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劉侃評書
-
2 # 古城茶巷崔先生
當時最合適的鎧甲材料還是棉花,高階一點的就綿鎧裡面放鐵片。
在古代戰爭中,士兵們上沙場打仗都會有武器標配,其中不可或缺的就是鎧甲。鎧甲這個東西早在夏朝的時候就已經出現,那個時候,聰明的人類利用野獸的皮來作為鎧甲的材料,由於獸皮堅韌,難以刺穿,所以可以用作抵擋敵人的弓箭射殺。
然後隨著朝代發展,士兵們的鎧甲的製作原材料也開始發生了變化,自然會向著越來越高階的階段邁去。從原來的動物的皮到樹騰,再到木頭,然後再到近代的銅和鐵,鎧甲的製作材料的升級,也在見證社會經濟的發達。不過與此同時,有一個問題也會產生。
不同材料製作出來的鎧甲,能夠抵擋的武器也不一樣,傳統的鐵和銅材質雖然比較堅硬,但是由於重量太高,行動起來不方便,再加上造價也比較貴。還有一個比較大的弊端,就是這種材料的鎧甲沒有辦法可以抵擋火槍。
眾所周知在明清之後,在戰爭裡面出現的武器,以火槍的頻率為高,但是傳統的鎧甲明顯已經沒有辦法可以抵擋這種爆發力比較強的武器,所以必須要研發出新的產品方案才可以。這個時候,一種用棉花製作出來的鎧甲就成為了構想。
用棉花也可以做鎧甲,這個看起來好像天馬行空,實際上在清朝人的手裡,卻真能夠變為現實。據說這些用棉花做的鎧甲是經過高階工藝製作的,而且前期要對製作原材料進行特殊處理。所以大家不要把用作做鎧甲的棉花看作是平常我們蓋被子裡面的棉花,那可是不一樣的概念。
在處理過程當中,需要對棉花進行反覆壓制,還要經過太陽暴曬,最終成為薄片,然後再新增其他的輔助材料,比如棉片。有一些比較高階的鎧甲,還會在棉花中間再填充一層鐵片,這樣一來就可以有效的提升鎧甲的抵擋能力。
-
3 # 墨城影視剪輯MC
在古代戰爭中,士兵們上沙場打仗都會有武器標配,其中不可或缺的就是鎧甲。鎧甲這個東西早在夏朝的時候就已經出現,那個時候,聰明的人類利用野獸的皮來作為鎧甲的材料,由於獸皮堅韌,難以刺穿,所以可以用作抵擋敵人的弓箭射殺。
然後隨著朝代發展,士兵們的鎧甲的製作原材料也開始發生了變化,自然會向著越來越高階的階段邁去。從原來的動物的皮到樹騰,再到木頭,然後再到近代的銅和鐵,鎧甲的製作材料的升級,也在見證社會經濟的發達。不過與此同時,有一個問題也會產生。
不同材料製作出來的鎧甲,能夠抵擋的武器也不一樣,傳統的鐵和銅材質雖然比較堅硬,但是由於重量太高,行動起來不方便,再加上造價也比較貴。還有一個比較大的弊端,就是這種材料的鎧甲沒有辦法可以抵擋火槍。
眾所周知在明清之後,在戰爭裡面出現的武器,以火槍的頻率為高,但是傳統的鎧甲明顯已經沒有辦法可以抵擋這種爆發力比較強的武器,所以必須要研發出新的產品方案才可以。這個時候,一種用棉花製作出來的鎧甲就成為了構想。
用棉花也可以做鎧甲,這個看起來好像天馬行空,實際上在清朝人的手裡,卻真能夠變為現實。據說這些用棉花做的鎧甲是經過高階工藝製作的,而且前期要對製作原材料進行特殊處理。所以大家不要把用作做鎧甲的棉花看作是平常我們蓋被子裡面的棉花,那可是不一樣的概念。
-
4 # 盤點天下
世界公認的是步人甲。
步人甲由1825枚甲葉組成,總重量達29KG,同時可透過增加甲葉數量來提高防護力,但是重量會進一步上升。為此,皇帝親自賜命,規定步兵鎧甲以29.8KG為限。此後,又把長槍手的鎧甲重量定為32-35KG;由於弓箭手經常捲入近戰格鬥,其鎧甲定為28-33KG;而弩射手的鎧甲定為22-27KG。同時期的歐洲步騎兵的鎧甲型別還以鎖子甲為主,防護性及重量均不如步人甲。
紹興十年前後,是宋朝軍隊最強大的時期。名將岳飛、韓世忠等,率領以鐵甲、長槍強弩為主要裝備的重步兵,以密集陣型屢屢擊敗金朝騎兵。包括兵器在內,當時宋軍重步兵的負荷高達40-50KG,由於裝備過重,機動性受到影響,如紹興十一年(1141)的柘皋戰役,以步兵為主力的宋軍,由於身被重甲,加上過於長大的兵器,負荷過重,因此未能全殲已潰不成軍的金朝騎兵。
回覆列表
盔甲最早是用獸皮柳條、有墊襯材料的布套、木頭製成的。
皮甲據說是夏朝國王杼發明的。後來發展出青銅技術,青銅盔甲據考究,最早出現於亞洲,西元前2600年左右的兩河流域、殷周時代的中國、吠陀時代的印度都已發展出了青銅甲。
再來中亞的西臺人獨步全球首先發明瞭鐵器以及世界最早的鋼鐵技術。在盔甲的普及過程中,還出現了頸甲、面甲、腕甲、胸甲、護手等防護特定部位的配套甲具。到了中世紀的封建時代,先有鎖子甲的發明,後來更推進到防護更全面的板甲。盔甲受重視的程度尤其在歐洲和日本等地。
鎖子甲在歐洲使用了約1000年,從十四世紀開始,發明了用熟鐵澆鑄的板甲,因為在甲冑關節處理的工藝不良,關節部份為鎖子甲代替,為板金甲與鎖子甲的混裝。到了15世紀與16世紀,甲冑關節處理工藝的改善,鍛打工藝的更精進,使軟鋼製全板甲出現成為可能。
板金甲防護力比鎖子甲更優秀,且鎖子甲就跟穿一件厚外套一樣,其關節活動受到鎖子甲的影響,但板金甲的關節部份是可活動的,所以使用者行動比穿鎖子甲更為靈活。板金甲的胸甲厚約2mm,由軟鋼鍛打,其防護力可抵禦稱雄歐洲300年的英國長弓,在1415年Agincourt戰役與1513年Flodden 戰役,都可以看到長弓對板金甲的作用可以說是微乎其微。除了火槍或Arbalest(單兵用重十字繳盤弩,拉力約100公斤,每分鐘1箭,其代表為德國黑森弩兵)其他弓箭已經很難達到破甲的要求,經過了辯論,英國於1595年頒佈了“終止長弓法令”,火器與長弓之爭,告一個段落。
從十五世紀開始,火器開始逐漸演變為盔甲的重要對手,到了十六世紀下半期以後,盔甲跟火器相比,越來越不符合成本效益,所以由全身甲慢慢演變為四分之三甲,又變為半身甲,在戰場上的地位也不斷下降。十八世紀時盔甲幾乎完全消失在歐洲戰場上,直到拿破崙重視胸甲騎兵編制因而重新啟用了胸甲,也取得了相當的戰術價值,但之後舊時代的盔甲即退出戰爭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