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6337986318

    信則有,這個有,指的是佛教所說的因果規律,就是三世六道輪迴,以及善惡有報,不差纖毫等等理論。

    那麼,這個因果規律到底是否存在呢?

    從宇宙自然界來說,人類科學的發現,一切都離不開因果。如果沒有因果,就談不上發現。所以,自然界是公認有因果律的。

    就人類社會來說,是否也遵循因果律呢?這個大家看法分歧太大,不能統一。有些人太愚痴,難以說服。所以才有“不信則無”的說法。是那些不相信的人,自己安慰自己。

    事實如何呢?其實只要把現象放大了,真理就在眼前。

    你當街殺人,很快會被抓起來,然後判刑斃了。

    又比如前不久杭州女子失蹤案中的丈夫,把她老婆整消失了,以為沒事。結果如何呢?

    所以,在社會現象界來說,其實也是逃不脫因果規律的。

    不能因為暫時看不到結果,就心生僥倖。這是心理骯髒的表現!

    那些不相信因果的人,有膽這麼幹的話,多半難逃法網。就算他這一生僥倖逃脫懲罰,其實這一生內心的煎熬、驚嚇、不安這些小的報應,已經開始呈現了。

    你看,科學在不斷髮展,在現在有的宇宙之中,又發現了暗物質、暗能量,這是理論上的發現,因為根本無法直接觀測。以前科學沒發現的,現在發現了。

    自然科學界逃不脫因果,人類社會現象界,在其一生內,絕大多數因果也都可見,為何有些人還要追求一絲僥倖,對於看不見的因果,希求沒有因果或逃脫因果呢?這至少不是一個明智的人應該有的想法。

    因此,信則有,不信還是有。

  • 2 # 檻內小紅

    按唯物主義觀點,世界是在個人意識外獨立執行,不管人相信還是不相信,客觀規律存在與否跟人的意識沒有關係。有些是信也有,不信也有,另一些是信也無,不信也無。

    但在微觀粒子世界,粒子同時具有多個狀態,人去觀測時才確定一種狀態。這樣量子力學的規律,第一次出現人的意圖,不再獨立於人的意識了。

    把量子力學現象放到我們的世界,山中花樹因人看而綻放,人未看時跟人心同寂靜。

    唯物主義第一次在量子力學中受到挑戰,科學家也為此苦惱不已,但也沒辦法。

    這樣在微觀世界裡,你信則有,不信則無。

    其實在人的經歷中,你相信什麼,會影響你個人的選擇,這樣後續的結果就不一樣。這樣外在的條件加你個人的意圖,就產生未來的結果。信未必一定有,但信不信也是成就未來的一個重要因素。

    佛及聖賢描述了一個境界,你只有相信,照此修行才能達到,這也是信則有。如果你不相信,自然不會修行,不太可能達到,勉強算是不信則無。為什麼說勉強?聖人自己就達到了,只要有莫大的機緣,也有可能達到。

  • 3 # 慕顏歌41319

    信則有,不信則無:努力學習,就是個洗腦過程

    “信則有,不信則無”中的有無,是一種人類侷限性思維的多維表達。要知道人生的有限性實在是多不勝數,人之本身,便是有限與無限的集合體。一般意識形態上的哲學家,最喜歡把有和無用客觀存在和個體感知分而論之,他們普遍認為,個人意識之外還有特別的獨立存在,和人和意識沒有關係,這些是信不信都有的存在。同時他們又有一個自相矛盾的說法就是還有一些沒有,是信不信都沒有。實在解釋不通了,就發揮薛定諤的貓論來說“眼開則花開,眼閉則花寂”,就是你要去觀察的時候,才能確定是哪一種狀態。其實還是個唯心主義(或佛學中的唯識派)的不可知論。

    所以,打個比喻,如果你要用人類的思維,去猜想非人類設定的理念,那麼我敢百分之百地告訴你,一定是南轅北轍背道而馳了。

    “信也有,不信也有”是一種把自己作為細胞與整體而特別分離化的理論。就是無論紅白細胞信不信,血管都在那裡,不來不去。不管白馬信不信,馬這個族群體稱呼就在那裡,不來不去。

    “信也沒有,不信也沒有”這個“我在的他者”和“他在的我者”的角度評價,是一種對自己未知的,不確定的或不可測的狀態的兩極選擇,但是因為是未知的,不確定的或不可測的,別人給你的評價就是,不管你信不信,反正就是沒有,這麼說的人已經直接否定了你認為可能存在的“有”。

    “信則有,不信則無”,則有很大部分是一種混沌中的機率論,有一定的心理投射定義。它的反面就是墨非定律。前者是你信的都是你選擇的部分,你發現你相信那部分都會以某種形式存在。同樣的,你也選擇了你不信的部分,你不信的那部分,都以某種形式讓你堅信它們確實不存在。而反面呢墨菲定律”(英文:Murphy"s Law)說:

    一、任何事都沒有表面看起來那麼簡單;

    二、所有的事都會比你預計的時間長;

    三、會出錯的事總會出錯;

    四、如果你擔心某種情況發生,那麼它就更有可能發生。

    墨菲定律的原句是這樣的:如果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種選擇方式將導致災難,則必定有人會做出這種選擇。這句話迅速流傳。

    墨菲定律是其作出的著名論斷,亦稱莫非定律、墨菲定理,是西方世界常用的俚語。

    墨菲定律根本是:如果事情有變壞的可能,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

    就是有些事你越不信,越會發生。

    綜上所述,有沒有發現,信是一種不信,不信是一種信,這就是人生的侷限,但是你從來沒有發現過你一直處於將信將疑的第三狀態裡,無論你口頭上堅稱你是信還是不信。

    但我們卻不能不進行這樣的選擇,因為如果我們不能明確自己的選擇,那就會一直處於糾結狀態裡,不知道該信還是不信,怕信了沒好果子吃,又怕不信也沒好果子吃,那我們啥事也不用幹了,光糾結吧。

    一定程度上來說,黑白極端化才利於有情眾生經營自己的生活,至於實際是黑是白,中間有多少灰階,並不是打緊的事。

    所以,別糾結了,就是信則有,不信則無,大不了這次信錯了,下次改過來。聰明人都是擅長進化式洗腦的,智慧人則既容易被洗腦,更擅長反洗腦,只有白痴才無法被洗腦更無法洗別人腦。

    沒事多洗洗腦,努力學習,就是個洗腦過程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真的有輪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