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盛夏一抹清涼

    戰國時期,戰國七雄都是農耕時代,既然是農耕,就要有人撒種、有人插秧,等到成熟了還要有人收割,除非想要莊稼全部壞在地裡,來年全部吃土。

    長平之戰的秦國與趙國投入的總兵力達到了數十萬,甚至超過百萬,畢竟戰後光白起屠戮的降卒就有四十萬。

    而長平之戰進入對峙期的時間,差不多在農曆七月。生活在農村的人都清楚,在這個季節應該要幹些什麼。

    趙孝稱王必須要考慮趙國的莊稼怎麼辦,總不能全部爛在地裡,畢竟前面在打仗,後面就要有後勤人員,相應的下地幹活的人就少了。

    趙孝成王認為秦國總不會一根筋的跟他在這裡死磕,不要莊稼了吧,如果這樣,其他五國估計要開心的大笑起來。

    趙孝成王嘗試過和秦國議和,未果。嘗試過向魏國求援,未果。嘗試過向齊國借糧,未果。

    秦軍主將是王齕,白起並沒有出現,說明長平的對峙只是誤會,秦王其實並未真正準備和趙國決戰。

    故而,趙孝成王想要把秦王拉回談判桌,雙方休戰回家收莊稼。

    一直堅守不出的廉頗肯定是不行的,需要換上對秦國有壓力的,再不濟也要是一個主張抗秦的。

    扒拉了一圈,趙括,就是你了。

    在這時,趙括的作戰經驗豐富不豐富就已經不重要了。只要他是趙奢的兒子,腦袋上頂著他爹馬服君的封號,就足夠了。因為趙奢曾經在廉頗不願交戰的時候戰勝了秦軍。

    趙孝成王認為只要趙軍打得狠,秦王就會給我拉回到談判桌上,然後議和趕緊回去收莊稼。

    趙孝成王完全沒有想到,秦昭襄王為了全殲趙軍,不惜讓半個秦國的莊稼爛在地裡,所謂的趙括不知兵法也成了趙王掩飾自己戰略失誤的藉口,都不知兵法了,還派去幹嘛,胡鬧嘛不是。

    除此以外,還有一點足以使趙王派趙括出戰,那就是趙括姓趙,和趙王一家人,而廉頗是代地人。

    趙人不信任代人,也為四十萬士卒埋下了禍根。

    曾經還是晉國大夫的趙氏吞併了代地,擴大了淨土,但是趙人從未從根本上信任代人,廉頗是這樣,後面的李牧同樣是這樣。

    趙氏能參與瓜分晉國,並以此為基礎建立起了趙國政權,格外注重對軍權的控制可以說是他們取勝的重要原因之一。

    趙人世代擁有晉國的重要軍權,並藉此支配晉國政權。有這種經歷,就不難理解趙國統治者對軍權的看重,以及對外姓將領的提防。

    因此趙國統治者更願意相信趙氏將領會為國、或者說為趙氏政權盡力,這是趙括能得到趙王信任,取代廉頗、李牧的重要原因。

  • 2 # 清楓閣

    我之前回答了類似這樣的問題。先說這個背景。長平之戰之前,秦趙兩國兵力約百萬,兩國兵力差不多一樣,秦將王齕,趙將廉頗,兩國兵力在上黨地區對峙兩年有餘。

    趙王為何會換將?第一:國內物資不比秦國。秦國經過商鞅變法,秦惠文王嬴駟,秦武王嬴蕩(在位大約3-4年),嬴稷秦昭襄王。嬴駟在位秦國的國力很強,疆域也很大,有巴蜀之地作為物資來源。趙國胡服騎射更多是軍事改革,內政改革不多,所以趙國內部物資儲備不比秦國。上黨地區兩年消耗物資已經耗空了國家,並且長平之戰千夕,天下大旱,更影響收成。打趙國會有一線生機,不打趙國會被拖垮。這是趙王必須打的理由。

    趙王為何要換趙括?初生牛犢不怕虎,僅有趙括樂意出戰。秦國反間計,逼趙王換將趙括,秦國自己換將白起。趙括知道秦國主將是王齕,還主動請戰,說明有勝王齕的信心。明知秦強,還去硬碰,趙括是個軍人,不是個傻瓜!當時趙國,廉頗都說只能堅守,別的一般將領誰還會談主動出擊作戰?趙國想要贏,也需要趙括的這種勇氣和信心對軍隊華人的激勵。

    趙括肯定是有一定將才,比不過白起,但是能夠勝廉頗,王齕。因為一個人知道對手有多強,自己沒有必勝的把握是不會很輕易的出戰的。尤其作為一個將,作為這場國戰較量的核心人物。趙王明白,趙括也明白!

  • 3 # 魏子侃歷史

    首先我們要先了解這件事發生的背景,趙國原本是戰國七雄之一國君的祖先原為趙候,戰國初期,南韓、趙國、魏國三國的國君,被周天子承認,完成了三晉分家的最後一步,成為戰國時期的新興國家。趙國自周赧王趙武靈王進行“胡服騎射”軍事改革以來。國力比較強盛,對外戰爭勝多負少。更親自喬裝使者入秦,考察秦國地形,意圖於九原出擊繞開函谷關攻滅秦國。秦國呢位於趙國的西面,是春秋戰國的一個小諸侯國,秦國的領土呢在秦(也就是今天的水市),在當時屬於中國的邊緣部分,在秦穆公的時候然後開始了中原爭霸,然後逐步的成為了戰國七雄之一,秦國自秦穆公開始野心就非常的大一心想統一六國,後來這中間經歷了很多變革然後秦國強大起來了,到了秦昭王的時候秦國加快了兼併六國的戰爭步伐。發生了很多著名的戰役,垂沙之戰,大敗楚軍,伊闕之戰,戰勝韓、魏兩國,掃平了秦軍東進之路,鄢郢之戰,獲得了楚國大量國土,華陽之戰大敗趙、魏兩國聯軍,攻取了魏國的幾座城池和趙國的觀津。

    周赧王四十五年,秦軍越過南韓進攻趙國,結果被這個趙將大敗與闕與,恰巧在這個時候魏人範睢入秦了,他就跟秦王提出“遠交近攻”的策略,然後秦昭王根據這個策略開始攻魏然後轉向南韓,周赧王五十三年,秦國攻打併佔領了南韓野王,把南韓的上黨郡與本土的聯絡完全截斷,這個時候南韓就想幹脆把上黨這個地方送給你秦國好了以求秦國息兵。秦國答應了這個條件,但是上黨郡的郡守不願意降秦這個郡守就跟老百姓商量歸降趙國然後借趙國的力量抗秦,趙孝成王答應了接受這個上黨但是卻惹惱了秦國,秦國出兵攻趙。

    秦國這一路打下去佔領了南韓的緱氏和綸氏威懾了南韓,秦昭王又命令左庶長王齕率兵攻打併佔領了上黨。周赧王五十五年王齕向長平的趙國軍隊發起了進攻,廉頗被打敗了於是開始修城牆開始防守就是不跟秦軍開戰,廉頗呢想把秦軍給拖垮,這時候趙王等不及了因為國庫空虛他們根本就跟秦國耗不起,於是去催廉頗開戰但是廉頗就是不打,後來趙括去接替了廉頗的帥位,當秦昭王知道他們換了趙括做主將時秦國也換了武安君白起做主將,趙括只會紙上談兵但對於實際戰爭卻沒有一點經驗,但是那個時候趙國已經耗不起了,急需一戰分出勝負所以才讓趙括代替了廉頗,這一戰秦軍殲滅了趙軍四十萬萬人白起也得到了一個人屠的稱號。

  • 4 # 漩渦鳴人yy

    這件事情得從長平之戰發生的真正起因開始說起,當初秦國攻擊南韓上黨地區,此時此刻,南韓是有心無力,只能夠求救於找過,上黨地區的太守想了一個辦法,就是假意把上黨地區奉獻給趙國,讓趙國趟這趟渾水。

    這個時候只要是腦子稍微正常一點人都知道天上不會掉下來一塊肥肉給你吃,秦國攻打南韓上黨地區已經打了將近幾年了,士兵死傷無數,這個時候趙國要出去搶這塊肉吃的話,秦國這隻餓狼是直接會把你撕成碎片!

    但是趙王竟然同意了,也正是因此,兩國陷入了長達三年左右的戰爭,平原君趙勝率領部分的氏族過去幫助南韓駐守上黨地區,起初也是順風順水,但是後來秦國加到了攻擊力度上黨立刻失守,這個時候廉頗率領大軍跟秦國相持於地區。

    廉頗的防守是奏效的,因為在秦國和趙國相持於長平的時候,趙國的總兵力是沒有超過40萬,而且秦國的部隊。是沒辦法擊破長平地區的,比起趙括而言,廉頗雖然讓士兵餓了肚子,但至少不會像在長平的時候被圍困40多天甚至最後只能吃人的這副慘狀。

    但是,廉頗的作戰效果,防守有餘而攻擊不足,秦華人除非自動撤退,趙華人是沒辦法拿下上黨地區的,長平之戰,一拖就是三年,三年多的時間,兩個國家都在裡面,消耗了無數的金銀珠寶人力,物力,財力,這種時候,如果沒有任何的回報,那麼對於任何國家而言,無論戰況何如?就算最後兩家罷兵和解,那麼對於兩個參戰國而言,這個損失是萬萬承受不起的,因此,長平之戰秦國,趙國,都想撈一點東西,請華人看中的是他趙國的這支部隊把它消滅了秦國的戰略目的就達到了。趙華人如果想要從這場戰爭裡面盈利,就必須得拿下上黨地區,這樣,趙王的心裡面才會稍微平衡一點兒。

    在趙國和秦國相持與長平的時候,兩個國家曾經舉行過談判,趙王一致要求秦華人把上黨地區還給他,足可見在趙王心裡面發動這場戰爭的真正目的就是拿下上黨,不拿下這個地區趙王的臉上掛不住,他丟不起這個人。

    但是廉頗這個人,他所奉行的戰術,只不過是防禦。沒辦法替趙王完成這樣的宏圖偉業宏圖霸業,當了幾十年的將軍,廉頗深刻的知道,對於趙國而言,此時最最寶貴的財富,就是他手裡面軍隊,軍隊一旦沒了趙國將永無翻身之日。

    但是趙括是一個年輕將軍,他是聽著自己父親大敗秦軍這樣的故事長大的,在他眼裡秦華人只不過是紙面上記載的一堆資料吧。至於真的有多厲害,真的有多少能耐,他心裡沒有底,他只是認為自己趙國計程車兵將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就這種情況之下,他認為趙王想要拿下上黨地區是可行的,只要擊敗眼前的秦國部隊,因此,他提議讓趙王增派援軍不斷的給常平地區增兵,使得兵力壓過秦國計程車兵數目,然後憑藉兵力優勢,直接平a過去。

    糧草不夠,說實話,這一點,我是真的不認同。為什麼趙國進攻的時候兵力是不斷的增加的,如果糧草真的不夠,我相信趙王也不會傻到將前線兵力增加到45萬之巨,這是朝野上下給這個擁兵在外的廉頗老將軍的一點暗示,在後來的邯鄲之圍中,平原君趙勝看著前線的戰況心急如焚,認為這個時候我能夠幫前線將士意見什麼東西呢?他手下一個門客就告訴他說你把手裡頭供養你家美人的糧食供出來。我去,組織一支敢死隊,趙勝說,對呦,我為什麼沒想到呢。他的糧食全貢獻出來,養活了1000人。

    有人說趙括不是紙上談兵,至少他臨死的時候曾經給秦國的事,並帶來巨大的傷亡。那我拜託一句,你們看看他率領的是什麼樣計程車兵,是趙武靈王統一整個趙國,將趙國的國力提升到戰國一流水平的胡服騎射的勇士,這是40萬勇士啊不是40萬頭豬哇,可就這樣,最後還有20萬人綁起雙手,任人屠宰!說趙括不是紙上談兵?你們真的明白優秀計程車兵對於國家的意義嗎?

    他的老子趙奢,一生經歷過多次坎坷,仕途也是起起伏伏風波不定,最終大敗秦軍,功成名就,這也就是為什麼趙王會選擇趙括的原因,藉助他老爸的名義,統帥這45萬的趙軍,率領他們走出來了營壘,最後靠著對於兵法的一知半解,對於趙王命令的忠誠執行,將這45萬人羊入虎口,戰場上死讀兵書死抱著兵書是沒用的,兵書裡面不會走出來百萬大軍,只會告訴你我上面寫的是這樣,但是你真正要做起來,必須得那樣,這樣的空道理。

    趙括是幸運的,因為他青史留名,趙括也是不幸的,因為40萬分罪狀一直記在他的名下,歷史也是公平的,你犯了什麼錯別妄想著能夠矇混過關過去,即便有人給你洗白。我們這批做歷史的人也會記著真正的歷史是什麼。

    他老子的榮耀,他的口才,他的無知,他對於趙王描繪的未來深信不疑,最終歷史記錄下了這一刻,屠殺開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腦cpu和顯示卡這些硬體使用時間長了之後有沒有效能損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