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江城四叔
-
2 # 吃瓜少女田田
故作高深的臺詞 編劇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導演更是沒有功力 整個顯得做作 令人很失望 唯一的亮點是王志文 但這部戲的整體水準制約了他的表現
-
3 # 娛影閒探
丁元英的酒席之上,即興做了一首詩:本是後山人,偶做前堂客。醉舞經閣半卷書,坐井說天闊大志戲功名,海斗量福禍。論到囊中羞澀時,怒指乾坤錯。
當丁元英的這首詩唸完之後,之前在席間落座的那些個文化人,都夾著尾巴灰溜溜的走了。這是為什麼?丁元英的這首詩做得不好,他們不屑與之為伍起身就走了?還有碰巧大家都有急事兒,需要提前離開呢?
其實看過電視劇的觀眾都知道,丁元英的一首自嘲詩,看似無所指,實則猶如一把刀子,直接插進了那群文化人的心窩子,搞得他們瞬間無地自容,根本就找不到留下來的理由,除了立馬離開,根本就別無選擇。
而丁元英的這首自嘲詩,就跟《天道》這部電視劇一樣,看的明白的人,會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而對於看不懂的人來說,就會跟馮世傑和歐陽雪一樣,穩坐席間無動於衷。因此像這種型別的影視作品,受眾率不高導致不怎麼重播也是很正常的。當然還有一些其他的因素在裡面。比如:
導演敢拍,觀眾愛看,可是平臺不敢播就目前各大網路平臺上能找到的《天道》資源來看,基本上都是被動過“刀子”的,能保留下來的內容,實則早就沒了完整版《天道》的神韻,比較經典的片段,十有八九都不存在了。這樣的作品給新觀眾的感覺就是故作深沉,不僅沒能達到經典的效果,反而墮了《天道》的真實水平。
劇中一直在著重提到的“文化屬性”一詞,在刪減版的《天道》中,根本就說不清道不明,這到底是個什麼意思?另外丁元英對傳統文化的自卑感,到底是因為什麼?“殺富濟貧”的殺招到底有多厲害?
與其說到這部作品的重播率不高,還不如說這部作品從第一次過審之後,就再也沒什麼再播的情況了,現在網路上存在的東西,基本上都是二審或者多審之後的“殘留物”。如果不是因為喜歡《天道》這部作品的鐵桿粉絲比較多,也不會出現一波“天道熱”的現象。
曲高和寡,太過於有深度,難得一般人喜歡現在的影視劇潮流是什麼?顏值流量加炒作,一大堆快餐劇作品橫空出世,儼然是一副爛大街的狀態,可是沒辦法大眾能接受這種型別的作品,太有深度的東西,他們覺得矯情,自己也懶得費腦子,還不如不看。
而對於《天道》這部作品來說,來自觀眾的評價很極端,看過之後喜歡這部作品的人,會覺得這是一部神劇,一部值得多刷的好作品,每看一次都不會有不同的收穫,但是對於看了之後不喜歡這部作品的人來說,這是什麼鬼?
一天天神神叨叨的,淨說些莫名其妙的臺詞,主演王志文每天除了喝茶抽菸玩電腦,剩下的就是裝13。而由左小青飾演的女主更是被吐槽,就是一個早期的“傻白甜”文藝女青年,一點看頭都沒有。甚至在這部作品中,演員連化妝的功夫都省了,全是素顏上場,很影響視覺體驗。
面對這樣的局面,《天道》怎麼可能會得到很好的“平臺照顧”?這樣的作品,沒有被直接下架,就已經的萬幸了。反正往那兒一方,有人看就自己去搜索,沒人看平臺也無所謂。至於電視臺那就更不用說了,他們就算是重播,也是要考慮收視率的,一部讓人看的“枯燥無味”的作品,沒有多少電視臺會冒這個重播風險的。
劇中有一段用來描述丁元英的臺詞,我覺得特別適合用在《天道》這部作品身上,“更高階的哲人獨處著,這並不是因為他想孤獨,而是因為在他的周圍找不到他的同類”。一部太過於另類的作品,就算再怎麼經典,沒給別人跟風的機會,僅靠它自己是形成不了什麼受眾率的。
《天道》只是被不懂它的人給冷落了,沒什麼可惜的。縱觀現在這部作品在網路上的人氣情況,雖然比不上某些熱門作品的資料,但是從整體的情況來看,《天道》沒有什麼熱度起伏一說,永遠都是那麼的穩定。不像那些熱播劇,播出的時候鬧得熱火朝天,可是一經播完,熱度也就隨之算去。
這也就是一部經典作品的特質,它不會因為時間的消逝,而喪失了自己的經典意義。哪怕是遭遇到再多的不公待遇,只要是喜歡它的人,一直都會喜歡它。這就跟做人一樣,你不可能做到讓所有人喜歡你,但是你卻能做到讓一小群人,永遠都認可你。
我們不需要為了迎合一群不喜歡自己的人,而去做自己也不願意做的事情。有的時候,偏見不是靠你一個人的努力,就能去改變多少的。我們只要做好自己,對得起自己,對得起那些喜歡我們的人,就足夠了。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更何況《天道》只是一部影視作品呢?喜歡它的人,看的不是它的重播,而是自己主動去重刷,如我。只要我想回味這部作品了,我隨時都可以去找來好好看一遍,根本不會等到什麼平臺重播。我想怎麼看,就怎麼看,多好。
-
4 # 南朝居士
抖音、快手、火山、拼多多,
而像知乎這類軟體,下載量顯然跟他們不是一個量級的東西。(知乎只是普遍偏高,不是全部,鋼筋也很多)
說明什麼問題?
越是庸俗的、低階趣味的東西,受眾面越大,使用者量越大,受眾層次越低,
而層次稍微高點的東西,受眾面反而越小。
就像這個金字塔,底層社會的人數佔了八成,是最多的,他們的需求在於生理層面的,對精神層面需求很少。
所以,抖音這類三俗的東西可以大行其道,而知乎卻成了小眾產品。
佔八成人看電視就是為了消遣,泡沫劇才可以大行其道,因為滿足了八成人的需求,
而像天道這類電視劇,看得懂的人很少,喜歡看的人也很少,這是很正常的,因為需求小。
回覆列表
個人以為,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片子本身存在兩個硬傷。1,內容過於生澀。其中所提到的諸如文化屬性,佛家理論,道家思想,還有西方宗教理念都讓普通老百姓難以理解。直到現在,雖然各種解讀遍地都是,但依然被廣大人民群眾歸置於晦澀難懂的範圍之內。
2,該劇涉及到了幾個MG話題。一是五臺山論道,丁韓二人酒店把酒言歡,兩個場合內所提及的觀點甚至涉及到了D,制度,文化沉澱,思想~教化等領域,屬於踩了紅線邊緣。二是主張拔管放棄治療,觸碰了華人民百善孝為先的逆鱗,有違常規倫理道德。三是打法律的插邊球碰瓷樂聖公司,與主流道德價值觀背離。四是芮小丹之死,其實,原著裡她是自殺的。這一點在芮小丹的追悼會上可以看出點端倪。
二,與近十幾年來的文化消費觀念不符。自2007年股市重啟,全民炒股開始,全民炒房炒金炒期貨,公務員大熱,蒜你狠,姜你軍,網紅崛起,流量小生當道,……,可以說,全民奉行賺快錢的時代,非常浮躁,根本沉不下心來去思考。在這一階段,各種碎片化,空心化的文化產品勇登大雅之堂,快速佔據了老百姓的文化消費餐桌,在一些資本的推波助瀾之下,這些平臺,APP大行其道,完全取代了我們以往那些傳統的文化消費方式。你想那些成天抱著手機,刷段子,看短影片,打遊戲的人,靜得下心來看這部片子嗎?很難……
三,迫於收視率,電視臺的選擇。眾所周知,收視率是電視臺的收益保障指標,一部很少人觀看的片子,他們會拿出來大力推廣嗎?其實,這部片子早期在一些電視臺播出的時候,效果與預期目標相差甚遠,所以很多電視臺都不願意沾它。
其實,關於這一點,你只需要看看現在流量最大的IP就知道了,鮮肉,搞笑,哈韓,宮鬥才是他們迎合大眾的法寶。君不見某水果臺,某藍色臺都播了些什麼片子和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