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曾經的風微微涼
-
2 # 木木文史
武惠妃並沒有想當武則天第二,只是仗著唐玄宗的寵愛搞風搞雨,要不然也不會被嚇死。張良娣對政治非常有野心,她嚮往和 武則天、 韋皇后一樣,干預朝政,但卻沒有武則天的心計手段,生的兩個兒子都不長命,很快死了,自己最後被暗算殺死。
武惠妃(本名:武氏,699年-737年),父恆安王武攸止,母鄭國夫人楊氏,武則天的侄孫女,唐玄宗的寵妃。
武惠妃乃恆安王武攸止(武則天堂侄)之女,因年幼時父親病逝,按慣例被送入宮中撫養。唐玄宗即位時,武惠妃已長成亭亭玉立的少女,引起了唐玄宗的注意。武氏性情乖巧,善於逢迎,很快就博得唐玄宗的歡心。武惠妃初封婕妤,為玄宗誕育四子三女。724年封妃,其所生子女皆因母寵得到唐玄宗的偏愛。
玄宗對惠妃寵愛始終不衰,想立她為皇后。御史潘好禮上疏表示武惠妃的遠房叔公武三思與遠房叔父武延秀都是幹紀亂常之人,世人所共惡之。
而且當時玄宗立的太子李瑛不是惠妃所生,惠妃自己也有兒子,一旦以惠妃為皇后,恐怕她會基於私心而使太子的儲位不安。於是玄宗納諫,沒有立惠妃為皇后。
隨著武惠妃受寵,其餘妃子都逐漸失寵,這其中就包括太子李瑛的母親趙麗妃,鄂王李瑤的母親皇甫德儀,李琚的母親劉才人。
於是太子李瑛這三兄弟就抱團取暖。三位皇子聚在一起的行為,讓玄宗十分忌憚,唐朝的太子從來都不是好當的,前有唐太宗的玄武門之變,每位皇帝都時常警惕著身邊的太子,擔心他們有一天逼迫自己退位。
於是武惠妃誘惑三兄弟進入皇宮捉拿賊人,當李瑛、李瑤、李琚三人進入皇宮之後,武惠妃卻聲稱太子謀反,玄宗本著寧可錯殺一千不放過一個的原則,將三位皇子貶為庶人,不久三位庶人皆遇害。表面上看,這是武惠妃的陰謀詭計,但是實則是玄宗的猜忌之心過重。
自從陷害了太子等人之後,武惠妃害了疑心病,屢次看到他們的鬼魂,竟一病不起。請巫師在夜裡作法、為他們改葬,甚至用處死的人來陪葬,各種辦法都用盡了,可全都沒用。最後,還是被自己嚇死了,年僅38歲。
張皇后(?—762年), 唐肅宗李亨皇后, 鄧州向城人(今屬河南)。父張去逸。張氏的家族是南陽西鄂人,後來遷徙到昭應。她的祖母竇氏,為唐玄宗母親昭成皇太后的妹妹。 天寶年間(742年至756年),她被選入太子宮為良娣,故稱張良娣。
張良娣自從嫁給肅宗以後,一起歷經了許多危難,因此李亨對張良娣很是寵愛,所以恃寵生驕,想趁自己被肅宗寵愛的時候為幼子李佋謀得太子之位,但前面還有廣平王李豫和建寧王李倓,她便一心想置二王於死地。
張皇后開始時與李輔國關係很好,當然這種好是在互相利用上。李輔國想借助張皇后鞏固自己在朝廷的權力。而張皇后也想利用李輔國實現自己的目的。
張皇后與李輔國的蜜月關係要從建寧王李倓談起,李倓是唐肅宗李亨的第三個兒子,是唐代宗李豫同父異母的弟弟,母親是張宮人,在天寶年間封為建寧王,授太常卿同正員。 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次年,叛軍攻向長安,李倓的祖父唐玄宗李隆基率皇族逃往成都。途中,李倓見士民慌亂,便與宦官李輔國進諫其父太子李亨,勸他收拾兵馬,領導抵抗叛軍。 李亨於是同意率兵北上,在北上途中,李倓率驍騎數百,每戰在前。最終在郭子儀、李泌的輔助下,李亨在靈武稱帝,即唐肅宗。 之後,李倓統軍作戰,多次擊潰盤踞關中的叛軍,李倓為人正直,多次向肅宗揭露李輔國、張良娣二人罪惡,李輔國、張良娣誣陷李倓欲謀害他的哥哥廣平王李豫,肅宗聽信讒言,將李倓賜死。
張皇后殺死李倓不是目的,最終目的是太子之位,她就琢磨怎麼才能把李豫換掉。
剛開始企圖讓李豫與李輔國鬥,就建議李豫把李輔國拿下。但李豫很聰明,他一下就看出張皇后的目的了,就沒答應張皇后的請求。
張良娣並沒因此消停,但李豫常年領兵在外,又有郭子儀等老將擁護,因此不是她三言兩語能廢黜的。
當時太子李豫不光是長子,還在平定安史之亂中立有大功。再加上他賢明,因此深得李亨器重。張良娣沒少給李亨吹枕頭風,希望他能廢黜李豫的太子之位,改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但她萬萬沒想到,她的兩個兒子都沒活幾年,便夭折了。
怕將來李豫即位後報復,張皇后就決定親自動手把李豫除掉,另立一位皇子李系當太子。她就借李亨之名,下令讓李豫進宮,然後藉機殺掉。
豈料,這套把戲早讓李輔國知道了。這個老奸巨滑的宦官一看機會來了,他認為如果把張皇后拿下,將來李豫當皇帝了,他當然會被重用。所以張皇后被李輔國殺了。
回覆列表
1 武氏篡唐就是二三十來年的事兒,殷鑑不遠,朝野對這個比較敏感,反對的勢力較多。特別是武惠妃設計搞死了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之後。
2 李隆基不是高宗李治,他大權獨攬,對後宮干政、皇子參政之類的防範比較嚴密。
3 武惠妃學武則天學的不徹底,神似而行不似。武惠妃更多的是依仗李隆基的寵愛搞風搞雨,而武則天不一樣,武則天是發展心腹,拉攏大臣,勢力越來越大,最後李治想廢她都廢不掉。為武惠妃搖旗吶喊的就李林甫和她女婿,這勁頭比武則天差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