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閒敘春秋

    說到齊桓公,相信喜歡歷史的朋友們都十分熟悉,他就是“春秋五霸”之中第一位霸主,也是多種“五霸”版本中唯二的都能身在行列的一人(另一個在各個版本都上榜的是晉文公)。加上齊桓公在登上國君之位前險些喪命,以及他不計前嫌重用管仲的這些傳奇經歷,讓他的形象顯得格外高大。

    但這樣一位有著光輝事蹟的霸主,卻在晚年落得個“桓公屍在床上六十七日,屍蟲出於戶”的悽慘下場,不禁令人唏噓不已。那他到底為何會變成這樣呢?就由筆者來回答一下題主所問的“齊桓公作為春秋五霸之首,一代明君,為何晚年結局悽慘”這個問題吧:

    一、齊桓公成也用人,敗也用人

    相信這一點應該是大家都比較公認的原因,桓公早年能夠任用管仲、鮑叔牙、隰朋、高傒等賢臣共修齊國國政。並且在軍事上採用“五家連兵”,經濟上能廣開商路併發揮當地漁鹽業的優勢,民生方面還能救濟貧窮,讓齊國很快就變得富足而強盛。

    可隨著管仲、隰朋等人的先後離世,晚年的齊桓公又不聽管仲的臨終遺言,重用了易牙(殺兒子來討好君王的小人)、開方(拋棄雙親來討好君王的小人)、豎刁(為親近君王而不惜閹割自己的小人)這三個無恥之徒。使得他們能在齊國專權亂政、穢亂後宮,甚至干預了王位的繼承。所以齊國霸主地位因此丟失,桓公自然沒有好的下場了。

    二、齊桓公自身性格上的缺陷,為敗局埋下伏筆

    縱觀桓公一生,確實有過退還魯地時的守信,也有過接納陳完重用為卿的賢明,還有過劃地贈燕的胸懷,以及跪受天子賞賜的尊禮。但仍然掩飾不住他性格上自帶的缺陷,即有仇必報、錙銖必較、驕傲自滿、不聽良言這些陋習。

    那這些性格上的缺陷在史書中有體現麼?答案是當然有,咱們可以以《史記·齊太公世家》中的記載為例:

    1、從“(桓公)二年,伐滅郯,郯子奔莒。初,桓公亡時,過郯,郯無禮,故伐之”這段記載可以看出,桓公是位非常記仇的人。對得罪過他或者傷害過他的人(同為《史記》中,蔡公改嫁蔡姬,羞辱桓公的事件),齊桓公都是有仇必報,顯示出他心胸並不是那麼寬廣。

    2、從“桓公後悔,欲無與魯地而殺曹沬”這段記載可以看出,桓公其實很在乎土地財富這樣的小利,甚至不惜譭棄約定、不守信義。幸好當時有管仲極力勸諫,才沒在桓公五年便失信於天下。但這算是桓公錙銖必較、貪小便宜的體現。

    3、桓公自己曾說過這樣一段話:

    “寡人南伐至召陵,望熊山;北伐山戎、離枝、孤竹;西伐大夏,涉流沙;束馬懸車登太行,至卑耳山而還。諸侯莫違寡人。寡人兵車之會三,乘車之會六,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昔三代受命,有何以異於此乎?吾欲封泰山,禪梁父。”

    從中可以看出後期的桓公已經十分驕傲自滿了,以至於想做出封禪泰山樑父這等違禮、忤逆之舉,真是被自己剛做出的那點成績衝昏了頭。

    4、從“管仲固諫,不聽;乃說桓公以遠方珍怪物至乃得封,桓公乃止”以及“管仲死,而桓公不用管仲言,卒近用三子,三子專權”這兩次勸諫能夠看出。連管仲這樣齊國的相國所說的良言,齊桓公都不願聽從了,那其他人的進諫,當然也很難接納了。

    正是桓公這四個性格上的缺陷,為他晚年悽慘結局埋下了伏筆。

    三、齊桓公後宮的混亂,導致了最終諸子爭位的亂局

    據史書記載,齊桓公共有過王、徐、蔡三位正宮夫人,但都未能替他孕育子嗣,反倒是姬妾之中的六人給他生了六個兒子。這難道說明齊桓公三位夫人都不能生育麼?顯然不會那麼巧合,只能說明桓公其人好色荒淫,對中規中矩的夫人都不喜愛,偏偏喜歡那些賣弄風情的姬妾。

    也正因為桓公的六個兒子都不是正宮所生,也讓他們每人都有了爭位的野心。即使公子昭已經被桓公和管仲立為了太子,並送到了宋國保護了起來,其他人還是想盡辦法透過討好桓公來爭取機會。也怪桓公自己,因聽信寵臣的讒言,真的改立公子無詭為太子,讓所有庶子更加難以平復野心。這才最終導致了桓公病重,諸子卻忙著爭搶君位,無人照顧桓公,甚至連他死後六十餘天都無人收斂屍體的慘劇。

  • 2 # seawaiter

    小白這個人吧,能力一般,眼光一般,就一個有點,心胸寬,大度,這樣才能收服管仲為其所用,而且大撒把。但又親近小人,眼光不算好,豎貂,易牙,開方都是阿諛小人,他卻輕信任用。再有就是沒有早早明確繼承人,沒有為繼承人解除競爭,其實春秋時候有些國家確立繼承人之後,將其他公子放逐其實是個好法子。

  • 3 # 往劫虛渡

    一代明君未必,從這些材料可以看出:

    易牙以廚藝服侍齊桓公。齊桓公說:“只有蒸嬰兒肉還沒嘗過。”於是易牙將其長子蒸了獻給齊桓公吃。

    齊桓公四十一年(前645年),管仲重病,桓公問他:“群臣中誰可以代你為相?”管仲說:“瞭解臣下沒有人比得上君主。”桓公說:“易牙如何?”管仲回答:“殺掉孩子來討好君主,不合人情,不可以。” 桓公說:“開方如何?”管仲回答:“背棄親人來討好君主,不合人情,難以親近。” 桓公說:“豎刁如何?”管仲回答:“自己閹割來討好君主,不合人情,難以親愛。”管仲死後,齊桓公不聽管仲的話,重用三人,三人專權。

    齊桓公四十三年(前643年),齊桓公重病,五公子(公子無虧、公子昭、公子潘、公子元、公子商人)各率黨羽爭位。易牙、豎刁把桓公軟禁到寢宮裡,宮外築上高牆,不許任何人見他。一個宮女在翻牆到了桓公身邊。桓公問她有沒有食物和水,宮女無可奈何。 桓公長嘆:“嗟呼!聖人所見豈不遠哉!若死者有知,我將何面目見仲父乎?”這個宮女在《東周列國志》稱作晏娥。

    齊桓公生活糜爛,《史記》:“桓公好內,多內寵,如夫人(妾)者六人”、“桓公病,五公子各樹黨爭立。”如此多的兒子也為以後的內亂埋下了隱患。不僅如此,齊桓公在近親性關係上也很混亂,“寡人有汙行,不幸而好色,姑姊有不嫁者”,“齊桓公好婦人之色,妻姑姊妹,而國中多淫於骨肉。

    做到這樣,晚年能不悽慘?

  • 4 # 西府趙王爺

    齊桓公是一個有始有終的男人,盛世在他手中開始,同樣也要在他手中結束。

    我們先來看看齊桓公的個人資料。

    姓名:姜小白(姜太公的後人,不是賣酒的)

    性別:男

    民族:漢

    職業:齊國第十五代君主

    職稱:齊桓公

    親屬:齊襄公(哥哥)

    主要成就:帶領齊國走向春秋五霸的第一個巔峰。

    亂世接盤俠

    春秋時期,齊、晉、楚、秦、宋,五大諸侯國各佔一方,分庭抗禮。 這五大諸侯國的君主,如同獨木橋上行走的八旬老翁一般,小小心翼翼,步步為營的治理國家,稍有不慎便會跌入“身死國亡”的無底深淵。

    公元前698年,齊國曆史上第十四位君主齊襄公登基為王。 齊襄公橫行奡桀,荒淫無道,致使國力日漸衰弱, 朝野動盪不安,百姓怨聲載道。

    此時,尚未升級為“齊桓公”的姜小白,憑藉著靈敏的政治嗅覺,預測到齊國即將會迎來一場席捲政壇的風暴 而引發這場風暴的導火索,就是自己的哥哥,齊襄公。

    姜小白為了避免殃及池魚,趁著月黑風高之時,悄悄的逃離了齊國,前往莒國“避難”。 果不其然,齊襄公的堂兄弟公孫無知,聯合齊國大夫連稱等齊國公族,掀起了一場蕭牆之亂,齊襄公在暴亂中被公孫無知殺死。

    公孫無知稱王后短短几天,便被齊國大夫雍廩所暗殺。 公孫無知死後,齊國一時之間陷入了群龍無首的局面,國不可一日無君,流落在外的姜小白便成為了齊國公族們有意扶持的物件。

    原本與王位無緣的姜小白,在一系列的機緣巧合之下,搖身一變成為了齊國曆史上第十五位君主,可見冥冥之中自有天命註定。 當然,這也是他自己努力的結果,誰叫他是第一個回到齊國的公子呢?這主要還得感謝管仲當初那一箭射偏了。

    盛世奠基人

    齊桓公上位後,任用管仲為相,管仲是萬里無一的治世之能臣,更是齊桓公命中的貴人,齊桓公與管仲君臣同心,大力推行內政改革,削弱了大夫與公親的權力,奠定了王權在齊國政壇中的統治級地位。

    大權在握的齊桓公,在管仲的輔佐下發展經濟、民生、軍事,待時機成熟之後,興兵橫掃各大諸侯國,尊王攘夷、九合諸侯!成為“春秋五霸”中最強的存在。

    齊桓公不禁賦詩一首:“無敵是多麼~多麼寂寞……”

    當時的齊桓公,德高望重,實力強橫,是大佬中的大佬,姜氏齊國也因此走上鼎盛

    種番薯的滅霸

    正如消滅了宇宙一半生命之後的滅霸,最後選擇在一顆無名的星球上,養老、種地,享受安逸帶來的閒適一樣。晚年的齊桓公一改前態,整日沉溺於聲色犬馬之中無法自拔。

    齊桓公認為,自己辛苦了大半輩子,為了治理國家勞心勞力,夙興夜寐,如今功成名就,應該過幾年恣意而為的日子,享受一下輕鬆愉快的生活。

    這其實是眾多歷史上著名君王的過程,青年創業,老年敗家!

    然而,治大國如同烹小鮮。自古以來,沉溺於享受的帝王大多下場悽慘,齊桓公也無法逃脫這個可怕的魔咒。

    帝王的魔咒

    晚年的齊桓公寵信豎貂、易牙、開方三個奸臣,導致齊國的政治環境混亂不堪,朝堂之上烏煙瘴氣,臣子之間黨派林立,曾經強盛一時的齊國逐漸走向衰落。

    齊桓公是一個雙性戀,豎貂便是齊桓公的男寵,由於齊桓公偏愛較為“陰柔”的男人,所以豎貂為了得寵而割掉了“飛機”,變成了真正的太監,齊桓公從此對豎貂格外恩寵。

    易牙是伺候豎貂的廚師,因為聽說齊桓公想吃人肉,便殺了自己三歲大的兒子,烹飪成菜餚,給齊桓公享用。 俗話說:“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軟”,齊桓公吃了易牙的兒子,心中愧疚不已,便給予易牙高官厚祿,以示補償。

    開方是衛國國君的長子,但卻心甘情願的追隨齊桓公。開方最擅長“拍馬屁”,時常拍的齊桓公飄飄欲仙,忘乎所以。 一個自宮、一個殺子、一個怕馬屁,這三個王者級別的人渣,仗著齊桓公的恩寵在齊國橫行霸道,無法無天。

    公元前643年,“被掏空”的齊桓公身染重病,豎貂、易牙、開方趁此機會勾結齊桓公的寵妃、兒子,將齊桓公的權力架空,病重的齊桓公被生生餓死在了寢宮中,直到皮肉腐爛,屍骨生蛆,才被大臣發現,其下場之悽慘,實在令人唏噓。

    而齊國也因此陷入長期的混亂,逐漸衰敗下去,從此退出了爭霸舞臺。其再度崛起,已經是田氏齊國時代了。

    古語有云:“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 齊桓公在憂患之中力挽狂瀾,成就千秋霸業,卻在安樂之中拋棄初心,紙醉金迷,最終遺臭萬年,英雄末路。

    人生是一場永無休止的戰鬥,沒有中場休息,只有浴血奮戰,今天的痛苦會換來明天的幸福,而明天幸福也有可能是命運的陷阱,唯有堅持初心,不醉心於名利,不沉溺於享受,才能留下最完美的人生足跡。

  • 5 # 自知者明

    公元前685年,齊桓公繼位,任用管仲為相,使齊國日益強盛!他在“尊王攘夷”的口號下,幫助燕國擊退了山戎,打敗了狄人,拯救了邢國和衛國,又率軍擊潰了蔡國,征伐了楚國,阻止了楚國擴張,還安定了周王室!在位期間,“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為春秋第一個霸主!公元前645年,齊國大政治家管仲病重,齊桓公向他徵詢誰可以為相!管仲說國君很瞭解自己那些大臣,可以提出來看看!齊桓公就舉了易牙,開方,豎貂!管仲說:此三人皆不可用,易牙曾把自己的兒子殺了做成美食獻給你吃,不近人情!開方是衛國公子,背叛親人來做你的大臣,也不可以用!豎貂把自己閹割,來做你的近臣,這……齊桓公又說那麼鮑叔牙那?管仲說,也不可以,因為他嫉惡如仇,見人一惡,終身不忘……齊桓公當時聽了他的話,可是管仲剛死了一年,就又重用了這三個人!公元前643年,齊桓公病重,公子無虧等五個公子相互爭奪君位,易牙和豎貂他們也趁機作亂。最終沒人能進王宮見齊桓公!有一個宮女偷偷進來,說了這事,齊桓公悔不當初,說自己當初沒聽管仲的話,無顏見他,因此用衣袖蓋住了臉,最終餓死在宮中!因為五個兒子相互爭鬥,沒人管齊桓公,直到兩個月後,才入棺材!第二年,宋襄公幫助公子昭返國並且登位,才正式安葬了齊桓公!

  • 6 # 縹緲峰下一粒沙

    齊桓公有個萌萌的名字,姜小白。

    人如其名,雖然後來成為春秋五霸之首,霸氣側露,但還是帶著那麼一點詭異的萌。

    即位之前

    姜小白的父親史上稱之為“齊僖公”,從其諡號就能看出這不是個正經人兒。國事管得馬馬虎虎,家事一團亂。《東周列國志》上說:“齊僖公二女,長宣姜,次文姜,宣姜淫於舅,文姜淫於兄。”

    齊僖公死後,繼位的是長子姜諸兒,就是和妹妹文姜有一腿的那位。前期還行,後期越來越混亂,他的弟弟姜糾和姜小白怕被殺了,便各自逃走。

    管仲、召忽保護姜糾逃到魯國,鮑叔牙保護姜小白逃到莒國。幾年之後,姜諸兒死於政變,發動政變自立為君的公孫無知不得人心,也被殺了。外國勢力就插手齊國政務,姜糾和姜小白在各自背後勢力的支援下往故國趕,以當時那種情形,誰先回國誰就是王。

    姜糾想法比較多,派管仲在路上攔截姜小白。管仲射出一箭,只射中了小白衣服上的帶鉤,小白卻靈機一動,假裝中箭伏在馬上。

    管仲就回去稟報姜糾:“親,別擔心,你弟弟已經被我弄死了。”

    姜糾鬆了口氣,不再急著趕路。

    (管仲偷襲小白)

    即位之後

    姜小白卻日夜兼程回了齊國,一到就被立為國君。然後立刻發兵攻打支援姜糾的魯國,魯國大敗,在齊國的威逼之下殺了姜糾,跟隨他的召忽自殺,管仲卻被接回齊國。

    因為姜小白的忠臣鮑叔牙說此人有才,齊國若想富強離不了他。姜小白很大度,並不計較一箭之仇。

    管仲也很感動,此後用心輔佐姜小白,對內整頓朝政、例行改革,對外尊王攘夷,存亡續絕,最後成就霸業。最顛峰的時候,齊國召開的會議周天子都得派人參加,姜小白代替周天子號令諸侯,無比威風。

    但是,正因為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小白就有點飄飄然了。管仲活著的時候還能管住自己,管仲去世後變得昏庸。

    (霸氣的姜小白)

    管仲去世前還發生過一件事,姜小白哭著問管仲:“親,你去後誰能代替你為齊國之相?”

    管仲無奈地說:“你是君主,論起對大臣的瞭解,誰能比得過你呢。”

    姜小白擦著眼淚說:“你覺得易牙怎麼樣?”

    管仲斷然否決:“他就是個廚師,殺了自己的孩子來討好君主,太可怕,不能用!”

    姜小白又說:“開方如何?”

    管仲嘆道:“為了討好你,他背棄了自己的親人,不合情理,不能用。”

    姜小白又提出一個人選:“豎刁怎麼樣?”

    管仲很無語,半天才道:“他閹割了自己來討好君主,不合人情,不能親近。”

    姜小白哽咽著說:“行,都聽你的。”

    (喪心病狂的易牙烹子)

    聽什麼呀,管仲死後他重用的就這三個小人,國政弄得亂七八糟,他的兒子們為了爭奪國君之位人頭打成豬腦,齊國一片混亂。

    公元前643年9月12日,姜小白病死。兒子們忙著奪位,根本沒空管他,真到過去了67天,得勝的兒子姜無虧才把他收殮下葬。

    一代霸主死後這麼悽慘,令人嘆息。

    總之,齊恆公前期是英明之主,可惜到了晚年智力、體力都有所退化,逐漸昏庸了,寵信奸臣懈怠朝政,這是他死後悽慘的最主要原因。

  • 7 # 涅槃219910754

    管仲臨死前衷告親賢臣遠小人,我在尤如堤壩,小人再掀多大的浪也不可能漫過大堤,而桓公不聽其言,被三奸臣愚弄,落了被餓死的結局

  • 8 # 隨意如風拂柳

    齊國在齊襄公的時候,已經有能力會盟諸侯,稱霸春秋了,也就是國力已經很強了。到齊桓公的時候,前期重用管仲為相,基本大小事務的甩給了管仲,齊桓公自己該泡妞泡妞,該喝酒喝酒。

    到了齊桓公晚年的時候可就不怎麼樣了,他寵信三個寵臣,分別是公子開方、豎刁和易牙。

    先說這個公子開方,春秋戰國時期能夠稱為公子的都是真正的公子,意味著都是名門望族之後。不過公子開方不是齊國的公子,而是衛國的公子。他放棄了衛國的繼承權,留在了齊國服侍齊桓公。甚至衛國公去世之時,他也沒有回去見他爹的最後一面。

    他的意思是為了齊桓公,寧可老爹都不要了。

    豎刁也很誇張,他本是一個貴族家的孩子,小時候作為童子被送入了宮裡服侍齊桓公。當他長大了之後,按規定就不能再留在宮裡,需要出宮回家。按照豎刁的出身,他完全可以依靠齊桓公的喜愛當個貴族,從此瀟灑一生。

    但豎刁不願意,他竟然為了能夠回到宮裡繼續服侍齊桓公而自我閹割了。要知道在那個年代,閹割是非常危險的,很容易發生感染而喪命。但他運氣好,活了下來。

    最後一個寵臣易牙他是一個廚子,或者說是有記載裡最早的廚子,據說曾經求學廚藝於鬼谷子是廚師的祖師爺。有一天齊桓公和他開玩笑說,山珍海味都已經吃膩了,只可惜沒有吃過人肉,不知道人肉是什麼味道。

    第二天,易牙給齊桓公上了一盤肉食。桓公一嘗,無比美味,就問易牙這是什麼肉。易牙一開口就把桓公嚇了一跳,這竟然是他親身兒子的肉!他把自己的兒子殺了給齊桓公開葷。

    也就是說這三個寵臣,一個老爹死了也不管,國家也不要,一個為了桓公自我閹割,另一個更誇張,連自己的兒子都殺了。要換了我們肯定覺得非常可怕,可齊桓公竟然意外地很感動,非常寵愛他們。但管仲頭腦很清楚,知道這三人不是善茬,一直加以打壓。

    終於,公元前645年,管仲病重,桓公到他床前探視。他問:你如今病重,朝中有誰能夠代替你的相位呢?

    管仲很有政治覺悟,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說對於臣子的瞭解沒有誰比得上國君您。

    沒有得到想要的答案,齊桓公只好直接開口,你覺得易牙他們三人如何?

    管仲嘆了口氣說,這三人一個背棄親人國家,一個閹割自己,一個殺掉自己的孩子。這三樣哪一種是合乎人情的?他們為了親近大王如此狠心,一定別有所圖,這樣的人非但不能委以重任,反而更應該遠離。

    沒過多久,管仲病死,他的一番話被齊桓公忘到了腦後,他重新重用這三人。只是這個時候他年事已高,這三人也都知道他沒有幾年好活了。因此都在偷偷地扶持齊國的公子,想要當做傀儡控制齊國。

    公元前643年,齊桓公病重,齊國的五大公子各自率領黨羽奪嫡。易牙、豎刁把桓公軟禁,宮外築上高牆,不許任何人進入,甚至不許下人進去送飯送水。有一個宮女偷偷翻牆見到了桓公,桓公以淚洗面,長嘆道:管仲的教誨就在眼前,如果真的有死後世界,我有什麼臉面到地下去見他呢?

    沒過多久,齊桓公被活活餓死。但易牙為了封鎖訊息,依舊緊閉宮門,任憑齊桓公屍體腐爛發臭。一直到兩個多月之後,新君登基才下令收斂了桓公的屍體。一代霸主齊桓公,就這樣喪命在了廚子的手上。

  • 9 # 懷揣夢想的馬哥講歷史

    君王晚年昏庸很正常,姜小白晚年的時候,年紀大了人老成精不代表不昏庸,喜歡奉承的人,想吃肉,易牙把自己兒子殺了給他煮了吃,這種人不殺了居然重用不是昏了頭了。不放權,還想廢長立幼,最後五個兒子混戰自己餓死70天生了蛆都沒人管。何等的笑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業內比較好的建築工程專案管理軟體有哪些?