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賢看體育

    有那麼幾個民族/國家/群體在人類歷史上是那麼奪目,人類文明的進步主要有賴於這麼幾個群體。

    阿拉伯人:

    阿拉伯人延續了羅馬希臘時代的科學、文化、藝術、思想成果,使得文明不致於中斷,在數學和化學領域尤其貢獻巨大。

    不過阿拉伯人同樣也有減分項,消滅了中東和中亞所有的其他文明,黑掉了這些民族的歷史和文化,使得中東的文化多樣性降到最低,而且近一千年裡伊斯蘭文明的發展趨於停滯、甚至倒退,難說功過孰大

    荷蘭人:

    世界公認的商品經濟的開創者。

    1、現代銀行發源於荷蘭,世界上最早的銀行-阿姆斯特丹銀行

    2、股份制公司最早也在荷蘭出現,1602年成立東印度公司。

    3、最早的證券交易所也出現在荷蘭,1609年阿姆斯特丹交易所。

    4、期貨、債券、信拖責任也都是荷蘭發明的。

    荷蘭人是義大利、漢薩同盟、弗蘭德商業文明成果的集大成者,之後的英國等國的商業模式都是學習自荷蘭。

    俄羅斯:

    1、一堆科學家,如門捷列夫-化學週期表、羅巴切夫斯基-非歐幾何、巴甫洛夫-高階神經活動、朗道-現代熱物理理論、科洛廖夫-火箭等等等等,蘇聯時期的科學貢獻尤其多。

    2、創立了舉國體制,對人類政治貢獻巨大,舉國體制為後續許多國家如中國(包括臺灣在內)、南韓等許多國家所借鑑,幫助後來者加速發展。

    3、產生了一批音樂家,特別是交響樂

    4、開發了寒冷的北亞地區

    俄羅斯也有減分項,十月革命鎮壓了其他的社會主義流派如孟什維克、社會革命黨等(詳情自己查詢十月革命到底是個怎麼回事),開發了一系列種族清洗、內部清洗、紅色恐怖的辦法,把社會主義道路給帶歪了,對人類歷史負面影響不小。

    義大利/羅馬:

    1、羅馬是地中海古代文明的集大成者,歐洲的奠基者,其政治制度、法律、曆法、史學、建築、科學至今仍然深深影響著全人類。

    2、義大利是歐洲文藝復興的發源地,產生了一大批科學家、思想家、藝術家,如伽利略、布魯諾、達芬奇、米開朗基羅等等,許多我們平時注意不到的名人都是義大利人,如哥倫布、馬可尼、阿伏伽德羅、托里拆利等等,雖不及英法的,亦可完虐西班牙之流。

    3、15-17世紀,義大利的工商業帶動了整個地中海,威尼斯和熱那亞兩個共和國居功至偉,而荷蘭的商業文明也有義大利人的一份功勞,阿姆斯特丹超過三分之一的商人有義大利血統。

    古希臘:

    西方文明的源頭,其科學、哲學、思想、政治、商業,方方面面樹立了西方文明的雛形,看成西方文明之父,而現代文明又是脫胎於西方,因此希臘文明至今仍然影響著我們。

    中國:

    1、中國發明瞭紙、火藥、指南針等,並最早發明了印刷術。

    2、中國文明對東亞和東南亞其他地區影響巨大,是許多民族文明的源頭,如日本、北韓、越南、滿等等

    3、中國正在走介於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之間的一種道路,對發展中國家有巨大借鑑意義。

    4、中國發明/發現了蠶絲、茶葉、水稻等等,對人類貢獻巨大。

    印第安集合:

    印第安人培育了玉米、番薯、馬鈴薯、番茄、辣椒、甘蔗等等等等一系列各類農作物,對人類貢獻巨大。

    美國:

    1、創立了現代民主國家的政治制度,併成為當今世界多數國家的模範。

    2、在第二次科學技術革命中貢獻巨大,產生了一大堆發明家、科學家,對現代工業和人們的生活貢獻巨大。

    3、引領了第三次科學技術革命,在資訊時代貢獻巨大,貢獻了海量的各類牛人,在所有領域呈壟斷之勢,是對現代文明貢獻最大的國家,西方文明的集大成者。

    4、開創了殖民帝國主義之外的一種模式--經濟帝國主義,客觀上促進了世界各國的獨立和解放。

    5、解放了黑人,促進了種族平等,傳播了各類自由平等思想。

    6、第一個獨立的殖民地國家,起了帶頭作用,拉美國家在其鼓舞下紛紛獨立。

    7、目前仍站在人類文明的巔峰。

    美國的缺點在於其早期主要收集別國的人才,因此許多有貢獻的美華人是雙國籍的

    我們可以說,美國是一個縮短了人類文明程序的國家。

    法國:

    1、啟蒙思想、法國大革命第一次把自由平等寫入法律,而在此之前,世界上所有的人類都是要分階級的,人和人之間天然地不平等、分貴賤,法國大革命讓人類的膝蓋不再彎曲,從法理上確立了人人平等和基本的人權,是現代文明的基石,從這一點上,所有人,包括我們華人不用再磕頭,都要感謝法華人。

    2、拿破崙戰爭擊碎了歐洲的封建體系,推進了民族國家的誕生,對歐洲和拉美的解放有很大意義,其民法典也成為現代大陸法系的最早模板。

    3、法中國產生了一大堆的科學家,如生理學之父巴斯德、化學之父拉瓦錫、放射線之父貝克雷爾、安培等等等等,在16-19世紀都顯得非常突出且眾多。

    4、法華人發明了攝影技術、電影,法華人開創了現代奧林匹克,法華人開創了世界盃、歐冠、國際足聯等,法華人發明了罐頭,法華人和橡膠,等等等等

    5、法華人在近代以來的美術領域具有壓倒性的優勢,對該領域貢獻最大。

    6、法華人產生了一大堆數學家,勒讓德、勒貝格、拉普拉斯、拉格朗日、柯西劉維爾、費馬、傅立葉、笛卡兒、泊松、埃爾米特、哈達馬、韋達、雅各比、韋伊、約當、布林巴基學派、帕斯卡、伽羅華、笛卡爾等等等,具體請回憶你們的高中和大學資料課本,是對數學領域貢獻最大的國家,縮短了人類文明進化的時間

    7、對西方近代文學貢獻巨大,具體請回憶小時候讀的世界名著裡有多少本是法華人寫的。

    8、法中國產生了一堆思想家和哲學家,對現代文明貢獻巨大,具體不一一列舉

    9、對英國德國美中國產生了很多影響,尤其對美國的自由民主平等

    我們可以說,法國是一個縮短了人類文明程序的國家

    德國:

    直接搬運:

    1、開創了國家市場經濟,克服了由英國開創的自由市場經濟缺陷,為後發國家快速趕超提供了捷徑。後來的日本、南韓都是這一模式。

    2、最早建立了社會福利制度,緩和了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的矛盾,這一制度後來為所有國家所採用,特別是北歐國家,瑞典、挪威、丹麥、芬蘭的高福利國家。

    3、真正現代意義的大學最早出現在德國,教學與科研並重,實踐與理論結合。對歐美髮達國家的大學走向現代指明瞭方向。

    4、最早建立大公司工業實驗室,西門子、巴斯夫、拜耳等都建立了自己的工業實驗室,注重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的研發。這一制度後來被美國吸收放大。

    5、宗教改革、1517年宗教改革,推動歐洲資本主義發展,使歐洲擺脫了封建思想的壓迫、束縛,加速了歐洲民族國家的形成。

    6、首創強制免費義務教育制,1809年時,普魯士就實現強制義務教育,只是不是全免費,但也是以實物代繳學費,19世紀中葉,已經實行強制義務教育制。強制,就是強制學生家長,必須送適齡兒童上學,不送要被罰款;免費,是指學生上學費用全由國家出,義務,是對家長和國家兩方而言的,國家必須給學生提供受教育機會和設施,家長必須送適齡兒童上學。

    7、科學貢獻:德國牛人太多,不一一列舉。

    8、哲學貢獻:德國對哲學的貢獻舉世皆知,勝於法國,當為第一。

    9、音樂:德國+奧地利對音樂的貢獻舉世皆知,不一一列舉。

    8、引領人類歷史上的第二次工業革命,推動人類進入電氣時代。第一輛汽車由德華人發明,第一臺直流發電機出現在德國,第一臺內燃機也由德華人發明,第一臺柴油發電機誕生在德國。1850-1900年的世界科技重大發明創造,德國超過英法兩國之和,位居世界第一。

    我們可以說,德國是一個縮短了人類文明程序的國家

    英國:

    1、引領第一次工業革命,推動整個歐洲,甚至世界工業和經濟的發展,使人類進入現代文明。

    2、君主立憲制,對世界政治產生巨大影響。在不革命的前提下進入民主的道路。日本、挪威、瑞典、丹麥、荷蘭、比利時、西班牙、加拿大、澳洲、紐西蘭等均採用君主立憲制。

    3、對世界科技的貢獻,牛頓、麥克斯韋、法拉第、瓦特、胡克、達爾文,英國的科學家數量和貢獻不亞於德國,勝於法國,堪比美國。

    4、對世界文學貢獻,莎士比亞、狄更斯、拜倫、雪萊等,詳情請查閱小時候的世界名著有多少是英華人寫的。

    5、經濟學的貢獻,英國是自由市場經濟的開創者,亞當斯密的《國富論》,英國頒佈了世界上第一部專利法。

    6、對自由、民主、平等思想的傳播。英國是第一個普選政府的國家,英國是第一個賦予女性選舉權的國家,英國是第一個廢除黑奴制的國家。英國在這方面不如法國影響大,但是英國以行動貫徹了自由民主和平等,後世許多國家都效仿英國,如加拿大、澳洲、印度、馬來西亞新加坡等等。

    7、生了美國。

    我們可以說,英國是一個極大地縮短了人類文明程序的國家

    猶太/以色列:

    1、世界一神教起源地

    2、最早的農業誕生於以色列地區,約1萬年前

    3、牛人太多,不一一列舉

    一萬年過去了,這個民族依然在發光發熱,照亮人類

  • 2 # 言行如初謂之恆

    這個我就不知道了。因為我是沒有這樣的想法的。對於文明我也不敢妄言。這裡說一下自己的見解。地球上的各個種族的文化一起構成了地球文明。科學技術與道德價值兩大體系構成了文明。而環境對這二者的發展有重大影響,這樣造成了一些小說的三千大事件,各個世界的修煉手法不同。歷史總體上是上升的,是不斷髮展的。在人類歷史上,我們湧現了一大批人類巨人,這些有對科技 藝術 世界觀等的發展有重大作用,但這些都是有聯絡的,沒有一個單一,是社會發展的一定階段是在人傑的作用下加快發展,進而到下一階段。下一階段的形成也是會在有人傑的作用下的。總而言之,時勢造英雄,不是英雄造時勢。是文明造就偉大,不是偉大造就文明。除非像小說一樣,主角硬生生一人帶領人類走上了從行星文明走上恆心文明或者星系文明這樣的逆天人物

  • 3 # 使用者51907409514

    首先老規矩,謝謝邀請。如果要我回答這個問題的話我最想說的是什麼,當然是我們偉大的民族—漢族。一個傳承5000年屹立不倒的民族,文化從未斷代。四大發明,漢字文化,中華禮儀,茶道藝道哪一樣不能體現這個民族的絢麗多姿。曾經有一個外華人說過“很多華人來西方找尋先進的文明,殊不知最偉大的文明卻在他們自己的國家”。當然這個民族也有屬於自己的劣根性,這裡暫且不提。當然這攔不住我們對這個民族深深的愛,只要我們努力,必能將我們的文明發揚的更加燦爛多彩!

  • 4 # 晉A閒雲野鶴

    實話實說應該首推歐洲人。歐洲的英格蘭人是現代文明的奠基者!美國前身正是英國殖民地。美國代表了現代科技顛峰,(注意美國以英格蘭人種為主體獨立建國)同時美國製度吸收了法國大革命的人人平等法律制度以憲政立國是當今一達界最成功的典範!

    今天世界生活習慣條件的改善均來自歐洲文明。這是不爭的事實!就連廁所文化都來自西方。文化的入侵才有了西方的"母親節"與"父親節"比之中國古老的"孝"文化又領先一步!情人節的滲透帶給年輕人的影響更是不可低估!

    從古希臘到古羅馬歐洲的戰爭讓西方開闊了視野,解放了思維所以他們殖民,強行貿易促進了世界文化交流。改變了人類生活質量。所以說英格蘭民族(含美國)對今天的人類社會文明進步貢獻最大!

  • 5 # 快招了吧你就是狐狸

    大日耳曼民族,也就是包含安吉拉薩克遜和法蘭克人、維京人和所有現代日耳曼人的古日耳曼民族後裔,甚至深受日耳曼文化影響的北斯拉夫——俄羅斯人。

    不需要質疑科技對人類文明的貢獻,幾乎所有的頂尖科學偉人和文化偉人都是大日耳曼民族的,包括法華人、英華人、丹麥人等。物理學家牛頓、法拉第、麥克斯韋、波爾、普朗克都屬於大日耳曼民族。文化上法國啟蒙運動的伏爾泰和盧梭就不說了,數學家費馬、笛卡爾、尤拉、太多了,哲學黑格爾、康德、叔本華還都是德國的,笛卡爾已經說過了,最重要的是達爾文,還有當代的威爾遜,物種起源和社群思想研究對科學和思想的發展起到了關鍵的推動作用。

    知名大科學家和偉人中,只有愛因斯坦和特斯拉不是日耳曼人後裔,這麼大的比例也足夠把這個人類文化中的後起之秀列為貢獻最大了。

    作為理論哲學家,我一直在對人種和人類文化發展的歷史進行研究,日耳曼之所以強大不是基因造成的,因為他們的平均智商不高。

    但是在公元0年左右。遊牧類神話中,神是可以成長的人類,具備成長能力和人可以與神較量是塑造一個民族去鍥而不捨的追求的重要原因,類似的還有與神角力的以色列和中國的修煉。

    在這個神話時代的民族突然進入到農耕文明的一神論宗教統治時,可以類似於斷代的保留下來成長的夢想而同時受到專制統治的約束,因此,對於知識的探索慾望也被保留了下來,而其他民族要麼被農耕時代的集權神化統治磨平了求知慾,要麼就被野蠻民族抹殺了追求知識的動力甚至民族生命,只有日耳曼,在眾多野蠻遊牧民族中脫穎而出,帶著人就是神的根性思想接觸了先進文明,並讓這個時段的人類文明繼續發展了下去。

    人類簡史之類的垃圾讀物等同快餐文化,但是人類現在有條件也有能力在物種發展原因(達爾文的物種起源)、社會發展原因(威爾遜的論人的本性和昆蟲的社會等)的基礎上去研究文明發展原因了,所以希望看到有達人趕緊做好這個工作。

  • 6 # 林師傅97366591

    首推當然是中國漢人了,孔子推行貧民教育,隋朝人發明了貧民也可參與的科舉考試製度是十八世紀前的歷史進步貢獻最大。可是十八世紀後因為有了清朝的迂腐,對人類貢獻大反而是英華人的資產階級革命了,英華人的民主與反專制成為世界政治的潮流。而中國從十八世紀還是延續郡縣制乃至現代的改良無帝制的郡縣制雖然造就了康乾盛世和改革開放大發展,可也催生過文字獄和文化大革命悲劇,可是在郡縣制體制下,這種悲劇還得不到深刻反省和清算。而英國的民主選舉反而是世界各國學習參考。

  • 7 # 國病

    阿拉伯人是舊人種,對文明毫無貢獻。其是被閃米特人作為奴隸僱傭軍帶進中東的。其現有文化都不是其自己創造的。建築是東羅馬風格,宗教是猶太人創造。歷史上其所謂那點貢獻,其實是與白種後代混居地區產生的。阿拉伯人裡有高比例的白種後裔。說得不好聽點,其族名都不是他自己創造的。阿拉與安娜是一個詞,拉是遠古太陽神的稱謂。其著名的因薩安拉詞彙也是英語句式,因在裡面,薩是夏天,安拉是太陽神,指在夏天的太陽神。為什麼其齋月在六月就是這個原因,中國的端午,印第安的太陽祭,芬蘭的仲夏節,彝族火把節,哈尼苦渣渣節都是這個節日,屬於夏文化。其文字最多的符號是9,J這些都不是他們原創。舊人種崛起時間都在中國唐朝前後,比如c系蒙古,阿拉伯都是。但都是因為混血和學習了先進的文化才導致的。對人類貢獻大其實就是三類人,第一是印歐白種,第二是黃人,第三是印第安人。因為此三族是大腦發達的新人種。目前也只有東亞和相對純的白人地區可以崛起,引領世界就是這個原因。黃人的偉大是我們沒有看到的,因為我們的文明中斷過,我們幾乎只知道周代以後的歷史。隨便舉個例子。羅馬偉大的執政官凱撒,全名叫凱撒九利葉。實際是海薩,九黎越。海薩是黃人老二的自稱,也就是越人。羅馬人是對古代那個偉大的民族的崇拜而取的名字。這個名字正是法國名字朱麗葉。因為古猶太人就是以黃人老二為主導的黃白聯姻聯盟西進形成的,偉大的古埃及現在能看到的,大部分也與他們有關。他們的後代一部分返回,就是羌族,所以羌族建築與古埃及民居一模一樣,漢唐時代漢族建築是羌人建築與本土建築結合的產物。新疆也是那種建築。還有一部分是古代月氏,可寫成越氏,就是今天的哈薩克和吉爾吉斯,哈薩克就是九黎自稱海薩,克是客的意思。可惜的是其父系基因大多在戰爭中被置換了。只保留了基礎文化。不過其重數字七九以及百合花圖案和帽式卻保留本色。注意大禹的禹字金文就是七九兩字組合,代表七仙女母系與九黎父系的結合後裔。猶太的七燭臺和九燭臺也是反應這點。而且猶太曆第七月為牛月,對應的仍然是七仙女與牛郎。這個月又是指越瑟第二子,剛好對應O1是黃人老二以及二郎神。以及目前發現的二里頭遺址被懷疑為夏都。而臺灣阿里山鄒族也被我證明是逃跑的夏代遺民夏后氏純正後代,還保留著父黃母白的樣貌特點。其族徽也是一個後字甲骨文。與歷史記載完全重合。而且其還保留龜殼小帽,剃髮紋身,與猶太剃髮和小帽一樣。因為猶太是大洪水後西進的其中一支,與夏人同宗。爾後返回,周代與北三苗一同入中原,構成了漢族。而粽子也變成了金字塔形狀。由於伊斯蘭教是猶太傳教的,所以伊斯蘭裡很多詞彙尤其古詞彙就反應了九黎特點。比如阿里與臺灣阿里山,二里頭遺址,二里崗遺址對應,其實是阿黎或者二黎的意思。而頭巾其實是沿海漁民擋風用的。

  • 8 # 新人類醫學創新者李傑

    要準確的恆量一個民族對人類的貢獻,必須站在歷史的角度,全方位的進行考量。主要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考量:一是農業;二是手工業;三是工業基本元素;四是商業經濟;五是古代科學技術;六是金融經濟;七是工業和科技現代化;八是軍事和軍事基本元素;九是看看外華人是怎樣評價的。為什麼要這樣考量,因為一至八的考量專案,是一個完整的歷史或現代國家必須具備的基木功能,從中可看出一個國家在這個專案上對人類的貢獻多少,所以這八個專案基本上就能概括,一個國家的基本能力和對人類的貢獻了。

    比較物件只以中國和歐洲作標的。

    一在農業方面,有什麼歷史技術性名著。

    中國:《氾勝之書》、《齊民要術》、《陳敷農書》、《王禎農書》、《農政全書》統稱古代五大農書,可以說後三者實際上就是農學的延伸,在為農業發展的服務過程中,加上長期的實踐活動,才導致他們的產生、發展和取得輝煌。因此農學在中國古代科學技術中實際上是最基礎的學科,其它一切學科是為農學服務,以農學為中心。

    《氾勝之書》:西漢氾勝之著。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農業科學著作。書中總結出一種叫“區田法”的耕作方法,還介紹了“穗選法”、“浸種法”等選種方法和育種方法。該書現存3700多字,內容豐富。

    《齊民要術》:北魏賈思勰著。是一部系統完整的農業科學著作,全書共10卷,92篇,11萬多字。書中對農、林、牧、副、漁各方面都有詳盡論述,被譽為農業百科全書。

    《陳敷農書》:宋代陳敷著。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談論水稻栽培種植方法的農書。陳敷自耕自種,下苦功夫鑽研,於74歲時寫完這部著作,對古代的農業生產作出了巨大貢獻。

    《王禎農書》:元代王禎著。全書共36卷,13.6萬多字,分為《農桑通訣》、《百穀譜》、《農器圖譜》三個部分,是當時農業生產技術的總結。

    《農政全書》:明代徐光啟著。這是一部集前人農業科學之大成的著作。全書60卷,50萬餘字,書中彙集了有關農作物的種植方法,各種農具製造以及水利工程等農業技術和農學理論知識,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

    《氾勝之書》的作者氾勝之是西漢時人,漢成帝(西元前32年——前7年在位)時出任過議郎,後因在三輔地區(包括關中平原)推廣農業、教導種麥取得成效,而被提拔為御史。《氾勝之書》18篇是他總結農業生產經驗的基礎上寫成的。

    該書總結了兩千多年以前以中國關中平原和黃河中下游地區為中心的農業生產經驗,是中國最早的一部綜合性農書,書中對整個農業生產過程對作了詳細的總結。其主要內容包括:提出了“凡耕之本,在於趣時,和土,務糞澤,早鋤早獲。”的耕作栽培的總原則;科學的闡明瞭適時播種的重要性,認為播種冬小麥不宜太早也不宜太遲;最早記載了中國勞動人民的選種方法和草木(瓜類)植物嫁接的方法;詳細介紹了種肥、基肥和追肥的清況和方法;對漢代農業生產技術的一大創新“區田法”和被譽世界上最早的“溲種法”也詳加論述;此外《氾勝之書》不僅總結了當時北方旱地農業生產經驗,而且也涉及到了南方的水田耕種方法。從中可以看出,中國兩千多年以前的漢代農業生產技術就已經達到相當高的水準,對我們今天的農業生產也還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

    《齊民要術》的作者是北魏賈思勰,山東益都(今山東壽光縣)人。在所有的歷史文獻中均找不到他的有關事蹟,只是在《齊民要術》的題署中說 “後魏高陽太守賈思勰撰”,故作者的身世很難定論。

    《齊民要術》大概成書於西元6世紀30—40年代之間,是中國現存最早最完整的大型綜合性農書,主要反映了的是黃河流域中下游地區的農業生產情況,對秦漢以來黃河流域的旱地農業生產技術的一個系統總結,標誌著以精耕細作技術為核心的中國傳統農學也已臻於成熟。

    《齊民要術》全書共分十卷,九十二篇,把卷首的“序”和“雜說”計算在內的話共約十一萬五千餘字,其篇幅之巨在古農書中可謂罕見。全書的體例以系統嚴整著稱,其內容含蓋農、林、牧、漁、副等各業,首先重點講述的是大田作物和蔬菜的種植、果樹和林木的栽培以及動物的飼養等主要內容,接著講述了釀造、食品加工等副業和兼述有實用價值的南方熱帶植物。這種編寫的體例,成為後世模仿的物件。

    《齊民要術》在海外的流傳,要數日本最早,影響也最大。唐時,日本史書就有記載,此後又出現了大量的手抄本和刻本。近現代日本學者也投入了相當大的熱情去整理和研究《齊民要術》,於是有了“賈學”的出現,主要成果有西山武一、熊代幸雄的《校訂譯註齊民要術》等。

    19世紀末《齊民要術》傳到歐洲,英國著名博物學家達爾文在《物種起源》裡稱其為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即使在現代也受到國際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如:英國學者李約瑟(Joseph Needham)在編著《中國科學技術史》第六卷(生物學和農學分冊)時也以《齊民要術》為重要材料。

    《陳旉農書》的作者是南宋的陳旉,其生平事蹟不詳,自號西山隱居全真子,又號如是庵全真子,看來是道教全真派教徒。

    《陳旉農書》是現存第一部有關南方水稻種植區農業生產技術的著作。書中以有關水稻生產技術為核心,但也總結了南方旱地作物的生產經驗。從現存的古農書來看,其主要的成就有:

    第一次專篇論述了耕牛問題;

    第一次把蠶桑作為農書的一個重點問題;

    第一次專篇系統地論述了土地規劃和利用;

    第一次系統的總結了農業生產技術的原理;

    第一次把農業經營管理和生產技術放在同種位置,且強調經營管理是農業生產的關鍵因素;

    提出了著名的土壤肥力學說:“地力常壯”和“用糞猶用藥”的論斷。

    《王禎農書》全稱《東魯王氏農書》,元王禎撰。禎,字伯善,山東東平縣(今東平縣)人。有關他的生平事蹟的文獻資料很少,他大約生活在十三世紀到十四世紀之間,曾於元成宗元貞元年(1295年)任宣州旌德(今在安徽)顯靈,大德四年(1300年)調任信州永豐(今江西廣豐)縣令,農書就是他在調任永豐之前完成的。

    《王禎農書》有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農桑通決》6卷19篇,是農業總論性質的。首先論述了農業、牛耕和蠶桑的起源,以及農業和天時、地利、人力三者之間的關係。其次論述了包括墾耕、播種、中耕、施肥、灌溉、收穫和貯藏等大田作物的生產技術。最後論述了果木的栽培、家禽(包括魚和蜜蜂)的蓄養,以及養蠶、繅絲等內容。第二部分《百穀譜》是對農作物的各論。分別論述了谷屬、蓏屬、蔬屬、果屬、竹木、雜類、飲食類和備荒論等80多種植物的生產技術。第三部分是《農器圖譜》,共分12卷20門,插圖300多幅,佔全書的五分之四。如此詳細的介紹各種農業生產工具,這在以前的農書中很少見,標誌著中國傳統農具已經發展成熟,在中國農書中,其地位是不可替代的,在中國農學中,其功績是不可磨滅的。故《農器圖譜》是《王禎農書》中最具有價值的一部分,奠定了該書在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史,尤其是在中國農具發展史中的地位。

    《王禎農書》是中國第一次兼論了南北農業生產技術的農書。農業因天時、地利等關係具有區域性,中國南北農業生產技術也有較大的差異,王禎在農書中注意對比異同,強調互相取長補短以促進農業的發展。這和《農器圖譜》構成了該書的兩大特色。

    《農政全書》的作者是徐光啟(1562-1633)。徐光啟,字子先,號玄扈,明南直隸松江府上海縣(今上海市)人。中國明末傑出的科學家和近代科學的先驅。他的科學成就是多方面的,但一生用力最勤、收集最廣、影響最深遠的還要是集中農業與水利方面,其代表著作就是《農政全書》。

    《農政全書》初稿大約完成於1525—1528年之間,徐光啟死後由其門人陳子龍等對原稿進行修訂和增刪,於崇禎十二(1639)年刊刻發行。整理之後的《農政全書》,“大約刪者十之三,增者十之二”。全書共70餘萬字,其中作者在摘引了225種前人文獻的同時,結合自己的實踐經驗和數理知識,提出獨到的見解,並多以“玄扈先生曰”形式出現的他自己的著作大約有6萬多字,分為12目包括:農本3卷;田制2卷;農事6卷;水利9卷;農器4卷;樹藝6卷;蠶桑4卷;蠶桑廣類2卷;種植4卷;牧養1卷;製造1卷;荒政18卷,共60卷。

    《農政全書》是一部傳統農業科學的百科全書,主要包括農政思想和農業生產技術兩大內容。其中農政佔了全書篇幅的一半以上,重點論述農本、開墾、水利、荒政等和農業生產息息相關的政策內容。

    《農政全書》在具體的農業科學技術上的成就有:用事實破除了中國古代農學中的“唯風土論”思想;對棉花從栽培到織成布這中間一系列技術問題的詳細論述,提出了“精揀核、早下種、深根短幹、稀稞肥壅”的十四字口訣;總結了番薯越冬藏種技術和栽培經驗;總結了蝗蟲災害的發生規律及治理的方法;詳盡地介紹了女貞樹養白蠟蟲的經驗等。

    歐洲:上世紀1000年前無。

    二手工業。

    中國:手工業專著:戰國時期,出現了手工業專著《考工記》。記述了齊國官營手工業各個工種的設計規範和製造工藝,不但在中國工程記述發展史上有重要地位,在當時世界上也是獨一無二的。

    歐洲:在上世紀1000年前無。

    三工業基本元素。工業的基本元素提升主要是機械的材質的提升,也即從木製和低階金屬,再向高階金屬發展。主要是向鐵和鋼發展,而這就要看鐵的冶煉能力了。中國冶煉術歷史如下:古代冶煉技術的演進春秋以前,中國的冶煉技術處於比較原始的階段,當時使用的冶煉方法稱為“塊煉法”。當時鍊鐵使用木炭作燃料,熱量少,加上爐體小,鼓風裝置差,因此爐溫比較低,不能達到鐵的熔鍊溫度,所以煉出的鐵是海綿狀的固體塊,稱為“塊鍊鐵”。塊鍊鐵冶煉比較費時,質地比較軟,含雜質多,經過鍛打成為可以使用的熟鐵。鋼鐵冶煉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到“塊煉滲碳鋼”。出土文物表明,中國最遲在戰國晚期已經掌握這種最初期的鍊鋼技術。人們在鍛打塊鍊鐵和熟鐵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地反覆加熱,鐵吸收木炭中的碳份,提高了含碳量,減少夾雜物後成為鋼。這種鋼組織緊密、碳分均勻,適用於製作兵器和刀具。進一步發展到“百鍊鋼”技術。人們在打製器物的時候,有意識地增加摺疊、鍛打次數,一塊鋼往往需要燒燒打打、打打燒燒,重複很多次,甚至上百次,所以稱之為百鍊鋼。百鍊鋼碳分比較多,組織更加細密,成份更加均勻,所以鋼的品質提高,主要用於製作寶刀、寶劍。 在西漢中晚期,中國出現新的鍊鋼技術“炒鋼”,這是在生鐵冶鑄技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鍊鋼技術。大約在春秋末期,中國就已經發明生鐵冶鑄技術,以後經過長時間的實踐和探索,逐漸形成利用生鐵為原料的炒鋼技術。其基本方法是將生鐵加熱成半液體和液體狀,然後加入鐵礦粉,同時不斷攪拌,利用鐵礦粉和空氣中的氧去掉生鐵中的一部分碳,使生鐵中的碳含量降低,去渣,直接獲得鋼,這就是炒鋼技術。這項技術的發明是鍊鋼技術的重大突破,使冶煉業能向社會提供大量廉價、優質的熟鐵或鋼,滿足生產和戰爭的需要。炒鋼的出現促進百鍊鋼技術的發展,人們以炒鋼為原料,經過反覆加熱、摺疊、鍛打成質量很好的鋼件。但是炒鋼和百鍊鋼技術還存在一定缺陷,如炒鋼工藝複雜,不容易掌握;百鍊鋼費工費時。

    2 綦毋懷文發展灌鋼法大約在東漢末,可能出現鍊鋼新工藝“灌鋼”法的初始形式。南北朝時,綦毋懷文對這一鍊鋼工藝進行了重大改進和完善。南朝齊、梁時的陶弘景首先記載了灌鋼法,北朝魏、齊間的綦毋懷文曾用這種方法制成十分鋒利的“宿鐵刀”。綦毋懷文,姓綦毋,名懷文,是中國南北朝時期著名冶金家。他生活在公元6世紀北朝的東魏、北齊間,具體生卒年代歷史上缺乏記載,只知道他好“道術”,曾經作過北齊的信州(今四川省奉節縣一帶)刺史。據史書記載,綦毋懷文的鍊鋼方法是:“燒生鐵精,以重柔鋌,數宿則成鋼”,就是說,選用品位比較高的鐵礦石,冶煉出優質生鐵,然後,把液態生鐵澆注在熟鐵上,經過幾度熔鍊,使鐵滲碳成為鋼。由於是讓生鐵和熟鐵“宿”在一起,所以煉出的鋼被成為“宿鐵”。灌鋼法是中國古代鍊鋼技術上一個了不起的成就。同百鍊法或炒煉法比較,其優點1)生鐵作為1種滲碳劑,因熔化後溫度高,加速向熟鐵中滲碳的速度,縮短冶煉時間,提高生產率。(2)熟鐵因為碳的滲入而成為鋼,生鐵由於脫碳也可以變成鋼,增加了鋼的產量。(3)在高溫下,液態生鐵中的碳、矽、錳等與熟鐵中的氧化物夾雜發生反應,去除雜質,純化金屬組織,提高金屬品質。(4)灌鋼法操作簡便,容易掌握。要想得到不同含碳量的鋼,只要把生鐵和熟鐵按一定比例配合好,加以熔鍊,就可獲得。3 推動中國古代刀劍技術的發展綦毋懷文是一位出色的制刀專家,對前人造刀經驗進行研究、比較,經過不斷實踐,創造一套新的制刀工藝和熱處理技術。

    歐洲:在上世紀1000年前無。

    四商業經濟。

    中國:與中國對比,馬可波羅來到剛剛遭受蒙古人破壞之後還沒有恢復元氣的中國,便被中國的商業繁華而徹底震撼。對後來他的遊記,自以為是的威尼斯人絕對不相信。因為同時期對比,威尼斯的貿易活動與任何一座中國城市都無法相比。而威尼斯卻是整個歐洲商業中心。準確說,應該是整個歐洲,幾乎只有威尼斯一座城市。

    莊園中一切都是自給自足,所以歐洲中世紀幾乎沒有城市,威尼斯的出現,已經是中世紀結束的時候了。歐洲人幾乎1000年間沒有商業活動。偶爾需要與其他莊園進行交易時,是透過原始社會的物物交換方式,因為那些所謂富裕的莊園主,也沒有哪怕一枚金幣。在歐洲,能有條件持有金幣者,那是貴族中的貴族了!

    因為歐洲人在:中世紀全是文盲,根本沒有歷史。唯有教堂神職人員可能識字,但他們連紙都沒有,一卷寫有聖經的羊皮卷,可以買下一座龐大的城堡了!整個中世紀1000年,歐洲人沒有任何《聖經》以外的文獻。

    走出中世紀後,歐洲那些近代早期小說,最多的主題還是莊園與城堡,小說中,仍然很少出現商業活動,一幅莊園奴隸制下自給自足的原始面貌。由此可知道,在這之前,歐洲的歷史要有多麼落後。

    全世界只剩下中國文明沒有被歐洲摧毀。他們搶走了不少文物,可我們中國耕讀傳統深厚,隨便一個家庭都有不少書籍,這是全世界獨有的現象,加之中國拼命抵抗,沒有被西方佔領,我們的文明得以儲存。

    古時候整個亞洲貿易暢通,非洲與西亞之間貿易往來頻繁。古代文明社會,工商業是和農業同步發展的。沒有農業的基礎,根本不存在商業資本,不生產的社會,沒有與其他文明可交換的商品,也就不存在商業活動。

    古代中國是世界文明引領者,然而文明成果傳到歐洲時便已所剩無幾,他們依然在原始社會苦苦掙扎。

    甘英出使西域,已經到達了文明社會的邊緣。歐洲人尚未開化。匈奴被我們趕到西方,被歐洲社會的落後與野蠻所震驚,強烈鄙視歐洲,便狂揍了他們一頓,在歐洲人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中國與遊牧民族的鬥爭,大部分遊牧民族被我們融合,少部分被趕跑到西方。然而每一次都會引起蝴蝶效應,歐洲人便一次次被掌握了先進金屬鑄造技術的東方遊牧民族蹂躪。最嚴重的那次是突厥人帶去的。

    蒙古人西征,也被歐洲的落後所震驚,蒙古人第一次見到世界上還有比自己更落後的地方。深深地擔心自己的文明水平被歐洲人拉低,於是對歐洲人戲虐了一遍後,調頭就走,絕不統治那裡。

    歐洲人被蒙古文明的先進所深深震驚,他們對成吉思汗崇拜地要死。歐洲人對蒙古人帶來的資訊所著迷,從此便夢想著死也要死在美麗的東方,那個人間天堂。

    鄭和下西洋,亞非貿易完全打開了,歐洲文明剛起步,不在考慮中,不值得進行直接貿易。在明朝建立的整個貿易網路中,亞非一體化,商業自由開放。而歐洲,僅僅一座威尼斯透過西亞間接介入貿易網路。其貿易額在整個體系中可以忽略不計,但這已經是整個歐洲的全部貿易了。

    五是古代科學技術。

    中國:中國古代關於科學技術和著作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中國古代的天文曆法

    (1)先秦時期:①春秋時期,留下了世界上公認的首次哈雷彗星的確切記錄。《春秋》記載,公元前613年,“有星孛入於北斗”,即指哈雷彗星,這一記錄比歐洲早六百多年。②春秋時期中國曆法已經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統,基本上確立19年7閏的原則,這比西方造160年。③戰國時期,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學著作《甘石星經》,其中有豐富的天文記載,反映了那個時期人們對天文的認識。

    (2)兩漢時期:①漢武帝時,天文學家制訂出中國第一部較完整的歷書“太初曆”,開始以正月為歲首。②西漢關於太陽黑子的記錄,被世界公認為是有關太陽黑子的最早記錄。③東漢時,張衡從日、月、地球所處的不同位置,對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學解釋。④張衡發明製作的地動儀,可以遙測千里意外地震發生的方向,比歐洲早1700多年。

    (3)隋唐時期:①唐朝天文學家僧一行制定的《大衍曆》比較準確地反映了太陽執行的規律,系統周密,表明中國古代曆法體系的成熟。②僧一行還是世界上用科學方法實測地球子午線長度的創始人。在實測中他認識到,在小範圍有限的空間裡得到的認識,不能任意向大範圍甚至無際的空間推演,這是中國科學思想史上的一大進步。

    (4)宋元時期:①北宋科學家沈括的突出貢獻在天文學方面,把四季二十四節氣和十二個月完全統一起來的“十二氣歷”更加簡便,有利於農事安排。②元初設立太史局編制新曆法。③元朝傑出天文學家郭守敬,提出“歷之本在於測驗,而測驗之器莫先儀表”的正確主張,創制了簡儀和高表等近二十件天文觀測儀器,主持了全國範圍的天文測量。④郭守敬主持編定《授時歷》,一年的週期與現行公曆基本相同,但問世比現行公曆早300年。

    2.中國古代的數學成就:(1)兩漢時期:《九章算術》約成書於東漢,分九章介紹了許多算術命題及其解法,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應用數學,它的出現標誌中國古代數學形成了完整的體系。

    (2)南北朝時期:①魏晉時期的數學家劉徽,運用極限理論,提出了計算圓周率的正確方法。②南朝祖沖之精確地計算出圓周率是在(3)1415926-3.1415927之間,這一成果比外國早近一千年。它的專著《綴術》對數學發展有傑出的貢獻。

    3.中國古代的物理學成就

    戰國時期:物理學有較大成就。《墨經》中有大量的物理學知識,其中包括槓桿原理和浮力理論的敘述,還有聲學和光學的記載。關於光影關係、小孔成像等,寫的很系統,被現代科學家稱為“《墨經》光學八條”。

    4.中國古代的醫藥學成就

    (1)先秦時期:扁鵲是戰國時期最著名的醫生,後代把他奉為“脈學之宗”,他採用望聞問切四診法,從脈象中診斷病情。切脈是扁鵲的主要成就。四診法成為中國中醫的傳統診病法,兩千多年來一直為中醫所沿用。

    (2)兩漢時期:①戰國問世、西漢編定的《黃帝內經》是中國現存較早的重要醫學文獻。它奠定了祖國醫學的理論基礎。②東漢的《神農本草經》是中國第一部完整的藥物學著作。③東漢末年的名醫華佗,擅長外科手術,被人譽為“神醫”,發明的麻沸散,比西方早1600多年。④東漢末年的名醫張仲景,被稱為“醫聖”,其代表作《傷寒雜病論》是後世中醫的重要經典。

    (4)隋唐時期:①唐朝傑出的醫學家孫思邈的《千金方》,全面總結歷代和當時的醫藥學成果,並有許多創見,在中國醫藥學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②吐蕃名醫元丹貢布編著的《四部醫典》,在國內外有重要影響。③唐高宗時期編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國家頒行的要點。

    (5)明清時期:明朝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藥物一千八百多種,方劑一萬多個,全面總結了16世紀以前的中國醫藥學,被譽為“東方醫藥巨典”。李時珍重視實地考察和試驗觀察,注意運用比較方法,所以他對藥物的認識和總結具有較高的科學價值。《本草綱目》對藥物的分類反映了由低階到高階的生物進化觀。李時珍還提出“鳥產於林,故羽似葉”的觀點,反映了他在動物適應環境、相關變異以及遺傳特徵等方面的新認識。

    5.中國古代的地理學成就

    (1)南北朝時期:①西晉時期,裴秀是中國古代傑出的地圖學家。繪製出《禹貢地域圖》,還提出了繪製地圖的原則。②北魏時期,地理學家酈道元的《水經注》,透過為古書《水經》作注,以《水經》為綱,全面而系統地介紹了水道流經地區的自然地理和經濟地理等諸方面的內容,是一部歷史、地理、文學價值都很高的綜合性地理著作。

    (2)明清時期:明朝徐霞客的《徐霞客遊記》,對石灰岩溶蝕地貌的觀察和記述,早於歐洲約兩個世紀。還記錄了一些地理發現,糾正了前代地理學著作中的一些錯誤。

    6.中國古代建築學成就

    (1)先秦時期:夏、商、西周的都城是全國政治、交通中心,都城有城門供居民出入,城內有整齊寬廣的街道。

    (2)隋唐時期:隋唐是中國古代建築的成熟時期,取得了輝煌成就。①隋朝著名建築師宇文愷主持修建了大興城,唐朝在此基礎上擴建為長安城。長安城政體設計合理,建築規模宏大,體現了當時城市建築的高超技術。②宇文愷採用圖紙和模型結合的設計方法,是中國建築技術上的一大突破。③隋朝工匠李春設計建造的趙州橋,是世界上最早的敞肩石拱橋,在世界橋樑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4)明清時期:明成祖令人在元大都的基礎上營建北京城,約八十萬能工巧匠中,最有名的是木工蒯祥,被譽為“蒯魯班”。北京城有三重,宮城外有皇城,皇城外有京城。宮城又稱紫禁城。北京城的主體建築都佈置在中軸線上,中央官署集中在京城南部,鐘樓、鼓樓位於城北。宮城的黃色琉璃瓦和紅牆相配,充分體現出封建皇帝的威嚴。

    7.科學技術著作

    (1)科技論著:北宋科學家沈括《夢溪筆談》,總結了中國古代主要是北宋時期的許多科技成就,在中國和世界科技史上有重要地位。英國學者李約瑟稱沈括是“中國科技史上最卓越的人物”,《夢溪筆談》是“中國科學史的里程碑”。

    (2)生產技術綜合著作:明代宋應星的《天工開物》,總結了明代農業、手工業的生產技術。書中還收錄了一些國外傳來的記述,這表明海外技術的不斷傳入已稱為人們不可缺少的知識。國外稱它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8.農業、手工業技術專著和科技論著

    (1)農學專著:①北朝時期,賈思勰《齊民要術》,系統地總結了6世紀以前黃河中下游地區農牧業生產經驗、食品的加工與貯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是中國現存最早最完整的農書。②明朝時期,徐光啟《農政全書》。綜合介紹了中國傳統農學成就,建立了一個比較完整的農學體系。書中還引入了《泰西水法》,介紹了歐洲先進的水利技術和工具。全書60卷,分12門,其中“救荒”一門佔全書三分之一,表明作者關心民間疾苦,也說明當時災荒的嚴重和政局的衰敗。

    (2)手工業專著:戰國時期,出現了手工業專著《考工記》。記述了齊國官營手工業各個工種的設計規範和製造工藝,不但在中國工程記述發展史上有重要地位,在當時世界上也是獨一無二的。

    (3)科技論著:北宋科學家沈括《夢溪筆談》,總結了中國古代主要是北宋時期的許多科技成就,在中國和世界科技史上有重要地位。英國學者李約瑟稱沈括是“中國科技史上最卓越的人物”,《夢溪筆談》是“中國科學史的里程碑”。

    (4)生產技術綜合著作:明代宋應星的《天工開物》,總結了明代農業、手工業的生產技術。書中還收錄了一些國外傳來的記述,這表明海外技術的不斷傳入已稱為人們不可缺少的知識。國外稱它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唐朝時《真元妙道要略》一書最早提到了火藥,唐末火藥開始用於軍事。

    宋仁宗時成書的《武經總要》記載了許多火器的製作方法。

    《甘石星經》是世界最早的天文學著作。:

    隋朝天文學家劉焯編制的《皇極曆》,創立了計算日月執行的新方法,是當時最先進的歷法。②唐朝天文學家僧一行,在《皇極曆》的基礎上制定的《大衍曆》,比較準確地反映了太陽執行的規律,系統周密,表明中國古代曆法體系的成熟。③一行還是世界上用科學方法實測地球子午線長度的創始人。

    西周:商高講過“勾三股四弦五”這一勾股定理特例,載於《周髀算經》。

    東漢:《九章算術》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應用數學。

    唐朝:著名數學家王孝通撰寫的《緝古算經》,首次提出三次方程式正根的解法,能解決工程建設中上下寬狹不一的計算問題,是對古代數學理論的卓越貢獻,比阿拉伯人早三百多年,比歐洲早六百多年。

    明代:數學家程大位編著《演算法統宗》,奠定了後世珠演算法基礎。

    清代:蒙古族數學家明安圖推出“割圓九術”,將其研究成果整理成《割圓密率捷法》。他用解析幾何方法把三角函式和圓周率的研究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齊民要術》:北魏賈思勰著,是現存一部最早、最完整的農書。

    《夢溪筆談》:北宋沈括著,是中國科學發展史上的珍貴遺產。

    《農政全書》:明末徐光啟著,論述了農學理論,並介紹了歐洲的水利方法,是中國古代優秀的農學著作。

    《天工開物》:明末清初的科學家宋應星所著,被後人譽為“17世紀中國工藝百科全書”。

    《河防一覽》:明朝潘繼馴所著,總結了中國古代治理黃河水患的經驗。

    而歐洲中世紀1000年前連正規的文字記載都沒有,因為沒有紙和印刷術。

    六金融經濟。最早的股份公司、產生於17世紀初荷蘭和英國成立的海外貿易公司。這些公司透過募集股份資本而建立,具有明顯的股份公司特徵:具有法人地位:成立董事會:股東大會是公司最高權力機構;按股分紅;實行有限責任制。股份公司的成功經營和迅速發展,使更多的企業群起效仿,在荷蘭和英國掀起了成立股份公司的浪潮。到1695年。英國成立了約100家新股份公司。

    18世紀下半時英國開始了工業革命,大機器生產逐步取代了工場手工業。在這場變革中,股份制立下了汗馬功勞。 隨著工業革命向其他國家擴充套件,股份制也傳遍了資本主義世界。

    19世紀中葉,美中國產生了一大批靠發行股票和債券籌資的築路公司、運輸公司、採礦公司和銀行,股份制逐步進入了主要經濟領域。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美國製造業產值的90%由股份公司創造。19世紀後半葉,股份制傳入日本和中國。日本明治維新後出現了一批股份公司。中國在洋務運動時期建立了一批官辦和官商合辦的股份制企業,1873年成立的輪船招商局,發行了中國自己最早的股票。

    股票的出現,促使股票交易所產生。早在1611年,就有一些商人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買賣海外貿易公司的股票。形成了股票交易所的雛形,1773年,在倫敦柴思衚衕的約那森咖啡館正式成立了英國第一個證券交易所,以後演變為倫敦證券交易所,1792年。24名經紀人在紐約華爾街的一棵梧桐樹下訂立協定。形成了經紀人聯盟,它就是紐約證券交易所的前身,1878年,東京股票交易所正式創立。它是東京證券交易所的前身。1891年。香港成立了香港股票經紀協會,後發展為香港證券交易所,1914年,中國當時的北洋政府頒佈證券交易所法,1917年成立了北京證券交易所。

    1171年,威尼斯銀行成立,這是世界上最早的銀行,隨後義大利的其他城市以及德國、荷蘭的一些城市也先後成立了銀行。

    所以最早的銀行是義大利創立的。

    1773年,在倫敦柴思衚衕的約那森咖啡館,股票商們正式成立了英國的第一個證券交易所,即現在倫敦證券交易所的前身。

    所以最早的證券交易所在英國。

    七現代工業和科技。一是英國首發第一次工業革命;二是德國各種工業母機和機械裝置世界領先,;三是二三次工業革命歐美都領先。在二次工業革命,即電氣化和石油化中,英國,德國、美國領先;在第三次工業革命中,即電子化,電腦化,ⅠT化中美國、德國、荷蘭領先美國主導著電腦產業,德國和荷蘭主導晶片產業;在科技現代化中美國起主導作用。

    八軍事和軍事基本元素。從基本元素談,冷兵器時代銅鐵武器製造中國從漢朝就有了,歐洲到中世紀末100O年後才有的。從熱兵器看來,火藥是華人發明的,火箭也是華人發明的,在唐朝就有了火箭式炮杖了,準確地說,火箭是由華人發明的,中國是古代火箭的故鄉。由中國古代科學家最早運用火藥燃氣反作用力原理創制的火箭,在當代科學精英的手中發展成為運載飛船升空的大力神,這是我們每個炎黃子孫都引以為自豪的

    “火箭”這個詞在公元三世紀的三國時代就已出現。在公元228年的三國時期,魏國第一次在射出的箭上裝上火把,當時蜀國丞相諸葛亮率軍進攻陳倉(今陝西寶雞東)時,魏國守將郝昭就用火箭焚燒了蜀軍攻城的雲梯,守住了陳倉。“火箭”一詞自此出現。不過當時的火箭只是在箭頭後部綁附浸滿油脂的麻布等易燃物,點燃後用弓弩射至敵方,達到縱火目的的兵器。

    北宋的軍官馮繼升、嶽義方、唐福等(公元10世紀後期),曾向朝廷獻過火箭及火箭製造方法。那時的火箭已經使用了燃燒效能更好的火藥,但仍由弓弩射出。從而出現了人類歷史上最早、最原始的“火藥箭”。它用紙糊成筒,把火藥裝在筒裡壓實,綁在箭桿上,用弓發射出去。後來在原始火箭基礎上做了改進,將火箭直接裝入杆中間,爆時聲響很大,藉以恐嚇敵人。

    火箭出現後,在中國被迅速地用於軍事行動和民間娛樂中。10~13世紀,在宋、金、元的戰爭中,已應用了火槍、飛火炮、震天雷炮等火藥武器。那時的飛火炮和現代的火焰噴射器相似,是一種原始的火箭武器。北宋後期,在民間盛行的煙火戲中,人們利用火藥燃氣的反作用力,製成了能夠高飛和升空的“流星”(或稱“起火”)、“爆竹”為節日增添了喜慶的氣氛。從工作原理看,流星、爆竹已具有火箭的特點。

    公元12世紀後,原始的火箭經過改進後,廣泛地用於軍事。到了元、明時代,火箭兵器在戰爭中有了很大發展,併發明瞭許多與現代火箭型別相近的火箭,相繼出現了二虎追羊箭、九龍箭、一窩蜂等火箭,這些都利用了火箭多級串聯或並聯(捆綁)的技術。明代史籍中記載了多種火箭武器,重要的有震天雷炮、火龍出水、神火飛鴉、飛空砂筒、萬人敵等。

    明代是中國火箭技術迅速發展的時期,軍事技術家制成多種利用火藥反作用力推進的火箭,用於軍事戰爭。明初,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在奪取政權的“靖難之役”中,於河北的白溝河同建文帝的部隊作戰時,遭到“一窩蜂”火箭的射擊,這是中國最早將“噴氣火箭”用於戰爭的記載。此後各種單級噴氣火箭日益增多,有單發和多發兩大類。

    三飛箭。

    民族英雄戚繼光在東南沿海抗倭時,創制了飛刀箭、飛槍箭、飛劍箭等三種噴氣火箭,統稱“三飛箭”。這三種火箭用長6尺的堅硬荊木製作,箭鏃長5寸,分別製成刀、槍、劍形鋒刃,能穿透鎧甲。箭鏃後部綁附長7至8寸、粗二寸的火藥筒。作戰時,將火箭安於木架上,手託箭尾,點著火藥筒的藥線,對準敵人射去,它在水陸作戰都可使用。這三種火箭在戚家軍水兵營的10艘戰船上裝備了2000多支,在車炮營、騎兵營和步兵營中,共裝備了4760支,平均每人4支。戚家軍裝備如此眾多的火箭,在中國和世界軍事史上都是空前的。世界上其他國家,直到240多年後,才知道世界上有噴氣火箭這種火器。

    多發齊射。

    單級火箭的高階製品是各種“多發齊射火箭”。它們大多是將多支火箭安置於一個口大底小的火箭桶中,桶內安置兩層格板,用於火箭的定位和定向,同時又將各支火箭的火藥線集束在一起,點火後眾箭齊飛,發射面有數丈之寬,除前面提到的裝有32支火箭的“一窩蜂”火箭外,還有二虎追羊箭、百虎齊奔箭等幾十種,一次可射2至100支火箭不等。戚家軍還常將多個火箭桶固定在火箭車上發射,一次可射幾百支乃至上千支火箭,是後世火箭炮車的前身。戚繼光在北方守備東段長城時,至少裝備了40輛火箭車,這在古代是獨一無二的。在世界其他的一些國家中,直到360多年後,才出現火箭炮車。

    載人飛行。

    明代時火箭不但用於軍事領域,而且還出現了火箭載人飛行的嘗試。中國明代學者萬虎(也有稱作“萬戶”)被認為是世界火箭的鼻祖,是試驗空中飛行的開拓者。萬虎在研究火箭具有推動物體上升能力的基礎上,製作了一把能上天的椅子,他在座椅背後安裝了當時最大的47支火箭,同時把自己捆在座椅的前面,兩手各拿一個大風箏,然後叫人把47支火箭同時點燃,想要藉助火箭向前推進和風箏上升的力量飛向前方。這個試驗雖然沒有成功,但他已被公認為世界上第一個試圖利用火箭升空飛行的人。為了紀念萬虎,人們已將他的名字用來命名月球背面東方海附近的環形山。

    大約在13世紀末至14世紀初,中國的火藥與火箭等火器技術傳到了印度、阿拉伯,並經阿拉伯傳到了歐洲。引發了阿拉伯與歐洲國家對火箭技術的引用,推動了火箭技術的發展。到1805年,英國炮兵軍官W·康格里夫創制成脫胎於中國古代火箭的新式火箭,成為近代火箭的肇端,射程達到了2.5~3公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火箭技術逐漸用於空間探測和開發。1957年10月4日,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1961年4月12日,蘇聯第一艘“東方”號飛船發射成功。1969年7月20至21日,美國“阿波羅”11號飛船登月。

    有翼火箭。

    明代後期的軍事技術家還創制了“神火飛鴉”與球形帶雙翼的“飛空擊賊震天雷”兩種“有翼式火箭”。這兩種火箭分別在鴉形與球形體內裝滿火藥,火藥中有火藥線通出,並與起飛火箭火藥筒中的火藥相串聯;發射時先點燃起飛火箭的火藥線,使火箭飛至敵方,並將鴉身與球體內的火藥引爆,殺傷和焚燒敵軍的人馬,是破陣攻城的利器。後來的導彈可以說是這種火箭合乎邏輯的發展。

    二級火箭。

    明代後期還創制了“火龍出水”等二級火箭。“火龍”有龍身、龍頭、龍尾。龍身是為約1.6米長的薄竹筒製成的箭身,前邊裝一個木製龍頭,龍口昂張,利於火箭射出。後邊裝一個木製龍尾。箭身頭尾下部兩側各安一支半斤重的起飛火箭,箭身內部安置有神機火箭數枚,引線全部扭結一起。龍身下前後共裝4個火箭筒,前後兩組火箭引線各將其引線扭結在一起,前面火箭藥筒底部和龍頭引出的紐結線相連。兩種火箭之間有火線相聯。發射時,先點燃龍身下部的4個火藥筒,推進火龍向前飛行。當起飛火箭的火藥線燃盡時,龍身內的神機火箭即被引燃,從龍口射向目標。

    這種火箭已經應用了火箭並聯(4個火藥筒)、串聯(兩級火箭接力)原理。它既可以射向天空,也可以用於水戰。它用於水戰時可在水面上飛行數公里遠。這是最早問世的二級火箭,比現代的二級火箭要早300多年。此外,當時還創制三種可返還可回收的二級火箭“飛空沙筒”,把古代火箭技術推進到高階階段,為近代火箭的研製啟發了思路。這是中華民族對火箭技術的發展所做的重大貢獻。

    而歐洲中世紀1000年前連正規的文字記載都沒有,因為沒有紙和印刷術。但中國在清朝時敗落了。而歐洲發明了導彈、飛機、坦克、大炮、核彈,衛星,航母、航天器等。

    九外華人怎麼評價的。

    四大發明是關於中國科學技術史的一種觀點,是指中國古代對世界具有很大影響的四種發明,是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重要創造,是指造紙術、指南針、火藥及印刷術。

    此一說法最早由英國漢學家李約瑟提出併為後來許多中國的歷史學家所繼承,普遍認為這四種發明對中國古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且這些發明經由各種途徑傳至西方,對世界文明發展史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四大發明:造紙、指南針、火藥、印刷術。

    義大利數學家傑羅姆·卡丹早在1550年就第一個指出,中國對世界所具有影響的“三大發明”:是司南(指南針)、印刷術和火藥。並認為它們是“整個古代沒有能與之相匹敵的發明。”

    1620年,英國哲學家培根也曾在《新工具》一書中提到:“印刷術、火藥、指南針這三種發明已經在世界範圍內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況都改變了。”

    而後,在1861~1863年,馬克思和恩格斯更是將這些發明的意義推到了一個高峰,馬克思在《機械、自然力和科學的運用》中寫道:“火藥、指南針、印刷術——這是預告資產階級社會到來的三大發明。火藥把騎士階層炸得粉碎,指南針打開了世界市場並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術則變成了新教的工具,總的來說變成了科學復興的手段,變成對精神發展創造必要前提的最強大的槓桿。”

    恩格斯則在《德國農民戰爭》中明確指出:“一系列的發明都各有或多或少的重要意義,其中具有光輝的歷史意義的就是火藥。現在已經毫無疑義地證實了,火藥是從中國經過印度傳給阿拉伯人,又由阿拉伯人和火藥武器一道經過西班牙傳入歐洲。”

    英國漢學家麥都思指出:“華人的發明天才,很早就表現在多方面。華人的三大發明(航海羅盤(司南),印刷術,火藥),對歐洲文明的發展,提供異乎尋常的推動力。”

    來華傳教士、漢學家艾約瑟最先在上述三大發明中加入造紙術,他在比較日本和中國時指出“我們必須永遠記住,他們(指日本)沒有如同印刷術、造紙、指南針和火藥那種卓越的發明。這個發明清單被後來的著名英國生化學家、歷史學家和漢學家李約瑟發揚光大。

    總之結論:一是中華漢族文化歷史五千多年,人類目前生產生活和工業及軍事基本元素和文化都是華人創造的;二是中國曾經基礎工業也很發達;三是中國歷史上對科學技術的研究和應用是人類最早的;四是商業貿易最早最發達的國家還是中國;五是金融業是歐洲首創的;六是工業和科技及軍事現代化,歐美領先並主導,但基本元素是華人創造發明的,不過歐美人採取拿來主義,把它們進一步發揚廣大了。

    綜上所述,中華漢族對人類的貢獻是60%,其它40%為美國、英國,德國,荷蘭,總之是中華民族對人類的貢獻最大。

    最後請,對中華漢族認識漠糊和無自信心的人們,詳細閱讀此文,相信會很快改變認識和增強信心。

    另外請臨考高考的學生們也多看一看此文,最好背下來,會對你有很大幫助的。

    創建於2017.6.5

    編輯

  • 9 # 枯心883

    謝謝邀請!這個沒有具體的評判標準,應當是全人類共同努力的成果。如果非要說的話,其實劃分民族本就是人類爭權奪利的慾望的產物。人類文明的進步,從來依靠的都是,一個接一個的偉大人物和天才用他們的發明,思想作為這艘鉅艦的Navigator,而普通人作為承載這艘鉅艦的海水前行的。這是所有人的功勞,而不是得益於某個民族和個人!

  • 10 # 呆念想

    東方的中國,我可愛的祖國,從火燒陶具,青銅器,鐵犁等農業用具和兵器的發明發展,讓夏商周的農業.文明,軍事文明大大壯大民生,國安。酒與草藥發明發展,對身體健康大大增強。陶器發展,使水的.運輸便捷,更促進生產與商貿。火燒陶器對糧食與酒,藥的諸存等民生髮展有質上的飛躍。中國的漢字與銅錢的發明。秦漢大道的開通。古代絲綢之路,對漢後中華民族與東南亞,中亞,中歐文明的融合促進都是不可缺失的。中華四大發明,以及後到唐宋瓷器的成熟,茶業商貿的擴大。中國絲衣出口的增加。以及中華詩詞的宏傳,琴棋書畫歌舞的交往。中華幾千年燦爛文明傳遍亞非拉歐美。世界許多民族都以能喝上中國茶酒,穿上東蟬翅般輕柔絲綢,用上中國瓷器為榮,為美。孔釋道精神三大主張令歐美亞洲人奉為精神支柱,中華的建築文明影響了亞洲各國建築風格。東方詩詞書畫獨步世界悄豔於世界藝朮山峰之顛。中國過去是人類文明之源之祖,未來古為今,洋為中的吸收融合中華的復興,中國熱,中國風將是世界的一輪明亮誘人的新月,光燦萬里,世人仰望讚歎……

  • 11 # 使用者79759093426

    簡單的說,對當代的世界貢獻最大的民族當然是漢族,對人類史有非常重要影像的是英語文化。Simply to say, the greatest contribution to the contemporary world is the Han nationality. the most important influence of human history is english culture.

  • 12 # 無中生有hz

    有些民族曾在世界上顯赫一時,但幾乎沒有留下什麼造福子孫後代的重要物質或非物質遺產,也沒有推動人類社會發展重大進步,如蒙古人,阿摩利人(巴比倫),古埃及人等。 他們雖然都曾喧囂或輝煌或長或短一段時間,但至近現代都銷聲匿跡了,而且留下很少惠及後世的遺產。

    美國也不在討論的範圍之內,因為美國曆史簡短,為人類留下什麼,目前言之過早。同時美國由多民族構成,主要有德裔15.2%,愛爾蘭裔10.8%,非洲裔8.8%,英格蘭裔8.7%,墨西哥裔6.5%,義大利裔5.8%,波蘭裔,3.2%,法國裔3%等。因此雖然美國是當代超級大國,但沒有主題民族,所以不再討論之列。

    還有些民族或在歷史長河中分分合合,已經說不太清楚是不是單一民族,或分散在數個國家,與其他民族共同譜寫歷史,或長期和眾多其他民族共同生存在一起,說不清楚其獨有的成績或遺產。斯拉夫民族,日耳曼民族,印度斯坦民族等屬於此類。

    縱觀數千年來的文明史,今日看來,有三個民族鶴立雞群,留下了豐富的遺產,且廣泛惠及當代。這就是猶太族、英格蘭族和漢族。

    猶太族

    民族史超過3000年,現有人口1200萬左右,主要分佈在以色列400萬,美國600萬,歐洲 200萬。創立了基督教、猶太教,歷史上的猶太族名人有:所羅門、耶穌、諾查丹瑪斯、馬克思、愛因斯坦、弗洛伊德等數百位各領域的世界級名人。

    英格蘭族

    是歷史上盎格魯-撒克遜人的後裔,公元9世紀的阿爾弗雷德大帝是第一位稱自己為英格蘭國王,從此英格蘭民族出現了。建立了以英國為中心的全球帝國,在20世紀初鼎盛時期,其領土面積達3千多萬平方公里,全世界二百多個殖民地,有大約4~5億人;在世界上首次形成了資本主義制度。歷史名人包括伊麗莎白女王、 莎士比亞、牛頓、丘吉爾等。

    漢族

    在東亞繁衍超過五千年,現有人口超過10億,海外華人約3000萬。從公元前三世紀建立起統一大帝國,曾在漢朝、唐朝、宋朝、明朝等歷史時期建立了世界上最繁榮富強或最先進富庶的國家。對人類歷史的重要貢獻有:四大發明、科舉制度、“公務員”制度、絲綢、 瓷器、茶葉、中醫等。有世界影響的歷史名人有老子、孔子、秦始皇、張衡、蔡倫等。

  • 13 # 圭海四記

    世界好似一個大染缸,不同的文明、民族和國家各自貢獻一種色彩,因他們的貢獻度不同,各種色彩的色調、色溫和數量也就不同,而到了最後,這個染缸的顏色會變成什麼,是提供最大數量的還是色調最深的佔主導呢?

    世界的人口,按宗教分,無非是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三分天下,按膚色,也是黃、黑、白三種,而以古文明體看,又似乎可以遠溯至尼羅河、兩河流域、恆河和黃河等大河文明,如此錯綜複雜的多源性,使得世界上的民族、國家在分類上不一而同。

    從存世的、還有大量人口的、信仰和文明體還比較相近的民族看,無非是漢人、印度斯坦人、孟加拉人、俄羅斯人、阿拉伯人、馬來人、日本人、英格蘭人等佔主流,其他如北韓人、京族、德意志人、泰米爾人、泰盧固人、巴西人等同樣有著不少的人口。

    人多,歷史悠久,國家強盛不一定影響大,就如美國,除了橫行霸道,對世界各國指指點點外,並不能左右世界步伐的大邁進和改變路線,因此,從世界的人口分佈及融合程度看,每個時期的世界影響都不會是單一的結果。

    一、七世紀以前,三大文明的自娛自樂

    在世界大貿易到來之前,世界上各個文明體基本處於各玩各的狀態,當時的世界也就是三個核心區,一個在東亞,一個在南亞,一個在中東(含地中海沿岸),彼此間交流不暢,文明的表現形式差異明顯,而此三個區域外基本處於野蠻時代。

    以當時的影響度和受眾看,第一是漢族主導的東亞文明,第二是輪番登場的中東及希臘各民族,第三是鳩佔鵲巢已久的印度斯坦人,他們各自闖造了輝煌的古代文明,為現代社會的物質基礎提供了基本的素材和鋪墊。

    二、海洋貿易的崛起及阿拉伯人的擴張

    從七世紀起,動亂的歐亞大陸為阿拉伯人的崛起提供了發展壯大的契機。

    基於中東古老而繁榮的文化基礎,加上擴張力極強的伊斯蘭教,阿拉伯人第一次顯現了其聯絡世界的才能,他們用貨物、技藝把東方的中國、印度與西方的羅馬緊緊聯絡在一起,使得東西方享受到文明飛躍帶來的成果,而這直接的後果是讓處於西歐的野蠻人迅速成長起來,甚至大有超越古老文明的趨勢。

    三、大航海時代的到來與拉丁人的入侵

    隨著大航海時代的到來,荷蘭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等相繼發現和佔有新大陸,並以發現的白銀和各種特殊的美洲物產再次掀起世界的重大變革。

    也正因為這些新發現,全世界的各個傳統與當紅民族和國家瞬間解決了吃喝玩樂的一切問題,人口迎來了瘋狂的增長,從而為世界的大分工和大混亂製造了條件。

    拉丁人的航海發現,成就了世界的現有局面,卻也引入了一支恐怖的後生,世界的現代畫面開啟了。

    四、日耳曼人的主宰與世界的一體化

    隨著英華人的強大,拉丁人逐步退出世界舞臺,如果說拉丁人是開闢新世界的狼,那麼日耳曼人則是摧毀舊世界的虎,更加可怕。

    日耳曼人的支系眾多,如英格蘭人、德意志人等,曾經與斯拉夫人、凱爾特人並稱為羅馬人口中的三大蠻族,受益於希臘、羅馬文明的滋潤,日耳曼人的後發優勢超強,以至於在十七世紀後開始凌駕於拉丁人之上,甚至滅了印度,欺凌中華。

    而日耳曼人在經營世界的過程中,也引入了現代社會的規則,從而為英國、美國的相繼稱霸奠定基礎。

    至於兩次世界大戰,則更是德華人貢獻給世界的“權力遊戲”。

    因此說來,從古到今,不同的民族對世界的影響是深遠而交錯的,如果要說對現在世界的影響,個人認為拉丁人影響最深刻,因為他們是介於古與今的過渡,是世界人口爆發和世界格局發生大變革的轉折。

  • 14 # 使用者何生華

    世界上的文明,總認為是四大文明古國創造的,埃及、中國、印度、巴比倫,也是,世界那麼大,真的是他們創造的嗎?埃及有金字塔,中國有‘’四大發明‘’,印度有釋迦牟尼佛,只有巴比倫是一樣都沒有了,還有就是義大利還和上帝有點緣分,那些凋蔽的十字架分明把耶和華釘死。西方沒有哪樣值得驕傲,古羅馬可以作證。剩下的就只有中國了,中華民族是最值得驕傲和自豪的了,避開那些古代發明不說,中國創造的‘’新四大發明‘’,已經為天下人知曉和承認,還有四十年的改革開放,就把一個貧窮落後的中國,改變成現在的一片繁華乾淨的中國,不是拿中國和其他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真的是崛起了,世界沒有哪一個國家能夠和今天的中國相比,中國這幾年每一年為世界貢獻30%以上的經濟,讓中國在世界的形象閃閃發光,世界上的人們都在佩服中國的偉大實在,中國僅用四十年就完成了西方國家要用200年才能夠實現的目標。中華民族不是世界上最偉大,最有創造性的民族是哪樣啊!

  • 15 # 木春山談天下

    對整個人類世界的貢獻,很難用哪個民族來衡量的。特別是古往今來全球東西發展一直不平衡,在古代社會也是類似。而且在古代,不同文明區域長期以來都不怎麼交流,直到近代的初步全球化才有了全球共有的世界的概念。在此背景下,談某個民族對整個人類文明的貢獻,顯得有點牽強。

    不過木叔可以就自己的瞭解,說說對西方文明貢獻比較大的民族。所謂的西方也就是地中海區域外加歐洲為主的區域。從某個民族和文明而言,這片小區域確實有一些文明顯得比較出類拔萃,而且影響西方文明至今不衰。

    (圖為古代文明地圖)

    文明的歷史其實某種程度上要從文字出現開始。中國說的三皇五帝以及西方人說的上帝造人都沒有確切的根據,一個重要理由就是沒有當時的文字記錄。為什麼商朝是一個確確實實的文明存在,而夏朝存在被很多人質疑?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商朝有甲骨文,夏朝文字目前並沒確切的考古證據。

    那麼考古學界認定的西方世界的古典文字,就可以看作是文明的曙光。公認的三大古典文字是希臘文、希伯來文和拉丁文。木叔由此認為古希臘人和猶太人對西方文明的貢獻是最大的。這在一些歷史學家稱為“兩希文明”。

    其中希伯來文是猶太人的文字,這個聖經民族用這個文字記錄和書寫了聖經,成為西方信仰文明的源頭。

    (圖為希伯來文明地圖)

    木叔在以色列的時候發現該國很多城市都有本·耶胡達大街,無論耶路撒冷還是特拉維夫都有。瞭解了之後發現,街名以人名命名,這個人就是以色列希伯來語之父的名字。100多年前的猶太人沒人會說希伯來語,或者說這個語言在幾千年來隨著猶太人全球驅趕和流散,已經沒有口頭語言了,只是書面記錄了。

    但正是本·耶胡達硬生生將語言發音表徵出來,加以推廣,甚至強迫自己和家人在家裡只說希伯來語,以此帶動猶太社群說。在1948年以色列建國後成為全國法定語言。換句話說,如今你要是回到2000多年前,見到耶穌,和他對話基本沒什麼理解的困難。這是現代任何文字很難具備的條件。

    一個民族能把死去的語言復活,可見這個民族的韌性和力量。這也是猶太民族對西方文明的重要影響之一。除了語言和聖經之外,猶太民族的諾貝爾獎獲得率佔全球的22%。而猶太人口只有全球的0.3%。愛因斯坦是猶太人的代表,他對人類社會的發展進步貢獻毋庸置疑了。

    因此無論在宗教文化上,還是在科技文化上,猶太人對西方文明的貢獻確實很突出。

    希臘文是希臘文明的基礎。大家學過的很多數學、科學和工程學中的一些字母,其實都是希臘文字母,比如什麼αβ之類的。這就是希臘文明對現代社會的影響之一。而聖經新約,最初版本也是希臘文版。希臘文明對西方文明的貢獻與傳播可見一斑。

    希臘文明對西方文明的貢獻更大的還是其政治制度和行為準則的制定。這個木叔就不用多說了吧。希臘文明本質上是西方文明、文化、藝術與哲學的基石。當如今的英國德國法國的古人們可能還在茹毛飲血的時候,希臘就發展出了高度城邦化的國家,出現了荷馬史詩、柏拉圖這樣的偉大著作和知名思想家、哲學家。

    (古希臘文明的代表,神廟建築)

    比如著名的奧林匹克運動會,就是發源於古希臘文明。這個運動會對西方社會人類精神的塑造和影響,直到今天還生生不息。也是希臘人對西方文明貢獻的最好例子。

    木叔介紹的只是西方文明的發展源頭。至於東方和其他文明,有機會再另作介紹。

    各位網友對這個問題怎麼看?

    有興趣可以多交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商場專櫃撤貨的香水是真的嗎?怎樣辨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