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豹眼看歷史
    蔡邕(133年-192年),字伯喈。陳留郡圉縣(今河南杞縣南 )人。 東漢時期名臣,文學家、書法家,才女蔡文姬之父。

    蔡邕是漢末時期的儒學大宗,名望聞於海內外。

    光和元年(178年),天下災異、變故頻繁發生,為此漢靈帝下詔詢問原因及應對策略。蔡邕上奏認為,婦人干政、宦官專權是怪異發生的原因之一,並請求皇帝清除宦官,罷免權臣,重用賢臣。

    不料奏摺被宦官曹節看到,洩密出去,導致了宦官及蔡邕提議罷免官吏的陷害。蔡邕先是被流放五原郡,繼而遠避江海,不想再入仕為官。

    中平六年(189年),董卓專權擅政,為了讓一些有名望的人出來替他站臺,撐撐門面,董卓就脅迫蔡邕、孔融等人出來做官。

    一開始,蔡邕並沒有接受。董卓下令逼迫蔡邕出仕,並且說不出來為官就滅其三族。

    蔡邕無奈,只好應命,也可以說是刀子架在脖子上才出來跟隨董卓的。

    董卓任命蔡邕為祭酒,後又被舉為高第,歷任侍御史、治書侍御史、尚書,三天之內,遍歷三臺。又升任巴郡太守,不去赴任,留任侍中。

    董卓對蔡邕非常敬重,而且許多重要事務也喜歡徵詢他的意見。蔡邕每有建言,董卓有時也能夠聽得進去。這是董卓為政期間,並不多見的事。

    初平元年(190年),蔡邕被拜為左中郎將,隨獻帝遷都長安。董卓的部屬想讓朝廷尊崇董卓為尚父,與姜太公相提並論。董卓詢問蔡邕的意見,蔡邕說:

    初平二年(191年)六月,發生了地震,董卓為此詢問蔡邕。蔡邕說:

    "地動,是陰盛侵陽,臣下不遵守國家制度引起的。前春天郊祀,公奉車駕,乘金華青蓋,爪畫兩箱,遠近都認為不合適。"

    董卓聽後,就改乘皂蓋車。

    董卓很看重蔡邕的才學,對他非常客氣,每當宴會,就令蔡邕鼓琴助興,蔡邕也是盡心出力。但董卓性格剛愎自用,為政不仁,飛揚跋扈。蔡邕許多建議,董卓並不採納。對此,蔡邕非常失望,而且時有恐懼心理。

    蔡邕的堂弟蔡谷來訪,蔡邕就說:“董公性格剛烈而容易作惡,終究不能成事。我想東奔兗州,打算暫時躲避一下。”

    蔡谷認為蔡邕的容貌與普通人不同,很容易被認出來,想躲起來很難。

    於是,蔡邕打消了這個念頭。

    初平三年(192年),董卓被殺,蔡邕在司徒王允坐上,不知不覺說起董卓。由於董卓對蔡邕有知遇之恩,蔡邕為之嘆息。王允勃然大怒,大聲呵斥蔡邕,並命人把他下獄治罪。

    許多大臣都為其求情,但王允不許。

    也有說法是,蔡邕得知董卓被殺,撫屍痛哭,因而被王允下獄,死在了獄中。

    蔡邕死後,群臣和士子沒有不為他哭泣的。王允後悔了,想阻止時已經來不及了。

    太尉馬日磾曾為蔡邕求情,得不到王允允許,離去時曾對左右的人說:“王允大概不能長久於世吧。”

    果然,不出兩個月,王允就被李傕、郭祀等人誅殺。

    董卓倒行逆施被誅殺,的確是大快人心,大街小巷,萬人拍手稱快。但蔡邕念及董卓舊恩,就因為一聲嘆息,招致王允誅殺。蔡邕素有名望,而且群臣都為之求情,但王允依然一意孤行。其驕橫跋扈,與董卓有何區別?甚至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假以時日,王允恐怕就是董卓第二,幸運的是他死得早,還留下了一點好名聲。

    權力這個東西,得不到的時候都難說,一旦大權獨攬,幾乎很少有人能把控得住。

    蔡邕之死,留給後世很深刻的教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有時候真的是非人力可為。

  • 2 # 一個人的歷史

    也許在很多人眼裡,董卓是一個十惡不赦的人,他荒淫無道、殘暴不仁,視生命如草芥。但在蔡文姬的父親蔡邕的眼裡,他卻是對自己有著知遇之恩的人。蔡邕首先是個儒者,飽讀聖賢之書,這樣的人是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的,但他缺少施展自己才能的舞臺,也沒有機會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因為蔡邕所處的時代東漢末年,是一個戰亂紛紛、皇權衰微、群雄並起的年代,生活在那個時代,是很多文化人的悲哀,生存環境十分惡劣,稍有不慎便會性命不保。因為群雄之間的攻伐頻繁,導致大大小小的戰爭不斷,在刀兵四起的日子裡,最先要解決的是生存問題,還哪有什麼心思去做學問。學問都或多或少的和政治聯絡在了一起,陳琳的檄文成為了袁紹在文化戰線對抗曹操最有力的武器,讓陳琳這個才子的文章少了一分才氣,多了一分政治氣息,文人想單純的生活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在東漢末年,如果沒有“三曹”:曹操的保護,曹丕的扶植,曹植的創作,恐怕建安文學盛況很難出現,“建安七子”中的很多人都會死於戰亂之中,如陳琳原來在袁紹手下,還曾經寫過檄文痛罵曹操。曹操是個包容的人,他知道陳琳身不由己,也就是陳琳自己所說:“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每個人活著都有自己的難處,陳琳寄人籬下,靠自己的文筆和才華混一口飯吃,如果不按照袁紹的意思來做,怎麼可能在亂世之中保全自己的完整之身。對於陳琳的處境和遭遇,曹操是同情的,作為一個文學家,曹操為那個亂世中的文人創造了一片聖地,不僅讓他們有飯可吃,有衣可穿,不用為自己的生命擔憂,還給他們以文會友、以文論道的機會,可以說正是因為有了曹操,才有了建安文學。董卓儘管殘暴,但對蔡邕十分尊重,不僅為蔡邕加官進爵,還採納了蔡邕的一些政治見解。這讓蔡邕有了一種被認同認可的感覺,蔡邕感覺自己受到了重視和尊重,儒者治國平天下的理想實現了,這種感覺是自己從未有過的。當然很多人會說董卓是邀買人心、故作姿態,其實他心底裡並不重視蔡邕。但不要忘了,在《三國志》的記載中,董卓是個有勇有謀之人,只是手段過激。因此,儘管在世人眼中,董卓是個十惡不赦之徒,他在蔡英文心目之中,董卓卻是一個對自己有知遇之恩的恩人。因此,儘管董卓死後大多數人都拍手稱快,但實際上很多人更像是吃瓜群眾,他們並不知道董卓之死意味著什麼,王允和呂布並沒有帶來和平,董卓死後的局面在王允的昏招下失控了,蔡邕被王允判定為董卓黨羽殺害了,只不過是王允毫無憑據的說法,而蔡邕不過是流露出了自己的真性情。王允除掉了董卓,但卻屈殺蔡邕,又一手逼反了李傕、郭汜和西涼軍,為東漢王朝帶來了更大的災難。

  • 3 # 金鱗戲蘭池

    導言:套用一句網路常用語:蔡邕之死乃是“一聲嘆息”引發的血案!簡單說,董卓被誅殺後,蔡邕和司徒王允聊起董卓,為之嘆息一聲,王允見狀後勃然大怒,認為其為董卓之黨,將其收押治罪並很快誅殺,但事情並非那麼簡單!

    01.蔡邕其人

    蔡邕(133年-192年),字伯喈。陳留郡圉縣人。東漢時期名臣,文學家、書法家,音樂家,是才女蔡文姬之父。蔡邕才華橫溢,通經史、善辭賦,又精通音律和書法,尤以隸書造詣最深,有“蔡邕書骨氣洞達,爽爽有神力”的評價。

    蔡邕除了多才多藝,還非常孝順。母親有病臥床三年,他曾衣不解帶,七十天沒有睡過覺,母親去世後,按照禮制守墓多年。而且他與叔父、叔伯兄弟同居,三代都沒有分家。

    蔡邕之所以出名,還因為他有個很出名的女兒,蔡文姬。蔡琰,字文姬,別字昭姬。和父親一樣,文姬博學多才,擅長文學、音樂、書法,是個不可多得的才女。文姬初嫁於衛仲道,丈夫死後回家,東漢末中原大亂諸侯割據,原本歸降漢朝的南匈奴趁機叛亂,蔡文姬被匈奴左賢王擄走,並生育了兩個孩子。曹操統一北方後,花費重金將其贖回,並且重新給她找了個丈夫,董祀。

    02.無奈出仕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東漢末年,天下大亂,蔡邕雖然有大才,但是曾被構陷入獄,出獄後隱居多年。到了董卓專政,聽說蔡邕的名氣後徵召他入朝為官,蔡邕幾番推脫不能。蔡邕為了保護家人不得不應命。

    蔡邕先是被任命為代理祭酒,又被舉為高第,歷任侍御史、治書侍御史、尚書,曾經在三天之內,遍歷三臺,還曾升任巴郡太守,但是沒有出京。 蔡邕平時很受董卓器重,初平元年,蔡邕被拜為左中郎將,在董卓脅迫下隨漢獻帝遷都長安,被封為高陽鄉侯。董卓為人剛愎自用,但是對蔡邕的建議往往都能夠聽從。

    不過正因為如此,蔡邕的身份很尷尬,因為和董卓貌似親密的關係,很容易被歸到董卓同黨中來。蔡邕精通經史,當然知道董卓並非明主,早晚要出事,甚至曾經想逃走,但是終究沒有成行。

    03.董卓之死

    董卓能上位,是機緣巧合,董卓敗亡,則是咎由自取!陳壽說“董卓狼戾賊忍,暴虐不仁,自書契已來,殆未之有也”。那麼董卓的罪惡都有哪些?實在是罄竹難書。

    焚燬洛陽。洛陽作為東漢的首都,繁華一時,但董卓決定遷都長安後,命人逮捕洛陽城中的富豪們,隨意編造罪名將其處死,沒收財產。董卓還命令手下縱火焚燒皇宮、府衙。《資治通鑑》裡對此的形容是:“室屋蕩盡,無復雞犬”。董卓還派呂布率兵挖掘歷代皇帝墓穴,蒐羅珍寶。更觸目驚心的是,董卓曾捉到反兵,他命人用十餘匹塗上豬油的布裹到這些山東兵的身上,然後從腳點火,將他們活活燒死。

    破壞經濟,致使民不聊生。因為此前連年戰亂,當時的經濟幾近崩潰,董卓卻毀金人鑄小錢,導致通貨膨脹,極大的加深了民眾苦難。

    陽城屠殺。董卓派軍隊前往陽城,陽城當天的百姓在城裡祭祀土地神。董卓的軍隊,當場將所有男子殺掉,其哀嚎之聲、慘叫之聲、瀕死之狀、血流成河,讓人難以想象。把所有婦女裝車俘虜,把死去的男人們的頭顱系在車轅上。回到洛陽後還對外宣稱:“所部攻殺叛軍,大獲全勝!”董卓當即把所有人頭燒掉,把婦女分配給士兵作妾。

    董卓的倒行逆施人神共憤,終於被王允聯合呂布殺死,《三國志》裡記載:

    斂聚董氏屍於其側而焚之。暴卓屍於市。卓素肥,膏流浸地,草為之丹。守屍吏暝以為大炷,置卓臍中以為燈,光明達旦,如是積日。

    04.蔡邕之死

    在董卓手下,戰戰兢兢的活了幾年,一旦翻身,心態難免發生變化。一方面,作為誅殺國賊的首要功臣,受到朝野上下的矚目和稱讚,難免飄飄然,甚至居功自傲。“及在際會,每乏溫潤之色,杖正持重,不循權宜之計,是以群下不甚附之!”

    於是,當蔡邕為董卓嘆惜的時候,王允立即就跳腳,呵斥他說:“董卓是國家的蟊賊,你作為臣子,非但不憤恨,但卻懷念曾經受到的禮遇,忘記了操守!現在上天誅殺了有罪的人,你卻反而為他感到傷痛,這難道不是和他一同作為逆賊嗎?”

    王允隨即將蔡邕收押交給廷尉治罪。平心而論,王允的反映雖然有些極端,但是也在情理之中。如果僅僅是讓他坐幾天牢,甚至讓蔡邕所請求的那樣,接受“刻額染墨、截斷雙腳的刑罰”,想必不會引起太大的非議,畢竟董卓之罪惡實在滔天,蔡邕的態度也確實有些曖昧,但王允卻執意將其處死,確實有些過分了!

    05.王允之死

    蔡邕臨死之前,並沒有為自己的行為進行辯解,但他想為了編撰漢史而苟且偷生,而且當時的士大夫大多同情他。 太尉馬日磾聽說後,也趕來勸說王允,說蔡邕藏書多,看書多,清楚很多漢朝典故,而且又是個大孝子,殺了蔡邕有損威望,但王允不允!但是王允的理由卻讓人十分費解:

    昔武帝不殺司馬遷,使作謗書,流於後世。方今國祚中衰,神器不固,不可令佞臣執筆在幼主左右。既無益聖德,復使吾黨蒙其訕議。

    史遷紀傳,博有奇功於世。作為士人的代表,王允竟然對司馬遷如此非議,實在令人奇怪。而且王允在董卓遷都時,儲存漢室的圖書、檔案等典籍有大功,怎麼會對司馬遷有如此大的非議呢?裴松之認為蔡邕之死“此皆誣罔不通”,說蔡邕或之死許另有隱情。

    董卓餘黨死灰復燃,李傕郭汜等攻破長安,王允兵敗。他沒有選擇和呂布一起逃生,而是慷慨赴死。死後,“天子感慟,百姓喪氣”。遷都許昌後,漢獻帝思念王允的忠貞氣節,便改用隆重的殯禮重新安葬王允,又封王允的孫子王黑為安樂亭侯,食邑三百戶。

  • 4 # 霞光秋色

    蔡文姬的父親蔡邕為東漢末年著名的書法家和文學家,不但文學和書法造詣極深,還精通天文和音樂,博學多才,古人把學而優則仕作為人生信條,文人的學問再大,如不被朝廷重用也是悲哀。蔡邕因為得罪了宦官被流放到江南十多年,他已五十多歲了,肯定在流放之地內心悲涼,感覺將不會再有機會重返仕途了。董卓專權後聽說蔡邕文采俱佳,就把他召回朝中任御史,三日之內從御史升到了左中郎。董卓對蔡邕極為信任,把許多機密事務及檔案都交給他去處理,這種信任是蔡邕從來沒有體會到的,從個人感情上來說他是感激董卓的知遇之恩的,所以當他得知董卓被殺,就嘆息了一聲,這也是他被王允責怪下獄致死的原因。

  • 5 # 遺產君

    東漢末年大司徒王允在其生命的最後一年做了兩件大事,一是除掉了權臣董卓,二是害死了大文人蔡邕,董卓手握朝政大權,為人兇狠殘暴,除掉他既是政治鬥爭,也是為民除害,而蔡邕僅僅是一個不問政治的文人,一個被眾人仰視的知識分子,竟也被王允毫不留情給殺掉了,實在是可悲可嘆。

    蔡邕是陳留圉人,才女蔡文姬的父親,東漢末年一位能駕馭經史、天文、數學、繪畫、書法、音樂等門類的文化全才,一位在文壇上擁有絕對優勢、可以居高臨下的超級大師。

    蔡邕才華橫溢,為人正直,有一顆拳拳愛國之心,曾極力反對宦官干政,得到了漢靈帝的喜愛,也因此得罪了不少人,由於朝中小人在靈帝面前讒言誣陷蔡邕,蔡邕擔心小命不保,於是逃到江海,遠走吳會之地,在吳地共待了十二年。

    中平六年(189年),靈帝去世,董卓任司空,專擅朝政,聽說蔡邕的名氣,於是徵召他,蔡邕不想依附董卓,就推說有病婉拒,董卓大怒,罵道“我有滅人三族的權力,你蔡邕就算清高,也不過是轉足之間的事而已”,蔡邕不得已只好從命,被任命為代理祭酒,很受董卓敬重,又被舉為高第,歷任侍御史、治書御史,尚書,三天之內,連升三級,

    初平元年(190年)蔡邕被拜為中郎將,跟隨獻帝遷都長安,一些臣子阿臾董卓想讓朝廷尊崇董卓與姜太公相比,稱尚父,董卓徵詢蔡邕的意見,蔡邕說“太公輔周,奉命滅商,所以特稱為太公,現在您的威望雖高,但相比尚父,我認為還不行,”董卓聽了太多話,就沒再堅持,也就不了了之了。

    董卓“挾天子以令諸侯”獨霸朝政,天下人人群起而攻之,“王司徒巧使連環計”利用美女貂蟬引誘呂布斬殺董卓,震驚朝野。

    王允也是一介文人,但他是用心玩政治,他的思想比較偏執,氣量狹小,剛稜疾惡;初平三年,董卓被誅殺後,眾大臣們在一起喝酒慶賀,蔡邕不知不覺說起董卓來,兩眼泛紅,併為之嘆息,臉色都變了。

    王允勃然大怒,呵斥他說“董卓是國家的大賊,差點顛覆了漢室,你作為臣子,應該一同憤恨,但你卻想著自己受到的禮遇,忘記了操守,現在上天誅殺了有罪的人,你卻反而為他感到傷痛,你難道不是和他一同作為逆賊嗎?”說罷將蔡邕收押,交給廷尉治罪。

    蔡邕自知難逃此劫,乞求“黥首刖足,繼成漢史”,士大夫們也紛紛為他求情,都蔡邕越是想名垂青史,人氣越是這樣煽動朝野,就越是觸痛了王允嫉妒蔡邕的那顆脆弱的小心臟,王允早已殺氣騰騰,他害怕有損“聖德”是假,藉機公報私仇,一掃惡氣是真,文臣一旦心狠起來,往往比武將更可怕,更冷血,可憐蔡邕慘死獄中。

    只可惜蔡邕名氣太盛,以至於成了王允殺雞儆猴的不二人選,要知道王允一手離間計誅殺董卓後,他在朝中的地位與威望暴漲,然而董卓雖死,但董卓黨羽並沒有完全消除,王允需要殺掉一個人以震懾董卓的黨羽,讓百官對他更加臣服,而蔡邕早年間被董卓逼著入朝為官,在表面上就是董卓的人,因此殺蔡邕能夠更加震懾百官,蔡邕在當時讀書人心中的地位遠超王允,或許王允早就有除蔡邕之心,即便蔡邕沒有那一聲嘆息,王允也會因為其他事情把蔡邕除掉。

    董卓最突出的就是任用賢能方面,漢末三國無人能比,董卓入京後,他的老部下都沒有升官,朝廷內的重要職位都給了當時的賢良士大夫,包括袁紹這樣和他有仇的人都給了個封疆大吏,對待像王允這樣的人更是推心置腹。

    雖然蔡邕是被董卓逼的,但是董卓對蔡邕禮遇有加,言聽計從,從個人的感情角度上講,一聲嘆息是很正常的,是一種人性的表現,王允之所以要殺蔡邕,那是他心中有愧。

    蔡邕在不合適的場合,表現出了不該有的神態舉動,董卓被誅,王允掌權,在這種極為敏感政治氛圍下,蔡邕感懷董卓對他的知遇之恩,公然和王允鬧情緒、唱反調。

    當然王允也得到了報應,蔡邕只是個執筆文人,手無縛雞之力,殺了也就殺了,他對董卓餘黨武官---李傕、郭汜、張濟、樊稠也想借機一併除掉,於是激起了西涼兵變,涼州兵踏破長安,逐呂布,殺王允,東漢滅亡,王允的迂腐是有很大的責任的。

    董卓對蔡邕固然有知遇之恩,但董卓拉攏作為名流的蔡邕,主要目的還是為了提高自己的聲望,就是說董卓只是在利用蔡邕而已,董卓死後蔡邕的表現就顯得私而忘公迂腐至極了,不幸遇到心胸不廣恨透董卓的王允,丟了性命也就不難理解了。
  • 6 # 薩沙

    書呆子的經典行為。

    蔡邕此人才華橫溢,精通文學、書法、歷史、數術、天文、音樂,是中國古代最有名的文人。

    但是,蔡邕此人卻是個書呆子,毫無政治能力,也沒有政治情商,多次惹禍上身。

    第一次倒大黴,源於亂說話。

    當時他是議郎,看不清朝中政治鬥爭的可怕環境,竟然隨便去向漢靈帝檢舉。

    誠然,蔡邕說的婦人、宦官干預政事,高層結黨營私,都是事實。

    關鍵是,漢靈帝昏庸,其實被這些人玩弄股掌之上。

    蔡邕擅自說這些話,豈不是找死?

    於是蔡邕被栽贓陷害,不是漢靈帝特赦連命都保不住。後來,蔡邕又被這些人多次暗殺追殺,逃亡到浙江地方豪強門下,躲避了12年之久。

    這次吃了這麼大的虧,蔡邕還是沒有政治覺悟。

    後來董卓強迫蔡邕出山,主要目的是裝出自己禮賢下士的樣子,畢竟蔡邕名氣極大。

    董卓甚至一日內,三次將他升官,讓蔡邕直接升至侍中的高位。

    然而,蔡邕之前從沒有受過這種禮遇,竟然認為董卓也是重視人才的,對他很有好感。

    好感歸好感,董卓被王允誅滅以後,蔡邕稍微有點情商也該撇開和董卓的關係。

    畢竟蔡邕其實不算是董卓黨羽,只是為他服務的文人而已。

    總體上,蔡邕還是維護漢朝的。

    看看這段記載:董卓的賓客部屬想讓朝廷尊崇董卓與太公相比,稱尚父。董卓詢問蔡邕的意見,蔡邕說:“太公輔周,奉命滅商,所以特號為太公。現在您的威德雖高,但相比尚父,我以為還不行。等到關東平定,陛下返還舊京,然後再討論此事。”董卓聽了他的話。

    但蔡邕竟然在王允的酒宴上,哭著訴說董卓的好處,

    這豈不是當面摸老虎屁股,引起王允大怒,下令將蔡邕殺了。

    王允罵蔡邕的話,也有一定道理:董卓,是國家的大賊,差點傾覆了漢室。你作為臣子,應該一同憤恨,但你卻想著自己受到的禮遇,忘記了操守!現在上天誅殺了有罪的人,你卻反而為他感到傷痛,這難道不是和他一同作為逆賊嗎?

    說白了,蔡邕就是一個完全不適合做官的,應該安心的搞搞學術研究。搞政治不是什麼人都能搞的,不是這塊材料就不要亂搞,不然怕是性命也保不住。

  • 7 # 隨手談詩

    我們讀史的時候,一定不能被刻板偏見束縛,否則就很難真正理解歷史上的人物。

    拿董卓來說,我們對他的刻板偏見是殘暴、荒淫、頭腦簡單、狼子野心,事實上來說,董卓也確實是個亂臣賊子。

    但是,你如果真以為這就是董卓的全部,那就完了,很簡單,一個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人,怎麼可能玩得那麼大嘛!

    二百五將軍

    東漢亡於宦官,那個叫何進的大將軍是個二百五,搞死十常侍的機會多之又多,他偏偏要聽何太后的話,遲遲不下手。後來眼看十常侍越來越放肆,再要搞死他們也不容易了,於是和袁紹一起,作出了一個驚人的舉動:調外地兵力進京。

    狼子野心的董卓接到召命,火速進京。但是,他沒有直接進入皇宮搞十常侍,而是在城外觀望,所謂坐山觀虎鬥,等到何進跟十常侍都打累了,他進去就撿了個便宜。從這件事就可以看出,董卓並不是一個頭腦簡單的人。

    此後“廢漢帝陳留踐位”,董卓掌握實權。

    禮賢下士?

    董卓當上漢帝國實際上的掌權人之後,確實像《演義》中所說的那樣,殺人放火、踐踏法律、欺壓百姓、倒行逆施、十惡不赦,但是,在用人方面,董卓心裡門兒清。

    他選拔了大量當時的名士,並加以重用,有些外派擔任要職,有些留在身邊做了幕僚,對袁紹這樣曾經背叛過自己的人,也不計前嫌,委以重任。

    我們且不說董卓的禮賢下士是處於何種目的,但是他能做出這些事,就可以看出,董卓不是一般人。

    蔡邕的眼淚

    在董卓的幕僚中,有個人叫蔡邕,就是蔡文姬的父親。

    蔡邕是中國歷史真正的有才名士,一開始他是拒絕董卓的,董卓說老子滅你九族,蔡邕一聽,慫了,被迫依附董卓。

    他成為董卓最信任的幕僚。

    要知道,在此前的政治生涯中,蔡邕就是一個白痴,古往今來好像都是這樣,有一肚子才華的人,往往在廟堂之上討不了好。但在董卓這裡,卻讓自己有了被重視的感覺。

    當董卓被誅,大家都在和慶功酒的時候,蔡邕又犯了政治錯誤,他想起董卓,哭了……

    還是那句話,董卓對蔡邕的做法,不論出於何種目的,總之,他讓蔡邕有了歸屬感,所以蔡邕為之一哭,個人情感上來說,也沒什麼錯。

  • 8 # 錢多多讀文史

    正好前幾天論證人性的弱點時,舉了蔡邕之於董卓的例子,現拿來回答這個問題。

    蔡文姬的父親大知識分子蔡邕是個士為知己者死的典型例子。

    他少時成名,渴望以自己的才能為朝廷效力,可是當時的統治者漢桓帝聽從左右宦官的意見,認為蔡邕的琴彈得很好,決定下詔徵他來彈琴。朝廷的徵召,對於一個琴師來說,是莫大的榮耀,但這對於有抱負的蔡邕來說,不啻於侮辱,於是他裝病不聽君令。

    漢靈帝時,蔡邕又抱著希望獻計獻策,但是依然不被採納。於是蔡大文人大失所望,退出官場,東漢王朝自此失去了一個人才。

    就是這樣一個不得志的文人,後來卻冒著殺頭的危險為曝屍長安街頭的董卓哭泣。這是為什麼呢?

    這是因為董卓瞭解蔡邕,知道知識分子內心的渴求,得到了蔡邕的心。

    董卓控制朝廷之後,下重禮將蔡邕請了過來。就這樣,蔡邕返回仕途,可以說董卓對蔡邕是有知遇之恩的。非但如此,蔡邕來了之後,董卓又繼續厚待他,三日之內遍歷三臺,這是其他任何人所沒有的待遇。

    蔡邕是個文人,所以他在董卓手下做的也是文官的角色,但卻不是一般的文官,而是直接參與核心事務的文官。董卓的許多重要檔案,都是蔡邕參與起草的,這就說明儘管他與董卓相識沒有多久,但對方已經把他當成自己的核心幕僚了。

    可以說,歷代文人都有個投身仕途、報效朝廷的政治夢想。但許多人要麼是僅僅掛個名頭,表面風光,如李白的那個待詔翰林的官兒。要麼是終身難得進入官場,一展身手,如蒲松齡的屢試不弟,寄情《聊齋》。而董卓,雖然是個亂臣賊子般的人物,卻搔到了蔡邕的癢處。理解並尊重了他的需求。

    就是這一點理解與尊重,讓蔡邕以性命相報。他因同情董卓的死被下了大獄,最後死於獄中。

  • 9 # 靈石蘊

    蔡邕沒有哭,只是嘆了口氣

    192年5月22日,這天大漢司徒王允在府中大宴賓客,一片歡聲笑語。這時候,有小校一臉激動的進來通報,王司徒看著校尉舉止,舉手停了音樂,訓斥道:沒見到老夫在宴請賓客嗎,慌里慌張成何體統?什麼事,說吧。校尉重新見禮,拱手道:董卓伏誅,死於呂布之手。大廳頓時一靜,連呼吸聲都少了不少,然後爆發出巨大歡呼聲音……王司徒到沒有歡呼,而是掃了一眼眾賓客,隨著一眼掃去,發現有一人並沒有一起歡呼,相反還嘆了一口氣,悶悶不樂的

    這個嘆氣的,就是蔡邕,蔡文姬的父親

    發現蔡邕嘆氣,王司徒不高興了,詰問道:董賊授首,眾人皆歡呼,為何你蔡邕悶悶不樂,還為之嘆氣?董賊給你高官給你厚祿,現在主子死了,你傷心了吧。左右,拿下,交廷尉處置。過後不久,蔡邕就被殺了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蔡邕被以三族性命相逼,不得已出仕董卓,雖然董卓對不起漢室,但董卓待蔡邕確實甚厚,一些諫言道理,董卓能聽能納,而在曾經的劉家朝堂,蔡邕卻飽受排擠,鬱郁不得志。所謂士為知己者死,現在聽到了董卓身亡,蔡邕嘆氣一下又如何呢?只能說,蔡邕在錯誤的地方做了錯度的事

    王允為了算計董卓,連自己貌美如花的義女都搭上了,自己還沒嚐到做乾爹的滋味呢。王司徒尋思著,我搭上貂蟬才好不容易離間呂布乾死董卓,你蔡邕竟敢為董卓傷心,你這老殺才,氣死我了,去死吧……

    蔡邕卒

    王允氣量這麼窄,自己也沒什麼好下場,殺掉蔡邕沒幾個月,自己也被董卓部下攻破城門,弄死了

    王允殺蔡邕很堅決,蔡邕本託人求情,願意剁掉雙腿臉上刺字,只為留下一命去完成一些未盡的文化事宜。可就算如此,王允還是殺了蔡邕

    講真,王允其實在排除異己,殺雞駭猴。蔡邕是董卓看重的漢末文學大家,在士族中很有影響力,如果留著蔡邕,萬一他鼓動一些不好的事情出來呢?

    不如藉機殺了,一了百了

  • 10 # 小小嬴政

    中國歷史上有許多奇女子。她們大多都有一段與常人不同的經歷,有些甚至堪稱傳奇,蔡文姬就是這樣一位女子。

    和代父應徵的木蘭不同,她是一位文學家,本是漢人的她曾被匈奴擄走,十幾年後才得以回來。她寫過的詩篇許多在今天被視為經典。她用全新體裁寫成的《悲憤詩》,令當時的士人學者十分震驚,並對後世詩人產生了很大影響。

    這樣一位才女在此本應進一步細說,不過在她生活的漢末亂世,女人總是無法成為主角。因此我們這次不談她,來談談她的父親。

    她父親名叫蔡邕,名氣比她還大。不僅善作詩,在畫畫,天文,歷史等方面都很擅長,甚至連數學都懂。

    不過這樣一位大才,他最終卻因為做了一件正確的事而被殺害了。而且這件事還和董卓有關,這是怎麼回事呢?

    董卓是怎麼認識蔡邕的?

    這二人一開始並不認識,是董卓強行把蔡邕弄到他身邊來的。在蔡邕還是一個青年人的時候,儘管他名聲在外,都知道他是一個人才,但他卻並不因此而自滿。也不想用自己的能力去追求名利。

    因此朝廷幾次讓他去做官都被他推脫了。但是一直推也不行啊,最後就做了個掾屬,輔佐司徒。但就算是他這樣不想做官,官還是被他越做越大,最後一直做到尚書。

    由此可見那句老話真的沒錯,是金子藏也藏不住。不過他可能確實不適合做官,因為他太能得罪人,還專門得罪那種不能得罪的人。

    公元178年,漢靈帝設定鴻都門學,並讓地方上有名望的人推舉賢才入學。這些人從學校出來後直接就能做官,官位很高,但其中不少沒有真才學的人,把朝政搞的十分混亂。

    最後可能是老天爺也看不過去了,就在民間出現了一些災患。靈帝有些愁,就把蔡邕幾人叫來商量對策。

    在朝堂上蔡邕直接了當發表了看法,說宦官參政是災患出現的原因,還提議罷免一批貪贓官員。

    但沒想到下朝後旁邊的耳目直接去向那些官員告了信,導致他被這些人聯合陷害,差點沒了命。

    但靈帝念及過往,只是將他流放,後來又遇到大赦。但他擔心那些人再報復,就遠走吳地,十幾年不再露面。

    直到後來董卓得知他的才能,決心請他,請不成還威脅他,他才出山。

    董卓無比暴戾,他死人人皆喜,為何蔡邕卻還嘆氣呢?

    要說清楚這個問題,首先要知道一點,那就是董卓死後蔡邕沒有哭,只是嘆氣了。

    回到他在董卓手下的日子。

    儘管當初請他的時候不順利,為了能把他請出來董卓還放出狠話說,你不出來幫我我就滅你全家,但這也是為了能逼他出來。

    董卓儘管為人暴戾且作風不好,但是他的優點就是敬重人才。因此蔡邕在他手下時是十分受他敬重的。

    在公元189年,蔡邕出山跟隨董卓。到了董卓手下之後,先做祭酒,接著第二天做侍御史,第三天就成為尚書。

    短短三天,三個官位一個比一個高,這種晉升速度恐怕在這段歷史前後都不多見。而且只要是大事,董卓都會來找他商量。

    190年遷都長安後,有人建議董卓稱尚父。這個稱呼和姜子牙的太公差不多,意思大概就是皇帝的教父。董卓拿不準,去問他。

    他說:“太公幫助武王滅敵人,建功績,而您儘管很有威望,但和他比還不足。等到建立更大功績後,再用這個稱呼不遲。”董卓聽完覺得有道理,就聽從了。

    後來董卓被大臣王允用計殺掉,除掉這一害後,長安人都很開心。

    王允宴請各位臣子,席間眾人都很愉悅,而蔡邕想起董卓對他的恩情,不自覺嘆了口氣。被王允察覺,生氣地說:“董卓是漢賊,他死,你卻在此悲痛,你難道捨不得曾經的禮遇,還是說你也是他的同夥?”

    隨後就將他治罪,儘管很多人為他求情,他的好友太尉馬日磾還被他比作太史公,說他絕不能殺,應留下他來書寫歷史。

    但最後還是沒能救他。

    聰明如蔡邕,為何要在這種場合懷念董卓?

    這個問題也是這次的核心問題。如果他沒有在王允面前嘆這口氣的話,可能就不會被下獄,乃至最後死在監獄中了。但他為什麼要在席間嘆氣?

    原因就是因為這是一個人最自然的反應。

    董卓為人殘暴,做了許多逆賊做的事這不假,但是對蔡邕他很重視,禮遇也很周到。就是這樣一個對自己頗為照顧的人,並且在他身邊待了這麼久,他死了,嘆一口氣還不是人之常情嗎?

    就算這樣做有罪,也罪不至死吧?蔡邕的行為沒有錯,他唯一的錯誤就是看不清局勢和人心。無論是當初得罪小人被流放,還是這次席間意外獲罪,根本原因都不是表面那麼簡單。

    王允之所以要殺他,並不是因為他嘆氣。一個有才能又有人情味,或者說德才兼具的臣子留著肯定是利大於弊。但是留著一個這樣的對手就不一定了。

    王允為人心胸狹窄,看不得別人比他有才。這才是他堅持治蔡邕罪的原因。因為蔡邕比他有才,二人就像孔明和周瑜。

    話說回來,或許蔡邕真的不應該參政。那樣,他就會被記為一個成功的文學家,而不是失敗的犧牲品了。

  • 11 # 楊朱學派

    蔡文姬之父親是蔡邕。東漢末年儒家大師,名聲響徹天下。德才兼備,學富五車,滿腹經綸。是經史、天文、數學、繪畫、書法、音樂的全才。

    漢靈帝去世,董卓任司空,專擅朝政,惡貫滿盈。董卓為了收買人心。徵召名譽天下的蔡邕。

    孔子曰:邦有道則士。邦無道則隱。蔡邕不肯依附倒行逆施的董卓。董卓大怒,稱蔡邕若不出士為官,就滅他三族。蔡邕為了保護家人不受株連,只好從命。蔡邕被任命為代理祭酒,三天之內,連升三級。

    董卓對蔡邕以師禮待之。甚至對蔡邕言聽計從。所以,在董卓禍亂天下之時,其麾下的蔡邕做了很多利國利民的好事。

    蔡邕是董卓麾下,少數敢反對他的人。

    董卓被誅殺後,群臣一起慶賀,蔡邕卻為之嘆息。眾人問其故。蔡邕稱,董卓雖然罪大惡極。但對自己卻禮遇有加。心中不免傷感。

    司徒王允心胸狹窄。把蔡邕視為董卓的同黨麾下,下獄處死。【昔日,你王允也是董卓麾下】

    蔡邕死後多年,曹操把蔡邕之女蔡文姬從匈奴贖回。蔡文姬收集整理了大量文化典籍。為保衛華夏文明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三國演義》中,有兩個人堪稱完人。一是蔡邕。二是趙雲。

  • 12 # 江湖小曉生

    蔡文姬的父親指的就是東漢末年大儒蔡邕。蔡邕本身就是一位優秀的文學家,教育處如此優秀的才女蔡文姬就可以看得出,他的學問博大精深。可是這樣的一位文學家是如何跟董卓聯絡起來的呢?

    董卓慧眼識人才,將蔡邕強行拉入朝中為官。

    董卓做事是十分霸道的,當年袁紹將他引入,準備解決十常侍的危害時,沒想到人家來了就不肯走了。董卓來了京城,自封丞相、太師,儼然成為了東漢朝廷的最高領導人。東漢最後一位皇帝漢獻帝,其實就是他改立的。

    蔡邕的才能是聞名海內外的,董卓掌權以後,便要求蔡邕入朝為官。可是蔡邕以有病為理由想要推辭,董卓才不吃這一套,有病來朝廷裡治療,不然他就要滅人家三族。

    蔡邕無奈之下,只好到了董卓這裡。久而久之,蔡邕也就成了董卓的親信,董卓甚至給蔡邕拜將封侯。蔡邕在董卓這裡確實做的不錯,深受董卓信任和賞識,也正是在蔡邕的建議下,董卓沒有接受尚父的尊號。

    蔡邕雖然有大才,可是一直都是流浪江湖,董卓其實是他的恩人。

    自古文人都比較清高,蔡邕顯然就是這其中的一個。他與當時的官場有些格格不入,所以得罪了一些朝中官員。在這種情況下,蔡邕只能選擇浪跡江湖。也就是在他浪跡江湖的十二年中,蔡文姬遭到了匈奴人的俘虜,所以說蔡邕在那個時候可謂是傾家蕩產,家破人亡。

    初平元年,拜左中郎將,從獻帝遷都長安,封高陽鄉侯。董卓賓客部典議欲尊卓比太公,稱尚父。卓謀之於邕,邕曰:“太公輔周,受命剪商,故特為其號。今明公威德,誠為巍巍,然比之尚父,愚意以為未可宜須並東平定,車駕還反舊京,然後議之。”卓從其言。---《後漢書》

    本身自己也是朝廷的犯人,所以也沒有人身自由。可是等到董卓上臺以後,不希望放過任何一個人才,蔡邕這才進入到了朝堂之中。而且後來官位越做越高,甚至被封為高陽鄉侯,這可是貨真價實的漢朝侯爵。

    所以董卓是蔡邕的恩人,是提拔他的那個人,在董卓被殺了以後,蔡邕當然非常難過,這是情有可原的。

    王允設計殺害董卓,蔡邕為之落淚。

    王允對東漢來說,也算是忠臣,他看董卓囂張跋扈,完全不把皇帝和東漢老臣放在眼裡,所以便使出了連環計,殺掉了董卓。

    王允在殺掉董卓以後,聲勢達到了巔峰,大家都認為他是拯救東漢最大的功臣,所以個個都以他馬首是瞻。人手裡一旦有了權力,便開始嘚瑟了。他嚴厲斥責那些曾經依附於董卓的大臣,其實他自己原來也依附於董卓。

    及卓被誅,邕在司徒王允坐,殊不意言之而嘆,有動於色。允勃然叱之曰:“董卓國之大賊,幾傾漢室。君為王臣,所宜同忿,而懷其私遇,以忘大節!今天誅有罪,而反相傷痛,豈不共為逆哉?”即收付廷尉治罪。邕陳辭謝,乞黥首刖足,繼成漢史。士大夫多矜救之,不能得。---《後漢書》

    這個時候蔡邕恰好撞在了槍口之上,蔡邕跟王允聊天的時候,說起了董卓,居然聲淚俱下,似乎顯得十分傷心。這一點讓王允非常不高興,他將蔡邕抓了起來,交給了廷尉治罪。

    曹操跟蔡邕是忘年交,幫助去世的蔡邕將蔡文姬救回來。

    曹操早在年輕的時候,就跟蔡邕交好。兩個人都是大文豪,自然有說不完的話,可是後來亂世到來,曹操也離開了洛陽,蔡邕也淪落到浪跡江湖。等到曹操重新一統北方的時候,蔡邕此刻已經不在人世很久了。

    曹操想起了蔡邕有一個女兒蔡文姬,是非常有才的才女,可是被匈奴擄走了。為了表示自己對這位好友的尊重與懷念,曹操不惜花重金將蔡文姬從匈奴那邊贖了回來,據說當時蔡文姬已經在匈奴生了兩個孩子。

    回來以後的蔡文姬,被曹操嫁給了普通人,但是蔡文姬本人卻不普通,因為她的記憶力特別好,能夠記住很多當年自己讀過的書。而且這些書都是蔡邕當年珍藏的,在落難的時候已經遺失了,在世上算是孤本。

    所以蔡文姬將自己記住的這些孤本都默寫了下來,讓曹操歎為觀止。而且蔡文姬本人常常出入曹操的宮殿,有傳聞兩人之間的關係很不一般。

    總結:蔡邕知恩圖報卻被當成亂賊,東漢歷史上少了一位天才。

    按照當時人的反應來看,蔡邕的確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因為他被殺的時候,很多人都在為他求情,被殺以後,海內外都在為他哭泣,甚至有些地方還畫了他的畫像供奉起來,可見蔡邕在民間的影響力還是很大的。

    大家之所以如此尊敬蔡邕,主要是因為他在文學方面的成就,可能當時他已經在書寫東漢的歷史,猶如當年的司馬遷一般。可惜因為他知恩圖報的心,遭到了王允的記恨,所以慘遭殺害。

    我們現在覺得東漢歷史十分無趣,而且資料十分稀少,可能就是因為少了蔡邕這位大才子的神筆吧。

  • 13 # 尋根拜祖

    蔡邕(蔡文姬之父)對董卓的感情,可以用一言難盡來形容。一方面他對董卓的暴虐不以為然,另一方面又受到董卓超乎尋常的禮遇。本來,蔡邕決意遠離政治,一心做學術,無奈胳膊擰不過大腿,被董卓威逼當官,還備受重用,讓他無法脫身大染缸。

    董卓死後,蔡邕哭沒哭史書沒記載,但表現出了對董卓的痛惜和追思。蔡邕的這個不合時宜的表現,觸怒了大司徒王允,他認為蔡邕只顧個人私情,忘了國家大義,於是蔡邕被王允下獄待死。

    儘管蔡邕意識到自己的錯誤,願意以肉刑代替死罪,以完成漢史研究。同僚也為他向王允求情,但王允依然沒有饒恕蔡邕,將他處死獄中。

    那麼,蔡邕與董卓有著怎樣不同尋常的交往呢?

    董卓強行徵辟蔡邕

    蔡邕是中國歷史上難得的奇才,他涉獵的領域很寬,且都很有研究。不過相對於他在文學、算術、天文、音樂、書法等領域的成就,他在仕途上並不順。

    漢桓帝時期,他躲避朝廷徵召,一心專注於學術,漢靈帝時期雖然被迫進了朝堂,卻在政治鬥爭中落敗,差點丟了命,被流放朔方。在流放地,又因得罪權貴,被迫當了一個逃犯,從此過起流亡生活。

    大概正是由於對官場的恐懼與厭惡,蔡邕本能地抗拒與朝廷打交道。董卓掌控朝政後,偏偏非常欣賞蔡邕的才能,他讓人找到蔡邕,並以朝廷名義,徵辟蔡邕。

    第一次蔡邕以生病為由拒絕了。一般情況下,朝廷不會為難拒絕徵辟者,會賜以養病不了了之。但董卓沒那麼文雅,他大怒,說:“我有夷滅三族的權利,蔡邕想試一試嗎?”

    蔡邕再牛也牛不過軍閥的刀,他不得已應徵。由此可見,蔡邕與董卓的交往,起源於董卓的“逼婚”。

    董卓對蔡邕不同尋常的禮遇

    雖然有徵闢時的不痛快,但後期董卓對蔡邕,還是表現出了足夠的尊敬和重視,“舉高第,補侍御史,又轉持書御史,遷尚書。三日之間,周曆三臺。遷巴郡太守,復留為侍中。”第二年又提升蔡邕為中郎將,封高陽侯。

    蔡邕在漢靈帝身邊,最高才混到郎中身份,董卓一年時間讓他做了中高階官員,還封了侯,恐怕蔡邕連做夢都沒想到過。

    董卓遇到難以抉擇的事,總是很客氣地向蔡邕請教。比如董卓想自稱“尚父”,蔡邕以他距離太公的威望還有距離為由,勸他放棄這個念頭,董卓接受了。董卓僭越使用車馬儀仗,蔡邕又以陰陽災異勸他改正,董卓接受了。

    像這種野心側漏的行為,一般人根本不敢規勸,但蔡邕說了,董卓竟然心平氣和地接受了。可見董卓對蔡邕的尊敬絕不是走場面,而是發自內心。

    不難看出,蔡邕對董卓的感情其實很複雜。他既痛恨董卓的暴虐無道,同時又懼怕他的權勢,又對董卓的知遇之恩產生幾分感激。蔡邕就像一個被山大王搶親的姑娘,身無自由,心靈又經受著道德的煎熬。道德?蔡邕哪來的道德煎熬?

    一聲嘆息何以要了蔡邕的命

    蔡邕的煎熬來自於當世的社會結構。東漢政權本質上是世族豪門壟斷的政治,王允、袁紹等眾多反董勢力,就是豪門士族的典型代表。他們何以與董卓勢不兩立?因為董卓軍閥的身份,不容於士族階層。

    都說董卓殘暴,其實某些世家大族的殘暴不必董卓差,根子在於董卓動了士族階層的乳酪。這就是董卓命中註定的悲劇,東漢政權的壟斷性質,決定了董卓只能做豪門士族的附屬物,而不是主人。

    現實情況是,董卓憑藉軍權,把士族們踩在腳下,士族階層打不過董卓,就採用非暴力不合作態度,躲著董卓。

    董卓為何強徵蔡邕?不如此不行啊,董卓為了討好士族階層,想方設法替以前受到政治迫害計程車族們平反,將他們提拔重用,沒想到這些人竟然不合作,寧可不做官也不受董卓的恩惠!蔡邕只是這個人群中的一員。

    大多數人不應徵,董卓也拿他們沒辦法,偏偏一口吃準了蔡邕。這就是蔡邕的悲劇,躲不過董卓的花轎。

    董卓被剿滅,就是士族階層反攻倒算的勝利,蔡邕作為士族階層的一員,應該及時與董卓劃清界限,重新回到士族大家庭的懷抱。然而,蔡邕被“壓寨夫人”的生活過昏了頭,沒弄清楚自己的身份歸屬,竟然為董卓哀悼。

    政治面前怎麼能談私人感情?蔡邕無疑是政治上的智障患者。王允正需要以清洗董卓集團,來宣示自己的正統性,矯枉過正也難避免。這就是蔡邕的第二個悲劇,政治不講感情,只講立場,蔡邕太幼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投資小公寓,先出租,後出售,有懂的嗎?請建議,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