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覺得找朋友聊天,要找不同型別的朋友,這樣才能get到對方的點,聊天才會愉快。我一直是根據不同的話題找不同的朋友聊天,但是聊天保持一個度,就是不聊別人的痛處,不炫耀自己的長處,找契機開始話題,找合適的機會結束。如果一個人跟別人聊天,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自說自話,完全不接別人的話題,而跟別人說的話題永遠在炫耀自己,這樣的人,是情商低嗎?
19
回覆列表
  • 1 # 阿尚青子自由寫作人

    找朋友聊天也要根據話題找不同的朋友,這樣做對嗎?(原問題)

    確實是。

    琴為知音奏,話為懂者聽。什麼話題當然要找同一臺階且有共鳴的人談了。

    朋友自有幾種境界,第一種是,多個朋友多條路。朋友的事兒就是自己的事兒,自己的事兒也有朋友幫忙。這應該是最原始的朋友。

    比朋為伴,相愛為友。既是朋又是友,就應互幫互助、互利互惠。

    這是原始互助,坦誠相待的朋友。

    這樣的兩個人之間,能有多大的交集呢?!

    第三種是,有共同的話語。同一頻率的人——指的是能夠無障礙的頻率的人——有共同話語的本來不多,不同頻率的當然更少得可憐了。

    如果,能夠有共同話語,亦即有共同的愛感興趣。並且對於同一件事情能夠有同樣的觀點,這樣的朋友少得可憐。

    第四種,兩人在一起,聊也罷,不聊也好。你的行為我懂得,更會理解。我的表情你猜到了,看的時候恰恰是如此。

    於是,說與不說又有啥區別呢?

    達到這種境界,能有幾人?!高山流水不再,芥蒂紛爭多多。

    人為什麼需要朋友呢?有時想來,此舉也真屬虛妄。原先的朋友是需要,因為要交心,更需要社會上行走,舉個簡單的例子——誰家沒個長七短八、需要幫忙的事兒呢?!於是,三朋四友成了民間自願組成的互助合作機構,契約是真誠,目的是互助,表現是禮尚往來和相互幫助。

    後來的朋友,交心的比例大,救助的成分小了。

    再往後呢?朋友無非成了一個人虛榮的撐面子的道具——好多人就是以與名人稱兄道弟為榮耀呢。再者,酒館裡有狐朋狗友吹噓喝酒,刷個存在感灌得暈暈乎乎不亦樂乎。

    所以,對於朋友的來者不拒無時不求,也自有此法的好和鬧心。主動出去尋求幾個朋友吧?實在不比登天更易。

    那麼,何妨無友。

    究到內裡,人還是願意傾聽呢,而傾聽又遠遠小於傾訴的需求——有人就是實在愛講話!哪怕無用的廢話,家常的瑣碎,別人的八卦,自己的感慨,實在願意告訴別人,儘管明知道別人是漫不經心聽,他們也會獲得傾訴的快感。朋友的需求,大多源於有一張喜歡開口就講個不停的嘴巴。

    一貫身體力行說得很少的人,有朋友和無朋友差不多,朋友多和朋友少,他們更願意選擇後者,因為少了好多不必要的應酬和不好意思的浪費時間。

  • 2 # 這春天裡的鮮花美美達

    是對的,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和醫生說的話,是病人的事;過年過節說的是送禮的事;2020年說的是疫情的亊;高三的學生說考大學的事;等等……;總得來說吧,說話也是有學問的,得學會與時聚進,學會到什麼時候說什麼話,可不能落伍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判斷大鋼炮鏡頭新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