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HannibalLecter
-
2 # 縱嘗炎涼難續春秋
大明王朝1566中的嚴世番和歷史中的嚴世番有很大區別,在此不指責電視劇藝術的加工。因為,電視劇藝術就是一種加工過的藝術,只要合情合理,三觀正常,又不過分扭曲史實或者和史實完全相背,就說的過去。
歷史上的嚴世番是個什麼樣的人,在這裡先不討論。現在只談電視劇中的嚴世番。電視劇中,嚴世番一出場就是以嚴嵩為首的內閣五成員之一,在御前財務會議上,和徐階高拱張居正的政治集團針鋒相對,互相攻詰,嚴厲指責,內閣成員的矛盾在一開始就由嚴世番暴露了,可以看出嚴世番政治穩定力欠缺,不像老爹嚴嵩一樣,老奸巨滑,城府深厚。
在其後的御前會議中提出的改稻為桑國策中,其執行時,嚴世番直接寫信授意何茂才,鄭必昌毀堤淹田,以求速成,其實是暗懷私心,藉機斂財。改稻為桑是為了補填國家財政虧空,而嚴世番卻為一己之私,毀堤淹田,造成兩縣數十萬百姓流離失所,成為災民,東南半壁又有倭寇為患,頃刻之間,大明東南江山搖搖欲墜,若不是胡宗憲極力善後,此次事件不僅會造成國破之危,而且牽涉到朝堂,也會為皇上抹黑。
朝野動盪,又遭倭寇入侵,大明江山顛覆只在頃刻。造成如此危局,皆因嚴世番一人,而且此舉他還瞞著他老爹去做,又讓鄢懋卿羅龍文這個蛀蟲當打手,只會讓大局更加失控。
大明王朝這部劇可以說所有劇情引子都是由嚴世番推到第一塊多米諾骨牌的,劇中此人,政治上極其不成熟,又缺乏必要的大局觀,所用之人如何茂才鄭必昌等人也是老鼠屎之流,比起他爹嚴嵩用胡宗憲差遠了,而且政治鬥爭手段除了氣急敗壞的口頭禪,上奏上奏,參他,他媽的我要讓御史參他,除此之外好像沒有太高明的政治手段。此後他去拿高漢文時還得意忘形,以為錦衣衛是來幫忙的,卻不知是奉嘉靖之命來捉他的。他對自己的政治處境沒有足夠的清楚,一意孤行,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做事完全不考慮大局,只知道搞到他人就可以成了自己的事。
殊不知,最大的老闆嘉靖會讓他把和他作對的人全部搞到嗎?嘉靖最後那番黃河長江的論調是什麼樣的帝王心術,其心意權謀豈是嚴世番這等小混混可以匹敵的,他也只是嘉靖放在朝局對抗徐階集團的一枚棋子,可用不可用,怎麼用,何時捨棄,只有嘉靖知道。嚴世番還太嫩,太年輕,想到年嘉靖帝十五歲進居大位,就因大禮儀之爭廢掉多少大明官員,最後以全勝告終,其心機,權謀,手段,在歷代帝王中鮮有可以匹敵者,可惜愛好修道不務正業,要不然大明中興指日可待。
-
3 # 越2048
個歷史記載不符,人物塑造太極端,完全把一個沒頭腦的二貨形象強加於身,沒有看到嚴嵩對兒子的警告和規勸,父子之間完全有各自為各自的打算,父親對兒子不理不問,對兒子囂張跋扈置之不顧,但對胡汝真刻畫的入木三分,其人是謀國治國安邦奇才,不僅官場水之深如岸上觀火,對周圍人以及事的認知深度都異乎常人,身處高位,又三觀及正,實在是囯不可缺,國不能缺,後世國家棟梁之楷模。海瑞這種人和商鞅的存在一樣,都是國家在處於極端危險的情況下才會出現,下次再寫,華為手機自帶的輸入法真他媽爛沒有搜狗輸入法好!
-
4 # 此物
他是和呂芳一樣的奴隸,也是和 嚴黨一樣的鷹犬,更是和胡宗憲一樣的公僕。
做鷹犬,是為給皇帝效力以自利;做奴隸,是為接近權力中心以分享權力光環;做公僕,也無非是想讓前面這兩個私心能更久長一點。
他知道朱明的政權有多不講究,流氓起來能誅你十族;他也知道 自己多麼善於如履薄冰,死到臨頭還能聽崑曲兒;他更知道社稷之重意味著什麼,所以謀國的大事決不糊塗。
他唯一不知道的,是他一輩子賴以生存的遊戲規則,這一套馭民系統,在貧富差距激化、土地黑金肆無忌憚的現實之前,已經走向窮途末路,以至於整個大明朝都要風雨飄搖了。
這場風雨,誰能遮擋?
-
5 # ftwwx
感覺電視劇裡的嚴世蕃太淺薄!如果真的如史書中所言,儘管他自封“天下三人而已”,至少他應該還是很有些才幹的。但這部電視劇裡面我看到的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草包,辦事毛裡毛燥,和清流們旗幟鮮明對著幹,根本不符合一個有城府的政治人物形象。
-
6 # Loong精選
在那麼厲害的一個父親的庇護下,嚴世蕃能做到那種程度已經很不錯了,要是一般人早都變成紈絝衙內了。父親太厲害,對手也太厲害,要知道在那樣的高位上,身邊的都是人精。
-
7 # 楊角風發作
在《大明王朝1566》這部劇中,有些歷史人物被編劇刻意美化,比如胡宗憲,比如嚴嵩。也有一些人物給予了刻意醜化,比如我們今天要講的嚴世蕃。要知道嚴世蕃在歷史上被人稱作“鬼才”,所謂“鬼才”就是講此人相當有文化,記憶力超群,可謂是過目不忘,而且善於揣摩聖意,深得嘉靖帝寵愛。
可是為什麼在《大明王朝1566》中,他的表現卻這麼白痴呢?
一、歷史上的嚴世蕃,有三大特點:
第一特點就是貪得無厭,不僅貪財、貪錢,還貪戀美色,劇中的高拱一開始就諷刺他娶了九房姨太太,這並不是戲說,而是事實。他還發明瞭“淫籌”,就是用白色稠巾計算那啥次數,府上基本是夜夜笙簫啊。
第二特點就是相貌醜陋,史書記載嚴世蕃的長相是:
“短項肥體,眇一目。”
臉大脖子粗,典型的矮醜胖挫,還是個獨眼龍,但並沒有影響到嘉靖帝對他的信賴。
第三個特點就是聰明咯,人稱“鬼才”,絕技就是過目不忘,善於寫青詞。《大明王朝1566》中幾次出現寫青詞,都是嚴嵩親自寫的,實際上,嚴嵩後期的青詞,基本都是嚴世蕃代筆。
這個人聰明到什麼程度呢,舉個例子:
嚴世蕃藉助老爹嚴嵩的權勢,就任工部侍郎後,每次到基層視察。他隨便翻翻賬本,就能一眼算出工程值多少銀子,經辦的人貪了多少,工程質量如何?每次下來,剛一開口,底下就跪倒了一片,足可見其本領之強。
業績做得好,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皇上說你好,所以他的聰明側重於揣摩聖意上。歷史上的嘉靖帝跟劇中一樣的德行,喜歡時不時弄兩句詩給百官打啞謎。眾臣猜不出來時,往往就會求助嚴世蕃,嚴世蕃能迅速指出這是出自哪本書,哪一頁第幾行……
聖意揣摩得好,榮華富貴就跑不掉,老爹嚴嵩也誇他是:
“小兒識天下大體,可與商。”
二、在《大明王朝1566》中,嚴世蕃一改歷史上醜矮挫瞎的形象,變成了一個相貌俊朗,濃眉大眼的帥哥。
雖然外貌得到了極大的提升,但是智商貌似直線下降,做事毛躁,件件都做不到嘉靖帝心中,目光短淺,自己一步步把自己作死了。
而引發倒嚴風波的始發性事件,就是改稻為桑國策的失敗,而導致這項國策失敗的關鍵人物不是海瑞,不是裕王他們,也不是嚴世蕃,更不是嘉靖帝,而是胡宗憲!
嚴世蕃之所以急著推行改稻為桑,因為他所站的位置不同,他跟他老爹要為朝廷負責。裕王他們只會搗亂,巴不得改稻為桑成不了,最好再死點百姓,好拿下嚴家父子,清流當家。嘉靖帝也不管,他只管嚴家給弄來多少銀子,保證自己的花費,至於死多少百姓,不過是一個數字。
所以,這項政策一開始就是奔著坑百姓來的,榨取百姓稻田的那點利潤,層層盤剝,最終補嘉靖帝修仙的那個窟窿。
其實裕王他們的阻攔,根本決定不了大局,真正決定大局的是胡宗憲的態度,因為他的態度,才有了戚繼光調走踏苗百姓。正是因為胡宗憲的態度是不支援改稻為桑,嚴世蕃才會繞過他命令鄭泌昌和何茂才毀堤淹田。
本以為逼著胡宗憲以“天災”的理由上報這次災難,沒曾想他是以“人禍”的理由上報災難,從而引發了後面一系列後果。
此舉徹底惹惱了嚴世蕃:
“我們父子倆怎麼都瞎了眼,派了你這麼個人到那麼重要的地方,去做封疆大吏。”
三、胡宗憲其實也委屈,這項國策在他看來是無法執行的,最起碼現階段短時間是難執行的。但他上的延緩推行的奏摺,嘉靖帝連看都沒看,就給打回來了,這就給嚴世蕃一個訊號,改稻為桑必須無條件執行。
這就是嚴世蕃為什麼這麼急躁,為什麼不肯聽胡宗憲解釋,氣得要跟他斷絕關係的原因所在。
但是嚴世蕃懟胡宗憲,並不是他一時腦熱,易衝動,以及不夠聰明的表現,其實劇中的他還是相當聰明的。
後面的鄭泌昌和何茂才讓沈一石打著織造局牌子買田,這件事被嘉靖帝知道了,勃然大怒。嘉靖帝想法很簡單,銀子朕要,惡名你們去擔,讓朕擔惡名,你們是找死!
大怒之下,把嚴嵩和嚴世蕃父子叫過來大罵一頓,這也是劇中的一段小高潮,尤其是嚴嵩雨中懟嚴世蕃的那句話:
“嚴世藩,我告訴你,大明朝只有一個人可以呼風喚雨,那就是皇上……一部二十一史都只誅滅九族,唯有我大明朝可以誅滅十族……”
而這句話中有一個重點就是,講嚴世蕃給嚴嵩擋不了風,也遮不住雨,但這句話對嚴世蕃來講,並不公平!
“您老罵得沒錯,兒子總是給你招風惹雨,可那些風雨,它淋不著徐階,更淋不著裕王那些人,這些風雨到頭來還是淋在你兒子身上!”
這句話就是揭開嚴世蕃急躁表現的根本所在,因為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有退路,只有嚴世蕃沒有退路。
四、他雖然急躁,但並沒有被仇恨和憤怒迷惑了大腦,他雖然對胡宗憲頗有意見,但面對羅龍文和鄢懋卿對打著織造局牌子買田之事的分析:
“一是胡宗憲背後使壞,用意也是為了阻撓改稻為桑,二就是織造局的人自己的乾的……”
但嚴世蕃狠狠地罵了這兩個人:
“胡宗憲阻撓改稻為桑就是為了他那點臭名聲,左一道疏,右一道本,就是為了告訴天下人這壞事都是我們做的,不是他做的……織造局要是敢這樣往皇上臉上潑髒水,何不拿刀把自己抹了。”
所以,嚴世蕃並不笨,也不是不聰明,還是那句話,他都是啊被逼無奈之下,做出的最優選擇,因為他沒有退路。
在野跟執政是不同的,現在國家也有很多人站在臺下挑毛病,你這裡做的不對,那裡乾的不好,說話的總比做事的容易。裕王他們就是這一類人,他們不做事,或者少做事,眼睛就盯著嚴黨,本身也不用為朝廷負責,國庫有沒有錢跟他們無關,別少他們俸祿就行。
不管他們怎麼挑刺,反正只要耗到裕王即位就行,所以,他們是有退路的!
太監們其實沒有退路,但呂芳給自己找了條退路,雖說他跟嚴嵩關係好,但是已經提前把乾兒子馮保扔到裕王那邊了,沒有後顧之憂。而且他歲數也大了,心思一直放在嘉靖帝這一邊的,不至於以後被清算。
而且改稻為桑成與不成,根本就跟太監們關係不大,頂多影響到他們的收入,影響到皇上的收入,可是這兩項收入又可以轉嫁到其他開支上,再怎麼窮,不能窮君父啊!
五、嚴世蕃是實際執政者,他一方面要做成事情,給國庫帶來收入,另一方面還得防著裕王等人的明槍暗箭,還得提防自家陣營不一條心,難!
但即使嚴世蕃推行的改稻為桑成功了,也不過是把嚴家的倒臺延緩了而已。
胡宗憲也不是不想改稻為桑,而是條件真的不適合,最開始的時候他就問過鄭泌昌:
“以官府的名義向米行上的米市借貸一百萬擔糧食,現在借貸了多少啊?”
鄭泌昌:
“很少,都說缺糧。”
胡宗憲:
“從外省調的糧食呢?”
鄭泌昌:
“和往年一樣,一粒也不願意多給。”
所以,這項政策一開始就不是發動的全國之力,而是靠地方自己推行,浙江都改了桑田了,糧食去哪裡弄?
到時候沒有糧食吃,老百姓是不是還得賣掉桑田去買糧食,糧食最終吃完了怎麼辦?
其實改稻為桑本就不是非執行不可,後來的嘉靖帝不是從鹽稅上一下子補上來了嗎?
嚴世蕃也不是不聰明,而是沒有找到問題的關鍵,因為一切問題的出發點,是國庫空虛,而國庫又為什麼空虛呢?
海瑞認為根源是皇帝,所以他要上《治安疏》用性命來懟嘉靖帝;張居正在劇末也給裕王提出了一個理論,他認為是土地兼併嚴重,後來他執政後推行一條鞭法;而嘉靖帝卻認為是嚴黨分了他的錢:
“朕的錢,他們拿200萬,分朕100萬,還要朕感謝他們!”
卻沒有一個人去想想,是不是大明朝的制度就出了問題?
所以,從這一點上看,嚴世蕃確實不聰明!
-
8 # 清水空流
無疑,嚴世藩是大明的政治高手,他實際才是真正嘉靖皇帝肚子裡的蛔蟲,他比嘉靖皇帝還了解嘉靖皇帝,嚴世藩不僅是政治高手,更是他父親大明首輔嚴嵩的大腦。嚴世藩才是真正的大大明首輔。有句話叫:“虛負凌雲萬丈才,一生襟抱未曾開。”這句話用在嚴世藩身上挺合適的。嚴世藩可惜的是一生才華沒有用在正道上,都用在“歪道”上了,他的才華都用於害人了,而沒有用在治國上,還有就是嚴世藩認為由於父親嚴嵩是首輔的關係,阻礙了自己的政治進步。嚴世藩的所做所為也有自暴自棄的原因。後世有大明第一鬼才之說,更有人說,那本千古第一奇書的男主角的原型就是嚴世藩。而電視劇《大明王朝1566》不過是劇情需要。刻意醜化了嚴世藩。
嚴世藩,(1513年—1565年),字德球,號東樓,小名慶兒(這個名字很值得玩味),江西人明代嘉靖朝內閣首輔嚴嵩之子。這裡必須要說明一點是,嚴世蕃不是科舉出身,當然以嚴世藩才能考科舉也不是難事,未經科舉嚴世藩直接進入步入政治仕途,先後擔任尚寶司少卿、太常寺卿、工部右侍郎,最後至工部左侍郎。可以說,嚴世藩是依靠父親嚴嵩的權力進入官場的,畢竟一個非科舉出身的人入仕還是很難的。更何況官職不低,但也必須承認以嚴世藩能力當個侍郎還是綽綽有餘的。是在嚴世藩奸猾機辯,通曉時務,熟悉國典。國之大才也。
有大奸者必有大才,這話用在嚴世藩的身上最為貼近 。在嚴嵩 二次當首輔的時候,嚴世藩服侍左右,實際上他才是真正的內閣首輔。後世都說嚴嵩寫的“青詞”實際上都出自嚴世藩的手筆,更加讓人無語的是,嚴世藩十分了解嘉靖皇帝,與嘉靖素未平生嚴世藩能如此瞭解嘉靖,詭異的很,大概連嘉靖自己都不知道,而且嘉靖比嚴世藩大七歲,嚴世藩能力可見一斑,嚴世藩本人也是恃才傲物,十分自負,比起他父親的低調內斂大有不同。飛揚跋扈貪財好色。
整個劇中的人物分為兩大陣營。嚴嵩,嚴世藩是一個陣營,領導便是嘉靖,徐高張是一個陣營,領導便是裕王。嚴嵩擁有的現在,而以徐階和張居正為首擁有的未來。嚴嵩一黨是被動的,但有嘉靖在,就有嚴嵩一天,嘉靖一死,嚴嵩一黨就得玩完。但這誰也沒有看透,唯獨嚴世藩看出來了,但嚴嵩已經八十多了無所謂了,嚴世藩沒活夠呢,他必須自保。如何自保,或者嚴世藩自己當首輔。或者另起爐灶換太子,最不濟將徐階和張居正一黨打翻在地。但遺憾的是嚴世藩失敗了。原因在於嚴世藩的力量不夠,馬克思說過:“權力永遠站在力量一邊”這句話是對嚴世藩失敗的最好的解釋。
嚴嵩嚴世藩一黨是奸黨,徐階和張居正也不是好人,嚴世藩也是有委屈的,沈煉楊繼盛被殺,修萬壽宮,仁壽宮是誰幹的呢,實際上都說說嘉靖乾的,不過是借了嚴嵩嚴世藩的手罷了。這是嚴世藩是委屈所。不能你當壞人我捱罵,你只要銀子,但只要結果不管過程,天下皆罵嚴家父子,這是嚴世藩氣憤的原因,也是嚴世藩必須自保的理由。嚴世蕃推行的改稻為桑成功了,過是把嚴家的倒臺延緩了而已。而嚴世藩就是要不斷給嚴嵩一黨續命,因為嚴世藩和嚴嵩說了:”這全天下,人人都有退路,只有你兒子沒有退路”。活命是嚴世藩的最終目的。
作為嚴嵩的兒子,要麼一搏,要麼任人宰割!沒有第兩條路可走。嚴世藩做事,聰明絕頂,做人更是八面玲瓏。但嚴世藩死於何處?就是死於太聰明。因為嘉靖發現他被嚴世藩利用的時候,他就死定了,而電視劇值得讚賞的地方在於,肯定嚴世藩的智商,而否定嚴世藩的情商。實際上所有人的生死都是皇帝言決定 ,聰明也沒用。
-
9 # 學史小作坊
嚴世蕃:一方面能力超群,聰慧過人;另一方面無惡不作且殘忍狠毒的才子;
被稱為嘉靖第一鬼才
大明首輔嚴嵩,其實不算聰明,之所以能爬到首輔的位子,和他兒子嚴世蕃有莫大的關係。
嚴世蕃於1513年出生在江西老家,身材矮小且瞎了一隻眼睛,腿還有點瘸,但正是這個獨眼的瘸子卻有一顆聰明絕頂的腦袋,正所謂上帝關上一扇門,必會給其開啟一扇窗。嚴世蕃狡黠機智,博聞強記,而且熟讀典章制度,深諳處世之道。尤其是善於揣摩皇帝的心思,恰恰嘉靖皇帝就是一個心機極為深沉,令人難以琢磨的統治者。
嚴世蕃十九歲的時候進入了國子監,之後憑藉著自己的能力不斷加官進爵,後來升職成為了尚寶司少卿以及工部左侍郎,成為他爹嚴嵩的得力助手。有一次嘉靖帝命人撰寫青詞,但官員們呈上來的都令他極為不滿,直到嘉靖皇帝看到嚴世蕃的青詞,才龍顏大悅,從此一發不可收拾。無論是皇帝的詔書,還是青詞的撰寫,他都手到擒來,也正因為如此,嚴嵩對嚴世蕃更加依賴,什麼事都要和嚴世蕃商量一番。嚴世蕃母親去世,照禮制需要嚴世蕃回家丁憂三年,但嚴嵩對嘉靖帝說:“臣老無他子,乞留侍”《明史紀事本末》,可見嚴世蕃對於他而言有多麼的重要。
嚴世蕃好酒,貪財,痴色。
據說嘉靖帝有一次讓嚴嵩,徐階和李本三人擬一份關於某事的奏摺,很重要很重要,三人商量好久都沒有結論,無奈嚴嵩只得向嚴世蕃求救,正巧嚴世蕃醉酒,他聽到訊息後,讓人往頭上澆了三盆涼水,拿起筆來撰寫奏摺,皇帝看後非常滿意。
嚴世蕃憑藉自己手中的權利,巧取豪奪,雁過拔毛,每晚喝酒御女,過的是逍遙快活。
有御史上書皇帝,告發嚴世蕃的種種罪行,嚴世蕃被打入牢房,最後只審出貪汙八百兩,被髮配雷州。在往雷州途中,嚴世蕃逃了出來,他在江西大興土木,招兵買馬,豢養強盜,被人舉報,重新關進大牢。嚴世蕃絲毫不擔心,還對海盜羅龍文說他們很快就會出獄,因為殺害楊繼盛是皇帝的旨意,皇帝殺嚴世蕃就說明皇帝錯殺了楊繼盛。事情果然如他所料,若不是中間徐階修改了罪名,嚴世蕃依舊會逍遙法外。
可見嚴世蕃被稱為“嘉靖第一鬼才”一點也不誇張,。只是走錯了方向罷了。
-
10 # 史曉生
嚴世蕃,鬼才也!
在《大明1566》中,嚴世蕃的表現,不及其在歷史上的三分之一,所說也算聰明機敏,但始終少了些應有的沉穩和狡猾,多了些浮躁和無腦。
歷史上的鬼才嚴世蕃與電視劇中的對比嚴世蕃是嘉靖時期首輔嚴嵩的兒子,小名喚作慶兒,別號東樓公子。在歷史上,嚴世蕃是一個極為聰明和狡猾的人物,也是嚴嵩能夠在嘉靖朝多年屹立不倒的幕後智囊團。但這位東樓公子的長相著實對不起觀眾,據傳,他的父親嚴嵩長得“瘦削長身”,而嚴世蕃則生的短頸白胖,並且還瞎了一隻眼。這長相,如果不是生在首輔之家,恐怕討個媳婦都難。
但是在電視劇當中,嚴世蕃的長相雖說不算好看,但是也是該有的都有。因此電視劇對於歷史的還原,還是有一定的偏差。
嚴世蕃被稱為鬼才,重點是說他基本上可以達到過目不忘的本領。尤其對於國家的典章制度,倒背如流。另暢曉經濟時務,對各地的地方情況以及官員情況,如數家珍。最為重要的一項本領,他很會揣摩明神宗嘉靖帝的好惡喜怒,對皇上的心思,瞭若指掌,尤其對於嘉靖皇帝偏愛的青詞,極為擅長。
而在電視劇當中,嚴世蕃的這些看家本領,卻沒有得到相應的體現,比如青詞,多處展示是嚴嵩親手而寫,還有就是在處理改稻為桑此事的結尾,嚴世蕃所表現出的只是一個氣急敗壞的人,完全沒有了他所具有的沉穩和狡詐。
這種情形,在電視劇中體現頗多,包括電視劇對於原著,也有很大的改編,原著中的嚴世蕃,雖說有作者刻意打壓的痕跡,但是也體現了他應有的精明。
而對於電視劇中的嚴世蕃如此形象,分析有如下幾點原因:1、電視劇的主角不是他
在《大明1566》這部電視劇中,導演和編劇有意無意的將主角給了海瑞,使之成為一個不畏權貴,剛直不阿的清官形象。與此同時,也就刻意的打壓和貶低了其他演員的形象。
這種做法,是出品方為迎合市場的不得已而為之。畢竟,觀眾們還是喜歡看好人勝利,壞人失敗的情節。包括海瑞的演繹,也與歷史上相差頗大,因此,電視劇裡的嚴世蕃表現得那麼傻,也是有意為之。
2、有才而無德
嚴世蕃稱得上是有才,但是卻無德。古語有云:有才無德,其才足以濟其奸。奸詐,就是嚴世蕃的真實寫照。而在電視劇中,重點突出的是嚴世蕃的額無德,對於他的有才,沒有進行表現,這種情形,其實道理很簡單。
沒有壞人的壞,如何襯托出好人的好,如果將嚴世蕃的有才無德都表現出來,那麼電視的主旋律就會變得模糊,而電視劇想要表現好人光輝的形象,就會黯淡很多,因此,為了好人們光輝的形象,只好犧牲嚴公子的智商了。
3、關鍵人物:嘉靖皇帝
嘉靖皇帝,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至少在原著中和電視劇中,所表現的是一切盡在掌控之中的淡然之態。而事實上,嚴世蕃之所以能夠在大明朝混的風生水起,很大程度上是得益於他能猜透嘉靖皇帝的心思。
電視劇所要表現的,就是一種嘉靖高高在上,對於全域性把控十分到位,底下大臣們所有的舉動盡在眼中的感覺。之所以嚴世蕃表現得智商不線上,更多的是露出把柄好讓嘉靖抓到。如果嚴世蕃表現得十分完美,那麼嘉靖皇帝的神秘莫測形象,就蕩然無存,所以,智商不線上,是嚴世蕃必須要表現的額一面,也可以算是劇情需要。
綜上所述,嚴世蕃在劇中的表現,是因為劇情需要以及人物刻畫上有意為之,在真正的額歷史上,嚴世蕃是一個大奸大惡之人,絕沒有電視劇中那樣無腦白痴,更沒有那樣容易對付。
-
11 # 何殊我
嚴世藩在歷史上是個知名人物,武俠劇中經常將其塑造為一個擁有絕世武功的高手,一直伺機稱帝,歷史劇中將其塑造為妥妥的奸臣,甭管什麼角色,都是狼子野心,典型的大奸大惡之徒。
他老爹嚴嵩在老家宜春修橋補路積下來的善德都報應在他身上,又胖又醜還瞎了一隻眼,“東樓渺一目”。嚴氏父子在歷史上罵名卓著,主要是權勢太大,貪贓枉法的事情太多。
在皇權之下進行派系鬥爭,按照封建社會歷來“罵貪官不罵皇帝”的傳統,他們的罵名就顯得太大了。近年來理論界魚龍混雜,嚴嵩有翻案的跡象,但是嚴世藩絲毫沒有,歷史的宿命吧。
回到電視劇,張志堅飾演的嚴世藩一改歷史上的真實形象,不說話時是一個英俊中年,張嘴就是一個隨時能爆的炸彈。不變的是,對權力和錢財的慾望。在劇中,歷史上貪財縱慾專權的權奸豐富了起來,有了層次感。這種藝術加工,合情合理。
雖然暴躁,但他很聰明,知道怎麼善用自己的暴躁和身份,尤其是面對高拱、張居正的時候,在紫禁城那頓怒罵,堪稱他人生智慧的寫照。
劇中的嚴世藩,刨除個人的成分,在宮廷鬥爭和官員派系鬥爭中,更像是“嘉靖—嚴嵩”綜合體的一個影子。這個綜合體裡面,有勵精圖治保全天下,有一己私慾禍亂天下。嘉靖的精明和平衡術,嚴嵩的苦撐,胡宗憲等人的勤勉是前者;嚴世藩、羅龍文、鄭必昌等人的利慾薰心就是後者了。這是一個複雜矛盾的綜合體。
靠著自己父親的庇佑,他平步青雲,一直在朝廷中樞任職,自是人生得意,這種情況下助長了的是他的貪念,認為只要掃除異己,嚴家就會跟朱家一樣如日中天立下萬世基業。除了皇上,誰都需要清除,必要的時候甚至於連自己的老爹也得清理開。這樣一個薄情寡義之人,下場可想而知。果然,嚴家的基業大廈也是從他的身上開始倒塌的。
回覆列表
《大明王朝1566》中,張志堅老師扮演的嚴世藩
電視劇大明王朝1566中的嚴嵩,還是比較符合這個歷史人物的基本定位的。然而本劇中的嚴世藩,很顯然是經過了藝術加工,主要是為了從側面來表達嚴家作為嘉靖手下勞苦功高的第一大背鍋俠的無盡委屈和憤慨。
嘉靖10年,19歲的嚴世藩透過父親嚴嵩的關係進國子監,畢業後選授為左軍都督府都事,後又升為順天府治中。31歲,在父親嚴嵩的庇佑下升任尚寶司少卿,2年後,升太常寺少卿,5年後,轉正太常寺卿,也就是在38歲這年,已經達到了正三品。1年後,升工部右侍郎,3年後,升工部左侍郎,時年42歲。按照今天的標準來看,這算是火箭上升的官二代了。然而在古代,比他猛的人大有人在,比如張居正,42歲任吏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48歲已經是首輔了。比如說清朝的和珅,49歲掛的時候,已經把乾隆朝一二三品的各種機要重臣的位子坐了個遍。
歷史上記載,嚴世藩的主要特點是——1.胖子;2. 博聞強識,通曉典籍;3. 理財能手。4. 善於揣摩上意;5.青詞寫得好。
不排除有後人塗抹,但是其實我們不難從他的生平上找到對應。
首先胖,除了基因變異或者隔壁老王的因素,也可能是一個人縱慾的象徵,歷史上對嚴世藩縱慾無度的描述很多很多。嚴嵩妻子歐陽氏去世,鄒應龍彈劾嚴世蕃在喪期內縱淫。雖然說有可能是個右腳先進門的理由,但是父子兩人被罷官後,甚至還有謠傳說嚴世藩勾結汪直,繼續淫樂,這也成了後來置他於死地的話柄。
其次看個人能力。
雖然說承蒙嚴嵩庇護,但是面對嘉靖這麼鬼精的皇帝以及嘉靖朝這麼複雜的局面——倭寇,虧空,清流,修仙用錢的皇帝,一個人要是沒什麼本事,一定是玩不轉的。比如尚寶司的工作,就是為皇帝保管印章,說白了就是辦公室主任,要是不講政策,不熟悉章程,滴水不漏,是會犯錯誤的。
接下來的太常寺,主要是祭祀,在古代,祀與戎算是大事,再加上嘉靖是每天都要飛仙的皇帝,一定是更重視的。如果說嚴世藩寫青詞的本領不行,是會被嘉靖嫌棄和鄙視的。最後執掌工部,其實在大明王朝1566裡面也反映了,主要還是為嘉靖籌銀子,修宮殿,要是沒有很強的理財能力和旺盛的精力,也是做不好的。
事實上,感覺這個角色在電視劇中壞的地方沒有被刻畫到位,而好的地方沒有被突出到位。嚴世藩的惡,主要是貪婪淫蕩,作為《金瓶梅》的原型人物,這一點在電視劇中並未有絲毫表現,反而時刻展現出來的是為了討論工作吹鼻子上臉的樣子,反而給人一個工作狂,直男癌的感覺;而嚴世藩的精明,主要是才華上的鬼機靈,政務能力上的突出,都被電視劇掩蓋,只突出他辦事情毛毛躁躁,性格囂張跋扈,一手將胡宗憲,將老爹,將家族推向萬劫不復的地步。
其實,《大明王朝1566》這部劇中主要要表現的是中國封建帝制下權力角力的微妙細節,以嘉靖這個善於玩弄權力的皇帝為藍本。所以角色人物,大多是為矛盾的衝突和轉化服務的。其中嘉靖和封建帝制是萬惡之首,太監們是嘉靖利益的維護者,嚴家是為嘉靖賣力,又背鍋,但是從中撈好處的替罪羊,胡宗憲是替天下蒼生考慮,想做點事,但是在權力夾縫裡進退兩難的封疆大吏,清流門是沽名釣譽的自私鬼、高階黑,只有海瑞,是和權力公開叫板的勇士。品味這每一派的個性以及旁觀他們的命運結局,才是最有滋味的,人物是否真實,其實不必較真。因為歷史本來就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為了每一個關鍵人物形象都能夠突出劇情的最主要矛盾,與其讓嚴世藩這個人物和嚴嵩重疊,不如賦予他一點新的功能,那就是為觀眾留下一些耐人尋味的線索,去慢慢鑽研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