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至簡歷史
-
2 # 大鵬說事
正面的太監也很多啊。比如明朝的鄭和,素有智略,知兵習戰,明成祖對鄭和十分信賴。1405到1433年,鄭和七下西洋,推行和平外交,穩定東南亞國際秩序;震懾倭寇,維護了國家安全;發展海外貿易,傳播中華文明;開拓海洋事業,鋪平亞非航路;總之完成了人類歷史上偉大的壯舉,不愧為航海的先驅、海上的巨人、中華民族的驕傲。
-
3 # 有幸妹妹
1、楊思勖(?-740),本姓蘇,羅州石城人。唐玄宗時的著名太監,有軍事才能。七十歲掛帥,伏邊定遠,以二萬唐軍大破四十萬蠻兵,為大唐平定西南蠻夷。
2、高力士(684年-762年),本名馮元一,是中國唐代的著名宦官之一。高州良德(今廣東省高州市)人。他幼年時入宮,由高延福收為養子,受到當時女皇帝武則天的賞識。之後由於協助唐玄宗平定韋皇后和太平公主之亂,深得唐玄宗寵信,官至驃騎大將軍、進封渤海郡公,他對玄宗也是盡忠盡職,死後亦陪葬唐玄宗於泰陵。
3、馮保,字永亭,號雙林,衡水市趙家圈鄉馮家村人。掌權後支援張居正推行的“一條鞭”法,使大明一度出現復甦局面。馮保有著較好的文化素養,他在司禮監監刻了《啟蒙集》、《帝鑑固說》、《四書》等很多書。最後馮保因為明神宗對他的忌恨被放逐到南京,因病而死,家產亦被抄收。
4、王承恩(約1617年—1644年),明末宦官,河北省邢臺市邢臺縣白岸鄉白岸村人,屬太監曹化淳名下,官至司禮秉筆太監,深得崇禎信任,北京被圍時提督北京兵馬。明末李自成攻入北京時,與崇禎皇帝自縊於煤山(景山)。
5、懷恩,蘇州府人,本來姓戴,宣德中入宮後,才賜姓懷。性情又耿直,識義理,通典故,遇事常能以先朝的典故來進諫;又廉潔不貪,所以在宦官中威信很高。成化末年,萬貴妃(萬貞兒)與梁芳等勾結,謀廢太子,立興王,懷恩力爭,被明憲宗斥逐到鳳陽孝陵司香。明孝宗即位,得以召回,仍掌司禮監,懷恩執正如故。不久,由於積勞成疾而長辭人世。弘治元年(1488年)閏正月二十八日,為了表彰懷恩的功德,明孝宗特意批推為他建造顯忠祠。
-
4 # 知史
比較著名的當屬於鄭和了,還有就是高力士,對了,還有一個就是造紙的蔡倫。
下面給大家一一介紹一下。
第一當之無愧的鄭和,七下西洋,我想這個功績是沒有人能夠超越的,所以有句話說得好,鄭和之後再無鄭和。
鄭和原名馬三寶,是明成祖朱棣的貼身太監,有從龍之功。靖難之役,立下了汗馬功勞。
朱棣登上了皇位之後,感慨鄭和的功勞,但是因為他是太監,不能登上三寶殿,所以為他改名鄭,為內宮監太監,地位在司禮監之上。
後來,代表明朝七下西洋,傳播明朝的仁德,無人超越。
還有就是高力士,他之所以出名就是因為忠心耿耿,當然,這是對於唐玄宗來說的,非常的衷心。
也被唐玄宗封為大將軍,高力士本名馮元一,一生侍候過武則天、中宗、睿宗、玄宗四個皇帝。一說他是孤兒,年幼無依,各處流浪,後被宦官高延福收為養子,改名高力士。
高力士在宮中風風雨雨幾十年,交結李隆基,成為其心腹,幫助玄宗登上帝位,盡心服侍明皇,又促成了楊玉環和唐玄宗這一段驚世駭俗的不倫愛情。
至於李白喚高力士脫靴,使楊貴妃研墨的故事,更是大家爛熟的橋段了。
李白詩好,人人皆知,高力士亦能詩,這是高力士的一首“詠薺”:兩京作斤賣,五溪無人採。夷夏雖不同,氣味終不改。 高力士在詩中自喻為薺,相當貼切:他在長安很高貴,而在流放地巫州卻無人理睬,即便如此,他的忠心有如薺菜那樣“氣味終不改”,他的心時時向著玄宗、肅宗和大唐的天下。
所以,他的死也相當壯烈:“高力士遇赦還,至郎州,聞上皇崩,號慟,嘔血而卒。”是說高力士聽到玄宗死亡的訊息後,慟哭不已,絕食七天,最後嘔血而亡。
還有就是蔡倫,發明了造紙術。這可是四大發明,比較厲害。
蔡倫(61~121)字敬仲,漢族,東漢桂陽郡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中造紙術的發明者。作為一名古代宦官,他曾在昂貴的絲綢和竹板上書寫過,但是,他發明了造紙術,用樹皮、魚網和竹子壓制成紙。造紙術的發明徹底改寫了後世中國乃至世界的歷史,也使蔡倫屹立於古今中外的傑出人物之列。 大神級人物,對世界貢獻很大。
-
5 # 海棠言語
我提一個不太知名的,但是改變歷史走向的太監。
張敏,明憲宗時期內宮的一個門監,大約就是個管門的不大不小的太監。
我們都知道憲宗的寵妃萬貴妃欺霸後宮,但凡哪個妃子懷孕了,都是要給打掉的。
宮中有個宮女紀氏得憲宗一夜寵信,懷孕了,萬貴妃立馬派出工作人員檢查工作,辛虧那位工作人員說沒檢查出來什麼,紀氏沒懷孕,這紀氏逃過一劫,但是十月懷胎,總要生出來吧,最終萬貴妃還是發現了。連忙派出一個太監來“糾正錯誤”,這位太監就是張敏,紀氏已經要明白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了。
然而這位太監卻一反常態,向紀氏要了這個孩子,藏在宮中,由宮女照顧,紀氏還能時不時看望一下自己的孩子。
就這樣,在張敏的領頭下,一幫宮女就這樣在宮中照顧了小皇子,直到五歲,一天憲宗梳頭時候感慨自己已經三十來歲了,仍然還沒有子嗣(全拜萬貴妃所賜),這位張敏太監終於等來了機會,向憲宗報告了這個小皇子的存在,憲宗大喜過望,立馬找到了自己的兒子,並冊立為太子,把紀氏封為貴妃。
然而,紀氏還是被萬貴妃害死了,張敏得知後,也吞金自殺了。
以上出自《明史》
這位小皇子名叫朱佑樘,就是後來的明孝宗,是一位妥妥的明君。
一位宮中的小太監,冒著怎樣的風險,完成了這樣一個壯舉,今天的我們只能從史書的隻言片語中窺探這大氣的歷史事件了,更悲催的是在網上找個照片,圖片之類的都找不到這位太監,不過他所作所為應該可以算是一個正派太監了吧。
-
6 # 在水一方131536548
鄭和啊,這個不介紹了,曹操爺爺,忘記叫啥了,心善,素質高。王安,明代太監,不太出名,但是他很忠心,朱常洛死了以後,為了保護幼帝不讓李選侍得逞,六十多了抬著轎子一路狂奔。
-
7 # 原來三條溪
雖然歷史影視劇和文學作品給我們的太監印象多為貪財好色、殘害忠良和爭權奪利,但實際上在歷史上還是有很多的很正面的太監,譬如楊思勖、馮保、王承恩、懷恩、鄭和、曹騰、後唐張承業、張敏、李蓮英、司馬遷和蔡倫等。
中國最後一個太監——孫耀庭
1996年,中國最後一個太監孫耀庭離開了人世。
他所捐獻的遺物,也成了宦官文化陳列館的重要藏品
孫耀庭出生於1990年,是天津市靜海縣人,過去靜海縣很窮,窮人想出頭,進宮當太監是一條捷徑。他在進宮之前就已經淨了身,動手的是他的父親。孫家以為只有這樣才能給孫耀庭帶來活路。
1916年,清遜帝溥儀公然在民間徵太監,孫耀庭透過一個名叫任德祥的人介紹,終於進了宮。
一路下來很是“走運”,孫耀庭最終被提拔到侍候溥儀的皇后婉容。1924年直奉戰爭爆發,孫耀庭和主人一起被趕出了皇宮,他也因此結束了太監生涯。
當了8年的太監,孫耀庭除了會伺候人之外,一無所長,而這些功夫在農村是討不到飯吃的,只能靠兄弟救濟餬口。
兩年後,孫耀庭回到北京,住進了北長街的興隆寺,這裡有四十多個同命運的太監。孫耀庭整日出入大街小巷,靠撿煤渣、廢品謀生。雖然艱難,但這裡沒有鄉下那些歧視的眼光。
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開始發給太監們每人每月16元的生活費。不久,孫耀庭參加了工作,負責管理寺廟。他曾當過6年的出納。那時,他每月的工資是35元,後來,他的工資加到45元。
由於出身貧寒,境遇淒涼,孫耀庭在後來的“文革”中沒有受太大的衝擊,身體健康。
1996年,中國最後一個太監孫耀庭離開了人世。
-
8 # HannibalLecter
如今很多人喜歡用“死太監”來罵人。實際上,太監是宦官中最高的職位,而中國歷史上,也有一些太監是因為做過好事而留名青史的。
蔡倫,生於公元63年,卒於公元121年。湖南省耒陽人。漢朝太監。他最大的貢獻是改進了造紙技術,降低紙張成本,使得造紙術和紙張得以被廣泛應用和推廣。
蔡倫於漢明帝永平末年入宮,漢章帝建初年間,擔任小黃門太監。漢和帝即位之後,升任中常侍,參與國家大事的謀劃。後來又擔任尚方令,在此期間,負責監督宮廷器物的製作。從此開始鑽研造紙技術。他用樹皮製成了以植物纖維為主的原漿紙的先聲,把樹皮、破布、麻頭和魚網這些廢棄物品都充分利用起來,大大降低紙張成本。蔡倫在宮廷政治鬥爭中受到牽連,為避免受辱,服毒自殺。雖然如此,他在科技上的貢獻不可磨滅。
鄭和,原名馬文彬,字和,小名三寶,生於公元1371年,卒於公元1433年。雲南人。明永樂年間著名宦官、Nautilus、外交家。
洪武十三年(1381年)冬,明軍進攻雲南,十歲的鄭和被大將軍藍玉俘虜帶至南京,接受宮刑後,進燕王府服侍朱棣。在靖難之役中,機敏伶俐的馬和為燕王立過功,深受重用。永樂二年(1404年),明成祖朱棣在南京御書“鄭”字專門賜予他,以紀念戰功,史稱“鄭和”。並升任為內官監太監,官至一品。此後,先後出使暹羅,日本並七下西洋,史稱“鄭和下西洋”,總航程達七萬多海里,帶領上萬人遠揚國威。
張敏,生於公元1434年,卒於公元1485年。金門金沙人。明成化年間太監。他對國家的貢獻不好評估,但是能夠被算作好太監是因為他的善良。成化年間,在後宮萬貴妃專制下,一位被沒入宮中任內藏女史被明憲宗臨幸懷孕了。為避免嬰兒造人陷害,胎死腹中,張敏秘而不報,私下保護尚未出生的明孝宗母子。皇子出生後,又偷偷在西內將其養大。成化十一年某日,憲宗感嘆自己無後,張敏告訴他,其實皇子已經六歲。於是皇子皇妃都得以出頭,而在告訴憲宗這個訊息後不久,有說張敏患病而死,有說他害怕萬貴妃報復吞金自殺。
黃錦,出生年月不詳,卒於公元1567年,河南洛陽龍虎灘人。明正德、嘉靖年間太監。最大的特點是為人正直,大權在握卻非常能夠自我約束。
黃錦於公元1506年入宮,被選派至興王府做世子朱厚熜伴讀。正德十六年,朱厚熜偶然入嗣帝位,黃錦作為“大伴”,自然而然地升為御用太監,此後先後掌管尚膳監、司設監、內官監。嘉靖二十四年,被封為司禮監僉書,嘉靖三十二年,掌管司禮監,總督東廠。
黃錦雖然深受嘉靖信任和重用,權力極大,但是非常克己,曾經做過的好事包括為清官海瑞說情,捐資修建白馬寺、廣濟橋等,造福後代。
-
9 # 金鑼山讀史
1楊思勖,唐玄宗的得力助手,在兩廣與交趾叛亂時出兵一一剿平,可謂是一員悍將。2楊復光,唐末觀軍使,通兵法善撫士卒,在平定黃巢中居功至偉,立八都軍,引領了“都”字牌軍隊的潮流,可謂是太監中的戰鬥機。3張承業,擁立李存勖,進忠言,極大地保障了晉軍的供應,太監們的榜樣! 太多了,我最喜歡的還是曹公公,壞的可愛,有性格,最難忘的是那拈花指!
-
10 # 寂寞的紅酒
太監是中國古代一個比較特殊的群體,一般來說,在人們的印象中太監的形象都是比較負面的,但歷史上其實大部分太監的形象都是正面的,比如說東漢的蔡倫、曹騰,唐朝的明朝的馮寶,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明朝的三寶太監鄭和。鄭和是中國明朝時期著名的Nautilus、外交家,曾率領大明船隊出使海外,七次下西洋,歷時28年,航程十餘萬里,先後到達30多個國家和地區,是人類航海史上的一次偉大創舉,為傳播中華文明、開拓海洋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
-
11 # 王孫阿狸
曹騰,曹操的祖父,他在任職期間舉賢任能以德報怨,形象比較正面。
曹騰少年時就入宮為太監,進宮不久,因表現突出被授為黃門從官,黃門是漢朝侍奉皇帝及其家族的宦官,有黃門令、中黃門、小黃門等,黃門從官是最低的了。永寧元年(公元120年),漢安帝立太子,鄧太后給黃門令下詔,讓他從黃門從官中選撥一個侍候太子讀書,要年輕性格要溫順謹慎,曹騰再次被選中。因他侍候的十分周到,太子很喜歡他,賜給他的東西,常常與眾不同。
太子繼位後為漢順帝,曹騰昇為小黃門,後又升為中常侍大長秋。中常侍的俸祿是二千石,和刺史的俸祿一樣,省部級待遇,它的職責是在皇帝左右,擔任傳達詔命等事,而權力頗大;大長秋是皇后宮中的太監總管,協助皇后管理宮中事宜。漢桓帝即位後,因為曹騰是先帝舊臣,忠孝彰著,封其為費亭侯,加位特進。曹騰在宮廷裡面任職三十多年,經歷了四位皇帝,都未曾有過失。曹騰喜歡給國家推薦人才,他所推薦如陳留的虞放、邊韶,南陽的延固、張溫,弘農的張奐,潁川的堂溪、趙典等人都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
曹騰以德報怨,舉賢不避仇。蜀郡太守託送計簿的官吏給他送禮,卻被益州刺史種暠在函谷關附近查獲,並搜得書信,種暠上書奏告蜀郡太守,並因此彈劾曹騰,說他身為宮廷內臣,卻結交大臣,請求將他免官並追究其罪責。因漢桓帝知道書信是由外頭來的,沒有怪罪曹騰。對於種暠的彈劾,曹騰並不計較,還常常稱讚種暠是個能幹的官吏。種暠後來升為司徒。曹騰為人處事都如此。
-
12 # 營三千
明代在對外戰爭結束後,有把敵方戰俘送進宮當宦官的傳統,像我們所熟知的鄭和、“西廠廠公”汪直,都是透過這種渠道成為太監的。而在明朝攻打安南(今越南)的過程中,同樣弄了不少俘虜進宮當太監。(也是因為明初太監不是很熱門,所以比較缺,需要多種渠道補充數量)永樂年間,英國公張輔徵安南之後,“以交童之美秀者還”,選了一些交趾的秀美少年進宮,充任宦官。
(張輔畫像)
在這批安南來的太監中,就出了不少人才,一個是金刀案中寧死也不告發太上皇朱祁鎮的阮浪,另一個則是高階技術人才阮安。
阮安其人,據說小名叫做“阿留”,在明代的《國朝獻徵錄》中有一篇篇幅很短的傳記記載:“阮安,交址人,清介善謀,尤長於工作之事。北京城池九門、兩宮三殿、五府六部,及塞楊村驛諸河,凡諸役,一受成算而已。”這簡單的幾句話,就能看出阮安其人在北京城營建過程中的重要地位。他的這些工作任務,這基本是把整個皇城都修了一遍。據說他規劃修建宮殿時,“目量意揣,悉中規制”,眼睛看看就知道應該怎麼修,那精確度和巧妙的構思連工部都自愧不如。正統年間,阮安奉命修葺京師城牆,又修築了皇宮的三大殿,因為圓滿完成工作,得到賞賜“金五十兩、銀一百兩、綵緞八表裡、鈔一萬貫”。此外,連北京的國子監,據說都是阮安主持修築的,後來他又在京城修築了幾座寺廟,明代太監信佛的很多,給寺廟捐錢從不手軟,而阮安發揮特長,連修廟都一手包辦。
而後,明英宗又派阮安去負責張秋河道(黃河的一段支流)的疏浚工作,阮安鞠躬盡瘁,死在任上。一個越南人,不遠萬里,(被迫)來到京城當太監,為北京城的建築工程作出巨大貢獻,這個形象絕對是很正面啊。
-
13 # 歷史先森
“千古賢宦第一人”–高力士。
他幫助李隆基政變奪回李氏的皇位。
他是唐玄宗最信任的人,他敢於勸諫晚年昏庸的李隆基。
他富過王侯將相,卻修佛寺鑄鐘。
他是首個娶妻的宦官,忠貞不渝。
他於安史之亂讓楊貴妃上吊自殺,揹負罵名。
他是太上皇李隆基最忠實的僕人,幫李隆基在李輔國手下死裡逃生,卻被流放邊疆。
他為李隆基試過湯藥,高力士以狗試毒破奸計。
他是唐玄宗最親近的朋友,至死不渝。
他為李隆基而死,李隆基也只要他一人陪葬。
高力士生理上雖然缺失了一部分,但是不同於其他宦官人格和心理扭曲的是,高力士體格強壯,辦事有力,全然不是一副宦官的樣子。
他一生都在為唐玄宗保駕護航,為其檢查湯藥,勸諫他,面對李輔國五百禁軍的威脅,他一聲呵斥嚇退了眾人,使太上皇李隆基安然回宮。
他和李隆基的關係,不再是主僕,也不是君臣,而是生死與共的兄弟,他得知玄宗駕崩的訊息時,絕食七日,吐血而死。
回覆列表
有,而且還不少,不過這些人中,我首推鄭和。
鄭和(1371年-1433年)是雲南昆陽(今晉寧昆陽街道)寶山鄉知代村人,原姓馬,名和,小名三寶(三保)。明朝Nautilus、外交家。
鄭和於明洪武四年(1371年)出生,是馬哈只第二子,鄭和有姐妹四人。洪武十三年(1381年)冬,明朝軍隊進攻雲南,馬和當時僅十歲,被明軍副統帥藍玉掠至南京,閹割成太監之後,送入朱棣的燕王府。永樂元年(1403年),姚道衍和尚收馬和為菩薩戒弟子 ,法名福吉祥。
在靖難之變中,馬和在河北鄭州(今河北任丘北)為燕王朱棣立下戰功。永樂二年(1404年),明成祖朱棣在南京御書"鄭"字賜馬和鄭姓,以紀念戰功,史稱"鄭和",並升任為內官監太監,官至四品,地位僅次於司禮監。
鄭和有智略,知兵習戰,明成祖對鄭和十分信賴。1405到1433年,鄭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類歷史上偉大的壯舉。宣德六年(1431年),欽封鄭和為三寶太監。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鄭和在印度西海岸古裡去世,賜葬南京牛首山。
著名史學家柏楊先生說:“鄭和是中國第一位航海英雄。他下西洋,跟公元二世紀張騫出使西域一樣,都是為中國鑿開了一個過去很少人知道的混沌而廣大的天地。”北大前副校長,史學家何川文評價說:“自從人類有文明以來,文明質之間的交流與交匯,在整個明代的交流與交匯史上,唯有以鄭和為代表的中華民族對外交往最文明。因為,它是和平。”
英國著名漢學家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一書中對鄭和的評價也極高。此外,美國的學者路易斯·麗瓦塞斯也說:“鄭和船隊在中國和世界歷史上是一支舉世無雙的艦隊,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是沒有可以與之相匹敵的。”
總之,鄭和七下西洋,推行和平外交,在很大程度上穩定了東南亞國際秩序,震懾倭寇,牽制蒙元勢力,維護了國家安全;同時,鄭和下西洋也發展了海外貿易,為傳播中華文明、開拓海洋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因此,古今中外,對鄭和或鄭和下西洋的評價都十分積極正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