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改編電影不少,成功改編的好片卻不多,有哪些由原著成功改編的電影?這些電影的效果如何?
8
回覆列表
  • 1 # 西風影評

    一位優秀的導演用鏡頭語言闡釋名著的精髓,真可謂: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1.《西線無戰事》(1930)

    雷馬克1929年出版的反戰小說《西線無戰事》,由劉易斯·邁爾斯通改編成同名電影,成為第一部藝術性、思想性均可傳世的戰爭佳構:受德國政府、學校洗腦的保羅跟全班同學奔赴戰場,經過無情戰火的洗禮,心灰意冷的他回到課堂,要求老師別再愚弄可憐的學弟:“你還覺得為國捐軀是美好的事嗎?為國捐軀是骯髒和痛苦的,死亡非常恐怖,戰場上死了好幾百萬人,意義何在?”

    死者身上的家書和妻兒照片無可辯駁地證明他還是個父親、丈夫。托馬斯•哈代嘲諷戰爭的荒誕:“你槍殺了一個無辜\那人你若在酒店碰上\會盛情款待,或拔刀相助。”

    伸向蝴蝶的手、感受生命美好的希冀,被狙擊手一槍斷送。

    因深刻揭示戰爭的慘無人道,影片一度被德國、法國、澳洲、義大利、奧地利禁映。

    2.《奇愛博士》(1964)

    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險些觸發核大戰毀滅地球。劍拔弩張的冷戰高潮,庫布里克捧出根據彼得•喬治的小說《紅色警戒》改編的警世通言《奇愛博士》,無法想象,你只有被迫想象:決定人類命運的美蘇精英是一群神經質的官僚和戰爭狂人。

    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得到這些堅實細節的支撐,平添一種奇異的可信度和真實感,這是庫布里克碾壓同行、傾倒眾生的秘訣所在。

    3.《發條橙》 (1971)

    庫布里克根據安東尼·伯吉斯的小說改編的同名影片,堪為暴力影片的里程碑。肆無忌憚的暴力場面與《賊鵲》、《威廉退爾》序曲、《第九交響曲》和《威風凜凜進行曲》融為一體,散發著撒旦般邪惡的魅力。庫神重新定義了音樂在電影中的地位,不只是烘托氣氛,而是敘事本身。

    對青少年暴力行為的矯枉過正,顯露編導深邃的哲學思考:無論是反暴力或任何理由,都不能扼殺人的自由的靈性,否則,必然導致國家暴力的強化,帶來更大更不可抗拒更難以想像的災難性後果。

    4.《路上的檢查》(1971)

    暴力美學大師阿列克謝·日爾曼根據父親尤里·日爾曼的小說改編的同名影片:游擊隊長擔心殃及池魚拒絕炸燬德軍列車、政工少校偏執到底、叛徒反正歸來忍辱負重建立功勳,在蘇聯時期算是大膽突破,但與《西線無戰事》、《現代啟示錄》、《全金屬外殼》相比,只道是尋常。豈料影片結尾奇崛、孤高,酷得沒朋友,秒殺歐美戰爭經典:

    滾燙的槍管燒得雪地滋滋冒煙,生命的火花漸漸冷卻——

    伴隨《告別斯拉夫女人》行進的鋼鐵洪流,胸口掛滿勳章的老兵叼著雪茄神采飛揚,戰友相逢不相識,指揮交通的缺牙女兵笑得如此嫵媚,最是那一偏頭的溫柔,彷彿維多利亞的天平傾向苦難大地,令人感懷為之拋灑的所有熱血,包括躺在不為人知的歷史角落中的“汙點”烈士!

    這一豹尾異軍突起,爽脆、厚重,回味無窮:戰地黃花將“叛國者”的犧牲襯托得光芒四射,不著一鏡,佔盡風流,大氣磅礴而又含蓄、輕靈,這就是藝術,這就是詩啊。

    把戰爭拍得這麼悲壯、溫暖、雋永,唯有俄羅斯!

    5.《現代啟示錄》(1979)

    康拉德的小說《黑暗的心描述一位船長深入非洲腹地尋找庫爾茲:一位傳播歐洲文明卻最終被荒野和人性的黑暗吞噬的象牙商人。一百多年來,這部情節簡單、主題隱晦的小說佔據文化批評的暴風眼,心理學、解構主義、後殖民主義、新歷史主義、新馬克思主義蜂擁而上,口水和誤解紛至沓來;女權主義批評家一口咬定《黑暗的心》宣揚男性霸權,對未知領域的野蠻征服象徵著對女性身體和意志的征服。

    憑藉《教父》(1972)及其續集大獲成功的資本,康拉德的鐵粉科波拉傾家蕩產、孤注一擲,1979年一償夙願,將《黑暗的心》搬上了大銀幕,取名《現代啟示錄》,故事背景置換到了越南。《時代》週刊認為這部越戰片“抓住了被錯誤動機和外交政策引導的美國迷失一代民眾內心中的瘋狂狀態”。評價很高,但仍然嚴重低估了影片的格局和意義。

    《現代啟示錄》究竟在啟示什麼?

    片頭上尉醉酒非常詭異,看著滲人。演繹傳奇的方式也充滿傳奇:飾演上尉的演員馬丁·辛酩酊大醉,估計錯了距離,一拳打碎鏡子,血濺當場。戰爭夢魘呼之欲出。

    沿著湄公河搜尋、刺殺瘋癲的庫爾茲上校,一路上險象環生、高潮迭起:

    戰爭最可怕的不是血腥,而是可能讓你愛上它的無所顧忌的放縱和發洩。在瓦格納《女武神》威風凜凜的樂曲聲中,酷愛衝浪的比爾中校領隊空襲,戰爭的性感化、遊戲化和視聽上的狂暴,氣吞萬里如虎,攝人心魄。

    中校一方面視戰爭如兒戲,不知恐懼為何物,部下躲避炮火時總是傲然挺立;一方面又對戰俘飽含同情,動用自己的直升機救助受傷兒童,象徵現代文明的理性和非理性,以及殺戮與拯救的矛盾。

    庫爾茲嘲笑軍隊的偽善:“我們訓練年輕人扔炸彈,卻不准他們在飛機上寫‘操’,因為這很下流。”

    勞軍女郎、猛虎、被叢林同化的法國貴族、石像充滿隱喻,殺牛祭祀與砍殺庫爾茲上校的畫面交織在一起,庫爾茲的臨終遺言“可怕”像原著一樣包羅永珍,震古鑠今。馬龍·白蘭度氣場強大,完美地詮釋了一位精忠報國、最終瘋狂叛逆的悲劇性人物。

    不能簡單地把《黑暗的心》歸類於海洋小說、叢林小說或政治小說,文筆汪洋恣肆的康拉德,道盡文明發展、文化衝突的慘烈和環境、財富、權力對人性的腐蝕。

    《現代啟示錄》也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越戰片、反戰片,科波拉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巨人,庫爾茲的悲劇是尼采“凝視深淵過久,深淵亦回以凝視”的影像化,啟示人們反思文明、理性之限度,拯救之艱難,放浪不羈而又含蓄、慈悲,沉穩雄毅,格高千古。

    6.《老無所依》(2007)

    科馬克·麥卡錫2005年出版的小說《No Country for Old Men》,書名出自葉芝1928年寫下的不朽詩篇《駛向拜占庭》的第一句,查良錚先生譯為“那不是老年人的國度”,袁可嘉先生則譯為“那地方可不是老年人呆的”;“老無所依”的譯名簡潔、凝練。

    在葉芝的心目中,拜占庭王朝是貴族文化最後的榮耀。《駛向拜占庭》表達了詩人對現代物質文明高度發達帶來的精神空虛和沉溺肉慾的厭惡,以及對理性精神的嚮往和推崇。

    科恩兄弟根據小說改編的同名影片,準確地傳遞了“老無所依”的殘酷和悲涼:1980年代的美國西部,人心不古、毒品氾濫、犯罪橫行;活下去,就得比敵人更狡猾和兇殘;在暴力的旋渦中,沒有人能掌握自己的命運,每個人的內心都無所依附,連警長都只能用冷嘲熱諷面對不可捉摸的瘋狂殺手和這個混亂的世界,以掩飾自己作為執法者的內疚和絕望。

    汽瓶(用來殺人、開鎖,威力驚人)殺手的髮型十分可笑,可笑到了滑稽的地步;他一出場就是死神的象徵,一身黑衣;警察志得意滿地向上級保證:“沒問題,一切均在控制之中。”剛放下話筒,便被汽瓶殺手以貼身肉搏的方式幹掉。殺手的移動看似緩慢,卻有著死神一樣的沉著和冷靜。

    殺手內心極其變態,完全不按牌理出牌,或者說,他有自己的一套殺人邏輯。只要是活的東西都有可能是他潛在的攻擊目標,哪怕開車途中,發現一隻與世無爭的烏鴉,他也要騰出一隻手來,向它開槍射擊。當然,要是心情不錯(從面部表情很難看出這一點),而你又猜對了硬幣的正反面,他也會略微有些遺憾地放你一馬。

    片尾:酷得流油的殺手突然遭遇車禍,狼狽不堪地逃逸———太狼狽了,狼狽得你不相信他之前會那麼酷。能自然流暢地從一個鐵石心腸的殺手身上挖掘出黑色幽默,挖掘出殺手深不可測的內心世界:蔑視一切人類規則的狂妄和身而為人的脆弱,你除了感嘆科恩兄弟的天才和原著小說的偉大,真的是無話可說。

    7.《嗎啡》(2008)

    個人命運遭遇革命風暴,帕斯捷爾納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日瓦戈醫生》堪稱典範,大衛·裡恩改編的同名影片奪得5項奧斯卡大獎。

    同樣是醫生唱主角,巴拉巴諾夫根據布林加科夫的小說改編的同名影片《嗎啡》,藝術品質令《日瓦戈醫生》甘拜下風,代表了新世紀俄羅斯電影的最高水平。冰雪大地的焦灼與苦痛,俄羅斯赤子的理解顯然比英國電影大師深刻,表現也更加銳利。

    “凝視深淵過久,深淵將回以凝視。”與病魔纏鬥的醫生遭病毒入侵,借嗎啡減輕痛苦。跑到教堂注射,神甫用袍袖為他摸頂賜福。面對現實的苦難,宗教的撫慰無足輕重。

    嗎啡引導人民。瞬間超脫苦痛的毒品足以賄賂一切,懸壺濟世的英雄病入膏肓,在大笑中自戕似在預示蘇聯免卻戰亂的解體;激情萬丈橫掃一切的暴烈行動比嗎啡還要痛快,足以麻痺、毀壞試圖擔負拯救人類重任的俄羅斯。

    強大的文學原著、無比強悍的編導,成就了《嗎啡》:臨陣磨槍施行難產、開喉手術,急不可待隔褲扎針,暴風雪中與狼共舞,各種血腥各種隱喻各種震撼。若庫布里克、魯迅,給大師上課的大師均有一個共同點:不僅殺戮暴君,對草民同樣見血封喉;廉價、膚淺的同情,如何對得起曾經的苦難與犧牲?

  • 2 # 藍光影堂

    《活著》這部電影不得不說吧。豆瓣評分9.0,無論是導演還是演員陣容都尤為強大。

    《小王子》小王子還是要說的。這部屬於大人的童話故事相信打動了很多人的心。

    《白鹿原》沒看過小說,但覺得電影很震撼。

    《安娜卡列尼娜》托爾斯泰原著改編,一定要看蘇菲瑪索那個版本,故事和女主都震撼人心。

    《嘉莉妹妹》美國作家德萊賽的小說改編的電影,有點老,但值得看。

    《亂世佳人》美國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的小說Gone with the wind改變,大學時候看得潸然淚下。

    《傲慢與偏見》這個是我心頭最愛啊。原著只看了一遍,但電影看了不下五遍,比較適合女生看吧,少女心膨脹爆炸,雖然各個演員和我看原著想象時差別太大(除了大姐),尤其是達西先生,但馬修的演技真的是征服了我,把達西先生的魅力表現得淋漓盡致,超想給達西生猴子啊(•௰•✿) 面帶桃花

    《告白》這部作品同樣不得不說。好像以復仇為主題的小說和影視我都看的比較少。這部電影的結局的確是驚到我,看完原著之後不得不感嘆松隆子的演技有多好。其實看完這部電影再看原著反而覺得電影更佳,原著較次。導演中島哲也有心了。

  • 3 # 王小波門下走狗9527

    《肖申克的救贖》啊,在學校無聊把書看了倆遍,電影看了3遍,情節大致差不多,電影比書更為簡潔一些,典獄長一直沒換,但書裡的描寫很不錯的。而且那本書裡還有其他的小說,不錯,可以看看書。

    2《禁閉島》,看的時候,同學怕我看瘋了,而且是在高考前100天。不得不說書很好看,結局難以預料,電影是小李子演的,就衝這個影帝,電影也值得看。PS:我就是今年好高考的。

  • 4 # Cinderella喵總

    看到這個問題,我第一反應就是《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這個屬於青春的故事。柯景騰、沈佳宜經過柯震東陳妍希的演繹真的演活了。他們成了我記憶中無法抹去的美好。柯景騰和沈佳宜的故事,是他們的青春,也是屬於我們的青春。Youth is not a time of life, it is a state of mind. 青春不是一段年華,而是一種心境。講真《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是我唯一不嫌棄的中國產青春電影,看幾次還是被打動。“笨蛋”“我就是笨蛋啦”“大笨蛋”“我就是大笨蛋才追你那麼久”“你什麼都不懂”“我就是什麼都不懂”。我們終有一天會成為厲害的大人。​當時看書時很懵懂,電影上映時,我高二,班裡面都是放的胡夏的《那些年》,熱議著最後兩個人沒有在一起的惋惜。貌似當時班上有一個同學看了電影后跟喜歡的人告白了,這也許就是改編成功的魅力吧。它讓我們參與別人的青春,也讓我們有幸開啟了自己的青春。​那句you are the apple of my eye——你是我最重要的人,也成了告白的密語。反正,一切都很美好。

  • 5 # 辯白

    在如今改編遍地,IP漫天的時代,爛片層出不窮,原著黨不知道哭暈在廁所幾次,《匆匆那年》,《致青春原來你還在這裡》《夏有喬木雅望天堂》,《盜墓筆記》等一系列中國產改編爛片席捲而來,辣眼無比,是時候看幾部好的改編電影洗洗眼睛了。

    哈利·波特系列

    由英國女作家J.K.羅琳創作系列小說,共7部。系列小說被譯成近七十多種語言,在兩百多個國家累計銷量達三億五千萬多冊。電影改編非常成功,當然最大的遺憾是男主丹尼爾成功長殘了,還我當年那個嫩的掐出水來的小正太。

     《蒂凡尼的早餐》

    《蒂凡尼的早餐》於1958年春由蘭登書屋出版,入選《時代週刊》“百部最佳英文小說”,奧斯卡多項大獎原著小說。奧黛麗赫本果然是永遠的女神,那份優雅與精緻在電影中表露無遺。

    《傲慢與偏見》

    《傲慢與偏見》是根據簡·奧斯汀同名小說改編的一部愛情片,電影拍得很唯美文藝,豆瓣評分8.4,英倫田園的風景美麗如畫,紳士淑女的愛情曲折如詩。

  • 6 # 南北811

    文學作品特別是名著一般都很深刻,受眾都有一定的相對性,這一點和影視作品不同,多數影視作品都是面向普羅大眾的。比如阿甘正傳,滿滿的正能量激勵了幾代人,其實看過阿甘正傳小說的才能真正瞭解到像阿甘這樣的人在現實生活中真正的遭遇,當然如果按原著拍的話也就難成經典了,成人也是需要童話的!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文學作品難免涉及政治和社會黑暗面,而有些黑暗面統治者並不希望老百姓在電視上看到,所以在審查的時候就改編的偏離原著甚至完全是兩個世界。李佩甫的城的燈,一個農村四兄弟的長子為了改變穿不起鞋的命運成為城裡人,在軍隊裡靠巴結領導最終拋棄青梅竹馬代替自己照顧了家人的初戀和一個市長的千金結婚,淪落為即便喝醉了也像狗一樣巴結領導的下意識,可是改編為電視劇變成了叫做下輩子再做你的女人的軍營感人劇,男主是一個在軍隊裡吃苦耐勞樂於助人的有位青年,在軍事訓練中為了救助他人受傷住院巧遇當護士的市長千金,市長千金被英雄打動情愫暗生剛巧英雄的初戀在家鄉的一次事故中去世成全了英雄和千金,陳世美變身男版灰姑娘。

  • 7 # 飛說布客

    《哈利波特》​

    這是很少有的一部書迷與影迷同步。

    凡是看過書的在他們心中電影中的扮演者就是我想象中的他們。

    作為哈迷,看過無數遍書和電影,每一次都特別喜歡。都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可是對於哈利波特這個充滿想象力的書在書迷的心中電影卻滿足了他們所有的要求。

    電影中的特效,電影中的霍格沃茨,電影中的他們,就是我想象中的他們。

    雖然電影裡有些部分與書並不太相同,比方說哈利的綠眼睛,但是這一點也不影響我們對他們的喜愛。

    即使很多人都說丹尼爾長殘了,但是在我心中他是那個英雄啊,是那個被選中的人,是那個以第一人稱陪我們成長的巫師。

    艾瑪現在成了很多人心中的女神代表,她為女權鬥爭,她是學霸,每當看到這些都特別開心。要知道她就是我的女神呢。

    感謝J•K羅琳給了我們這麼精彩的魔法世界。

    感謝華納公司,感謝丹尼爾,艾瑪,羅伯特以及所有哈利波特中的演員,是你們讓魔法世界成真。

    真的感覺這是電影改編成書裡最成功的一系列。

  • 8 # 夢裡詩書

    原本就以被世人所耳熟能詳簡·奧斯汀的《傲慢與偏見》中,改編電影以精緻的服裝,唯美的鏡頭將英國鄉村的風貌賦予了近乎完美的還原,那讓人難以釋懷的田園美色,大雨之中經典的表白,無不讓感受到了藝術的氣息,而在內容上這亦也是一部對原著高度尊崇的電影,他和所有堪為經典的改編電影一樣,有著導演自我對電影更為契合時代審美的改動,美好的景色中不失現代氣息的愛情,令那昔日僅只能止戈於文字的愛戀,在光影的映畫中變的觸手可及。

    張藝謀至今最好的作品個人認為並非是今時令人眼花繚亂的各色大片,而就在於往昔那隸屬大時代背景下小人物的《活著》,質樸簡單的鏡頭卻營造了最好的劇情張力,滄海一粟的人物形象契合黑色幽默的運用,鍛造了這場為了能活著五味雜陳的演繹,富貴風風雨雨幾十年的人生,跨越最為動盪變化的歷史時期,人物的渺小無奈,被淋漓盡致的呈現而出,於此中“活著”成為了富貴的信念,也成為了電影的信條。

    印度電影總有一種神奇的魅力,並非源於那固化的歌舞,而是不論在怎樣的逆境中永遠有以不失希望的樂天,改編自印度作家維卡斯·斯瓦盧普的首部長篇小說 《Q&A》的《貧民窟的百萬富翁》正是以這樣一種精神,在一場看似喜劇的悲劇中,既折射出了那根植於印度社會的黑暗與殘酷,也得見於愛的希望與光明。

    改編自同名小說的《英國病人》,在那黃沙瀚海中以一段逾越戰爭的愛情悲劇,感人至深,而那戰爭年代下人性道德的衝突,在現實與追溯間鋪開了一副磅礴的歷史畫卷,於此中細膩的情感描述更將慾望與感性給予了最好的形態,這是一部嚴格意義上來說有著婚外情,更有著叛國色彩的作品,但突破家國,民族,政治形態的愛情,如詩如畫、迴腸蕩氣間讓時光唯願在此成為永恆,它是如此的讓人著迷,以至於讓人放下了以“道德”為名的有色眼鏡,或許在愛的面前不止是英國,每個人都會成為病人。

    中土世界的藍圖在《指環王:魔戒再現》中徐徐拉開帷幕,氣勢恢宏的魔幻史詩以霍位元人為引,險象環生的旅途,呈現著一個如此迷人的魔幻世界,而在《雙塔奇謀》中數條線索多線發展的電影格局在導演之手遊刃有餘,終落幕於的《王者無敵》,更是將每一條精心編排的支線皆在終極一戰予以交融,這場已然載入影史里程碑的經典之作,即便在今日的重溫依舊能讓人蕩氣迴腸, 可謂於是一部堪為完美的改編電影。

  • 9 # 巴塞電影

    原著改編成功與否,首先要判斷電影與原著的水準差距,也就是電影語言所體現的原著文字是否到位或超越原著。其次就是電影是否拔高原著,原著中的細節是否在電影中精煉的表達。

    國內的原著改編的影片,陳凱歌導演的《霸王別姬》遠遠超過了原著,很大程度上也算是張國榮的功勞,就單程蝶衣這一個角色,與原著相比就相對更加豐滿,更有風塵的感覺,張國榮本身獨特的端莊氣質和眼睛裡的神情就是影片相較於原著來說出彩的一筆。

    姜文導演的電影每一部都超越了原著,《動物兇猛》改編的《Sunny燦爛的日子》、《生存》改編的《鬼子來了》、《天鵝絨》改編的《太陽照常升起》、《盜官記》改編的《讓子彈飛》,每一部電影都有姜文獨特的風格處理,在原著中原本的黑色幽默或是意識形態的觀點都被姜文在電影以一種符號化的形式展現。另外,姜文字身對於邊緣題材的敏感和處理手法都是電影改編原著獲得極大成功的重要因素。

    另外一部馮小剛和原著作者王朔共同執導的電影《冤家父子》同樣也是根據王朔小說《我是你爸爸》改編,將原著中的社會現實問題置於電影語言中,而馮小剛導演本身在其他電影中也對一些社會問題有所風格化的表達,註定也是成功的改編電影。

    國內的電影還有很多成功的例子,如李安導演的《色戒》、《臥虎藏龍》、《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國外的影片,如《肖申克的救贖》、《了不起的蓋茨比》、《傲慢與偏見》、《阿甘正傳》、《白夜行》、《沉默的羔羊》、《教父》、《2001太空漫遊》、《情書》、《純真年代》、《發條橙》等等。

  • 10 # 一個好天兒

    我很喜歡的一部小說改編的電影是《情人》,根據杜拉斯的同名小說改編,拍攝於1992年。電影目前豆瓣評分8.2,法國著名導演讓-雅克·阿諾拍攝,我們比較熟悉的他的作品還有《兵臨城下》和《狼圖騰》,看得出他對神秘的東方充滿了好奇和好感。

    那句著名的“那時你是年輕女人,與你那是的面貌相比,我更愛你現在備受摧殘的面容”就出自這本小說,也是這部電影的開頭。小說是半自傳體性質,杜拉斯在年近70的時候寫下了這個她15歲時在遙遠的法國殖民地西貢和一箇中國男人的故事。《情人》也是杜拉斯和她的書迷最喜歡的一部小說,坦白說,除了這個,我也沒讀過她的其他小說。

    一個貧窮的15歲法國少女和一個富有的華僑富二代,無論在任何一個語境裡,這個組合都顯得驚世駭俗格格不入。所以整個電影一直瀰漫著一種曖昧的、溼漉漉的、又充滿神秘感的氣氛。眾所周知,梁家輝在《情人》裡貢獻了亞洲最性感的屁股,同時他也呈現了一個剋制、自卑、又有著強烈自尊的、有些無能的年輕男人形象,導演告訴他“你是亞洲的尊嚴”,我認為他做到了。

    很多書迷認為他梁家輝的形象太好,演出的形象也過於男子氣,不像書中描述的只是一個有錢的紈絝子弟。關於這個部分,我認為是見仁見智吧,就像一百個人眼中有一百個漢姆雷特,每個人對人物的理解不同。在我眼裡,想不出第二個演員可以把這個角色詮釋得這麼好。

    關於女主角,導演選了一個住在英國近郊貧民區的女孩,Jane March,時年17歲,據我能查到的有限資料,她只出演過這一部電影。據說當年杜拉斯對導演的選角很不滿意,覺得不夠漂亮。最後的電影成品我們都看到了,無論是30年前還是現在,都很難再找到這麼原生態自然表演的演員。身為法華人的驕傲、窮人的自卑、還有混雜地10幾歲少女對愛情朦朧的想象,都讓我們完全理解男主為什麼多年後還是念念不忘。

  • 11 # 優優飛揚

    個人比較喜歡凱瑞·福永改編的2011版《簡愛》。

    事實上,能夠做好名著改編,非常不容易。很多原著粉都看著呢,他們對於原著都有各自的理解,如果符合大眾預期,就會交口稱讚,這一點並不容易。

    還有一點,就是《簡愛》的影視劇高達20部左右,大浪淘沙,能夠成為經典的又特別少。在我的觀影生涯中,比較鍾情的就有三四部,比如1944版,1970版,2006版和最近的2011年 版。

    簡單講,《簡愛》就是個灰姑娘嫁給富二代的故事。它也是最值得推薦給女性的電影之一。

    凱瑞福永版的《簡愛》才是我的最愛——沒有之一。影片95%以上的鏡頭都是用簡愛的視角呈現故事——這種努力已經足夠秒殺很多版本了。

    選角方面,19歲的米婭·華希科沃斯卡和法賓斯德和原著中的年齡相差無幾,這也是導演刻意為之的。

    另外,影片在敘事上有了很大突破,比如簡愛在荒野的雨中奔跑,莊園中的壁爐考究,傢俱古典,綠色草坪,安臥的石橋,整部片的畫面精緻如油畫,為影片增添一種復古的氣質。這些都契合原著中的描寫。

    溫馨提示,網易課堂上有戴錦華老師講解這個版本的《簡愛》,從技術角度上分析它的出彩之處,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自行觀看。

  • 12 # 星光邦

    1.由全球暢銷小說《奇蹟》改編的電影《奇蹟男孩》,在2017年留下了良好的口碑。還記得當初友人看完小說的時候就跟我說,這部小說要是拍成電影,他一定會去看,後來電影上映後,他說,果然沒有辜負他的期待。電影《奇蹟男孩》震撼了很多人的心靈,講述了一個小男孩成長的故事,天生臉部畸形,10歲之前都是待在家裡,母親給他傳遞知識,不得不說,母親非常偉大,在兒童時期給他傳遞了非常正能量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天真爛漫的孩子,然而,他還是不得不走進社會,融入人群,他去學校上課了,但是校園生活不盡人意,他第一次發現自己是一個不尋常的存在,這個時候,家庭的力量,讓他將自己的那些優點不斷放大,他聰明、機靈、善良,漸漸的,周圍的人都喜歡上了他,電影用娓娓道來的方式講述一個特別溫情的故事,觸動了所有的觀眾。

    2.《七月與安生》,大陸電影,改編自安妮寶貝的小說。雙女主周冬雨和馬思純也因為這部電影拿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的雙黃蛋。一開始其實並不看好這部電影,因為安妮寶貝的小說本身更像是自說自話的一種另類敘事散文,有大量的內心獨白和感受的描寫,並不適合改編電影,但是導演和編劇還是改編的不錯,給電影也鋪上了一種散文詩式的浪漫氣質,尤其是在後期講七月被逃婚後的新的生活,播音主持專業畢業的馬思純在給自己配這段旁白的時候,配出了一種年輕人的滄桑感來,有點怯懦,竟然還有一種蒼老的味道。可惜的是,小說中最喜歡的那段對白,在電影中竟然刪去了,非常遺憾。

  • 13 # 李沫霖

    當推劉震雲《一句頂一萬句》,其女兒劉雨霖改成了電影版《一句頂一萬句》。包括現在還有了舞臺劇版,那就是後話了。

    讀罷小說大約整一年,這部電影上映,對小說中的情節或許淡忘,但其所傳達的人類亙古不變與共感的孤獨總是縈繞心頭,女兒作為爸爸最貼的心頭肉,至少完整又或許添彩地展現了這種孤獨感,透過曲折環繞的故事和老戲骨精湛的演技。

    《一句頂一萬句》開機前,主創人員曾問雨霖導演,影片置身於當代河南省新鄉市下屬延津縣拍攝,人物交流需不需要使用方言,雨霖說,不必了,我想拍的,是人類亙古便有的,永恆的痛苦。——自然,這段是我臆想的玩笑話。

    老實說,原著改編電影不在少數,經典作品更是被一再搬上螢幕,但能還原原著的已是屬不易,更不用說將原著所營造的與人心共感的氣氛所能傳達出來的了。

    無論電影還是小說都在講述兩個普通人四處在尋找能為他們說一句話的人,又由兩人展開兩個家庭的尋找與逃離。他們的渴望、他們的情感,從被忽略到被放大。導演用電影的方式,替他們說出來了。這是導演能夠做的,而她說不出的,又有多少?

    無論我們怎麼說“說的著”與“說不著”,他們從來都不只是“說說而已”的。話說的著,不說不行;說的上話,不好好說也不行。真實地和你走在一起,我們記得不是說過的話,而是彼此一同度過的相對無言的時光,因為深沉的情感是不能用語言代替的。而歸根到底,是內心的安全感和默契,讓我們不再需要任何,包裹。

    不以物喜與己悲,悲喜的間離不是我們靠我們的肉身,而是能跳出來審視著正在經歷的一切。然而快樂有時,悲傷有時,萬物嵌合亦不變,又有什麼可以留下呢?

    願每個人都能擁有“說的著”的人。

  • 14 # 愚記談娛樂

    現在的電影有許多翻拍自小說、漫畫,但也有一些翻拍自早年的電影的。不過每一部翻拍影片票房卻不同。

    《保持通話》

    2008年上映的電影《保持通話》改編自2004年由新線影業發行的電影《一線聲機》,由古天樂、徐熙媛、張家輝主演。電影故事情節環環相扣,節奏飛快,動作和配樂也都做得很好。演員也是由實力派演員主演,口碑還好,但是最終卻只有4973萬,可能因為許多人已經瞭解了是翻拍電影,沒有新鮮感了吧。據說投資就有4500萬港元,最後的票房成績只能算保本吧。

    《72家租客》

    這部影片以1973年由楚原執導的邵氏賣座電影《七十二家房客》作故事藍本,再進行二次創作,在2010年2月11日上映。愚記君在網上看過這部影片,看完後都沒記得故事講得是什麼,只記得數明星了,太多明星的參與,以至於忘記他們演的啥。估計最終3810萬的票房也是很多人衝著明星去看的吧。

    《功夫夢》

    電影翻拍自1984年的好萊塢電影《龍威小子》,但把整個故事發生的環境搬到了中國。由成龍和賈登·史密斯 主演。電影講述12歲的德里·帕克(賈登·史密斯飾)因為母親工作的變動而移居中國,但是文化差異的不同,導致他難以和周圍的人相處和諧。後來跟著隱姓埋名的功夫大師Mr. Han學武,並漸漸懂得許多道理。電影原版早已成了好萊塢勵志電影的經典模版,所以最終票房能得到16億,也不算太意外。

    《我知女人心》

    影片翻拍自好萊塢喜劇電影《男人百分百》,由劉德華、鞏俐等主演,2011年2月3日在全國上映。電影帶有科幻色彩,男主角孫子剛(劉德華飾)因一次意外事故獲得到了一種特異功能:能聽到女人的心聲。獲得特異功能後的他在與競爭對手李儀龍(鞏俐飾)的較量中穩佔上風,但是漸漸地卻喜歡上李儀龍。電影符號中國觀眾口味,也有笑點,比如:劉德華穿著女裝墊衛生巾、陳志朋男扮女裝等。不過一般愛情片票房都不會太高,最終獲得6537萬的票房還是不錯。

    《我是證人》

    《我是證人》改編自南韓電影《盲證》,由楊冪、鹿晗 、朱亞文等主演,於2015年10月30日中國內地上映。鹿晗的演戲經驗並不多,表演中規中矩。影片中比較讓人驚喜的應該是朱亞文,朱亞文完全將殺手唐崢的變態、扭曲任性、陰狠表演的淋漓盡致,無論是嘴角的獰笑還是眼中的陰狠,都令人膽顫。最終2.15億的票房比較不錯,再加上還有好幾個大冪冪公司的藝人(劉芮麟 、賴藝、李溪芮),演員成本就減少了不少。

    《情聖》

    看到《情聖》,其實愚記君最先想到的是1991年周星馳主演的電影。不過這次要說的是改編自1984年美國電影《紅衣女郎》的《情聖》。一篇講述了肖瀚在好兄弟的出謀劃策下,輾轉於三個女人之間,經歷了一系列囧事的故事。影片由肖央、閆妮、小瀋陽、喬杉、艾倫、常遠等很會搞笑的藝人主演,使得片子保持了三分鐘一小笑,五分鐘一大笑的節奏。最終6.58億的票房可以說不虧,至少觀眾們看了笑了,笑一笑十年少。

    從票房上看,《功夫夢》和《情聖》是成功的。看這些影片的時候,你們知道是翻拍自早期電影的嗎?如果知道,還會看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學習卻學不進去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