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古代錢幣如何計數?幾文錢這種計數方式是哪個朝代的?
7
回覆列表
  • 1 # 西川曉曉生

    最早的貨幣是貝幣,隨著生產力的提升、經濟的活躍,出現了布幣、鐵錢、銅錢、銀子、金子等貨幣。基本的貨幣單位是文、兩,如一文錢、一兩銀子、一兩金子。在古代的主要時間裡,流通貨幣都是銅錢、銀子和金子。

    一般所稱的銅錢,是指秦漢以後的各類方孔圓錢,方孔圓錢的鑄期一直延伸到清末民國初年。銅錢最早出現於西周,興盛統一於秦。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對幣制進行了規範,全國統一使用秦半兩方孔圓錢,銅錢開始大規模流行。銅錢單獨使用稱文,一百枚穿一串,稱為一吊;一千枚穿一串,稱為一貫。

    銅錢以文為計數單位的時間說法不一。秦漢時期稱秦半兩、五銖錢,可以排除在外。 中國銅錢何時開始稱“文”,說法不一。《晉書·食貨志》所記:“極遠者輸算,人二十八文”,基本可以肯定那個時候中國銅錢已開始稱“文”。

  • 2 # 喵仔愛讀史

    古錢幣的計數有個演變過程,中國最早的貨幣是貝幣,朋是貝幣的計數單位,五貝為一串,十串為一朋。如《詩·小雅·菁菁者莪》:“既見君子,錫(賜)我百朋。”古代青銅器上也常有“貝X朋”的銘文。秦漢時期錢的計數單位是緡,緡就是細麻繩兒。千枚穿成一串,稱為一緡。如西漢文景之治時,實行無為而治的國策,多年無戰事,也沒有大的自然災害,國家安定,百姓安居樂業,百業興旺。據《漢書·食貨志》載:“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間,……國家無事,京師之錢累百鉅萬,貫朽而不可校。”就是說國庫裡的錢太多了,連穿錢的繩子都腐朽了。至今西北地區還把方孔銅錢稱作“麻錢兒”。

    唐、宋至明清,一千枚錢穿成一串稱一貫,也稱一吊。清初人朱素臣寫過一出崑曲《十五貫》,講的是明朝時無錫當地圍繞著十五貫錢發生的一個傳奇故事。明代人何良俊所著《四友齋叢說》中提到:“是日十三位道長,每一個馬上人要錢一吊。一吊者千錢也”。這說明明代到清初,錢的計數單位稱貫也稱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時候的洗兒錢是種什麼錢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