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孤魂視界
-
2 # 強強講道
以其獨特的對話寫作方式,幽默詼諧的現代話語言,為我們講述了明朝十六帝和其他王權貴族和小人物的一生命運。文筆通俗易懂,插科打諢,卻又能直抵人心,令人潸然淚下。
-
3 # 最吧啦剪輯
《明朝那些事兒》這本書相信大家都喜歡看,作者以詼諧幽默的文字把明朝的歷史向我們娓娓道來,這本事後面作者當年明月寫了一篇後記,這篇後記是什麼意思呢?原文比較長,就說個大概意思吧!
作者說的事自己接受採訪,上節目,和名人交流… 然後自己又總結了一下心得。
作者並沒有說寫這些是為什麼,所以只能靠大家的猜測了。
其中有一段作者對歷史的見解—以史為鑑是不可能的,所有發生的都有它發生的道理,能超越歷史的人才能以史為鑑,可是我們並不能超越,我們只是凡人,慾望、貪婪。能超越歷史的也有,我們稱他為聖人。
個人感覺意思是我們都是普通大眾,歷史是由人民創造,所有人都應該順應歷史!能超越歷史的是因為他創造了自己的思想,並一直延續!
當然我們也可以理解為作者寫完書,想讓大家瞭解之後個人的事情,算個隨筆也不是沒可能。
-
4 # 好奇觀古今
很多人問,為什麼看歷史,很多人回答,以史為鑑。
現在我來告訴你,以史為鑑,是不可能的。
因為我發現,其實歷史沒有變化,技術變了,衣服變了,飲食變了,這都是外殼,裡面什麼都沒變化,還是幾千年前那一套,轉來轉去,該犯的錯誤還是要犯,該殺的人還是要殺,岳飛會死,袁崇煥會死,再過一千年,還是會死。
所有發生的,是因為它有發生的理由,能超越歷史的人,才叫以史為鑑,然而我們終究不能超越,因為我們自己的慾望和弱點。
所有的錯誤,我們都知道,然而終究改不掉。
能改的,叫做缺點,不能改的,叫做弱點。
順便說下,能超越歷史的人,還是有的,我們管這種人,叫做聖人。
以上的話,能看懂的,就看懂了,沒看懂的,就當是說瘋話。
最後,說說我自己的想法。
因為看得歷史比較多,所以我這個人比較有歷史感,當然,這是文明的說法,粗點講,就是悲觀。
這並非開玩笑,我本人雖然經常幽默幽默,但對很多事情都很悲觀,因為我經常看歷史(就好比很多人看電視劇一樣),不同的是,我看到的那些古文中,只有悲劇結局,無一例外。
每一個人,他的飛黃騰達和他的沒落,對他本人而言,是幾十年,而對我而言,只有幾頁,前一頁他很牛,後一頁就慫了。
王朝也是如此。
真沒意思,沒意思透了。
但我堅持幽默,是因為我明白,無論這個世界有多絕望,你自己都要充滿希望。
人生並非如某些人所說,很短暫,事實上,有時候,它很漫長,特別是對苦難中的人,漫長得想死。
但我堅持,無論有多絕望,無論有多悲哀,每天早上起來,都要對自己說,這個世界很好,很強大。
這句話,不是在滿懷希望光明時說的,很絕望、很無助、很痛苦、很迷茫的時候,說這句話。
要堅信,你是一個勇敢的人。
因為你還活著,活著,就要繼續前進。
。。。。。後記裡的一段話,給我很大的震撼。
“其實這就是最真實的歷史。
每一段朝代都是過往,後來的我們無從評判,它告訴我,每個人都要以自己想要的方式走完一生,不管對錯,因為你自己,就是答案。
回覆列表
作者當年明月,本名石悅,是廣東順德海關公務員。他寫這些後記主要是總結一下成名前後自己的心理路程以及接下來想要乾的事情。
作者說沒想到自己會出名,這書會暢銷,但他會堅持自己的原則,自己的風格去處理去完善很多問題。他不相信歷史能以史為鑑,該發生的還是要發生,儘管事物表象改變了,但是內心的質是始終存在的,用作者的原話來說一一該來的擋不住,該死的還是要死。能超躍歷史的叫聖人,那種人是幾乎不存在的。
相信未來。作者以一首手指詩來表達自己內心強大的自信。當然,現已成名,接下來他的路肯定會走的更好。看過採訪他的影片,接下來應該會繼續寫下去,畢竟中華五千年的文化歷史是如此的豐富。希望他能繼續以古龍敘事手法,言語簡短而扼要,畫面風趣而平凡,年輕人熱愛,老年人喜歡,希望他戒驕戒躁,出更多的好書,更多真正有意義的書,黃鶴樓上再更上一層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