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瞎叭叭的小仙女
-
2 # 我想靜靜靜靜靜c
熟悉韓綜的人會知道,一檔綜藝節目背後真正的大BOSS,是製作人(program director)。從創意構想,到組建制作班底、現場拍攝、後期剪輯製作,都離不開PD的指揮。可以說,PD就像一支交響樂隊的作曲家和指揮家,而優秀的PD又像是點石成金的魔術師。
這是南韓綜藝非常成熟的運作體制,也是國內綜藝尚且不能照搬來的核心。
而羅英石,這個其貌不揚的中年男子,一手打造了野外綜藝《2天1夜》系列、旅遊綜藝《花樣青春》系列、料理綜藝《三時三餐》系列,都是南韓人氣爆棚的現象級綜藝,在中國觀眾這兒的評分也高得嚇人,統統9分
+。
羅英石去年還被評委南韓演藝圈power people的第四名,僅僅排在宋仲基、《太陽的後裔》編劇金恩淑、國民主持人劉在石之後。作為一個幕後人員,他的影響力和口碑可想而知。
製作出好幾次收視率衝上40%的《2天1夜》後,羅英石被稱為“養活了KBS電視臺的男人”,2013年tvN電視臺更是花了據說30億韓元(2000萬軟妹幣),並且承諾他的製作團隊很大的喘息空間,成功挖來羅英石,開始了綜藝吊打之路。
那麼羅英石是靠什麼取勝的呢?
不那麼熟悉韓綜的人,對韓綜的印象可能主要是跑男或無限挑戰這種主題競技類節目,知道南韓人特別會設計搞笑的遊戲環節、還特別會找梗、綜藝感強,大家鬧鬧騰騰、歡歡喜喜,感官刺激炒雞強烈。
但是羅英石的代表作經常反其道而行之——遠離都市喧囂,遠離大量人為設計的環節,像打發野人一樣把嘉賓扔到大農村/野外,去,做飯/旅遊去吧。
比如簡單到極致的《三時三餐》,就一隻狗、一隻羊、一個平房、兩塊兒農田,而嘉賓要在這裡做上一年的飯……
聽著就不想開啟是不是!沒錯連嘉賓自己都受不了啊,每個來上節目的嘉賓都忍不住吐槽:這麼無聊的節目,有人看嗎……
第一季的主持人李瑞鎮一聽到這個節目構想就喪得不行:我會很認真地讓這節目完蛋的。
李勝基來的時候,也一邊收割高粱一邊疑惑:就幹農活就行了嗎?不需要別的嗎?
最近大熱的《尹食堂》一開始,大家也是一臉不知所措.:這到底是要幹啥啊?
然鵝,連嘉賓自己都犯嘀咕的節目,超高收視率全都狠狠打臉。
這麼質(liao)樸(cao)的設定,就要靠羅PD的點金聖手了。作為南韓旅遊類綜藝的開創者和美食類綜藝的骨灰級製作人,他就是有一種神奇的魔力,能把平平淡淡的劈柴、種地、做飯、看風景拍得有意思,觀眾哭著喊著真·能看一年。
而這“有意思”,滲透在很多難以言說的細節中,也悄悄地體現著中國照搬這些節目時,製作觀念的不同。
比如選角。
國內的旅遊綜藝,以《花兒與少年》為例,一季比一季注重嘉賓擔流量的能力,第三季已經徹底把前兩集的撕逼擔當老花兒們拋棄了,把青春靚麗、頗有人氣的小花小鮮肉一鍋端。
這也註定了嘉賓之間並不熟悉,有一個相互磨合的過程。所以節目組會格外重視人設這個東西,放大嘉賓身上某一部分的性格特點,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衝突和撕逼就會隨之誕生。
但羅PD就愛選本來就有交情的老熟人兒。比如《花樣青春非洲篇》,是把《請回答1988》的狗煥、善宇、阿澤、正峰歐巴四個大小夥子集結到一起,在非洲大草原上飆車——
他從日常生活裡發現,只有足夠新的東西,才能吸引觀眾把頭抬起來看一眼電視。觀眾才是真正的專家,只需要十秒,他們就能判斷一個東西值不值得花時間,而羅英石終其職業生涯就是在為這寶貴的十秒奮鬥。
製作者的傲慢也是萬萬要不得的——觀眾已經看過太多套路了,你覺得可能好笑的東西,他們憑什麼要買賬呢?
不知道國內那些只知道照搬既有成果的綜藝製作者,看了這番話會不會汗顏。
-
3 # 國光說
南韓藝人是個職業,不好好努力會沒有通告,基本上不存在明星這個東西。有家喻戶曉的人也是人家自己透過千辛萬苦得到的,南韓綜藝更是南韓的代表詞了吧就像日本動漫一樣。很不好意思的說南韓綜藝我基本都看過一些,每個藝人確實都很努力,配得上敬業二字。甚至都各自放下身板博得觀眾一笑,各種醜態都不在乎,他們知道是觀眾養活的他們。而且各種綜藝有趣的點子特別多,看起來新穎更有看下去的動力。對比當下比較火的,跑男和笨熊,同樣是嘮家常,笨熊的看起來真的超級散漫,沒有看下去的慾望了都。總的來說南韓綜藝代表著南韓。
-
4 # 西芒
南韓綜藝節目不可否認有它自己的獨到之處。對於南韓偶像明星的不斷增多,綜藝節目是必備品,作為將要出道或者要攜帶新專輯迴歸的偶像歌手和組合們,或者是處於休歌階段,剛服役歸來的藝人們綜藝節目都是更好的選擇,這裡有著更大的平臺展示個人魅力,不管是當紅的或者稍微不是一線的明星,如果你有能力展示,那麼它將會變為你重新散發魅力的舞臺。
當南韓藝人團體剛出道之時,就必須先參加綜藝節目展現自己的魅力,對偶像團體來說是一種宣傳自身的方式,f(x)剛出道之時,就需要隊長宋茜跑各種綜藝節目混個臉熟。
南韓綜藝節目創新力度特別大,選人也有獨到之處,注重收視率,綜藝節目五花八門,各種明星闖關,親子旅遊,歌唱比賽總是在不斷地更新。
就拿南韓版本的《Running Man》而言,雖然經歷了低谷期,但是在中國依舊擁有很大的人氣。其中撕名牌的方式是這個節目首創,而且在幾百期節目中撕名牌也被玩出了不同的花樣。
劉在石作為南韓綜藝界排名第一的主持人,其主持功力當然 不在話下,更難得的是在生活中也向來謙卑、懂得照顧後輩,在業內受到了廣泛的讚譽,更被民眾親切稱為“國民MC”。在劉在石的帶領下,這個節目總是笑料百出,很難得的是劉在石能基本上記住每一個後輩的名字。
7只在這個節目中完全展現自己,釋放魅力。所以輕易就能捕獲觀眾的心。
取其所長,補其所短。
-
5 # 琅石頭
拋開中韓立場~首先不得不承認南韓綜藝在亞洲確實屬於統治級別的~首先南韓藝人是真當藝人是一種職業,很拼命,很鑽研,姜虎東,劉在石國民級的支援人等真是代表了一個時代~為了扮醜搞笑真是不惜個人形象的去裝瘋賣傻,還有那些偶像,團體什麼,該他們去摸爬滾打的時候也真不含糊,這樣營造出來的氛圍加上節目創意感覺很親民和真實~
有這樣的大氛圍和那個年代韓流文化對周邊亞洲國家的強力輸出,創造了當年的輝煌的景象也不算奇怪了,打個比方說南韓的綜藝和逆天改命的整容手術與日本的動漫和av產業都算是現象級的文化了~
遙想當年通宵看情書,xman的年代還是很懷念的,現在偶然看到申千鈡組合,haha弟弟金鐘國哥,尹恩惠和金鐘國經典當然了的影片還是很搞笑啊!
-
6 # 韓語小鋪
不管是否學習韓語,是否喜歡韓劇、韓綜,相信你或多或少都會聽說過南韓的綜藝節目,因為國內很多賺足人氣的火爆綜藝節目正是模仿了南韓,就像我們所熟知的《爸爸去哪兒》、《我是歌手》、《奔跑吧兄弟》、《極限挑戰》等等。
其實南韓綜藝也是經歷了一番摸索才有了現在的成績的!
小編要先告訴你一個詞:企劃沒錯,南韓綜藝的發展得益於企劃。大家都知道南韓“盛產”明星,這些明星需要曝光,需要被大家所熟知,這就需要藉助電視臺。而電視臺是靠收視率吃飯的,什麼樣的節目能夠讓大家都喜歡呢?答案是:能夠拉近龐大粉絲群與自己心中偶像距離的節目,因此各種各樣的綜藝節目就應運而生。現在看當年的穿著確實有點……最早被國內觀眾瞭解的韓綜應該是2003年sbs電視臺的《X-man》,這是一個非常成功的室內綜藝節目,藝人們被分成兩組,在攝影棚內進行各種遊戲對抗。開始的時候選出一個X-man,X-man要不露聲色地讓自己的隊友輸掉,但又不能暴露自己。全部遊戲結束之後,大家票選X-man,選錯了的話,X-man就贏了。最火熱的環節就是“當然了”,小編記得《Running Man》裡還有沿用。雖然節目不錯,但是也有很強的侷限性,場地就那麼大,好玩的梗也就那麼多,偶像之間的曖昧大家看看也會膩,而且精確到每句話、甚至每個動作的劇本終歸缺少了一些真實。
所以南韓的綜藝節目也漸漸從室內轉移到了室外,為了增強真實性,迎合粉絲們的窺探心理,一些專門針對偶像日常生活的室外真人秀節目就誕生了。影響力比較大的有《家族的誕生》、《兩天一夜》、《Running Man》等等。
這類節目除了讓粉絲們看到自己喜愛的偶像“走下神壇”,以及腦補偶像之間的曖昧外,還充滿了就地取材的關卡,增加了意外性,也就更有趣,但其實還是有一些劇本在裡面的。
既然已經突破了室內的侷限,那乾脆“玩”大一點,MBC推出了無限制的綜藝節目——《無限挑戰》,每期的主題完全不同,這也是南韓綜藝中巔峰時間最長的節目。節目的成功不僅歸功於藝能感超強的偶像們,更有強大的PD支援,意外性就更不用說了。
近年來,不僅MBC、KBS、SBS互相競爭,不斷髮力,好節目層出不窮,很多付費電臺也在不斷推出優秀作品,值得一提的是一檔高智商綜藝節目——《遊戲的法則》,先告訴你幾小時之後發生的事,再慢慢解密,值得一看。
總而言之,現在的綜藝節目無論在場景還是在創意上都與之前的不可同日而語,劇本被不斷弱化,這就對節目參與者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南韓龐大的藝人基數為此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資源。
專業的主持人,能夠充分調動現場氣氛;專業的製作團隊,一般一個大型節目固定的工作人員一般有百餘人;由於當紅藝人們的宣傳需要,來客串一場基本上就收個車馬費,所以節目中出現當紅藝人也是非常容易的……
-
7 # 等貓回家的魚969996
說起南韓的綜藝,我個人非常喜歡,以前我還喜歡看笑傲江湖,喜劇人,跑男這些,但是看了南韓的版本,國內的綜藝已經很久不看了。第一演員放不開,第二劇本太老套,完全照搬和複製,反而沒有任何的特色。比如我們複製的兩天一夜,跑男,爸爸去哪,給我一碗飯…這些。說實話除了國內的兩天一夜確實讓我覺得好以外,其他都不想看。我們的藝人很難在綜藝裡放的開,想對比韓綜裡,多大的主持人和演員,去了綜藝都是認真的快速進入狀態,包括劉在石,姜虎東。這樣的主持人我想說我們沒有。有時候主持人不是隻說話,只夠涵養就可以,還需要更多的發揮和帶動,如果只是突出個人那不是好的主持人。
-
8 # bling2
2017年,國內慢綜藝集中爆發,僅衛視熱播的慢綜藝就有《嚮往的生活》、《中餐廳》、《親愛的客棧》、《青春旅社》等十餘檔,其中《嚮往的生活》和《中餐廳》均取得了良好的成績,《親愛的客棧》首期的收視率也排名同時段第一。《青春旅社》目前收視不佳,但卻有著豪華的明星陣容。江蘇衛視的《三個院子》和浙江衛視的《漂亮的房子》也即將與觀眾見面,由此可見,內地綜藝已經逐漸進入到了慢時代。
而帶起內地慢綜藝風暴的多檔節目,其製作靈感卻來源於南韓綜藝。《嚮往的生活》借鑑了南韓tvN電視臺的《三時三餐》,在泰國運營的《中餐廳》也與在印尼運營的《尹食堂》在形式上有著相似之處,剛開播不久的《親愛的客棧》同樣是運用了《孝利家民宿》的模式。不得不說,韓綜對慢生活的挖掘與體驗領先於我們一步。
鄉村慢生活:
《三時三餐》《孝利的民宿》《新婚日記》
相對來說,《三時三餐》、《孝利的民宿》與《尹食堂》,因為受到內地綜藝借鑑的緣故,在華人的腦海中印象更為深刻。當然內地製作人之所以會藉助他們的靈感來打造自己的綜藝,也正是因為南韓這幾檔節目製作的足夠精良。從豆瓣評分來看,《三時三餐》目前開播了5季,平均得分超過9.2,《尹食堂》和《孝利家民宿》分別為9.2和9.4分。
《三時三餐》為一檔脫離城市生活、擁抱大自然的體驗類真人秀,其導演是韓綜界的大佬羅PD,這檔節目從2014年開播到現在已播出5季,其中包括農村篇、漁村篇、高敞篇、旌善篇和海洋牧場篇,淋漓盡致的展現了不同型別的鄉下生活。
《三時三餐》的主旨是“一日三餐,迴歸自然,遠離都市,生態休閒”,將明星輸送到大自然中,做著動物養殖、下海撈魚、採摘果蔬等自給自足的生活,給人以“世態安好”的感覺。
《孝利的民宿》則是由一代當紅女idol李孝利和老公李尚順做主角,以他們在鄉下開的一家民宿為故事背景,開展一段真實的生活記錄。這也引發了觀眾強烈的好奇心,想要了解到底是什麼樣的生活,能夠促使李孝利甘願放下名和利淡出娛樂圈,而和相貌似“野獸”的男人去濟州島種地。
這個謎團也在這檔節目播出後得到解答。濟州島的風光無限美好,夫妻二人生活在島上的別墅中,的確是十分愜意。李尚順又是一個富有生活情調的人,有一整櫃子的CD,常喜歡一個人彈吉他。夫妻之間的相處模式同樣輕鬆而溫馨,李孝利會調戲丈夫:今晚和姐姐喝杯酒嗎?李尚順則會開玩笑說:我不喜歡比我老的。李孝利說和哥哥聊天是世上最有趣的事情,好像就是為了和哥哥聊天才在一起的。透過這檔節目,也讓觀眾對愛情有了新的思考,金錢和顏值並不是恆量愛情的標準,愛和陪伴才是最值得擁有的。
都市人的生活太過於忙碌,放慢步調靜下心去感受生活,成了當下年輕人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慢綜藝則提供了這樣一個尋求慰藉的機會,有著強烈的治癒功效。
公益慢生活:
《四男一女》《來了就好》
除上述這些為了享受原始生活的鄉村綜藝之外,南韓還有為了公益而打造的鄉村慢綜藝,將隱藏在角落中、鮮少被人所知的人群帶到熒幕上來,一方面呼籲大家關心並幫助弱勢群體,另一方面也傳遞了“生活不易要學會珍惜”的道理。
MBC電視臺推出的《四男一女》,是邀請五位明星到偏遠山村,與獨居老人一起像家人一樣生活4夜5天的真人秀。金九拉在擔任老大,運動員徐章勳、歌手金民鍾、演員金在元和李河妮分別擔任弟弟妹妹,在這期間他們要照顧獨身老人的起居,學會如何與老人相處。
MBN電視臺也曾在去年1月份推出過一檔明星為農村老人改變生活環境的真人秀《來了就好》,節目以“我所想要生活的奶奶家的樣子”為主旨,明星們到訪農村老人的家中與其一同生活,並根據觀察老人的習性來為其改造不適的生存環境,在親近大自然的同時為老人們獻愛心。
《奶奶家的機器人》更是標新立異,這檔節目是由三位明星攜帶“高科技機器人”到農村拜訪獨居爺爺奶奶,併為其消除寂寞的真人秀。將機器人當孫子確實是從未有過的綜藝題材。
現如今空巢老人越來越多,而這些為老人所打造的慢綜藝,不僅反應了社會問題,也恰好能夠激發觀眾關愛老人的意識,深刻體會到家庭的重要性。慢綜藝並非僅僅追求娛樂性,其社會意義則更能擊中人心。
城市慢綜藝:
《我獨自生活》《被子外面好危險》《Roommate》
當然,慢綜藝並非必須要在脫離都市的、不食人間煙火的鄉村環境中進行,南韓也有多檔以城市為背景的慢綜藝存在。雖然城市生活的節奏較快,但在快生活與慢生活中間找到制衡點,也並非不可能的事。
MBC電視臺的節目《我獨自生活》已播出4年之久,這檔節目以獨居藝人為中心,全方位的展現了他們一天24小時的生活。在節目中我們可以看到熱衷於“電工”和“木工”的亞洲舞王張佑赫,對家務事處理迅速細緻、廚藝出色讓人驚歎的姜赫敏,以及喜歡在天台練聲、健身的黃致列。http://suo.nz/52RiPc
《我獨自生活》雖然是展現獨居藝人一天又一天的生活,但並非像流水賬一樣枯燥無聊,而是充滿了很多觀眾意想不到的、有趣的生活方式。獨居群體在社會上並不佔少數,而部分獨居人群的生活是按部就班毫無新意的,《我獨自生活》在滿足了觀眾對藝人私生活的好奇之外,還能夠讓獨居人群產生思考,換一種更舒適的生活方式。
另一檔與《我獨自生活》反應的生活狀態恰恰相反的慢綜藝節目則是剛播出不到兩個月的《被子外面好危險》,這檔節目反應了“宅男宅女”的生活狀態,賴床、睡醒先看手機、吃飯全靠叫外賣,多數觀眾都能夠在這檔節目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屬於一檔鮮少能夠將“病態生活”直接搬到熒幕上的節目,雖然略顯尷尬但因為後期的存在,也使節目平添了不少笑點。
將不同型別的演藝明星安排到一起生活的《Roommate》的主題是“如何陌生人相處”,在與陌生人相處過後又要面對新的問題,就是“如何與室友相處”,《自討苦吃》是告訴觀眾舒適的生活要靠努力而得來。南韓的這些城市慢綜藝好看的原因在於,他們可以摸清現代人的通病,並對其生活中時長會遇到的問題給出新的處理方式及思考方向,極具社會意義。
-
9 # 藝術東方no1
沒有看法,因為沒看,也不想看,垃圾有什麼好看的,一箇中國分支民族學的全是中國的文化,看正宗的中國文化才是一種文化享受
-
10 # 阿的尼哈
例如《善良地活著 》為南韓JTBC電視臺播出的綜藝節目,這檔節目將公開犯罪受罰的實際過程,不只是單純的監獄體驗,而是打造一檔真實地展現從拘捕到審判、收押等一系列司法程式的南韓最初司法真人秀節目。
回覆列表
南韓綜藝很有創新性,而且選人很獨到。
以running man為例,這檔綜藝是2010年七月開播,這七年以來熱度只增不減,從南韓傳播到世界各地。以小見大,這足夠可以說明南韓綜藝的優秀了。下面我們可以從這檔綜藝來分析南韓綜藝有什麼特點。
第一:主持人各具特色,且綜藝能力很強。在running man之中,力量擔當為金鐘國,音樂擔當為Gary和金鐘國,主持擔當有國民MC劉在石,美貌擔當宋智孝,臭手搞笑有李光洙,最弱體有池石鎮,小聰明有HaHa,而且其中還有很多組合,類似於背叛團體,臭手組合,週一CP。豐富多彩的主持人團體給這個綜藝增色不少,主持人定位明確,個性鮮明對於綜藝來說很重要。
第二:綜藝節目中游戲創新型強。其中著名的遊戲撕名牌,指壓板等,讓觀眾印象深刻,並且激烈的遊戲場面和搞笑的主持人,搭配起來讓撕名牌這個遊戲火了起來。同時也打響了這個綜藝的名號。
第三:綜藝節目的劇本編寫非常好。每一個好的遊戲都離不開一個團隊的創作,優秀的團隊協作,加上融合了恐怖,懸疑,節日,傳統文化,戀愛,競賽多種元素的劇本,使每一期劇本都神秘莫測,都給人新鮮感想要一探究竟,同時撕名牌也不單單是撕名牌,有水槍呲名牌,大名牌,超能力撕名牌,等等創新形式讓你不會視覺疲勞。
第四,堅持做下去,不經常換主持人。固定的粉絲團隊不會變。而且每週都播不分季。這個相比較中國的跑男就可以看出來了,中國的跑男分季,且一季只有12期,斷斷續續的把觀眾剛形成的觀看習慣給打斷了,所以說相比較南韓綜藝來說,好的綜藝每週都固定時間播,給觀眾養成了固定的觀看習慣,也是收穫固定收視的一種手段。
第五:風格多樣。除了競賽類的還有,歌謠大賽歌唱類的,超人回來了親子類的,金炳萬的叢林生活探險類的,我們結婚了生活類的,針對不同觀眾,都有適合的綜藝,也是南韓綜藝的一大特色。
總之,不是說南韓綜藝有多好,中國的有多不好。身為大國,對於好的文化要學會吸收借鑑,讓自己變得更好,才是大國應該做的,即便現在中國的綜藝有很多借鑑南韓綜藝的地方,但我相信,模仿是超越的開始,總有一天我們國家的綜藝會趕上南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