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唐代的開元通寶流通了三百多年,而同是唐代鑄行的乾封泉寶和乾元重寶為什麼只流通了幾個月和數年就廢掉了呢?
17
回覆列表
  • 1 # 劉春聲

    唐代鑄行開元通寶,開通寶錢先河,流通了三百多年,是歷史上流通最長的貨幣之一。但是高宗李治於乾封元年(666年)卻開鑄了乾元封寶虛值大錢,說它是大錢,其實並不比開元錢大,卻人為地規定以一當十,這種典型的虛值大錢一面世就導致了流通領域的混亂,史書記載“谷帛騰貴,商賈不行……”。百姓紛紛拒用,不久李治也有所反思,下詔自批曰:“採乾封之號,改鑄新錢。靜而思之,將為不可”。因此只發行了七個月就廢掉了,可謂短命。

    乾封泉寶的鑄造製作還是比較精美的,乾字的右筆呈魚鉤狀,玩錢的人將其稱為魚鉤乾。乾封泉寶由於發行時間短暫,存世相對較少,一枚真品在市場上能賣到二三千元,品相好的更高,所以後世有人仿造偽錢流入市場,收藏者要多加留意以免上當。

    唐 乾封泉寶(一當十) 作者藏

    乾封泉寶(偽) 作者藏標本

    乾元重寶是肅宗李亨於乾元元年(758年)鑄行的另一種虛值大錢,也是以一當十與開元錢並行,重蹈李治的復輒。這還不算,次年又鑄行了重輪乾元重寶大錢,所謂重輪,就是背郭內側加鑄一圈內郭,這種大錢徑3.5釐米,重12克左右,一當五十與開元錢並行。此錢一出,幣制大亂,百姓直呼為“虛錢”,又因為虛錢利大,盜鑄盛行,物價飛漲,當時一斗米竟漲到七千錢。直到代宗繼位後才詔令大小錢均等值流通,虛值大錢風波方告平息。

    唐 乾元重寶大錢(一當十) 作者藏

    唐 乾元重寶背穿下俯月小錢(一當十) 作者藏

    乾元重寶大錢雖然只流通了短短几年,卻出現過不少品種,有光背、重輪、背月紋、祥雲、瑞鳥紋和星宿紋等等,雖然都是過眼雲煙,但都印證了那一段不堪回首的歷史。

    唐 乾元重寶背重輪大錢(一當五十) 作者藏

    唐 乾元重寶面背四柱重輪錢 作者藏

    歷史上發生過多次由政府發行虛值大錢的例子,都沒有好的結局和收場,說明違背經濟規律註定是要失敗的。儘管發行虛值大錢有各種歷史背景,如經濟的不景氣,戰爭或政局動盪造成的國庫虧空等等,但靠發行虛值大錢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只能是火中添柴。不過,歷史上歷代封建王朝發行的虛值大錢,由於短壽發行量不大,到今天多數已是稀有品種,成為古錢收藏者青睞的物件。

  • 2 # 古泉學府

    唐高宗武德初年時,所鑄的開元通寶錢數量不多,舊錢與古錢在此時已漸退出流通,市場中錢幣不足,直到唐太宗貞觀初年時,交易時仍有用布帛的。朝廷怕出現那種隋朝時的通貨膨脹,市場上雖然需要錢幣,但卻小心謹慎,不肯增加發行,反而還鼓勵以物易物,大力疏導通貨迴流。當時是一斗米只需三五文錢,老百姓零用時大感不便,雖用布帛,卻太不靈活。同時中國同海外各國的交流也日漸增加,錢幣大量外流,這一切都使國內交易感到乏力。

    由於這些原因,民間私鑄行為漸漸又起。私鑄錢雖然比較小,但有的質料鑄工都還可以,所以有的地方把它當官錢使用了,以兩三枚抵官錢一枚。私鑄錢能夠與官錢並使不衝突,這在歷史上也是少見的。唐高宗時,政府看到通貨緊縮的利益卻為私鑄者所得,大感不滿,命令取締私鑄,並以五比一的比率用官錢換私錢。但缺少人問津,甚至有把私錢收藏也不兌換的。

    於是在乾封元年(公元666年)推出“乾封泉寶”,以一枚當開元通寶十枚行使,目的似在於增加發行,刺激物價,使私錢失去存在的依託。乾封泉寶直徑2.5釐米,隸書,旋讀,光背,銅料精純,鑄工良好。

    在中國錢幣史上,錢文用泉寶的也極少見。但此大錢推出後效果並不好,老百姓對大錢並無興趣,更為害怕通貨膨脹,因而紛紛收藏開元錢,致使私錢大漲,到最後也不見了,只剩大錢。朝廷見此情景只得下令停鑄,以流通的乾封大錢以一比一開元錢行使之。

    唐玄宗初期,朝廷吸取經驗,再次整頓私錢,先鼓勵生產,扶植商業發展,鑄造開元錢時,只有新錢質量達到標準才準流通,以增加官錢信用,且增加鑄量,擠兌私錢。這次所鑄的新開元錢,元字也有挑筆的區別,背文增加了星、日紋等。

    乾封泉寶

    唐代稀見錢幣之中的“乾封泉寶”,該錢為唐高宗李治乾封年間所鑄,鑄時僅八個月。唐朝政府速將其回籠銷熔改鑄開元通寶,這就是乾封泉寶存世不多的緣由。該錢之所以鑄時僅八個月,有其特殊的歷史原因。

    唐 “乾封泉寶”(直徑:25.29mm)

    鑄期:唐高宗乾封元年(公元666年)

    幣質:青銅、極少量鉛質者

    特徵:字文、鑄工皆規整,枚重6克左右

    唐朝玄宗的統治前期,為了加強邊境地區的統治,防禦回紇,吐蕃的侵擾,在重要邊境地區增設一些軍鎮。軍鎮管轄幾個州,主將叫節度使領兵戍邊。天寶初年邊境地區的十個節度使共擁兵四十九萬之眾,而唐王朝的禁軍不過十二萬,還多是僱來湊數的商販遊民,不會打仗,造成了內輕外重的畸形局面。那時一身兼任平盧(治所在營州今遼寧朝陽),范陽(治所在幽州 今北京),河東(治所在太原 今山西太原西南)三鎮節度使的安祿山,擁兵十五萬勢力雄厚。安祿山父母為胡人,被楊貴妃收為養子,時常進出京城。當他看到唐朝中央政治腐敗,內地兵力空虛,唐玄宗整天在宮中飲酒作樂,認為有機可乘,陰謀奪取唐朝的天下。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冬,安祿山在范陽率領軍隊十五萬人起兵,一路長驅南下,幾乎沒有遭受抵抗,就很快渡過了黃河,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就佔領了洛陽,建國“大燕”自稱皇帝。過了幾個月時間,安祿山率軍擊潰了唐朝潼關二十萬守軍,繼續西進佔領長安,迫使唐玄宗倉惶逃往四川。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使黃河流域的農業生產遭到嚴重破壞,中原一帶“人煙斷絕,千里蕭條”,唐朝經濟中心地區的經濟衰落了,從此盛唐開始走向衰落。

    乾元重寶

    安史之亂中的大錢,乾元重寶是中國唐朝由官方鑄造發行的銅質鑄幣。有“乾元重寶”和“重輪乾元重寶”兩種。因官價規定,面值大於開元通寶,並且有很高的兌換率,又因乾元年間發行,所以稱為“乾元重寶”。

    唐 “乾元重寶”背下瑞雀折十

    鑄期:肅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始鑄,直至唐後期仍有鑄造

    幣質:銅、鐵、鉛

    特徵:早期品輪廓深峻,字文精美。標準乾元十當錢重約8克,重輪當五十大錢枚重20克左右。後期逐減重貶值,至寶應元年後行乾元小錢。

    短命錢,其實其他朝代也是存在的!

    清朝

    清文宗於咸豐十一年七月死於熱河,清穆宗繼位,改元祺祥,鑄有“祺祥通寶”、“祺祥重寶”而後改元為同治,於同治元年開鑄“同治通寶”制錢,面文仿宋,楷書都有,各地所鑄之錢參差不齊,輕重不一。

    祺祥

    祺祥通寶是清始鑄,還未發行,十月五日即被勒令廢除,“祺祥”年號僅存69天。鑄幣回爐鑄為“同治”錢(1861年),與祺祥重寶一起並稱為中國壽命最短的錢幣。

    “祺祥通寶”背“寶泉”小平

    祺祥重寶是一枚古代錢幣,鑄於清穆宗初登基時(1861年)。時值載垣、肅順八大臣奉詔輔政,即改元祺祥,並鑄祺祥通寶與祺祥重寶當十錢。

    “祺祥重寶”背“寶源當十”

    發行比較短的人民幣RMB棗紅一角

    棗紅一角,指的是1960年發行的第三套人民幣中的一角紙幣。因其主色和背面著色與常用的一角紙幣不同,而被稱為“棗紅一角”。發行時間是1962年4月20號,票面主體為棗紅色。

    為什麼說是她是最短的人民幣呢?

    為什麼“棗紅一角”沒怎麼流通就遭到嚴苛的回收銷燬?

    1960年一角以其傳奇經歷很好的詮釋了這句話。1960年一角她在那段不平凡的歲月蒙受不白之冤。眾所周知,六七十年代,是中國文化大革命階段,那是激情燃燒的歲月,也是瘋狂的時代,各種批鬥活動喧囂不止。連1960年一角也難以擺脫被批鬥的厄運。由於1960年一角正面圖案中的人物是從左向右前進的,這在當時“左右路線”之爭甚器塵上的年代,它的設計犯了嚴重的“右傾主義”錯誤。在發行幾年後,就開始回收銷燬,存世量非常少。每一張珍品幣種的背後都有一段故事,代表著一個時代的烙印。

    她不管經歷了什麼樣的苦和難,一群勞動人民為生產教育圖,他們從左到右團結在一起。第三版RMV創造的三大珍品中也能有她一席之地。

  • 3 # 臨沂泉霖古幣收藏

    中國古代錢幣之一。唐代稀見錢幣之中的"乾封泉寶",該錢為唐高宗李治乾封年間所鑄,鑄時僅八個月。唐朝政府速將其回籠銷熔改鑄開元通寶,這就是乾封泉寶存世不多的緣由。該錢之所以鑄時僅八個月,有其特殊的歷史原因。 乾元重寶”從唐蕭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開始鑄行,到從

    唐代宗

    “寶應”元年(公元762年)“乾元重寶”。 重輪乾元錢一起退出流通領域,也就短短五年時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長命富貴錢中有的“富”字上面缺了一點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