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民族手工製作
-
2 # 財大張老師
從小父母跟你的溝通多嗎?從他們那裡得到的是鼓勵多還是批評多?亦或者他們工作很忙,沒有時間跟你交流,你的情感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內心出現了隔閡。你們需要開啟心扉,父母應該認識到在你成長過程中對於迴應的忽略,你應該坦然接受父母的錯誤,父母也會犯錯,我們應該主動跟他們進行溝通,說明你的需求和渴望。
-
3 # 瓏皓看世界
我以前也有這個顧慮我從高中就在外地上學了。我們總是*心安理得*的向父母索取著,我馬上畢業了,在著6年半里我慢慢總結:1: 交流 有話就和他們分享(無論好與壞事)好的他門會替你高興,壞的他們會給你好的建議(畢竟他們過的橋比我們走的路多)。像我上高三的時候交了個男友放假回來通電話(電話費當月幾百)他們問我,我試著說了,他們不但沒說我還和我分享了他們情竇初開時的事情,讓我有了正確的目標,後來我和男朋友都考入了不錯的大學,到現在我們一起奮鬥找工作。從那後我有事就和他們說反而他們很放心我也很開心。2: 努力學習 父母養育我們很不容易,他們沒想從我們身上得到任何東西,他不會願意要我們去打工掙的那一點點錢而是想看到我們的成績,他們想我們以後“有出息”這是他們的無償奉獻!3: 做力所能及的事 請問你給父母端過幾次洗腳水?請問你吃完飯主動收幾次拾桌子?請問你主動洗過幾次碗?請問你有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8685e5aeb931333332633562幾次主動給父母捶背?只這四個問題我有一年回家沒有多做一個假期也就做了一兩次知道麼,收拾桌子洗碗後他們說我真的長大了(那時我20了)!我給我爸捶了一會揹他就說不用了累壞你(但我看到他笑了)。洗腳水端來了媽的眼睛紅了!他們別無所求只要你有關心他們的那份孝心,不用做多他們就會知道你的心裡有他們關心他們,父母會決的沒白養你、沒白疼你,長大了會疼我們了。這是安慰,父母會很開心!4: 多在家幾天 有幾年放假回家我覺得和父母待著,沒意思,要去這個同學家住兩天那個同學家過個夜,小學聚會晚回一會兒(半夜一兩點才回)中學聚會多喝點十點多回,(回家就睡半夜還吐)媽幫你收拾給你端水,看著心疼!雖然嘴上罵你,疼在她心尖上啊!我不領情肯定第二天早上不吃飯就出去“玩”了,他們呢也沒心情吃早飯了,還要工作一天,我們於心何忍!他們就想和他們一起看著你吃早飯,看著你按時睡著!看電視和媽聊聊感情片,和老爸喊喊足球,侃侃拳擊,對這社會、學校的看法。如此而已!但話說回來這些是你發自內心做的才能讓父母開心讓自己心安!現在我們長大了該為父母付出一點點,不,不如說還那一點點!!這輩子我們都還不清,那就做點什麼讓他們開心多活兩年,讓我們多還兩年吧!!
-
4 # 使用者洪建文
你好,看了你的問題,一般這種現象屬性格原因,為什麼呢,雖然和父母是至親,貴為父母,以為很親近,其實有少部分人和父母不親近,有些和外人還親近些。
是什麼原因造成的,雖然和父母有血緣關係,但是,父母生下來過後,養大孩子,以為父母和孩子應該親近,這是必然,但是,父母和有些孩子的性格,基因相互牴觸。
就會互相討厭,有句熟話說,不是冤家不聚頭,父母和孩子很難拉近距離,也很少溝通,感覺比外人還生疏,若不是有血緣關係,真的和外人差不多。
另外一種原因是有代溝,父母和你的思維想法不一樣,沒有共同語言,溝通時牛頭不對馬嘴,難合拍,意見難統一,因為情商和父母不一樣,一根筋,不會轉彎,難順父母的意,父母乾脆不說,才如此。
父母子女沒有一點親近感,個別子女一輩子很少和父母走動的都有,但是,作為子女,畢竟是父母,應該主動親近父母溝通,拉近距離,人心都是肉長的,多孝敬父母,時間久了,不生疏應該會和你溝通。
回覆列表
是不是小的時候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少,沒有溝通,所以和父母聊天感覺不自然,久而久之不想喝父母說話了。
只要你想著我是他們的孩子,不管做什麼,說什麼父母都不會責怪你的,敞開心扉,不要有顧慮,這樣慢慢會好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