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迷惑行為bot
-
2 # 東東一一
這都是後世的人把這二個人神吹吹出來的!諸葛亮本來就是一個後勤人員,處理國家事務的能人,如蕭何,管仲一樣的!和軍師,神算根本都不靠邊,三分天下諸葛亮確實有一份功勞,但說到好像沒他不行,甚至是天下三是他規劃,那真就太扯了!
-
3 # 錦翼
這都是傳說故事,老百姓喜歡將歷史上的聰明人連起來說,我來講個故事吧。
大明朝建立之後,朱元璋設立慶功樓,屠殺了所有大臣。
有一次,朱元璋微服私訪,在山路上遇見了下雨,到一家農戶躲雨,天晴的時候,天空一道彩虹凌空,朱元璋詩興大發,就吟了兩句詩:“誰把青紅線兩條,和風甘雨系天腰”,下面不會了,旁邊的一個乞丐突然介面說:“只因玉皇鑾輿出,萬里長空架彩橋。”
朱元璋大吃一驚,因為這兩句詩不但接的好,而且暗示出他朱元璋是皇帝,他把乞丐接到北京,封他做官。
這個乞丐見他是皇帝,大吃一驚,說出一件事,原來這個乞丐也是個讀書人,但腦筋太死,不會做八股文,考了幾年連個秀才也沒考上。但為人心地善良,一日村裡來個老道,這個道士既不畫符也不捉妖,只說有個官位相送,誰能管他一頓飯,即把此功名相送,鄉民皆以為他是個瘋子,半頓飯也不給。
這乞丐就把自己要來的飯送了給他,道士就送給他一首詩,說如果將來有人讀出上兩句,你要接這兩句,就可以了。還送給他一個錦囊,說等他富貴了,開啟看看。
聽他描述相貌,朱元璋知道這人就是劉伯溫。心中不由一陣害怕,原來自己每一步都在他的意料之中。但轉念一想,他定無害己之心,否則早下手了。
心念至此,不由如釋重負,愉快的封乞丐做了官,忽然記起那個小錦囊,令彭有信交上來,開啟一看,只見寫道:“臣雲遊四海為陛下擇棟樑才。”朱元璋看後一笑,從此再也沒有過微服私訪。
洪武末年,朱元璋年歲已高,常常記起當年出生入死的將士們,反思自己所作所為,心中常常生愧。他把那個年輕人找來,問他有沒有見過那個道士。他說有人在四川見過他,他正往一個破敗的孔明廟上壘磚,別人問他幹什麼,他說給自己修家。
朱元璋立即下令重修孔明廟,並在旁邊為劉伯溫建廟。在修孔明的過程中,一個官員見廟前石碑從蜀漢至今歷經風雨,字跡已模糊難辯,欲挪走重換,一搬之下,意外發現石碑中空,內藏羊皮畫卷,畫上人羽扇綸巾,儼然正是當年的諸葛亮。
呈到已經病倒床上的朱元璋面前,他竟驚坐而起,因為畫上的人,雖是蜀漢服飾,但音容笑貌卻同劉伯溫無二。至此他才明白為什麼劉伯溫把修孔明廟稱作給自己蓋家,原來這兩位曠世奇才竟是同一人。於是下令停修劉伯溫廟,單修孔明廟即可。
這是我曾經整理過的民間故事,原名《朱元璋際會孔明》發表在《民間文學》2006年第11期
回覆列表
諸葛亮與劉伯溫同是民間的神人,後人再討論之時喜歡把他們聯絡到一起,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諸葛亮也常常嘆息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相比於劉伯溫,人人都會為此嘆息。諸葛亮在世之時常比管仲、樂毅,劉伯溫也非常自負,非常不情願世人把他比做諸葛亮,認為自己功名全部在諸葛亮之上。
劉伯溫常與身邊人說:“孔明學問淵博,吾與其相比只差一釐;孔明德能非凡,吾與其相比只缺一毫;孔明智慧超群,吾與其柑比只少一絲;孔明預前測後,未卜先知,吾與其相比定不在下。
有一天劉伯溫回家鄉做官,路過孔明祠。就進來自言自語的說:聽說孔明生前早已算出何人何時來次祭拜,若是真有此靈驗,我便拜你為師,磕上1千響頭。若是不對,後人定不可再拿諸葛亮壓我。
進入廟裡,突然見一石碑上寫道“只有伯溫到”五個楷書大字。劉伯溫滿面羞慚,心有不滿,一怒之下挖了諸葛亮的墳,只見墓室空空,一件石碑刻道“先姜尚,後孫臏,五百年前諸葛亮,五百年後劉伯溫”。劉伯溫自知是諸葛亮轉世,急忙行禮,磕首一千。自此以後劉伯溫歸隱山林,不讓後人為己立廟,拜諸葛祠,便是紀念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