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西府趙王爺

    張邈和陳宮不一樣。

    張邈是袁紹的死對頭,又是兗州士人的領袖,張家在整個中原地區都享有不錯的名望。當初曹操收留張邈,目的就是為了利用張邈牽制袁紹的勢力。當然,曹操和張邈也非同一般。其不僅僅是曹操老家陳留的太守,而是曹操情同手足的兄弟。當初曹操起兵,張邈沒少幫忙。二人還一起討伐董卓,算得上是一起在戰場上流過血的生死至交。

    張邈背叛曹操之後,曹操失去了兗州這塊至關重要的戰略要地,曹操集團的實力大大縮水。

    在此情況下,曹操不得不尋求袁紹的幫助。 眾所周知,曹操最瞧不起的人就是袁紹,如今卻因為張邈的背叛而低三下四的向袁紹求援。而且遭到自己最信任的好友背叛,那滋味更加不好受,曹操的心中簡直恨透了張邈。

    所以他報復張邈也在情理之中。

    而且張邈兵敗逃走之後,曹操也是元氣大傷,屠殺張邈一族,更像是一張投名狀,一次來向袁紹表明自己不會再和張邈合作,從而降低袁紹對自己的戒心。

    但曹操屠殺張氏一族行為,引發了一連串的不良反應。

    兗州的名士們諸如許汜、王楷、陳宮等人紛紛投奔呂布對抗曹操。曹操雖然滅了張邈的全族,出了一口惡氣,但卻失去了全天下名士的心,可謂得不償失。

    曹操是一個性情中人,性情中人往往會幹一些不理智的事情。

    當初曹操的老爹曹嵩,被徐州的將領殺害之後,憤怒的曹操下令屠戮徐州城,徐州城內的數萬百姓被曹軍趕盡殺絕。

    曹操的行為遭到了社會各界的口誅筆伐,曹操的名聲從此一落千丈。

    曹操對屠城以及滅族的行為十分後悔,於是想方設法的彌補自己的過失,以求改善天下人對自己的看法。

    曹操打敗呂布之後,曹操昔日好友,如今的死對頭陳宮被俘。

    曹操為了向天下人展現自己博大的心胸,決定暫時防過陳宮一馬,日後有的是機會收拾陳宮。

    至於所謂的因念及好友情誼而不殺陳宮,這一點我是不信的。曹操是誰啊,哪會顧及什麼好友情誼,要知道他可是不痛快了,連發小許攸都會殺的人。許攸可還是曾幫助他擊敗袁紹的大功臣呢?

    這裡需要科普一下,歷史上許攸就是曹操殺地,並不是《三國演義》中因街頭胡言亂語被許諸斬殺。

    所以,曹操當時不是不是不想殺陳宮,只是想作秀而已。而陳宮看穿了曹操的心思,所以一心求死。 陳宮對曹操說:“我曾經背叛過你,又幫助呂布於你為敵,我該死,你殺了我吧。”

    曹操假惺惺的說:“陳宮啊,你有上老母、下有妻兒。你若死了,他們該怎麼辦?”

    陳宮說:“曹公心胸寬廣,施仁德於天下,絕對不會做出趕盡殺絕的事情。能將一家老小託付給曹公,我陳宮雖死無憾!”

    《三國志》記載,“太祖未復言”。就是說,曹操聽完陳宮這番話之後,被噎的說不出話來。

    陳宮知道曹操早晚要殺自己,於是一心求死,同時將仁、孝兩頂帽子摔到曹操的頭上。如果曹操在陳宮死後,殺死陳宮的妻兒老小,天下人便會大罵曹操是一個不仁不義的偽君子,曹操為了維護自己的名聲,不得不奉養陳宮的家眷。

    陳宮用自己的死,換來了一家老小的安全,不給曹老闆任何補救的餘地,將曹操狠狠的套路了一把。

    總結來說,曹操屠殺張邈、邊讓全族,以及屠戮徐州城的行為,其實是曹操在創業之初,政治經驗方面不成熟的表現。

    而後曹操在經過一系列的教訓之後,慢慢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於是在對待陳宮時,便多了一分耐心,少了一分戾氣。

  • 2 # 奕天讀歷史

    張邈是曹操故交,而陳宮則是曹操任東郡太守時,招募來的部下,可以說兩人與曹操的關係都非常密切。

    張邈因為在起兵討伐董卓時,與曹操志同道合,是少數真正與董卓作戰的諸侯之一。汴水之戰中,張邈被董卓所敗,歸附了曹操,受到曹操重用。

    陳宮作為曹操的部下,在兗州刺史劉岱抵抗青州黃巾軍戰死之後,力勸曹操入主兗州。曹操正是聽從了陳宮的諫言,有了起家的資本。他不但佔了兗州,還收降了三十餘萬青州黃巾軍,選其精銳編練成了赫赫有名的“青州兵”。曹操搖身一變,成了爭霸天下的梟雄。陳宮有大功於曹操,同樣受到了曹操的重用。

    按道理說,兩人沒有背叛曹操理由。

    陳宮之所以背叛曹操,從史料上的零星記載推測,應該是曹操與兗州名士之間產生了比較大的矛盾。曹操因為是宦官家族出身,其祖父為有名的大太監曹騰,所以,兗州名士對其出身頗有微詞。而曹操又最忌諱人說他的出身,一怒之下殺了邊讓等多名兗州名士。而這些人恰好是陳宮的好友,這就惹怒了陳宮,跑去遊說張邈。

    張邈則是因為他與袁紹有舊仇,而袁紹與曹操交好,屢次讓曹操殺張邈。雖然曹操並沒有聽袁紹的,可是張邈心不自安。因此,在陳宮的遊說下,拉上了自己的弟弟張超一起,趁曹操討伐徐州陶謙之時,迎呂布入兗州,反叛了曹操。

    曹操的軍事才能,當然不是呂布、張邈之輩能比的。呂布大敗,張邈、陳宮跟隨呂布投奔了劉備。

    當時,張邈的弟弟張超據守雍丘,張邈就將家人全部託付給了弟弟。曹操圍攻雍丘數月,最終城破,誅殺了張超及其所有家屬。而張邈受呂布所託,去找袁術求救兵時,被部下所殺。

    曹操之所以殺張邈全家,應該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洩憤。陳宮、張邈的反叛,差點讓曹操無家可歸。幸虧有荀彧、夏侯惇竭力維護,才保住了鄄城、範城、東阿三座縣城。而且,呂布開始數次擊敗曹操,差點滅了曹操。這口氣,曹操肯定是要出的。當然,曹操作為一代梟雄,這並非最主要的原因。

    二、曹操沒有虧待過張邈,張邈反叛,曹操很難留住張邈。曹操在張邈落難時,收留了張邈。而且,袁紹幾次三番要殺張邈,都是曹操力保。曹操留下張邈,要如何施恩,才能讓張邈忠誠呢?除非曹操與袁紹徹底決裂,否則,很難再換取張邈的忠心。

    三、張邈有一定的威望和號召力。張邈有家財,而且樂於濟危救困,素有“八廚”之一的美譽。廚,就是以財救人,類似於給人飯吃。得人心,有號召力的人,在古代都是被君王所忌憚的。曹操無法讓張邈完全忠於自己,當然選擇斬草除根了。

    四、曹操當時不便與袁紹決裂。張邈與袁紹有仇,最初曹操要借張邈之力,自然百般維護。但是,張邈反叛,那曹操就不如送袁紹一個大禮,緩和與袁紹的關係。

    五、曹操要借袁紹之手,除去臧洪,給自己減少一個對手的同時,削弱袁紹的勢力。臧洪曾經是張邈弟弟張超的部下,受到張超的器重。後來袁紹見了臧洪,同樣認為臧洪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將其任命為了東郡太守。曹操圍張超時,臧洪為了報張超知遇之恩,曾經向袁紹借兵救張超,袁紹未準。曹操得知了情況,為了避免張氏兄弟聯合臧洪,再投了袁紹,必須斬草除根。而臧洪也因為怨恨袁紹不救張超,不再聽袁紹調遣,最後被袁紹所殺。

    而陳宮,在投劉備之後,奪了劉備的徐州。曹操收留了無家可歸的劉備,取了徐州,俘獲了呂布、陳宮等人。曹操因為劉備提了丁原、董卓舊事,殺了呂布。但是,曹操當時是想留下陳宮的。可是,陳宮卻寧死不降,曹操無奈只能殺了陳宮,留下了陳宮的家人。

    曹操為什麼留下了陳宮的家人呢?

    一、陳宮僅僅是個幕僚。陳宮雖然足智多謀,是兗州名士,但相比張邈、張超兄弟,明顯能量有限。張邈、張超兄弟可是位列討伐董卓的群雄之列。所以,曹操不用過於顧慮陳宮家人。

    二、陳宮非常睿智,臨死前的一席話,讓曹操不能殺其家人。

    曹操要勸降陳宮,說:“卿如是,奈卿老母何?”意思就是,你陳宮死了,你媽怎麼辦?結果,陳宮答道:“宮聞將以孝治天下者不害人之親,老母之存否,在明公也。”陳宮直接說,你曹操殺我陳宮的母親,就是不以孝治理天下。曹操還敢殺麼?這帽子太大了。

    曹操一看:“若卿妻子何?”殺不了陳宮的母親,那就殺妻兒。陳宮又來一句:“宮聞將施仁政於天下者不絕人之祀,妻子之存否,亦在明公也。”陳宮這意思就是,你曹操殺我妻兒,那就是不仁。嘚,陳宮一句話又把曹操給噎住了。

    曹操那個氣呀,“太祖未復言”,不說話了。當然,曹操不愧為一代梟雄,既然話都說到這份上了,陳宮的家人肯定是沒法殺了,陳宮的老婆也沒法納為小妾了,陳宮的兒子更沒法認為義子了,那就做戲做到底。

    “太祖泣而送之”,等到陳宮死後,“太祖待其家皆厚於初。”在曹操看來,這也不是賠本的買賣,至少落了一個仁、孝治國的美名,可以讓其招攬更多的人才,何樂而不為呢。

    曹操作為一個人,自然也有喜怒哀樂,但是,作為一代梟雄,更多考慮的是對自己爭霸天下的影響。因此,曹操滅了張邈全族,而厚待了陳宮的家人。

  • 3 # 復活的馬克斯

    陳宮被呂思勉教授認為和張松、法正一樣,是賣主求榮的傾危之士。以三國志很簡單,呂布是被縊死,而陳宮、高順被直接殺頭,實際是曹操對其恨之入骨。呂布本不會丟命,操手書與他,讓其投降,呂布和部將己有心投降,但陳宮極力阻礙,因為他知道,投降了呂布和部下可活,曹操卻不會放過他,張的全家的下場他知道。

  • 4 # 奔跑的蝸牛灬

    袁紹討伐董卓時,張邈跟隨曹操一起投奔袁紹。不過袁紹為人優柔寡斷,而且十分狂妄,張邈曾勸過袁紹,但是袁紹根本不聽,而且十分怨恨張邈,並想殺了他,曹操由於和張邈關係不錯,便向袁紹求情。後來曹操準備平定徐州的時候,還將一家老小託付給了張邈。

    而袁紹一直視張邈為眼中釘,就想讓曹操殺了張邈。時間一長,張邈擔心曹操會真的殺了他,便聯合陳宮投靠了呂布,使得呂布佔領了兗州。

    張邈的背叛使得曹操十分痛心,而且張邈的背叛不同於陳宮的背叛,張邈是因為自己的利益而不顧與曹操的友情,也使得曹操差點失去自己的根據地,而陳宮是因為不忍看曹操的殘暴而離開的。所以,呂布兵敗時,張邈被曹操殺了全家,而陳宮則被曹操好生優待。

  • 5 # 藥店不賣藥

    《後漢書.黨錮傳序》:“度尚、張邈、王考、劉儒、胡毋班、秦周、蕃向、王章為‘八廚’。廚者,言能財救人也。 意思大概就是這八個人輕財仗義,愛助人為樂。

    這八人,出身各不相同,但是後來都做了高官,《後漢書》各有其傳。比如劉儒官拜伺中、王考官拜冀州刺史、度尚官拜荊州刺史和遼東太守、胡母班官拜執金吾。

     然而在此八人中,名氣最大的,卻非這些官職高的,而是一個官職一般的人物,此人便是張邈。

    張淼,字孟卓,東平壽張(今山東東平縣)人。在東漢末年崇尚俠義的年代裡,因仗義輕財,因此結交了包括曹操、袁紹、陳宮等人,淪為好友。先被任命為騎都尉,後又做了陳留太守。

    公元188年,董卓入主洛陽,天下舉兵討伐董卓,袁紹被推舉為18路諸侯盟主。張淼作為仗義之人,自然也是行兵伐董其中的一員。因不滿袁紹待人接物上態度傲慢,張邈便義正辭嚴地責備了袁紹一番。袁紹聽後惱羞成怒,讓曹操去殺張邈,被曹操拒絕,說:“張邈是我們的好友,即使他有什麼不對的地方也應該寬鬆對待,怎麼能殺他呢?”因此曹操與張淼更為親近。曹操待人兗州刺史的時候,更是繼續任用他為陳留太守。

    另外曹操為奪得徐州,第一次攻打陶謙時,對此戰信心不足,決心戰死,在出兵前曾對家眷說:"若我出兵不能生還,你們就去投奔孟卓。"曹操出兵回來後,兩人更是執手相泣。可見兩人之間情誼深厚。

    公元194年,曹操為父親曹崇報仇,興兵第二次攻打陶謙,就在曹操志高意滿,節節勝利之時,張邈背叛曹操,迎接呂布入兗州,陷曹操於為難之中,幸程昱等人不叛曹操,為曹操奪回兗州贏得戰機。因失敗一起與呂布投奔劉備,最終被曹操所殺。

    陳宮,字公臺,東郡東武陽人,性情剛直,足智多謀。曹操行刺董卓失敗後,逃往武陽,此時陳宮時任武陽縣令,因欣賞曹操機智,兩人惺惺相惜,一起逃往曹操的家鄉,以謀大業。在逃往曹操叔父呂伯奢家中時,受到熱情款待。曹操卻因疑心太重,殺掉呂伯奢全家,還不思悔改,大言不慚道:“寧教我負天下人,莫叫天下人負我。”陳宮因此對曹操極為不滿,毅然離開曹操,投奔陶謙。等到曹操攻打陶謙,陳宮便做為說客前來兗州,挑撥張邈背叛曹操。後因失敗被曹操擒獲,據傳陳宮受刑前,曹操捨不得殺於是就問陳宮,“公臺啊公臺啊,你死了你的兒子怎麼辦啊?”陳宮答:“我聽說以仁治天下的明君,是不會殺別人的兒子的。”曹操又問:“公臺啊公臺,那你死了後你的母親又怎麼辦呢?”陳宮又答:“我聽說以孝治天下的人,是不會殺別人的母親的。”曹操只好殺了陳宮並答應,以後你的母親和孩子都視為自己的一樣,所以陳宮的家人一直由曹操供養。

    從上文可以看出,雖然兩人都是背叛曹操,但是結果是完全不一樣的。

    從情理上,曹操與張淼為少年好友,對他有情有義,在他最困難時候救下他性命,並對他信任有加。而他卻在曹操背後捅刀子,差點導致曹操大業失敗。此為一恨。

    從政治上,兗州與陳留士族利益衝突,急需改革,曹操苦於找不到藉口下手,而張淼背叛之後,曹操正好藉此理由,大刀闊斧的進行改正,為大業打下良好的根基。此為不得不殺。

    從為人上,張淼受不得別人挑撥,陳宮三言兩語就勸導他背叛,後又有呂布投奔了劉備,沒有識人之明,沒有堅定的信任。此為第三個理由。

    而陳宮不同。陳宮性情剛烈,公正機智。從他為呂布建議就可以看出他謀略過人,可惜呂布沒有采取,不然結果如何還未知。曹操正值缺人之際,本想招攬陳宮,留下為他出謀劃策。此為一不殺。

    陳宮背叛曹操,本是道不同,看不慣曹操生性薄涼,猜疑成性。而當時曹操無名無勢,僅有刺董之後的盛名,可以說是個有名無實的小人物,也算不上背叛。曹操也是性情中人,看出陳宮是個公正正直,有大志向的人,留下他,也不怕他繼續反叛。此為二不殺。

    曹操在俘虜陳宮後,曾說:"公當年棄我而去,現在做的好大官啊!"可見曹操睚眥必報,極度想證明自己,證明陳宮看錯了自己。留下陳宮,可以向他見證自己以後的成就,證明自己以後肯定會實現自己偉大的抱負。此為三不殺。

    可惜陳宮寧死不降,曹操毫無辦法,最後只好揮淚將他殺死,只輕輕的喊了一聲:"公臺"。

    此等有情有義,剛烈公正,有大智慧,大志向的人,又怎能和張淼想比較,就連羅貫中還為他寫了一首感人肺腑的小詩:

    生死無二志,丈夫何壯哉!不從金石論,空負棟樑材。輔主真堪敬,辭親實可哀。白門身死日,誰肯似公臺!

  • 6 # 經典守望者

    這主要因為當時的一種社會氛圍。張邈是曹操手下的國家政務人員-陳留太守,他背叛的自己的頂頭上司兗州刺史。陳宮是出於情義跟隨曹操,他並不是曹操的臣子,而是曹操的朋友,他背叛的是曹操。第一種是不忠不義,第二種是道不同不相為謀。所以,這二人的家人待遇不同。

    從陳宮的履歷上看來,陳宮並沒有擔任曹操手下的任何實際官職。這就標誌這二人的合作一直是君子之交,在君不正臣投他國的情況下自然是可以理解的。陳宮對於曹操的不滿最大的可能就是曹操濫殺名士,造成民怨沸騰。在這樣的前提下,陳宮的離開自然也是可以理解的。陳宮是天下名士,年少時與海內知名之士相互結交。兗州刺史劉岱在討伐青州黃巾時戰死時,陳宮就是透過爭取到濟北相鮑信的支援,才輔助曹操成為兗州刺史。所以,善待他的親族可以在天下獲得民望,是一樁好買賣。

    而張邈不過是地方豪強,少時以俠義聞名,接濟貧困,助人為樂,傾家蕩產,壯士多有歸附於他的。充其量就是有一定威望的民間實力,團結在他周圍的都是一些兵勇,這就使得他在社會上的名望並不高。在他死之後,他身邊的人曹操或者用利,或者用威,很容易就可以吸納接受。所以,善待他的親族並沒有實際的好處,因此二者的差距很大。

  • 7 # 中行偃1

    答:張邈可以說是曹操的知己。倆人關係非常好!討伐董卓的諸侯中曹操就屬於陳留太守張邈的一支。

    袁紹千方百計地要曹操殺張邈,曹操責備袁紹說:“孟卓,親友也,是非當容之。今天下未定,不宜自相危也。”邈知之,益德太祖。張邈知道這件事後,更加敬重曹操。

    太祖之徵陶謙,敕家曰;“我若不還,往依孟卓。”後還,見邈,垂泣相對。其親如此。初平四年(193年),曹操在征討陶謙前對家人說:“我如果回不來,你們可以去投靠孟卓。”結果曹操凱旋而歸,見到張邈,兩人相視而泣。他們的關係就是這樣的親密!

    袁紹幹不成的事情,陳宮幹成了?!陳宮為什麼背叛曹操一直沒有定論?

    陳宮在曹操任東郡太守時出仕之,初平三年(192年),曾透過外交手段,為曹操收取兗州(當時的兗州因刺史劉岱跟青州黃巾軍作戰時戰死而處於無主狀態)。並且,陳宮爭取到了濟北相鮑信的支援,讓曹操得以擔任兗州刺史討平盤據兗州一帶的青州黃巾軍。

    一定是有非常重要的原因!我不好亂猜,陳宮為人聰明剛直,絕不會輕易投呂布而棄曹操的!(因為沒有記載就算是遺憾吧……)

    興平元年(194年),曹操再次征討陶謙。張邈的弟弟張超,與曹操的將帥陳宮、從事中郎許汜、王楷共同商議背叛曹操。陳宮勸說張邈:“今雄傑並起,天下分崩,君以千里之眾,當四戰之地,撫劍顧眄,亦足以為人豪,而反制於人,不以鄙乎!今州軍東征,其處空虛,呂布壯士,善戰無前,若權迎之,共牧兗州,觀天下形勢,俟時事之變通,此亦縱橫之一時也。”邈從之。

    張邈竟然忘了曹操把身家性命都託付於他的信任。太祖初使宮將兵留屯東郡,遂以其眾東迎布為兗州牧,據濮陽。郡縣皆應,唯鄄城、東阿、範為太祖守。太祖引軍還,與布戰於濮陽,太祖軍不利,相持百餘日。是時歲旱、蟲蝗、少谷,百姓相食,布東屯山陽。二年間,太祖乃盡復收諸城,擊破布於鉅野。布東奔劉備。邈從布,留超將家屬屯雍丘。太祖攻圍數月,屠之,斬超及其家。邈詣袁術請救未至,自為其兵所殺。悲劇了!

    曹操最好的朋友張邈、部下陳宮同時反叛他?曹操的心真的是哇涼哇涼了!屠城!!!一個活口也不留。於是張邈及張超的家眷全部被屠。

    那麼到底是什麼事讓曹操最好的朋友都背叛了他呢?這裡只有一個有記載的答案,就是邊讓!這個人非常有名望,與孔融、蔡邕、王朗、陶丘洪齊名,連大將軍何進都很敬重他。初平三年(192年),曹操進入兗州,平定兗州黃巾軍,自領兗州刺史。而邊讓仗著自己的才氣,不把曹操放在眼裡,多次輕視和貶低曹操。有邊讓同鄉人向曹操誣陷邊讓,曹操則讓郡中官員將邊讓就地誅殺。

    目前,關於張邈和陳宮背叛曹操的原因大概如此。

    後來曹操擊敗呂布之後,也沒有把呂布的家人一同斬盡殺絕,氣早就消了!怎麼還能把陳宮的家人當成敵人呢?再說背叛曹操的是陳宮,又不是陳宮的家人。當然要善待他們了……以免拉仇恨。

  • 8 # 西門不帶刀

    張邈和陳宮一起,揹著曹操向呂布投降了。這兩個人曾經都是曹操的至交好友。曹操其實挺傷心的。

    這二人的結局是張淼被手下的部下所殺,家中三族被曹操殺光了。陳宮與呂布一起在白門樓被曹操一起殺了,但陳宮死後,曹操卻一直贍養著他的妻兒老小。

    同樣都是背叛,為什麼差距就這麼大呢?

    我們先解釋一個名詞叫八廚。張淼是八廚之一。

    八廚:是指助人為樂,樂善好施甚至傾家蕩產的,東漢末年一共有8個人其中就有張邈。從這個詞上我們可以看出張邈家中有錢有地位的。

    同時我們再想到陳宮死後,妻兒老小竟然沒飯可吃,所以曹操給成功的妻兒老小錢和糧食,從這一點我們可以看出陳宮家庭實際上是比較一般的。

    這就解釋為什麼曹操對這二人的家眷態度不同:一個有錢有勢力的家族,你曹操把人的把人家當家人給殺了,這個家族的人會不會反叛報仇?千萬別忘了他家裡有錢有勢力。

    而另外一個普通人家的孩子,殺了也就殺了,贍養他的妻兒老小還能獲得每名這一舉兩得的事兒,誰能不幹。

    曹操與張邈的關係比與陳宮的關係要鐵的多的多。

    在正史中陳宮,迎接了曹操,將兗州獻給了曹操,所以成為曹操的左膀右臂。

    而張邈卻是曹操的發小,曹操最開始起兵的時候,大本營是在陳留郡而不是在老家沛國譙縣。(陳留郡的太守就是張邈)

    甚至曹操在爭討陶謙(陶謙手下把曹操的父親給殺了)的時候,曹操曾經對家人說,我如果沒回來,你們就到張邈(字孟卓)那去(我若不還,往依孟卓)。

    這三人關係就這麼鐵,陳宮張邈怎麼就背叛曹操了呢?

    難道真的是因為曹操不能天下人負我?不。

    問題的關鍵點在這:陳宮和張邈都代表了兗州本土勢力。而曹操老家的譙縣,曹操算是一個外來勢力,本土勢力怎麼可能讓一個外來勢力做大做強?

    我們應該很清楚的記著:曹操稱呼他計程車兵一直叫青州軍而很少叫兗州軍,曹操作為兗州牧,怎麼會叫青州軍呢?

    公元192年,100多萬青州黃巾軍攻打兗州,被曹操打敗,曹操得到了降兵30餘萬。重組為青州兵。

    作為兗州牧的曹操,怎麼不操練一批兗州軍呢?

    這是因為曹操在兗州已經喪失了士族階層的人心,原因就是因為他殺了一個本地人人,這個人叫邊讓。為什麼殺一個人就會引起這麼大的連鎖反應呢?

    就是因為曹操是外來勢力,他想在兗州獨家做大,而本地的氏族豪強們為了維護家族利益,就必然要對曹操進行制肘。

    所以本土勢力中的陳宮與張邈兩人一合計,與其等著曹操做大,還不如先下手為強。這才先一起背叛了曹操。

  • 9 # 老龔166916589

    大家要知道。曹操謀殺董卓不成逃出京城,到處捉拿,才無路可走的情況下乾脆逃進了陳宮的縣衙門,陳宮非但沒捉拿,反而很動情,連知縣都不要,掛印共逃。由於呂伯奢一案造成大大誤會,二人各走各路,曹操知錯不認,但對陳宮是忎恩的,後陳宮投了呂布,說明陳宮見識有限。在徐州呂布敗於曹操,陳宮被捉,白門樓刑地再見曹操,操本想收降他,可陳宮氣血高傲,視死如歸,故斬於白門樓。

    。曹操迴心。殺呂伯奢全家本自己不好,造成救命好友不歡而散,現既殺了恩公,因厚待他的家屬,曹操想我落難時,沒有陳宮搭救,那來今日,曹操是真正的良心發現。

    。曹操同張藐,那有陳宮之重要,所以說曹操粗看很殘暴,但他也有一粿忎恩之心。

  • 10 # 縹緲峰下一粒沙

    先說一下兩人的家人待遇有何不同

    公元194年,曹操為報父仇,再次領兵前去攻打陶謙。陳宮、張邈、張邈之弟張超、從事中郎許汜及王楷等同謀叛亂,引領呂布進入兗州為兗州牧。

    一時之間兗州數郡皆響應起事,只有鄄城、範城、東阿三座縣城依然忠於曹操。

    曹操大怒,只得回師平亂,陶謙逃過一劫。當時呂布雖然看似佔有優勢,初期勝了幾仗,最終卻還是被曹操打敗了,陳宮、張邈跟著呂布逃去徐州投靠劉備。

    收復失地之後,曹操立刻殺了張邈的所有家屬,包括同樣背叛的張超。

    (燭光中的曹操)

    當時陳宮的家屬不知道有沒有被曹操抓獲,史書上沒記載。直到199年兵敗被俘之後,才提到了陳宮的家人。

    曹操想要勸降陳宮,說:“親,你死了以後,你的母親怎麼辦呢?”

    陳宮說:“我聽說以孝治天下的人,不會殺害別人的母親。”

    曹操還不放棄,又說:“還是投降我吧!你死之後,你的妻子兒女怎麼辦呢?”

    陳宮說:“我聽說以仁治天下的人,不會絕別人的後代,也不會殺別人的妻子。”

    曹操便知道陳宮意志堅定,不再勸說,殺了他之後送其家眷回許昌養老,並將他厚葬於許昌。

    那麼曹操是被陳宮用“孝、仁”之名綁架了,才會善待他的家人嗎?當然不是,曹操沒那麼迂腐。

    (大將張邈)

    張、陳兩家的家屬待遇不同,是因為付出的感情不同

    1、曹操和張邈,是朋友關係

    他們在很早的時候就認識,因為志同道合而結為很好的朋友,還有袁紹也是這個小圈子中的人。

    公元189年,董卓引軍入長安,廢少帝劉辯,改立陳留王劉協為帝,

    專權主政,犯上作亂,天下群雄為之側目。

    190年,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共同推舉兵強馬壯的袁紹為盟主,曹操為副盟主,時任陳留太守的張邈與曹操並肩作戰,建立了更深厚的友誼。

    那為什麼後來張邈要背叛曹操呢?是因為袁紹。

    (高傲的袁紹)

    袁紹當了盟主之後,表現得傲慢跋扈,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樣,彷彿凌駕於眾人之上。大家曾經是平等的朋友,你怎麼變成這樣了呢?張邈很看不慣他,時常出言責備。袁紹為之惱怒,數次要曹操殺了張邈。

    曹操不但不聽,還對袁紹說:“親,張邈是我們的朋友,是是非非都應該包容他。而且如今天下大亂,正是建功立業的好時候,怎麼能自相殘殺呢?”

    張邈聽說此事之後,對曹操非常感激,也和他更加親厚。

    曹操對他也特別信任,193年打陶謙前還對家人說,如果他回不來,大家就去投奔張邈,張邈會善待他們的。這是可以託負家人的情誼。

    (志得意滿的曹操)

    這一次曹操雖沒殺了陶謙,也拿下了徐州一些城池,大勝而歸,回來見到張邈時兩眼含淚,如同看見親人。

    但是,夜深人靜的時候,張邈忍不住去想:有一天曹操會不會聽從袁紹的殺了我呢?就是這種想法,讓他背叛了曹操。

    站在張邈的角度,這種想法無可厚非,誰敢擔保曹操會一直護著他?但站在曹操的角度,這事兒就難以容忍了。他是個“寧可天下人負我,不可我負天下人”的人,如今他沒負張邈,張邈倒先負他了!

    當初對張邈有多好,現在就有多恨張邈,殺他的家屬洩憤很正常。而且張家背叛的還有張超,兩人加在一起,足夠曹操滅張家了。

    (曹操和陳宮,曹操殺呂伯奢這一情節真實歷史中並沒發生過)

    2、曹操和陳宮,是主公與臣屬關係

    陳宮則是另一種情況,在曹操擔任東郡太守時才投到曹營,為曹操爭取到了濟北相鮑信的支援,讓他得以出任兗州刺史,平定兗州一帶的黃巾軍。

    雖然功勞很大,但曹操對他就是正常的主公對有用的謀士,沒什麼私人感情,被陳宮背叛的時候也就沒那麼憤怒。

    如果說張邈的背叛給曹操帶來一百點暴擊的話,陳宮最多帶來五十點。可以這麼說,曹操能接受陳宮的背叛,但不能接受張邈的。因為他在張邈身上付出很多,在陳宮身上就一般了。

    陳宮背叛曹操則是因為曹操殺過一批兗州名士,其中有位邊讓是陳宮的好朋友,其他幾位也和他熟識。陳宮由此覺得曹操不厚道,投了性格直爽、無謀略的呂布。

    (性情中人陳宮)

    曹操對他是很敬佩的,殺他不包含個人私怨,而是為明軍法。

    總之,同樣是背叛,但曹操對他們的感情不同,對待他們家人的方式也就不同。

  • 11 # 穿越再現彼岸

    “看人下菜碟”是一句老俗話了,曹操就是這樣的人,在對待故交好友張邈和陳宮的家人就進行了區別對待。194年,曹操攻佔張邈的老巢雍丘時屠城,張邈的親屬故舊被屠戮一空;同時背叛曹操的陳宮家人一直控制在曹操手中,陳宮背叛和被殺(199年2月7日)前後,陳宮的家人都得到善待。差別如此之大,為何?

    殺邊讓,張邈、陳宮叛曹——曹操與袁紹的決戰被拖後最少3年

    邊讓是東漢末年的高官、陳留名士。他曾經是大將軍何進的史官,出仕九江太守,後袁紹派遣自己的嫡系取代了邊讓,邊讓提前辭官歸隱,地位比曹操高不少。

    曹操的養祖父是大宦官曹騰,曹家因此得以在官場崛起,出身被東漢末年的名士們所詬病。邊讓作為名士當然看不起曹操的出身,於周圍名士私下都對曹操不滿,但也不敢公開對付曹操這個梟雄。(邊讓像)

    有與邊讓結怨的人向曹操控告邊讓等人對曹操不滿,於是曹操將邊讓等名士處死了,威懾眾人別對曹操的家世說三道四。

    邊讓不是一個小人物,東漢末年的名士大都有家族、鄉里的背景,這讓陳留的名士們對曹操產生極度的不滿,而且付諸行動對付曹操,這讓曹操吃了大虧。

    194年陳宮、張邈叛亂到199年2月呂布集團被消滅,用時5年,假如張邈等不叛亂,呂布集團可能在1-2年內就被曹操剿滅,這讓曹操與袁紹的決戰拖後了最少3年時間。

    死磕到底——張邈。

    以陳宮為首的陳留名士由不滿而付諸行動,他們勸說的物件是和曹操交好的兗州太守張

    邈。(張邈劇照)

    張邈是和曹操並列的東漢割據群雄之一,因袁紹的緣故,兩個人走到了一起,私下交往特別好,共同對付強大的袁紹集團。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哪一個都想擴張地盤。陳宮看中張邈的軍事實力,勸說他反叛曹操,獨立門戶,爭雄天下。殺死邊讓也讓張邈擔心將來曹操會出手對付他個人,陳宮的勸說使得他下定決心反叛曹操。

    當時兗州城內空虛,曹操與呂布對戰正酣,張邈趁機奪取兗州,兗州治理下的州縣紛紛歸順他,搞得曹操焦頭爛額。後曹操擊敗呂布,陳宮、張邈追隨呂布投奔劉備。他的老巢在雍丘(今河南杞縣),他讓自己的弟弟張超守衛雍丘,自己則去袁術那兒借兵,中途被部下殺死。

    張邈的弟弟張超拒守雍丘,死磕到底,讓曹操損兵折將,幾個月才攻打下雍丘。損兵折將的曹操下令屠城,將張邈親屬、故舊全部殺死。

    好馬不吃回頭草——陳宮。

    陳宮和曹操交好主要是在對抗青州黃巾軍時,兗州太守劉岱戰死,陳宮等人擁護曹操擔任兗州太守,最終讓青州黃巾軍百萬之眾歸降曹操。百萬青州黃巾軍的曹操私人談下協議,弱小部眾給與土地耕種,青壯年則編為青州軍,讓曹操勢力大增。陳宮功不可沒,被曹操視為心腹。

    曹操殺邊讓惹火了陳宮,陳宮先勸反張邈,後追隨呂布身邊,一直和曹操對抗。198年的冬天,呂布在下邳,曹操勸降,呂布想投降被陳宮勸阻。陳宮出計策,讓呂布領兵拒守下邳城外,而陳宮、高順固守城池,曹操會因為糧草補給短缺而退兵。

    呂布的妻子吹枕頭風,說陳宮的妻兒老小都在曹操那兒得到優待,陳宮鬧不巧會反叛,況且陳宮和高順不和,不能這樣安排軍力。陳宮的建議無疑是正確的,假如實施,曹操將會無功而返,但呂布就是死守下邳,終於被曹操攻破。

    199年2月7日,曹操屢次派人勸說陳宮歸順,陳宮堅決不吃回頭草,他和曹操有一段精彩的對話(《三國志》記載):

    曹操:宮臺。卿平常自謂智計有餘,今竟何如?

    陳宮:但坐此人(呂布)不從宮言,以至於此。若其見從,亦未必為擒也。

    曹操:今日之事當云何?

    陳宮:為臣不忠,為子不孝,死自分也。

    曹操:卿如是,奈卿老母何?

    陳宮:宮聞將以孝治天下者,不害人之親,老母存否,在明公也。

    曹操笑問陳宮怎麼今天成了階下囚?陳宮直接說呂布不聽他的計策才導致的。陳宮求死,曹操問陳宮自己的母親怎麼辦?陳宮直接託付曹操,讓曹操照顧。

    陳宮這是勸說曹操以孝治天下,陳宮自己身死,曹操反而照顧陳宮的家人這件事讓曹操獲得禮賢下士的美名,讓天下名士追隨曹操,這是死謀。

    曹操看人下菜碟

    曹操是一個政治家、軍事家,擅長權謀之術。曹操和張邈之間的友誼是政治友誼,兩個弱小的集團報團取暖,共同對抗強大的袁紹集團。一旦政治上出現裂痕,兩個人的政治友誼也就隨即煙消雲散了。

    張邈有軍隊、有地盤、有人脈,可以獨立,陳宮等人的加盟使得他和曹操徹底決裂。他的軍隊死守雍丘,讓曹操損兵折將,事後曹操肯定進行報復,斬草除根,屠滅他的家人和部署,這是政治需要。

    而陳宮的反叛則是曹操政治操作失誤,錯殺了邊讓等名士,反叛的出發點是曹操的失誤。陳宮是東漢末年的名士、傑出的謀士,曹操希望陳宮再次回到自己的陣營為自己出謀劃策,因此在陳宮反叛之後仍然善待陳宮的妻兒老小。

    再者,陳宮沒有軍隊、沒有地盤,對曹操沒有多大的威脅,善待陳宮家小,別人也會顧忌陳宮,是否真的效忠於自己,呂布就是不相信陳宮而導致失敗被殺的。(陳宮和呂布劇照,關鍵時刻呂布不聽陳宮的計策身亡)

    陳宮死後,曹操善待陳宮家人,博得愛惜人才的美名,讓天下名士都覺得跟著曹操可以創出一番大事業,個人也可以獲得名聲和地位,曹操的決策無疑是非常有效的。

    曹操區別對待張邈和陳宮的家人是政治的需要,俗話不俗——看人下菜碟!

  • 12 # 一半秋色

    曹操,作為一代霸主,身邊聚攏了不少人才,這些人才大多“從一而終”,但是也有幾個中間“投遞叛國”的,令曹操頭疼不已。

    最令曹操心塞的,就要數陳宮和張邈了。

    《三國演義》中,陳宮之所以背叛曹操,是因為曹操殺了呂伯奢一家,還大言不慚地說了一句至理名言“寧我負天下人,莫叫天下人負我!”,陳宮覺得曹操真不要臉,於是離他而去。

    然而,這畢竟是小說中的演義,真實原因絕非如此,那麼正史中,陳宮是因何叛變的呢?

    原因是曹操殺了邊讓。

    邊讓是袞州名士,會寫文章,能言善辯,後來做了袞州牧,成了地方一把手,董卓入京之後,天下大亂,邊讓只好辭掉了工作,賦閒在家。

    文人有個毛病,就是閒不住腿,管不住嘴。邊讓做過大官,文筆好,風評好,眼界高,難免恃才傲物,自命清高,閒暇之時,就對天下人物逐一評頭論足,其中就包括曹操。

    邊讓對曹操的評價是:腦袋大,脖子粗,不是大款,也不是伙伕,而是一頭無用的豬。

    當年曹操三十出頭,正是血氣方剛之時,哪忍受得了別人如此羞辱,於是暴怒之下,就讓陳留太守杖殺了邊讓。

    曹操此舉有些魯莽了,當時他畢竟年輕,太沖動了,倘若他稍微冷靜一下,就不會做出如此衝動之舉。

    衝動是要付出代價的,代價就是一場大叛亂。

    要知道,邊讓可不是等閒之人,他是袞州名人,擁有龐大的粉絲團,陳宮就是死忠粉之一。

    當陳宮得知曹操殺了偶像之後,痛心不已,於是憑三寸不爛之舌,說動了軍閥張邈,又招來了一隻猛虎—呂布。

    他們趁著曹操東征陶謙,大本營空虛之時,發動了一場叛變,一時間,各郡紛紛響應,唯有範縣、東阿在荀彧、夏侯惇的抵抗之下,得以堅守。

    後來,曹操又整整花了兩年時間,廢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最終重新佔領了袞州,不僅浪費了時間,也犧牲了無數將士的生命,這個代價夠大的了!

    然而,曹操殺死了張邈和陳宮之後,對待他們的家人的態度卻截然不同,對張邈家人是誅三族,對陳宮則是照顧妻小老母,按月發放撫卹金。

    同樣是背叛,為何待遇天壤之別呢?

    原因很簡單。

    張邈是個軍閥,背景深厚,勢力龐大,影響力大,雖然張邈死了,但他的殘餘勢力仍在,假如不斬草除根的話,這些殘餘勢力極有可能重新聚攏,擁護張邈的兒子與曹操對抗。

    所以,曹操必須斬草除根,一絕永患。

    而陳宮就不同了,他只是一個謀士,靠嘴皮子和腦瓜子吃飯的,勢單力孤,善待其家人不僅不會帶來隱患,反倒會給曹操帶來惜才愛才的好名聲,以及挽回誤殺邊讓帶來的不良影響,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

  • 13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因為歷史上的曹操對待張邈的感情,與對待陳宮的感情是不一樣的,早期創業的曹操對待張邈的感情非常深厚,而對待陳宮的感情則為一般。

    張邈是曹操早年非常要好的朋友,初平年間,任陳留太守,曹操之所以能起兵,很大程度上就是張邈支援的。

    公元189年,漢靈帝去世後,朝廷內部政治鬥爭非常激烈,首先是漢靈帝生前寵信的大宦官蹇碩被大將軍何進所殺,何進又被十常侍所殺,然後就是袁紹、袁術兩兄弟殺盡宮中太監和宦官,最後就是董卓進京亂政,不久曹操逃離京城洛陽。

    曹操來到了陳留郡,陳留郡也就是張邈任職的地方,曹操平生第一次起兵創業就是在陳留郡,曹操除了依靠自已的家底,還得到了當時富商衛茲的大力支援,衛茲散盡家財支援曹操起兵,出錢出力給曹操招兵買馬,曹操的第一支人馬五千多人的部隊,就是在陳留郡拉起來的。

    張邈是陳留郡的太守,當時的父母官,如果沒有張邈根本起不了兵,另外大力支援曹操起兵的衛茲還是張邈的部將,從種種關係來看,曹操能夠拉起第一支隊伍,與張邈的支援息息相關。

    另外,在關東諸侯討伐董卓的戰爭中,唯有曹操一個敢率領軍隊攻打董卓,而關東諸侯中支援曹操並且還撥付給曹操軍隊的只有張邈和鮑信,張邈將自已的部將衛茲派出給曹操,一起攻打董卓,後來衛茲也就是在這一戰中戰死,而曹操要不是因為曹洪讓馬,也差一點死在此戰中。

    曹操與張邈可以說是生死與共的兄弟,在曹操早年的創業生涯,張邈給予曹操的幫助很多,張邈曾經因為批評過袁紹,而得到袁紹的怨恨,袁紹讓曹操殺張邈,曹操就是不肯,要知道當時曹操的勢力非常小,是依附於袁紹,但是曹操並沒有聽從袁紹的命令而殺張邈,這說明曹操對於張邈的感情非常深厚。

    曹操原本就是性情中人,知恩圖報,我行我素,曹操與張邈的感情因為曹操拒絕了袁紹而更加深厚,曹操不僅非常信任張邈,而且把張邈當成自已最後的依託,曹操因為要攻打徐州陶謙時,還曾對自己的家人說過:如果我曹操戰死,你們可以去投靠張邈。

    換句話說,在曹操心目中,張邈是可以託付家人的人,是曹操最信任的人,如同劉備將家屬託付給趙雲一樣,可以說張邈就是曹操的趙雲。

    世界最痛苦的事莫過於:你最信任的人,出賣了你。

    張邈就是在曹操如此信任的情況下出賣了曹操,背叛了曹操,反而與陳宮一起迎立呂布,聯合一批兗州人,奪了曹操的城池,佔了曹操的地盤,殺了曹操的人馬,你讓曹操作何感想?

    曹操可以說是相當憤怒,憤怒到了極點,雖然整個叛亂過程是陳宮主導的,但曹操並不知情,在曹操心目中,他根本就不相信張邈會反,曹操會認為張邈才是罪魁禍首,當時的張邈是陳留太守,是有實權,有軍隊的人,而陳宮不過是一個謀士,謀士如果沒有軍隊,拿什麼叛亂,所以陳宮和張邈背叛曹操,顯然張邈才是重點。

    曹操是個性情中人,因為自己父親被徐州牧陶謙殺害,所以曹操在攻打徐州時,為了發洩怒火,每攻下一座城池,就用屠城來洩憤,這也是曹操早期政治不成熟的表現。

    當曹操得知他最信任的張邈背叛了他,他心目的憤怒可想而知,曹操於是立即放棄了攻打徐州,轉而回師兗州奪回城池,與呂布、陳宮、張邈等人發生了為時兩年的兗州爭奪戰。

    兗州爭奪戰是曹操一生中最為艱難的戰役,打到最艱苦的時候,沒有糧食吃,差不多就要人吃人,曹操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差一點就要放棄,想著去投降袁紹,讓自己的家屬作人質,換取袁紹對自己的實際支援,但是程昱勸諫了曹操,如果曹操真這麼做,就沒有後來的曹魏政權了。

    最終曹操在兩年的兗州爭奪戰中艱難地擊敗了呂布、陳宮、張邈,當時呂布、陳宮、張邈逃走了去搬救兵,張邈留下了弟弟張超及家屬守雍丘(今河南省杞縣),曹操圍攻雍丘,城破後曹操又屠城,全城百姓包括張邈的所有家人全部被曹操殺害。

    曹操之所以屠城雍丘,並殺害張邈的家人,是因為仇恨,是因為曹操非常憤怒他最信任的張邈背叛了他,他要用張邈家人的鮮血來懲罰張邈的背叛,警告將來有意背叛自己的人,同時也有殺雞駭猴的味道。

    與曹操對待張邈家屬的殘酷屠殺不同,曹操對待同樣背叛自己的陳宮家屬,卻有意網開一面,不僅沒有傷害陳宮家屬,而且一直供養陳宮家屬,這種區別對待,讓人非常不理解。

    道理其實也不復雜,陳宮只是曹操手下的一個謀士,並不是多麼的重要,不要把三國演義中的捉放曹聯想到真實的歷史上,真實的歷史上,陳宮沒有救過曹操,也沒有與曹操一起經歷殺呂伯奢一家的事件,曹操與陳宮的相識,是在曹操就任東郡太守之後的事了。

    雖然曹操成為兗州牧有陳宮的一份功勞,但更多是因為曹操有戰功,能擊敗當時進入兗州的黃巾軍,並得到了兗州當地士族的支援,當然也有陳宮的一份推薦之功,但陳宮其實在曹操早期的集團中,並不是什麼出名的人物。

    曹操在兗州牧的位置上殺了兗州當地的名士邊讓,得罪了兗州計程車人,也包括陳宮,然後曹操因為替父親報仇,執意發動攻打徐州之戰,同時在戰爭中肆意屠城,也讓陳宮等部分兗州士人心寒,所以說陳宮的背叛,多少有些因為曹操所作所為被迫的原因。

    曹操當然也明白這一點,在早期的創業過程中,年輕的曹操在政治上並不是很成熟,屠城這事常常幹,但你看曹操晚年基本上就沒有屠過城了,這就是政治成熟,既然陳宮是被曹操逼迫而反的,曹操內心多少有些愧疚的。

    所以曹操在拿下呂布,俘虜陳宮時,還有些不捨得殺陳宮,畢竟是被迫的,所以曹操就故意以陳宮的父母、妻兒來勸陳宮不要赴死,可惜陳宮一心赴死,並以反意恭維曹操的孝和仁義,迫使曹操在道義上不能殺害陳宮的家屬。

    當然了,曹操對陳宮也沒有特別的深仇大恨,不像張邈,是在非常信任的情況下背叛的,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所以曹操並不是很恨陳宮,也就沒有必要屠殺陳宮的家人,雖然曹操有這個能力,也不擔心這個名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北宋時期,發生過什麼匪夷所思或者很扯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