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遇見爛筆頭

    答案: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說人話:歷代先祖自強不息!

    秦人的先祖本來居住在山東地區,在殷商時期為諸侯。武王滅商之後,嬴氏家族這一支因為支援殷商,參與了叛亂,所以被周公旦貶入西邊的天水、隴西、隴南一帶,養馬為生。

    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爬起來,被剝奪的爵位,也能再要回來,甚至加倍。不信?請看嬴氏先祖是怎麼操作的:

    1、起家:族群首領非子替周天子養馬有功,被西周第八位天子周孝王封於秦地,等級較低,為卿大夫。

    養馬養得好也能當官?關鍵要看給誰養馬,現在明白為什麼司機和秘書升職總比一般人快了吧!

    2、封侯:秦襄公在犬戎攻破鎬京之際,多數諸侯置之不理的情況下,提兵救駕,護送平王東遷,平王建立東周之後,為表其禦敵之功,賞其西戎之地,封其為侯。

    什麼?春秋時期、戰國時期、東周西周傻傻分不清?請看下圖:

    所謂春秋時代,指的是平王東遷至三家分晉(三家分晉是春秋時代與戰國時代的分水嶺),這段時期周王室權威開始下降(一個家底都被犬戎掀翻的王室,還有什麼實力去約束諸侯呢?),列國開始各自為政,暗中較量(畢竟周天子名義上還是大當家的,總得給點面子,不能明著鬥)。

    西戎之地長期被西戎佔據,所以說平王的這份賞賜真是絕了!相當於給了你一本房產證,但房子一直被別人佔著,你要是趕不走人家,是你自己沒本事,反正該給的我已經給了;你要是能趕走人家,房子就是你的,最重要的是,我是天子,你搶來的房子還是我的。

    秦人也不是傻子,知道這份封賞就是張空頭支票,怎麼辦呢,天子沒法兌現,那就自己去兌現!

    這時候,歷史進入了春秋時期,時代變局才剛剛開始,秦人自己都不知道,兌現這張空頭支票的意義,遠遠不止多拿一塊地這麼簡單。

    3、稱霸:秦穆公(公元前683-公元前621年)策反西戎賢臣由余,由余助秦擊退西戎,得千里地,稱霸西戎,三救晉難,重用百里奚,成為春秋五霸之一,但因鄰國晉國十分強大,其東擴屢屢受阻。

    三救晉難:晉獻公寵麗姬,太子被麗姬害死,公子重耳夷吾出逃,晉獻公死後,麗姬一系全被大臣所殺,晉國權力中空,秦國助夷吾回國繼位,為晉惠公,是為一助;晉國天災,秦國運糧救災,是為二助;晉國太子出質秦國,出逃,欲回國繼位,秦助重耳回國奪權,為晉文公,是為三助。

    穆公時期是秦國的一個輝煌時期,稱霸西戎充實了秦國家底(兩千多年前,人口和土地就是最高生產力啊),三救晉難使秦晉之間建立了良好的友鄰關係,也為秦國在國際上樹立了“負責任的大國”形象(這話怎麼聽著好耳熟?),擴大了秦國的影響力。

    4、變法:秦孝公(公元前381-3公元前338年)重用商鞅,推行變法,秦國奪回河西之地,一躍成為戰國七雄。(秦國自秦穆公之後便開始衰落,連續15代國君無所作為,內鬥不斷,秦國淪落為戰國時期的一個邊陲小國,河西之地被魏國侵佔)

    商鞅變法使秦國在政治、經濟、民風民俗各方面獲得了新生,把秦國打造成了一個為適應時代而生的戰爭機器,這是秦國走上稱霸之路的開始。

    商鞅後期,秦孝公逝世,太子嬴駟繼位,為秦惠文王。商鞅變法觸犯眾多舊貴族利益,太子老師及舊貴族反擊,商鞅出逃魏國,魏國因國都曾被秦攻陷,拒收商鞅,商鞅被押送回秦,車裂而死。秦惠文王雖然處死了商鞅,但保留了其變法成果,秦國繼續強大。

    5、連橫:秦惠文王 (公元前356年-公元前311年 )重用張儀,以連橫抗合縱,打破了六國對秦的封鎖,攻佔巴蜀,秦國自此獲取豐富後勤資源,諸侯國日益懼秦。

    到秦惠文王時期,秦國已經是戰國七雄之一了,其統一天下的意圖也開始彰顯,六國忌憚秦國的虎狼之師,以公孫衍的合縱之策來抗秦。所謂合縱,是因為秦在西方,六國在東方,六國聯合起來就成為一股縱向的、鎖住秦國的力量,使秦國無法向東擴張。

    這個計策聽起來完美,但是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就是六華人心不齊!六國雖然在抗秦問題上立場是一致的,但內部依然矛盾重重,比如燕趙之間、韓魏之間、楚齊之間,都存在領土糾紛和相互不信任的問題。

    秦相張儀一眼看出了這個問題,怎樣抓住這個弱點呢?連橫唄!找其中一個或多個去遊說,說我們做朋友吧,一起對付你那討厭的鄰居某某某,你和他結盟打我,倒不如和我結盟去打他,我們才是真愛啊!

    於是,六國合縱被連橫之策破解,所以說,人心齊,泰山移,人心散,一盤沙啊!

    6、東擴:秦昭襄王( 公元前325年-公元前251年 )重用范雎,對內收太后與穰侯(魏冉)之權,對外遠交近攻,削六國生力軍,屢屢東擴,重挫趙國、攻破楚國、滅東周,秦國在此時期成為戰國最強國,初步具備了統一六國的實力。

    秦惠文王死後,秦武王繼位,三年後因在東都洛陽舉鼎意外身亡,出質燕國的公子嬴稷在其舅魏冉的幫助下回國繼位,是為秦昭襄王。羋八子以太后身份掌權數十年,期間雖縱容親屬斂財導致外戚富可敵國,尾大不掉,但也誘殺了義渠王,解決了邊患問題,為秦滅六國奠定了基礎。

    秦昭襄王一生做了很多事,但概括起來就兩個:前半生努力從母親和舅舅那裡奪權,後半生努力從六國那裡奪地。這兩件事,他都做成了,趙國在長平之戰後已經從和秦國並肩的一流國家淪為三流國家,楚國國都被攻陷,王室流亡到壽春建立小朝廷,其餘四國的國家戰略已經從抗秦變為保命。

    秦昭襄王留下的秦國,已經是一個強大而不可戰勝的秦國,如果他多活個十幾年,也許就沒秦始皇什麼事了。

    7、統一:秦昭襄王在位55年,期間太子早逝,次子安國君繼位,是為秦孝文王,在位僅三天去世,其子異人繼位,是為秦莊襄王,莊襄王剷除東周最後的殘餘勢力。秦莊襄王在位三年後逝世,其子嬴政繼位,是為秦始皇。

    異人出質趙國期間,適逢秦趙爆發長平之戰,趙國青壯年幾乎被消滅殆盡,趙人怨恨秦國,異人因此在秦國備受欺凌。

    異人在趙國結識富商呂不韋,呂不韋是一個非同尋凡的商人,在別的商人盤算著:珠玉之贏幾倍“的時候,他已經開始琢磨著”立國家之主“了,異人就是他眼裡的”奇貨“,當然”可居“,於是獻上美女趙姬,趙姬為異人生下兒子嬴政。

    安國君繼位後,呂不韋助異人逃回秦國,幫助異人籠絡寵姬華陽夫人,異人成功獲取政治資源,成為儲君。異人繼位後,功不可沒的呂不韋榮登相位,流亡趙國的趙姬母子被送回秦國,三年後,異人離世,嬴政繼位。

    嬴政是幸運的,因為他的歷代先祖幾乎已經清除了秦國統一路上的所有障礙,此時的六國是個什麼情況呢?

    趙國:長平之戰後國內已無可用之兵,差點亡國,借魏楚相助苟延殘喘;

    南韓:六國之中最弱,一直靠侍奉秦國來避免亡國;

    魏國:唯一的可用之才信陵君被迫流亡趙國,內無禦敵之才;

    燕國:與趙國紛爭不斷,消耗了自身實力,只能靠謀劃刺秦行動來自救;

    齊國:五國伐齊後勉強復國,國際關係極度惡化,不與六國來往,無盟友;

    楚國:國都被攻陷,領土折損大半,逃到壽春建立小朝廷。

    所以說,並不是嬴政統一了天下,而是秦國統一天下的時候,君王恰好是嬴政而已,秦國的強大,背後是秦國曆代先祖自強不息的功勞!

  • 2 # 無人之島

    首功商鞅,沒有商鞅變法,秦只能是偏安一隅被中原諸侯視為蠻夷的貧窮落後的國家。

    春秋戰國各國的變法措施不少但是都有一個本質——封建化。吳起變法 李悝變法 申不害變法雖然都起過作用但是這些變法並不徹底,尤其吳起變法,因為觸動了舊貴族的既得利益,支援吳起變法的楚王死後他也被宰了,還把變法措施廢除了。商鞅變法是從上到下全部換血的變法,加強了中央集權,集權多重要就不提了,比如推行郡縣制,這意味著中央可以控制地方的官吏任免 賦稅徵收,比起分封舊貴族強太多。還有一個很厲害的就是設定二十等爵獎勵軍功,這就是秦軍為什麼被稱為“虎狼之師”的一個原因。別國士兵打仗的時候把對手刺傷暫時失去戰鬥力就好了,秦國士兵不一樣,必須把對手弄死並且把頭顱割下來,因為敵人的人頭就軍功的憑證,沒這人頭豈不是白殺了?戰場上亂七八糟的人頭總不能丟地上要是被別人撿了個現成也是白殺了,所以秦兵就用頭髮把人頭綁在腰上繼續打仗。這得多恐怖,一上戰場還沒打 別國士兵看到秦軍這樣氣勢上就輸了一截。

  • 3 # 啥是路亞

    秦國強大之奠基商鞅。在戰國的時候,各路諸侯都開始了變法運動。之所以要進行變法,目的就是為了統一天下。魏文侯變法後,魏國開始壓著秦國打。這時的秦國,雖然百姓好鬥,但是社會的風俗十分落後。當商鞅來到秦國後,他的變法讓整個秦國社會發生了鉅變。

    商鞅本來是在魏國,因為魏惠王不看重商鞅的學說。最後商鞅去了秦國,反而讓秦孝公撿了一個大便宜。秦孝公繼位的時候,還十分年輕。在商鞅變法的時候,秦孝公都是頂力支援,為商鞅抗住了大量的反對聲。秦孝公死的時候,商鞅變法已經進行了四十年左右。因此,在各國的變法改革中,秦國的變法時間持續最久,效果也最大。

  • 4 # 四眼歷史

    秦國強大的原因主要有:

    1、堅持用改革解決發展中的問題,自商鞅變法開始,秦國便在法治,農業,商業,軍事等方面開戰了一系列根本性變革,促進了國家綜合國力的迅速提升。商鞅死後,秦國依然延續了商鞅的變法思想。

    2、秦國民眾的忠君愛國。老秦人勤勞,樸實,對國家懷有深深的感情,為了國家可以捨棄自己的一切,在秦國富強的過程中,同仇敵愾,團結一心,使秦國的國力凝聚,無比強大。

    3、秦國的歷代國君,相比其他六國,更加勤政愛民。秦國在大部分時間裡,比其他六國要落後,受到六國的鄙視,秦獻公,秦穆公,秦昭公等國君發奮圖強,勵精圖治,也促進了秦國的富強。

  • 5 # 高雲鵬的歷史小課堂

    試回答本題:秦國能夠得以強大起來,淺析是以下三個原因促成的。

    首先是秦國僻在西部一隅之地,生存發展自然比不得東方各國。但是這樣的先天不足,卻也迫使秦人不得不為生存和發展,去與天鬥、與地鬥、與人鬥。

    在秦襄公執政時,正值周平王東遷之際。西周就此變成了東周,其原有的土地也大半陷入了戎人之手。周國無力恢復故土,便賣個順水人情,將這塊發祥地送給了秦國,當然了說是送,但是地盤卻都在外族手裡攥著呢。所以秦國要是不花點本錢也難以獲取。

    後來,秦穆公為了秦國的生存和發展,也就不得采取內修政事、外取西戎的方法了。他在不太長的時間裡,便使用各種手段,陸續打敗了戎人,將他們佔據的原西周故土又重新奪了回來!此舉不僅獲取了周天子“賜金鼓為賀”的讚許,而且拓地千里,也為秦國的進一步發展打下了基礎。這也是秦國走向強大的第一步,而且是關鍵的一步。

    有了第一步,當然也就會有第二步了。後來的秦國國君,又對秦國以南的巴、蜀之地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秦國君臣越看那塊地方,就越覺得美!為了奪取這塊地盤,還在歷史上留下了一個有趣的傳說:秦國為了使蜀國為自己開通討伐他們的通道,派人誘騙蜀君,聲稱秦國要送一頭會生金銀的神奇石牛,要蜀國埋川塞谷以迎之。

    蜀君在貪心的促使下,果然中計上當。他真的修通了貫通蜀秦的路,妄想既結好秦國,又能夠獲取神牛。結果不僅神牛沒得到,就連國家也被秦軍順路而進,一舉滅亡了!這個故事可謂是開路迎寇之精典。

    而秦國在佔有了蜀國,以及巴國後。不僅獲取所一塊物產豐富、糧草豐盈(有都江偃水利之功)的寶地,而且還在形勢上對南方強大的楚國構成了戰略壓迫之勢,從而為以後秦國的進一步擴張,再度打下基礎,這也是秦國得以強盛的第二步。

    第三步,也是關鍵的一步,當然就是眾所周知的“商鞅變法”了!可以說是商鞅變法,重整了秦國的社會秩序,為秦華人重新樹立了利益獲取的標杆。不僅將秦國轉變成了一架戰爭機器,而且還使得秦華人從此以後“只知公戰,不敢私鬥”,耕、戰政策成為了秦國最為核心的政策,對外兼併擴張(或曰統一天下)也成了秦國上下在思想上的共識。從而也為以後秦王嬴政兼併天下,提供了強大的資源。

    綜上:秦國的強大之路,大體上可以分為吞併西戎、兼併巴蜀、商鞅變法這三步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什麼比較好用的手機螢幕劃痕修復東西或者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