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雅珍居士
-
2 # 曠野獵趣
高古玉中有一種俗稱"雞骨白"的玉器,這是由於火燒、埋於土中日深年久所造成的腐蝕而成。因此,有人將新玉以火燒之,遂成雞骨白色,俗稱"偽石灰玉"。這種方法制成的玉,雖然顏色相似,但是上面常有火裂紋,而真正的古玉是沒有裂紋的。
形成初期雞骨白按形成分初期和全白,對於初期的形成目前有探討,有人認為是地溫的熱度使玉受熱,必須處在乾燥的環境中,要歷經大約1千8百年以上,才有機會出現,由於受地域降水的不同,有南土北土之分,南方溼潤,墓穴容易漏水,就不容易出雞骨白,對墓穴的乾燥要求比較高,長期的受低溫的影響,玉質的內部開始出現變化,溫度的不同,內部的變化也是不同的,溫度高,內部容易出現凍白現象,有魚腦凍,魚肚白等等現象出現,溫度的高低出現的白應該是不同的,如果再高,就能形成全白。這個低溫的好處就使玉質的變化很慢,最後玉質內部形成大小不等圓球狀顆粒,沒有結凍白,這種圓球狀與表面的切觸部分就散開形成了白色,時間的不同,受熱越長,越加劇白化,最後直至全白,同一塊玉在一個墓穴中所受的熱是不同的,溫度的不同出現的凍白也不一樣,有的玉邊框最容易鈣化,玉的邊框白,專家推測是跟墓坑中的有機
陪葬品有關,是墓坑中的有機物腐爛時放出熱量,使墓室長期處在微熱中,玉器與地面接觸,地面的溫度低於墓室中的溫度,所以會形成邊框發白的現象;與雞骨白的受地溫變白也不同。還有的因為進水,有浸在水中,水是熱的,在水中的卻變白了,還有的因為受屍水的腐蝕變白的,最後在時間的長河中都走向整體的全白和鈣化。有雞骨白的玉器,出土後,只要沾水,涼幹就能吐白。
還有種玉器的鈣化,先幹坑,逢漏水受潮溼,玉器自己吐白,吐出的石灰質腐蝕自己,形成大小不等的花斑白,由於吐白的時間長短形成的鈣化斑深淺也不同!形狀跟出白形成的覆蓋物有關,在祛除覆蓋物時能見到化斑白。
全白在鑑定漢代古玉時,一般少見出現全白玉器,都只是初期階段,所以如果用放大鏡看玉質內部有沒有形成大小不等的原球和凍白,這是仿不出來的東西,除非用真老料加工,這點再從工上去分辨是不難的,所以真雞骨白是仿不出來的,是玉器鑑定的一個標準!吐白出現的鈣化斑其實也是仿不出來的,看自然不自然,深淺不一。
順便提到的是如果用火燒時間久了也能燒白出來,火的控制能燒出沒有裂紋的玉白來,兩種是不一樣的白,燒完了再上光,包漿就出現了,還有就是腐蝕法,是把做好的玉吊在有氨水等腐蝕液體的容器中,酸性氣體腐蝕法,也會有白,不過氣味難聞,再扔糞坑中泡它一陣,氣味就沒有了,變成臭味,與真古玉的楠木香夾雜土香是不同的,再上光,就是所謂的古玉了!
-
3 # 好古收藏
高古玉的雞骨白是形容玉器在特定的環境下形成的鈣化,白化現象。雞骨白只是一個形容名稱,還有象牙白,魚肚白,雪花白,糙米白,等等。鈣化的程度也不一樣,輕的只在玉器表層,嚴重的整體百分之八十全部鈣化成石灰狀。你圖片上這件玉梟,是現代新仿製的,有火燒形成的裂紋,有的也用烤箱,微波爐,酸鹼咬色,等手法把玉器加工成雞骨白色,給你發幾張紅山時期,鈣化的雞骨白玉器,僅供參考。
-
4 # 士心弘毅
問題中的這件紅山文化特徵的玉鳥,為現代仿品。鳥身上面的這細細裂紋,是做舊者用火燒仿雞骨時燒裂的,與出土自然鈣化的雞骨白(還有象骨白、豬古白等)不相符還有一種古人定義地成因的骨白,如下圖,魚身上有高溫熔裂口,並有熔液流出付著在上面,似焦渣狀,鋼刀刮不掉。現代人想用火燒玉來仿,仿成的基本就是一圖的樣子。下圖為還未完全鈣化的骨白下圖是紅山雞骨白下圖為良渚文化雞骨白用圖片來訴說骨白的樣貌,不知這樣的回答您滿意否?如您還想看圖片,稍後再新增。
-
5 # 春曉144640302
我說下和田玉雞骨白吧。和田玉雞骨白表面堅硬光滑比較潤澤。硬度是6.5左右。表面光滑堅硬,內在是是混濁的白糊糊狀。
-
6 # 愛上撿破爛
請教老師。 我這個是雞古白的高古玉嗎? 求老師解答, 多謝!
回覆列表
此物造型為紅山文化時期的玉梟(貓頭鷹),因為紅山文化的玉器埋葬的普遍不深,所以大多數玉器都沒有受沁,保留了玉的原質。
也有部分雞骨白,你可個由圖片看,背部有牛鼻穿孔,但是因為圖片不是太清楚,區域性的細節沒法更好的判斷。
只能說這麼多了,再者就是你可以用它劃玻璃,試試它的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