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Sunny4823404133901
-
2 # 清雅國風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先賢智慧的結晶,流傳千年經久不衰,不光應該讓孩子學,還應該系統的,認真的學。
“幼兒養性,童蒙養正,少年養志,成年養德”。幼兒時期,用國學經典陶冶兒童的情操,規範兒童的性情執念,樹立兒童的遠大志向,對孩子的一生都非常有幫助。
國學經典,傳遞給孩子孝順長輩、尊敬師長、自強不息、誠實守信、反躬自省、責任擔當、知恩感恩、勤勞節儉……這些優良品質會伴隨孩子一生,讓孩子獲得幸福美滿的人生!
育兒路上,我們一起努力加油
-
3 # 樂樂媽820
我是一個4歲孩子的寶媽,我從小就教兒子讀一些古詩還有一些國學經典,孩子在這方面受益也很大!
國學經典,博大精深,可以讓孩子耳瑜目染,終身牢記!
國學經典都是人生的一些智慧,人生的哲學,對孩子素質培養是很重要的。
從小我就給孩子買了國學機,在他玩耍,吃飯的時候我都給他開啟聽,慢慢的有些詩我不交他,他自己都會了!
一切的改變從你此刻的選擇開始!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吧!
-
4 # 畫小仙錢多多
提升孩子淳靜、儒雅氣質國學經典,是最有價值的書。它凝聚著中國數千年的文明,透過誦讀朗朗上口的經典篇章,觀看具體可感的精美插畫,兒童在耳濡目染中受到這些作品的影響,形成一種強大而深厚的文化意識。這種文化意識不僅會影響孩子的語言表達、社會認識,更能影響其情感體驗的發生和審美情趣的構建,從而促進其獨立人格的養成。總之,誦讀並學習傳統文化經典,是在讓孩子做一種終生可以去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準備。
-
5 # 想香麻麻
你好,我是想哥香弟麻麻。
我覺得讀經典肯定是有用的。
我家哥哥從一歲多開始,我就經常給他聽聲律啟蒙。聽多了,他慢慢地會背了一些。但是我一直都懷疑他是否能理解。直到有一天早上,他起床發現外面下雨了,順口說了一句,一蓑煙雨,溪邊晚釣之翁。我就認為長時間的灌輸是有作用的。
此外,我也經常帶他背古詩,聽成語故事。現在,他開始會在合適的場合使用,讓我們大吃一驚。比如吃東西的時候,他會說孔融讓梨,有時候和弟弟在一起,吵架過後會說相煎何太急。
所以如果你想讓孩子讀經典,肯定是有作用的。建議初期從簡短的內容開始,持之以恆,不斷輸入,養成習慣。到三歲多的時候,你就會慢慢發現有輸出了。
等到孩子脫口而出的時候,你就會意識到,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共勉。
-
6 # 彬媽閱讀
我知道讀經典這樣的,我家孩子上的舞蹈課每節課結束前都會講《弟子規》,剛開始沒覺得有什麼特別的,但是後來發現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上有了明顯變化:
一、更有禮貌,也知禮儀了。
二、每天幫忙做家務,知道孝順父母了。
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變得獨立了。
四、寫作業也不拖沓,變得更自主認真。
每一節舞蹈課結束前,家長也會在教室接受孩子的敬拜禮,每次看到孩子無比認真且懷著感恩之心敬拜時,我內心深處被深深觸動。
我不得不承認平時融入《弟子規》的薰陶和影響,孩子在平時學習和生活中潛移默化地變得懂禮貌、知禮儀、孝順父母,真的是變得越來越勤快懂事了……
-
7 # 李香蘭1880
個人認為,孩子從小讀經典是利大於弊的。 文化是一種傳承,特別是對於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國,從小接受經典對於孩子是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的。特別是現在的孩子,有些父母認為西方的文化是先進的,讓孩子接受一些所謂的先進教育。什麼學鋼琴、小提琴、拉丁舞… 什麼賞識教育,從小灌輸不能受一丁點兒的委屈,凡事不能輸給別人,事事爭第一。這樣無形當中,讓孩子丟失了經典中所提到的尊師重道、母慈子孝的文化傳承!多了那些弒母、跳樓的少年悲劇!這些皆源於從小缺少傳統文化的教育,心中缺少仁、義、禮、智、信!
1
人格最佳化,身心健康
經常誦讀經典的孩子,會養成孝順父母,懂禮貌,知禮儀,有教養的良好習慣。孩子的生活品位和人生內涵會在更高的起點上邁步,從而不僅身心健康,而且會使成功的機率明顯增加。
2
專注力提高
經常進行誦讀經典的訓練,會逐漸形成精神集中專一、頭腦裡少雜念、內心寧靜安詳的良好讀書習慣,從而使學習的效率和質量明顯提高。
3
記憶力大大提升
經常背誦經典,孩子的記憶力將獲得明顯提高,50%的孩子能達到“過目不忘”的程度。一旦獲得了這種記憶能力,記憶任何科目的知識都會很輕鬆,並一生保持這種超越常人的記憶力。
4
語文能力增強
背熟《弟子規》、《三字經》、《千字文》、《論語》、《大學》、《老子》、《中庸》、《孟子》、《管子四篇》、《中華經典精粹選讀》等經典後,孩子的識字量將達到5000字(這是中文系教授的識字量)左右。此後,孩子作文、發言時就會出口成章、引經據典,很有深度。
5
閱讀興趣和能力大為提高
讀懂經典,孩子會形成博覽群書的習慣。許多誦讀經典的孩子,在6歲-10歲時,能主動找書讀。一個7歲前誦讀10部左右經典的孩子,可創造1年閱讀500冊到1000冊書的奇蹟,從而視野開闊,智慧流溢,比不誦讀經典的孩子的智商高出許多倍。
6
對其他科目的學習有很大幫助
透過誦讀經典,孩子的形象思維(右腦)獲得全面的鍛鍊,從而為學習數學、外語、物理、化學等課程奠定堅實的基礎,這些科目的學習成績也隨之提升2-4倍;此外,經典的內容早一點儲存到頭裡邊,孩子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就會潛移默化地進行消化,從而使理解力也獲得提升。
7
才藝、體育、勞動等技能的學習變得很輕鬆
“心靈手巧”是誦讀經典的另一種效益。透過誦讀經典,可使頭腦裡和軀體內的氣血很好的暢通,健腦效果明顯,大腦支配手指的能力得到了強化,從而在才藝、體育、勞動等技能的學習上會事半功倍。
8
取得文化治療的效果
透過誦讀經典,患有多動症、感覺統合失調、自閉症的孩子的症狀明顯緩解。這一項意外的收穫已為醫學界所關注,相關醫院已開始進行這方面的研究了。
9
促進親子關係,親子相長
許多經典是家長們也沒有接觸過的,因此,父母(包括爺爺奶奶)和孩子一起誦讀,除了能有效地促進家長和孩子的感情外,還能取得健腦、健身、緩解壓力、解除疲勞、提高文化層次的良好效益。
10
對“文言文”有了天然的親近感
有的家長認為經典以“文言文”為主,擔心孩子不理解,其實,在孩子記憶力最好的時候,關鍵的關鍵是把這些經典先背誦下來,並不一定讓孩子去理解,以後,經過複習及日常的應用,則“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孩子會自然而然地具有了閱讀文言文的能力。讀懂文言文則會掃除接受聖賢教育的障礙,從而為考大學、做學問、幹事業奠定良好的基礎。
11
加強深度思想,重振人文建設
當代社會,流行讀物氾濫,資訊過剩。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下,非常容易滋生浮躁心、傲慢心,某些人甚至會產生無法擺脫困惑和焦慮,有的人會對活著的意義和價值產生疑問,從而厭倦生命、質疑社會。經過經典的燻修,可讓孩子從小樹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立功、立言、立德”等人生志向,從而懂得擔當責任,懂得如何更好的實現人生的幸福和成功。
-
8 # 老吳聊的故事
首先,我們要了解您所說的經典的定義是什麼?四書五經?二十四史?四大名著?瞭解這些就是想知道您對培養孩子的目標是什麼,希望孩子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其次,是家長的作用。如果僅僅去讀一些經典有多大的作用呢?那需要看家長在這個過程中能做什麼。孔子為了給他的弟子解讀《周易》當中的爻辭寫了《象傳》,為什麼這麼做?因為文字和句法的表達變化以及人為的神秘化的解釋,到了春秋時期《周易》當中很多內容已經很少能看的懂了,所以孔子才這樣做。
作為家長或者教育機構,其實更多的義務是從正確的角度去挑選和把握哪些內容適合什麼樣的孩子,這又需要去學習一些西方的兒童發展理論,洋為中用的去匹配合適的經典內容。另外結合時代的背景去做創新的一些解讀便於兒童學習。
所以這應該是一個非常龐大繁雜又非常系統的一個話題,對從業人員或者家長來說,專業和認知結構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在市面上可能還沒有那種認知度非常高的類似內容和專業機構。不過,這倒是一個非常好的研究方向,希望有這樣的專家學者能夠在這個領域深耕,重新建設有中國特色的文化傳承和教育體系。
-
9 # 大衛61318579
小孩大腦知識發育是父母灌輸的營養物質!如果在小孩大腦發育最需要的各種營養物質沒有到位,那麼小孩就錯過發育的關鍵時期,就是說沒有發育空間了!
知識對於剛生下來的小孩由其重要!大腦似一張空白的紙頁該塗抹些什麼給小孩呢?那麼就要父母用心去思量!
1:音樂薰陶。讓孩子記憶力放飛!在成長快樂中奔跑!在失敗中歡笑!愉悅的心情是健康益友!
2:經典名著。耳燻目染!讓孩子出口成章!懂思考、懂禮儀、懂感恩、懂格局!
3:名人作習。從小養成一個好習慣!大凡名人都是從小嚴格要求自己,早立志,早刻苦,有宏偉的目標!所謂一個人的成長,從自律開始!
-
10 # 黃夕袁
經典是老祖先留下來的智慧,從小能培養孩子讀經典當然是更好,但要用有趣的方式而不是逼迫,更重要的是要讓孩子明白經典教給我們的做人的道理,特別是《弟子規》和《論語》我們家孩子也一直在讀。
-
11 # 寧老師說
完全同意這個育兒之道。這是一條把孩子引向大格局的育兒之道。是一條引導孩子走向成功的育兒之道。
無論是中國流傳幾千年幾百年的經典古詩古文、圖畫藝術技能,還是世界上流傳下來的經典,都是人類最寶貴的財富。是人類知識的精華。
就像我們吃飯一樣。
你是吃精華,還是吃亂七八糟的假冒食品?答案顯而易見,有精華的東西,絕不去吃那些糟粕。
這和讀經典是一樣的道理。
比如說。論語、大學、中庸,比如說詩經楚辭,比如說唐詩宋詞元曲,比如說,西遊記,三國水滸紅樓夢。比如說靜靜的頓河。
比如說。土耳其進行曲、拉德斯基進行曲。比如說,肖邦,比如說.....
用以上這些經典去薰陶孩子,教育孩子。這樣的孩子成長起來,他的言談舉止,他的世界觀方法論,他的格局絕對和每天聽小蘋果長大的孩子相距甚遠。
看看中華詩詞大會上那些出色的孩子們。經典,在孩子的靈魂深處紮了根,他們是什麼樣的現狀。
有一種說法和看法,認為古代的東西,生僻晦澀難懂,脫離了現在的實際,所以不用去學習,應該拋棄它們。
可是你忘記了:現代發展的軌道,是從古代發展而來的,因歷史豐厚的積澱而形成今天的現代。沒有歷史,哪來今天?我們應該取其精華,對於歷史上遺留下來的糟粕。我們也應該予以摒棄。這才是我們對於經典的態度。
用經典去滋養你的孩子吧,讓他成為高水準的現代人,祝你成功。
-
12 # 快樂帶娃
我覺得育兒沒有捷徑,需要父母一直努力學習,跟孩子一起進步。尤其是現在資訊爆炸時代,各種訊息魚龍混雜,需要父母給孩子挑選適合孩子的。經典的東西也不是都適合孩子。如《弟子規》中“親有疾,藥先嚐,晝夜侍,不離床”在現代就不是必須的,要教給孩子學習,但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無論是哪種知識,都不可能適合所有孩子,所以教育孩子也不應該千篇一律的選擇一種方法,應該因材施教。即使再有營養的東西天天吃營養過剩也不是好事。
所以我認為做父母是一個很偉大的職業,也是很辛苦的職業,因為沒有標準,沒有考試,不能量化。孩子的一生幸福與否與父母引導教育關係很大,需要父母用一生去探究。
-
13 # 南山子曰
本人開過私塾,辦過書院,教過國學,有十五年傳道授業解惑之傳統文化經典教育之經歷。期間,有教訓,有經驗,總結之下,願與大家分享。
可以很負責任的說,孩子從小學國學,浸潤於中國傳統經典書香中,讀書習字、琴棋書畫、灑掃應對,修養身心,格物致知,中庸之行,從小接受,溫良恭儉讓與忠孝義勇智之仁禮文化教育;自強不息與厚德載物之龍馬精神教育,使孩子獲得一種具有君子氣質的精氣神,長大以後一定會:腹有詩書氣自華,身有精神勢自強。
不過,學習是要有方法的。在孔子制定的[志於道,居於德,依於仁,遊於藝]教育方針指引下,傳統文化的學習要注意有三:
1、儀式
國學學習不能缺儀式。培養儀式意識,就是培養教養意識。
從待人接物,到飲食起坐;從讀書寫字,到言談舉止,有要禮教即規範和要求,就是要有儀式感,不能隨隨便便,這樣是無法培養孩子的恭敬心,教養自然無從談起。
師長面前,沒大沒小,尊卑不分,就是從小缺少儀式感教育所帶來的副作用。
2、節氣
國學學習不能離節氣。培養節氣意識,就是培養生態意識。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有24個節氣相伴,國學與節氣同氣相連,節氣與萬物同枝相通,所以,國學的學習,要和節氣互動,遵從天道時運,讓生物鐘與時鐘的節奏合拍。養成過時不食,過時不事的習慣,培養對天時的敬從感,如此便有了遵守時間的好習慣。
任意上課遲到,隨意開會延時,就是從小沒有培養天時觀念所造成的。
3、風水
國學學習不能背風水。培養風水意識,就是培養環境意識。
古人讀書,很重視地點方位的選擇,背光向陽,南北朝向,東西中堂,怎麼佈局,怎麼坐,怎麼學,皆要綜合考慮。不似今天之人,不分地點,不分場合,不分書籍,上廁所讀經典,這樣做會失去對地利的認同,沒有生成到什麼山唱什麼歌的場合意識。
隨地大小便,隨處大嗓門,就是沒有場合意識的表現。
溫馨提示:
天地人和是傳統文化教育的目的,傳道授業解惑是傳統先生教學的手段。
敬畏天地,仁和萬物,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乃大學之道也。
-
14 # 泠泠泉上水
知道有這樣的育兒之道,我認為從小誦讀經典還是有意義的,旨在耳濡目染,文化薰陶,但不應該死記硬背,公式化,適合才是好的。
回覆列表
我贊成讓孩子從小讀經典。經典之所以能夠衝破時間長河的洗滌流傳下來,是因為它說明了一定的道理傳承了一部分文化,是值得被一代代人學習傳承的。
比如唐詩宋詞,用簡練的語言描述了生動美妙的意境,只有從小耳濡目染的學習薰陶,才能讓孩子深刻的體會這種美好。
在目前生活節奏這麼快的情況下,有這麼一種方式來表達內心感受,釋放內心壓力,是多麼難能可貴的機會。
比如三字經弟子規,教育孩子為人之道,教給孩子規矩,教給孩子禮儀,讓孩子從小自我約束,養成好的習慣,這都是一生的財富。
教育很多東西都是融會貫通的,孩子有了自身的動力,才能始終約束自我不斷學習。大人也就省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