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浩浩和湯湯

    歷史上說周武王打敗紂王后,極盡所能的殺死商朝大臣,以決史書議論,又儘量抹黑紂王的名聲。王朝更替其實沒有啥正義邪惡,但是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就是一個王朝處於末期,肯定朝廷腐敗,而且實力衰微,新興王朝政令軍令嚴明。

  • 2 # 伯樂不司馬

    商紂王是否確如史書記載的邪惡,現在不好判斷。中國的史書蔚為大觀,傳承不絕,但其中究竟有多少是真實的,多少是飽含政治色彩的,這個不得而知。中國的官方史書一般是隔代修史,個人認為歷史真相,還是彼時當代人記錄的比較有參考意義。

    扯遠了,紂王的形象是一代代王朝不住的演繹的結果,具體啥樣,無法評說,誰讓歷史就是讓人打扮的小丑呢。

    萬一紂王幹掉了武王,武王就成了歷史上的亂臣賊子。

    所以,史書璀璨如宇宙瑰寶,史書也酸臭一文不值。

  • 3 # 墨雪問心

    “武王伐紂”這個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大事件,在凸顯了西周正義的同時,更是把商紂的兇狠殘暴詮釋得深入人心,紂王也隨之成為“暴君”的代名詞。

    尤其是在以武王伐紂為背景的小說《封神演義》裡,作者更是有意識的把周武王塑造成一個正直仁義的賢德之君,商紂王直接淪為一個人人得而誅之的暴君。

    但我認為,“成王敗寇”,歷史向來都是勝利者的代言人。而且,經過考證我們發現,名為帝辛的紂王不但不像史書上描述的那樣殘暴無能,他反而是一個有能力有作為的君王。商紂的失敗其實是外部原因和內部原因共同作用的結果。

    商紂王開疆拓土的時候,西周偷偷成長強大起來

    商紂王帝辛從小不僅天資聰明,而且天生有能和猛虎搏鬥的強大武力。帝辛當皇帝后,他文治武功,勤政愛民,國力蒸蒸日上。隨後,志向遠大的商紂王走上了開疆拓土的道路,開始征討夷方。

    在經過了連續多次討伐戰爭後,帝辛終於平定了夷方。可就在他率領精疲力盡的軍隊凱旋的時候,周武王聯合八百鎮諸侯起兵造反,攻打商紂都城朝歌。

    此時商朝軍隊剛剛打完多年的仗,人員減少,傷員增多,戰鬥力下降,而且大部分都留在剛剛征服的土地上整頓秩序、管理事物,朝歌兵馬不多。無奈之下,商紂王帝辛只好旱趕鴨子上架,用十七萬沒有戰鬥力的奴隸去鎮壓西周的叛亂。結果可想而知,戰爭一觸即敗,商紂王帝辛自焚而死。

    內部不團結也是商紂滅亡的原因之一

    商紂的內部早就出現不團結的苗頭,因為紂王的父皇帝乙當時不喜歡長子微子,而喜歡帝辛,所以後來就傳位帝辛,也就是商紂王。

    這讓微子一直心生怨恨,子他為首的勢力一直想著要推翻紂王的統治。所以,當紂王帶領大軍征討東夷的時候,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戰爭上的紂王根本沒留意到國內空虛,此時以微子為首的勢力居然聯合西周,希望藉助西周的力量來幫助自己奪權。讓微子沒想到的是,驅虎吞狼變成了引狼入室,他把整個商王朝給禍害了。

    成王敗寇,歷史向來都是勝利者的代名詞

    現在我們看來,按照周禮,西周作為商朝六百年來的臣屬,暗中和朝內失勢王子聯合,趁國家有外患的時候起了不臣之心,其背信棄義的不忠行為其實是自我打臉的恥辱方式。這時候再談周的正義,商的邪惡,簡直就是個帶有諷刺意味的笑話。

    那麼也就是說,西周勝利後,歷史由他們來評判,商紂王當然會被描述成殘酷的“暴君”,這也成了周武王要討伐他的主要原因!

    綜上所述,我認為,不能單純的認為商紂王邪惡,周武王正義,我們要結合歷史去辯證的看待,畢竟小說演義中的歷史人物和真實的歷史人物還是有很大出入的。

    本文參考文獻:《中國通史》、《竹書紀年》

  • 4 # 家境貧韓

    商紂王邪惡不邪惡不能只看儒家史家的記載,畢竟最早的史家是漢代司馬遷,從漢代到商代好幾百年呢!本來之前就沒有史家,所以記載的東西很主觀。當然看待商紂王邪惡不邪惡也不能只看《封神演義》畢竟這種小說演義都是從明朝才開始的,距離商紂王的時代隔著上千年呢!

    而具體參照商紂王到底是不是個亡國之君,其實完全可以對比一下嘛!所謂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如果商紂王對比一下歷史上最悲情的亡國之君----崇禎大帝的話,就完全一目瞭然了!

    首先說勵精圖治,商紂王年輕的時候也勵精圖治過,而崇禎大帝卻搞死魏忠賢后努力十七年,終於搞得哀鴻遍野,搞得國破家亡了!所以在這方面來說,一模一樣!

    再說從對手來對比,商紂王好歹死磕兩代雄主,文王武王誰也不是吃齋唸佛的善男信女。而崇禎大帝的對手是關外的後金和全國各地揭竿而起的十八路反王,所以這麼一對比的話,商紂王好歹亮劍了,甚至揍過兩代雄主,商紂王完勝。

    第三再對比一下暴虐和昏庸,商紂王是歷史上被黑的最慘的,說他暴虐,炮烙大臣。可對比一下崇禎大帝呢?崇禎大帝可沒少殺各路忠臣啊!甚至袁崇煥是被推出去凌遲了的,難道凌遲就比炮烙更善良更仁慈?所以二人旗鼓相當!

    最後再對比一下二人的氣節,想當年閻崇年老師是很推崇崇禎大帝的,說其“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話說商紂王也不差啊!“天子守炮烙,君王死朝歌的!”只不過崇禎大帝就是尿壺鑲金邊了,臨死前已發覆面的說了兩句漂亮話罷了!也就是李自成有涵養,要換成是我,立馬給丫兩個大脖溜子“勿傷百姓一人!老子他喵的就是你的百姓啊!孩子死了你來奶了!早幹啥去了?”

    所以還是那句老話,【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話說拿崇禎大帝出來一對比,你就會發現商紂王明顯逼格滿滿,明顯就是吃虧在不會說兩句漂亮話,或者是留下一封遺書在衣服上,再就是商紂王自焚殉國了,就算寫衣服上也灰飛煙滅了!

  • 5 # 子由拍案驚奇

    當我們開啟歷史的畫卷,起碼有一個現象能夠被大家所認同,那就是,掌上千秋史,上下數千年,封建王朝與統治者的政權更迭從未停止,此伏彼起。

    在此我們討論商朝的歷史,可是,商朝就是滅掉夏朝之後才有所成立,而商朝滅掉夏朝的理由也是夏桀暴虐,政治黑暗,及至周武王揮軍打到朝歌之時,宣佈討伐商朝的理由仍然是紂王無道,殺戮忠良,殘民以逞。

    周室一再申明,西周興兵伐商就是為了出民於水火,使得正義舒張。

    那麼,如同題主所問;“你認為商紂王是不是邪惡,周武王是不是正義?為啥?”

    很多人對於商紂王的認識,還停留在演義小說、影視作品中對商紂王的形象描述,認為商紂王是一個性情殘暴、荒淫無道,窮兵黷武的昏庸之君,對於商朝的這一段真實歷史,尚且沒有真正的認真研判和解讀。

    最近,在河南的考古工作者在考古工作中發現,在商朝時期,祭祀活動頻繁而受到各階層的重視,而且,正處在奴隸社會時期的商朝君主往往用活人做祭品,商朝的一個君主有名的君主叫武丁,史稱性格仁慈,可是,甲骨文中清晰可辨的記載,武丁在位期間,用活人做祭祀品,做犧牲的次數很多,可恰恰到了商紂王時期,他開始不搞這一套,平息各地的戰亂之後,商紂王不像前朝君主那樣直接殺掉俘虜,而是下令把他們編入商朝的軍隊當中,成為商朝軍兵的一部分。

    也因為這些標新立異的改革,使得商紂王觸犯了商朝貴族的禁忌與野蠻傳統,使得他們開始牴觸、詆譭商紂王。

    我們再反觀商紂王的死對頭周武王,讓我們看一看,周武王真的是一位仁者愛人的王者嗎?

    在以往的歷史記載當中,認為周武王討伐商紂王是屬於以仁德向暴虐開戰,正義的一方終於戰勝了邪惡,商朝氣數已盡,商紂王應該遭到失敗的下場。

    而事情的本來面目確是,當時商紂王派遣商朝大軍傾巢出動,去征服東夷,周武王就趁著這個時機,帶領西周早有準備的數萬軍隊,撲向商朝都城朝歌。

    郭沫若先生認為,商紂王把東南地區,以及東夷與中原都連線在一起,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

    周武王趁虛而入,而商紂王派出的幾十萬大軍當中,很多是刑徒與東夷的俘虜,沒能擋住周武王的幾萬精銳軍兵,以至於攻破商朝都城朝歌,商紂王死難。

    尤其令人髮指的是,攻下朝歌之後,殷商的祖陵幾乎全部被挖掘,屠戮商朝軍兵以至於血流漂杵,這算的什麼正義?

    以暴制暴,尚且不能稱道,商紂王未曾失德,之前就屢次遭到西周的侵擾,牧野一戰,西周僥倖得勝而已,算不得人心所向,不能說是天命所歸。

  • 6 # 沉墨I方之城

    商紂王帝辛是否邪惡,周武王是否正義按照儒家史書來判斷早有定論,至今為止都爭論不休,我們只說事實。

    商朝是中國奴隸制社會最為鼎盛的朝代,社會秩序穩定,文化、文明發達,國家基本沒有受到大的入侵,經過幾百年的開疆擴土,逐步形成了現在中華文明的文化版圖。

    商朝的統治階層是奴隸主貴族階層,社會階層固化很嚴重,雖然國家有很多大大小小的部落和附屬小國組成,卻都因為同樣的宗教神權統治,從而達到了權力穩固。神權和王權的對立與相持形成了王朝的凝聚力。

    商朝的奴隸主貴族為了鞏固統治,加強神權,制約王權,採取祭祀的方式,王權對國家的任何重大決意,都要進行祭祀,祭祀的目的其實就是和神權的掌控者祭司進行談判和妥協,而祭祀的用品往往是社會地位極低的奴隸或者戰俘。

    商紂王繼位後,他為了加強王權的統治,逐漸的減少了祭祀的次數,說簡單點,很多朝中大事,不再神神叨叨的問上天,問上天其實就是和神權階層進行協商,也就是把王權的部分權力與神權階層進行分享。

    紂王不但減少了祭祀次數,而且打破了階層固化,啟用了一些地位很低的有能力的人朝中任官,中國歷史有史以來的第一個國家改革家就是惡來原來就是一個奴隸,還有一些如飛廉、費中、左疆等人都不是世官大族出生。

    商紂王為政期間,對民生很重視,特別是把奴隸的地位提高了很多,他的社會改革對當時來說太過先進,集中王權,廢除神權,打破貴族世襲等等,這些都對貴族階層的利益帶來了很大的衝擊。

    周是商朝的西面的一個強大的部落,周文王時期,商朝的貴族神權階層為了推翻商紂王的統治,聯絡周文王出兵征討商紂王,被紂王打得滿地找牙,周文王還被俘虜到了朝歌,坐了十年的牢,後世傳他在牢裡還寫成了《周易》。

    商紂王為了警告朝中的貴族階層,決定舉行一次祭祀,祭品就是周文王。周部落的首領伯邑考帶領了另外兩個弟弟姬發、姬旦來到朝歌,願意替父親周文王作為祭品,最後商紂王選定了周文王的長子伯邑考為祭品,獻祭上天。

    伯邑考被商紂王殺雞儆猴祭祀上天后,周文王被放回了周部落,就把首領的位置讓給了姬發,也就是後來的周武王。

    周武王繼位後,消停了一段時間,但是他一直在聯絡各個部落和朝歌的商貴族,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姜部落,其首領就是姜子牙,姜子牙的女兒曾經嫁給伯邑考,伯邑考被祭祀後,他的女兒又嫁給了姬發。

    朝歌的貴族階層並沒有死心,依然和周部落姬發有很強的聯絡,期望周能領軍攻入朝歌,推翻帝辛,另立新王。

    機會來了,紂王帝辛一次出征東夷,朝歌空虛,朝歌貴族立刻統治姬發率軍前來,周與姜等部落立刻率軍到達了盟津,並裹挾眾多大小部落一起前往朝歌。紂王帝辛得知了周進攻朝歌,立刻率軍西征救援。

    紂王的兵力不足,由於平定了東夷,商朝的主力軍隊要駐守疆土,紂王又太過自信,認為又是一次周文王似的飛蛾撲火,他就地組織了奴隸和戰俘進行平叛。

    周武王和商紂王在牧野一戰確定了商、周的朝代更迭,商紂王慘敗,而失敗的原因是商朝貴族買通的他軍隊裡的高層將領,而那些奴隸和戰俘雖然支援紂王,但卻能力有限。戰敗後的紂王逃到了鹿臺(今天河北沙丘),被追上的周武王軍隊斬首(紂王並沒有自焚)。

    周武王攻入朝歌后,為了籠絡商朝貴族,大肆舉行祭祀,而祭祀的祭品就是活人,第一次祭祀用的是紂王帝辛的首級和他的兩個妃子。周武王連續祭祀了四十多天,最多的一次殺了六十多名奴隸進行活祭,而主持這些祭祀的祭司就是姜子牙。據記載,周武王和姜子牙都曾經親手殺死祭品進行祭祀。

    周武王違背了當時與商朝貴族的契約,不但沒有另立新王,反而改朝換代,改國號為周。這引起了商朝貴族的強烈不滿,到了周成王時期,商朝貴族階層又聯絡了三監(蔡叔度、管叔鮮、霍叔處)進行叛亂,在周公旦的強力鎮壓下,才徹底的平叛,最後周公旦決定遷都洛邑。

    另外提一下,大家所熟知的忠臣比干就是商朝貴族的代表人物,他曾經是商朝的大祭司,他是可以制約王權的,他與紂王帝辛的矛盾就是神權和王權的鬥爭,他也不是被紂王帝辛處死,而是被紂王帝辛作為祭品獻祭上天了,只是祭祀的手段是挖心。這能說是紂王的殘暴還是比干的忠心呢?

  • 7 # 浪兄筆記

    成王敗寇。。。

    贏了的戰爭叫起義,輸了的戰爭叫暴動。。。

    出名的才叫名言,庶人說的就是廢話。。。

  • 8 # 叄牛不讀書

    商紂王的確是邪惡的君主,這個毫不懷疑。而周武王的正義,也僅僅只是體現在部落貴族之間的恩怨情仇上。王朝的庶民該被奴役的依然還是被奴役,無非是從服從這個部落,改為服從那個部落而已。

    商紂王的確殘暴,但含有水分的罪名被後世塗抹。

    商紂王子受辛是立國662年的商朝最後一任君王,子受辛被稱為“紂王”,即殘害忠良的君主。他的罪狀跟夏王朝亡國之君姒履葵的罪狀如出一轍。

    這些罪狀再次發生在一個君王身上,可能是巧合,也可能是後世的塗抹。只能說大多數罪狀可能是真的。

    說商紂王的邪惡罪狀,我們看看就好,不要太較真。中國歷史的特色,就是事件留給後世的意義大於事實,更像是一部品德教科書。

    但如果就是有人要挖掘一下事實,就會發現後世史書上安在商紂王身上的邪惡罪狀之一——發明炮烙酷刑。其實是夏桀姒履葵的發明創造。

    所以,我們可以從中瞭解,商紂王的殘暴邪惡可能是真的,但具體到邪惡的事例,則非常有可能是杜撰和塗抹。但即便塗塗抹抹,我們仍然要歷數一下商紂王的罪惡,懲惡揚善永遠是我們發文的基調。

    當時的社會背景

    商王朝到了後期,在渭河流域有一個純農業的部落開始悄悄強大起來,這個部落就是周部落。

    周部落強大後,開始逐漸向東發展。公元前14世紀,周部落的勢力抵達岐山(陝西岐山),到了公元前12世紀,周部落的勢力進抵澧邑(陝西西安西南)。這個和當初商部落對夏王朝虎視眈眈的情景一樣,現在的周部落已經開始有了對商王朝的覬覦之心。

    商紂王的殘酷手段

    歷史就是有這樣的機緣,必須要獎賞有準備的人。周部落的歷史機緣就是商紂王的殘暴邪惡。

    商紂王本身知識淵博,但絕對不是文質彬彬的人,他力大無窮,據說可以只用雙手和野獸搏殺,又可以把九頭牛倒著拉走。

    為了取樂蘇妲己,他的宮殿建設一直不停,僅僅“瑤宮”和“瑤臺”就建造了七年。宮中的肉像山林一樣堆著,酒不是盛在瓶子裡,而是盛在池子裡。每次宴會,都大吃大喝七天七夜。

    據考證,商紂王和蘇妲己這對夫妻,都有虐待心理。有人赤腳走過結冰的小溪,商紂王夫妻就命人敲碎他的腳骨,研究他為什麼不怕冷。女人懷孕,夫妻兩人又命人剖開她的肚子,看看胎兒長得什麼模樣。

    商紂王有三個忠心的大臣,九候、鄂候、姬昌。九候的女兒是商紂王的妃子,但她不善於看紂王眼色,於是紂王把他們父女兩個剁成肉醬。鄂候看不過去,結果也被剁成肉醬。姬昌聽到訊息,嘆了一口氣,於是把姬昌逮捕,關押起來。

    姬昌是周部落的酋長,周部落尊稱姬昌為“聖人”。他被囚禁三年,紂王還把他的兒子姬考處決,做成肉醬給姬昌吃,姬昌只好吃掉。紂王得意的宣稱,誰說姬昌是聖人,他連自己的兒子都可以吃掉。

    比干是紂王的叔叔,他勸諫紂王,紂王大怒說:“我聽說聖人的心有七竅,你好像是聖人,不知道有幾竅。”下令把比干的心挖出來檢視。

    周部落的復仇

    周部落無奈籌集大批名馬、美女、珠寶給紂王,紂王才把姬昌釋放。姬昌回去後不久就逝世,他的兒子姬發即位,積極備戰。姬發就是我們熟知的周武王。

    公元前1122年,周部落在周武王姬發的帶領下,集合周邊的聯盟部落,在盟津(河南孟津)會師,渡過黃河,向朝哥(河南淇縣)進攻。紂王集合他的軍隊迎擊,兩方主力在朝哥西南二十公里的牧野決戰,這時候周部落的軍隊只有四萬五千人,商王朝軍隊號稱有七十萬人,但結果是商王朝大敗。

    商紂王子受辛逃到堆滿財寶的鹿臺,縱火自焚而死。

    後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姬發找出紂王的屍體,射了三箭,再用劍砍成數段,斬下頭顱掛在旗杆上示眾。周部落在姬發的帶領下終於得以報仇雪恨。

    周武王真的是為解救大眾而來?

    周王朝建立後,由於本身部落的文化程度實在太低,所以對商王朝的制度,特別是意識形態都繼承了下來。

    但是對於商王朝原本的庶民大眾,則採取了比較殘忍的處置。只有一小部分,即留居朝哥的那個貴族支派,讓他們遷回老家商丘。對於其他散居在各地的商朝庶民,周武王命令沒收他們的財產,男女老幼全部淪為周部落的奴隸。

    所以我們看得出,周武王取代商紂王,其根本上就是部落擴張,夾帶著私仇報復的戰爭行為。這份正義也僅僅體現在貴族之間的恩怨情仇,無論商王朝還是周王朝,勞苦大眾依然扮演者他們生生世世被奴役的角色。

  • 9 # 二十一世紀新搜神記

    新搜神記,用科學和歷史打通神話的任督二脈。

    不說其他,我只說現在宣傳這個紂王,其實是某些人的想象,並不是歷史上真正的紂王。

    1,紂王長相英俊?

    一般說起紂王的人設,都愛引用這句話:“ 古者桀紂長巨姣美,天下之傑也。”看起來紂王是個帥哥,其實這話是荀子說的。距離紂王已經有六七百年。真實性可想而知。也許有人說荀子是學者,說的話更可靠些,但你怎麼不認為那些批判紂王的儒家學者觀點可靠呢?更重要的是,這篇文字來自於《非相》中,簡單的說就是批判細看紂王年譜,雖然沒有可靠記載,但與周文王糾纏大半生,絕不可能還是個年青人,一般的說法是61歲,再英俊也不保鮮了。

    更關鍵的是,如果你相信荀子說紂王長得帥的話,那為什麼你不相信同樣是他說的,紂王是個惡棍?明顯是個悖論,是有人故意選擇某些符合他們胃口的東西來忽悠人。

    2,紂王反抗神權?史書上只記載了紂王說的一句話:“我生不有命在天。”翻譯成現代話就是:“我生下來就具有天命。”從這話來看,往好的方向說是霸氣,往壞的方向說就是崇尚神權。因為相信天命能主宰人間的一切。那麼怎麼認為的紂王反抗神權呢?是因為發掘殷墟時發現,在紂王時時代的人祀坑很少,幾乎沒有。所謂“人祀”,就是殺人以供神的產物。在商朝的前期和中期,人祀多次出現,數以千計。但紂王時代卻很少了。而解讀者就聯絡周武王的《牧誓》,裡面說紂王不重視祭祀,就是那句“昏棄厥肆祀”。

    問題在於不重視祭祀有可能是根本沒有信仰,也可能是持寵而驕。沒有信仰的人在現代並不鮮見,你能說他們都是好人?周人本身對人祀也是持一種否定態度的,在西周遺址中從沒出土過人祀。

    3.同樣被解讀成紂王進步的還有那句:昏棄厥遺王父母弟不迪,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被說成紂王不拘一格任用人才。問題在於“多罪”並不一定就是好人。所謂“多罪”,認定罪人的依據就是商朝的法律。如果說這些人是被統治者的法律誤判成罪人的好人。那麼做為統治者代表的紂王還是好人嗎?一樣自相矛盾。

    4、紂王征服了東夷?

    事實上,東夷與中央王朝的戰鬥最早可以追溯到夏代。一直到周宣王時代才結束。紂王對東夷的征服之功見於《呂氏春秋》裡一句:“商人服象,為虐於東夷。”但沒有明顯說明是紂王,而紂王對東夷的征服源於對甲骨文的解讀,但事實上,這很明顯是有目的性的解讀。因為甲骨文的殘缺性一般會影響一些解讀結果。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在周滅商三年後,東夷就反叛了,而且和商人站在同一陣線上抵抗周人。如果說紂王真給了東夷人以重大打擊,會有這效果?而且從圖騰上判斷,現在一般都認為商朝起源於東夷。他打東夷豈不是自相殘殺?

    有人批評現在歷史教育的一個弊端就是過於一刀切。那就是但凡擴大中國領土的戰爭都是正義的,縮小中國領土的戰爭都是非正義的。現實是這樣嗎?

    5、周滅商是偷襲?

    這一觀點現在頗為流行。但只要細讀歷史就可以發現,周軍從出發到達牧野,有一個月的行軍時間,而且在牧野與商軍是堂堂正正的約陣,這是符合先秦禮制的。在牧野,商軍的絕對人數比周軍多。這也是有據可查的。現在多半將這些軍隊解釋為東夷的戰俘。如果真是這樣,那為何後來又與商人站在一起?如果真的是沒有做好“俘虜轉化工作”,那麼為什麼不能只派商軍的本族人馬與周人交戰?能夠控制一支數量上遠勝周軍的戰俘大軍的軍隊數量會少嗎?這又是個自相矛盾。

    事有反常必為妖。現代人為紂王塗抹的這些脂粉其實是很不合邏輯的。更別說問題這麼多。只是依靠一些詭辨術使人信以為真。如果紂王真象有人解讀那樣英明神武,與腐敗的老貴族鬥爭,不惜改革政府。何以解釋最後幾乎所有人都背叛了他,包括被說成他解放了的飛廉一族?而且“老朽的貴族”在商代的廢墟上成立了宋國,幾乎與周朝的年齡等長,這難道還不能說明所謂“危機”、“內部矛盾”其實就是紂王本身嗎?

  • 10 # 冒險的歷史

    商朝紂王時期定都朝歌,紂王雖是亡國之君,但他就一定是暴君嗎?商朝滅亡絕不是紂王一人之過,而是商朝貴族集團的腐朽。商朝從盤庚遷都朝歌之後,貴族集團便離心離德,更是有貴族叛亂出逃。宗室分離,由於商朝經過"九世之亂",當帝乙傳位給帝辛時,引起了庶長子微子啟和紂王叔叔箕子的不滿,宗室分裂。所以紂王在王族內部得到的支援十分有限,並沒有強大的宗室力量支援。商朝貴族經過幾百年的統治,已經變的十分腐朽。商朝滅亡與紂王的關係不大,不可以因為是亡國之君來判定為惡。

    關於周武王推翻商紂王,我個人認為不是善。首先,商紂王個人並沒有很大的過錯,也沒有進行殘暴不仁的統治。況且周武王伐紂是因為想要取而代之,這不過是王朝更替的規律罷了。周朝只不過改善了統治天下的制度而已,利用宗法制和分封制內外結合,分封天下。從根本來說,商周都不過是貴族統治平民的奴隸社會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情人節給女朋友買禮物沒給她說,她收了也沒給我說,她在養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