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常樂:出《老子.儉欲第四十六》:“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 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意思是說:罪惡沒有大過放縱慾望的了,禍患沒有大過不知滿足的了;過失沒有大過貪得無厭的了.所以知道滿足的人,永遠是覺得快樂的。榮啟期:《列子 · 天瑞》記載,孔子游泰山時,在路上遇見榮啟期,衣不蔽體,但邊彈琴邊唱歌,一副怡然自得的模樣。孔子問他:“先生所以樂,何也?”榮啟期回答:“吾樂甚多:天生萬物,唯人為貴。而吾得為人,是一樂也。男女之別,男尊女卑,故以男為貴;吾既得為男矣,是二樂也。人生有不見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己行年九十矣,是三樂也。”孔子連連點頭稱是。又不無惋惜地說:“以先生高才,倘逢盛世,定可騰達,如今空懷瑾瑜,不得施展,仍然不免遺憾。”誰知榮啟期卻不以為然地說:“古往今來,讀書人多如過江之鯽,而能飛黃騰達者才有幾人?貧窮是讀書人的常態,而死亡則是所有人的歸宿,我既能處於讀書人的常態,又可以安心等待人最終的歸宿,還有什麼可遺憾的呢?”孔子聽了說:“善乎!能自寬者也。”擴充套件資料:1、一個快樂主義者首先得有知足的修養,就是古訓所謂知足常樂。王西彥2、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3、平安是幸,知足是福,清心是祿,寡慾是壽。4、知足者貧賤亦樂,不知足者富貴亦憂。5、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道德經》6、委心任運,不失其為我。知足常樂,不願乎其外。況周頤7、處事不必求功,無過便是功。為人不必感德,無怨便是德。8、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樂矣。9、勢不可使盡,福不可享盡,便宜不可佔盡,聰明不可用盡。10、未必錢多樂便多,財多累己招煩惱。清貧樂道真自在,無牽無掛樂逍遙。知足常樂”是老子“無為”思想的體現,強調的是個人的心境。“知足”可理解為斷絕是非之慾,以達到心靜如佛,怡然自樂。而“不知足常樂”體現的則是一種進取精神,強調在改造世界的勞作中獲得快樂。“知足”與“不知足”是人們在同一環境中表達出的不同處世狀態。
知足常樂:出《老子.儉欲第四十六》:“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 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意思是說:罪惡沒有大過放縱慾望的了,禍患沒有大過不知滿足的了;過失沒有大過貪得無厭的了.所以知道滿足的人,永遠是覺得快樂的。榮啟期:《列子 · 天瑞》記載,孔子游泰山時,在路上遇見榮啟期,衣不蔽體,但邊彈琴邊唱歌,一副怡然自得的模樣。孔子問他:“先生所以樂,何也?”榮啟期回答:“吾樂甚多:天生萬物,唯人為貴。而吾得為人,是一樂也。男女之別,男尊女卑,故以男為貴;吾既得為男矣,是二樂也。人生有不見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己行年九十矣,是三樂也。”孔子連連點頭稱是。又不無惋惜地說:“以先生高才,倘逢盛世,定可騰達,如今空懷瑾瑜,不得施展,仍然不免遺憾。”誰知榮啟期卻不以為然地說:“古往今來,讀書人多如過江之鯽,而能飛黃騰達者才有幾人?貧窮是讀書人的常態,而死亡則是所有人的歸宿,我既能處於讀書人的常態,又可以安心等待人最終的歸宿,還有什麼可遺憾的呢?”孔子聽了說:“善乎!能自寬者也。”擴充套件資料:1、一個快樂主義者首先得有知足的修養,就是古訓所謂知足常樂。王西彥2、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3、平安是幸,知足是福,清心是祿,寡慾是壽。4、知足者貧賤亦樂,不知足者富貴亦憂。5、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道德經》6、委心任運,不失其為我。知足常樂,不願乎其外。況周頤7、處事不必求功,無過便是功。為人不必感德,無怨便是德。8、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樂矣。9、勢不可使盡,福不可享盡,便宜不可佔盡,聰明不可用盡。10、未必錢多樂便多,財多累己招煩惱。清貧樂道真自在,無牽無掛樂逍遙。知足常樂”是老子“無為”思想的體現,強調的是個人的心境。“知足”可理解為斷絕是非之慾,以達到心靜如佛,怡然自樂。而“不知足常樂”體現的則是一種進取精神,強調在改造世界的勞作中獲得快樂。“知足”與“不知足”是人們在同一環境中表達出的不同處世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