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宸恆瑞

    音樂…說真的日本樂壇的落寞對香港樂壇也是有一些影響的,以及一些大師的流失比如黃沾,林振強。還有就是那批優秀的歌手,音樂人,作詞人都老了啊!而新生代真的差太多,斷層的厲害。想想以前香港牛逼的歌手有多少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現在有多少,一對比就知道了。

    電影…我最可惜的就是香港電影的落寞,現在還有幾個還在苦苦支撐的導演比如杜sir和彭浩翔(其實後者還是有些乏力的)當年的那些電影人都成了成功人士,早就沒了年輕時的雄心和鬥志,所以拍電影也就那樣拍,賣情懷賣人氣吃老本,反正賣大陸都會有人看。以前香港一年產出300多部,想要掙錢出頭首先就要拍好,現在呢?一年幾部?還是人才斷檔的問題…電影人也青黃不接。

    短短十年啊,香港電影就成這樣了,也是八十年代太輝煌,現在想想都跟夢似的。

    以及成龍那片我看了,龍叔的身手不復當年但是依舊拼,可是走著好萊塢大片的路線,怎麼看都難受。

  • 2 # 美食教練

    香港電影,也是華人的電影,不管是香港電影,還是內地電影,都是華語片的組成部分。香港電影有著非常輝煌的過去,鼎盛時期,港產片一年產量超過200部,幾乎每天都會有新片在上映、在拍攝,劉德華、梁家輝、梁朝偉同天轉場拍幾部戲的情況也屢見不鮮。在香港電影1980~1990年代的黃金時期,也湧現了很多名導、明星和傑作。香港電影也成為了香港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香港電影也是香港文化的驕傲。

    但是在20世紀末尾,隨著成龍、李連杰、周潤發等巨星先後投入好萊塢拍戲,還有吳宇森、徐克也加入了好萊塢導演的行列,同時伴隨著1998年的金融風暴、以及好萊塢大片

    在港臺地區的號召力日盛等等現象,香港電影開始走向衰落。如今,香港電影年產量只在30部左右徘徊,大批有知名度的電影人也開始傾向於在內地淘金。那麼,曾經的香港電影究竟是為何走向今天的沒落?外因很明顯,那麼有沒有自身的內因呢?香港電影又是從何而起?現在讓我們一同回顧香港電影的簡短髮展史。

    在20年的時間裡,這座差不多有600萬人口居住的港口城市,卻一直擁有在全球範圍內都數一數二的電影王國,這座東方影城歷年所生產的電影數量,幾乎超越了所有的西方國家,其數量之多 ,發行國家和地區之廣,可能僅僅只次於美國。

    到了九十年代初期,以徐克、程小東、張鑫炎等人為代表的一批年輕香港導演紛紛加入武俠電影拍攝行列,他們成功的將當代電影思維和傳統文化進行了新的結合,正式將武俠電影介紹到國際影壇,併成為華語電影在世界影壇上的代表型別。

    作為武俠電影的一個分支,功夫片發源於中國香港。也是香港向世界貢獻的一個獨特的電影型別,而開創這一先河的代表人物,則是世界電影史上的傳奇人物李小龍。

    對於每一個華人來說,武俠的精神都是一直流淌在我們血液當中。在20世紀60年代末期,香港電影中出現了胡金銓、張徹這樣的武俠片大師,武俠電影才開始脫離過去劍仙片的路線,開始正式進入到主流商業電影行列中。其中胡金銓更是靠《俠女》一片獲得了當年的法國嘎納國際電影節綜合技術大獎,成為第一部獲得西方主流電影節大獎的香港電影。

    還有個外因,是香港所處的大環境的經濟沒落,比如日本經濟的沒落,日本娛樂圈的沒落,對香港影響很大。然後大陸的崛起,造成大陸的金主對香港人才的吸引,大陸的金錢把香港的明星都吸引過來拍爛片,各種爛片電視劇。

    香港電影雖然沒落了,可現在的咱們內地影片更差,因為在內地只要能找到錢,誰都可以做導演。

  • 3 # 清冷又不高傲orz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文化產業亦然。

    加上整個社會節奏太快,浮躁而複雜,沒辦法靜下心來,用心發展文化產業。

  • 4 # Mr王哈哈

    原因很簡單,曾經華語電影中心的香港,迅速轉移到了內地電影市場。

    香港電影市場迅速的衰落,即使有些觀眾再不喜歡,非常討厭。但是都不得不承認這一點,現在的華語影視娛樂文化中心,遷移到大陸北京。

    香港老一輩演員強在電影,電視劇是徹底沒落了。香港電視劇老演員,現在華語電視圈,基本分為兩種情況。

    1、留守本土

    港劇曾經非常火爆,但由於產業沒落導致衰退,原因就不說了,大家應該都知道。不信,大家去問問身邊的年輕人。特別是95後,00後,有多少人知道溫兆倫,歐陽震華,吳啟華,林何怡等等。

    即使大陸觀眾知道這些香港演員的,也是早期的經典港劇福廕,現在這些香港演員,可還有大量的拍新戲?特別是,那種知名度非常高的影視劇作品。

    2、北上大陸

    香港老一輩電視劇演員北上大陸曾經挺多,但成功的極少,基本能在一流劇集中擔任配角,很少有作為主角存在過。大概張衛健能算一位,陳浩民和鄭嘉穎69年的47歲,你把他當老一輩,大家應該不服。

    哪怕就算當成了老一輩,這幾位成天演的都是《隋唐英雄》《天天有喜》《華胥引》這類二流劇集,大多還都是爛劇,並不符合硬性條件。

    香港老一輩就強在電影演員方向,四大天王,周潤發,梁朝偉,梁家輝,任達華,劉青雲等等。再算上稍年輕一輩張家輝,古天樂,吳彥祖,余文樂等等。

    2000年的前東方好萊塢名不虛傳,貢獻一大堆電影演技派,2000年左右更多,上面列出來的,基本能挑大樑擔當一部大製作的第一男主角,並且有很高的商業回報率。

    3,香港老一輩女演員的尷尬

    香港早期女星,現在地位確實挺尷尬的,當初香港一大堆女演員,說出來誰會不服氣呢。林青霞,張曼玉,邱淑貞,張敏,王祖賢,鐘楚紅朱茵等等。

    但早期的香港女演員,要麼退的退了,進豪門的進豪門,要麼因為香港電影工業的衰落逐漸過氣,到現在沒有什麼巨大的影響力。

    那個年紀還在娛樂圈的香港女演員,只有一個絕對統治的劉嘉玲,卡在年齡界限的鄭秀文算一個。

    香港女星這麼選擇的原因到底為何,這裡不敢斷言,大家自己做個結論。

    港片近年衰落後,香港為什麼沒有再出現能獨當一面的演員?

    4,這二十年的時間。內地影視業的飛速發展,港臺的迅速沒落,內地的飛速發展,華語影視文化產業內遷。

    原因便是香港影視文化中心,全面遷移到大陸影視文化市場。接連的是資本商業轉移,精英人才轉移,產業鏈全面轉移等等。這麼一來,香港影視論市場,自然無法再提供新鮮血液。

    香港新生代演員,歌手等等明星,現在想要在華語娛樂圈要獨當一面。他們必須到大陸參加大陸節目鍍金,在內地觀眾開啟知名度,得到內地觀眾認可,方能在接到華語影視圈的一線和頂級資源。

    比如,在香港已經非常火爆,但在參加湖南衛視《我是歌手》,方才火爆全國的香港女歌手鄧紫棋,到參演《古劍奇譚》走紅的陳偉霆,再到攀附上黃曉明的楊穎等等,數量實在太多。

  • 5 # 不夜修羅

    以前的電影人是追求表演,拍出來的片子是用心表演的藝術品,現在的電影全是商業片,以賺錢為目的,選幾個大牌影星吸引流量,特效砸錢,編劇胡亂編個爛大街的劇本,或者翻拍經典,改的亂七八糟,再透過宣傳造勢,拍出來的片子處處透露出騙錢的臭味,也就沒什麼好看的片子啦。都在想方設法的撈錢,沒有真正用心去拍一部好片的心。炒得再好的電影也只是撈錢工具,不具有欣賞價值。

  • 6 # 影虎微視

    以前的香港以經濟為基礎 任何一個國家都以經濟為主體 現在香港經濟和文化和以前相對來說退步了 中國大陸 發展起來 國內的文化經濟 需求 都以自身為發展 蛋糕就那麼大 國內影視上升 香港影視倒退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何為 香港近些年來沒有很多新的明星出線 壓陣

  • 7 # 杞人坐井觀天

    時代不同社會大環境也不一樣,。八九十年代是香港電影飛速發展而大陸剛起步,大眾的娛樂比較單一,都聚焦在香港電影電視這裡。現在是自媒體時代,大眾審美多元化,層次也更高了。

  • 8 # 愛追劇的柚柚

    分析香港電影沒落之前我們先來聊聊香港電影的歷史,港電影是史上的一個奇蹟。 自1909年第一部港片誕生之日起到今年,香港電影已經足足走過了100多年的光陰。100多年來香港電影經歷了初創時期,延續時期,黃金時期,過渡轉型時期,繁榮時期,風格化時期,以及現在的衰落期。通俗點講就像一個人從出生-童年-青年-中年-晚年,任何人跟事物都離不開這樣的發展規律。

    香港電影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時候是非常繁榮的一個時代,不管是什麼題材的電影,都會在短時間之內創作出來,而且收視率超高,那時候的香港電影正處在鼎盛時期,是當時的亞洲電影的巨大市場,所以取得了爆炸性的發展,拍片量直衝天際。但是所謂盛極必衰,由於八九十年代海量電影電視劇的衝擊下各種題材的電影層出不窮,資源消耗過大,不懂的細水長流,使得現在素材缺少,內容枯燥,沒有新意,不夠吸引人,再加上近年來香港經濟衰退,演員上的新老青黃不接,等一系列問題就導致了香港影視劇質量的快速下滑。個人覺得最近幾年不只是香港電影,國內以及好萊塢的影視劇質量都有所下滑,經典越來越少,大環境導致了影視劇的不景氣,香港還首當其衝,自然而然也就沒落了。

    畢竟香港影視劇跟各種金曲陪伴了我們這麼多年,真心希望香港影視劇能夠振作起來,難道真的只能留下滿滿的回憶了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和田玉好在哪裡?值得收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