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0
回覆列表
  • 1 # 秉燭讀春秋

    馬謖就像戰國時期的趙括一樣,只會紙上談兵,毫無實戰經驗,在白帝城託孤時,劉備就曾提醒過諸葛亮:

    〖“朕觀此人,言過其實,不可大用。丞相宜深察之。”〗

    但丞相沒聽取先帝之言,這才引出一段,諸葛亮揮淚斬馬謖。

    建興六年,馬謖隨諸葛亮北伐,這是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兵出祁山。魏明帝曹叡得到情報後,命軍師司馬懿和大將張合帶兵迎敵,抗擊進攻祁山的諸葛亮。

    諸葛亮兵出祁山時,眾將官都建議用舊將魏延、吳懿等人任先鋒,但諸葛亮不聽,任命自己十分賞識的參軍馬謖統領諸軍,在防守軍事重地街亭防禦戰中,馬謖在街亭違反諸葛亮授予他的計謀,擅自捨棄水源,選擇登上南山據守而非佔據山下的城鎮;在禆將王平曾多番規勸,馬謖都拒不接納。等張合大軍到達後,張合見狀大喜,迅速包圍山上,又斷絕山上馬謖軍的水源,並且大舉進擊,大破馬謖軍,士卒四散,潰不成軍,軍事重地街亭失守。

    馬謖失守街亭後,諸葛亮失去重要據點,進退無據,無法再戰,多虧諸葛亮用空城計嚇退了司馬懿數萬大軍,蜀軍才得以安全撤回,第一次北伐失敗。

    回到蜀國後,丞相諸葛亮對這次失敗十分悲痛,怪自己沒有聽先帝之言,上書請求自己貶降三級,由於馬謖犯下了無法彌補的錯誤,並且有事先立下的軍令狀:

    〖丞相說:張合乃魏之名將,恐汝不能敵之。”謖曰:“休道司馬懿、張郃,便是曹睿親來,有何懼哉!若有差失,乞斬全家。”孔明曰:“軍中無戲言。”謖曰:“願立軍令狀。”孔明從之。謖遂寫了軍令狀呈上。〗

    據三國演義記述:丞相把馬謖關進監獄,然後揮淚殺了他。諸葛亮親自弔喪,為他痛哭流涕,安撫他的子女,如同平素一樣恩待他們。馬謖死時年僅39歲,亮親自為他撰寫祭文。

    但對於馬謖是不是該殺,蔣琬曾與諸葛亮一段對話:“古時候晉國同楚國交戰楚國殺了領兵的能臣,晉文公喜形於色。現在天下沒有平定,而殺了智謀之士,難道不惋惜嗎?”諸葛亮流著眼淚說:“孫武能夠制敵而取勝於天下的原因,是用法嚴明;現在天下分裂,交戰剛剛開始,如果又廢棄軍法,怎麼能夠討伐敵人呢?”

    其實丞相自貶連降三級,就說明了馬謖非殺不可了。丞相勇於承擔了自己那份責任,難道馬謖不應該實現當初立下軍令狀的諾言嗎?

    三國演義這本書是七分史實,三分虛構。

    對於馬謖的結局,《三國志》中卻有三種截然不同的記載。

    一、《三國志·蜀書·向朗傳》的記載是:

    〖“謖逃亡,朗知情不舉,亮恨之,免官還成都”。〗

    此段意思十分明顯,就是街亭之戰後,馬謖並未投案自首,而是畏罪潛逃,而向朗知情不報,被諸葛亮免去官職。 基於此種說法,民間產生了很多相關的傳說,比如在姜維傳的設定中,馬謖潛逃後改名寧隨,並在諸葛亮病逝後重新為蜀漢效力。

    二、《三國志·蜀書·馬良傳》則記載:〖“謖下獄物故,亮為之流涕”。〗

    即馬謖在獄中病故。

    三、《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的記載則和《三國演義》中的說法相同:

    〖“亮拔西縣千餘家,還於漢中,戮謖以謝眾”〗

    即諸葛亮下令處斬了馬謖。

  • 2 # 不應該32

    這就是誰背鍋的問題,不斬諸葛亮背鍋。李嚴發難收回兵權,諸葛亮就沒辦法獨攬大權。幸虧有個背鍋的不殺就是殺,阿斗也是扶不起,劉備故意不給諸葛亮兵權,阿斗竟然給了,權臣掌兵權不滅國也難。

  • 3 # 東東一一

    三國志寫殺馬謖理由的是:謖違亮節度,但沒有說違了諸葛亮的什麼節度。也就是諸葛亮說馬謖沒聽從我安排,但我是怎麼安排的沒說!並沒有說要馬謖當道安營! 但這裡有許多搞笑的地方如:

    1,亮違眾拔謖,

    2, 謖違亮節度,

    3, 諸葛亮自己帶著大部隊去打郭淮,馬遵,也是完敗結束,

    4,趙雲也是被打敗!

    所以殺馬謖的理由不敢用戰敗,而是用不聽安排!

  • 4 # 自由的鷹28185386

    馬謖不殺,個人威信要受到影響。殺了馬謖,少了個好參謀。其實這不重要,重要的問題是一次伐魏失敗對於諸葛亮的心理打擊是無比巨大的!!!首先,當初自信不用子午谷計謀,只要用兵得當,何愁不勝,然後守衛街亭重擔,不用大家都認為的合適人選吳彝(至於大家不提魏延,你懂的),要用自己的參謀馬謖。其實關鍵是走岐山等於通風報信給曹魏,失去首次伐魏的突然性,對手從容佈防。隨後改學二次伐魏有陳倉,曹真沒那麼平庸。鬱悶和嘔心瀝血的日子就來了,早逝也就難免了。所以有時候死要面子活受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數學學習與研究是什麼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