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平創醫療

    在當今快節奏的生活下,許多人會因為讀一本書需要佔用太多時間,或沒毅力而很容易讀到一半就放棄,這也是小行曾遇到過的問題。平常下班時間和雙休,總會有各種各樣的事情佔用閱讀時間,所以,很多時候一本書一拖再拖才能讀完。

    那麼, 有沒有不用讀書也能快速汲取一本書精華的辦法呢?

    1、點到為止——提綱閱讀法

    這個方法可以讓你快速掌握書中精華,而且也不需要花大量的時間。我們以《追風箏的人》為例:

    第一步,在百度百科搜尋“追風箏的人”,然後依次檢視作者、內容簡介、創作背景、人物介紹、作品鑑賞等等,基本上10分鐘你就可以讀完;

    第二步,百度搜索“追風箏的人摘錄”,然後選擇前幾篇文章閱讀,10分鐘就能搞定。

    利用該方法,適合迅速汲取市面上約30%的圖書精華,優點是速度很快,直接拿現成的乾貨;缺點是沒有深度閱讀、容易忘記、不易形成體系。

    2、從電影中讀書——視聽悅讀法

    我們再以《追風箏的人》為例:

    第一步,網上搜索電影資源,約2個小時的時間看完;

    第二步,去看電影的百度百科,回顧劇情簡介、角色介紹等,加深對劇情的理解與印象;

    第三步,在電影影評網站如豆瓣、時光網去看長影評(短影評多為吐槽和口水,可以略過),從而對電影有更深的把握。

    該方法特別適合小說類,如果你沒時間看小說,用這種方法大約3小時就足夠。優點是電影是小說精華的濃縮、視聽方式通熟易懂;缺點是電影由於時間與手法限制,無法完全再現小說內容,而且電影屬於導演編劇的二次創作,可能會更傾向於吸引觀眾與票房等因素。

    3、我愛聽故事——名家解讀法

    這類方法和電影不同的是,有名家給你解讀。比如前幾年百家講壇很火的“于丹《論語》心得”“易中天品三國”等等,透過電視和名家講座來快速汲取原著精華。

    該類方法的優點是雅俗共賞,同時也有一定權威性和學理性;缺點就是專家的主觀性比較強,因為同一作品,99個人可以有99種角度解讀。

    最後,小行想說,無論什麼方法都不能代替實實在在的讀書,欲速則不達,走捷徑得到的東西往往經不起檢驗。上面的3個方法,看百科也好、看電影也好,還是名家解讀,可以作為我們平時閱讀後對不理解的地方的補充,但最好不要直接代替書本閱讀。

  • 2 # 潮州夢江南

    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時代環境下,國民的生活節奏變得加快,工作壓力也與日俱增,許多工薪階層,甚至三餐吃的都是快餐飯盒,更談不上能花費大量時間去閱讀了?因此,“如何快速吸收一本書的精華?” 這些問題便成了許多人心中的問題需求。

    就我本人來說,我是一輩都和書籍打交道的人,對這個問題亦略知一二。就我讀書生涯的經驗,自清代和清代以前的《四庫全書》,以及民國至二十一世紀的古今中外的書籍,任何人都不可能看得完的,即使再讓你再活十輩子,也看不完。

    因此,一些不是特別經典而非讀不可的書,我們可以用快速閱讀法。就是讀它的總綱,章目,概論,標題小結,以及書中序言,後記等等。比如無比龐大的《四庫全書》,我們可以讀一本叫《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的書。那也是名家精心編寫,這樣也能初步地快速地吸收了古典文化之精華。

    但切記住,我說的只是初步!假如你是真正做學問之人,那根本就晃另一回事了,還是要像春蠶食桑葉似的,要一葉一葉的食,書籍,要一部一部的啃!

  • 3 # 甜橙派Gloria

    你好,最近剛好在思考這個問題,如何全方位吸收一本書的精華,我就以最近剛看完的《瑪蒂爾達》來舉例說明吧。這是本兒童文學名著,別看簡單,其實認真讀的話也能get到不少知識哦。《瑪蒂爾達》是羅爾德·達爾的作品,講述的是天才少女瑪蒂爾達聯合亨尼小姐,懲治惡魔校長的故事。

    下面我來分享下,我從哪些方面get了這本書的精華。

    故事情節

    《瑪蒂爾達》是本非常有趣的兒童故事,講述的是天才少女懲惡記,瑪蒂爾達3歲就開始看書,到5歲的時候,已經將村裡圖書館的書全部看遍了,不僅如此,她還精通算數,最神奇的是,她能透過意念移物。可惜的是,她的父母愚蠢貪婪,根本不重視她的天分,學校的校長心理變態,非常討厭學生,對於瑪蒂爾達這樣的天才,更是視為眼中釘,總想將她趕出學校。好在瑪蒂爾達的老師亨尼小姐,善良溫暖,始終站在瑪蒂爾達的身邊,支援她。而亨尼小姐有著不為人知的身世,她自幼喪母,父親是醫生,沒有時間照顧她,於是找來姨媽照顧她,結果,姨媽卻悄悄害死了她的父親,還奪走了她父親留給她的房產。亨尼小姐的姨媽就是校長,於是,瑪蒂爾達利用她的天賦,將校長趕出了小鎮,並奪回了屬於亨尼小姐的房產。

    這個故事可以從多個角度理解,讓你有不同的收穫。比如,如何擺脫原生家庭的影響,自作聰明終將作繭自縛(沃姆伍德先生,倒賣二手汽車,還經常作假,最後東窗事發),慎用語言暴力,等等。

    語言方面

    羅爾德·達爾的語言非常有特色,全然是小孩子的視角,充滿童趣,幽默詼諧,又不乏尖銳的諷刺,很多經常的句子,我都做了摘抄。分享兩句,讓大家感受下。

    “你們的兒子馬克希米利安,完全是個廢物。當他離開學校的時候,我希望你們是自己開店的,可以讓他進去混混日子,因為他不管到哪裡,都絕對找不到工作的。”“雖說稀奇,卻是事實,蚱蜢在腹部兩邊還有聽覺器官。而你們的女兒凡妮薩,從她本學期的學習成績看,她連聽覺器官都沒有。”

    哈哈,是不是讓人忍不住捧腹大笑?

    歷史典故

    這本書裡面還提及了很多歷史典故,以及具有英國特色的東西,我都記錄下來並查資料做好筆記。

    1、沃姆伍德太太“長著板油布丁的臉”中的板油布丁,就是英國的特色料理,是用板油和麵粉為主料,新增乾果、香料和內餡等作出的布丁,有甜的,也有鹹的。

    2、威靈頓公爵以及滑鐵盧戰役,這是非常著名的戰役,如果不知道的話,要趕緊Mark下。

    3、形容校長分開人群的時候,像摩西過紅海時,兩邊的學生自動分開,這裡也有個典故,可以瞭解下。

    作家和書單

    因為瑪蒂爾達喜歡讀書,透過她之口,書裡面介紹了很多知名作家,以及經典書籍。我也列了張清單,補充完善自己這方面的知識。書中提及的作家和作品:

    迪蘭·托馬斯:英國抒情詩人

    約瑟夫·康拉德:英國小說家,他的小說大多數寫航海生活。

    歐內斯特·海明威:老人與海

    拉迪亞德·吉卜林:英國作家,作品有《就是如此故事集》,關於動物的童話集。

    查爾斯·狄更斯:《尼古拉斯·尼克爾貝》、《奧利弗·特威斯特》、《遠大前程》、《匹克威克外傳》

    H·G·威爾斯:《隱身人》

    托爾金:英國作家,也寫童話,代表作《獅子、女巫和衣櫃》也寫童話。

    五歲的瑪蒂爾達看完的書單如下:

    - The secret garden and other children’s books- Great expectations by Charles Dickens- Nicholas Nickleby by Charles Dickens- Oliver Twist- Jane Eyre- Pride and prejudice-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Gone to Earth by Mary Webb- Kim by Rudyard Kipling- The invisible man by H. G. Wells-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The sound and the fury by William Faulkner- The Grapes of Wrath by John Steinbeck- The good companions by J. B. Priestley- Brighton Rock by Graham Greece- Animal Farm- The red pony by John Steinbeck- The Lion, the witch and the wardrobe by C S Lewis- Just so stories

    講真,你如果把這份書單和相關的作家都搞清楚了 ,已經很不錯了。

    我在看其他書的時候,也會做這種延伸閱讀,就是將書裡面提及的書籍、作家、電影,或者其他我不知道的名詞,都記錄下來,查資料搞清楚。

    作者以及趣事

    在看書之前,我會查詢作者羅爾德·達爾的相關資料,瞭解他的生平以及趣事,作品風格,創作背景等,在這裡面也有很多有趣的東西,也能增長知識。

    以上只是舉個例子,其實看不同的書你能get到不同的知識,方法是相通的。一直以來,我都是用這種方法看書,我認為看書也是要儘量汲取所有精華。

  • 4 # 蝸蝸七

    讀一本書,其中對你當下或未來有用的內容,才稱之為精華。

    而根據“二八”原則,每本書的20%,包括80%的內容。也就是這20%為書中的精華。

    而想要高效吸收這部分精華,肯定得采取一些方法策略。

    這就是奧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提到的利用筆記去消化一本書。

    第一步,找到精華

    這需要透過“通讀-重讀-標記”

    用瀏覽地方式,快速的閱讀目錄與內容,將對自己有用的內容簡單標記;然後,進行重讀的時候,重點是將自己標記的內容進行再次篩選,再進行一次標記;在第三遍閱讀的時候,就是將這些內容進行記錄,也就是做筆記。

    第二步,做筆記

    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有兩種有效的筆記方法:

    1:“蔥鮪火鍋式”筆記

    每一個人看的書是一樣的,但是,觸發點與引起的感想各不相同,這才是讀書最珍貴的部分。

    2:剪報式讀書筆記

    將一些對自己有用的內容資訊,收集起來,重要是剪下來,貼到自己的筆記本上。之前,李敖讀過的書,其命運都比較悲慘。因為只要他認為好的地方,都被裁下來,整理到自己的筆記本中;這樣裁一下,那樣裁一下。這樣下來,一本書的命運可想而知。

    第三步,讀筆記

    對於一年要讀很多書的人,其筆記也是多種多樣;那麼,按照個人需要,也得將筆記進行分類整理與標記。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反覆閱讀筆記。因為之前閱讀書的精華,已經全部都被搬到筆記本中了,這個時候,只要閱讀筆記就好。

    其實,只要透過閱讀記錄下的筆記,會形成一個大概的印象,在以後寫作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就會用上。

    物盡其用,才能稱之為吸收。

  • 5 # 悅思益明

    想高效吸收一本書的精華的話,得看你的目的是什麼。目的不一樣,方法也不一樣。

    讀書的第一種目的是,把書當做主角,想把書裡面的一切內容都吸收進自己的大腦!

    如果是抱著這樣的目的的話,我建議從書的腰封到序言,到最後一頁,一點內容都不要放過。

    可以先讀序言,目錄,以及後記三個部分,先明確書裡面講的是什麼內容,對這本書有一個大概的印象。

    其次,每讀完一章之後,要試著把每一章節的重點內容理出來,最好自己列一個大綱出來。

    每章一個大綱,同時把每一章裡面的金句蒐集起來,裡面的案例,作者的觀點和想法都收集起來。

    之後,再把書裡面所有章節的重點內容整理在書的前面的扉頁部分。

    這樣一本幾百頁的書,就轉換成了幾頁紙就可以概括的一個大綱。同時,自己看到大綱,就大概知道書裡面講的是什麼內容,以後需要的話,直接根據自己列的大綱,尋找相關的章節去讀就可以了。

    這是第一個部分,就是以書為主體,讓自己把書裡面的所有內容,都儘量的吸收進自己的大腦的方法。

    第二,你自己為主體,讓自己從書裡面收穫需要的東西。

    把這個目的作為讀書目的的話,所採取的方法是不一樣的。

    這種方法要求讀者不需要讀完一整本書,只要從書裡面找到自己需要的內容就可以了。

    有的人會說,我沒看過的一本書,怎麼知道哪部分是我需要的呢?很簡單,可以先讀一下目錄,從目錄當中找尋自己最感興趣的章節,或者是自己最想讀的章節去讀就可以了。

    一本書上,不是所有的內容都對我們有用的。因此,我們只要從這些書的內容當中,找到自己需要的部分就可以。

    之後,把自己需要的內容用三張便籤把它寫下來。

    第一張便籤,主要是用自己的話來複述原書的內容。這一步的關鍵的環節是,不要引用書中的原話,要用自己的理解,把作者想表達的內容表述出來,這樣更方便自己理解。

    第二步,用另外一張便籤,把書的內容和自己之前的經驗相互聯絡。用自己的經驗和作者所說的內容比較一下,看看哪個更合理,自己的做法有哪些可取之處和不足之處。

    第三步,也就是第三章便籤。用這張便籤,給自己定一個計劃,讓自己按照作者提到的一些觀點或者是一些方法,實踐一段時間,看看效果怎麼樣。同時也驗證一下作者說的是不是正確的。

    採用這樣的方法讀書,自己讀完了,也知道真正需要行動的是哪些內容了,這樣把書本和自己的行動以及經歷相關聯起來,我想你的收穫肯定會比單純讀一本書要大得多。

    所以讀書的目的不同,採用的方法也不同。你在讀書的時候,要根據自己的目的,採取不同的讀書方法才能讓自己有更大的收穫。

  • 6 # 輕寒輕暖在悟空

    根據我的理解,題主的意思應該是,如何又快又好地閱讀完一本書,並且這本書應該是比較系統的書,而不是虛構作品。

    我先推薦一本很好用的閱讀方法論——《實用性閱讀指南》,我在其中學到了閱讀“二八定律”和思維導圖,尤其是後者,加深了我對書本知識的理解。

    作者大巖俊之在這本書中,主要圍繞閱讀、筆記、記憶以及行動這四個方面,介紹了實用且好用的讀書法則。最後一章,他分享了五本書,舉例說明這五本書對自己職業發展的幫助,也是透過例項向大家展示,如何透過讀書,“把讀到的知識轉化成能力”。

    二八定律幫你找到一本書的精華

    先說閱讀速讀。我一般讀書會先看前言、目錄和後記,大致瞭解整本書的架構和內容。

    這裡我要引入一個概念,就是“二八定律”。

    二八定律,又稱帕累托法則,因為它是義大利經濟學家帕累託提出的,用以解釋社會上的不平等現象。比如說,一個公司80%利潤來自是20%的客戶,20%的品牌佔有80%的市場份額等。

    與此相同,閱讀中也有二八定律,即:

    全書最重要的20%,佔有80%的內容。

    瞭解這個定律後,我們的讀書效率就有提升空間了。

    正如法國當代作家達尼埃爾·佩納克的“讀者權利十條”所指,我們不一定非要讀完所有的內容,只要能夠讀懂一本書的精華所在,就可以了。

    因此,讀一本書,我們首先要做的是從中抽絲剝繭,粗中取精,找到最重要的20%內容,理解了這20%,你基本上就掌握了全書。

    譬如,一般以方法論為賣點的書,全書架構會比較系統和精煉,編輯會特意把重要的內容標黑或者用作小標題。讀書時,要認真閱讀黑體字或者小標題及其周圍的文字。還有,在前言部分,作者會把自己認為最有價值、最與眾不同的地方寫出來,如果你找到這些內容,抱著對精華的好奇心,去書中尋找,也是高效的方法。

    思維導圖讓目標和行動更形象

    再說說如何增加對書本的理解。

    我推薦使用思維導圖。

    我第一次接觸思維導圖是在三年前準備考試的時候,當時我僅僅把它看作釐清知識脈絡的工具。讀完大巖俊之的《實用性閱讀指南》才發現,我真是小看它了。

    思維導圖是英華人託尼·博贊發明的,是一種“將我們頭腦中正在思考的內容,以視覺化的圖形呈現出來的思考工具”。

    思維導圖在商業領域應用很廣泛,像波音公司、英國航空等公司會藉助它進行業務培訓,而文案們常說的“腦暴”,往往會以思維導圖的形式進行。

    就我個人認為,思維導圖的好處有三個:

    1. 掌握全書知識脈絡

    2. 加深記憶

    3. 重點清晰

    製作思維導圖的時候,工具只需要三種:白紙、彩筆和書。大巖俊之強調,重要的是發散思維,“不拘泥於語言文字”。雖然大巖俊之列出了6條規則,不過他認為,規則“反而不會限制人的創造力,讓人們可以更自由地表達”。

    目前,我用過比較好用的思維導圖軟體是幕布,下圖就是在幕布上完成的。有一些其他不錯的軟體,我還沒有嘗試過,大家可以自行搜尋,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軟體。

  • 7 # 王磊1625011

    看作者序言或導讀,這部分一般作者會交代他或她的書要寫什麼,要解決什麼問題,關鍵點在哪裡。 第二看目錄。看全書的內容安排,對全書內容結構有個框架性瞭解。在書中找到具體的解釋。 另外 看書時要記住看書的目的。是娛樂還是增長見識或者解決問題。 後兩種目的是要求 問題明確後直接在特定的章節或特定內容找答案。

  • 8 # 風華冫

    先讀一本書的導讀 序言,因為此處能瞭解作者創作背景和作者要表達的內容和重點。第二看書的目錄,能夠快速瞭解書本要講解的內容。每一篇文章的開頭和結尾,以及每一段的開頭或結尾部分,都是文章的要表達的內容,從此處也可快速瞭解文章內容。瞭解重點篇章後瀏覽全書,這樣一本書讀完理解的也比較透徹吧。

  • 9 # 開心果217673631

    首先你得喜歡這本書,才能吸收,要先明確閱讀這本書的目的,看書的序言,目錄,要熟悉書的細節,抓住重點內容,要理解,要融入到書中去,不能急功近利。

  • 10 # 廣府持粵

    1.明確快速閱讀的步驟:

    第一步是提問,讀書前,明確為什麼要讀這本書,以及讀這本書之前我有沒有了解過同類書?如果沒有該怎麼辦?

    第二步是預習,從目錄和序言中讓作者這個導遊告訴我這本書是這麼寫的,應該怎麼讀?

    第三步是掃讀,快速翻閱,標記重點關鍵片段。

    第四步是重點去找和自己的問題有關聯的部分,著重閱讀關鍵詞部分。

    一般閱讀致用類書籍的話,我一個小時就能完成。讀完有時間的話,對於書中觸動到我的地方,我還會提煉重點,並加入一些個人觀點,然後分享到豆瓣或者其它的讀書平臺。

    2.利用碎片化時間回憶

    有時候,因為時間緊張,我們快速翻閱完了一本書,雖然一本書很快就能讀完,但這並不意味著這本書的知識就已經被我們消化掉了。相反,我們還需要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反覆反芻和消化。比如說,下班的路上或者晚上睡覺的時候,我們可以試著回憶一下,白天看了什麼書,講了哪些知識,可以用到哪些方面,這些知識和我們以前瞭解到的知識是否可以聯絡起來等等。

    知識與知識之間從來都不是孤立存在的,真正會讀書的人往往是那些善於在知識之間建立聯絡的人。

    舉個例子,你在閱讀一本歐洲中世紀的書,如果你善於聯想的話,你不會僅僅侷限於書本身,而是會思考同一時期,中國處於哪個朝代,有哪些著名的人物和歷史事件?當你這樣思考的時候,知識無形之中就會得到了很好的理解和消化。

    讀完書時常進行回憶的人,和讀完了書從來不回憶和思考的人,效果一定會大大不同。

    3.運用三段引用法

    這個方法可以幫助我們將喜歡的內容變成自己的知識。

    讀書時,先挑選出自己最喜歡的三個段落,無論是一行,還是兩行,3行都不是問題,段落選取的方式也不需要那麼精準。你可以在和別人交談時或寫散文,寫日記時進行引用。這一方法可以讓書中的文章完全成為你自己的知識。

    這種方法的樂趣在於,它不是單純的找到關鍵詞,而是有意識的尋找自己想要引用的內容,由此可以達到更強烈地訓練自己速讀能力的目的。

    它的步驟如下,選擇三段想要引用的內容——將他們進行排列——消化三段內容,使之成為自己的東西,理清自己該作品的關係。

    這種效果也可以稱為引用能力,一個會引用的人,看到有意思的故事或者概念會很快地用到寫作或者說話中。事實證明,當你經常去引用一個知識的時候,這個知識最終就會變成你自己的。

    所以,讀完書後,你要不斷的去談論,在這個過程中,你對書的吸收度能夠得以提高,也會越來越喜歡讀書。

    4.培養閱讀習慣

    閱讀效率低其實根本原因還是讀書太少,你去看那些讀書讀得又快,理解又好的人,基本上都是哪些閱讀量非常大,而且一直保持著閱讀習慣的人。

    要想提高閱讀能力,我的建議是,一定要培養自己的閱讀習慣。比如,隨身攜帶一本書,利用每天空閒的零散時間、等朋友的時間、等車的時間等,只要有個5分鐘以上的時間都是可以用來讀書的。晚上睡覺前,再繼續讀一個小時,或者寫讀書筆記。

    當你每天都做這件事的時候,養成習慣之後,速度就會越來越快,也會越來越專注。久而久之,你的閱讀能力一定會有所改善。

    我就是這麼做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逃出婚姻,就能得到幸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