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太貨六銖錢,叉腰哭天子,聽說是隻用了三年就被廢的錢幣,有懂行的願意介紹介紹嗎?現在價格如何?
8
回覆列表
  • 1 # 對生活撒嬌

    【錢幣賞析】: 【故事出處】:   這枚篆書的太貨六銖錢是南朝時期陳國的貨幣,陳宣帝太建十一年(公元579年)開始鑄造,此前,陳國使用五銖錢。通行太貨六銖後,國家規定以一枚太貨六銖值五銖錢十枚。與五銖錢大小差不多的六銖錢卻要當十個五銖錢,百姓們不願意接受這樣的規定。更不能令百姓容忍的是:官府向百姓收繳賦稅時,卻是一個太貨六銖就當一個五銖錢,這分明是向百姓們進行殘酷掠奪。百姓譁然、怨聲載道、治安惡化、經濟秩序混亂。官府巧取豪奪、民不聊生,人民痛恨官府,但是敢怒而不敢言,便把怨氣撒在新鑄的太貨六銖

    【錢幣賞析】:

    【故事出處】:

      這枚篆書的“太貨六銖”錢是南朝時期陳國的貨幣,陳宣帝太建十一年(公元579年)開始鑄造,此前,陳國使用五銖錢。通行“太貨六銖”後,國家規定以一枚太貨六銖值五銖錢十枚。與五銖錢大小差不多的“六銖”錢卻要當十個五銖錢,百姓們不願意接受這樣的規定。更不能令百姓容忍的是:官府向百姓收繳賦稅時,卻是一個太貨六銖就當一個五銖錢,這分明是向百姓們進行殘酷掠奪。百姓譁然、怨聲載道、治安惡化、經濟秩序混亂。官府巧取豪奪、民不聊生,人民痛恨官府,但是敢怒而不敢言,便把怨氣撒在新鑄的“太貨六銖”錢上。借“太貨六銖”錢文來沮汽他們的統治者——皇帝。訛言太貨六銖的“六”字(篆書)有不利於皇帝之相,是一名縣官叉腰站立而泣。哭什麼呢?哭天子(皇帝)呢,天子死了。一傳十、十傳百,整個建康城都擾動了。陳宣帝知道百姓對朝廷極不滿,尤其對“太貨六銖”錢的鑄行更加不滿。事也湊巧,不久陳宣帝病死了。新皇帝登極,以為太貨六銖真地應了人們的沮胃,便再也不敢用太貨六銖了,並下令廢除。一干四百多年過去了,如今我們還能經常見到這種錢,但它已不是當年惹是生非的那個“太貨六銖”了,而是比較珍貴的錢幣文物。

  • 2 # 劉春聲

    插腰哭天子,指的是南北朝時的南朝陳宣帝,於太建十一年(公元五七九年)鑄行的新貨幣,名曰“太貨六銖”,此錢和漢代的五銖錢大小、重量都差不多,錢文對讀,太貨六銖四個字也是篆書。但不同的是,陳宣帝硬要這個錢一當十枚五銖錢使用,這不明擺著變相掠奪民間財富嗎,這個政策一出臺,立刻招來了民間的反對,當時就有人吐槽說:您看這枚錢,上面的“六”字,好象一個人,上有頭,中有兩臂插在腰間,又有兩腿叉開站立,這不是插腰哭天子嗎?在葬禮上插腰哭泣,或許是當年的習俗,於是人們就把這個插腰站人般的“六”字和“哭”附會在一起了。而歷史記載確實是“其貨不行,民仍用舊錢交易”。老百姓不買賬,不願意使用這種新錢,仍然用舊錢(五銖)交易,這是一種無聲的抗議。果然三年後,陳宣帝就一命歸西,南朝陳也滅亡了。其實插腰哭天子是當時在民間流傳的一個帶有嘲諷性的謔談, 不過也確實表達了人們對陳宣帝的不滿。當然,陳宣帝也不可能死於百姓的哭聲,只是歷史的巧合罷了。

    太貨六銖錢在歷史上只流通了三年,算是短命貨幣之一。但平心而論,該錢鑄造精整挺拔,錢文書法也屬於玉筋篆,豐滿圓勁,嫵媚秀美,為六朝錢幣中的精品之一,加上流通行時間不長,鑄量有限,素為歷代錢幣愛好者所鍾愛,時至今天,也是價格日漲,一枚難求了,在歷次的拍賣會上,太貨六銖錢都有不俗的表現。

  • 3 # 大意覺迷

    指的是“太貨六銖”,又叫“大貨六銖”,根據《隋書》記載,南朝陳宣帝太建十一年(579年)鑄造。據說剛開始是與陳五銖並用,但一枚相當於十枚陳五銖,後來則改為一比一。當時的人覺得很不方便,但又不能明確站出來反對,於是互相傳言“六銖錢有不利縣官之象。”這裡的“縣官”是皇帝的意思,也就是當時的皇帝陳宣帝。結果陳宣帝於582年去世,“太貨六銖”就此廢除不用。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隋書》裡並沒有明確說明“大貨六銖”到底哪裡有“不利縣官之象”。隋唐宋元的相關資料裡都沒有類似的說明。南宋人洪遵編了一本講古錢的書,名為《泉志》,書成於紹興十九年(1149年),裡面雖然提及“大貨六銖”,但依然是沿襲《隋書》的說法。不過這本書經過明朝萬曆年間的徐象梅校訂並圖象,徐象梅在書中加了很多自己的說辭,對於“太貨六銖”他在下面補了一句:“當時謠言大貨六銖錢,乂腰哭天子。蓋篆書六字類人之乂腰也”。但他所謂“當時謠言”並不見於他書,也沒註明出處,他這段內容有點自問自答的意思。南宋朱熹《資治通鑑綱目》也經過明人整理,書中提及“大貨六銖”的註釋出自明人馮智舒的《綱目質實》,也引用了徐象梅的言論,不同的是,“乂腰哭天子”寫作“儀腰哭天子”。明人董遹編寫的《錢譜》寫作“叉腰哭天子”。“太貨六銖”錢文篆書“六”看起來像是叉腰站立的人,但古代並沒有什麼叉腰哭某人的禮儀,所以這裡面肯定存在著一些訛傳。

    這種錢存世相對較少,如果是真品應該有一定價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錢幣是以什麼計數的?都是“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