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人物故事講解
-
2 # 布穀催春馮志
衛青、李廣、霍去病三位都是漢代著名的將領,為漢王朝開疆拓土,抵禦匈奴侵擾,穩定邊疆發揮了重要作用。
衛青像
一、衛青——衛青出身卑微,其母是漢武帝劉徹姐姐平陽公主的女奴衛媼(伺候人的老媽子)。由於家庭窮困底下,且是私生子,衛青被迫放羊 ,少小倍受欺凌,經常遭受鞭笞辱罵,飽嘗人間苦難。之後,他回到母親身邊。其境遇稍有轉變,是平陽公主一次偶然遇見衛青,見衛青英俊懂事,勤奮好學,就讓他做了自己的侍從騎奴,開始了一種新的奴隸生活。直到他同母異父姐姐衛子夫(當時在平陽公主家做歌女)被漢武帝召進宮寵幸,衛青才有機會進宮當差。衛子夫當上皇后後,衛青被任命為大中大夫,逐漸得到漢武帝的培養和重視。
衛青天資聰穎,對用兵打仗幾乎是無師自通,不怎麼學就會。衛青第一次出征是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漢武帝派衛青等四人,各領一萬騎兵出擊匈奴。兩路大敗,一路未遇到敵人,兩手空空,勞民傷財而歸,只有衛青一路取得勝利,殲敵700餘人,嶄露頭角。第二年,衛青率3萬騎兵從雁門關出擊匈奴,又大獲全勝。兩次征戰的勝利令朝野對衛青刮目相看。為了解除匈奴對京城長安的威脅,劉徹令衛青收復黃河以南地區(即今河套一帶)。衛青兩次率領大軍打敗匈奴。收復黃河以南地區,解除了匈奴對京城的威脅。漢武帝先封衛青為長平侯,後封為大將軍。至此,衛青完成了從奴隸到將軍的華麗轉身。
之後幾年,衛青兩次組織漠南會戰,一次漠北追擊戰,都取得了戰爭勝利,使匈奴遠遁漠北,嬴得了“窮追匈奴至漠北,塞外數千裡無王庭”的巨大成效。
衛青出身於奴隸,雖因姐姐身份而進入漢王朝高層,但是,他從奴隸到大將軍,是憑籍自己浴血奮戰得來的。衛青既文韜武略,智勇兼備,又能禮賢下士,嚴於律己,從不以勢壓人。他為維護漢王朝的安定和統一,征戰一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勳,受到世人的尊敬。公元前109年,衛青病逝,諡封為烈侯。漢武帝欽賜衛青的墓地築在自己未來的陵寢——茂陵東邊。這在當時是最高的褒獎。
李廣像
二、李廣——李廣出身行伍,善騎射,有勇略。歷經漢文帝、景帝、武帝三朝。多次與匈奴作戰,被匈奴人畏懼為“飛將軍”,不敢與之交戰。李廣治軍寬緩不苛,與士卒同甘共苦,深受邊關軍民愛戴,有著很高的威望。也許是機緣巧合,李廣多次與匈奴交戰,都是偏師,而不是擔當主力正面作戰。雖然全力拼殺,但因功績不突出,終究難以封侯,遺憾終生。
李廣鎮守邊關40餘年,大小經歷70餘戰,使敵人聞風喪膽,威名遠揚。“但使龍城飛將在,不叫胡馬度陰山”,“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等名句,都是讚美李廣的。李廣的經典戰例有“馬邑大捷”、“百騎勝千軍”等。
李廣於漢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隨大將軍衛青與驃騎將軍霍去病,深入漠北打擊匈奴。李廣與右將軍趙食其為東路,行進中,由於路途不熟,沒有嚮導,延誤了約定軍期。漠北之戰結束後,大將軍追查迷路誤期責任時,李廣一人勇於承擔,為不牽連其他將領和部下,也因年邁不願受屈辱,自刎而死,一世英雄,令人唏噓!
霍去病像
三、霍去病——霍去病也是私生子,其舅父是未來的大將軍衛青,姨母是未來的皇后衛子夫。當時都是平陽公主的家奴。後來,衛子夫成為漢武帝的寵妃,一家人一躍入龍門。衛青一戰成名建功立業時,,霍去病年紀尚小,但在舅父影響下,自幼精於騎射,勤於習武,不屑於放縱聲色,安享富貴,而是渴望殺敵立功,報效國家。到十六、七歲時,已長成為一個相貌奇偉、性格堅毅、智勇過人的青年。漢武帝很賞識他,封他為保衛皇帝安全的侍中官。
霍去病第一次參入征戰是漢元溯六年(公元前123年)。漢武帝再次籌劃一場大規模對匈奴的反擊戰(史稱漠南之戰),未滿十八歲的霍去病主動請戰。衛青給了他800騎兵。他率領這支部隊深入茫茫大漠尋找敵人蹤跡,以獨創“長途奔襲”,首戰告捷,斬敵2000餘人,匈奴單于的兩個叔父,一個被活捉,一個斃命。而霍去病的800勇士全身而返。漢武帝大喜過望,立即封他為“冠軍侯”,意為勇冠三軍。一代少年將軍閃亮登場,從此在西漢王朝舞臺上大放異彩。
霍去病在五年多的征戰生涯中,可以說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他的經典戰例主要有:“河西之戰”、“河西招降”、“漠北追擊戰”。特別是“漠北追擊戰”,深入追擊匈奴,一直打到翰海(即今俄羅斯的貝加爾湖)。經此一役,匈奴三大戰略集團都被打垮,沒有能力再與中原王朝進行大規模戰爭。自此至宋代的數百年間,中華西北邊境幾乎無大戰。中華“絲綢之路”也自此暢通無阻。漢武帝和衛青、霍去病的貢獻永遠載入中華民族史冊,銘記在華人民心中!
“漠北追擊戰”是霍去病徵戰生涯的頂峰。就在這一年,漢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霍去病可能是勞累過度,英年早逝,一代將星隕落,年僅23歲,諡封景桓侯。霍去病死後,漢武帝特命人在自己的陵寢——茂陵旁邊,修建了一座形狀像祁連山的墳墓。這是漢武帝表彰霍去病功績的殊榮。
衛青、李廣、霍去病三人的共同點都能征善戰,可以說都是常勝將軍,但各自的戰略戰術不盡相同。如果深入比較對國家、對民族的貢獻,應該是短暫一生的霍去病功勞最大,其次是衛青,再次是李廣。
-
3 # 魯江散人
衛青是西漢名將,善於指揮大兵團大戰役的作戰,其協調和把握戰局的能力爐火純青,往往指揮的都是幾十萬人的大戰,是傑出的統帥之才,用現在的話來說,衛青是元帥,霍去病只能是大將,而李廣充其量也只能是上將。衛青養馬出身,是天才的軍事指揮家,一生沒有打過敗仗,為人低調隱忍,這也是他功高鎮主而得善終的原因吧。
李廣善騎射,作戰非常勇猛,人稱飛將軍。李廣歷經文帝、景帝、武帝三代君主,但始終不得意,一生沒有封侯。文帝時,李廣擔任侍衛經常陪文帝守獵,能肉博猛獸,到邊關後也是殺死了很多匈奴人。文帝對他說,如果他能生在太祖劉邦時期,肯定會封萬戶侯。景帝時,李廣作為都校尉參與平定七國之亂,斬將奪旗立下大功,但因為接受梁王的賞賜,漢景帝很不高興,沒有封李廣,李廣錯失了封侯的機會。李廣在景帝時先後擔任過七郡太守,守衛邊疆。對手下,他愛兵如子,謙虛和藹,常常把戰利品和賞賜分給手下兵士,對上司卻不善結納。公元119年,武帝發動漠北之戰,李廣請戰被派到衛青手下,分兵圍堵匈奴時,因為迷路沒有趕到戰場而羞愧自殺。李廣用兵能力最多隻能帶一萬兵,常常直接面對面的決戰,不顧敵人多少,匈奴人少常常能勝,但碰到匈奴勢大就會不敵。作為主將卻親身肉博,這對整個軍隊來說是不利的,所以後世司馬光平價他時說,如果效仿程不識(李廣同時期的漢朝將領)雖然沒有功勞,但不會敗。效仿李廣有可能大勝,也可能全軍覆滅。
霍去病是衛青的外甥,年紀輕輕就帶領大兵團作戰,善長運動戰和長途奔襲,作戰靈活,常常不以常規作戰,是匈奴的殺星,年紀輕輕就被封為冠軍侯,是中國古代傑出的將領。霍去病沒有衛青指揮大戰役的能力,但是大將之才,區域性戰役指揮出色,戰功赫赫沒有敗績。
-
4 # 秣陵校尉
李廣、衛青、霍去病這三位將軍和太史公基本上是同時代的人,太史公寫這三位將軍就相當於我們在寫馬雲馬化騰,比起時隔兩千多年,資料應該更詳實,可信度應該更高。
太史公是非常推崇李廣的。
在惜墨如金、不贅一言的《史記》裡,太史公不惜筆墨單獨為李廣立傳,極盡褒獎之能事,“飛將軍”之名,即使兩千年後的現在,仍是家喻戶曉,其讚譽李廣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更是無人不知。
衛青霍去病雖然也有立傳,卻是合傳。對比李廣的獨傳,自有差距。
還不僅如此!
衛、霍兩位比較起來,太史公也未能持平。寫衛青,功勞林林總總,記載甚為詳細,生怕漏下一點!而寫霍去病,功勞部分總是大段引用詔書,感覺好像是太史公對霍驃騎前後殲敵11萬的戰績是有所懷疑的,但又不願開罪特別寵愛霍去病的漢武大帝,故而只引用詔書而不置一詞。
所以,在太史公眼裡,李廣排第一,衛青次之,霍驃騎居末!
他的觀點,隨著《史記》,影響了後世的很多人,為李廣不能封侯叫屈。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自嘆馬卿常帶病,還嗟李廣未封侯”,一句“使李將軍遇高皇帝”,更是吟哭了多少懷才不遇的文人騷客!又使多少含冤武將嚎泣啼血!
可事實真的如此嗎?
我們還是以《史記》所載的史實來做判斷,筆者堅信,他們是同時代的人,史料最為可信。
先來簡要梳理一下《史記》中李廣的軌跡:孝文帝時,李廣從軍擊胡,善騎射,殺虜多,為漢中郎;孝景帝時,為隴西都尉,參加平七國之亂,奪旗,升驍騎都尉,遷上谷太守;匈奴大入邊,廣射殺匈奴“射鵰者”二人,生擒一人;武帝繼位,前130年,以廣為衛尉,拜將軍,出雁門擊匈奴,戰敗,被匈奴生擒,置於雙馬之間的網中,李廣飛身脫網,以驍勇逃脫!遷右北平太守,匈奴號之“漢之飛將軍”,避之數歲,不敢入寇。李廣出獵,射虎,箭沒入石!前123年,武帝以李廣為後將軍,從衛青,出定襄擊匈奴,“廣軍無功”;前121年,李廣領4000騎出右北平,遇匈奴右賢王,“廣軍幾沒”!前119年,以郎中令從衛青擊匈奴,“軍導亡,失道。”不願意忍受刀筆吏羞辱,自剄。
之所以不厭其煩囉嗦這麼多,就是想用太史公的記錄告訴大家,李廣最致命的缺點就是:沒有軍功!在漢匈幾次大的會戰中,李廣的記錄分別是戰敗、軍無功、軍幾沒、失期。
一個沒有軍功的將領,還是一名合格的將領嗎?
這麼看來,漢武帝還是個厚道人啊!每每失敗,仍然重用!
那麼,太史公為什麼這麼推崇李廣呢?
從他的善騎射,殺虜多,奪旗,射殺“射鵰者”,飛身脫網,箭沒入石,種種事蹟,固然神勇,但歸根結底,一勇士爾!
李廣身上,有太史公非常欣賞的品質!
在《李將軍列傳》裡,除了大量筆墨描寫飛將軍的個人武勇之外,還有一點,也屢次提及,“廣廉,得賞賜輒分麾下,飲食與士共之。”“廣之將兵,乏絕之處,見水,士卒不盡飲,廣不近水,士卒不盡食,廣不嘗食。”關愛士兵,與士兵同甘共苦,是司馬遷特別看重的一個為將品質!這在史記裡屢屢被提及,屢屢被頌揚。
李廣正符合此點。
再來說衛青。前130年,漢出四路大軍北征匈奴:車騎將軍衛青出上谷;輕車將軍公孫賀出雲中;大中大夫公孫敖出代郡;驍騎將軍李廣出雁門。都領1萬騎。這是漢匈大會戰的初戰。只有衛青一路勝,斬首數百,其他三路均敗,李廣更是被匈奴生擒!
前127年,車騎將軍衛青出雲中,攻略河南地(黃河幾字彎內),擊走匈奴白羊、樓煩王,俘虜數千,隨置朔方郡。徹底肅清匈奴對關中的威脅。
前124年春,車騎將軍衛青率部大舉進攻匈奴右賢王,俘虜裨王十餘人,男女一萬餘人,牛羊無數。這是漢匈戰爭中,漢軍第一次大勝匈奴主力軍!漢武帝大喜之餘,派使節于軍中拜衛青為大將軍。
前119年,大將軍衛青率50000騎,北擊匈奴,遇匈奴單于主力。衛青“令武剛車自環為營,而縱五千騎往當匈奴”,大風起,沙礫擊面,衛青縱兩翼騎軍攻擊,單于懼,潰圍而逃!衛青軍追擊,攻佔匈奴輜重所在趙信城,俱焚匈奴糧草而返。漠北會戰,衛青軍敗單于主力,殲敵一萬九千餘。
大將軍持兵中規中矩,穩重剛勇,漢匈會戰中的很多第一,都是他創下的:第一位未嘗敗績的漢將,第一位略地的漢將,第一位野戰中殲滅匈奴騎兵主力的漢將。漢匈爭鋒,漢朝從起初的處於下風到勢均力敵再到完全碾壓,衛大將軍居功甚偉!
最後再說說霍驃騎。天縱英才,有些人天生就會打仗,不得不服!漢武帝曾想教他孫吳兵法,他說:“顧方略何如耳,不至學古兵法。”
幸虧他沒學!當他狂飆突進千里,要是知道“百里趨利必蹶上將軍”的兵法,估計他也會猶豫吧?
看他打仗,酣暢淋漓。戰術飄忽不定,行蹤如鬼似魅,總是能在敵人最軟弱的地方給與致命一擊。
17歲到23歲,短短五年,霍驃騎留下的戰績卻是很多名將幾十年都無法超越的高度!
17歲,大漠草原,霍剽姚與800輕騎,深入數百里,斬將擒王,開始了人生初秀!
19歲,河西狼煙,霍驃騎與一萬鐵騎,六天飈擊千餘里,開疆拓土,列郡祁連!
21歲,漠北會戰,霍驃騎與五萬鐵騎,大戰右賢王,追亡兩千裡,封狼居胥,飲馬瀚海!
他,是戰神!
甚至他的封號,剽姚校尉,冠軍侯,驃騎將軍,都讓後世的我們神往。
建功如此,為何太史公看不上呢?
細度傳記,能發現端倪:“其從軍,天子為遣太官齎數十乘,既還,重車餘棄粱肉,而士有飢者。其在塞外,卒乏糧,或不能自振,而驃騎尚穿域蹋鞠。”
說穿了,霍驃騎身上的紈絝品質,太史公看不慣!
讀歷史,都會對太史公保有深深的敬意,所以這個話題,筆者不願多談,咱們就歸結於歷史學家的潔癖吧!
話說回來,作為一名將軍,最重要的,不應該是克敵制勝嗎?
所以,從軍功上排,從戰術方略上排,筆者認為:
霍驃騎一代戰神,第一;衛大將軍剛勇統帥,第二;飛將軍,一勇士,居末。
-
5 # 聰明的小龍女
衛青、李廣、霍去病三位西漢武帝麾下得力的名將,均為他擊敗匈奴、開疆擴土、保土衛民立下了卓越之功,建立了不朽的貢獻。他們不愧是歷史上三位文武雙全、功勳赫赫的千古名將。
回覆列表
簡單說,衛青是長勝將軍,做人做事“如履薄冰”;李廣是資歷最老的,但一直不得志的飛將軍;霍去病則是少年英雄,深入匈奴幾千裡,出奇制勝的軍事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