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環評紅樓
-
2 # 劉敦傑
沒有。
王夫人攆走晴雯以後,寶玉沒有變,也不會變。
沒有變的是對她一如既往的關愛。後來晴雯病死了,寶玉還做了首長詩《女兒誄》來悼念她。王夫人一直擔心晴雯,同時包括像晴雯這樣漂亮的女孩子,比如柳五兒、芳官、金釧兒等等,會用美貌去勾引寶玉,把她兒子引向邪路。寶玉除了對黛玉是真正的愛情之外,對其他女孩子都是真摯的友情。
寶玉他是一尊佛,他看不得他人尤其女孩子受苦受罪受累。當他看到平兒被王熙鳳欺負,考慮她無親無故孑然一身,他便親自為她用花朵磨成粉作成化妝品為她化妝;當他看到香菱的裙子弄髒了,考慮她苦難流離的身世那麼不容易,趕緊把襲人沒穿的裙子送給她,讓她換上。在第五十一回裡,當玉釧兒端著碗給寶玉的時候,不小心打翻了把寶玉的手燙了,寶玉卻好緊問玉釧兒燙著沒有,惹的給寶玉說媒的兩個老媽媽說寶玉竟是個呆子。王夫人攆走晴雯這件事,只能說明王夫人不瞭解自己的兒子,是封建家長大耍淫威,儘管天天抄寫《金剛經》,實際上道貌岸然,擔不起寶玉給家庭帶來的福分。從王夫人逼死金川兒開始,到攆走晴雯,再到抄檢大觀園,是自己人折騰自己人,終將一步步滑向家庭事業的深淵。人之道只有與天之道相協調,人才能健康順利。
王夫人即便把所有像晴雯一樣的女孩子全部攆走,寶玉也不會變。唯一變的是對這個家庭的越來越遠。
-
3 # 木石沉音
王夫人攆晴雯這個情節出現在《紅樓夢》第七十七回:俏丫鬟抱屈夭風流,美優伶斬情歸水月。
王夫人為什麼攆走晴雯,她想達到什麼目的?
在抄檢大觀園之前,王夫人便表露出對晴雯的不滿,有原話為證:
上次我們跟了老太太進園逛去,有一個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的,下在那裡罵小丫頭。我的心裡很看不上那個輕狂樣子,因同老太太走,我不曾說得。後來要問是誰,又偏忘了。今日對了坎兒,這丫頭想必就是他了。
在抄檢大觀園之後,又查抄出司棋與表弟有私情,更堅定了王夫人整頓怡紅院的決心,怡紅院中各色女孩林林總總,穩重如襲人、麝月的固然是放心的,但是嬌俏風流如晴雯之輩不知哪天迷了寶玉的心性,她的一番心血豈不白費?所以王夫人不惜雷霆手段將怡紅院裡她認為一切不安定的因素通通清理了出去。
王夫人的目的達到了嗎?答案是否定的。
王夫人想達到的目的無非是讓寶玉遠離那些標緻風流的女孩,以免搞出作風問題,破壞了她對寶玉婚姻大事的規劃。
只能說王夫人對寶玉太不瞭解了,寶玉對女孩的喜歡,是基於欣賞尊重的基礎上的,各色的女孩在寶玉心裡都有著可愛之處,,嬌俏的,端莊的,貧寒的,華貴的,在他的眼中盡是風景。王夫人覺得是女孩別有用心跟故意親近勾引寶玉,其實是寶玉喜跟女孩搭訕且由著她們任意行事。因此,王夫人在根本不瞭解事實的情況下做的這個決定,不但起不了任何效果,反而讓寶玉由晴雯之死更加惆悵哀怨,而且寶玉的性情豈是一個晴雯可以改變的?只是可憐了晴雯白白的為此背了黑鍋,丟了性命。
-
4 # 林蘋果讀書
轉變了,而且是重要轉變。
一個是思想上的轉變,一個是行為上的轉變。
01思想上的轉變王夫人攆走晴雯,使晴雯含冤而死,寶玉憤而作《芙蓉女兒誄》,標誌著賈寶玉叛逆性格的重要發展。
主要表現在《紅樓夢》第七十九回的“共黛玉改削祭文”情節上:
第七十九回:寶玉道:“我又有了,這一改可妥當了。莫若說‘茜紗窗下,我本無緣,黃土壟中,卿何薄命。’”黛玉聽了,忡然變色,心中雖有無限的狐疑亂擬,外面卻不肯露出。
晴雯死後,寶玉心存愧疚,寫了一篇祭文《芙蓉女兒誄》來到在芙蓉樹下祭奠。
他念完祭文,碰到黛玉,讓黛玉修改修改他的祭文,兩人本來探討修改是將“紅綃帳內”那句是否改為“茜紗窗下”,結果最後他卻堅決的把“多情公子”修改為“我本無緣”,黛玉聽了,臉色都變了,說明此時寶玉的思想發生了突變。
他在和黛玉的探討過程中,越來越清楚的認識到,自己和黛玉的愛情之路,肯定是不會被已王夫人為首的封建勢力所理解。
他從晴雯被攆,含冤而死中,看到了這股勢力的強大,讓他從思想上一下變得深刻,是由“多情公子”到“我本無緣”的冷峻轉變。
所以,聰慧靈敏的黛玉,看到寶玉最後的改詞也是“變色”,她肯定是感受到了寶玉思想的變化,所以才會忡然變色,孤疑亂擬,甚至都沒敢再和寶玉探究。
說明此時的寶玉變化之大,變化之突然,連黛玉都有了距離感。
02行為上的轉變主要表現在第七十九回和第八十回上。
第七十九回:寶玉因抄檢大觀園以來種種羞辱驚悲悽之所致,兼以風寒外感,故釀成一疾,臥床不起。 ……王夫人自悔不合因晴雯過於逼責了他。心中雖如此,臉上卻不露出。
可見寶玉行為上轉變,是向著王夫人期待的相反方向進行的,王夫人面對一個叛逆期的兒子,雖然覺得自己管教方法沒起到作用,但也像很多家長一樣,並不願意承認和接受自己的失敗。
寶玉這一病,可是整整一百天,想是王夫人也很無奈,想了個法子帶他出去天齊廟還願,也是想讓他去散散心,寶玉喜得一夜沒睡。
但是,病懨懨的樣子就是青春期少年的一種典型的行為,在父母當面一個樣,在哥們弟兄面前又是一個樣。
且看他背過父母,支使走家丁僕人,一下子本性展露:
第八十回:寶玉命李貴等:“你們且出去散散。這屋裡人多,越發蒸臭了。”李貴等聽說,且都出去自便,只留下茗煙一人。這茗煙手內點著一枝夢甜香,寶玉命他坐在身旁,卻倚在他身上。
再看他,在王夫人房裡,聽迎春哭訴自己的遭遇時,寶玉一直都沒發聲和參與,唯唯諾諾,讓王夫人感覺他已經向著自己希望的方向改變。
王夫人忙勸道……又吩咐寶玉:“不許在老太太跟前走漏一些風聲,倘或老太太知道了這些事,都是你說的。”寶玉唯唯的聽命。
以上所有的變化,其轉折點都來自於王夫人對自己青春期的兒子要進行管教開始,也就是從這個大家族矛盾的激發點“抄檢大觀園”、攆出晴雯為引子發生的。
-
5 # 此箋
“難道我通共一個寶玉,就白放心,憑你們勾引壞了不成”,這是王夫人在抄檢大觀園後攆走晴雯、蕙香等人時的肺腑之言。在王夫人眼裡,風流靈巧的晴雯,就是勾引自己寶貝兒子寶玉的罪魁禍首。
王夫人以為攆走了以晴雯為首的漂亮丫頭,已解人事的寶玉就不會被“教習壞了”,從而能聽從父母的訓導,“好生念念那書”。可她忽略了,寶玉之所以不求上進而只喜在內幃廝混,根本原因不在於丫頭的勾引,而在於天性裡的意淫之情。
晴雯被攆之後,寶玉對閨閣女子的意淫本性,絲毫沒有改變。在這種本性的主導下,寶玉依舊厭惡經濟仕途之道,而執迷於人間真情的探尋。尤其晴雯被攆後的意外早亡,讓寶玉的意淫天性有了更徹底的演繹與釋放。
因而寶玉並沒有按照王夫人所希冀的轉變,但卻在思想行為上有了進一步的深化與昇華。這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則關於“千紅一哭,萬豔同悲”的生命體悟,寶玉理解得更為透徹;二則關於生命無常的幻滅之感,寶玉感受得更為深刻。
晴雯被攆之後,寶玉對萬豔同悲的深化感悟,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悼晴雯,作《芙蓉女兒誄》為祭奠。
“壽夭多因誹謗生,多情公子空牽念”。寶玉聽手下丫頭說晴雯去世之前叫了一夜的娘而沒叫自己的時候,不願相信而埋怨她“你糊塗,想必沒有聽真”。等另一丫頭說晴雯要化為芙蓉花神而尋他的時候,寶玉才有所釋懷。
晴雯之死,讓寶玉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悽楚之意,完全不同於金釧兒之死的愧疚之情。為了化解悲痛,寶玉於夜月芙蓉花下,作《芙蓉女兒誄》以祭奠。寶玉曾說過,“凡天下之物皆是有情有理的,也和人一樣,得了知己,便極有靈驗的。”
寶玉在這份至情至純的《芙蓉女兒誄》中,表達了自己對晴雯的深切思念之情。寶玉不僅用最美好和熱烈的辭藻讚美晴雯的高潔品行,而且滿懷深情地回憶了晴雯“勇補雀金裘”,“開宮鏡”、“品御香”等相處時的點點滴滴。
同時,寶玉在這篇祭文中,運用一系列歷史典故,揭露了晴雯“風流靈巧招人怨”的悲劇命運,“鳩鴆惡其高,鷹鷙翻遭罦罬”。從當初金釧兒之死的沉默不語,到晴雯之死的寫文祭奠,寶玉對萬豔同悲的認識,無疑是更加深刻了。
其二,悲迎春,天天到紫菱洲徘徊瞻顧。
晴雯被攆不久之後,迎春與孫紹祖的婚事也逐漸提上日程,因而也要迎出大觀園。寶玉聽聞此事之後,“越發掃去了興頭,每日痴痴呆呆的”。因為內心傷感無處發洩,寶玉只能每日到迎春居住的紫菱洲,“徘徊瞻顧”。
看到紫菱洲一帶的寥落悽慘之景,寶玉由此聯想到迎春將要嫁為人婦的骨肉分離之痛,只能作詩抒發不捨之情,“古人惜別憐朋友,況我今當手足情”。後來得知迎春婚後被孫紹祖欺負,寶玉向王夫人求情挽留迎春被拒絕後,大哭了一場。
寶玉悲嘆的不只是大觀園姐妹的離散,還有如迎春“誤嫁中山狼”的悲劇命運。寶玉對閨閣女子的欣賞與尊重,由原來的廝混娛樂,逐漸轉化為對其悲劇命運的悲憫與關注。在高鶚的續寫下,寶玉從旁觀者逐漸轉化萬豔同悲的共同體。
其三,嘆香菱,向王道士討要祛除“女人妒病的方子”。
迎春嫁人,讓寶玉感受到了手足分離之痛。而薛蟠娶妻,卻讓寶玉提前感知到香菱“自從兩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鄉”的悲劇結局。心思單純的香菱,盼望著夏金桂的到來,“我也巴不得早些過來,又添一個作詩的人了。”
寶玉聽完以後,卻冷笑道:“雖如此說,但只我倒替你擔心慮後呢。”香菱聽了之後不但不警醒,反而責怪寶玉唐突,轉身離去。早已領悟到大觀園悲涼之霧的寶玉,呆呆地站了半天,時而悵然若失,時而獨自淚垂。
果真,寶玉一語成讖。香菱被夏金桂百般折磨,而薛蟠也不聞不問。後來寶玉遇到以“一貼百病皆除”而聞名的老道士王一貼,竟然詢問“可有貼女人的妒病方子沒有”。這種痴意與呆狀,正是寶玉對萬豔同悲體悟更加敏銳與深刻的寫照。
除了萬豔同悲認識的深化,寶玉對生命無常的幻滅之感,也影響了其思想行為:
其一,大病初癒之後,與丫鬟們恣意耍笑作戲,無所不為。
以晴雯被攆為標誌的抄檢大觀園活動告終之後,寶釵搬出蘅蕪苑,迎春“誤嫁中山狼”,寶玉“羞辱驚恐悲悽之所致,兼以風寒外感,故釀成一疾,臥床不起。”折騰了一個月之後,寶玉的身體才慢慢康復。
在身體與精神的雙重打擊之下,賈母與醫生命令寶玉“好生保養過百日,方許動葷腥油麵等物,方可出門行走。”本性難移的寶玉,“這百日內只不曾拆毀了怡紅院,和這些丫頭們無法無天,凡世上所無之事都頑耍出來。”
這種醉生夢死的精神狀態,與最初晴雯被攆時寶玉“一心悽楚”、“又添了傷感”等截然相反。這除了是寶玉意淫天性的流露,還是他因生命無常感受到了樂極悲生的幻滅之感。寶玉無力改變命運,只能以及時行樂對抗萬豔同悲的必然到來。
其二,晴雯被攆之後,對黛玉更為專一與依賴,感情歷久彌新。
晴雯被攆之後,大觀園的姐妹也逐漸散落天涯。寶玉對黛玉的情感,更為專一與依賴。尤其是晴雯死後,寶玉總是喜歡往瀟湘館跑,倘若黛玉不在,寶玉一邊“無奈不忍悲感”,一邊“遂又垂頭喪氣的回來”。
看到寶姐姐搬離蘅蕪苑和想到迎春嫁給中山狼的淒涼場景之後,寶玉最先想到的卻是“縱生煩惱,也無濟於事。不如還找黛玉去,相伴一時”。在寶玉心裡,黛玉才是能與自己同生同死之人,才能理解他內心的這種幻滅之感。
寶玉寫給晴雯的“茜紗窗下,我本無緣;黃土壠中,卿何薄命”的祭文,與其說是對晴雯的祭奠,不如說是對黛玉悲劇命運的讖語,正如脂硯齋所云,“知雖誄晴雯,實乃誄黛玉也”,“明是為與阿顰作讖”。
總之,王夫人攆走晴雯之後,只是消除了自己關於寶玉“都由屋裡的丫頭們不長進教習壞了”的潛在疑慮。寶玉對於閨閣女子所存有的意淫之情,絲毫沒有改變。與之相反,寶玉對於女子”千紅一哭,萬豔同悲”的生命體悟反而更加深刻。
-
6 # 石徑斜
在《紅樓夢》中,寶玉的“悟”就是從晴雯被逐出大觀園開始的。雖然在這之前,寶玉多次在黛玉面前說自己要“出家當和尚去”,但那都是些不痛不癢的玩笑話。自從晴雯被攆,帶病含冤而死,寶玉的心態就起了變化,這從晴雯被攆走後,寶玉和襲人的對話中可以看得出來。
晴雯被攆走之後,襲人寬慰寶玉,白哭無益,不如養好精神,等老太太高興時再把晴雯要回來。寶玉認為晴雯病很重,又沒個親爹親孃的,見面都不能了,是等不得回來了。襲人說這是寶玉咒晴雯,寶玉卻說早就有預兆,院子裡一株海棠花,春天無故死了半邊,現在應驗在晴雯身上。襲人為了安慰寶玉,就激寶玉說晴雯算個什麼東西,再怎麼也滅不過自己的次序去,即使應驗,也輪不到晴雯,應該是自己快要死了。寶玉以為襲人真得生氣了,就說出了聽起來很是無情的話:
寶玉乃道:“從此休提起,全當他們三個死了,不過如此。況且死了的也曾有過,也沒有見我怎麼樣,此一理也。”甲戌脂批針對寶玉的話指出:寶玉至終一著全作如是想,所以始於情,終於悟者,既能終於悟而止,則情不得濫漫而涉於淫佚之事矣!
可見,經過了晴雯被攆一事,連帶著四兒,芳官一起被趕走,寶玉開始心灰意冷。明明對她們情深義重,心裡時時刻刻牽掛著放不下,嘴裡卻說全當他們三個死了,最有情的人表現得卻是最無情的樣子,只能說明這時的寶玉,感受到了自己的無能為力,心中開始頓悟。後來,黛玉去世後, 他拋下一切出家,正是從這時候開始有了這樣的想法,也是他必然的選擇。
晴雯死後,寶玉模仿《離騷》,專門為晴雯寫了一篇《芙蓉女兒誄》。從寶玉為晴雯寫的誄文可以看出,寶玉對自己生活的環境,對自己家的腐朽和相互傾軋逐漸有了清醒的認識,他開始厭惡這樣的生活,藉著祭奠晴雯狠狠地揭露了他們,並對他們進行了有力的鞭撻和抨擊,這從祭文中的以下文字可以看得出來:
孰料鳩鴆惡其高,鷹鷙翻遭罦罬,薋葹妒其臭,茝蘭竟被芟鉏。…….偶遭蠱蠆之讒,遂抱膏肓之疚......諑謠謑詬,出自屏幃,荊棘蓬榛,蔓延戶牖。把大觀園裡那些撥搬弄是非的婆子們比作鳩鴆類毒鳥、蠱蠆類毒蟲和薋葹類壞草,大觀園就是被他們這些人攪和得黑白不明,是非不分,以至於最後釀成樁樁慘劇。
本應該是無憂無慮,人間樂園的大觀園逐漸被荊棘蓬榛這些害人的長刺雜草所侵佔,裡面如晴雯,芳官等天真爛漫,品行高潔的鷹鷙茝蘭等香草被無端誣衊而被逐。這些活生生的現實在寶玉面前一遍遍上演,深深地震撼了他的內心,他發出了憤怒的反抗:鉗詖奴之口,討豈從寬;剖悍婦之心,忿猶未釋!
然而,他孤身一人,怎麼能夠鬥得過這股龐大的勢力,只能是無力地呼喊幾句罷了。
寶玉祭祀晴雯時,恰巧被黛玉碰見,於是和黛玉談論為晴雯寫的誄文,誰知三改兩改,卻改到了寶玉自己和黛玉的未來,成了寶黛未來的讖語。“自為紅綃帳裡,公子情深;始信黃土壟中,女兒命薄”,改為“茜紗窗下,我本無緣;黃土壟中,卿何薄命。”
聰慧的黛玉聽到這裡,忡然變色,甲戌脂批指出觀此句,便知誄文實不為晴雯而為也。
聰慧敏感如黛玉,聽到這裡,怎麼會不大驚失色呢!但是,此時的黛玉再也不是初到賈府的那個不諳世事的小女孩了,即使在寶玉面前,她也掩藏起了自己的內心,心中雖有無限的狐疑亂擬,外面卻不肯露出,反連忙含笑點頭稱妙。
可見,晴雯被攆以至於慘死,就是寶玉心理變化的分水嶺,寶玉的內心跟以前大不相同了。以前在大觀園裡口無遮攔雖然時時衝撞眾人,但是那是無憂無慮中的小兒女之間的“不知愁滋味”的玩笑,誰也不會放到心裡去。自從晴雯被攆走慘死,寶玉預感到了自家已經腐朽透頂,連這樣清潔的女孩兒在自家都無容身之地,所以他逐漸變得徹悟,逐漸變得“無情”起來。最終在黛玉逝去後,感覺再也生無可戀,終於悟透一切,離家出走。
縱觀晴雯被攆之後,寶玉的內心開始發生變化,從有情變得無情。黛玉逝去等於又是加了一針催化劑,經歷這兩大打擊。寶玉感覺人世間再無留戀,最終拋下一切遁入空門,做到了赤條條來去無牽掛。
回覆列表
沒有。
王夫人攆走晴雯以後,寶玉沒有變,也不會變。
沒有變的是對她一如既往的關愛。後來晴雯病死了,寶玉還做了首長詩《女兒誄》來悼念她。王夫人一直擔心晴雯,同時包括像晴雯這樣漂亮的女孩子,比如柳五兒、芳官、金釧兒等等,會用美貌去勾引寶玉,把她兒子引向邪路。寶玉除了對黛玉是真正的愛情之外,對其他女孩子都是真摯的友情。
寶玉他是一尊佛,他看不得他人尤其女孩子受苦受罪受累。當他看到平兒被王熙鳳欺負,考慮她無親無故孑然一身,他便親自為她用花朵磨成粉作成化妝品為她化妝;當他看到香菱的裙子弄髒了,考慮她苦難流離的身世那麼不容易,趕緊把襲人沒穿的裙子送給她,讓她換上。在第五十一回裡,當玉釧兒端著碗給寶玉的時候,不小心打翻了把寶玉的手燙了,寶玉卻好緊問玉釧兒燙著沒有,惹的給寶玉說媒的兩個老媽媽說寶玉竟是個呆子。王夫人攆走晴雯這件事,只能說明王夫人不瞭解自己的兒子,是封建家長大耍淫威,儘管天天抄寫《金剛經》,實際上道貌岸然,擔不起寶玉給家庭帶來的福分。從王夫人逼死金川兒開始,到攆走晴雯,再到抄檢大觀園,是自己人折騰自己人,終將一步步滑向家庭事業的深淵。人之道只有與天之道相協調,人才能健康順利。
王夫人即便把所有像晴雯一樣的女孩子全部攆走,寶玉也不會變。唯一變的是對這個家庭的越來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