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步行街
-
2 # 道與理521
亂世出英雄!動亂的年代往往造就無數英雄豪傑,翻開歷史看看,任何朝代的開創者都是大英雄!歷史選擇了唐宗宋祖等,三國時代同樣是各路諸候爭雄的動亂年代,有才華者正好一展天才大略,更易找到用武之地,所以,三國時代便借動亂天時造就出無數英雄豪傑。
-
3 # 青言論史
其實不止是三國時代誕生人才,縱觀中國古代的每一個亂世,從春秋戰國開始,每一個亂世都會湧現出很多英雄。真的是和平年代就沒有英雄了嗎?不盡然,因為時勢造英雄。
就拿西漢初年的那幫功臣來舉例子吧,劉邦自己就是個亭長出身,蕭何、陳平都不過是一縣的小吏,而樊噲等人更都只是販夫走卒出身。縱觀整個劉邦集團的功臣,只有張良一個是文化比較高的,剩下的都是些底層人士,而且最關鍵的是,都是沛縣人。同樣的例子,在朱元璋和他的淮泗集團身上也有所體現。
難道真的是沛縣和鳳陽風水好嗎?不見得吧?沛縣不是個多麼發達的地方,鳳陽更是一窮到底,現在還是貧困縣,那怎麼就偏偏在那個時代出了這麼多的英雄?
因為當時天下大亂了。
天下一亂,原有的體制就被打破,普通人與士大夫乃至貴族之間的壁壘也就此消除。在這個混亂的時代,雖然危險無處不在,但是與其相伴行的就是機遇也到處可見。原來的體制裡,不是說你有才你就能上位,往往需要考慮更多的是關係、人脈以及一系列人為因素。而且這種體制是將人死死禁錮住的。
但是在亂世裡,英雄不問出處,只要有本事,就有出頭的可能。而且往往,亂得越徹底,時間越長,湧現出來的人才就越多,甚至會出現某個地方紮了堆的往外冒人才的現象,比如沛縣,比如鳳陽。
所以三國時期人才那麼多就不足為奇了,因為三國的分裂先後持續了九十六年。而其中最混亂的“前三國時期(黃巾之亂到曹丕篡漢)”更是人才湧井噴期。到了三國逐漸穩定後,那些耳熟能詳的人才也逐漸凋零,隨後湧現出的英雄也就越來越少了。
-
4 # 三國深度談
首先我想說,三國時期的人才真的很多麼?恐怕不然。
三國時代持續時間很長,從黃巾之亂到三家歸晉,有半個多世紀,把這些人才平攤進去,又不顯的很多。而且三國這個時期為大家所熟知,主要是因為《三國演義》這部小說。因為情節的需要,小說中對歷史人物的描寫難免有誇大和虛構之處,相當於強行將他們的能力“升級”。其中的典型就是諸葛亮和呂布,作為小說中無可爭議的文武第一,兩人在歷史上卻並沒有那麼耀眼,諸葛亮善於內政而不擅長謀略,而呂布也並沒有戰三英的戰績。三國時代不是沒有真正頂級的人才,但肯定沒有《三國演義》中描述的那麼多,更多的是優於常人,但不足以獨當一面的一般人才,這麼說的話,和其他時代相比也就不算很多了。
再者,亂世出英雄這句話也是有道理的。每一個時期的人才不會有太大差異,但和平年代階級相對穩定,平民出身的有才之人很難向上進入官場一展所學,而習武之人更是沒有出頭之日,這也讓很多人心灰意冷歸隱山林,多少人才就這樣被埋沒。而亂世之中一切都被打破,多方並立,諸侯大多求賢若渴,這種情況下被任用的人才會多很多,所以呈現在我們眼前的就是一幅人才濟濟的模樣了 。
-
5 # 風露中宵2
縱觀中國歷史,諸多離亂時期也是英雄輩出的時期。如東周、秦末、三國、東晉(五胡亂華)、南北朝、隋、五代十國、南宋、元、明清後期,許多士民布衣因時而起,叱吒風雲,彪柄史冊。還說三國,當其時,東漢朝廷內憂外患,國力空虛,天災人禍,交相上演,饑民載道,不絕於途。內有"十常侍"專權,外有群雄割據,黃巾禍亂,大漢江山,風雨飄搖。出於不同目的,袁氏兄弟、孫氏兄弟、曹操一脈及各路神聖紛舉義旗(劉氏後加入),一時間在中華腹地上演了無限精彩的悲喜劇。於是我們知道了曹操、孫氏兄弟、劉備諸葛、司馬父子,以及眾多英雄群像,才有了當時血腥無匹、今天耳熟能詳的今古傳奇。所謂亂世出英雄,時勢造英雄,信矣!
-
6 # 隨意絲絲
首先,俗話說得好:亂世出人才。三國時代是漢末時期,那時國家動亂,民不聊生,有識之士,紛紛出來尋找機會建功立業。其次,後人對三國的記載詳細,三國短短百餘年,有《三國演義》,《三國志》,《後漢書》,《資治通鑑》,《魏略》,《華陽國志》等等書籍。尤其《三國演義》以小說介紹三國,使平民百姓也能瞭解三國的人,事,給人感覺三華人才很多。
-
7 # 天地人和103804796
三國時代是亂世,為什麼亂世能誕生很多人才呢?
首先,什麼是亂世?簡單地說,就是社會秩序被打亂,正統的政府要麼被顛覆,要麼因為種種原因不能行使職能。繼而,各種勢力拼命發展實力,窮盡智慧展開你死我活的廝殺。
生活在亂世的人,是人類最不幸的人。亂世中人,最大的奢望就是“活下去”。為了能夠活下去,就要比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擁有更多的能力和智慧,這就是所謂的“急中生智”。在亂兵甚至潰兵襲來之時,智力、體力、心理素質等等諸多方面,只要稍差一點,就可能丟了小命。可以說,能在亂世中活下來的人,不光是幸運的,更是體力、智力優秀的。而,人都是會學習、會進化的。親身經歷或者耳濡目染,人類的智慧發揮到極致。其實,這也是一種自然選擇,體力、智力差的,都死於戰亂,活下來的都是“人精”。在這裡面,出人才的可能性、和比例就要大得多。
另一方面,治世,大都四平八穩、論資排輩,甚至於講究門第、出身。在三國時期,還沒有科舉制度,讀書人講究門第出身,非名門世家很難出人頭地,東漢時期世家望族甚至能左右皇帝的廢立。沒有背景而滿腹經綸的人才,終老山野的有多少?
亂世,或許是草根才子難得的機遇。荀彧、荀攸、程昱、郭嘉……這些人才,慕名而來投靠曹操,而曹操“不在乎門第,只看重能力”的人才觀,使他手下雄兵百萬、戰將千員、謀士如林。這些人才,如果在治世,難得有展示才華的平臺,很可能終老山野。在亂世,如果不是遇到曹操,沒準會死於亂兵之中,能“苟全性命於亂世”已經不錯了。
治世中,階級固化,普通人很難找到上升的機會,人民安於現狀,能力不能發揮,更遑論挖掘潛力。亂世中,人人奮勇當先,為了活命,為了建功立業、封妻廕子,拼命挖掘人類的潛力;而各路諸侯為了各自的“事業”,必定會爭奪人才,“不拘一格降人才”,提供各種平臺,成為草根人才的晉升之階。
-
8 # 知音志強
三國時代人才多、知名度廣、影響面大,首先要感謝老羅,羅貫中先生。《三國演義》的問世,以其故事生動活潑、戰爭跌宕起伏、人物性格鮮明、蘊含兵法謀略、語言雅俗共賞,而深受人們喜愛,躋身中國古典四大名著,文學價值無可替代!
在亦真亦假中,《三國》走進了人們的生活,成了學者深耕的寶典、成了評書家的必備書目、成了電影電視的常客、成了普羅大眾茶餘飯後的談資。
有了粉絲就是大V,《三國》就是大V,三國的人物就是網紅。
誰不知道劉備、關羽、張飛、趙雲;
誰不知道曹操、曹丕、曹植、曹睿;誰不知道孫堅、孫策、孫權、孫皓;
誰不知道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司馬炎;
誰不知道諸葛、法正、蔣琬、費禕;
誰不知道馬超、魏延、黃忠、姜維;
誰不知道周瑜、魯肅、呂蒙、陸遜;
誰不知道張遼、張郃、徐晃、許褚
……
網紅太多,連匹馬都是網紅——赤兔馬;連把刀都是網紅——青龍偃月刀
……
-
9 # 9紫氣東來
三國時代為什麼誕生那麼多人才?
三國時期人才多嗎?多於其它朝代,我看未必。
其主要原因不是三國時代就出那麼多文臣武將,該說其它朝代不亞於三國時代,有的是有過而無不及。
三國能讓世界都追捧這一點不能不佩服羅貫中先生的文筆,是他把三國寫得出神入化,經久不衰,這就是筆桿子的威力,三國曆史其實於其它朝代是一樣的,帶一句演義刻畫的孔明多利害,簡直神了,其實諸葛亮都來能入得了千古明相。
舉一例明朝黑衣宰相姚廣孝,就一廟裡的和尚怎麼叫黑衣宰相呢?因他不做官,又做了宰相的事,他為了證實自己的能量,硬是幫助朱棣搶走了朱元璋精心按排的計劃,從朱允文手上搶走了皇位,這位一不上朝,二不做官,三不要金銀,四不要女人,且精明老到,神機妙算,這能不算能人之中的能人嗎?在三國裡又有幾人能做到呢?
所以講不是三國全出人才,主要演義這部書寫得精典,如按乾巴巴的陳壽原著,說不定還沒人願意看,再見!
-
10 # 半畝禾苗
我那天罵宋江,有人還不服氣,我覺得劉備和宋江差不多。今天來重點談談劉備,先來說說他和宋江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有可能施耐庵和羅貫中是師生關係,口味也差不多,寫的劉備和宋江也是一個德行,一個大老爺們動不動就哭鼻子。不過這一哭很得勁,一個坐上了皇位,一個當了梁山之主。
俗話說亂世出英雄,英雄都是流血不流淚的主,哭鼻子算哪門子事。像張飛和李逵這樣天不怕、地不怕的人,結果被劉備、宋江收拾的服服帖帖的,為什麼?見不得一個老爺們哭啊。
寫跑題了,來說說劉備一個賣草鞋的,為什麼能成為一國之君。
首先要懂得包裝自己,說自己是中山靖王后代,一個王爺後代成千上萬的,你算老幾。但是這在草根裡管用,首先就忽悠了關羽和張飛跟自己幹了。光跟著肯定會跑,得給一個名分,雖然自己當時啥也沒有。
先來一個桃園三結義,和梁山排一個一百零八將是一樣一樣的。還得豎一竿大旗,不然名不正,言不順,匡扶漢室。自己就一個賣草鞋的,哪來的那麼大能耐。宋江搞一個“替天行道”,一個草寇,替什麼天,行的哪門子道。
等有一些實力之後,就和皇室攀上關係,漢獻帝認他做了皇叔。你一個賣草鞋的跟皇室有什麼關係,八竿子打不著。但是,還是那句話,名不正,則言不順。曹操知道,挾天子以令諸侯,劉備也知道稱劉皇叔,這讓他後來討伐曹操,就理直氣壯了,匡扶漢室的大義。
論三國裡最能打的肯定是呂布,有一個三英戰呂布的情節,只打了一個平手。俗話說:人中呂布,馬中赤兔。呂布那絕對是人中豪傑,結果他就死在劉備手上了。
在白樓門原本曹操準備放了他,劉備一聽立馬急眼了:不能放,您不記得他怎麼侍候丁原和董卓的嗎?氣的呂布大罵劉備:“你這個大耳朵小子,最壞。”
劉備把自己包裝成功了,後來的事就簡單了,就是等,慢慢熬,和司馬懿一樣,儲存實力,天下遲早有自己的一份。
三國為什麼出了那麼多英雄,因為是亂世,從一箇舊秩序,建立一個新秩序。這就要不斷的出陳推新,新陳代謝。這是多麼大的一個舞臺,當然能夠融的下那麼多的人去表演。
我前面寫過朱元璋,為什麼他一出來,一個偏僻的鳳陽也出了那麼多的能人。還是那個道理,有舞臺給他們表演,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你讓朱元璋生在別的地方,他一樣能帶出一幫人才出來。
再拿張飛來說,他要不是跟著劉備,他一輩子也就是一殺豬的,誰認識他。有了舞臺表演,他也就成了英雄。縱觀歷史,有能力的人多了去,成名的只有幾個,只是有些人抓住了機會,有一些人沒能抓住機會,而一輩子默默無聞。
拿我們今天來說,隨著直播平臺的興起,火了一批草根明星。放在以前,他們也就是鄉下種地,工廠做工的,這和能力沒有關係,和環境有關係。這個在於個人的選擇,你們覺得呢?
-
11 # 長弓視野
正所謂“亂世出英雄。”三國時期,是一個人才大暴發的時代。許許多多的英雄豪傑、傲世奇才如雨後春筍般噴薄而出。
東漢末年,廟堂傾崩,漢家天子失去了對天下的掌控權。因此,權利出現了真空。於是,四海八荒的英雄人物競相逐鹿中原,伺機奪得政權,掌控天下。一時之間,中原土地上烽煙四起,戰火連天。正是“盛世多隱士,亂世多豪傑”。在這個群雄逐鹿,稱王稱霸的時代裡,有從桃園裡走出的劉、關、張三位草根英雄;有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梟雄曹操;有坐鎮江東的人傑孫氏父子;有四世三公的河北霸主袁紹及據守淮南的兄弟袁術;有“馬中赤兔,人中呂布”之稱的天下第一勇將的呂奉先…十八路諸侯,幾千位英雄,相互廝殺著一起登上了歷史的舞臺。
生逢亂世,平民哪有淨土,更何談苟且偷生。何不走出去,是英雄,是狗熊,只有到了戰場上才能見分曉。而隱逸在竹林茅舍中的飽學之士,胸懷經天緯地之才,又怎肯終老於山野。這歷史的舞臺,又怎麼能少了他們?於是,有從隆中搖著羽扇出來的臥龍諸葛孔明;有計安天下的鳳維龐統龐士元;有智謀無雙的郭嘉郭奉孝;有王佐之才的荀彧;有曠世奇才的少年英豪周瑜周公瑾;有性格沉穩的外交家魯肅魯子敬;還有老謀深算的天下第一能忍的司馬懿…各方謀士,蜂擁而出,各為其主,各展其才。試問,在這浩浩蕩蕩的乾坤中,能夠執堅披銳、縱橫四海;或展平生所學,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豈不是人生最快意的事!
回覆列表
在三國時代,尤其是前期諸侯混戰的時候,可謂是人才輩出,文臣武將層出不窮。筆者認為,不是三國時代誕生了那麼多的人才,而是因為漢朝的人才制度壓制了很多人才,所以在三國時代出現了“人才井噴”的現象。
1、舊有的“察舉制”被打破
在東漢時代,想要出仕為官為將,主要是透過“察舉制”,即通過當地的官府進行考察,再向朝廷推薦。這就要求人才不僅自身要有過人的能力,而且需要在當地具有良好的名望。
在這一點上,士族能夠利用家族資源,為族中的精英弟子鋪路,無疑擁有了巨大的優勢。更不用說到了東漢末期政治腐敗,很多才能不夠的世家弟子也能夠獲得推薦,而大量有才華的寒門庶族上升通道受阻,鬱郁不得志。這就是為什麼在黃巾之亂後,各類文臣武將層出不窮,呈現人才井噴的態勢。
2、諸侯混戰,成名機會多
諸侯混戰時期勢力屬於軍閥,以武力為尊,加上數量眾多,勢力範圍犬牙交錯,所以彼此之間混戰不休。而且動輒涉及自家勢力的生死存亡,因此戰爭的慘烈程度非同一般,各種武將單挑、謀士奇策層出不窮,成名機會相對較多,比如大型的“官渡之戰”、“赤壁之戰”都是在這個時期,誕生了很多的知名人物。
總結,三國時代的人才輩出現象,本質上是受到壓制的人才的一次集中湧現。三國亂世給了這些人才們施展才華的舞臺,從而讓我們記住了這一個個熠熠生輝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