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王司徒軍武百科
-
2 # 娛樂打鐵匠
因為我們小的時候看的殭屍片比較多,有句話說,不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白天看過的殭屍電影,晚上老往白天看的殭屍電影上想,自然而然的就會夢見殭屍了。
其實我們小的時候每個人,基本上都看過林正英演的殭屍片,雖然劇情不是很恐怖,有時還挺搞笑的,但有些殭屍的裝扮還是挺嚇人的,尤其是對我們那時小的時候,沒有接觸過這些東西,就是一瞬間被嚇到了,晚上就會做一些惡夢。
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對這些殭屍片,看的多了,也就沒有那種新鮮感了,所以,小的時候我們看完殭屍電影后經常會夢到,長大後,一般就不會了。
-
3 # 心愛的姑娘X
小時候看殭屍片會夢到殭屍,有時候在夢中為了躲避殭屍還能幻想自己飛起來,媽媽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可能因為小時候抵禦外界因素沒有那麼強大,也可能對殭屍片中精彩片段久久不能忘懷,所以才會做夢吧!
-
4 # 中煜洪
過去拍電影的特效很少,所以影片的畫面感更直觀,恐怖感更強!
當時的年代不同現代娛樂方式花樣眾多
最重要的是少年的注意力很集中,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會在腦海裡回想很久
-
5 # 嘟嘟影視片
最早接觸到殭屍這個概念,並不是現在充斥螢幕的滿腦子都想著肉,滿嘴只會喊“餓~E~E~”的步履蹣跚的歐美式殭屍,也不是港片兒裡貼了符咒身穿蟒袍的跳跳殭屍!而是小時候從大人們飯後談論的閒言片語中聽到的一種非常本土化的殭屍,我們叫他——“犯喪”(西北話,初步根據字面意思理解叫這個名字的原因應該是:犯了衝、犯了邪的喪,此處“喪”代表屍體)這個本土化的殭屍並不是臆想出來的,至少我當時覺得不應該是臆想出來的。它們通常是鄰村或者隔壁鎮的某家某戶的某一個確定的已經過世的人,由於他們家各種不順,就請“大師”來瞧,“大師”有可能會用某些秘術得出答案,家裡某個已故之人成了“犯喪”,正在禍害家族!而解決的方法就是找幾個陽氣重的壯漢,在白天去把那個墳頭拋開,開啟棺木,抬出死屍,在太陽下暴曬然後澆油燒掉!更厲害的,可能需要臺上廟裡的神像,讓雕像保持背對墳墓的姿勢,再去執行上面的行動,才能鎮壓住它們,不至於傷人!
這時候你可能會問,怎麼確定“大師”說的是否正確?他會不會騙人,胡弄人家讓已去之人不得安寧?其實傳言說,如果真是“犯喪”,那開啟棺蓋的時候,會發現屍體不腐,頭髮和指甲繼續生長,並且通常還會在身邊伴隨動物毛髮或者雞毛之類(好像大粽子啊哈哈)······
好了,為什麼會廢話這麼多?因為我要告訴你,我小時候的殭屍夢一直是充斥這一類本土的神話了的傳說中的非常非常嚇人和恐怖的殭屍!!夢中我甚至從來沒看到過它們的臉,就知道他們頭髮是拼下來的,身上爛爛的穿著,貌似有瞬移的技能!雖然這造型應該都是我自己想象出來的啊!但是它們確確實實陪伴了我整個童年······ 再說說通常這類夢得場景:我可能會在家裡,但家裡的人都不在,誰也找不到,外面異常的寧靜,周圍的人也都不在,但遠遠的地方貌似一直有人跑動!雖然還沒看到任何它們的身影!但已經是個充斥著死氣和詭異的場景了!可自行聯想寂靜嶺~有時候點兒背,還會直接和它們撞個正臉!在我看到它們臉的時候我通常會被嚇醒!然後半天不敢入睡
回覆列表
小孩的閱歷比較低,所以非常容易對虛構的東西信以為真,而且還非常膽小,十分的懼怕於那些超現實的東西,如鬼故事、窗外的怪物、吃人的妖怪,甚至乾脆是大灰狼、蛇、大老虎、蜘蛛等東西,它們對大人而言“唬小孩的玩意兒”,在孩子心中卻是實打實的嚴肅世界觀,是真的能當真的。即便在認知上孩子可能也明白是假的,但他們畢竟沒有真實的生活經驗,潛意識裡還是會將之作為恐懼的事物。
正因為如此,一部殭屍片對孩子的刺激是巨大的,大人所嘲笑的服化道,在孩子眼裡簡直真實的不得了,他們很難想象世界上簡直有這種不得了的生物。毫無疑問,如果真的對孩子的內心造成了影響,那麼他晚上做個殭屍夢一點也不稀奇。
不然為什麼一些教育機構總說要給孩子以美的生活體驗呢?過度刺激的東西其實對小孩的心靈會帶來不健康的影響,明明是個對糖果、零食、星星、花草樹木和鮮豔顏色感興趣的蠟筆時代,硬要插入不和諧的殭屍咬人畫面,這絕對是種失誤。
別不當回事兒,有時候類似這種過度的刺激印象會造成心理後遺症,比如有些存在幽閉恐懼症、恐高症、恐物症、過度潔癖的成人,都與幼兒時期過度的外界刺激有關,這類刺激可大可小但相當普遍,像有的人討厭吃魚,因為小時候被魚刺卡過喉嚨,或者見過殺魚時撲鼻的血腥。
大人就不一樣了,大人因為見多了世間百態,對一部電影已經見怪不怪,很快就拋諸腦後,也許隔一夜連情節都懶得去想了,哪裡還會晚上去夢到這些東西?成年人往往表現的更加慾望化,不然你問問那些18、20歲出頭的小青年,他們是夢到妹子的大白腿多,還是夢到殭屍多?或者問問你隔壁的老嫂子,她還能夢到劉德華麼?
不過說回來嘛……早期香港那些殭屍片拍得還真是不錯,尤其是林正英系列,放到今天都是經典中的經典,也難怪當時的孩子會給嚇得做夢都見殭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