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每日讀書A

    原文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覆命。覆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譯文達到虛無的極端境界,固守寧靜達到厚重忠實。在萬物的生長髮展中,我用虛靜之境界去觀察萬物的發展變化。萬物都向其初始狀態迴歸,回覆到初始狀態是安靜,安靜是天道所歸的命。回覆其生命歷程是宇宙永恆法則,明白宇宙永恆法則為明智,不明白宇宙永恆法則,輕舉妄動就會招來禍害。認識宇宙永恆法則就能包容一切。包容一切就會大公無私,大公無私可做事周全,做事周全合天理法則,天理法則必符合“道”,符合“道”就能長久,終身沒有危險。解析這一章老子提出了“虛極”“靜篤”“靜”“常”“明”“容”等概念。“致虛極。守靜篤。”“致”,春秋古義有“委身”之義,“將身置於靜寂無極的虛空中”,這是修行中的一種內覺狀態,非修行者很難理解這句話。修道者在修行中,內覺全身心融入太虛之中,達到了物我兩忘之境,這種境界並非茫然一片,而是一點真我靜守著湛然的純一,這就是“守靜篤”。“覆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老子告誡修到這個次第,“萬物生生滅滅是大道法則,知而不干涉是睿智,如果憑藉自己的神通妄加干涉,必遭兇險”。因為你違背天道,必遭天譴!“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對初步入五地——慧照地的修道者,知道了天道的規律法則,才可以涵容一切,不倚仗神通妄加干涉。做到涵容一切才會無私無慾,做到了無私無慾才可能神機博大,神機博大才可能神融太虛,神融太虛才可能神會生命的本原,只有迴歸,生命本原才會永存不息。即使有一天我們的欲界肉身該終結了,我們的真我——元神可以安然迴歸宙心,不會遭到任何風險。

  • 2 # 悟虛而治無欲則剛

    道傳萬卷,多言數窮不若守中。至虛極,守靜篤,至空至靈真氣自生。人只有在至靜至虛的狀態下,忘掉一切怨恨,紛爭,靜下心來,和其光同其塵,才能悟到老子說的話。在極空極靈的狀態之中才能體會恍惚中有象,恍惚中有物,恍惚中有精,其精甚真,包羅永珍。靜極而動,從無生有。才能體會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真正意義。光看字面文字是無法理解老子的話的。只有體悟才能求真。當今社會物慾橫流人心不古怎能靜下心來認真求道,只有求道之心,沒有實際行動,終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 3 # 零基礎讀道德經劉俊傑

      原文

      致虛極,守靜篤,

      萬物並作,吾以觀復。

      夫物芸芸,各歸其根。

      歸根曰靜,是謂覆命。

      覆命曰常,知常曰明,

      不知常,妄作,兇。

      知常容,容乃公,

      公乃王,王乃天,

      天乃道,道乃久。

      沒身不殆。

      釋義:放空自己 、儘量使自己的心性、心境到達空靈寧靜的極致狀態,只有這樣才更容易使自己的思慮集中、集中更多的精力和心血將問題分析的更加透徹,即便是當局者也能做到旁觀者清,如是這樣就能夠在觀察事物的時候、更容易透過事物的表象看清事物的本質,發現事物執行的客觀規律。萬物紛繁、變化紛紜,但都有各自遵守的根本和生存軌跡。事物不脫離各自的根本和生存軌跡時內心通常都比較淡定、安靜,這種狀態下事物的表現被我們稱為就是事物的宿命、使命。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宿命、使命,不同的宿命、使命導致不同的日常行為,能夠通曉萬物日常行為原因的人猶如神明一樣有智慧。不明白萬物行為原因的時候,任意妄為,就會有兇險。知曉萬物日常行為原因即瞭解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的人就容易培養起自己的包容心,培養起自己的包容心才容易培養起自己大公無私的情懷,培養起自己大公無私的情懷又明瞭萬物日常行為原因即:掌握了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並以之行事、才可以稱王,稱王以後繼續這樣做、達到一定程度做到讓天下歸順,這種天下歸順符合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符合大道,這種符合大道的天下歸順才會長久。依之行事終身不會遭遇危險。

      解析:“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這句話是說如何達到深層次的思考,做事情如何做到事半功倍:心有多靜、思考就有多遠,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找對方法事半功倍。

      “夫物芸芸,各歸其根。”屎殼郎周遊世界眼中只有糞球、雄鷹翱翔萬里眼中只有獵兔,龍生龍鳳生鳳老鼠天生會打洞。不同的事物追求也不同、表現不同本性使然也。

      “歸根曰靜,是謂覆命。覆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我的地盤我做主,事物在自己能掌控的範圍內通常表現出最真實的自己,我們要用心觀察,以便發現事物內在的客觀規律,由於客觀規律不可違背,我們只能遵守並且在此基礎上可以加以運用,想當然為所欲為,是會遭遇兇險的。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上順天意,中得人心,下適地利,融會貫通,出神入化。一個人一生的成就所達到的高度通常與自己的思想高度成正比,一個人的成就與自己的思想高度是相輔相成的。

      思維互動:既然解決問題的最最關鍵還是我們自己啊,我們就沒有理由不去重視自己,我們就沒有理由不去做到自強不息,同時我們也不能目空一切自命不凡養尊處優不問世事,這就要求我們要把心態放平、態度端正,用心去傾聽去感受萬物的心聲,跟隨他們的腳步,因勢利導順勢而為。

  • 4 # 純鈞LHGR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

    歸根曰靜,靜曰覆命,覆命曰恆,知恆曰明。不知恆,忘作兇。知恆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

    致,給予,付出。《易·豐》:君子以折獄致刑。《書·多士》 :我乃明致天罰。引申義為捨棄,拋棄。

    虛,心裡不踏實的。守,保持,遵循。

    篤,約束、限制,不放任自流。《莊子·秋水》: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

    復,反覆,返璞歸真。

    釋意:摒棄不安,保持心境平和,約束心中雜念叢生,我用這種方式來體會世上萬事萬物是如何返璞歸真的,各個事物都有它們最原始的狀態。

    【歸根曰靜,靜曰覆命,覆命曰恆。知恆曰明。不知恆,忘作兇。

    知恆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靜,內心安定的,沒有雜念的。引申義為純淨無雜質。

    忘,妄;忘、妄古通。

    恆,永恆,長久不變,即本質。

    全,純粹的,無雜質的。 《荀子·勸學》: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為美也。

    釋意:回到原始狀態就是不受雜質影響;就是迴歸事物的本源;就是事物的本質。瞭解事物的本質就是明達的。不瞭解本質,輕易行動是不利的。

    瞭解本質就能接納事物,接納是一種不偏私的態度,是最純粹的境界,是大道天理,是世間最基礎的規律,掌握了這個規律,即使身處困境也不會受到大的危害。

  • 5 # 宋老頭62443390

    《道德經》是人類古典哲學史上的一部經典之作,做為哲學家思想家的老子曾對《易經》做過深入細緻的研究,經長期觀察和發現、歸納、概括總結出自然(道)規律的變化,揚揚灑灑留下五千言,完成了(天道)賦予的使命,從此隱遁而去。

    下邊是老子《道德經》十六章裡的一段原文: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物芸芸,各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日覆命。覆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譯文:儘量使心靈的虛寂達到極點,使生活清靜堅持不變。萬物都一齊蓬勃生長,我從而考察其往復的道理。萬物紛紛芸芸,各自返回它的本根。返回它的本根就叫做清靜,清靜就叫復歸於生命。復歸於生命就叫自然,認識了自然恆長的道理就叫做聰明,不認識自然恆常的道理的輕妄舉止,往往會出亂子和災兇。認識自然恆常的道理的人是無所不包的,無所不包就會坦然公正,公正就能周全,周全才能符合自然的‘道’,符合自然的道才能長久而不會遭到危險。

    本章里老子特別強調‘致虛’與‘守靜’,他主張人們應當用虛寂沉靜的心去面對宇宙萬物的運動變化。在他看來萬事萬物的發展變化都有其自身的規律,從生長到死亡,再生長到再死亡,生生不息,迴圈往復以至無窮,都遵循著這個運動規律,希望人們能夠了解認識這個規律,並把它應用到生活實踐中。這裡他提出‘歸根、覆命’的概念,主張一切迴歸本源,即:完全虛靜的狀態,它是一切存在的本性。先說‘致虛’。虛無是道的本體,但運用起來卻是無窮無盡的,‘致虛極’是要人們排除一切物質誘惑,迴歸到虛靜的本性,這樣才能認識‘道’,而不是為了爭權奪利而忘了‘道’。‘致虛’必‘守靜’,因為‘虛’是本體,而‘靜’則在於運用。‘靜’與‘動’是一對矛盾,在這個矛盾中老子著重於‘靜’而不是‘動’,當然也不否定動的作用。再說‘歸根’,根是草木所由生的部分,有根本、根源、根基之意,是一切事物的起點。

    在老子看來對立是過程是相對的,統一是歸宿是絕對的。這就是‘歸根’的哲學含意。歸根等於不變,所以叫靜,既然靜是萬物變化的總原則,所以是常與不變,為了遵循這一靜的原則,就不要輕舉妄動或打破靜的平衡,就不會遭遇危險。此觀點看上去雖有些因循守舊,但卻揭示了自然事物內在的客觀發展規律。

  • 6 # 馬振廷1

    靜篤是無字,守無還是守,守到天人合一,堅持虛極,透明世界。大道廢,絕聖棄智妻兒老小,最後一關倫禮禍之首,是守靜禍之首。說時簡單,用是很難的。大道甚夷民好徑,沒有徑可走,最難過的關是禮尚往來小索碎事,為什麼很多修行者半徒還俗呢???還到處自稱大師,五十麼歲死球啦,名利作怪,是守不住清靜的。牽掛是最大障礙。是守不住靜篤的,靜篤者經外之經。經書只是隱字障眼法。換個讀法,篤靜守,極虛致。順吧?道倒也。反也。舍也,逆也。複守其母也。一也。零也。守書本論對錯沒用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面寬22米,進深7.5米,怎麼設計二層小別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