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每日點兵

    德國在二次大戰期間,不僅有軍事科技方面的技術成就,還有很多如化工、光學、生物等技術領域中有很多建樹。就拿化學工業來說,德國的化工技術不僅為,德軍提供了各型火藥、合成燃料、合成橡膠輪胎等軍用物資,還為德國改善人民生活,起到了關鍵作用。在這方面德國幾乎取得了別國都無法企及的成就,特別是在二戰中後期德國被盟軍全面戰略封鎖的日子裡,有這樣的成就十分難得。舉例來說:當時德國沒有食用砂糖的原材料,德國就自己人工合成糖精,這種糖精不只是作為食品加工業的甜味新增劑,也可以作為德國主婦們的烹飪調料,當時這種糖精被稱為“德意志甜蜜素”,而且還有精美的外包裝。

    可見德國強大的化學工業不僅能支撐起一個國家的國防力量,同樣也能扛起一個國家的生活危難之時。除此以外,德國重要的黑科技應該就是光學技術了,德國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就為毛瑟步槍研製出了狙擊鏡,到了二戰時期,德國可以做到小到槍械瞄準鏡,大到坦克和軍艦的觀瞄鏡都可以做的非常考究,對於坦克和軍艦而言觀,瞄鏡的精良程度,直接決定了在戰場上是否能夠做到先敵發現,取得這一點,是絕對重要的作戰先發優勢,因為只有看的夠遠才能打得夠準,而這一點德國就做的非常出色,證實這一點可以從德軍的很多戰例中就可以看出。正是有了光學技術的優勢,才使得德軍具有了戰場先敵發現的能力,因此,德國才在戰場上取得極高的戰果。

    這兩項黑科技,雖然都是軟實力技術,並不怎麼能夠引起大眾的關心。所以還只是很少被人所提及的技術,因為畢竟德國有那麼多的軍工黑科技掩蓋了這兩項看似平常,卻萬萬不能少的技術,少了這兩項技術德國就會失去很多優勢與物質基礎,因此小兵兵認為這兩項技術幾乎就是德國的戰時法寶級黑科技。

  • 2 # 使用者67724358697

    德國二戰末期1945年,戰鬥機ta152,bmw水冷發動機,能夠克服高空缺氧,在14800米的高空依然維持正常工作。

  • 3 # 照影吹笙

    1.斷續器,二戰初期的作戰飛機都是螺旋漿推進,機槍只好放在兩邊機翼,但從飛行員的位置要瞄準敵機就很有難度,德國發明瞭斷續器,機槍可放到飛機頭部,當螺旋漿遮斷槍口時“斷”,漿葉過後“續”,機槍子彈能從兩片漿葉間射出去,方便飛行員瞄準敵機;2.火控雷達,雷達與高射炮同步,敵機難以規避;3.噴氣式戰機;4.火箭,最早的導彈,只是誤差20裡,能嚇唬一下。

  • 4 # 諶人

    一戰後,德國經濟的復興,得益於啟動戰爭機器,發展軍工產業,它的一些開拓性發明創造,直接影響、引導了現代軍事轉備的發展和定型。

    一,V—1、V—2火箭。也就是今天的巡航導彈、彈道導彈。

    導彈的重要意義.;用發明人馮.布萊恩與錢學森第一次見面時,開門見山的一段話概括;“我知道我們(納粹德國)創造了一種新的戰爭模式,問題是現在我們不知道。應該把我們的才智貢獻給哪個戰勝國。我希望地球能避免再進行一場世界大戰,我認為只有在各大國導彈技術均衡的條件下,才能維持未來的和平。”

    馮·布勞恩是世界導彈之父,他在73年前說的這段話,現在你也不得不服!

    二、德國21型柴電潛艇

    世界上第一艘真正意義的“潛”艇。能在水下潛航340海里,具備17.2節的水下航速能力。能在近距離利用聲吶定位“盲射”魚雷(不升起潛望鏡瞄準)擊中目標。艇內配備了食品冰箱,淋浴裝置等生活設施,保障人員的長期生存和戰鬥力。

    這款潛艇是現代常規潛艇的“開山鼻祖”,在當時具有跨時代的超前性。

    三、Ta183 ,世界上第一架渦輪噴氣戰鬥機。現代高速戰機的原型,後來著名的蘇聯米格噴氣式高速戰機的“父親”。在當時至少領先世界10年水平。

    四、Go-229, 世界第一架無尾飛翼噴氣式戰鬥轟炸機。

    它的外形和效能相當前衛,是當今美國B2隱形戰略轟炸機的雛形。

    五, DFS 228V2,世界第一款超音速高空偵察機

    50年代後被美國U—2飛機山寨。

    納粹德國還是第一個實際研發原子彈的國家,“胎死”於二戰戰敗。德華人的科技潛能令人敬畏。

    除了上述所說;

    德華人還挖空心思研發出超級大炮、(每發炮彈重4.8噸,穿甲彈重7.1噸)

    超級坦克、

    還構思概念性武器,如太陽炮(聚焦太陽能的鐳射武器)、飛蝶(外星人裝備)、能量盤(高能電磁場武器)等。由於被時代淘汰或未定型,不作具體介紹。

    美國是當今世界軍事裝備第一強國,你是否能感覺到?它只是站在了沉淪巨人德國的肩上。

  • 5 # 佰棧官查

    大家都知道二戰時期德國的黑科技莫過於他那“超凡脫俗”的各種導彈了,所以我今天就例舉幾種德軍的黑科技導彈!

    德國HS117“蝴蝶”地對空導彈

    HS-117“蝴蝶”是德國在二戰時期所研發的一款地對空導彈,是當時最接近實用階段的地對空導彈,使用無線電指令、雷達跟蹤的制導方式,除主發動機外,加裝2枚固體燃料助推火箭,已進行過大量試驗,但遺憾的是未來得及裝備部隊,然後戰敗後被美國秘密運走!

    1944年5月23日,HS-117“蝴蝶”地對空導彈試驗成功,1944年12月開始部署,1945年3月開始批次生產。它的初級助推系統採用固體燃料,1750千克的推力使導彈4秒鐘內達到1100千米的時速;次級主推系統採用液體燃料,發動機採用的是寶馬BMW558。

    德國HS293空對艦導彈

    HS-293是德國於二戰時期所研發的一款空對艦導彈,是世界上第一種投入實戰的空對艦導彈。它的出現在制導武器發展史上有著劃時代的意義。

    HS-293空對艦導彈使用SC-500型普通航空炸彈彈體,內含294.84千克炸藥,配用撞擊引信。彈體下方加裝了沃爾特HWK507B型火箭助推器,火箭燃料為過氧化氫和高錳酸鈣,使用壓縮空氣將燃料注入燃燒室。該導彈的制導系統包括“斯特拉斯堡”型無線訊號接收器,在48~50兆赫間有18個預置頻率可使用。

    德國HS298空對空導彈

    HS-298是世界上第一種空對空導彈,採用無線電指令控制(也曾發展過一種有線控制的改型),裝25千克的戰鬥部,進行過300餘次發射試驗,遺憾的是也未進入批次生產。

    HS-298空對空導彈彈體中端設計有後掠的機翼,以提高飛行速度和打擊精準度,在其尾部有1個水平尾翼與雙垂尾翼,以保持導彈航向平衡、穩定和操縱。該導彈通常需要機載,並需要2名機組人員操縱,一人使用發射式瞄準鏡瞄準目標,另一人使用操縱桿和其他相關按鈕來操縱導彈飛行軌跡。

    正如前文所說,二戰中,德軍針對盟軍空中部隊研製了HS-298空對空導彈。其設計理念雖然不錯,但有著許多客觀因素制約著它參與實戰,最主要的問題就是生產成本過高,不利於量產。

    德國R4M火箭

    R4M火箭炮是德國空軍於二戰後期研發的一款空對空武器,因其發射時會發出獨特的煙霧軌跡,所以也稱其為“颶風”。

    R4M火箭炮使用了1個55毫米的彈頭,內含黑索金(一種軍用高能炸藥,化學名環三亞甲基三硝胺)520克,幾乎保證能一擊殺死。每個R4M火箭炮重達3.2千克,內含充足燃料,使戰機能在距離敵方1000米的範圍外就開火,即能在敵方轟炸機的防禦機槍射程外發射。R4M火箭炮的火箭主體由1個簡單的鋼管所組成,鋼管有一些翻轉出來的穩定翼,使其能自旋穩定。

    德國X4空對空導彈

    X4是德國二戰期間所研製的一款空對空導彈,是世界上第一種有實用價值的空對空導彈,拉開人類空戰導彈化的序幕。

    X4空對空導彈結構很簡單,易於大量生產,其後的設計中還將鋁合金彈翼改為木膠合板製作,以進一步節省開支。X4空對空導彈有1個尖細的頭部和雪茄狀的彈體,有4片彈翼和4片更小的尾翼。在2片相對的彈翼頂端有2個控制導線的放線筒,另2片彈翼頂端則有2個曳光管,以便操縱者觀察航跡。尾部有1個能操縱導彈俯仰、偏航的操縱機構。

    德國“雷魚”空對艦導彈

    雷魚空對艦導彈是德國二戰時期所研發的一款空對艦導彈,具有超音速飛行的能力。雷魚空對艦導彈是世界上第一種超音速空對艦導彈,有1副三角短翼,安裝2臺固體燃料火箭發動機,未投產。

    接下來是一些導彈的試驗過程,具體是哪款就自己看一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註冊商標需要注意哪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