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龍女5505
-
2 # 貓哥讀歷史
趙德昭,趙德芳,趙廷美的死與趙光義有莫大的關係,無論是用了哪種方式,趙光義都難逃嫌疑!
中國自古皇位正常傳承的方式基本都是父死子繼,雖然也有兄終弟及的方式,但大多數都是特殊情況下的特例!比如,嘉靖皇帝繼承正德皇帝的皇位,明代宗繼承明英宗的皇位!
因此,作為一個開國皇帝,宋太祖的皇位由弟弟趙光義繼承,原本就顯得不同尋常!按照金匱之盟的說法,杜太后害怕宋朝江山也重蹈五代覆滅的前轍,讓宋太祖發誓,死後皇位由趙光義繼承,所謂年長者管天下。按照金匱之盟的說法:趙光義死後,應該由弟弟趙廷美繼承。趙廷美死後,由趙德昭繼承皇位。然後是趙德芳繼承皇位。但是這種繼承方式,顯然是想由自己一脈繼承皇位的趙光義不願意看到的,所以他必然要有所動作!
其實,宋太祖與宋太宗之間除了金匱之盟外,還有斧聲燭影的歷史傳說,真相到底如何,一時眾說紛紜。最終的謎底在一百多年後由趙光義的後人宋高宗趙構藉著宋太祖託夢說了出來,他最終選擇宋太祖後人繼承皇位,未必不是間接回應了斧聲燭影的傳說,宋太祖死於趙光義的蓄意謀殺!因此作為一個篡位者,趙光義的內心是不安的,自己弟弟與哥哥兒子的存在始終是一個威脅,因此他必須清除這些皇位的潛在威脅者!
因此,趙光義與自己弟弟和侄子們的死有莫大關係!
-
3 # 煮酒論千秋
你好!這三個人我們一個一個來分析。
首先,德昭是被逼死的。
宋太宗趙光義
趙光義即位後,揮師北上,先滅北漢,緊接著又與遼人大戰於高粱河,損失慘重,大敗而歸。
趙光義因為戰敗惱羞成怒,很長一段時間不給滅北漢的功臣論功行賞。
有功不賞不是為君之道,會寒了眾將士的心。所以德昭就勸趙光義,對有功之士進行封賞。
德昭
趙光義大怒,說了句:
“待汝自為之,賞未晚也”等你自己當皇帝了,再封賞吧!
德昭惶恐不安,趙光義即位本來就疑點重重,這幾乎是他最敏感的地方。自己為國家著想,卻被這樣猜忌。
回家就自殺了。
兩年後德芳也死了,享年二十三,死因不明,或說是病死的,或說是毒死的。
八賢王就是以德芳為原型的
廷美之死主要是自己做。
趙廷美本來就囂張跋扈,後來聽說了金匱之盟,更是蠢蠢欲動(按杜太后所立金匱之盟,太祖死後太宗即位,太宗死後廷美即位。),陰謀篡奪皇位,後來事發,開封府尹的位子沒了(表面上看也是按儲君培養的啊),改成去西京洛陽留守。
在洛陽廷美仍不死心,和兵部尚書盧多遜勾結,事敗,剝奪一切官職。
後來又一貶再貶,王爵降公爵,又遷房州,廷美憂憤難當,吐血而亡。
至此,太祖一支和魏王一支都大受打擊,一蹶不振。皇位世世代代傳於太宗一支——直到靖康之變。
-
4 # 史學發微
你好,我是理簡。
關於這個問題,我的觀點是他們的死和趙光義有關係。具體述論如下:
燭影斧聲中的趙氏後代:趙德昭之死一、趙德昭在宋太祖時期的人生軌跡
趙德昭(951-979),是宋太祖趙匡胤的次子。
在乾德二年(964)被授予貴州防禦使。
一生做過的官有興元府尹、山南西道節度使、檢校太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在此有兩點需要普及:
(一)山南對於中古中國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統治區域,可以說是王朝統治的關鍵。
詳解如圖:(二)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是宋朝的宰相之稱謂。
我們都知道明朝朱元璋是廢宰相的第一人,但在秦漢、魏晉南北朝以後的隋唐、宋、元時期的宰相併不是直接稱謂“宰相”。唐宋時期的宰相是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這也是為什麼《新唐書》、《舊唐書》皆載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而沒有宰相稱謂的原因。
所以,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可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實質的宰相之職。
趙德昭能做到這個位置與他的出身不無關係。
二、趙德昭在宋太宗(趙光義)時期的人生軌跡
他被改授京兆尹,移鎮永興,封武功郡王,加檢校太尉。
太平興國(979),從徵幽州。敗。將士紛紛有謀求擁立趙德昭者。
此事被太宗所知。
而趙德昭回朝後,請太宗為平定太原之事頒行賞賜。遭到太宗的怒斥。
趙德昭回家後自刎而死。
死後贈中書令,追封魏王,諡曰懿。明道二年(1033)時,改封吳王,後又改封燕王。
三、趙德昭之死與太宗不無關係
1、太宗即位對趙德昭的系列遷轉,或本就是一場陰謀的開始。
2、將士謀籌立趙德昭之事,犯了歷代皇帝的大忌,必將至其死始罷。
3、關於自刎或他殺,又或者是真的自刎,原因何在,尚需深究。
4、為何死後分封。正確歷史邏輯的開啟方式是:正因為死了,才要顯示太宗的仁義。
這是清代以前王朝的傳統:王室人員死後,必然封侯封爵,以示亡者榮耀。
而且這樣的傳統自晚唐五代以來尤其被朝廷重視。晚唐五代時期的高官養有養子的現象非常多,但多被養子所殺。如義武軍節度使王處直便被其養子王都所殺,但王處直死後,王都還為其立碑以彰顯孝道等等。
關於趙德芳之死:對趙德芳之死為何,若持謹慎態度的話,目前並不知道誰是趙德芳之死的元首。若作大膽的猜測,當與宋太宗有關係。
一、趙德芳的人生軌跡
趙德芳在戲劇中被稱為八賢王,而是否真的封為八賢王以及是否在北宋初期馳騁風雲於政壇,尚需研究。
趙德芳也是宋太祖趙匡胤的兒子。在趙德昭死後兩年便死了,年僅23歲。
但史書記載中的宋太宗對趙德芳因其年少尤其有愛:
詳情如下關於趙廷美之死是趙普所為還是宋太宗所為?儘管對此有爭議,但我的觀點是宋太宗所為。原因如下:一、趙廷美的人生軌跡
趙廷美是趙匡胤和趙光義的弟弟。
在趙德昭和趙德芳死後,趙廷美感覺到兔死狐悲的悲傷。就在此時,有人舉報,趙廷美有造反之意。
於是被罷官削爵,至於房州。雍熙元年(984)趙廷美到房州,不久因憂疾而抑鬱至死。
二、關於趙普所為的爭論:當然,上述也是一種說法。
但是詳細推論,趙廷美之死背後元兇應當歸於宋太宗。
1、趙挺美,是因網羅造反之名,才被貶。因貶而死。
為何宋太宗會相信網羅的造反之名,而不徹查?又直接貶官?
誰是背後造反之名的網路者?或許宋太宗對這樣一個揭示造反的事件是默許授意的。
況且依據宋朝的法律,謀反是要被殺頭的。而宋太宗僅僅選擇貶官,對造反之罪的判刑未免太輕。較為合理的解釋是其造反之實是假的。
2、趙廷美之死與趙德昭、趙德芳不無關係。
趙挺美因憂疾而死,所憂為何?我想與趙德昭、趙德芳之死有重要關係。聯絡二人的人生際遇皆在宋太宗上位後死亡,下一個目標與至親之人不無關係。這也是趙廷美所懼之事。
關於三者之死與宋代歷史1、三者之死在北宋歷史上可謂是非常重要的政治史內容。歷來有諸多歷史學家傾心於探研這段政治構造,尤其在20世紀80到90年代的宋代歷史著作中較為常見。但遍綴史籍,當年“燭影斧聲”的謎團還是未能解開。倒是民間戲劇和文學作品中都給出了些許答案。但我認為,本著審慎和精確的態度,還是以存疑為好。
2、對這段政治的實際情況究竟為何,還是有解開的可能的。近年來的宋代墓誌大量出土,或有朝一日,關於這三位人物與宋代朝廷相關人物的墓誌也會被更多的發掘。或者期待新的宮廷證據被發現。
-
5 # 秋雨魯北說歷史
趙光義的皇位來的並不是那麼名正言順,因此趙德昭,趙德芳和趙廷美的死都和太宗有直接的關係,畢竟他們都是皇位的有利爭奪者,只有把他們都解決了才能讓自己的兒子順利的繼承皇位。
燭影斧聲,宋太宗的皇位有搶班奪權的意味公元979年宋太祖基本完成了對南方的統一,正當他籌謀北伐的時候卻突然病倒了。宋太祖想召見自己的第四子趙德芳進宮安排後事時卻突然暴斃了,率先得到訊息的晉王趙光義卻搶先進宮安排了宋太祖的後事。
如夢初醒的宋皇后才明白了此時皇權已經在趙光義手中,因此不得不承認太宗的合法地位。太宗對奪取地位可謂是蓄謀已久,但是太祖對於他還是過於仁慈,看到他拉攏朝中大臣甚至後宮的太監也未加制止,最終導致了訊息在第一時間傳遞到了太宗哪裡,從而為他奪取帝位創造了條件。
金匱之盟不過是掩人耳目,打壓繼承人才是真實目的為了證明自己皇位的合法性,宋太宗自己丟擲了金匱之盟的所謂遺詔,但是遺詔的真實性無人知曉,其實不過是掩人耳目罷了。為了鞏固自己的皇位,宋太宗還是對這幾位潛在的競爭人開始了無情的打壓。
首先倒黴的就是趙德昭,他直接被宋太宗送去了和遼軍對戰的前線,這個差事本就非常危險,但他乾的也算是不錯。可是好景不長宋太宗就得知了趙德昭要造反自己當皇帝的事,宋太宗聽後大為不悅就嚴加痛斥了趙德昭,最終逼迫他自殺。
然後就是趙德芳,這位老兄要不是太宗奪位就是皇帝了,因此受到打壓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趙德芳也算是人中龍鳳,不到20歲就幹出了自己的一番事業,也許是成績太過於突出,不到23歲的他就不明不白的去世了。
趙廷美雖然是趙光義的弟弟,但根據金匱之盟也有繼承帝位的權力。這個三弟也不是省油的燈,他對二哥搶班奪權的事非常的不滿。宋太宗雖然多次貶謫訓導他仍然難改他反叛之心,對與趙廷美來說憂憤致死才是他最好的結果,最終只活了38歲。
帝位傳給兒子才是正統伴隨著太祖的兩位傑出的二兒子和趙廷美相繼的死去,太宗的皇位做的是越來越穩當,他終於可以把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了。認真分析不難看出這幾位的死和太宗都有直接關係,說他們都是正常死亡那才是不正常。
對於太宗而言奪了帝位還不能傳給自己的兒子那麼這個奪權就意義不大,但想要傳遞下去還是需要用些手段,而趙德昭,趙德芳,趙廷美三人也是太宗實現子承父業的皇權傳遞的重要障礙,因此必須除掉。
歷史上弟弟繼位都不是名正言順的,唐太宗的玄武門之變也是政變,宋太宗的繼位也是如此,只不過沒有流血犧牲罷了。對於自己皇位有威脅的人是必須除掉,而不能給他們任何的機會!
-
6 # 小子說歷史
首先明確的回答,趙德昭、趙德芳和趙廷美的死都和趙光義有關係,而且是有很大的關係。咱們接下來一一說明。
趙德昭之死公元979年,趙德昭在都城開封自己的府內自殺身亡。太宗趙光義得知訊息後,悲痛異常,並說:“痴兒何至此耶!”,隨即追封趙德昭為中書令、魏王。
趙德昭之所以會在家中自殺,這與趙光義的惡語相向,以及自己的性格有關。太祖在世時,趙德昭完全有機會成為繼任者,然而父親的離奇死亡,叔叔趙光義搬出個世所未見的“金匱之盟”,把帝位給搶過去了。趙光義擔任皇帝之後封趙德昭為京兆尹,後又封為武功郡王。就這樣,叔侄二人保持著表面上的和諧。
在公元979年,高梁河之戰,宋軍大敗,太宗乘驢車逃走,腿還被射了一箭。事後,宋軍重新整頓,發現皇帝不見了,都以為其死在亂軍中。眾將著急,認為不能群龍無首,此時有人提議立趙德昭為皇帝。後來宋太宗聽聞此事後很不悅。《宋史》中有記載:“四年,從徵幽州。軍中嘗夜驚,不知上所在,有謀立德昭者,上聞不悅。”
大軍回朝後,太宗一直悶悶不樂,也沒有給出徵的有功將士行賞,後有人找趙德昭,希望他去找太宗皇帝提醒一下,於是趙德昭就去了。結果,太宗大怒,冷笑著說:“等你當上皇帝后再行賞也不遲!”結果,當晚回去後,趙德昭就自刎了。
趙德昭的性格內向,自從父親離奇死亡後,性格變得更加敏感了,經過太宗的惡言相向後,趙德昭為了自證清白或者是有點想不開於是就自殺了。總之在這個事件中,趙光義的責任很大。
趙德芳之死趙德芳之死也顯得疑點重重,他是在哥哥趙德昭死後不久就病死了,據《宋史》中的《宗室傳》中有關於趙德芳的死用來“寢疾薨”,意思是得病後無藥可治而死。如此簡單的記載,實在是令人不能不想這其中是否有陰謀。
趙廷美之死趙廷美之死也與趙光義有關,趙光義在登上皇位後,為證明自己的繼位的合法性,“金匱之盟”的真實性,便讓趙廷美擔任京兆尹。此後又啟用趙普為相,趙普本身是支援太祖立嗣的,到了趙光義擔任皇帝后,他任然支援太宗立嗣,因此他的想法與太宗一樣,隨後就開始謀劃除掉趙廷美。
趙廷美此人個性比較張揚,不懂得收斂,加之本人有些才學,因此朝中許多大臣都與他關係比較密切,這讓趙光義很是多疑,後來找了個藉口把他調離京城,隨後趙普誣告他意欲謀反,趙廷美驚懼之下生了疾病,沒過多久就病逝了。趙廷美之死,完全是由太宗與趙普的陰謀造成的。
綜述根據史實表明,趙德昭、趙德芳和趙廷美叔侄三人之死與趙光義脫不了關係,因為這三人是趙光義想把皇位留給自己子孫繼承的最大障礙,自從他搞出個“金匱之盟”讓自己繼位,結果這個事情也相當於公佈與眾了,如果自己不把皇位傳給弟弟趙廷美的話,說明他得位不正。為了皇位能一直在自己一脈中傳承,只能殺了弟弟與兩個侄子了。
-
7 # 亮子不正經
肯定有關係,首先一個得位不正的人,肯定會為保住皇位不擇手段,只要有威脅的人都會剷除掉。從趙二的為人處世所做的事都能看得出來。
-
8 # 劉文廣
趙德昭、趙德芳和趙廷美的死都和趙光義有關係。
基本2個人們熟知的歷史典故就差不多理清了。一個是“燭影斧聲”,也稱“斧聲燭影”,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十月壬午夜,太祖趙匡胤大病,召晉王趙光義進宮議事,左右不得聞。席間有人遙見得燭光下光義時而離席,有遜避之狀,又聽見太祖引柱斧戳地,並大聲說:“好為之”(另有記載說“好做,好做”)。後晉王趙光義繼位,史稱太宗。對此事件後世議論不一,一說光義謀害太祖篡位;又有說太后杜氏去世前與太祖、趙普立下“金匱之盟”,定下太祖去世後由其弟光義繼位,所以當時只是太祖向晉王囑咐後事,並不是趙光義行篡逆之事。
二是“金匱之盟”, 宋太祖趙匡胤曾經和母親杜太后商議,在趙匡胤百年後將皇位傳給弟弟趙光義,趙光義再傳給弟弟趙廷美,趙廷美再傳回到趙匡胤的兒子。這樣皇位就輪迴來了。如此麻煩的做法唯一的好處就是防止主少國疑,因為老宋家是從後周柴家孤兒寡母手中奪來的天下,擔心歷史重演, 因據說遺書藏於金匱之中,故這份遺昭被稱為“金匱之盟”。
再看看後來,趙匡胤的兒子趙德昭在跟隨趙光義出征時,只因趙德昭提出封賞有功之臣,趙光義就訓斥道:“等你當了皇帝后再說吧!”這樣的誅心之言,逼得趙德昭退朝後自刎而死,時年僅28歲。另一個活到成年的兒子趙德芳也在22歲時英年早逝,《宋史·宗室傳》中,僅僅用了“寢疾薨”三個字描述其死亡,其真正死因也不得而知。趙匡胤的兩個兒子已死,下來唯一有可能與趙光義爭奪皇位的,就是趙光義的弟弟趙光美了, 時因避趙光義諱趙光美改名為趙廷美 。 太平興國七年(公元982年),趙廷美被人告發陰謀篡奪皇位,被趙光義貶到西京(今河南洛陽) ,到西京後,又有人告發趙廷美與兵部尚書盧多遜勾結,陰謀造反,於是趙光義再次將趙廷美貶到房州(今湖北房縣)。到房州不久,趙廷美就憂憤成疾,吐血而終,年僅38歲。
這樣經過7年的時間,趙匡胤、趙德昭、趙德芳、趙廷美先後死掉了。故透過以上過程不難看出所有的一切都是趙光義為了穩固皇位或直接或間接操作實施的,清除了有可能對自己皇位帶來威脅的一切力量,達到了使自己的皇位牢固永久的目的。
-
9 # 行行重行行2020
我覺得應該有關係。1.趙匡胤的死亡屬於突發性死亡,死前沒有立太子,趙光義擁有兵權,並且憑藉金匱之盟奪取皇位,他防止自己的弟弟趙廷美仿照自己奪位,需要趙廷美死在自己前面;2.三弟趙廷美死後,按照金匱之盟規定,他死後應由趙匡胤的兒子趙德昭或者趙德芳繼承皇位。這樣趙光義就不能將皇位傳給自己兒子。所以出於以上兩種考慮,這三人的死應該和趙光義有聯絡!
-
10 # 新都大叔俯首拜陽明
自古帝王家,親戚最慘烈。溫情者就算不殺伯仁,伯仁也因此而死。何況篡位,自劉裕後前任皇子不得善終,八賢王終究也逃不脫這個規律。
-
11 # 歌子的世界
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即便是所有人都明白這是趙光義為了鞏固自己的皇權,把所有能威脅到他家帝位的對手都除去了,但歷史還是由他書寫的,他說這些事兒跟他都沒關係,信不信由你,哪怕大家都知道他這兩個侄子一個弟弟包括他大哥趙匡胤都死的不明不白,哪有怎樣?疑案!野史!
-
12 # 北斗星3557
謝謝平臺說兩句,五代內亂,首先說,柴榮,繼承他姑父的一致,也就是郭威,做了,大周天子,禮賢下士,兢兢業業,之所以取得這些成績,他和趙匡胤,鄭子明,學桃園三結義,以後柴榮英年早逝,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做了皇帝,以後,趙匡胤,去世以後,他的二弟,也就是宋太宗,趙光義,做了皇帝,沒有保位置,傳給他侄子,趙德芳吧!作者,所說,他叔叔,殺了三個侄子,無中生有,超了很多宋朝資料,都是清朝原版的,民國初期,手抄本,他沒有加害他的侄子,故事記載者,趙光義做了皇帝以後,他理虧,他的嫂子,也就是皇后,領著年幼的趙德芳,拿著,趙匡胤的,拿著金龍寶劍,上八寶金店,當著文武百官,大罵他小叔子,皇上,太宗趙光義,欺負孤兒寡母,沒辦法,趙光義,生米做成熟飯,於是,當著他嫂子的,面,家風,他的侄子趙德芳,八大王,也就是8000歲,金龍劍,上打君王不正,掌管三宮六院,建官,大三級,有先斬後奏之權,上八寶金店,不參拜皇上,給很大的權力,也就是宋朝二號皇帝,同時賜給,八王趙德芳,免死金牌,歷史上,沒有此事,太宗加害他親侄子,無中生有,道聽途說,歷史就是歷史,都有記載,謝謝
-
13 # 張生全精彩歷史
趙光義害死了趙匡胤的兩個兒子趙德昭、趙德芳,以及弟弟趙廷美的事情,似乎已經成為歷史公論。但是,如果我們仔細研究宋朝正史《宋史》,我們會發現,這種說法,似乎有點冤枉趙光義。
(趙光義劇照)
如果真是趙光義害死了他們,只有一種可能。什麼可能呢?
我們先來看看《宋史》記載中三人去世的情況。
趙德昭是趙匡胤的次子。由於趙匡胤長子早夭,因此他也就算是趙匡胤的嫡長子。不過,由於趙匡胤生前並沒有確立他為皇位繼承人,而是明裡暗裡做出想立趙光義為繼承人的樣子。再加上趙匡胤死得突然,因此,最終趙德昭沒有繼承皇位,而是趙光義繼承了皇位。
趙德昭在趙匡胤活著的時候,並沒有為當繼承人做過什麼努力。趙光義當了皇帝以後,趙德昭也沒有任何不滿的表現。其實,他這是很不正常的。咱們從歷史上來看,歷朝歷代的開國皇帝的第二代,都會為了皇位爭得你死我活。比如李淵兒子的爭奪,朱元璋兒孫的爭奪,康熙兒子的爭奪等等,但是,趙匡胤兒子卻沒有爭奪。這會不會是因為趙德昭自己性格比較軟弱,因此趙匡胤才沒有想過傳位給他,而是一直在培養趙光義呢?
(趙德昭劇照)
我們再來看看趙德昭的死。在宋遼戰爭中,由於北宋失敗,趙光義南逃過程中下落不明,因此大臣們決定把趙德昭扶起來,讓他當皇帝。但不久就找到趙光義了,這件事也就算了。回朝廷後,趙光義覺得打了敗仗,因此並沒有打算賞賜大臣們。於是趙德昭去向趙光義爭取。趙光義當時冷冷地說,還是等你將來當了皇帝以後再說吧。趙德昭回去後,一下就自殺了。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趙德昭的死,與趙光義關係是不大的。這隻能說明,其一,趙德昭不智。他本來是敏感人物,就不該去給大臣們爭取什麼。這是一種交通大臣的做法,難道他不明白嗎?其二,趙德昭不勇。趙光義一句話,他就嚇得自殺了,可見他有多麼荏弱。而這兩點,也證明了我們上面所說的,為什麼當初趙匡胤沒有立他為太子。
(趙德芳劇照)
再看趙匡胤四子趙德芳。趙德芳實際上是沒有資格繼承皇位的。他既不是嫡長子,也不是趙匡胤培養的物件。他與皇位扯上關係,僅僅因為趙匡胤去世的時候,宋皇后給太監王繼恩吩咐,去把趙德芳叫來。
其實,宋皇后這樣做,無非是因為趙德芳是宋皇后養子(宋皇后沒有生育,把趙德芳當養子)。這多少有些徇私舞弊。後來王繼恩把趙光義叫來後,宋皇后立馬就稱呼趙光義為“官家”,承認了趙光義當皇帝這事。
顯然,宋皇后自己也覺得做得不太恰當,否則的話,她當時不會立馬就承認趙光義是“官家”的。
趙德芳的死,歷史記載是他睡覺以後,第二天就沒有醒過來。很顯然,這是得了心肌梗塞之類暴病的樣子。畢竟趙光義並沒有賜過什麼食物給他吃,也沒派過刺客去。顯然,趙德芳的死,不能平白賴在趙光義頭上。
(趙廷美劇照)
趙廷美的死,《宋史》上是有明確記載的。當時,趙廷美在擔任開封府尹的時候,曾兩次試圖對趙光義下手,要暗害趙光義奪位。趙光義很生氣,不過仍然讓他擔任西京留守。但是他擔任西京留守的時候,又和大臣盧多遜勾結,密謀奪位。因此趙光義又才把他貶謫到房州。他在房州過了兩年就去世了。他的去世,《宋史》上說他是因為“憂悸成疾”。
也就是說他是擔憂害怕而生病,才沒有活兩年就去世的。
雖然說,他擔憂害怕的人是趙光義,卻也是因為他確實有想造反的表現,趙光義才貶謫他的。貶謫去房州以後,也就讓他在那裡,並沒有殺他或者毒死他的行為。他擔憂害怕而生病,也是因為他自己做了那些事情造成的。
從《宋史》的記載,我們可以看出,這三個人雖然看起來都是不正常死亡,都與趙光義有關。但是趙光義並沒有謀害他們的行動。
如果趙光義生活在現代社會,我們不能因為這三個人的死,就判處趙光義死刑,因為並沒有相關的行為。
那麼。究竟有沒有趙光義害死三個人的行為呢?肯定不能說沒有。
如果史書被趙光義篡改過,隱蔽趙光義殺人事實,也是可能的。雖然《宋史》是元朝人寫的,但《宋史》的依據,主要是根據《宋實錄》。趙光義當時是可以動《宋實錄》的。
關於這一點,其實《宋史》作者就有過一些懷疑。比如趙廷美想謀害趙光義的事,《宋史》上說,都是趙光義自己說出來的。既然是他自己說出來的,是否就有點查無實據呢?《宋史》作者是不是想透過這樣的表述,對那一段歷史產生懷疑呢?
(參考資料:《宋史》《宋實錄》)
-
14 # 尋根拜祖
關於趙德昭、趙德芳和趙廷美之死,之所以遺留種種糾纏不清的傳聞,根子就在一件事——趙光義的皇位來得正不正?假如趙光義靠殺兄謀位,那麼這三個人的死,很可能就是趙光義為鞏固皇位,蓄意的謀害行為。
史料是如何記載趙德昭、趙德芳和趙廷美之死的呢?史料背後又有哪些值得探析的地方呢?從中我們又能得出什麼結論呢?
趙德昭、趙德芳和趙廷美之死的史料記載先交代一下三個人的關係。趙匡胤兄弟五人,大哥和小弟早夭,剩兄弟三人。趙匡胤是老大,趙光義是老二,趙廷美是老三。趙匡胤生了四個兒子,老大和老三早夭,僅剩趙德昭和趙德芳哥倆。
趙德昭之死
按《宋史》記載,趙德昭因為受到宋太宗趙光義的訓斥而自殺,趙光義為何要訓斥趙德昭?
原來太平興國四年征討遼國的一次戰鬥中,宋軍潰敗,親征的趙光義失蹤,軍中有人提議擁立趙德昭。雖然這事沒有進行,但是讓趙光義產生忌諱。
大軍回京後,因為戰事不利,趙光義遲遲沒有封賞官兵,趙德昭因為這事向趙光義進諫,惹怒了心情不爽的趙光義,他訓斥趙德昭:等你將來做皇帝自己封賞他們吧!這話分量太重,趙德昭驚恐之下,回家就自殺了:
“四年,從徵幽州。軍中嘗夜驚,不知上所在,有謀立德昭者,上聞不悅。及歸,以北征不利,久不行太原之賞。德昭以為言,上大怒曰:‘待汝自為之,賞未晚也!’德昭退而自刎。”在李燾的《續資治通鑑長編》中,描寫得更加詳細一點:
“德昭惶恐,還宮,謂左右曰:‘帶刀乎?’左右辭以宮中不敢帶。德昭因入茶酒合,拒戶,取割果刀自刎。”在司馬遷的《涑水記聞》中,趙德昭之死的記載則顯得匪夷所思,說趙德昭喜歡吃大肥肉,吃多了把自己吃壞了身體:
“德昭好啖肥劕肉,因而遇疾不起。”趙德芳之死
就在趙德昭去世後僅僅兩年(太平興國六年),年僅二十二歲的趙德芳也突然暴亡,他竟然是睡了一個覺,再也沒有醒來:
“六年三月,寢疾薨,年二十三。車駕臨哭,廢朝五日。”趙廷美之死
趙德芳去世後三年的雍熙元年,三十七歲的趙廷美病逝於房州:“雍熙元年,廷美至房州,因憂悸成疾而卒。”
太平興國七年,趙廷美勾結盧多遜,企圖謀害趙光義奪位,事洩後被奪開封府尹,遷徙西京洛陽。不久有官員告趙廷美,在洛陽期間不思反悔,言多不遜。因此趙廷美被削王爵,改封涪陵縣公,遷徙房州:
“趙普以廷美謫居西洛非便,復教知開封府李符上言:‘廷美不悔過,怨望,乞徙遠郡,以防他變。’詔降廷美為涪陵縣公,房州安置。”史料背後透露的種種疑問直指趙光義從史料記載來看,似乎三人的死亡很正常,沒什麼可說的。不過,有幾個背景材料交代後,大家或許就會覺得,這三起死亡案件就不是那麼簡單了:
1.趙光義作為趙匡胤的弟弟是如何得到皇位的?
2.趙匡胤為何不把皇位傳給兒子趙德昭或者趙德芳?
3.如果說趙光義是按“金匱之盟”上位,趙廷美死得也太是時候了吧?
4.趙廷美的謀反案是否屬實?
之所以由以上疑問,根子就在趙光義的皇位獲得存在爭議。偏偏在趙光義上位不久,五年內跟皇嗣有牽連的三個人,都先後去世。
趙德昭、趙德芳的死,似乎是趙光義為了掩蓋殺兄謀位的罪行,徹底絕了趙匡胤的兒子們,以鞏固自己的皇位。趙廷美之死,又像是為金匱之盟打補丁,解除趙廷美作為皇嗣對趙光義的威脅。
不過,以上說法僅僅是從邏輯關係推演的結果,需要事實作證。基於結論,人們還是從史料中得出了一些分析結果。比如,趙德昭之死,明顯是被逼死,所謂吃肥肉吃死太欲蓋彌彰;趙德芳睡死,大機率是遇害;趙廷美謀反就是冤案,他也是被一步步逼死的。
客觀來講,雖然三個人的死亡時間節點疑點太大,但是真的沒有確鑿證據證明,他們就是被害死的。那麼,三人的死亡到底是時間巧合,還是另有陰謀呢?
是巧合還是陰謀?沒有實證指控趙光義我認為,從時間本身來講,就是巧合,從意願上將,確實更符合趙光義的願望!直白一點說就是,三個人的死,是趙光義願意看到的事,但不能因此就說一定是趙光義下了毒手。
趙德昭之死趙光義是有責任的,不過這個責任屬於無心之責。試想一下,在自己失蹤的情況下,竟然有人準備擁立趙德昭,這樣的事件,無論哪一位皇帝都不會無動於衷。至少它釋放了一個訊號:人們對趙光義的皇位是存在疑慮的!
在這種情況下,趙光義表現出來的猜忌可以理解,不算過分。趙德昭進諫出發點是好的,但是顯然時機不好。打了敗仗還想請賞,尤其是發生自己差點被擁立的情況下,換誰做皇帝,都會聯想到:別人擁立你,你就替別人請賞,想幹嘛啊?
所以,趙德昭之死趙光義雖有責任,屬於無心之責。
趙德芳之死史書記載很簡略,後世的爭議僅僅是猜測,沒有任何根據。從時間節點和死亡方式上,雖說有點離奇,但絲毫沒有趙光義謀害的影子。
趙廷美謀反事件,應該是真假各半,至少趙廷美自己也是有責任的,不完全是冤案。
趙廷美謀反案由多部門聯合審結,是公開的,假如完全是冤案,趙光義不敢這麼做,也沒法做到明目張膽地構陷。案件審結後,由王溥牽頭,朝中重要官員聯合奏請處置。至少從程式上看,趙廷美謀反案的處置是合法的,不能單憑猜測就認為是冤案。
這個案子之所以帶來猜疑,主要是兩個原因,一是趙普和盧多遜之間的政治鬥爭慘雜其中,讓案情複雜化;二是趙廷美敏感的身份。猜疑歸猜疑,如果想坐實趙光義謀害趙廷美,沒有實證。
結論不在史冊在人心其實歷史的真相永遠也無法還原了,留下的只有爭議。我個人認為,這三個人的死屬於正常死亡,沒有陰謀。
趙德昭之死,趙光義有輕微責任,不是故意陷害。趙德芳之死跟他們家族的遺傳病史有關,趙氏皇族遺傳基因的問題,從趙弘殷開始就有所體現。趙廷美謀反雖有擴大化的傾向,但是絕不是完全捕風捉影,肯定不是趙光義製造的冤案。
人們之所以更傾向於趙光義是兇手,其原因就是趙光義得位不正,人們帶著這個情感偏向,用審視的目光看待每一件發生在趙光義身邊的事。
趙光義即便沒有殺兄,他得位肯定不正,至少他是在沒有合法即位手續的情況下,非法自立的。本質上,他是從侄子手上搶過來的皇位,從道德層面說,他該受到譴責。
所以,有時候過度糾纏於真相也很沒意思,人們願意將趙光義列為嫌疑犯,推上被告席,那就這麼做吧,公道有時候不在史冊,而在於人心!
-
15 # 鄜延路節度使李
這事情有些意外,又有些情理之中。
“高粱河之戰”失利,宋太宗且身受重傷,而雨軍中“夜驚”引發的從徵將士欲擁戴武功郡王趙德昭的舉動,更觸發宋朝內部權力之爭,使得“金匱之盟”之後遺症逐漸爆發。
宋太宗登基後,為消弭乃兄影響,採取了一系列措施,而此次低,然皇弟、開封尹趙廷美也從徵,但在作戰失利、天子重傷之非常時競然動議擁立皇侄趙德昭,顯然是對宋太祖之子“失位”心懷不滿、使趙光義頗為心驚。
在古代社會中,臣下擅自推戴他人為天子,其罪當誅,但因為此事本不宣張揚,且牽涉頗眾,加上趙德昭本是“金匱之盟”中人、所以宋太宗雖然聞知此事後心中頗“銜之”,卻沒有其他表示,更只是在回到京城以後,“以北征不利,久不行太原之賞”,並低調地對“金合失律”者稍加處罰而已。
宋太祖之子趙德昭,其母為賀皇后,自宋太宗即位以來,一直小心低調,其喜怒不形於色。因為宋太宗十分惱怒此次北伐先勝後敗,所以不對平定北漢有功的將士頒賜獎賞,軍中頗有不悅之言。
因宋太京後深居內宮療傷,眾臣無由覲見,於是趙德昭利用自己特殊身份入宮去勸說叔叔,當時趙光義正在鬱悶之中,趙德昭這麼一說,他勃然大怒道:“等我死後,你當皇帝你再頒賞也不遲啊。”趙德昭一聽,以為叔叔要對自己動手了,惶恐而回,自刎而死年僅29歲。
實際上趙光義也就隨口這麼一說,你哪壺不開提哪壺啊,而宋太宗心胸不及乃兄,且又初經慘敗、重傷,加上“軍中夜驚”至此僅一月有餘,故而發此怨恨之語。趙德昭自殺也是個意外。當初燭影斧聲趙匡胤就死的不明不白了,這一次他死了雖說意外但是逼死皇侄的惡名卻也難逃,況且趙德昭還名列“金匱之盟”,處理不當,極易釀成一場政治風波。
史書記載宋太宗“聞之,驚悔”,即刻前往抱著趙德昭屍體痛哭道:“痴兒,何至於此耶!”當亦非全是惺惺作態。自己根本就沒想殺他,就罵了他一句,誰知道這侄子心理承受能力如此差,直接去了。
眼看鬧成這樣子,不封賞也不行了。於是,宋太宗頒發平定北漢的賞賜:齊王趙廷美進封秦王,宰相薛居正加司空、沈倫加左僕射、盧多遜兼兵部尚書,樞密使曹彬兼侍中等。
宋太宗為撫平因趙德昭自刎引起的皇室內部風波,對趙廷美極盡慰撫之策。此前宋軍圍攻太原,北漢主劉繼元降,宋太宗令殿前都虞候、武泰節度使崔翰先入城慰撫,並禁止“俘略之物”出城。當時趙廷美率數十騎將冒禁出城,被崔翰呵止。
趙廷美怨憤,“遂讒於上”,故不久宋太宗便罷崔翰為感德節度使。次年(980年)十一月,宋太宗再次率軍巡視河北,即以秦王趙廷美為東京留守,宣徽北院使王仁贍為大內部署,樞密承旨陳從信為大內部副署,以示寵信。於是一場政治風波暫得平息。
但又過了不到半年,981年三月,宋太祖次子趙德芳猝死,年僅23歲。對於趙德芳死因,史書中全未見記載,僅稱趙德芳“寢疾薨”,即是臥病而亡,卻又未載其得何病。因在“燭影斧聲”之夜,宋皇后曾遣太監去召趙德芳,宋太宗即位後曾賜德芳“皇帝信寶”,因此趙德芳的存在,當使宋太宗如鯁在喉。可以說,趙德芳死得頗不分明。
宋太宗繼位之初,皇弟趙廷美被授任開封尹兼中書令、封齊王,並位在宰相之上,儼然享受著宋太宗即位前的待遇,靜心等待著宋太宗依“金匱之盟”而傳位給自己。而宋太宗親征太原、燕京,讓其長子趙德崇從行,已有培育其閱歷,為傳位作準備的含義。但趙廷美目睹趙德昭、德芳倆兄弟相繼夭折,心中大為不安,便開始自救,與宰相盧多遜厚相結交。
為了對付趙廷美,趙光義讓盧多遜的死敵趙普復相,於是趙普告發盧多遜與秦王趙廷美暗通,圖謀不軌。盧多遜被判死刑。後念其久事朝廷,下詔奪官,全家發配崖州(今海南島三亞崖城鎮)。趙廷美因為這事情被降為涪陵縣公。雍熙元年(984年)至遷移至房州(今湖北省房縣),因憂悸成疾而卒。
總的來說,趙德昭的死是個意外,而趙德芳死成謎,至於趙廷美就是完全趙光義在作祟了。反正侄子已經死了,這個弟弟還敢結黨營私乾脆一併瞭解得了。
-
16 # 劇透歷史
民間傳聞,不但趙德昭、趙德芳、趙廷美的死和趙光義有關係,就連趙匡胤,也有很大可能是死於趙光義之手。趙光義謀害他們,是為了爭奪及保住帝位。
這一連串死亡事件,開始於開寶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那一天,趙匡胤召弟弟趙光義到宮裡喝酒,喝到半夜三更,留宿宮中。第二天凌晨時分,趙匡胤死了,死因成謎。
此時的趙匡胤只有50歲,而且又是一代武術大家,向來身體健康,死得太過蹊蹺。更蹊蹺的是,二十一日趙光義登基為帝了,可趙匡胤又不是沒有兒子或者兒子幼小。
趙匡胤有過四個兒子,長子趙德秀和三子趙德林早亡,次子趙德昭當時25歲,四子趙德芳17歲,都活得好好的。
古時的繼承原則是父死子繼、兄終弟及,兒子的繼承權排在兄弟之前。也就是說,在趙德昭和趙德芳活著的情況下,於情於,趙光義登基都是很不合常理的。
為了證明自己繼位的合理性,趙光義推出了“金匱之盟”,說是趙匡胤答應過母親杜太后,他死後傳位於趙光義,趙光義死後傳位於兄弟趙廷美,趙廷美死後再傳位於趙德昭,德昭傳位德芳,如此兄弟叔侄相傳,就避免了主少國疑,於國有利。
此事還寫成了詔書,藏於杜太后寢宮的金匱(金櫃)中。
金匱之盟應當確有其事,否則趙匡胤做皇帝期間,也不會遲遲不公佈繼承人,而且還任由弟弟趙光義的私人勢力日漸擴大,卻不加制止。但可以推測到的是,趙匡胤決不是心甘情願傳位於趙光義,所以猶豫來猶豫去,就把繼位人問題給耽擱下來了。
換個角度站在趙光義的立場,也就有了謀害趙匡胤的動機。
只不過趙光義繼位後,金匱之盟居然沒了下文!因為這根杜太后和趙匡胤定的“弟弟趙廷美、次子趙德昭、四子趙德芳”鏈條上的三個順位繼承人,居然都在死在了趙光義前頭。趙德昭最先死,死於自殺。太平興國四年(979年),趙德昭跟隨趙光義打幽州,某天夜裡軍中突生動亂,大家不知趙光義身在何處,懷疑他已經戰死了,所以眾將擁立趙德昭為皇帝。
此事後來被趙光義知道,很是不高興,加上此次北伐不利,就很久沒有給將士們論功行賞。趙德昭得知將士們有不滿的情緒,前去提醒他,趙光義大怒,說等你當了皇帝再行賞也不遲。
這種話極其誅心,等於是指責趙德昭存有異心,為證清白,他回去後就自刎了。不是他心理素質差,而是他從這件事情中知道皇叔容不下自己,還是早死為妙。史書上說趙光義很後悔,抱著趙德昭的屍體大聲痛哭,這無疑於鱷魚的眼淚。
第二個死的是趙德芳,死因是病逝。表面上和趙光義似乎沒什麼關係,但此時離趙德昭去世才過了兩年,讓人不能不有所聯想。順帶一說,這位趙德芳,就是後世演義及影視劇裡的八賢王原型。
趙廷美第三個死,他的死就和趙光義關係很大了。根據史書記載,趙廷美專橫跋扈,多次受到趙光義的斥責。知道金匱之盟後,陰謀害死趙光義早日繼位,但事情洩露,趙光義罷免了他開封府尹之職,貶為西京(洛陽)留守。
趙廷美還不死心,又勾結兵部尚書盧多遜意圖篡位,趙光義先削去他所有官職,又從魏王降為涪陵縣公。
之後趙廷美舉家搬遷到房州(湖北房縣),遠離政治中心,沒多久就憂憤成疾,吐血而亡。此時趙德芳才死了三年。
其實趙廷美篡位這事兒本身就很有疑點,再說趙德昭、趙德芳的下場就在眼前,他又怎麼敢爭?
最大的可能,是趙光義怕有人較真金匱之盟,才會對趙廷美一再打壓。趙廷美也心知肚明,才會鬱結於心,最終氣死了。
-
17 # 雪峰居士
其實野史上來說,趙德昭、趙德芳和趙廷美的死和趙光義有關係;
壹宋太宗趙光義是宋太宗趙匡胤的弟弟,因為宋朝第一代第二代皇帝竟然是兄終弟及,讓人匪夷所思。這不符合中國傳統文化啊?趙光義得位不正啊?既然得位不正而與皇位有關的人員相繼死亡,讓人不得不把罪名全部扣在趙光義身上。因此,民間才充斥著各種陰謀論,認為趙光義逐步害死或逼迫死這些有皇位繼承有關的人員,來鞏固自己的皇權。然而,大家也不想想,宋朝建立的前因後果,以及所處的時代、趙光義的地位和權利。這裡不分析宋朝建立的前因後果和所處的時代,只簡單說下趙光義在宋朝建立後所處的地位,從剛開始的宋朝禁軍將軍到地方大員、再到開封府尹、封晉王,位列宰相之下,且趙匡胤始終未立太子,可謂趙匡胤之下第一人也。那麼問題來了,趙光義都當皇帝了,還犯得著怕侄兒和弟弟跟自己爭搶皇位嗎?然後再逐步害死或授意、逼迫他們去死?顯然趙光義不會這麼做。就算得位不正又如何?這幾十年的五代史又不是他趙光義一個人得位不正,那又怎麼樣呢?因此,說趙光義因害怕他們爭皇位害死或逼迫他們死顯然邏輯上說不通。順便說下,“金匱之盟”本來就是趙光義杜撰出來用來顯示其繼位合法性的政治工具,因此所謂的什麼繼承順序就是瞎扯,只要能證明他合法繼位就行。所以肯定不涉及到趙光義不想還皇位,只想傳自己兒子的說法。
貳當然,也有人說,趙德昭就是趙光義逼死的,因為這在宋史裡面都記載了。趙光義徵遼打了敗仗回開封不賞,趙德昭請賞。這趙光義因為打了敗仗心裡不高興,看見趙德昭還來請賞,就不高興了,說等你當了皇帝再說這件事。於是,趙德昭回去就自殺了。顯然,趙光義這句話的份量很重,說不好就是謀逆大罪。很明顯,趙德昭是嚇死的,可是很多人便便認為是趙光義故意這麼說給逼死的。難道打了敗仗,他趙光義就不能心情不好?皇帝也是人啊,也有人的喜怒醧哀樂。
趙德芳死的更離奇,晚上睡了一覺第二天就再也沒醒來,永遠睡著了。所以,民間傳說趙光義是一不做二不休,趙德昭死了,那他弟弟趙德芳也跟著死吧,於是派人害死了趙德芳。這顯然說不通,趙光義這位皇帝是閒的沒事做了,天天跟這些沒威脅的人物過不去怎麼的?為什麼說趙德芳沒威脅呢?一沒兵權二沒人才三還年輕,死時才23歲。頂著有個前皇帝父親的帽子外,還有啥?因此,趙德芳的死是一個意外,說不定是暴斃而死跟他父親趙匡胤一個樣也未可知。
趙廷美是趙光義的弟弟,他明顯屬於政治鬥爭失利。因為趙光義接了哥哥趙匡胤的班,他也想接趙光義的班,來過過皇帝癮。然而,事情敗露逼迫外放,沒事可做,最後憂憤而死。很顯然,趙廷美是閒死的。
有以上兩條理由足矣!
民間之所以有那麼多陰謀論在,有那麼多懷疑論在,就是因為趙光義自己為了證明自己繼位合法,搞了個“金匱之盟”出來。所以這身“騷”是趙光義自己沾惹上去的,怨不得旁人。皇帝當得如此沒有血性,也就有宋一代。當了皇帝為了證明合法,還要想盡辦法。哎,不容易啊,宋朝的皇帝。
-
18 # 人間山水貴
趙德芳是宋太祖趙匡胤的次子,民間俗稱“八賢王”,無論正史還是野史都沒有記載他的死與宋太宗趙光義有關係。而趙德芳、和趙延美的死野史中多有記載跟趙光義有關,但本人認為,趙光義只是順勢而為,並沒有刻意加害過他倆。
趙德芳是趙匡胤的長子,也是最有可能的皇位接班人。正史中記載他是被趙匡義“訓斥”後,自殺而亡。表面上看趙匡義是導致趙德昭死亡的直接責任人,但實際上趙德芳被“訓斥”一點也不冤枉。宋太宗高梁河慘敗之後一度落單,與眾人失去聯絡,生死不明。訊息傳到後方,國不可一日無主,部分大臣便建議趙德昭登基稱帝,趙德昭雖沒答應,但也沒有明確拒絕,只是讓眾人先去找宋太宗。後宋太宗回到東京聽說這件事就很生氣,但又沒法當面發火。一直就悶在心裡,而趙德昭不僅沒有就這件事向宋太宗做過說明,表忠心,反而上奏趙匡義,要給撤退中表現突出的將士請功。趙匡義打的是大敗仗,跟他提這場仗的事就是等於打他的臉,於是趙匡義兩股怒火一起爆發就“訓斥”了一下趙德昭。誰知道趙德昭認為自己沒錯,平白受了委屈,心裡很不是滋味,再加上這江山本來是他的,如今竟到了被人隨意責罵的地步,一下看不開就自殺了。得知趙德昭死後,趙匡義懊悔不已,抱著侄兒的屍體說“傻侄兒”,可見趙匡義也後悔自己當初說了狠話。
趙延美是趙匡義的弟弟,按照杜太后的遺囑,也是皇位繼承人,且排位在趙匡義兒子的前面。他的死根據史書中的記載可以得出結論,全是宰相趙普為報私仇而製造的冤案,趙普晚年老是遇鬼,就是因為內糾愧對趙延美。而趙延美本人也不檢點,趙匡義只是裝糊塗沒有細查,最後被軟禁,抑鬱而死。
野史中多記載趙德昭和趙延美是是趙匡義所害是因為趙匡義是最大得利者。他本無緣皇位,但卻從哥哥手中繼承了皇位,按著規矩他應該將皇位傳給弟弟趙延美或者侄子趙德昭,但是這兩個接班人都死在了他前面,而他最終傳位給了自己的兒子。
其實宋朝是與士大夫一起治天下,皇帝有時對大臣們也無可奈何,所以即便宋太宗想害趙德昭和趙延美也過不了士大夫那一關,而且宋朝的文人地位最高,文人都是不怕死的噴子,但有宋一朝沒有一個是文人對他倆的死有異議。所以趙德昭和趙延美的死跟宋太宗有關係,但都不是決定因素,趙匡義絕無故意加害他倆。
回覆列表
趙德昭、趙德芳同是宋太祖趙匡胤之子是兄弟,趙延美是宋太祖和宋太宗之弟。歷史上趙德昭趙德芳兄弟都是病死的與叔宋太宗無光,只有宋太祖和太宗四弟魏王趙延美是被其兄打壓並降王為公,遷居房州最終在憂憤中吐血而亡,是因皇權鬥爭被其兄宋太宗間接害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