是坐飛機還是自己租車,我租車可以帶很多人很多行李,一路還可以遊山玩水,還可以報銷,坐飛機的話,行李多,不方便,費用還得自己出,不划算。所以,你看,古代很多詩詞裡面都出現了“舟”或“船”,船是唐宋時期的主要交通工具。

    蘇軾向東而行,交通不便固然是一方面原因,但其深層次的原因則要從神宗的親手手札說起。

    元豐七年,神宗忽然親書手札:“蘇軾黜居思咎,閱歲滋深,人才實難,不忍終棄。”詔令將蘇軾改授汝州團練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籤書公事。

    神宗的本意是想起用蘇軾,但遭到朝中政敵的反對,所以才取了一個折中的法子,將他調到離京城較近的汝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熬過創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